发布时间:2023-05-15 16:35: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技术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护理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1]、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2]
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并介绍一些成功病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术前教育应包括对手术室先进仪器设备的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
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胃肠道、皮肤准备等。
1•3术后观察及护理
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3]。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
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2•2功能锻炼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第2d即可让患者进行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颈椎间盘镜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术前应该教会患者正确的上下床姿势,在术后第2d就可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锻炼。
数据库备份恢复的六大需求
我们不妨试着从数据库管理人员的需求角度入手,探讨一下什么样的备份解决方案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1. 备份操作不能影响数据库主机的日常运行。
2. 数据恢复时间更短,数据损失(RPO)更少。
3. 系统可用性更高,业务中断后的恢复时间(RTO)不能太久。
4. 备份的数据可以随时验证,恢复的数据保证正确无误。
5. 本地备份还不够,希望将对数据的保护延伸到远程。
6. 操作程序越简单越好,手动操作越少越好。
过去,在传统备份架构下,若想同时满足上述六项需求,至少要采用下列几种解决方案:搭建以存储区域网络(SAN)为基础的LAN-free、Server-less Backup,降低备份操作对日常运行的冲击;部署Disk-to-Disk-to-Tape(D2D2T)的阶梯式存储或使用虚拟磁带库(Virtual Tape Library),以此缩短备份/恢复时间;搭建高可用性(HA)或集群(Cluster)环境,确保数据库服务不中断;采用异地容灾方案,将数据存储在远程的灾备站点。试想一下,采用这些方案一共要花多少钱?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孕妇4000例,其中前置胎盘31例,年龄22-38岁,孕期28+2周-39周,因阴道流血入院。入院诊断:宫内孕,活胎,先兆早产,完全性前置胎盘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4例,子宫下段肌层缺失,贫血,均行剖宫取胎术,由于子宫止血困难行子宫全切一例,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孕30周因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术中失血约400-6000 ml,术中输入浓缩红细胞,冰冻血浆与冷沉淀。
2 手术护理配合
2.1 产妇准备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稳定产妇情绪,减少恐惧,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输液输血通畅,通知输血科准备好浓缩红细胞悬液,并联系新生儿科医师做好抢救婴儿的准备。手术室接到通知后立即增派2名高年资护理人员协助抢救。
2.2 手术物品抢救药品准备 术前仔细检查吸引器,备齐抢救车及产科抢救用药,产科常规手术用物,新生儿抢救用物(新生儿气管插管用物、呼吸囊、辐射台、急救药品)除准备好常规了器械外备好子宫切除器械、止血纱布等。
2.3 麻醉配合 协助麻醉医师摆放麻醉,配置物,扶助患者,及时调整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当胎儿娩出时立即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插管。
2.4 术中护理 选派高年资护士担当器械护士,术中做到解剖层次清楚,主动配合,动作迅速,定位准确,备好足够的手术器械及腔内压迫止血的纱垫;巡回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了解子宫出血情况,及时估计术中失血量并报告麻醉师,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保持室温22℃—26℃,相对湿度50%—60%,注意产妇的保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动作轻柔,安抚患者,稳定情绪。
3 体会
3.1合理人力资源的配备 前置胎盘的形成多数认为[2]因子宫内膜损伤,人工流产及剖宫产等宫腔操作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创伤或炎症,妊娠后胎膜发育不全,血供不足,致使胎盘面积增大延伸至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胎儿娩出后剥离胎盘困难,粘连紧密,出血汹涌,手术操作困难复杂,麻醉处理难度加大,在临床工作中要认真分析、评价和决策,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1名护士负责外援,联系新生儿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并协助新生儿的急救工作。1名护士负责手术用物的补充,估算失血量,计算液体入量并及时告知医生及麻醉师,配制药物,做好抢救记录。1名护士管理输液与输血,控制好手术间的温度、湿度,密切观察病员病情变化。
3.2 正确估计出血量,迅速补充血容量 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及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护士的默契配合是关键。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了解子宫出血情况,及时估计术中失血量并报告麻醉师,当胎儿娩出时子宫出血凶猛,短期内大量失血,血压下降,严重时血压为零,此时迅速补充血容量,加压输血,凝血因子,当每输完1000ml库血,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以中和枸橼酸,并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体温过低。根据手术医生对手术方式的决策,及时补充手术所需用物,与麻醉师、手术医师默契配合,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4 结果
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是妊娠晚期或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这种出血常无预兆,如果抢救不及时常会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是导致产妇、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前置胎盘的病人做好产前产时的预防和监测,急救护理和健康宣教,科学的管理是降低产前、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积极采取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如,胎肩娩出时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必要时肌肉注射新母沛,使用留置针开放静脉通路,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前置胎盘是产前产后大出血的主要诱因,针对这种病人要求当班护士心中有数,按时巡视病人,班班做好床头交接。提供优质的护理,注重病人的主诉,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其家属也要解释清楚,使其合作;禁食,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交叉配血,皮肤准备,留置导尿管,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充分认识前置胎盘对产妇的危害,勤练基本功,训练有素,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敏捷的思维,对抢救工作具有预见性,才能与手术医生、麻醉师抢救产妇赢得宝贵的时机。
参考文献:
护理操作中的问题
安瓿吸取药液法操作烦琐:此方法教材中的操作程序为先消毒安瓿和砂轮锯安瓿再消毒安瓿折断安瓿抽取药液。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过之后,进行消毒1次。两种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证明,进行1次消毒效果可靠,省时省力,经济方便。以我院急诊输液室1998年度输液量统计,平均每天输液235.5人次,共用安瓿628个,如按教材要求操作,以每个安瓿比实际操作多花10秒计,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时间需增加104分。通过科学研究与多家医院的长期实践证明,1次消毒可以取代常规的消毒方法。
皮试、肌注等单个治疗,铺无菌盘意义不大:此方法的常规操作程序要求为单个患者进行注射时也要铺无菌盘。在实际工作中,单个患者注射吸药后将针筒放入治疗盘中,然后即行注射,尤其目前一次性注射器已较广泛的用于临床,空针的原针头帽、空安瓿或空药瓶有较好的保护针头的作用,针栓部分虽然暴露在外,但对针筒内药液无任何影响。集体注射可铺无菌治疗盘,其目的在于针头套入安瓿内,在安瓿的口部有针头暴露的可能,而且放置的时间也较长。
口腔护理操作步骤太教条:口腔护理规定棉球的个数,规定上、下、左、右的先后顺序,致使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普遍感到困扰。
观念上的保守:有些细节书中虽然没有要求,我们有的教员却自行加上。如对注射操作之前的清洁台面和治疗盘,也规定了很多烦琐的步骤,并且往往加得过于复杂化,认为保险系数越大越好,步骤规定的越细越好。
问题分析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内容过于烦琐,而临床实际则简便有效。以致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往往不能按时完成繁忙科室的临床治疗任务,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熟练的老护士为了操作考试能达标,不得不像护生那样去反复练习基础的操作步骤。护理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易误导年轻的护士产生不按规范操作没什么关系的想法,甚至有可能将本应严格的规范行为也随意起来,而产生严重后果。
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滞后于临床实际,硬性要求照此执行,则会限制护理学科的发展,限制护士的业务才干、进取心和创造性的发挥。
改进意见
重视护理内涵建设:建立一种激发和调动内在潜能的新机制,将护理技术的改进和护理知识的更新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权威性护理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体系。对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更新有贡献者可予以奖励。区分不同层次护理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是提高护理群体自身价值和社会信誉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和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要组织由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员和护生共同参加的护理教学评估。
要求护生掌握操作原则:基础护理操作应知应会要求护生、护士掌握原则,而不要死记硬背每一个操作步骤,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致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如口腔护理可要求上下左右,牙齿内、外、咬合面、口腔黏膜均护理清洁,无遗漏,动作轻柔熟练,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85-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改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VC)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重要手段,以其安全性、舒适性、连续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接受,逐渐成为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途径。自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采用中心静脉输液的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为我校一附院普通外科需要静脉输液1周以上的住院患者,其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18~78岁,中位年龄57岁;胃贲门癌53例,大肠癌34例,胆道结石31例,肝癌24例,其他8例;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VC)126例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24例。
1.2 操作方法
1.2.1 术前准备 熟悉病情,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如患者的体温测量及血常规检查,如果存在发热及有心脏病的患者,应重点加以护理。同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可能要输注的液体的渗透性作到心中有数。在静脉穿刺前向患者讲明操作过程和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放松,以确保穿刺时血管的最佳状态。
1.2.2 中心静脉置管
(1)PICC:用美国ARROW PICC导管包一套,导管型号16Ga×50cm,常规消毒皮肤直径为10cm,选择右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穿刺时进针角度约20度角,见回血后在进针1~2cm,压迫导管尖端上方1cm处之血管,撤套管针芯,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套管送入至术前测量好的所需长度,撕裂并撤除外套管,碟行胶布固定,接上液体或封管。如有少量渗血,用弹簧绷带包扎插管处。
(2)CVC: 选择右锁骨下入路,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皮肤,以右锁骨中线下约1cm为穿刺点,针尖向内向上,指向胸骨上切迹,针身与胸壁成15~30度角,进针1~2cm处有突破感,进入静脉后回抽有暗红色静脉血后,插入J型导丝,退穿刺针,将中心静脉导管引导入上腔静脉,退J型导丝,固定导管[1]。
1.2.3 封管及方法 采用浓度为25~50U/mL的肝素盐水2~5mL封管,封管时采用正压封管的方法,即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封管液余0.5mL时,边退针边推液,保证管腔内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的效果,以延长保留时间[2]。
2 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145例,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d,平均43d;导管阻塞4例;导管液体外渗3例;静脉炎1例;无导管异位;中心静脉置管受到126例患者的偏爱(再次静脉输液时仍愿意接受该方法)。
3 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长期保留,减少多次外周穿刺的痛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留置管通畅,不影响患者舒适和活动,可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接受程度高,护理方便、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4 讨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自上个世纪7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上世纪末以来随着PICC技术的推广,使用率愈来愈高。当前中心静脉置管术在麻醉科、急诊科、普外科、胸心外科等运用也较多,尤其是在危重病医学加强监护病房(ICU),它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长时间补液监控治疗的重要手段。中心静脉置管术虽说是一项有创性操作,但近年来已广泛普及,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1-3]。
中心静脉置管能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5d-1Y)的静脉治疗通道,保证治疗顺利完成。这两种途径的导管质均地柔软,不影响患者活动,静脉用药直接到达中心静脉,减少了对外周静脉血管的刺激,使患者感觉较舒适。同时中心静脉置管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的低效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心静脉置管因置入上腔静脉,距离心脏较近且留置时间长,有下列情况时慎重使用:严重的出凝血障碍;穿刺部位或附近组织有感染性皮炎,蜂窝组织炎,烧伤等情况,躁动不安和不合作者。
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作者认为以下步骤是关键:(1)置管前根据患者及家属对置管的了解程度,向其说明置管的目的和必要性,置管过程及留置时间,建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充分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准备程度,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置管。操作时一般不应有家属陪同患者。(2)置管部位的无菌操作和预防感染措施。更换透明贴膜时应用洁尔碘棉球由穿刺点按向外旋转消毒皮肤,保持穿刺点完全干燥。消毒时应注意外露导管和固定圆盘的擦拭,3d内每天一次更换,以后2~3次/周。如发现贴膜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本组病例由于按上述方法及时管理,严格换药,穿刺点无炎症反应及红肿发生[1-3]。封管时采用50U/mL的肝素液每12小时一次,用10mL注射器正压封管。换药时应将无菌贴膜头由上向下撕揭,防止导管脱出。如导管部分脱出者,不影响导管用途和输液质量则局部固定即可,均勿再次送入血管内,防止血管壁的污染或感染的发生。如导管脱出较长,则应重新置管。(3)导管拔出时轻轻缓慢拔除,用力要均匀,防止损伤血管壁,拔管后应立即压迫止血,无菌辅料覆盖24~48h,测量拔除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断裂、缺损。
[参考文献]
[1] 周艳东,覃美凤.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外科的应用比较[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40.
[2] 吕杰梅,林少珍. 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2006,12(19):1842.
关键词:技术创新;专利战略;价值链;互动关系;专利布局
1 技术创新是企业专利战略的源动力
1.1 技术创新模式决定专利战略的差异性
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四大类。对于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宜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它要求企业资金雄厚,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有迅速将研发成果产品化的能力,有较强的营销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持续创新能力。对不具备上述特点的企业宜选用模仿、引进、合作等创新模式。但企业规模与创新模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一些起点高、规模不大的企业同样可以以较高的切入点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一些采用模仿创新模式的企业随着企业技术能力增强,再向自主创新模式演进,一个企业在采用一种创新主导模式的同时,还可兼顾其它模式和几种模式的组合,要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选择。
在确定了技术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专利战略。如果企业技术创新是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其专利战略就应采用基本专利战略;企业技术创新是选择模仿创新模式,其专利战略就应采用跟随型专利战略。同时还应根据技术创新成果的技术属性决定保护方式,是采用专利保护,还是采用技术秘密保护。而以上专利战略的选择和运用因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模式的不同各有差异,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技术企业对专利战略的运用是迥然不同的。
1.2 技术创新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对象
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包括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生产、销售等若干环节,技术创新链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对象。技术开发是创新链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企业应以技术开发为本,只有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才能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培育出核心技术。在技术研发环节,企业可以有效的运用专利战略中的专利信息收集分析策略、新产品研发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布局与专利网策略;在技术成果转化环节,企业可以有效的运用专利许可策略;在产品销售环节,企业可以有效运用专利预警策略等等。
1.3 技术创新链的完成才能检验专利战略实施的效果
技术创新链的完成才能实现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并在市场中取得垄断地位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权利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才能验证专利战略实施的效果。一是验证了企业制定实施的专利战略是否适合本企业,有没有水土不服,只有适合于自己的专利战略才是最好的。二是发现专利战略的不足和缺陷,及时予以修正完善。同时,企业技术创新链的实现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组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和技术信息保障。
2 专利战略对技术创新的助推功能
2.1 专利战略的运用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
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估,并对其作出预警和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专利战略的运用可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
2.1.1利用专利文献调查战略来规避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
利用专利战略促进技术风险规避的着力点是通过专利文献获取相关技术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等,以尽可能减少技术风险概率。为此,企业在技术研发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尊重他人专利权利的前提下,通过专利文献调查,尽可能多地获取与待开发技术相关的技术知识,加快自身技术创新的步伐。②充分借鉴已有专利技术的经验和教训。新思想的借用对于技术创新、尤其是模仿技术创新是十分关键的,特别是跨技术领域的借用可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同时率先发明者的经验教训是可以被借用的,这使得技术创新者少走弯路,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降低了技术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效率。③进行相关领域技术预测。一项技术的发展往往带动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相应地,一项技术的发展又受到相关技术的支持、促进或制约。通过相关领域专利调查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并对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做出判断。
2.1.2运用专利战略降低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
运用专利战略降低技术创新市场风险的着力点应主要在于通过专利信息调查,进行市场预测,通过申请专利并采取灵活策略以巩固市场地位。
①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预测。通过对现有专利技术的内容、权利要求和申请区域等分析,可以进行以下市场预测和判断:第一,新产品出现的可能性;新产品的主要市场区域分布;新产品对老产品的替代性影响;新产品的本国需求潜力等。第二,对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的成熟程度做出判断。技术成长规律表明,技术成长是非均匀的,技术突破常常伴随着大量专利申请,而当某个领域专利稀少时,常预示着技术的成熟和被替代,进而也预示着市场的逐渐饱和。第三,通过专利调查找准竞争者的技术优缺点,进行相应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越准确,市场创新的风险就越小,技术创新的成效就越大。
②对创新技术市场的保护。第一,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市场。为保证创新技术市场免受竞争对手侵占的风险,应注意专利申请的及时性,法律只保护首先申请专利的创新者。第二,注意专利申请策略,灵活有效地保护市场。一般情况下,企业只对容易被人模仿的那一部分技术申请专利,通常将技术核心部分作为专有技术保留下来,以此来提高技术的保密程度、垄断地位以及该技术的商业价值。第三,适时、适度进行专利技术的转让,培育创新产品市场。选择适当的需求者对自主技术进行转让,有利于培植与扶持一批行业竞争者。理想的行业竞争者有助于吸收需求波动,填补市场空白,改善现有的市场结构,分担市场开发的成本,普及创新者的技术标准,这对强化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奠定企业在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2.2专利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专利布局
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专利布局,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重要。专利布局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争取在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几项基础专利。即使绝大多数核心技术专利都掌握在国内外其他企业手里,只要企业掌握有若干基础专利,国内外企业就不敢小视。②封锁下游技术专利。通过大量申请下游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就可以堵死其他企业对下游技术进行市场化的主要路径。③加强在国外市场的专利部署。如果国内企业没有能力就相关技术在国外市场部署专利,那么应当迅速把相关技术公开,从而防止国外竞争者申请专利。
在专利布局中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如何用专利去抢占市场,这是我国企业应该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专利申请必须有很高的创造性,其实不
然,专利布局不在于有多少高精尖的技术,而在于你针对这个行业怎么“跑马圈地”,这是一种战略。
2.3 专利战略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权利化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战略的服务和保护功能是非常明显的,技术创新成果采用专利保护方式具有一系列优点:①专利是国家法定机关依法授予的一种确定的权利,这种权利状态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非常明确,即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限;③专利权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专利不能重复授权,一项发明被授予专利权后,他人即使独立研制取得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可能再取得专利权;④获得回报,为下一轮技术开发准备资金。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科技投入也愈来愈大,没有专利的保护,就不能收回科技开发的投入,更不能获得高额回报,也就不能为下一轮技术研究与开发准备资金。
3 技术创新活动与专利战略价值链分析
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是由若干相对应的环节构成,整个系统构成一个价值链,各环节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拥有多少专利,生产销售多少产品,实现多大的利润造成影响。
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活动价值链分析见图1。①专利战略贯穿于企业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它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②在技术创新中启动专利战略,可以有效的利用专利信息资源,避免重复研发、规避研发风险。有效地获得核心技术、产品等竞争性资源,保持竞争优势。③在技术创新中实施专利战略,可以更好的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专利挖掘,及时发现专利空白点,寻求研发成果最有效的法律保护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形成技术产权(专利),实现技术创新成果专利保护的全覆盖,形成专利网。④在技术创新中实施专利战略,可以充分利用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进行专利运用管理,对专利从市场、技术、法律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决定专利的维持或放弃。⑤在技术创新中实施专利战略,可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寻求解决的途径。⑥实施专利战略,以专利产权为核心,从本质上规范创新活动,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
4 企业技术创新应引入专利战略
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通过对专利情报及其有关信息的搜集和研究,预测相关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开展技术创新,为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专利技术优势、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总体和长远的谋划。高新技术企业对专利战略,不可不加以重视,不可不加以研究,不可不认真运用。企业专利战略体系可以归纳如下五大类:专利调查战略、专利布局战略、专利申请战略、专利实施战略、专利防御战略。
4.1 专利调查战略
专利调查战略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有以下六种。①技术动向调查。在广泛搜集技术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当代技术水平并预测今后技术发展动向。主要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参考。②专利性调查。在专利申请前,为判断该发明创造有元专利性而进行的调查。③公知性情况调查。为判断已公告的专利申请,或已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的专利可靠性而进行的调查,有利于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回避侵权行为和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等。④法律状态调查。这对于技术和新产品进出口、技术价值评估是十分重要的。⑤同族专利调查。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专利是否在其他国家取得专利而进行的调查。这对该技术商业价值的评估、技术和产品的进出口十分重要。⑥监视调查。一是指对特定竞争对手专利申请动向和取得专利权的情况的监视;二是指对特定的引人注目技术的专利发展过程的监视。这两种监视,常常可以相互结合,或交替使用。
4.2 专利布局战略
4.2.1 基本专利战略
基本专利战略是企业基于对新技术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为保持自己新产品、新技术的竞争优势,将其核心技术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基本专利是指独创性非常高的发明,一般是划时代的、先导性的核心技术或主体技术,是开拓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的专利,它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前景。通过申请基本专利而拥有专利权,可以转化成排除竞争对手和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的法宝。一般认为,谁拥有基本专利,谁就可以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取得垄断地位和支配权。因此,国际上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无不首先考虑这一策略并能长盛不衰,独占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控制权。
4.2.2 专利网战略
专利网战略是指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取得专利后,为防止别人开发产品或利用其他方法生产相同产品与自己竞争,企业必须迅速地开发产品并取得专利,形成严密的专利网,不给竞争对手留下任何可利用的空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专利。
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大量申请专利,既为保护自己的未来市场权益不受侵害,也为堵住别人技术超越的“空隙”。很多企业在一项技术发明之后,就要在该基本专利周围同时申请一些专利,构筑一道道保护的专利网。据欧洲专利局调查,欧洲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中,最终只有50%能够获得专利权,获得专利权的专利中只有10%能最终付诸实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战略考虑用来“圈地”的。企业不能用简单的申请专利有用或无用,紧迫或不紧迫来决定申请策略,那么最终将导致专利行为的失误。
4.2.3 拦路专利战略
出于战略考虑,申请“拦路专利”。企业可以将技术实质、构思、方案先行申请专利,甚至可以申请一些“拦路专利”、“非实施专利”来钳制竞争对手。通俗地说,也就是申请一些或许根本无法实施的专利。当然,这方面在技术方案的公开上存在技巧,要由申请人和机构共同来做好这项工作。
4.2.4 储备专利战略
有时申请专利、并不是急于将专利技术开发成产品投放市场、而是储备技术,待前一代专利产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后,再推出第二代产品,以延长第一代产品的市场寿命。对一个企业来说,储备的专利越多,潜在的竞争优势就越强。
4.3 专利申请战略
企业应做好申请前的决策分析,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是否申请专利保护,通常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分析。
4.3.1 选择专利,还是技术秘密
凡是产品上市以后,其技术和秘密极易被他人通过反向工程识破和掌握,企业最好申请专利保护,反之可选择技术秘密保护。如果有众多竞争对手同时都在研究同一项目,一般情况下,应申请专利,以防他人抢先申请。
4.3.2 结合多种因素,判断技术方案的专利性
技术方案专利性判断,除了根据发明创造本身的技术创新程度或技术含量高低来确定以外,还要针对权利要求进行,如果企业不能对技术方案提炼出恰当的权利要求时,或不对技术方案作深入剖析时,就擅自评价技术方案的专利性,极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在
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审查时认为没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技术方案,而实际上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也经常会出现审查时认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而获得授权的技术方案,最终被宣告无效。
4.3.3 结合成本原则与市场需求作出判断
在申请专利时必须考虑成本原则,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或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这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申请专利后,专利产品或技术能否形成市场,规模大小及持续时间。并认真分析申请专利行为付出的代价,以及对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影响,以此得出结论,去影响是否申请判断,以及决定申请何种类型专利,说明书内容和权利要求的布置,以及专利内容的公开。
4.4 专利实施战略
4.4.1 专利输出战略
专利输出战略包括专利权有偿转让战略和专利有偿许可使用战略两种类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所获得的专利技术、产品除自己实施生产外,还可以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方式,收回技术创新的投入,并获得更大的利益。专利转让往往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常采用的策略,正逐渐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一定的时机、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转让专利技术从战略上讲是合理的。通过专利转让,企业不仅可以防止别人模仿自己的技术,还可以通过转让专利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和收取转让费,而竞争者则可以获得一种比较廉价和风险小的技术投资方案。
4.4.2 专利返销战略
企业在引进输出方的专利后,对专利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改进原有技术,在申请到专利后,再将创新后的技术以专利的形式卖给原输出方,或以自己的专利权为筹码,与对方进行交叉许可的战略。这种战略既可以使引进技术方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又能够使自己摆脱专利输出方的控制。
4.4.3 交叉许可战略
这是指企业间以专利技术作为合同标的进行对等交换,求得“双赢”的一种战略。适用于双方的专利比较接近,专利权的归属又错综复杂或互相依存,可能在市场上产生恶性竞争或相互指控专利侵权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一个企业不可能开发所有的技术,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开发的技术都能获得专利权。如果本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优秀专利,而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又构成妨碍时,就可实施交叉许可战略。
4.5 专利防御战略
专利防御战略是为保护自身的利益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种战略,是利用专利捍卫自己的专利阵地,防止受他人专利的制约,或对他人专利实施战略性防卫的手段。
4.5.1 保留关键技术
申请专利时保留关键技术。各国专利法都要求专利说明书应写得全面而充分,但专利申请人为加强专利获权后许可证谈判的筹码,以及为了防止技术内容公开后会很容易地被他人仿制,通常要将其发明的一部分关键技术要点作为技术秘密保密,这样仿制产品就达不到最佳效果,从质量上难以形成对专利产品的竞争力。
4.5.2 取消对方专利战略
这是排除竞争者对本企业专利威胁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这种战略既可以作为企业主动进攻的手段,也可以在企业遇到专利纠纷,受到专利侵权指控时作为防御策略运用,实现以攻为守的目的。其主要措施是利用竞争对手专利上的漏洞、缺陷或不符合专利条件的情况,运用专利法赋予的权限,启动专利权撤消程序或无效程序,指控对方专利无效。企业要想使无效宣告成功,关键是要收集到竞争对手专利权无效的充分证据。
会议由邹健处长主持。首先,颜喜副处长向大家解读了《湖南省文化厅直属单位剧(节)目创作生产扶持引导暂行办法》。雷鸣强副厅长为湖南省舞台艺术创作服务中心授牌,雷鸣强、魏俭共同为专家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中心”顾问。魏俭为中心的成立致辞,中心主任王林介绍了工作计划。与会人士各抒己见,为我省的舞台艺术创作出谋划策,也对“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
刘绍峰副处长在发言中强调了文化体制改革对我省文艺创作工作的推进作用,并对中心寄予殷切期望,“中心”要面向社会服务,面向市场服务。文化部门要整合资源,给予有益的指导和中间配套环节,开拓新局面。
雷鸣强副厅长用“同心合力,创作精品,奉献人民,点亮梦想”概括了湖南舞台艺术的努力目标和方向。他谈到近期我省文化演出活动,对厅里组织的“文化春节亲情演出季”和 “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的演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我省的文艺创作工作提出要抓“四大工程”,一是舞台精品创作的扶持工程;二是舞台艺术人才培养扶持工程;三是舞台艺术精品惠民演出扶持工程;四是舞台艺术精品产业化扶持工程。
【关键词】 心理护理;阑尾炎手术;临床价值;满意度
阑尾炎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 主要分为慢性阑尾炎和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胃肠道反应, 常出现消化不良, 如慢性阑尾炎救治不愈, 患儿体重下降, 体型日渐消瘦, 慢性阑尾炎必须采用手术治疗。而在儿童中常以急性阑尾炎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压痛和反跳痛等, 在儿童中发病率虽低但病势较重, 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危及生命。可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但易复发, 所以常常采用手术治疗将阑尾切除[1];但是在采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患儿由于年龄较小, 对手术不了解, 在未手术期间常常出现心理焦虑, 害怕手术的现象, 本次报告主要研究心理护理对进行过阑尾炎手术患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所接收的阑尾炎手术患儿1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4例, 其中观察组男39例, 女25例, 年龄6~11岁, 平均年龄(8.5±2.2)岁;对照组男36例, 女28例, 年龄7~12岁, 平均年龄(8.8±2.7)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一般常规护理方法护理, 观察组则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的条件下, 重视和加强对阑尾炎手术患儿的心理护理, 具体操作如下:①术前心理护理。在手术前给患儿仔细讲解阑尾炎手术的病因及手术的必要性, 使患儿消除害怕手术的心理, 正确认识阑尾炎手术并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 以此可提高患儿对手术的配合度, 有利于患儿进一步治疗。②术后心理护理。多与患儿进行疏导交流, 及时询问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患儿术后是否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叮嘱患儿多注意伤口恢复情况, 若有出血或感染的情况发生, 应及时报告医生治疗, 防止伤口恶化。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 可多鼓励患儿下床走动, 以尽快恢复肠蠕动功能, 使患儿尽快康复。同时注意患儿饮食, 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 防止术后出现腹泻或便秘。
1. 3 监测指标 通过研究资料,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康复情况如:术后多久可以下床活动、排气、住院时间等, 同时比较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患儿术后康复情况 两组患儿中观察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 在术后(15±3.8)h就可以下床活动, 排气时间也明显缩短, 而对照组时间更长, 患儿总住院时间统计发现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满意度对比 在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对比可以发现,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满意程度较高为9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阑尾炎在病发时常出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现象, 若久拖不治还会导致阑尾穿孔等。医学上常常采用手术治疗摘除阑尾, 但是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它分泌的消化酶与人体肠管蠕动有关, 同时它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摘除阑尾时应持谨慎态度[2, 3]。患儿由于年龄较小, 对阑尾炎病症不了解以及对手术的恐惧感, 常常对阑尾炎手术呈抵抗情绪或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 这样不仅不利于患儿病情的康复, 还会给家长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 担心自己孩子的健康[4]。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和对治疗过程满意度可以发现, 观察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当在基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如在手术前仔细讲解病情及可行的治疗方法, 可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稳定患儿情绪, 使他们正确认识病情, 提高他们对手术的配合度;在术后的恢复中及时对患儿恢复情况进行交流和观察, 若出现出血情况和并发症及时报告, 可减轻患儿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 患儿也可尽早下床活动,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 对阑尾炎手术患儿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加快患儿术后恢复进程, 提高患儿家属对治疗中的满意程度,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爱娟.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及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医学美学美容, 2012, 7(7):17.
[2] 王东梅.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辨证施护.医学信息, 2011, 7(7):31-35.
[3] 刘盛谋, 黄洁, 陈水昌, 等.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体会.现代医院, 2011, 11(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