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5 16:35: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企业税务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网;税务;统筹
一、开展税务统筹管理的背景
(一)税务监察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关注度日益增强,税务机关不断加大对电网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外部税务检查的频率逐年增加,大型电网企业涉税事项检查风险逐步加大。
(二)大型电网企业所属纳税主体数量增加较快
大型电网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导致企业所属纳税主体数量迅速扩大,下属各单位普遍存在税务管理基础工作有待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税务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三)大型电网企业纳税范围不断拓宽
随着大型电网企业各项业务不断发展,企业纳税范围也不断拓宽,扩展至电力销售、电网建设、节能服务等多个行业,要求大型电网企业积极开展税务工作研究,实施税务统筹管理。
二、大型电网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降低税务成本意识不强
大型电网企业经营范围较广,应税范围涵盖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税务成本成为企业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开支。降低税务成本对提高企业效益,增加税后利润起着重大作用,但税务管理人员降低税务成本的意识普遍不强且税收风险意识薄弱,产生税收处罚成本的可能性较大,容易为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
(二)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税法知识更新不及时
由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更新越来越快,税务管理人员普遍不能做到充分、及时掌握税务法规的变化,且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税务管理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充分结合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最大程度地压缩税务成本。目前大型电网企业税务工作多采用事后补救方式,由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纳税结果往往不可更改,从而无法体现出税务工作对企业经营工作的支撑作用。
三、加强税务统筹管理的设想
(一)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建设,着力支撑税务统筹管理
1.强化制度保障
根据国家税务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全面梳理大型电网企业涉税业务,加强对特殊经济业务的税务研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适用政策,制定相应税收政策的应对措施,将企业税务工作要求和措施固化到企业税收管理制度中并组织实施。
2.规范税务业务流程
严格税务业务管理,规范并明确申报纳税、发票管理、涉税会计处理以及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相关业务流程,充分考虑流程关键管控点的设置,强化关键管控点的管控,要求税务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开展税务业务工作,使税务业务操作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3.深入开展税务培训
一是邀请税务机关和税务师事务专家所对企业税务人员进行最新税务知识更新培训。二是对于重大税务问题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税收优惠政策讲解、所得税汇算清缴、研发项目加计扣除等重点业务讲解等。三是利用大型电网企业内网开展税收知识培训,进行在线税务知识解答,提高税务人员的知识水平。
(二)加强税务统筹工作内部控制,提升税务管控能力
1.实现税务业务管控信息化
开展大型电网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税务统筹管理的措施和要求固化到税务信息管控系统中,深化税务管控系统、发票系统建设,同时做好税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集成等工作,提升税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强化税务风险管控能力。
2.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结合大型电网企业实际情况,梳理明确税务风险点,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税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设定合理区域值,对超过正常范围的指标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分析,实现税务风险管理常态化、日常化,确保税务风险的可控、在控和能控。
3.定期开展税务检查
定期组织所属单位开展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发票管理等专项自查,并在自查的基础上对重点单位开展现场检查。通过对税务业务的系列检查,及时发现税务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及时纠正。对于存在的税务管理缺陷,通过制度健全、修订等方式予以完善,防范风险。
4.严格开展税务工作考核
提高税务统筹管理水平离不开考核与监督。在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责任认定和具体评价措施方面,实现详细量化考核。重点评价各单位税务管理、筹划和沟通的综合能力,通过考核与监督,查找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促进税务统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强化税务筹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
(1)接受用户资产免税政策。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网企业接收用户资产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35号)相关规定,协调业务部门推进用户资产接收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提升公司效益。
(2)研发费及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一是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方面。制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工作的整体规划,在研究开发费发生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督导,协调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收集相关资料,达到所得税减免的资料备案要求,节约企业所得税。二是残疾人员工薪加计扣除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残疾人员名单,并积极督导相关部门收集材料,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增值税
加强进项税抵扣管理,尤其加强固定资产进项税管理。引导督促所属单位工程物资收货确认和进项税结转工作,重点关注发票取得、账务处理等关键环节,设置进项税抵扣率指标开展进项税抵扣工作考评,确保进项税应抵必抵,降低企业现金流支出,提高企业效益。
个人所得税
在个人所得税管理方面,重点开展年终奖个税筹划,探讨个税缴纳的无效区间,研究企业年终奖数额增加到或超过某个临界点时出现“得不偿税”的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减轻职工个税负担。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税收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税务统筹管理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效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型电网企业开展税务统筹管理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并及时组织开展,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税三期;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
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金税三期工程的可研报告。2008年,金税三期工程正式启动。至今,金税三期成为全社会推广的主要税收体系改革制度。这代表大数据与企业的税收管理进一步融合,使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更具现代化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管理时代已成为现在主要的发展趋势。但是,从综合实际情况来看,税务风险依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在金税三期的制度体系下,控制好企业税收风险,打造数字化的风险控制体系势在必行。
1基础理论分析
1.1金税三期的具体概念
从政策体系角度来看,金税三期工程是建立在原有金税二期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国家的税收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打造多方兼容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从内容来看,经过拆解之后,可以分化为一个平台、二级处理以及三个覆盖,其中一个平台指的是网络硬件和软件基础融合的统一平台,二级处理是指建立在一个平台的基础上,结合涉税信息和数据的省局处理以及总局处理体系,三个覆盖指的是落实好全税种覆盖、实现国地税局覆盖、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联网覆盖。同时涉及4个系统,主要指的是征管业务系统、外部信息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总体来说,金税三期工程确保实现国地税与其他各部门以及组织之间的高密度连网,进一步强化云计算功能和大数据评估能力,促使税收体系一系列的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升性能和效率,进一步打造便捷化、智能化的税收制度和工作模式。
1.2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税务变动
金税三期工程的核心指导思想为以票控税,打造全方位的大数据识别系统,实现税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金税三期系统构建了针对所有增值税发票的出口和入口,涵盖了企业的销项、进项发票,并且能够进行自动匹配,例如对比纳税人的税号和相关信息,分析同一法人相关性、数量相关性以及比例相关性等。这种税改模式为当前的企业税收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金税三期系统本身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接,能够快速收集和分析企业的实际发展信息。例如,可以跟踪票据流,处理虚假开票行为。其次,金税三期系统可以结合商品编码和单位编码,分析企业的销售情况并进行监管,确保企业能够依规缴纳增值税。再次,金税三期系统可以结合三个覆盖落实好税务、银行、工商、海关以及相关组织的对接交流,通过数据共享,确保企业的多种经济行为能够受到多方位的监管。
2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点
金税三期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但受传统税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企业在该环节下未能及时进行转型,导致内部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监管体系和税收筹划不科学,直接导致企业陷入税务风险。
2.1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
在金税三期大数据发展模式最初应用的环境下,部分企业依旧缺乏科学的税务风险管控意识,在税务管理工作方面投入的人员较少,且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甚至会存在忽视税务管理规定的违规现象。此外,税务风险和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多方体系的发展行为有一定的关联,因此,风险因素较多。企业要具备敏锐的风险意识,才可以有效定位风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风险察觉本能不够强,在日常运维过程中存在虚假开票、转移收入等违规涉税行为,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影响。
2.2监督管理体系不够科学
企业的涉税不当行为类型主要分为非主观和主观两种情况。其中,主观情况是指管理者自身主动谋取不当利益而出现的涉税行为,而非主观情况是指在企业日常运维过程中,对部分细节把控不够合理,出现了偷税漏税等情况。这其中非主观意愿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变动性,若企业未能及时察觉,会导致税务风险。例如,在计算应缴纳税额时,存在计算错误和标准把控不清等问题,导致缴纳金额与实际应缴纳金额不符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不仅与外部影响因素有关,也与企业内部监管系统有一定的关系。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全方位的监管,细节把握不清,导致出现了漏项缺项的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税务工作。
2.3税收规划体系不完善
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要求企业在落实销售活动和日常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信息的统筹规划,从而合理地组织税务工作。但从综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小型企业的日常运维体系不够完善,税收规划制度缺乏合理性,没有多余的精力结合具体的涉税事项落实好对前期生产和投资情况的规划和安排,未能制定完善的税务筹划方案。而这种现状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力,如未能提前规划涉税事项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存在滞后性,错失了税收优惠政策。此外,纳税税款时机的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出现提前缴税等情况,影响企业内部资金的流通质量,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2.4专业团队的能力不高
金税三期工程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全新税收体系和管理模式,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管理能力。但实际上,部分小型企业的财会税务经办人员的综合素养较差,未能经过系统性的技能培训,对税收政策不够了解,对信息化的征管流程和办公模式缺乏掌控,在日常的业务活动过程中缺乏敏锐的风险感知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内部的税务体系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或信息化的管控力度不够深入,导致企业存在税收风险。
3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对策
3.1强化税务风险控制意识
在新的税收管理体系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税收遵从度,这样才能够有效化解部分税收风险。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对企业的日常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税收遵从度的主要技术。因此,在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要强化税务风险控制意识,并且认识到当前的税收管理体系是透明化的,具备极强的多元性特点,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日常涉税行为。在追求日常税后利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税收体系管理的科学性和标准性,防止潜在的税务风险对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对企业税收遵从度带来冲击。首先,企业要合理地分析金税三期的具体内涵和相关政策体系,要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并且将其应用于企业内部日常运维和税务行为管理中,要打造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约束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行为。其次,构建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利用制度体系引导日常涉税行为。如此一来,能够有效降低运营风险,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满足金税三期大数据模式的实际发展需求。多元化的制度体系能够避免企业在日常运维过程中存在税务盲区,避免漏交和多交等行为,同时能够确保企业的合同签订和业务办理具有良好的规划,可以结合具体的税收模式合理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最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要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做好财务信息的有效收集和保管工作,确保能够为后期的税务查询工作提供完整的资料体系和可回溯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利用互联网制定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平台,有效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力度,避免内部出现混乱造成企业产生非主观不良涉税行为。
3.2落实好税收规划
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税务稽查和监控工作的开展,往往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传统的纳税方式存在较强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旧的财税理念也存在较多的弊端,在此环境下,企业要落实好税务成本、企业利润以及税务风险的管控,要打造新的税务管理格局,从而促使税收筹划工作成为提升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动力。税收筹划工作主要建立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是结合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理财活动落实全方位统筹安排和管理的预见。它能够结合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生产模式,确保税后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是降低企业赋税的基础举措,是一种合法合规行为,与企业原本的偷税漏税和不正当的涉税行为有直接差异。良好的税收规划可以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纳税积极性,同时结合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节税的目的,促使纳税人在享受自身应有权利的同时,改变传统的纳税态度,打造积极的纳税环境,提升科学的管理认知,促使各环节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更加合理。其不仅能够了解企业本身的税收情况,也可以有效地把控税收风险,促使被动的税收风险控制转化为主动的税收风险防御,以此增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3.3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极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尤其是在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紧密融合,相关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技术体系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税务风险意识也应从原有的事后逐渐转化到事前。
4结束语
企业要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落实好人员队伍的优化管理,通过日常的技能培训和对外交流提升其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水平,尤其是要落实好营改增后的创新工作。结合不断更新的税收政策,落实好企业专业知识的更替和优化,进一步实现技术体系的升级,提高团队的计算机业务能力和大数据管理能力,构建复合型的人才团队,以有效定位税务风险,并化解税务风险,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娜.“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商论,2019(6):41-42.
[2]俞艳.“金税三期”背景下的民办幼儿园税务风险管理[J].纳税,2019,13(21):1-2.
[3]周娥.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的应对[J].税收征纳,2021(6):14-16.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模式与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适应。一是大型企业集团跨地域经营、统一决策、集中核算与现行税收征管属地管理体制下的孤立、分散型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企业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投资、融资经营能力;一个大企业往往横跨若干行政区划,各个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辖;各税务机关根据本地税源情况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二是所属税务机关之间信息管理不对称,形成企业总部主管税务机关与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管得着的见不着,见得着的管不着”的现象。属地税务机关分别管理大企业的各个部门,其中有独立法人企业,也有各级分支机构,各类企业分别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税务机关内部对企业的管理情况沟通不够,对企业的综合信息了解不够,影响了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税收整体的把握和控管。比如,在管理中发现,某大企业驻临清的二级分支机构成本费用方面存在问题,由于所得税汇缴调整职责是在济南总部所在地税务机关,我们只能通过函件的方式通报信息,至于处理结果如何更是无权决定,影响了管理实效。三是税务机关内部层级管理体系与管理任务分配不配比,形成“倒金字塔”管理模式。上级税务机关将管理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到基层税务机关,基层管理疲于应付,致使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税收监管乏力甚至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二)纳税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手段尚不完善。大企业财务核算较为健全规范,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准也较高,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因此要求税务机关有着较为高超的管理艺术和服务水平。但是,目前税务机关的管理服务基本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上,缺少针对大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问题,虽然开通了“绿色通道”和“税收直通车”等服务项目,也仅仅限于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一般性项目,还没有开展比如税收风险防范机制、依法纳税筹划等深层次服务项目。
(三)缺少一支适应大企业专业化管理要求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大型企业出于自身长远发展需要、集团内部的监督和制约等因素影响,对国税机关纳税服务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要求在人员配备上以业务骨干为主,工作方式上以团队管理为主,团队的知识结构上以懂经营、晓政策、通法律的复合型为主。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国税机关的纳税人是按照行政区划管理,日常管理以税务分局管理为主,税收管理员是主要的管理力量。而税务机关的业务精英往往集中在省、市等上级部门,与企业缺乏直接的联系;在县级机关各业务骨干也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管理着政策落实和上传下达工作,没有形成“骨干团队管理骨干企业”的局面。干部的知识结构以常规财税知识为主,知识更新较慢、专业深造机会较少。由此在业务创新、团队建设上难以形成骨干队伍,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对大企业的复杂涉税业务应对能力不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
(四)税收信息化管理与大企业经营方式不相匹配。随着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了全国性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但在相关软件中缺少对大企业基本信息、税收结构、经济税源变化等信息资源的全面掌握和有效反馈,对大企业的组织构架、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等情况难以进行正确评价、预测、分析,不能有效开展税收分析、税源监控、专业化管理,客观上造成了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难度。
(五)大企业税收风险是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来源。大企业通常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点多面广,经营分散,内部组织架构庞大,核算体系复杂,税收政策的执行也很难统一。虽然大企业的财务人员精通财会知识,依法纳税意识较强,但因为经营业务的多样性,致使对税收政策的把握难免不够全面、深入和及时,适用税法不准确、不及时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统计: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各类政策性文件819个,平均每年各类政策性文件200多个。一般税务人员掌握起来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企业财会人员了。一旦掌握不全,理解有误,运用政策出现偏差,不仅对企业造成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对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带来严峻的考验。
二、大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思考
选择合适的大企业管理模式是有效开展大企业管理的关键。针对大企业的特点,应坚持以大企业的需求为主导,更新理念,健全机构,明晰岗责,打造队伍,形成与大企业发展相配套的税收管理服务体系。
(一)以大企业集团为中心设置管理机构,组建与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层级相配套的管理服务体系。着力理解和了解纳税人的商务环境、商业行为、遵从特征,实施业务创新,提供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的业务“套餐”,充分满足其个性化的纳税服务需求。及时解决企业诉求,重点解决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中的统一性问题。打破过去内部层级过多、职责不相称、难以量化考核的管理结构,按照有利于管理的系统性、执法的统一性、人才的集聚性、复杂问题处理的有效性设置管理机构,行政区划管理服从企业层级管理,日常税收征管事项属地管理不变,税款归属和入库级次不变,国地税分工不变,实行专业化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二)建立覆盖企业经营网络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从“二维平面式”到“三维立体式”信息管理平台的转变。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信息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为辅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监控平台,形成科学严密、信息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税源管理体系。强化对大企业税源、税基的综合分析。针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多、跨区跨国经营、汇总纳税,极易造成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不了解税收申报征收情况、总部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又无法进行日常税收管理的现状,建立大企业的电子信息库,使每一级税务部门都能全面掌握企业集团纳税实体的综合信息,形成与企业运作同步的信息流监控。对于实行统一申报方式的企业集团,采集到集团总部和各成员单位的申报数据和财务报表,并审核比对其逻辑关系,使各级税务部门都能根据所管辖企业的特点,分析其关键要素,确定管理重点。
(三)建立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岗责管理体系,实现由“地方武装”单打独斗到“海陆空多兵种”综合作战的转变。大企业税收工作由大企业管理部门归口统筹,同时要加强税务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管理层级之间、国地税之间和地区间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要厘清属地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日常税收基础管理与服务主要由基层管理分局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税收风险分析识别、风险应对、过程监控与绩效评估等复杂事项由大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实施,形成业务上相互渗透、工作上相互配合的新格局。二是要理顺大企业管理部门与同级税政、征管、服务、稽查等部门的关系,形成大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各自工作职责明确,操作过程规范的新局面。三是要划清总局、省、市三级大企业管理部门各自的工作职责与工作重点,以各个管理层级的比较优势为切入点,科学合理配置各个层级的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新体制。
慢性支气管炎(C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临床上CB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早期积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野为清热类药,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抗感染、抗病毒的功效,在全国各地(包括甘肃在内)均有出产。本实验旨在探讨野提取物对CB大鼠免疫功能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通过实验揭示其效应及其部分作用机理,为野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药物与试剂:精制脂多糖,美国Sigma公司产品;野提取物,野购自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提取物由甘肃中医学院中药制剂教研室协助制备;SOD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批号20080424);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级。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VIS-7220分光光度仪(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厂),HH.SH.CV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济南医疗器械厂)。
实验动物:SPF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00±20g,雌雄各半,由甘肃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提供。
分组及模型制备: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B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喘息灵对照组,野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腹腔注射乌拉坦(1.4g/k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常规消毒,纵向切开颈部,分离皮下,暴露气管,4号针头穿刺气管,除了正常对照组气管注入液以生理盐水代替内毒素外,其余注入1g/L的脂多糖200μl建立CB模型[1,2];第8天起,正常对照组、CB模型组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中药对照组灌服喘息灵胶囊0.13g/(kg•日),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野提取物0.7、1.4,2、8g/(kg•日),共21天。
观察指标: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检测:各组动物按上述方法给药后,第22天各组大鼠称重后处死,解剖,取脾脏、胸腺,用生理盐水洗净,吸干,称重,以脏器湿重(mg/g)表示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②血清及肺组织匀浆的制备:各组动物按上述方法给药后,第22天各组大鼠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待检。③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SOD水平。
结 果
野提取物对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模型组脾脏指数较空白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野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比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组大鼠明显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脾脏指数与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胸腺指数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野提取物对大鼠血清及肺组织SOD含量变化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的SOD活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除野提取物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的SOD活力均明显升高差异(P<0.05),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本研究CB模型制造成功,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最直接的指标。采用脂多糖复制的CB大鼠模型由于缺氧和慢性炎症,细胞耗氧量明显增加,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其血清、肺组织中SOD活力显著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而肺部慢性炎症又使得机体抵抗力降低,抗自由基能力减弱,加剧了细胞坏死和组织损伤,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肺功能进一步减退[1]。而经野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治疗后,SOD水平显著提高,表明野提取物确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氧自由基损伤,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本课题实验证明调节免疫、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均为野提取物减轻CB炎症效应的机制。
关键词:医药行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而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伴随国家税务管控手段的不断加强,各级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几率也在逐渐增长,其中医药企业的税务问题尤其突出。税务风险管理是医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大型医药企业的业务过多,涉税事项复杂,加之,医药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因而很容易就此引发税务风险,增大医药企业因税务违法案件而蒙受的经济损失[1]。在此情形下,医药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企业自身的税务管控力度,全力提升税务方面管理水平,积极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一)风险与税务风险概念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企业在发展期间仍旧存在着涉及到风险管控的相关事项,而风险的基础性含义便是危机,危机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税务风险仍具有不确定性,只是相较于风险的定义更加明确,限定于企业的税务方面问题,而企业遭受税务风险的成因则是由于企业对于税收政策的掌握度和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度,因对政策和法规的掌握的不熟练,进而容易出现少缴税款或多缴税款的问题,引发税务风险。
(二)医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界定和内容税务风险管理是医药企业为杜绝或防止税务风险而制定的相关税务管理制度。税务风险虽是各个行业都会涉及到具有特定性的风险,但医药企业毕竟关乎于大众的身体健康,为维持医药企业良好的形象和综合实力,医药企业需要适时规避税务风险,实时自省自查,避免因税务风险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医药企业也需依据自身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分要求和自身的运营状况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和评估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信息沟通机制、风险监督机制等,以实现医药企业对税务风险战略性、合规性的管理目标。
二、医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因分析
(一)医药企业管理层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医药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在管理期间都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此期间,企业必须先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依据风险成因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和整理,而结合医药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应对不同程度风险时,对于有关税务风险的相关认识度和重视度还有所不足,尤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对于此领域的关注度[2]。医药企业中的管理层有掌控药物研发方向、财务会计方向、医药方向等等各个不同管理方向的高层管理人员,而这部分管理者只是限于关注医药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而忽视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税务风险仅仅将其归于财务风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加之,企业的相关制度还未完善,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出现税务风险的几率也就更大。
(二)办税人缺乏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医药企业内必定会存在办税人对于税务风险认识不足的人员,此类人员的专业能力稍显不足,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也缺乏全面性和整合性。医药企业每年需要纳税的金额非常庞大,因而便会存在一些缴纳税款的风险,在此期间,若是办税人对于税务风险的认识只限于少缴税款会增大税务风险,那便会忽视多缴税款可能会引发的税务风险,进而增加固有的税务风险,由此得知,办税人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影响着税务风险率。
(三)缺乏完善的税务筹划管理税务筹划是医药企业应用于对涉税业务进行统筹整理以减少缴税金额的管理手段。医药企业在管理期间往往都会出现管理制度尚未完善而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情况,加之,在药品采购、药品销售或药品研发期间等涉及到某类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使得所得税税负率过高,借助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税务筹划管理,造成因筹划失误而补缴税款或罚款的情况,加之,医药企业财务部门在实行税务筹划时,更多考虑到的是对财务费用和固定资产规划的有效性,进而增加税务风险。
(四)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税务风险管理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但并不仅仅是简单涉及到财务风险的一部分。医药企业针对财务风险有一套完整的防控机制和管理体系,但针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却仍然缺乏完善度,导致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将税务风险进行细化,使之脱离业务实际,更加重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加之,很多企业也还未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要求和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让企业丧失对风险的预测和监管度[3]。
三、医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大数据时代下,任何的风险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在此期间,企业若想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必须对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出一定的改变。税务风险管理和企业组织战略的制定息息相关,企业在同步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时必须先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认可,才能排除外界干扰,强化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认识度和重视度,让管理层了解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各个业务环节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企业管理层还应强化企业相关部门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对于改进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
(二)提高医药企业办税人的综合素质医药企业需定期开展提高办税人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相关培训,可按季度开展。培训内容涉及到对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改进,以及对最新税务政策的讲解,同时还可聘请专业税务所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重点人员进行细致化的税务案件讲解,以直观的案例分析形式让办税人清晰了解到税务风险所在,指导办税人从自身出发,重点考虑到自身的不足,并结合相关培训方法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医药企业还可将增设奖惩机制,依据办税人的业绩实施奖惩,并结合月考评的模式评估办税人的理论和实务,以及对最新税务政策的掌握度,以此来提高办税人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
(三)进行适合医药企业的纳税筹划税务风险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是涉及到财务风险,那财务风险中必定会存在税务风险,而由于税务筹划管理未做好增加的风险也占有其中一部分[4-5]。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先明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更新,制定最新版的纳税筹划方式,并借助于最新发行的纳税筹划管理政策,整理税务相关法律法规,再由企业各部门开展集体讨论,将讨论后的结果规整为纳税筹划方案,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和特点再制定最终的特定纳税筹划方案,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从医药企业的角度考虑,需找准医药行业近几年推出的相关政策,如“两票制”的出台,且伴随中医药法典的出台,结合医药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进行产品升级,有效利用政策进行筹划。
(四)构建合理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医药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具有特定性和规整性,而构建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则能全面评估医药企业中所涉及到的税务风险点。医药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可依据企业药品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生产经营环节、药品研发环节所涵盖的发票问题或政策问题进行细致化评析,同时向相关监管部门了解其管辖的医药行业企业有关生产的行业规定与行业标准,将合理化的医药生产行业管理规定和税务风险评估体系设立为信息采集-主要环节的税务相关测试-测试情况改进全过程管理,以提升医药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五)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医药企业涉及的科室和部门众多,为积极降低医药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概率,医药企业可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与医药企业的其他科室或部门分离开来,专门负责企业税务方面的管理,分析整理企业在发展期间所涉及到的税务风险,在此情况情况下,企业可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自身的特点对管理机构的人员进行筛选,并将办税人严格分为普通业务类办税人和特殊业务类办税人,全面规整专门税务管理机构的相关事务,做到岗位和职能的双向明确。
(六)构建畅通的税务风险信息沟通途径医药企业的税务风险途径大致分为企业与税局、企业总部与子公司、企业各个部门间的沟通。保持税局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可逐步增强企业对于税务相关问题的改进效率,同时也方便税局积极向省级说国家级税务机关反映税局目前还未能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通过实时反映,有效缓解医药企业税负率偏高等问题[6]。保持企业总部和子公司的沟通,可细致传达企业总部的税务问题,方便总部和子公司的税务专业人员实时了解具体情况,并对相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考量和风险识别,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保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沟通,可设立一个重要的优先沟通渠道,建立专人负责平台,加强税务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施工企业 税务管理 问题 解决方法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交易模式越来越细化,全国税务系统已经配备越来越复杂的法规和政策,税务机关的征管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使得各种涉税事项深深地嵌入在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企施工业所得税问题的日趋多样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稍有不慎,企业的税务风险将转化为利益损失,不仅会吞噬企业的利润,阻碍了业务目标,甚至殃及企业。因此,强调税的管理,控制和预防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商业事宜。
二、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的分析,计划,起草,监督处理,协调和沟通,及前景预测报告他们的税务相关业务和税务管理过程。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和税务风险
税收成本是一个高度灵活和高风险企业的外部成本,其占企业利润的比重比例高。税务风险包括风险的税负,税收违法风险,信誉风险,损失和其他内容和政策,进行科学管理的企业所得税,通过规划,分析,评价,处理各类涉税税问题涉及的单元操作,可有效降低税务风险。
(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企业税务管理,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一个明确的业务流程单元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做财会工作,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有效规避税务机关发现税项逃税问题,提高税收征管和财务管理能力。
(三)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施工企业在及时、准确掌握国家颁布的各项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有效保障单位筹资、投资和技术改造工作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盈利的。公司开发各种项目,围绕如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纳税企业税收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有利于财务目标。
三、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识不全面
我国学术界主要侧重于从税收征管角度来研究,从比较少从企业税收管理视角来看,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缺乏科学的工作理论以及全面的理论指导。大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观念模糊,认为税务工作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即可,没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机关,税务上只注重被动税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存在税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知识灌输,教育和培训,税务信息滞后,没有税收管理的全过程中,税收征管是纳税人发生后的事后管理,而忽略了前置和后税收征管;相当于税收征管的税务规划,只要做非常合理的税务规划是做税收征管工作,哪知只是税收征管的税务规划技术和方法层面。
(二)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和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
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开展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但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过多的关注企业在纳税筹划环节上能否在税法允许范围内进行技巧性的减少企业缴纳的税款,如果纳税筹划方法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主要采用税务筹划进行税务管理,手段单一,不能完全预测的税收管理和协调作用。
(三)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日常税务管理工作是整个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资料与基础信息的前提保证。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日常的税务管理还不到位。仅仅按照应付税务执法部门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建立健全制度涉税分析,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税收征管机制,有没有充分利用外部专家,企业相应的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及其他税务管理实践,从而阻碍了企业所得税有效地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构建科学、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从而增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务风险和税收成本,促进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一)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随着施工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税收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税收的相关法律知识、精通税收业务和网络信息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较高的纳税筹划能力和交流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税收征管,管理层及员工,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税务管理职位及相关人员。以建立健全税收管理理念。
(二)健全税务管理制度
键全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制度是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资料的先决条件,同时也防止税收风险,保护企业资产,财务安全完整,正确,有效地执行业务相关立法的重要保证。
(三)企业做好日常税务管理
为了保护施工企业安全纳税,健康纳税,实现税收风险最小化,税务相关业务的企业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可以是内部检查,也可以聘请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目的都是为了消除隐藏的经济活动在过去的税务风险。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通过合理安排公司税务制度,发现应对税务检查的有效措施,从而找到企业节约税收成本的合理切入点,使企业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追求企业纳税方面的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税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企业税务风险涉及到国家税务机关、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掌握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把握正确的税务风险控制时间,能够减少税务法律法规变动中带来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方式在发展变化中要求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国家税务机关和企业必须在税务管理工作中有新作为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如何减少、避免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目前在国家税务工作中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企业税务风险是企业在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对税务法律法规没有依法实行或者对税务法律法规的变动没有及时掌握导致的企业利益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纳税行为违反了税务法律法规和企业没有准确运用税法导致额外的税务成本负担。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
(一)主观性
企业税务风险关系到在国家税务单位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者,其中国家税务机关的税务政策和企业税务工作者对政策的认识、实践,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和企业税务工作者的素质,这些主观性因素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必然性
在我国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收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特征。企业生产运营的目的是创造最大经济利益,往往要减少、降低一切生产成本,导致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有逃税、漏税等不规范纳税行为出现。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矛盾。
(三)预先性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符合国家标准的,与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有直接的联系,在财务审核工作者就已经产生了税务风险意识。因此,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是有预先性的。
三、企业税务风险原因
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一般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分析:外部原因是指国家税务部门缺少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规或者国家税务部门较低的服务效率,造成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原因是企业的税务防范不全面或者企业的税务意识不强造成的企业税务负担。
(一)企业税务人员素质较弱
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因为自身的税务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有所欠缺,以及过国家的税务法律法规没有掌握,或许本身并没有偷税漏税的想法,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了偷税漏税行为,给企业增加了没必要的企业税务风险。
(二)企业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
由于在企业处理税务工作中会产生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会加大企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对企业税务风险认识不深刻,或者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税务管理工作的态度松懈,产生了一系列的企业税务风险问题。
(三)信息情报工作不到位
数据信息情报在国家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企业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得到税务信息,但是,事实表明,企业对获取的信息并没有足够重视和应用,导致国家税务机关的税务信息没有实际有效运用。
四、企业对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企业税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税务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关系着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人员可以通过企业讲座、企业培训提升自身的综合税务素质,保证自身可以在具备充足税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减少税务风险。
(二)强化企业风险应对意识
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要逐步加强,一定遵从税务管理单位。一旦企业的税务管理遵从度减弱,不仅增加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也给国家税务单位带来税收风险和税收困难。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税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也会出现疏漏,因此,企业应该按照周围的环境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检查、纠正,促进企业的正常的发展。虽然在解决企业税务风险问题时给企业增加成本负担,但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三)进行企业纳税检查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财务数据审核、税务检查,对企业财务的各个环节清晰明了地掌握,做到健康有序地安全防范税负风险。在发现税务风险问题时要与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解决,及时解决。如果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税务风险问题存在,企业要受到处罚并且需要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修正,以免出现更大的税务风险。
(四)提高数据信息情报质量
必须要在专业的税务管理、实际中服从税务风险应对工作者,对于其更新的数据信息、数据需求准确、按时获取。税务风险应对工作者也应该在县城的新机具初上做好整合运用,加强财务在企业税务风险应对中的作用,切实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能力,进行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数据深刻,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隐性的税务风险。
一、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工作,所以在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中都会产生风险,由于企业的纳税观念不强,对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税务管理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财务部门来处理,在企业的内部没有形成税务管理的系统。甚至一些企业在管理税务时,为了企业的利益,违反税务管理操作,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管理上疏忽,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小,所以会产生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内部的控制,是企业得意发展的重要保障,这都对企业税务管理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力,系统不完善。
(二)客观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对对企业管理上缺乏一定的法律标准。所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出新的机率增大。税务机关执法的规范性不强,执法的证据也不充分,容易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我国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给是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利益而开具虚假发票,这也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建立企业风险的税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税负,保障企业的经济增长,有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目标;企业对税务进行严格的管理,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安全的环境。保障企业的依法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高可以有序的发展;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可以降低风险,有力的避免企业的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一)完善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对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从组织结构、文化理念以及内部控制三个层面展开分析。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建立独特的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培养专门的工作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税收机制,制定税收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倡导税务管理的文化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加强对全体员工税务风险的教育,保障企业对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行。建立健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税务风险的识别,为企业的税务风险提供了依据。一般其情况下,税务风险的评估的方法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检查分析法、风险评估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以及数据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评估税务的风险。所以风险的评估是在税务风险的识别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税务风险的评定,得出风险的水平,把它做为税务风险管理的依据。
(三)制定税务风险的应对方案
制定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方案可以有效地处理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内,并且企业发生的可能性小、影响的程度小等状况,可以采取保留税务风险这一措施。在企业税务管理上,遇到不重要的税务风险,企业可以控制税务风险把发生的效率降到最低。企业税务风险还可以转移税务风险,把税务风险转移到其他的主体上。利用税务风险,企业通过重组合并,转变企业的发展机遇。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企业要加强与税务管理的联系,建立信息系统,加强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与税务风险的管理,确保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监督体系的建立,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税务的风险进行监督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