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义务教育法教案

义务教育法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5 16:35: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义务教育法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义务教育法教案

第1篇

此次双服务评议中,群众提了17条意见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建议逐项分析研究,认真梳理归类,汇总成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的现象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应试教育的倾向仍较明显,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加大力度;三是农村教育相对薄弱,教育均衡化的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教育执法力度需要加强。针对上述四方面意见建议,结合县委办、县府办《关于开展民主评议整改提高年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将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积极加以整改落实,努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几年来,我们通过寒暑假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和师德集中教育,评选“十佳师德楷模”和“十佳农村教师”,组织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开展教师法律知识考试,制定《*县教师违反师德规范的处理意见》,出台制止有偿家教和违规办学现象的“四不准”规定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尽管如此,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参与经济社会事务活动的情况显得更趋普遍和多样化,一些教师受不当利益驱动,见利忘义心理增强;教师的社会交往更趋复杂化,受诱惑的机率增多;同时教师的活动空间更趋扩大化,与我们监管的手段过于传统落后形成巨大反差。这些,都对我们从严治教,强化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和新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切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进一步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将师德教育纳入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优秀教师的示范教育和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宣传新风,弘扬正气,引导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神活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知晓、人人弘扬“*精神”的浓厚氛围,使*精神成为教师专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把教育和完善纪律规范,严格管理相结合。坚决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教师的评职、晋级以及评审各类先进,都要进行师德测评,并要引入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议制度,对有违师德规范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要细化教师管理的责任范围和责任主体,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切实负起教师管理的责任,加大对在职教师乱办班、乱兼课、有偿家教等有悖师风师德现象的惩处力度。对教师违纪行为和现象听之任之的,要追究学校领导的失职责任。三是要深化教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的用人机制,把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积极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坚决打破分配的平均主义,要实行优教优酬、多劳多得,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勤勉踏实、教育质量出色的优秀教师倾斜。

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其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些年我们进行了很多努力,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20*年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几个关键环节: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创设学生成长的的良好环境。我们要认真总结挖掘去年“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的德育新思路,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进一步充实学生成长助教团资源库,全面推开学生成长助教团活动。要进一步密切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加大对涉及未成年人领域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完善特殊学生的立体化帮教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新课改已实施3年,我们要及时总结义务教育段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经验,适时举行新课改阶段性成果并加以推广,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教材,开好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随着班额的下降,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契机,我们将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要努力提高学校和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要认真实施好*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实施素质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三个显著提高”,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各项减负规定,坚决制止学校、教师偏离国家教育方针的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四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着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今年小学段非毕业班开展以合格率为重点的学科教学质量抽测,毕业年级继续进行学科教学质量水平检测。初中和高中建立学科教学质量从“入口”到“出口”数据库,从起点看变化,从投入看产出,全面科学地衡量评价各校教学质量。五是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我们要邀请一批研究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到*讲学,通过我们的视频传播系统让我们千千万万的家长都能听到大师们高质量的讲学,逐步掌握科学的教子成才方法。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强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首先是加大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在经费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倾斜,保证农村学校工程建设与设施配合。20*年,全县投入校舍建设资金12000万元,其中投向农村学校占69%;安排装备经费2350余万元,投向农村学校1500余万元,占63%。目前,达到优质资源标准农村小学已有16所,农村初中已有11所,分别占农村小学总数的80%,占农村初中总数的58%。其次是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积极促进城乡学校的师资交流,下派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拔农村学校年青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自教师支教制度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先后下派了:13名校长和58名教师。在教师培训上,在评职评优上我们均向农村教师倾斜。再者,我们还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对农村教师实行每月250元考核奖的全额补助,对海岛和山区教师实行每月100元的补贴等,以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20*年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一是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全县教育布局,完成撤并洋心小学、九顷小学等5所小学的任务;完成南庄学校建设,动建爵溪学校;按照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食宿工程”要求,建造鹤浦中学食堂工程,荔港学校学生宿舍楼,定塘中学食堂工程,泗洲头中学食堂工程,延昌小学教学楼。二是努力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要以现代化学校的标准为农村学校配备有关教育装备,做好农村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要使墙头初中、墙头小学、高塘学校、东陈初中等8所中小学到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标准,昌国小学附属幼儿园、泗洲头中心幼儿园、贤庠中心幼儿园、晓塘中心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达到三星级以上办学条件。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教师统一福利待遇的目标。全县教师的月考核奖提高到400元后,为减轻农村学校的负担,对农村教师考核奖实行全额补助。同时继续在职称评定和评优等方面实行更大的倾斜,努力以较高的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使他们能安心为农村学校服务,提高每一所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四是进一步健全教师支教、校际结对等帮扶措施,深化名师带徒工作,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从根本上说,必须实现教育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同时也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一要严格规范招生行为。高中段招生要继续坚持“五公开”,即招生计划公开;志愿填报公开;考生成绩公开(给每位考生发一份本人中考成绩单);录取分数线公开;录取名单公开。凡公办学校的公费生、三限生严格按考生志愿和成绩录取。严格高中学籍管理,坚决清理整顿普通高中的“挂靠生”、“旁听生”。为体现公平竞争、公开招生原则,从今年起取消教师子女高中段招生加6分的政策优惠。

二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局党委已决定,从20*年起,*港书院暂时停止招生。*港书院是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合法创办的,当时形势下是名校办民校的一个尝试。*港书院创办三年来,对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高中段升学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办学成绩也得到了我县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机构规范要求的不断提高,因为*港书院难以在短期内达到“五独立”中的校舍独立要求,为体现法规的严肃性,我们决定从20*年秋季开始,我们将对*港书院办学问题进行全面彻底地整顿,使之达到上级规定要求。

三要全力推进“阳光收费”工程。20*年,我县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取得明显成效,学校收费等到进一步的规范,实现了收费投诉有效投诉为零这一难能可贵的工作目标。但是规范教育收费的任务仍很繁重,稍有松懈,就会反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常抓不懈。20*年,要继续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方针,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治理乱收费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合力。要认真执行义务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和公办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做好*年秋季,义务段学校免收杂费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及时了解有关政策。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收费管理、监督检查的制度,广泛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

第2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人民政府切实担负起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主要职责,负责统筹义务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镇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统筹教育建设项目和社会建设项目,统筹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二)改革创新。结合实际,因地制,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模式和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三)全面推进。从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入手,促进校际均衡发展。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条件,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制定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全面、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四)突出重点。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以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全县义务教育师资、生源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三、工作目标及任务

用1—2年的时间,即2012年接受省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达到良好等次,争创优秀等次。

通过工作,努力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生均经费、生源分布、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和完善评价制度,依法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城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消除大班额现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明显缩小。

基础设施标准化。依据目前办学布局,学校数量、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常规教学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配备及后勤服务设施达到标准。

师资配备均衡化。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编制配置,确保教师补充渠道畅通、科学。区域内校长、教师的定期交流形成制度,校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教育质量一体化。学校、学生、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生源得到均衡分布,办学质量差距逐步缩小,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各类择校现象基本消除。

四、工作措施

(一)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1、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不得“上进下退”。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按规定足额用于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按高于省定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加强建设项目统筹,县人民政府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居民区时将义务教育学校同步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改水、改厕、改气、道路建设等项目。因布局调整闲置的校产及相关收益应用于义务教育发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统筹,要统筹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资金,统筹国家和省各项教育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县内宣传、文化、体育、扶贫等方面的项目经费,提高资金和项目的综合效益。

2、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1)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学校及班级规模标准。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保证偏地区学生方便入学。整合校际之间教师队伍配置。到2012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得到保证,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现象基本消除。

(2)加快学校硬件建设步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按照高标准的建设要求,落实切合发展实际的学校建设标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到2012年,努力实现“学校硬件标准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后勤保障优质化、农村教师安居化”的“四化”建设目标。

a、学校硬件标准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工程。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建设标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做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统一布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装备水平,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档次。认真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保持进度全省领先。加强学校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设施配套工程。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的建设要达到国家标准,各类图书和实验仪器配备达到教育行业新标准要求。有能够满足体、音、美教学需要的数量充足的器材和设备。进一步抓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以“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为理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档次。实施学校操场改造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操场进行升级改造。在2012年前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化、校园绿化美化、运动场塑胶化、常规仪器和图书配备标准化、教师办公条件现代化的建设任务,所有学校校舍安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学校安全防范设施,包括物防、技防设施建设达到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的条件具备。

b、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现代化工程。大力普及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大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将程教育工程打造成教育资源应用的综合平台。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效率,切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益。建好全县教育信息化中心,指导各学校建好学校网站。为教师配备个人计算机等教学办公设备。到2012年,基本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c、后勤保障优质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后勤设施升级工程。2012年前,为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更换学生课桌凳、钢床、物品柜、食堂餐桌椅和餐具;统一安装直饮水设备,解决学生安全饮水问题;统一安装太阳能集中供热设备,解决冬天学生洗热水澡的问题。

d、农村教师安居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安居工程。推进教师周转房工程建设,解决教师住校和交流住房问题。到2012年,全县完成新建和维修改造教师周转房任务,为教师交流创造条件,基本满足学校教师住校和交流用房。

(二)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县域内教师编制的统筹管理和配置。建立动态管理、定期调整的中小学编制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县内中小学教师编制。根据寄宿制学校和新课程体系的实际要求,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编制配备,适时补充教师,通过建立完善教师补充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部分专任教师编制,根据需要直接将其调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使用。县域内学校之间的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保持相对均衡,逐步实现农村学校不低于城区同类学校标准。

2、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管理办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县教育局选拔任用。完善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校长每届任期3—5年,在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届。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有计划地从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充实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建立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强化校长年度考核和任期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任用的主要依据。

3、大力推进城乡教师援助工程。深入推进城乡教师援助工程,加强县域内校际间教师交流,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0%,促进教师队伍均衡配置。通过结对帮扶、定期支教、名师带徒、对流、巡回讲学、挂职学习等形式,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城镇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

4、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发展工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取集中培训、网上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法,使全体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强化高效课堂的培训,不断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县财政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5、切实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待遇,按照标准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水平。每两年安排教师进行一次体检。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优先改善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建立和完善优秀骨干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津补贴及奖励制度,每年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有效防止农村优秀教师流失。

(三)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强化政府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职责,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防流控辍的责任制度。巩固“零辍学县”创建成果,确保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

2、创新义务教育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管理机制,通过控制学校规模、打造学校特色、提高课堂效率等新手段、新思路,不断提高全县义务教育管理水平。

(1)控制学校规模。科学规划学校规模,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创新学籍管理方法,进一步规范异动和入学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原则上按照目前的办学布局,全县初中学校学生规模保持在400—900人左右,小学保持在100—1000人左右。全县初中班级规模控制在50人以内,小学控制在40人以内,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解决城区学校学生拥挤、农村学校学生不足的问题,做到城乡生源基本均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实践,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打下基础。

(2)打造学校特色。深入开展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特色创建活动,鼓励各义务教育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到2012年,全县义务教育拥有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窗口学校。

(3)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先行先试的要求,鼓励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努力创新课堂教学的管理机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循环大课堂”等高效课堂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轻负目标。涌现一批优质、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经验。

3、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和“免试入学”制度,严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以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类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逐步解决中小学生“择校”行为。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建立并完善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将县一高招生计划的50%以上分配到各初中学校。

4、推进义务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学校评价体系,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逐步建立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5、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不分重点班,不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不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课补习。

(四)加大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救助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整合社会捐助资金,切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交通费补助工程。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交通支付状况进行摸底,将家庭困难寄宿生交通费补助按200元/生·年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城镇社区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建立和完善学校教职员工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加强保育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留守学生得到关爱并快乐成长。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检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

(五)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结合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完善督导评估体系,形成经常性督导和集中督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努力实现教育督导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和科学化。重视并加强教育的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教育专家、教师代表、资深校长、社会名流、学生家长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育督导队伍。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接受上级评估考核和对相关部门、乡镇政府考核的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2、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公布监测结果。全县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员队伍,负责对全县教育均衡情况进行监测。

五、组织领导

(一)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住建局、编办、财政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局、人社局、综治办、公安局、卫生局、文体局、城管局、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部署、统筹指导和推动。

第3篇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x政办发〔2012〕x号)精神,为扎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确保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2017年5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认定,12月份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与受检学校结对帮扶,为受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办学质量,使受检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要求〔评估验收指标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x政办发〔2012〕x号〕,能够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评估验收。

二、结对帮扶主要内容

(一)千方百计筹措捐资助学资金,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使受检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二)帮助受检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迎检工作,协调解决学校征地、项目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在国家评估验收前达到评估要求。

(三)帮助受检学校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指导学校做好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形成特色。

三、工作职责

(一)深入挂点学校调研均衡发展推进工作情况,了解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深入各受检学校调研,了解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迎评工作的情况,掌握受检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好帮扶工作方案,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学校美化校园、硬化道路,推进标准化建设,协助学校做好迎检工作,确保小学阶段巩固率达99%以上,初中阶段巩固率达94%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确保联系受检学校顺利通过各级评估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帮扶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

(二)完成验收前,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定期听取挂点联系学校汇报(至少3次);深系学校进行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月至少1次。

(三)要熟悉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评估标准和计分办法,熟悉国家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迎检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四)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多渠道筹措资金1-5万元,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硬化道路,购置仪器、图书、设备。

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进一步扩大执纪审查的震慑效果,发挥查处案件的警示、震慑、教育作用,“以案明纪”,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充分发挥查处一案、曝光一批、纠正一域、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

(三)巩固完善转入常态化治理阶段(2017年4月10日后)

1.推动源头治理,强化建章立制。要深刻分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问题发生的原因、规律、特点和趋势,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查找漏洞,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一批查处和防范“”问题发生的长效机制,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2.坚持巩固提升,强化常态治理。要保持机构不散、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持从小节严起、从小事抓起,锲而不舍把纠正“”往深里抓、往实里做,既要紧盯“”老问题,又要关注新动向,严肃查处和通报曝光违纪违规行为,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持续推动社会风气好转。

四、专项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深刻认识组织开展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工作,是市委、县委落实中央第三巡视组对广西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具体要求,是持续正风肃纪、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的重要举措。本单位要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要求的政治高度,加强组织领导、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专项工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县方志办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人员为成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工作落实。

(二)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坚守责任担当,切实担负起组织开展专项工作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决杜绝搞“权力下放”、当“甩手掌柜”,切实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层层递减等问题。

第4篇

一、存在问题

1、缺乏依法执教意识。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于个别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心躁气急,大声训斥,最终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化对立局面。经过认真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表现。这样不仅损害了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而且严重违犯了依法执教的职业要求。

2、关心学生不够到位。由于性格原因,对学生缺乏细心和耐心,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宏观管理,对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常常不注重细节,因而让部分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情和关爱。

3、终身学习理念不强。对于终身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总觉得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足以胜任当前英语教学工作。因而不善于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累积新鲜的英语知识,虚心向同行取经、交流,做事保守,甚至不懂的问题不敢低头想别人请教,业务水平提高缓慢。

4、开拓创新精神欠佳。在英语教学中,备课不下功夫,简单地把备教案等同于抄教案,教案只用于应付学校检查,上课时照本宣科,只向学生传授陈旧僵化的死知识,甚至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尤其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因而陷入固步自封,甚至违背依法执教的地步。

2、对崇高的教育事业和高尚的教师职业认识不深,缺乏热情。

3、一方面对终身学习认识不透彻,总觉得当前体制下,即便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再多,能力再强,老爸不是李刚,你家不是银行,也是白搭。另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繁重,时间紧张,精力不足,况且对继续深造经济负担难以承受,那也无可奈何。

4、总觉得:在英语教学中,投入精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去搞教学,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一定明显。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20-04

一、心理咨询案例教学现状

心理咨询相关课程是国内几乎所有心理学本科专业及应用心理学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与心理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相比,该课程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调对学生专业理念、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课程定位下,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课程的要求。不少心理学专业教师尝试将国内外商学院和企业界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用于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2]。

案例教学法是对某一真实事件进行客观描述,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善现实问题方案的教学方法[3]。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情景进行专业分析和问题解决,帮助其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从而提升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应对能力、解决能力和执行能力。案例教学的操作方法丰富多样,可根据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研究者对案例教学的阶段进行了划分[4-5],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提供案例,学生接收案例并进行自学;(2)组织讨论,一般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展开分析与讨论;(3)教师评述,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案例分析情况与解决方案;(4)养成指导,延伸案例教学课堂的作用力,以案例为载体指导学生的持续行动。

研究者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有效促进学生将课堂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6-7]。同时,案例教学法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不仅能使学生积极投入自身的学习进程中,还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师生均能从中获益。

案例教学法在多个学科中的成功应用也促使心理学专业教师针对一些特定课程,譬如“管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积极探索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并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心理咨询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

心理咨询相关课程的实践性和伦理性极强,既要求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又要求职业道德操守和咨询师个人成长。单纯的案例分析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情境,但学生仍是旁观者,缺乏直接、真切、可感可触的体验。

本研究以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相关课程中的创新及其应用,着重探索如何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融入临床心理学所独具的特色和优势,贯彻心理咨询实务的专业理念,以案例教学与课堂实训相结合为平台,实训服务于案例教学,并使其深化,从而实现教学式教学。

二、“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新型案例教学的

组织与实施

在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现有的案例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教材方面,缺乏适用于高校一线教学的专业案例集,也无更大规模的专业案例库;其次,在案例选择方面,个案咨询案例居多,不足以覆盖临床的实际情况;最后,在课堂实施方面,缺乏匹配的教学模式,在案例使用的过程中,案例分析多于案例教学,理论阐述多于实践操作。基于此,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上,本研究将主要从案例选择、课堂教学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

(一)案例选择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好的案例应同时具备针对性、现实性、差异性和完整性。为满足本研究教学的需要,研究者编写并出版了《心理咨询实务案例集》作为课程的案例教材。其中的案例涉及个案面询、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公益热线电话干预案例、灾后心理援助、案例督导等多个层面,几乎覆盖心理咨询领域。每个案例均为研究者的真实临床案例,并在保护来访者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完整呈现。

该案例集所包含的案例分为三类:教学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和视频案例。每个类型的案例子集相对独立,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教学型案例的重点在于应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态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研究型案例的重点在于以督导的视角进行深入探索,使学生树立自我成长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提升其专业能力;视频型案例则在于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灵活应用,实现学习迁移[8]。

根据各案例所涉及的核心理念、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每个案例后列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该目标设计的、在一线课堂可操作的“问题讨论”和“建议作业”,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在课堂实施中有的放矢。

(二)课堂教学

在本研究中,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案例”与“实训”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引入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堂实训。实训内容与案例密切相关,实现对案例功能的深化和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见图1。

图1 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

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本质上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9]。基于这一原则,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可分为了解、体验和表达三个循序递进的环节或阶段,以案例贯穿,最终使学生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内化。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三个环节都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了解阶段。传统的案例教学是让学生先看案例,再讨论问题。本课程是先让学生阅读案例后面的“问题讨论”,引导其带着具体的思考路径进入“故事”,既提高了解效率,又能借助真实的故事背景体验心理咨询师或心理督导师的角色,以此产生参与感、角色感和责任感。

第二,体验阶段。结合课堂所选用的具体案例,针对“无条件接纳”、“共情”、“真诚”、“尊重”、“倾听”等核心专业理念进行课堂实训,将团体辅导、角色体验、模拟咨询、专业素质训练、自我成长体验等多层化和多样化的互动体验方式引入第一课堂,实现案例教学与实例实训相融合,让每一位学生在一线课堂中都有体验、训练和成长的机会。

第三,表达阶段。基于了解和体验展开“问题讨论”,聚焦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方案,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开放、互动分享等形式,使了解和体验的部分得以强化,并内化于个体。同时,强调保密原则,以尊重和保护个人信息。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课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专业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现实感与带入感相结合;参与度和卷入度较高。

(三)课后强化

为了拓展案例教学的功能,除课堂教学外,研究还设计了配套的课后强化部分。一方面,各个案例后列出了相应的“建议作业”,指导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分析、反思案例,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的功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运用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分析、解决。这两个方面实现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化与延展,目的在于启发深思,指导探索,促进行动转化,从而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与能力,推动课堂学习转化为无止境学习。

三、新型案例教学的优势及未来展望

案例教学的方法于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医学院成功运用这一经验,使得这一方法在全球得到推广。引进中国后,该方法在许多学科,尤其是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10]。然而,这种简单移植的案例教学法存在适用性的问题,并不完全适合心理咨询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案例教学的基本框架下,开发与心理咨询课程有更高匹配度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本研究从案例选择、课堂模式、课后强化等多个环节加以创新,形成了案例教学与课堂实训有机结合,了解、体验、表达循序渐进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

(一)新型案例教学的特色

本研究以案例教学作为切入点,以课堂实训为依托,将团体辅导、角色体验、模拟训练、专业素质训练等心理咨询专业培训方法引入第一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实训中都有体验、训练和成长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的临床素养,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研究首先突破了以往案例选择上所面临的难点,即案例不能说明事物整体,学生获得的知识难以汇总进一个整体框架中,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11]。在选择案例时,同时考虑案例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案例难度、时效性、教师自身的掌控程度及与目标学生的相关度等因素,使得案例集融专业性、可读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案例集相对独立的写作模式也使得其具有更好的推广性,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

在整体教学模式上,案例与实训两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从了解、体验、表达到内化,逐层深入, “知”与“行”实现统合。案例教学模式在盛行的过程中不乏批判性意见[12-14],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案例教学过于强调诊断和建议而忽视了真实行动,这种现象被称作“知—行”脱节(knowing-doing gap),即学生善于分析如何去做却无法付诸行动[15]。曾有研究者尝试在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引入角色表演等形式[16],突破了以往理论分析的单一模式,实现了向真实体验的转化。事实上,对案例本身的分析和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同等重要,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一大难点。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建立了“案例”与“实训”两个部分的连接,在案例分析中注重基本知识、理念的传达,在实训环节体现内容精细化、形式多样化、体验深入化。与以往的“观察式”案例教学(即举例子、分析案例)不同,该模式可以说是一种“融入式”案例教学,重视基于案例的模拟、演练,以更好地实现“知”与“行”的统合。

(二)新型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咨询有“术”亦有“道”。前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后者则有更高境界,揭示事物的本原。因而,“术”、“道”兼顾,并实现由“术”至“道”的提升,正是“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努力探索新型案例教学模式试图实现的更高目标。基于课程前后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收获的调查,新型案例教学模式在实现该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首先,虽然大多数学生的本科专业是心理学,但在其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接触案例教学式的学习,说明这种教学法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相对缺乏。通过对学生课程需求的调查发现,学生最关注“心灵成长”和“临床操作”的提升。这两方面分别对应个人成长目标和专业成长目标,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床操作”为“术”,“心灵成长”则为“道”,这也体现出学生追求的目标与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一致的。

其次,学生对案例类型和课堂实训形式的诉求与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类案例和实训环节达到的效果相一致,说明这种新型案例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需求,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分析学生对课程整体感受的词语概括,可以发现,学生的主要感受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本身的特征,集中表现为“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形式多样”;(2)学生个人的感受,普遍认为“高卷入度、氛围放松、印象深刻”;(3)最终目标的实现,学生认为在“心灵成长、自我觉知、迁移能力”方面获益最多。这与本课程“专业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现实感与带入感相结合、参与度与卷入度较高”的特质定位一致。

最后,经过一学期的案例教学,课程在学生临床素质提升和专业目标达成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促进了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理解,还大大提升了学生在感受、觉察、自知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课程教学达成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专业态度、理论知识、临床操作等方面的培养,推进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未来研究展望

有研究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课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咨询”是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课程,但同时“心理咨询”又是他们最欠缺的技能[17]。这间接反映出心理咨询相关课程在技能传授的目标达成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最终导致学生“有学历,无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真实、生动的临床体验平台,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多重目标,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探索了案例教学方法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编制了适用于相关学科教学的案例教材,研发了课堂实训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尚存不足,有待深入探索。

其一,本研究只涉及研究生,时间短,人数少,有待在本科生群体中实施教学,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同时,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要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教研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与教研水平。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相关教学网站,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再者必须向其他教师虚心求教,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活学活用到教学中来。甚至要不耻下问,深入学生,体会他们的学习认识和接受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五、教学常规: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语言准确简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第7篇

——关于备课的新思考

宣汉县圣灯中学 符美珍

十年前,第一次踏入讲台的我虽教法青涩但激情四溢。时光流转,得益于前辈、同行的指点和帮助,我也在迷茫中收获了荣誉。然而,奖状面前,那份激情却消散了,我也将教学视为了完成任务。更致命的是,十年下来,将同样的教材用同样的教法进行了多次的重复与机械操作。我开始讨厌那本教科书,讨厌那本教学参考书,甚至冒出可怕的念头:是不是该转行了。

今年暑假,带着无限好奇,我参加了网络培训。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认真备课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教学激情也需要自己去重新点燃。

一、什么是备课?

可能很多老师和我一样,以前的备课就是抄写教案。真正用于教学的有创意的设想,都是在教科书上批注;而所谓的备课很多内容在书上或参考资料上有,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写下来,并且这样的写教案,其实是抄教案,一字不漏,一抄再抄。更糟糕的是,这种纯粹抄的教案,除了能应付检查外,只能成为一堆废纸,我几乎从来没有按这样的教案上课。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现代意义下的备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和设想,也是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但备课不能太注重形式,应该结合实际不拘一格。不论是对课标、教科书的研究还是对学生的研究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包括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都要心中心数,不能照本宣科。

二、研究学生是备课的起点和终点

教师备课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研究学生。我认为研究学生是备课的起点,也是备课的终点。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理想课程属于专家设想的、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国家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课程就是这个层面。课程标准属于文本课程,是理想课程的具体体现。教科书属于典型的理解课程层面,要从理想课程转变成学生的经验课程,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出发。备课就是将理想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课程的第一步。

通过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从而形成有效教案,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

三、备学生是备课的中心环节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以往的备课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学过程,甚至将教师说的每句话,提的每个问题都预设了出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过多,满堂灌,导致学生潜意识暴露得不够;教学环节为设计而设计,导致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一片茫然。现代意义的备课应以备学生为中心环节,处理好以下关系:

第8篇

小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一)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我校本次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思想纪律作风整顿,使全校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的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更加严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本次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中,通过认真反思自已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自查自纠,对照检查。

一、存在问题

1、缺乏依法执教意识。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于个别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心躁气急,大声训斥,最终使师生关系形成僵化对立局面。经过认真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表现。这样不仅损害了人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而且严重违犯了依法执教的职业要求。

2、关心学生不够到位。由于性格原因,对学生缺乏细心和耐心,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宏观管理,对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常常不注重细节,因而让部分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情和关爱。

3、终身学习理念不强。对于终身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总觉得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足以胜任当前英语教学工作。因而不善于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累积新鲜的英语知识,虚心向同行取经、交流,做事保守,甚至不懂的问题不敢低头想别人请教,业务水平提高缓慢。

4、开拓创新精神欠佳。在英语教学中,备课不下功夫,简单地把备教案等同于抄教案,教案只用于应付学校检查,上课时照本宣科,只向学生传授陈旧僵化的死知识,甚至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尤其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因而陷入固步自封,甚至违背依法执教的地步。

2、对崇高的教育事业和高尚的教师职业认识不深,缺乏热情。

3、一方面对终身学习认识不透彻,总觉得当前体制下,即便是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再多,能力再强,“老爸不是李刚,你家不是银行,也是白搭”。另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繁重,时间紧张,精力不足,况且对继续深造经济负担难以承受,那也无可奈何。

4、总觉得:在英语教学中,投入精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去搞教学,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一定明显。

三、改善措施

通过近段时间的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思想的落后和浅薄,视野的狭窄与庸俗,知识的陈旧与肤浅。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学习领悟教育法律法规和各种重要文件的精神实质,认真贯彻依法执教。在管理学生中,坚决做到为人师表,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每一位学生。深入钻研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把终身学习当终身大事来对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深入理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深刻内涵,开拓自己的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和挖掘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潜能,把学生造就成国家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小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二)

老师们一至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所以,学校领导认为: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师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中,大家认真地学习,反复地对照,认真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都不同程度地总结了工作中比如备课不认真,上课不认真,给学生批改作业敷衍塞责,不认真对待,随意私自下课堂,甚至不关心学生等不良情况。

做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上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当我们踏进校,走进教室,站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教育责任,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人格差异,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