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5 16:35: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作流程管理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作流程管理工作

第1篇

[关键词]工作流;学生事务管理;流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24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工作难度不断增强,给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流程优化中的工作流技术,建立高效的事务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学生事务管理流程优化

工作流技术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它是一类能够完全或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优化,通常建立基于工作流技术的Petri网工作流模型,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离校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在校中的具体业务流程处理为主要线索,对学生工作中各阶段的事务和学生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划分与匹配,简化工作程序、优化工作过程,力求转变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困境,为改革做准备。

2 现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流程繁冗

通过对当前系统流程分析,发现各项学生工作基本需要经历三次流转,一般先从学校各相关部门到各院系再到学生个人逐层布置,再从学生到各院系再到学校的审批、汇总和上传,最后再从学校到各院系再到学生个人的最终确定。流程存在反复的审批、汇总和统计工作,且基本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如此繁冗多余的工作直接导致业务处理的流程变长,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2.2 现有信息系统灵活性差、利用率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工作要求的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工作需要。虽然工作伴随着自动化的信息处理,但学生工作人员仍需用大量时间做繁琐、复杂的统计、汇总等重复性工作。如常规的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学生需要在系统中提交家庭困难认证信息、奖学金申请信息等,辅导员、院系认证后,学生还需再次提交纸质申请,辅导员不但要在系统中操作一次,同样要在纸质材料中进行再次审核,这不仅没有给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带来便利,反而增加了工作程序。

2.3 现有系统缺乏服务性

现有系统的建立仅以完成本部门任务为出发点,缺乏服务性考虑。从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不少高校管理部门的工作改革目的仅是提高自身工作效率,而作为直接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却忽略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服务性。因此流程优化工作,要有助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学生办事的质量,畅通信息的纵横传递,从而规范行为,提升服务育人的意识。

2.4 学生事务管理相关部门沟通存在障碍

由于学生工作内容繁杂,事务工作涉及学校不同部门,有时一项工作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完成。在当前的学生工作中,各部门仅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各部门对学生信息的需求往往存在重复性,增加了工作负担。且在工作中,部门间沟通的媒介往往是电话、QQ、邮箱等工具,传输过程中容易出错,信息的传递也存在时间差与延迟,从而制约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服务质量。

3 工作流技术应用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流程优化的优势

3.1 工作流程规范、流程管理实现统一

工作流技术的介入,将使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以流程化、标准化要求被规范起来。通过设定标准,定义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程序,重组与优化,实现对各环节工作内容与行为的规范统一,提升管理过程运行的稳定性,也是工作流技术的最大意义所在。

3.2 流程控制力度加强、工作灵活度提高

工作流程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宏观而细致的重组过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人力、资金的投入成为阻碍学生工作改革的障碍。而工作流技术可通过功能分离,既独立设计管理模块,又可插入流程中形成一个整体,有着随时调用、灵活使用的优势。

3.3 服务质量提高,真正转向以学生为本

在工作流技术应用中,学生事务工作流程重组将打破以管理为出发点的职能设置,而真正转向学生事务的服务性需要,以学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事务工作为对象开展提炼和重组。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重组后的工作流程必然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

3.4 不同部门间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工作流技术采用路由的形式将任务推送到要完成下一步操作的部门,从而将各个任务单元衔接起来。这种推送式的流程化工作模式实现了多个业务部门间的有效协同,删减了多余环节,优化了实际需要的程序。事实上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跨部门并联办公系统的公共协同平台的搭建,优化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

2007年2月3日早上7点,北京超市发双榆树店理货员小韩,推上自行车从家里出来,到路边的小摊买个煎饼果子,也来不及吃,一路猛蹬,径直奔往单位。7点30分,小韩就到单位了,这离上班时间整整早到了20分钟。由于离家远,害怕迟到,迟到三次这个月奖金就没了,小韩已经养成了早起、早到的习惯。20分钟后,超市开门了,打卡签到,更换工作服,佩戴上工作牌后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迎接顾客。超市8点正式对外营业。按检查记录进行大量的补货;保持排面整齐,依次向前递补,把新补充的商品放在后面;做到商品正面面向顾客。缺货时及时补货,补货按照有关补货作业的流程及规章进行。

检查货签是否对位,有变价的商品与价格是否相符,所贴条码是否正确,摆放位置是否正确,货架上商品有无缺货状况,有无破损品或过期变质品,这些都做详细检查并记录下来。看看自己的辖区内商品无破损,无变质。作为一名老员工,这一流程小韩已驾轻就熟了。

怎样做好一个超市理货员,看似工作简单。掌握商品陈列方法和技巧,正确对商品进行陈列摆放,其中的学问可不小。商品陈列必须根据季节性商品、促销类商品、畅销商品、毛利率高低等特性,采取合理有效的陈列方法和根据多种商品陈列的原则进行陈列;遵照零售店铺仓库管理和商品发货的有关程序,有秩序地进行领货工作。作为理货员还要对新商品的扩销问题有敏感的认识;市场流行商品和时令商品。对于折扣折让销售量大商品、团购量大商品、需采购大批量商品、搞好市场调查、掌握消费者需求等这些问题,要及时上报主管,制定新产品购销计划。

11点40分,两位先去吃饭的同事回来了,超市用餐时间是在11点到13点,由于超市要保证不空岗,5位上班的同事分开轮流用餐,每个人有45分钟的吃饭时间。由于集团里有食堂,小韩一般都去那里,四菜一汤,自助想吃多少吃多少,这对干体力活饭量大的小韩可谓莫大的补助。

该补齐的货也完成了,小韩开始围着自己的辖区到处转转,看到有碎纸屑及空箱子等都把它收起来,通道地面要时刻保持清洁。同时他还担当了保安的角色。当发现有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安保人员并做好跟踪工作,发现偷窃人员时要交保安处理。另外就是收拾遗弃商品,顾客选好了某样商品,中途又改变主意的情况很多,能把商品放回原处的固然很好,没有放回原处的,理货员只好去归位,有的顾客甚至将楼上楼下的商品对调。对于这些被顾客遗弃的商品,理货员要随见随收,不分辖区,像这样的劳动小韩每天都要重复数百次。

第3篇

具体工作流程

一、执行办公用品及日常损耗用品的采购、发放管理

月25日行政部要根据其他部门的申购计划及库存情况,并要根据相关规定作适当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作好申购计划汇总表经行政总监审批后,及时保质保量地采购办公用品和日常损耗用品,同时作好物品出入库登记,每月盘存,确保账实相符。

定期询价议价

二、执行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对于公司所有的固定资产以及低值易耗品,建立固定资产台帐清单,行政管理中心定期进行帐物盘点,核对帐物是否相符,然后根据盘点状况及调动增加状况更新《固定资产台账清单》,对需要转移或报废的资产按照相关程序申请报废或转移,及时跟进各部门资产调动,做到帐物相符。对于资产管理不当、帐物不符,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罚。

资产分类

建立台帐清单

每月盘存

核对帐物

三、执行各部门基础设备、设施维修管理

行政部负责根据维修要求协调或外请技术人员维修、对维修全过程进行控制;各部门对维修质量监督、确认。

所有维修要求做好记录、跟踪维护结果及完成状态;对未按要求完成的维修事项、及时了解情况并报告负责人。

维修申请

记录备案

安排维修

维修结束

检查验收

四、执行部门各类表单的归档管理

根据不同种类档案的特点,做好系统编目、使用/传阅控制、分类存放、排列有序,定期收集各类表单台账,并整理归档。

各部门往来的备忘录、文档、资料等。

文件、资料收集

分类整理编号

立卷归档

装订成册存放

使用.传阅控制

五、文件资料收发、传真管理

各类文件资料收发、传真均需在登记薄上作好详细登记、记录,及时将各类信息(通知、文件)进行上传下达,特别是各类付款申请单或客户信息应登记后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

文件资料的收发

行政总监审阅

上传下达

准确记录

传真往来

六、执行各种行政支出费用的支付、控制

按时申请、交纳、控制公司各项行政支出费用,并将所要交纳的各项费用进行审核记录,对各项行政付款申请单经行政总监审阅后复印归类管理。做到资金审批的及时、准确、可追溯,以确保行政管理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

统计各项所要交纳费用

申请审批资金

部门主管审批

领导审批签字

支付各项费用

归类登记管理

七、执行对外关系建立维护

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平台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关键,行政部门肩负着对外沟通、协调的重任,要把对外关系维护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既有政府部门的,又有社会关系的,哪方面关系处理不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保持与已有关系的联系与沟通,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新的公共关系。在对外交往中要自觉维护公司形象,要将对外关系维护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作出符合公司利益的调整。

关系建立

沟通协调

经常维护

情况汇报

合理调整

档案

八、执行处理突发事件

公司各种突发事件出现后,行政部在收到信息的同时,要根据事件影响的大小,迅速向领导汇报,并及时处理,将有可能对公司或个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情况特别紧急又不能向领导及时汇报时可先处理再汇报,但事后要向领导阐明原因。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把握有利原则,要充分维护公司或员工的利益,树立好公司的整体形象。

减少不利影响

处理结果汇报

突发事件出现

妥善解决处理

及时汇报领导

主要情况收集

九、执行公司车辆管理

公司所有车辆由行政部负责管理和维护,司机负责在工作期间的日常清洁保养工作,并保证车内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负责车辆的安全防盗;对车辆的完好无损承当全部责任。

用车申请单填制

行政部审批签字

司机检查车辆状况

司机正常出车

十、后勤服务保障

行政部要将后勤服务保障列入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工作环境、员工状态的管理进行监督,收集员工建议,了解员工情绪,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的开展;为员工提供较为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保障质量;

拟定制度

加强检查

收集建议

提高质量

员工满意

反馈

安抚员工

安全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行政部是安全工作的主要执行部门;日常工作中应将安全工作、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明确重点安全项目,不定期地组织检查,认真查出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危害并作好记录。要落实安全责任制,签定安全责任制,规划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熟悉安全制度

提高防范意识

规划教育培训

明确安全目标

组织实施检查

确保整体安全

十一、日常事务处理

行政部的工作杂而乱,涉及面广,大小事情多,并且很多事务具有不可确定性,临时出现的工作,会给当日计划工作带来很大的冲突,这时就要择其轻重而处理。总体来讲,行政部属于服务保障部门,是为其他部门服务的,所以也要协助他们处理不涉及本部门的日常事务。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甚至会影响公司经营活动。

当日计划工作

临时事务处理

择其轻重梳理

责任到人处理

注重时效结果

保证正常工作

提高服务意识

十二、执行上级交办事务

优先完成领导交办各类事务,规定时限内完成不了的,应向领导说明其原因,并尽力尽快完成,最终将完成结果向领导汇报。

接受上级交办任务

及时完成

保质保量

汇报结果

第4篇

1.1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发展

事实上,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现在的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侧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事操作性的工作,而对于分析统计、综合管理等任务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这也无疑为学生的未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想要从事其他工作,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的能力明显要高于中职学生,因此其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上,就拥有比高职生有利的条件。开展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涯和拓宽道路方向。

1.2根据行业特点,有必要开展衔接课程

就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基本情况而言,因物流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对于年龄尚小的中职生来说,难以适应这种高难度的工作。由此,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后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也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流失率大。因此,开展必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积极鼓励中职学生继续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吃苦耐劳的能力。

2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因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甚至几乎为空白。对于同一个班级中拥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学生来说,太过简单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兴趣,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难以有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对于一开始就进行大跨度的物流专业知识讲解,会使得没有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专业学习。原因就是因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缺乏合理的衔接培养方案。

2.2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讲,很多学校开设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相似度很高,这也足以说明高职的课程不能完全满足中职学生继续求学的真正需求。而前面说到,因缺乏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方案,生源的基础实力参差不齐,这也给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没有考虑到高职教学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也存在很大的而艰巨性与复杂性,生源结构过于复杂,其起点不同,素质不适应,最终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叠、断档且不适应。

2.3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展存在滞后性

近几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其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课程改革的脚步还是相对滞后,且存在很大的不完善性。然而,对于中高职课程的建设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弹性较大,这无疑为衔接课程的设置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中高职衔接课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依然开展老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3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研究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衔接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衔接应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具体的范例性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学习,以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因此在开设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时,应充分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工作是为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创新的人才。

3.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性的课程实践

充分分析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工作过程原理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衔接课程。按照物流企业的工作设置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衔接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实践引入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对于基本知识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操作和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能力。

3.3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为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就应针对衔接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反馈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掌握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课程设置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之处,因而进一步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进行调整分析。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开展效率、效果以及真正作用的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开展。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直流输电工程;工程现场;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什么是工程造价?目前有两种理解观点,一种观点是:从广义上讲,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狭义上讲,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设一项目工程,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另一种观点:一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这实际上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也就是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二是指发包工程的承包价。以上两种观点,虽然在理解上不尽相同,但对工程造价的实质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指项目的总投资。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贯穿于在建工程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各阶段,而我目前所指的工程现场的工程造价管理,仅仅只是这其中一部份,主要包括工程竣工结算、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工程进度款管理等三个方面。

一、工程前期造价管理工作

1.落实人员。根据相关制度和管理手册要求设立业主项目部专职造价人员,组织造价专责参加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通过工程造价专业资格考试和实务练习,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造价专责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完善制度和规定。收集国家和公司相关的基建通用制度,完成《直流输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策划》,编制《直流输电工程进度款申报、支付手续办理操作流程》。通过制度和规定规范了参建单位各自的行为,确保直流输电工程造价管理目标顺利实施。

3.积极参与合同谈判。重点把关合同专用条款中涉及合同结算、变更签证、工程款支付等条款,对合同约定的各种因素和措词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工程结算和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合同依据得到有效规范。

4.重视建设管理交底。充分运用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管理交底,详细介B工程竣工结算、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工程进度款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直流管控系统的运用,加强宣惯和培训,使得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参建人员对国家和公司的各项基建管理要求增强了解,为后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开端。

5.搭建交流平台。成立技经工作组,利用互联网现代化通讯手段建立技经工作微信群,方便及时、畅通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工程建设期造价工作全过程管控

1.重视工程量审核。工程量计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结算的准确性,也影响工程进度款申报的及时和正确性,为了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业主项目部每月在工程现场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召开施工图工程量集中审核会,对已到图纸进行集中审核,对以往图纸有变化或存在异议的工程量进行校核。会议审核通过的图纸工程量需进行四方签字确认,大大提高了施工图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及时性。

2.严把工程进度款管理。直流输电工程进度款管理是采用“本月申报、下月支付”的工程资金预算管理原则。每笔工程进度款支付应扣除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质保金,确保每一笔工程进度款的支付都符合合同的要求。累计支付严禁超过原合同虚拟总价的85%,避免发生合同超付风险。经设计、监理、业主审定后的工程量方可作为工程进度款申报依据,施工单位按照工程量审定口径和实际完成进度申报工程进度款,监理、业主依次审核,各单位各司其责,重点审核报审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计算单价与合同单价一致性、支付申请与资金计划的符合性、申报金额与工程实际形象进度的一致性。施工单位在完成申报、审核流程并提供相关的技撑资料和合法、合规、真实有效的票据,才能确保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对未按要求办理导致资金超付、错付,将依照合同考核规定对责任造成单位在资信评价中提出考评意见,纳入工程过程考核。

3.规范签证及变更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变更和签证是不可避免,但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特别要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的漏洞,因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要用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工作得到有效的控制。规范变更、签证的支撑性资料,通过《直流输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策划》和建设管理交底,明确变更签证所需基础资料如隐蔽记录签证、费用计算表等所需的支撑性资料。定期开展变更管理审核会,检查变更办理情况,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闭环。每月上报工程签证变更台帐,办理变更情况月度通报,对变更办理严重滞后的单位,发出工作联系单,跟踪后续整改,若下月情况依旧的单位,纳入工程过程考核。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工作,信息管理,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 A

1.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已经呈现出不适应性,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不具备准确性

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上的表现就是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对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控制。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和不集成等问题比较突出明显。企业各部门自己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为其他部门共享信息方面显得比较消极不及时,人为制造信息孤岛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高层的管理人员、决策人员比较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财务信息,不能对整个财务状况有整体的了解。更严重的情况是,有时候相关部门人员非但不能及时提供财务信息,有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截留信息状况,甚至提供虚假信息,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数据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准确不但影响了企业高层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而且还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效果。

1.2缺乏监控力度

很多公司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都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现象,更有一些人为操纵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私自挪用资金,设立小金库,实现转移或侵吞资产的目的。虽然这些企业公司有设置一定的职能部门,也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没能够充分掌握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信息和渠道,因此很难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很多的企业领导不能全面正确了解公司财务状况,财务人员又不了解经营情况,常常会出现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的意志走,监督功能往往成为摆设而流于形式。

1.3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货币作为媒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金流要做好把控作用,树立以资金流为核心的观念,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利用和使用效率。但是,目前有不少的集团企业,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也是企业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子公司多头开户,致使资金的管理分散,严重失控;有些企业投资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置企业的能力和发展不顾,导致资金的损失;最后,资金占用不合理,拖欠贷款,周转缓慢,这一切都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顺畅运行。

2.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

财务信息化管理说到底就是信息化技术应用活动的管理,分析工作流程优化的需求和要点是关键,通过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需求,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才能摒弃不良习惯,满足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

2.1加强分析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

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顺畅的工作流程作为前提保障,工作流程科学合理能够促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内容的执行,所以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强化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特点以及具体流程进行分析。具体要做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部门的设置情况,深入了解做好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工作流程及信息渠道有什么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把握如何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从而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的科学性、合理性。

2.2建立工作流程优化的评测体系

建立工作流程优化评测体系,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工作流程的需求和优化流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是要从满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出发,将重点放在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及组织架构上,采用科学的优化评测机制,以确保工作优化流程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组织具有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专业的测评机构,基于现代化的工作流程评测理论开展评测活动。通过对已经制定的优化流程方案进行评测和分析,才能保障整个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及适用性。在对优化方案进行测评的时候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予以指出和改善,确保工作流程优化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不会出现问题。时代在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评测机制也要保持与时俱进跟上财务信息的管理需求,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优化的可持续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3关键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点流程

在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首先需要对信息收集流程进行优化,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财务信息进行收集,要求明确各相关岗位上传信息的时限,以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其次,优化财务信息的审批程序和流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环节的审批程序,缩短业务流程的运行时间,增加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最后,在优化财务审批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企业还需确立财务的主导地位,以财务管理需求为中心对基本财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财务基础的工作效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时候要树立起创新思维和意识,针对财务工作流程优化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要不断创新及完善工作流程,使企业的财务流程更加的通畅、科学,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2.4开展培训工作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的实施

在完成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后,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贯穿财务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的培训,让他们能尽快掌握优化后的工作流程,确保优化后的流程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从而保障工作流程优化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作为企业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及掌控力度,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优化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加强建设和应用力度,运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和有效的执行,实现企业持续化、动态化的工作流程优化,从而满足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萍.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中业务流程优化思路与方法[J].财务理论与实践,2012(03):78

第7篇

[关键词]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系统集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16

[中图分类号] C9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22- 03

1 引 言

目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水务管理部门和供水企业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污染严重,生活用水将越来越少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供水行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利用IT技术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好的供水服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供水各个环节信息独立、开发水平低下、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长期的规划等。

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强化水资源管理,构建现代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全面和实时监控供水服务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合理地配置社会水资源,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

2 城市供水服务链工作流模型

我国城市供水服务主要包括了3个参与主体,分别为终端用户,供水企业,政府水务管理部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工作逻辑关系。

政府水务管理部门为供水企业提供服务,供水企业又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终端用户有问题可反馈给供水企业,供水企业有问题可反馈给政府水务管理部门。因此,这三者之间实际构成了一个供水服务链,其工作流的顶层模型如图1所示。

在供水服务管理过程中政府水务管理部门的功能主要是管理着水源,即监控和收集水源信息,调控供水量与供水区域等,并给供水企业传达相关政策。

供水企业要根据政府水务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供水服务策略并为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在这个供水服务链上主要涉及的服务项目有城市用水不同用户的划分、不同用户用水量的调度、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点社会用水供应量的调度、查表机制、用户缴费与收费机制、故障检测机制、用户报修与维修机制、客户服务机制(包括用户投诉即问题反馈机制)、问题收集与处理机制、信息公开与查询机制、信息通知机制、数据传递与使用机制。

从供水服务链的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得知终端用户信息上报与查询系统与供水公司及水务管理部门的信息公开系统、信息收集与传递系统中数据是相通的。

供水服务链上各节点行业内管理系统大体上都是为了当时的业务需求而建立的,并未从长远和效率角度规划信息化的建设。传统的供水服务管理系统从业务流程处理角度来看,水务管理部门、供水公司的管理系统以及为终端用户部署的管理系统都是相互分离的。

从资源使用角度来看,每个系统单独分开即单独处理每一个模块,单独用一套数据格式在数据库存储各类数据。毫无疑问,这会产生很多数据冗余,相应地也就造成了很多存储资源与计算资源的浪费。而且随着需求也会增多,会造成业务逻辑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若还用传统的系统架构,只会造成系统架构越来越臃肿,效率越来越低,浪费越来越多,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系统架构方案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大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应设计新的系统架构,使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减少数据冗余与资源浪费。目前,水务管理部门和供水企业在局部已经开始了系统直接相连,但从整个服务链上所涉及的所有部门的大局上来看,这种整体有效的系统架构还未形成。

3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的实施

3.1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概述

工作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自动传递消息,实现预期的业务目标。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是将现实世界中的业务流程转化成计算机化的表示形式,并在此表示形式的驱动下完成工作流的执行和管理[1]。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则在上述工作流管理定义的基础上拓展了工作流管理的范围,是对整个供水服务链上的业务流程做标准化的工作流管理,跨越了多个不同性质的部门,主要涉及到水务管理部门、供水企业以及社会终端点。此处的社会终端点主要是社会终端用户设备参与到供水服务管理系统中的部分,主要有智能报修、收费及抄表点。在现在智能报修、收费、抄表还未完全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的情况下,社会终端点也是不完善的,但这将会是未来智慧生活的一个趋势,因此在此处将社会终端点也加入到服务链工作流管理中。

利用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将供水业务的一些标准化流程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其中与用户服务有关的有水源监控信息传递、管网等设备检测信息的传递、供水调度与分配流程、抄表与水费收费、报修与维修、信息与收集流程,这些流程都可以整合到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系统内。

实施服务链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关键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自动、正确、无碍地执行整合在工作流管理系统内部的流程,以提高服务执行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信息系统执行流程过程中要按照标准接收和产生数据,便于其他系统的调用,方便实行数据共享策略。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流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水源监控信息的传递涉及到水务管理部门的系统,收费流程涉及到供水公司管理系统。为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与利用新技术实现智慧供水服务与管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使涉及到的各种业务数据能畅通无阻地通过工作流系统在各个系统之间流通。

3.2 孤立信息系统的分析

孤立信息系统就是信息系统由于自身独特的数据存储格式造成与外部系统无法进行数据共享,只能处理单个系统内部的业务。随着业务的增多,也必然导致信息系统个数的增多和单个系统的负荷繁重,使业务人员操作起来更加麻烦,无法适应更加复杂的业务,而且许多系统之间做的都是一些相似的工作,必然会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

通过研究发现水务管理部门的水源的检测信息可以提供给供水公司的水量调度信息,供水公司的抄表信息直接决定了收费流程的执行,管网状态检测信息与用户报修信息决定了供水公司的维修调度流程的执行,终端用户的信息上报与查询系统应该与供水公司和水务管理部门的信息收集与传递及公开系统应该整合成一个系统。若上述的流程都分开且各自处理,无疑会增加许多冗余的信息与功能相似的系统,因此需要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各个系统整合起来,可以删减许多相似的功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系统的集成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工作,几个系统的集成的功能必定远远大于这些系统孤立时的功能。通过多个系统集成也可以使业务人员的操作更加方便,减少人为操作出现的错误。

3.3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中信息系统的集成

3.3.1 供水服务链信息系统集成概述

系统集成是将独立分离的硬件和软件集成到相互之间有一定关联性,而且协调统一的可供数据交流共享和应用沟通的中心系统中,使现有的应用和数据库能够在新的环境下良好运行,各个系统能够充分共享资源,以便实现高效、集中的管理策略[2]。

在本文中,系统集成将不再只局限于单个组织单位,集成范围将跨越水务管理部门、供水企业以及各个社会终端点,即供水服务链的各节点,因此,在进行系统集成的时候不仅要实现系统间的通信及数据传递,同时还要进行数据访问权限控制以及通信安全控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业务处理过程的集合,使系统的处理流程更加优化,使系统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节点、处理正确的业务及向外界传递正确的信息。

为了方便称呼,在此将集成后的系统统称为中心系统。

3.3.2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中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对服务链工作流管理中信息系统的集成分为两部分,即业务处理过程的整合和系统物理通信过程的整合。业务处理流程的整合以实际业务流程为基准以此进行系统内部操作。系统物理通信过程的整合则主要从系统集成的通信架构角度出发,完成系统的集成。

目前国内外关于系统集成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可以实施的方案,基于多Agent()的信息集成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地步,其中Agent系统是一种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并据此对动作进行主动控制和规划,以响应外界刺激的一种软件或硬件实体[3]。因为Agent系统的智能处理功能更能满足智慧供水的特点,所以可以在这种方案下进行系统的集成。对于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整合,可以使用SOA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进行整合,同时SOA架构也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架构方案。对于多Agent集成方案与SOA集成方案同时实施存在功能重复的问题,可以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对两个方案的具体实施进行对应的删减与修改,使之能完美地整合在一起,至于具体的删减和修改方案,可以应该根据智慧供水实施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Agent系统的特点,可以将要整合的各个系统改造成具有特定功能模块的Agent系统,通过每个Agent之间的通信与协调,由此整合成一个基于多Agent的信息集成平台。多Agent系统基于Agent之间的合作,能很好地继承各类信息资源。目前许多集成企业已经在使用的有多Agent采购系统、多Agent制造调度系统、多Agent运输分配系统等[4]。

基于多Agent系统的整合,更多地注重各系统业务流程处理之间的整合,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同的系统会用到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因此还需要对异构数据源的数据通信进行整合,在此,可以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框架进行数据格式的整合,XML是一种通用语言规范,能够用来组织可扩展的数据结构并且使数据显示和数据结构相分离,已经成为应用之间数据交换的通用格式。整合过程如下:发送出去的数据以同一的XML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再以通信协议封装数据包发送,接受到的数据包解包后再以同一的XML格式进行解读,做到便于通信中的各Agent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传递过来的数据。

对于采用多Agent信息集成方式,专家系统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专家系统是一种智能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使用知识与推理过程来求解复杂问题[5]。专家系统的建立关键在于知识库与推理模型的建立,知识库的建立就是各种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结果,依赖于整条服务链中的各种智能设备。本文将此处的专家系统并入到中心系统中的数据中心。

SOA是一种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它以服务为基本单元,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将服务进行分布式部署和组合,服务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进行通信,实现服务的异构通信。ESB(企业服务总线)是SOA的一种实现框架,采用中间件模式,基于事件驱动,支持异构平台中服务、消息的交互,对总线上各种应用具有适当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性。国外知名企业如IBM、Oracle、微软等软件巨头先后实施了SOA方案,随着Web services技术的日益成熟,IBM、BEA等开发商已经开发出相对成熟的ESB产品,其中Sonic和Cape Clear公司开发的Sonic ESB和Cape Clear ESB被认为是ESB产品开发的先驱[6]。

显示层设计将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企业门户思想进入到其他各个系统中,同时在GIS的可视化界面上查看每个地区的对应信息。

企业门户是一个网络门户,为所有与某个或多个组织有关的人提供所有与组织有关的信息和服务,并且根据访问者的身份不同,能够得到组织内部网上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量也不同[7]。

对于多Agent系统集成和SOA-ESB架构整合的系统集成方案,可以采用多层功能处理和通信以及面向切面的架构方式完成各个组件的分工与组件间的通信。对于采用多层和面向切面架构,除了使各组件分工明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便于以后系统的组件数量与功能上的扩展。

3.3.3 供水服务链工作流管理中管理架构及管理流程的设计

以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都是为了当时的业务的需求而建立,并未从长远和效率角度规划信息化的建设,甚至在数字供水这一阶段,也是以数据的存储与调用为主,未从分析与决策的高度上使用系统。因此,目前中国供水行业的各个子系统(如调度系统、营业收费系统等)若是单从各个系统内部进行改善,无非就是改善系统的运行速度、出错率等硬件和系统编程方式,但这并不是我国供水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能解决系统缺失分析与决策功能的问题。从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并不是设备和软件越高级越好,往往适用的才是最好的,本文在此提出的供水管理信息化的设想,是尽量保存供水行业上下游部门的原有系统,在此基础上做一个系统的整合工作,使各个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传递,并能以整合后的系统为基础,增加分析与决策功能。

要整合各个系统并增加分析与决策功能,不仅仅只从技术的方面考虑,更要从业务的方面进行的考虑。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水源的管理与调度、供水管网的铺设与维修、水费的收取,都离不开准确的地理位置,因此,可以GIS为基础,分析连接供水行业上下游各个子系统。在此,提出整合后的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在图2中,以GIS为核心,以此整合供水业务流程中各个管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就是地理数据,将基本的地理数据与各家各户的供水用水信息、城市内每条供水管道信息、水源信息等等可以定位的供水信息相结合,就可以对各种供水信息进行定位,这也是进行本系统整合的基础。

其中现实生活中涉及到的系统肯定不止这么几个,而且随着业务的需要以及技术的发展,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系统的实施。对于这些并未提及的系统而言,需要地理数据的系统都与GIS相结合,不需要地理数据的系统必定都是供水公司以及水务管理部门的内部系统。

在图2中,与GIS有交集的系统,都称作系统嵌入式连接,这些系统既可以通过GIS调用接口启动,也可以在外部直接调用。其中GIS以及嵌入GIS的各个系统共用一个数据库群,而且只要与业务相关的系统,无论是终端用户、供水公司还是水务管理部门都可以使用,只是身份不同即使用的目的不同,具有的权限也不同。

对于系统的显示方式,将采用企业门户的思想,可以以GIS为主界面进入其他各个系统,同时在GIS的可视化界面上查看每个地区的对应信息。

对于数据处理中心,包括多Agent信息集成中的专家系统,是从共享数据库群中提取各种有用数据,用来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工作,以此作为决策与分析系统的事实依据,供水务管理部门和供水公司使用。对于多个用户共用一个系统的方案,要做好权限管理的工作,避免引起业务上的混乱。

本文对于供水管理信息化的改进提出的想法,只是从业务角度进行考虑,并未从技术上进行系统架构的分析。但是在面向服务架构、中间件技术等技术架构方案都已经相当成熟的情况下,要实现上述系统的整合并不是太难的问题。

4 结 语

在服务链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利用整合后的系统实现供水服务与管理中的业务流之后,就要更加关注外部数据的采集与通信等功能,而这就要在现有的系统之上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IT技术实现,也称作“智慧的解决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史美林,杨光信,向勇,伍尚广.WfMS:工作流管理系统[J].计算机学报,1999,22(3):325-334.

[2]孔龙江.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109-110.

[3]李晓波.基于多Agent的业务过程集成框架的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08.

[4]张奇,王盼卿,向凯全,李晓辉.基于多Agent的装备信息集成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25):146-147.

[5]杨兴,朱大奇,桑庆兵.专家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5):4-9.

第8篇

作为重要的综合职能部门和大处室改革先行试点的部门之一,哈尔滨市发改委在全市率先下放审批权限,非政府投资项目前置要件精简至“两个半”(即规划、国土和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创新实行“1+X”管理模式,按照“摸清底数、系统规划、合理整合、科学设置”的思路,由督查专员负责大项目稽查及专项工作,将33个独立设置的处室综合设置为24个,6个合署机构一律撤销,内设处室精简了近1/3。市发改委在全市大处室改革专项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为其他部门推进改革提供了范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日常工作流程化、处室工作手册化、标志性工作品牌化、党建工作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建设,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将大处室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切实提高了工作效能。重点做到“五个明确”。

一、明确版块,进一步聚焦工作重点

实施大处室改革,需要对工作板块重新进行顶层设计。为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有效应对发展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更好地把握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提出了在全委创建标准化处室的工作要求。按照“三定”方案及重点工作部署重新梳理委内职能,以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为目标,以规范内部运行为重点,以解决职能缺失、交叉和重叠为突破口,把全委工作划分为战略规划、经济运行分析、项目管理、物价管理、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和内部管理与支持等7大板块,每一个板块由若干重点任务支撑,不仅确保法定职责全覆盖,而且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国家重大战略的争取和落实上,聚焦到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的推进上,兼顾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宏观上,侧重重大战略和规划的研究,着力解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观上,找准各项政策与工作实际的结合点,最大限度的放大政策效应;微观上,更加注重对企业服务及具体任务的落实,为整合资源,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流程,进一步规范内部工作运行

梳理和优化流程,实质是创新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工作进行再设计的过程;根本目的是规范权力运行,用流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为做到工作提速、服务提质、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围绕7大板块,我们确定了认真审题、厘清工作边界、梳理具体流程、分析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固化推进机制、明确验收标准等7个工作步骤,编制了7个一级流程和233项二 、三级子流程,并建立了业务搜索引擎平台。每项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阶段都设定了关键节点、推进路径、完成要求等,并附有流程说明,能简化的简化、能整合的整合、能取消的取消,使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简化程序、优化服务得到具体的体现。流程公示后,不仅是机关工作人员,而且企业办事人员也可以一目了然。比如,为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编制了“三级协调”工作机制流程,通过牵头部门调度、分管市领导协调、市政府专题会或常务会议议决等方式,分层次解决工作事项。我们建立了问题调处的子流程,起草了“致企业董事长的一封信”,建立了重点项目微信群,直接拉近与项目单位的距离,短短的一个月内,解决用电、征拆等重大问题十几项,赢得了企业的点赞。通过梳理和优化流程,减少了与外部处室的多头沟通,委领导精简工作程序2项,各处室的共性工作可以共享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完善的板块和流程设计,需要可考核、可落实作保障。按照定员、定编、定岗、定责的要求,我们拓展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外延,编制了工作清单和职责分工表,把岗位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人,并形成了处内的AB角分工,每一名同志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知晓工作标准,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处室结合工作清单,编制了业务手册,包括处室职能、工作模块、业务流程、工作模板、任务清单、责任分工、业务资料、内部管理规章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为打造标志性工作和亮点工作提供了积累,创造了条件。

四、明确制度,进一步补齐工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