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5 16:36: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管理的成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之后,全国掀起了教育强省、教育兴市浪潮,各省市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兴建大学城,一个个以高等院校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学功能、产业功能、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大学城区迅速崛起,北有上海大学城、东方大学城,南有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珠海大学城,以及正在筹建中的合肥大学城、西部大学城、北京吉利大学城、福建大学城和南京江宁大学城等。就我国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如何抓住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这一大好历史机遇和大学城高校优势,适应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加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为高校自身建设和社会相关领域提供科学、准确、快速的信息服务,成为高校档案工作“十一五”规划的主题和中心任务。
一、我国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通过对部分大学城高校的调查了解发现,由于受到各高校办学模式、进入方式选择、阶段推进程度以及原档案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是与各大学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步伐不相协调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机构过于简化,职能过于弱化。这一现象尤以一些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民办)高校、非整体进驻大学城高校和一校多区型高校表现突出。这些高校,档案管理机构有的被精简或并入其他部门,有的干脆把原校区档案部门作职能上的简单延伸,人员采取兼职聘任并实行一人多岗,制度上有的也只是作为文字复制而已。机构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工作的不规范和职能的人为弱化,使得大学城各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从建校初期起就没有落到实处,一大批具有较高价值的档案材料没有得到及时收集和归档,即使被临时收集的材料也类别混杂,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2.工作相对滞后,手段相对落后。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城一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套人马,奔跑几处”的被动局面,工作上难免顾此失彼和相对滞后。同时,大学城高校多处于初创阶段,学校工作重心的相对偏移和长久以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苦于在多校区间穿梭,致使许多日常工作严重滞后;兼职人员又受知识水平所限,看着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也不会用,仍停留在传统方式和传统手段的管理状态。虽然个别高校档案部门也已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初步实现了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立卷、目录检索、统计和借阅管理等工作,但仍处于单机运行状态,没有结合异地办学、多校区办学的特点建立校内网、(校)区际网,致使高校很难从档案部门获得快、全、精、准的信息服务,无法实现全面的信息资源共享,无法实现数据资料、工作流程及档案检索三方面的信息化。
3.网络协调统一性差,档案标准化水平低。受不同高校隶属关系不同等原因,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仍处于条块分割、自成系统、各自为政、自我完善、自谋发展的相对封闭局面。投入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购置和数据库建设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和浪费现象,同时各高校选择的软硬件五花八门,标准化水平低,共享性兼容性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标准化进程。
二、加快我国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优势所在
1.办学模式优势和精英聚集效应。
我国的大学城普遍采用的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深圳模式、珠海模式、浙江模式、廊房模式、松江模式和广州模式,初步的实践证明,这些模式总体上较传统模式更有利于高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之进驻大学城的可谓是高校中的精英,如进入深圳大学城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进入珠海大学城的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进入东方大学城的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这些211重点院校和产学研综合性院校中的精英在大学城极易形成一种效果明显、威力巨大的聚集效应,在相应办学模式的指导下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卸包袱,敢于抓弱点,敢于在高校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实践中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探索新路子和新方法,起到先锋示范作用。
2.资金投入优势。
资金投入是制约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关键的客观因素。长期以来,一般高校因受到历史、经济等条件制约,在经费上很难得到必要的充分的保证。在大学城,调查发现,这里的高校具有强劲而明显的资金投入优势。仅以广东佛山大学城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市南海区政府2001年为进驻佛山大学城的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第一期建设(占地510亩)就投入资金3.7亿元,加上学院自筹资金1.3亿元,合计达5.0亿元。在这些经费中,学校拟订了明确的用于综合档案室高标准基建、现代办公设备、网络设备、管理软件、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等各种经费的投入比例,这些经费无论从总量上还是最终到位额(率)都远远高于普通高校,使得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有了切实的资金保证。
3.人才吸引优势。
大学城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资金优势凝聚形成其强有力的人才吸引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校档案专业人才来到大学城这块乐土开创美好事业。这对于大学城高校率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源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证。
三、推进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措施
1.确立科学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大学城高校要在档案事业发展的宏观性、前瞻性和针对性上下大功夫,要抓住大学城率先发展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按照档案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和社会化建设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工作。要在实践中发挥先锋示范作用,抓住大学城信息化建设和全面推进电子校务的契机,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率先实现档案电子化、存储数字化、检索自动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立室藏档案数字化、文档处理一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管理系统智能化,工作人员知识化、专业化和人本化的奋斗目标。
2.发挥领导网络、队伍网络、校园(区)网络三大网络功能。
(1)领导网络。我国大学城(园区)起步较晚,大多处于初创阶段,要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方面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就必须从组织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和重视,并形成“主管领导-党政办公室主任-各办(中心、系)主任”的分级领导网络,全面负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形成多方面、多层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关心、过问、督促和检查。
(2)队伍网络。工作水平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工作者和工作队伍水平的高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搞好队伍网络建设,构建一个学历、专业、知识、年龄、性别、层次、类型协调发展的队伍网络;坚持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使队伍网络中出现讲学习、重业务、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面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服务。
(3)校园(区)网络。完善的校园网络是大学城高校的优势,并已成为各类信息的传递中心。在推进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实践中,关键是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利用校园网络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化管理型的转化。高校档案部门应配备齐全的现代化设备,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建立档案编号系统、姓氏排列系统、科学的归档系统。应广泛采用计算机开发更多更好的档案管理软件,达到信息交流网络化、咨询业务智能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工作程序化,使档案馆能更好地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
3.把档案工作全面纳入电子校务建设,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电子校务系统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各大学城凭借着政府资金的支持、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自身研发的成果,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和较强安全防御能力的电子校务系统。这为大学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支持。把高校档案管理纳入到大学城高校的电子校务既有利于高校档案价值的实现,又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规范化。但是,在纳入电子校务的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完善信息系统,使档案管理的业务过程信息化;实行电子与纸质文档双轨并行的同时,尽快完善电子档案的效力性问题;针对操作系统、硬件设备和网络黑客等因素,攻克电子档案模块安全性问题;加强档案队伍综合素质以适应全新环境下的档案工作问题。
关键词:企业上市;档案管理
企业要想上市,必须先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各项经营活动,其中就包括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更重要的是,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需要通过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批露,如招股说明书及补充年报、半年报,来证实公司在以往的经营中符合证监会对拟上市公司的要求。信息批露依据的是详实、完整的公司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工程档案、研发档案、财务档案、设备档案到荣誉奖项档案等,几乎覆盖了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有重要的档案。另外,上市过程中,证监会还会责成其派出机构对拟上市公司核查,上市核查以查阅档案原件为主。由此可见,企业上市过程是对档案真实、准确、完整性的综合考验。
1企业上市过程中档案利用的特点
1.1档案利用集中、借阅量大
上市筹备机构一般都是临时性机构,各项工作会由各部门配合完成。上市筹备阶段工作时间表是根据既定的上市计划制定的,每项工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为公司文件集中管理的部门,档案室承担的任务较为繁重。上市筹备部门将资料准备的任务按照业务归口分发给各部门,各部门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资料准备工作,于是就出现了多个部门同时向档案室调阅大量文件的情况。按照证监会相关要求,拟上市企业需要最近三年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更,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才有资格上市。为了验证企业能否达到上述要求,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需对企业上市基准日前三年的主营业务和收入支出情况进行核验,主要的收入类合同和支出类合同是核验重点。如果是工程类公司,会涉及工程总承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设备材料采购租赁合同、厂房、土地、办公用房租赁合同,研发课题合同、咨询服务类合同等。产值确认文件,如工程量确认单、结算单、支付凭证等,也在查验范围之内。另外,人工成本是支出的重要部分,会涉及到工资、社保、公积金、奖金、商保、劳务等相关文件。再如,证监会要求“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需查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投标审批、合同审批、结算审批、财务费用报销审批、档案证照借阅审批、用印审批、人员招聘审批、岗位薪酬变动审批等。三会文件、总经理办公会文件、党委会文件、高管及部门职责分工、人事任免等文件也都是衡量一个企业内控是否健全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过程中,档案利用集中,借阅量大是突出特点。
1.2档案重复利用率高
拟上市企业要分别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律所、券商的多次查验,大量档案会被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率比较高的文件有:大额收入合同、大额工程分包合同、大额材料设备采购合同、土地房租租赁合同、商标专利、资质商誉、工商档案、三会文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文件、结算文件、企业纳税及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相关文件等。即使是同一时间接受同一家中介机构的核验,同一份资料也有可能被重复利用多次。例如,某项目与业主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会作为收入项来查验,总承包合同连同招投标文件、中标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结算文件,会成为查验项目真实有效的一个点。该合同连同合同审批单,用章申请等,又会作为企业内控项查验。如果企业被抽签抽到证监会核查,之前提供给会计师事务所、律所、券商的所有重要文件都需要重新查验。如果企业上市遇到障碍,需重新申报,可能会面临变更会计师事务过、律所、券商,中介机构变更,所有的资料又需要从头准备。还有的企业上市历程比较复杂,先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申报,后来转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再后来又转战港交所,由于上市规则不是完全相同,查验资料的角度也会有些差别,上市资料需要重复组合和利用。
1.3对档案准确性、完整性要求高,档案利用内在逻辑性强
上市过程中查验资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围绕合规性,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查验。查验过程中,中介机构认为某一环节存疑或存在不严谨性,会随时扩大查验范围。如查验主营业务收入时,为了从侧面验证业主合同的真实、准确性,需查看招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合同中约定的工期、合同额、工程量、签约时间等是否与招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有合理的解释和证明材料,如与业主洽商变更的书面记录等。同时,招标与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之间也会互相比对,看是否合乎逻辑和常理。如果合同的签约方是两家以上单位,还要核验联合体协议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与合同的约定是否一致。从多个维度相互印证,形成一个个完整的闭环,是上市查验资料中常用的思路。这就需要我们提供准确、完整、详实的档案。
2拟上市企业需提前做好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
企业上市筹备和上市核查过程,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准备上市的企业应重视档案在上市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前布局,把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
2.1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
档案员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应该有全局意识和管理思路,熟悉公司整体运行;具备一定的证券、财务、法律素养,了解上市规则;要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做事情条理性强;身体健康,能应对较强工作压力。
2.2坚持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在档案完整性上早下功夫
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上市筹备和上市核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落实好集中统一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档案利用的便捷性。实际上,在企业初创时期,有些档案容易存档不全,如合同审批表、投标审批表、给上级单位的请示、财政补贴类上级来文、联合投标协议等。准备上市的企业,至少要提前三年在档案齐全完整性上下功夫,条分缕析,区分价值,辨别版本,查缺补漏。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做到档案齐全、完整、规范。
2.3档案数字化
中介机构查验资料,证监会上市核查,采用档案原件和扫描件结合的方式,上市年报和补充年报,以扫描件为主。应提前做好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如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合同、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开工令、施工方案、第三方出具的检测报告、工程量确认单、竣工验收文件、公司资质证照、专利、奖项荣誉、三会文件等。档案数字化也是应对上市过程中档案重复利用率高的有效途径。
2.4档案信息的关联
上市查验资料以问题为导向,要求按照事物内在逻辑,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而平时档案管理中,我们更侧重于文件形式。我们要在档案系统中按照事物内在联系,提前做好信息关联。这样在上市核验时,才能更便捷地查找资料。如某股东会决议,内容是关于设立某子公司,我们除了把这份文件放到三会文件中管理,还要与该子公司的档案作关联。如某项目的一份分包合同,除了要放到该项目中管理,还要与该分包商在其他项目中签署的分包合同作关联。
3上市过程中档案利用应急措施
3.1结合实际采用灵活的借阅方式
除保密级别较高的文件,可以采用开架借阅,每天下班前检查文件排架及卷内文件顺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开架借阅前,最好先对各部门资料对接人员做培训,讲明档案室的布局,各类文件排放顺序等。
3.2与各部门主动对接,提前获知下一步所需资料
主动与上市筹备部门沟通,提前知悉上市查验资料的总体进度,做好整体规划。与商务、财务、工程等借阅档案量大的部门提前沟通,提前准备资料。
3.3与图文快印公司签约
在复印、扫描需求量大时,交给快印公司协助完成。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还能让档案员腾出时间专心服务于查询调阅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前与快印公司签好保密协议。
3.4暂停档案移交
在上市资料准备期间,会发现资料没有及时归档的情况。最好先将资料暂时留在原来的部门或项目部,由他们负责扫描、复印,大家能够分担工作,有利于提高效率。等阶段性的核验工作完成后,再连同扫描件一同归档到档案室。
4结语
上市筹备和上市核查,既是对档案管理规范性的检验,也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档案的契机。借助企业上市,能发动全公司的力量,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完整性。如历次年报、半年报、上市核查形成的完整的电子版文件,是公司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公司及股东方工商档案、财务报告、三会文件等,也要及时补充。
参考文献
[1]刘辅忠,《企业上市前的准备》,《中国公共安全:政府版》2007.
[2]张仕元,《券商,为企业上市把脉》,《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06-28.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意义 安全 防范策略
档案信息也逐渐走向数字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但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约的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如何确保护信息化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成为当前档案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电子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加强档案的保存,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对维护和保障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档案信息的传递量和服务对象的数量大大增加。由于数字信息占有空间小,信息传递不受空间的限制,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的不断延伸,所能链接的用于存贮和管理数字信息的服务器和存贮设备及服务对象的数量将加速增加。
(2)时间的延续性,可以24小时服务。
(3)档案数字信息网络检索方便,传递速度快。
(4)可以根据利用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档案信息网络服务的出现,是我们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适时的现代手段。
(5)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利用网络传输档案信息具有纸质档案不可比拟的优点,网络传输速度快、档案传输不再受空间和人力的限制。还可以通过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异地查阅档案信息,节约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二、档案信息化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l、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最主要的系统软件,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一。然而,因为操作系统太庞大,致使操作系统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操作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功能故障,往往可以忽略,但是,如果操作系统的缺陷被攻击者利用,所造成的安全问题就不能忽略。
2、网络技术本身的安全隐患。网络本身就不是一种很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网络上的任何信息都是经过重重网站分段传送至目的地的,任何中介站点均可以拦截、读取甚至破坏信息。同时,网络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不断推动新的应用,而安全技术是一种在对抗中发展的技术,它总是显得有些滞后,防范攻击的能力不强,这样就导致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
3、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90%以上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计算机安全培训,缺乏计算机与网络信息的安全意识,致使网站遭到攻击。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安全问题的防范策略
1、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及安全教育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防范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部门应加强对信息安全意识和安全业务的宣传与教育,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对现有的在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现代化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再教育,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应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维护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2、从管理上加强安全防范
针对信息化档案安全问题,安全防范的最高境界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而是管理。没有好的管理思想、严格的管理制度、负责的管理人员和实施到位的管理程序,就没有真正的安全。
1)建立可信可控的内部网络。管理好内外网通道,杜绝内部人员使用拨号、宽带等方式非法接入外网。管理好单位个人使用的计算机上的重要文档,防止相同域内的终端用户互相调用和操作机密文件。管理好输出设备,对于重要电子文档的打印,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和日志管理。管理好内网客户端,在局域网上建立监控点。
2)实施强审计管理。所谓强审计,就是利用日志对网络上的行为、踪迹进行监控,并能事后取证的技术。强审计技术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网络审计,防止非法内连和外连;二是数据库审计,对数据库的读取行为进行跟踪;三是应用系统审计,例如公文流转经过几个环节,必须要有清晰的记录;四是主机审计,包括对终端系统安装了哪些不安全软件的审计,并设置终端系统的权限等,五是介质审计,包括光介质、磁介质和纸介质的审计,防止机密信息通过移动U盘、非法打印或者照相等多个环节从信息系统中泄密。
3)数据备份与容灾。理想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必须既能解决业务对高性能与可用性的需求,又能解决备份与恢复管理问题。容灾备份就是指通过特定手段和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可能会中断,应用备份必须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客户的服务请求能够继续运行。
3、保障数字档案安全的技术措施
数字档案是技术的产物,因此,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是确保数字档案安全的重要保障。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体,它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过滤不良信息、防止信息资源的未授权访问。防火墙的实现技术主要有:包过滤技术、服务技术、状态监测防火墙技术等。
2)加密技术
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核心,是提高网络系统数据的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拆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档案内容的非公开性。加密技术通过信息的变换或编码将机密敏感信息变换为难以读懂的乱码型信息,以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目的。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二类:对称型加密和公钥密码算法。
3)防写技术
防写技术,即将数字档案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进行任何修改。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只读光盘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追加或擦除信息广一次写入光盘可供使用者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可以追赶加记录但不能擦除原来的信息。这种不可逆式记录介质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数字档案的内容,保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结语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数字档案的安全问题已经摆在档案管理者面前,如何做好信息化档案的安全工作值得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景红,朱俊东.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2009 (4).
[2]范志伟,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问题[J].职业技术.2009 (7).
关键词:高校学生 档案管理 知情权保障
1.保障高校学生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知情权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学校事务管理的一方,享有管理学生档案的权利,同时又负有管理学生档案的义务,其权利的享有使其可以接触到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助于开展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然而在学生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偏重于其权利的享有,而忽略其应尽的义务,缺乏对学生知情权的保护。学生档案中包括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思想品德状况、所受奖励与惩罚的状况、个人学习经历等,然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档案袋里都装了个人的哪些信息甚至不知道档案存放在哪里,这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及以后就业时档案的查找。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高校学生作为公民中的一员,有资格获得知情权。高校学生知情权是指高校学生在选择或享用教育服务时,有权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对提供信息的对象、内容、目的、手段和价值享有知晓的权利[1]。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享有获悉 个人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学校要在学生档案中添加或修改一些内容,应提前告知学生。假设学校处分了一名有攻击行为的学生,那么在该名学生的教育档案中就应该包括相关内容,并应告知该名学生的家长学校的纪律处分是如何产生的[2],学生及时关注到档案中信息的变动可以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学生知道以后努力的方向。总的来说,保障学生的知情权,有助于学生充分地获取个人相关的重要信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发展权的实现;有助于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增强,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的有序、合法管理;有助于促进高校信息公开,使学生更加充分、便捷、有效地获取信息,促进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学生的监督,强化高校的责任意识。
2.保障高校学生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知情权的困境
2.1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混乱造成知情权实现困难
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学校要管理几万人的档案,每年都有新生档案的转入和毕业生档案的转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管理成本较高的工作,然而由于高校的财政状况使得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对档案管理又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当学生向档案管理部门申请查看档案时,档案管理部门往往以各种借口拒绝学生的要求,这种情况却没有相关的制度对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从而会侵害到学生对档案的知情权。同时,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没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大多数档案管理的工作都是使用纸质的管理方式,很少运用方便、快捷的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学生在查找档案的过程中,往往在费时、费力的情况下还找不到自己的档案,并且很多档案材料没有按照一定标准分类形成体系,存在着杂乱无章的状况,这给学生自由、充分获取个人档案信息造成一定了障碍。
2.2高校学生档案的性边界很难把握
高校学生档案中记录着学生许多的重要个人信息,因此,高校基于管理和教育知悉的学生档案里所记录的学生隐私,应该严格保密,不得泄露[3]。档案管理人员在提高保密意识,加强档案的保密性工作,防止学生的信息被他人非法窃取和盗用的时候,档案信息就成为了很多人包括学生自己都很难以接触得到的文件。但是,档案的保密性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没有查阅权限。档案管理人员在处理档案的保密性和学生的知情权这一问题上没有把握好“度”,往往过于强调档案的保密性,忽视学生享有的对档案信息的知悉权,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对学生档案资料的查阅没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接触到学生的个人信息,缺乏了保密性,导致学生的信息被泄露、利用。无论是学生无法查看自己的档案还是自己的档案没有受到应有保密性要求的保护,都会使得学生的权利受到侵害,区别在于前者侵害的是学生的知情权后者是学生的隐私权,档案管理人员不能正确把握档案的性边界使得学生知情权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得到保障。
2.3高校学生知情权意识淡薄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知道自己享有知情权,但是在哪些方面享有知情权、如何维护知情权却不知晓。很多学生不知道可以知悉、获取个人的档案信息,对档案管理信息知情权的维权意识又不强,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很少主动地提出自己查阅档案信息资料权利的要求,这样,在自己的权利受到拒绝或侵害时,往往采取漠视的态度。学生知情权意识的淡薄,是由于对自己档案不关心的原因造成的,没有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升入大学后,档案就自然转到所在高校,在校期间,档案中各种信息的完善是由档案管理人员补充的,或者学校把要完善的材料发给学生,学生按照要求加以补充,填完交上去就算完事,毕业后档案被转到自己所在单位或人事处,一直以来,学生对档案内容知之甚少,不去主动行使权利,使得学生对档案的知情权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权利。
3.保障高校学生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知情权的反思与建议
3.1增加管理经费和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级管理
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于2008年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提到:高校应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对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高校档案机构应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等内容,这些措施的颁布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是,政策关键还在于执行,同时要加强执行效果的监督。首先,高校应重视学生档案的管理,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财政支持;其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由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不断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再次,档案管理应该遵照档案分类管理的标准,进行分级管理,使所有学生的档案材料有序地放置。这样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便于学生知情权的行使,在学生申请查找自己的档案信息,能够迅速、有效地获取。
3.2明确进行法律规定保障学生知情权
当前,我国教育法中还没有专门规定学生知情权的相关法规内容,对学生知情权的享有要求是从其他领域推演而来的。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完善相关立法是保障学生知情权的首要途径,因此,有必要把学生知情权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以保障学生知情权的实现[4]。在制订确保学生知情权的法律中对于涉及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过程部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明确学生享有对个人档案信息的知悉权,保障权利行使的途径畅通;第二,明确学生的档案知情权受到损害时的救济机制,如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及做好奖励与惩罚制度;第三,明确学校哪些内容向学生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以便学生行使知情权和做好监督;最后,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及他人在权利人行使权利时应提供相关便利,或者保障不妨碍权利人。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学生的知情权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与实现。
3.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
学生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维权意识不强,权利意识淡薄,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消极被动的等待救济,认为知情权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然而,学生是权利维护的主体,是权利受到侵害时主动请求追究侵权责任的主体,是利益如何行使的最终决定者也是利益的最终受益者,因此,高校应该通过法律课堂、讲座以及学生手册等普及法律知识,宣传维权意识,让学生知道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是一项被法律赋予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另外,社会上也应该营造维权意识的风气,从外部影响来促进学生维权意识的提高。重要的是,维权意识的树立关键还靠学生自身,学生要树立维权意识,主动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内容,如何行使权利,在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进行救济。通过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进而保障学生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知情权。
参考文献:
[1] 苗绘,杨颖秀.教育消费知情权及其保障机制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4(8).
[2] 内尔达・H・坎布朗―麦凯布等著.教育法学――教师与学生的权利(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1―85.
一、当前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首先,当前一些单位中,对于文书档案的重要性缺乏系统的认识。一些单位认为文书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整理文书档案,而没有从信息分类、建库、归纳、提取的角度看待文书档案管理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文书档案管理部门在单位中所处的地位较低,被管理层当作“后勤部门”看待,在人员配置和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是临时补缺,入职前缺乏不要的专业技能训练,入职后也没有进行过有效地继续教育。单位不愿向文书档案管理部门投入教育经费进行人员培训,客观上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对文书档案的管理一知半解,认为“只要不丢失”便是工作合格。加之一些单位未能向文书档案管理部门配置信息化设备,导致很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和查阅工作十分麻烦,严重阻碍了文书档案的应用。
(二)人力资源力量不足。所谓人力资源力量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数量不足,不少单位未能给文书档案管理部门配置足够的工作人员,现有工作人员也多是兼职的形式负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单位由办公室秘书兼职文书档案管理,由于秘书本身需要负责单位的草拟文、传发文,本职工作已经较为繁重,对于文件档案管理自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人员素质不高。很多单位并未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现有的管理员多是从其他岗位调岗而来的,甚至有些单位讲文书档案管理部门作为“预备退休部门”,把一些临近退休、离职的人员安排在文书档案管理部门之中任职,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档案管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日常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多漏洞,遗失、错置文书档案的事件频发。
(三)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间协作不足。文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应当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二者之间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也只有将二者的管理衔接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文书档案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单位重视日常文书管理,却忽视了档案管理,对于文书档案管理也多是不同部门分块操作,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些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客观上拉大了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差距。
二、加强和改进文书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对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重视是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具体来说,应当从两个方面加强重视。首先,单位的主要领导应当给予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的重视,为文书档案管理部门配置必需的人员、设备、经费,确保文书档案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单位整体管理决策之中来。其次,作为文书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对于单位发展、运行的重要意义,更不能主动将自己“降格”为“后勤部门”,无论是单位的各种活动还是各类规章制度,文书档案管理部门都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严格有效的落实,
(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有一套详尽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因而在人员配置方面,也应以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为配置标准,不断提升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应当聘用一些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文书档案管理人才为专职工作人员,处理单位的文书档案尤其是一些较为重要的文书档案。二是重视文书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工作。新入职文书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接受入职培训,了解基本的工作方法与工作程序,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日常任务,使其对自
身的工作有必要的重视。在职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在职教育,树立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意识和理念。尤其是信息化背景下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技能,使其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
(三)做好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对接。文书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割裂。因此,今后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应当以文书为切入点,在工作细节上不断规范文件管理。将规范意识渗透进文书档案人员的意识之中,使其做好日常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做好文书编写的规范化和一体化工作,在纸张选择、文件格式、字体字号等方面做到一致,在收发文工作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保证收集的资料完整统一,并在相应的档案里标注清楚,放置在专门的位置以备查阅,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使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到更高的档次上来。
(一)规范衔接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没有文书工作的质量保证,就没有档案工作的质量提高。特别是文件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文书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水平。所以,文书工作人员要规范处理文件,提高文书的编制质量。因此,文书人员平时要具备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做好文书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尽量做到文件和档案工作的协调,为后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方便。例如,文书人员在制作文件过程中要注意对文件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文件材料质量包括纸张大小、文件内容的文体、文件格式等方面是否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文件材料必须要规范统一,不能花样百出。对于纸质和用笔都要进行明确规定,不准使用圆珠笔、红墨水、铅笔、复写纸等材料来撰写和批阅文件。文件处理要及时到位,不能拖拉耽搁;同时要做好文件收发的登记管理,发现遗失必须要及时查找。尤其是账外材料,包括领导讲话及外出开会材料都要进行收集,确保各种文件材料的完整齐全,不能错漏。
(二)加强部门间协作,做好文书档案收集工作。档案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将决定档案的价值,因此提高档案的质量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平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勤联系,勤沟通,勤走动,争取其他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提高档案的质量。要做到对业务部门的近况了解,经常就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要及时关注,保证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对于档案部门的工作要多思考、多实践,争取做到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及时高效。平时还要注意档案材料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对于出现可能的档案信息死角要及时进行疏通。
(三)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细化程序。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否则都可能会出现人为的疏忽,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对于档案工作更是如此,严格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要做到精细化、可操作化和明确化。对于各项档案管理的细节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更不能出现制度漏洞,同时要注意细则制定的可操作性,不要过于烦琐复杂。对于文件收发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相关制度,防止出现文件核发混乱,过多过滥的问题。在公文行文之前要做到核验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内容是否遗漏,公文格式是否规范,在正式印制发送前要做到再次核查。如果出现公文内容必须修改的,必须要按照程序进行重新核查。同时对于公文的材料管理方面必须要执行机关公文标准,严禁出现不合格公文材料、不合格公文内容、不合格公文格式等问题。
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科学的档案管理水平不但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影响畜牧产业的生产效能、管理效能。为了更好地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加强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希望对畜牧兽医档案管理有所帮助,更好地促进畜牧兽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要点
进入信息化社会,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备受关注,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时间还不长,生产建设、科研工作开展都较为滞后,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以供交流、科研。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畜牧兽医档案管理的要点,具体如下。
1加强思想认识
畜牧兽医档案管理对畜牧行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要管理好畜牧兽医档案,需要加强养殖户、基层兽医工作者、畜牧管理部门的思想认识。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认识畜牧兽医档案的重要性。畜牧兽医档案对畜牧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在档案录入之前,要确保档案内信息的可靠性,以现代档案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提高查询的便利性。畜牧管理部门要建立畜牧兽医档案信息库,将电子档案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赢得牧民、兽医的认可。其二,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档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是科技劳动者的智慧结晶。科学、谨慎的档案管理不但可以提炼有用信息,还能肯定劳动者的科研成果,提高其共享热情,丰富档案的内容。
2做好科学分类
畜牧兽医管理机构涉及的管理内容、项目很多,由此产生的档案也五花八门,种类颇多。若是不进行系统、全面的保存和管理,只是笼统分类,在后续的档案使用上必然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诸如当要取用档案的时候,档案保存不得法,查找时间延长,势必会影响档案管理和使用效率;当畜牧兽医局需要进行相关技术研发要查找过去研究成果、资料的时候,若是不能及时提供档案资料,必然会影响科学研究的有效性。由此可见,遵循现代档案管理办法,做好档案科学分类,对档案的利用、科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分清管理主次
畜牧兽医局档案总量大、种类多,不但包括法律文件、历史资源,还包括科研资料、兽医记录,如果不分主次,将这些文件全部系统整理,不但会降低档案管理效率,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畜牧兽医局的档案中有很多对畜牧兽医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文件,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疫情诊断报告、动物保护监督文件、种畜禽管理文件、疫病预防文件、饲料相关文件等。将主要的精力放到这些文件上,对畜牧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更大。总的来说,在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只有分清主次,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确保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4提高服务水平
畜牧兽医档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务,档案资料如果不利用、分享,那么它的价值就无法彰显出来。为此,在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提高档案人员、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为科学决策服务。畜牧部门相关领导的决策需要详实、全面的数据资料,而畜牧兽医档案正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整合资料,为领导节省时间、提高决策效率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其二,为养殖户服务。畜牧兽医档案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养殖户,当这些档案被整理、归集、整合产生成果之后,也需要即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养殖户,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其三,为兽医服务。畜牧兽医档案得益于兽医的辛勤劳动,当科研工作者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要及时将成果告知兽医,以更好地提高畜牧兽医工作的技术含量,促进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5采取数字管理
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畜牧兽医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致力于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等。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的基础上,为了应用这些技术,畜牧兽医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其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档案信息的管理也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如何高效利用这些信息是摆在档案管理者面前的难题,只有不断深挖档案信息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养殖户、兽医服务,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6总结
一、科技档案管理的作用
1、科技档案的管理有利于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信息与知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档案是科研知识资源的存储载体,它详细记载了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详实的记录又为以后的科技人员提供可信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完整、系统、准确的科技档案对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2、有利于促进科研管理的决策。
科技档案具有依据凭证的功能,它直接反映了科研活动的原貌与进步,是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地管理好科技档案,可以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凭证和依据,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促进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利用和推广。
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不仅仅是将科研材料整理、分类和保管,而是归档的再利用,以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管理好科技档案,既可完整、系统、准确的记录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为进一步的项目开发和成果推广提供技术资源,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档案不仅具有成套性、阶段性、集体性、专业性强的特点,又有载体多、内容多、范围广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科技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人们由于对科技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意识不到位等原因,虽然科研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开发利用。
1、档案意识薄弱,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数单位和部门把精力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上,却忽视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意识薄弱,没意识到档案工作在科研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科研人员没意识到自己是科技档案的主体,只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以及科研成果的发表、获奖,认为归档是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或认为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个人资源,是否归档无关紧要;还有的是担心交到档案部门后自己查找利用不便而不愿上交。其次,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的申报、评比,追求的是项目数量、经费的增加,只要科研材料不会影响到项目的申报、鉴定、报奖即可,并不对科技档案的归档提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使科技人员只片面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却对科技档案工作的投入不够、重视不足。
2、归档材料质量不高,完整性、系统性较差。
科技档案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保证归档材料质量的首要条件。一套完整齐全的科研项目档案应包括:科研准备阶段的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论证材料、项目计划任务书和相关协议等文件材料;研究试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等文件材料;总结验收鉴定阶段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论文专著、验收鉴定意见等材料;还有部分课题申请报奖的成果材料、申请报奖的审批材料、获奖材料、推广应用的效益证明等。然而在实际归档中,其归档的材料都普遍存在着依据性、结果性文件多,科研记录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照片实物少;复印件多,原件少等问题。
3、档案制度缺失,归档工作职责不明确。
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员、项目科技人员之间的职责不明确,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文件形成和积累的管理把关不严;科技人员配合性差;档案管理员是别人交什么就收什么。
4、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专业性较差。
长期以来,因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对档案管理各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业务指导不到位。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经过正规档案管理部门的教育与培训,以至于业务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对科技档案归档内容不明确,归档范围把握不准,基本上处于你交多少我管多少的情况;再加上他们还要承担其他工作,投入到档案管理上的时间有限,以至于影响到项目材料归档的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科技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
1、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科技人员归档工作的主动性。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及思想观念。首先要让科技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支持、参与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主动承担起科技档案归档的职责;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专题目录,为科技人员的利用提供方便,使他们逐步意识到科技档案的作用,主动支持和配合科技档案归档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建立《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科技档案归档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度应包括科研项目从开始到结题过程中材料的管理,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整理方法、立卷方式、归档时间、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这样才能使各个业务环节有章可循,从而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工作服务能力。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重要性
1科研档案管理的含义
科研档案形成于科研工作中,是指其中具有保留价值的部分资料,是一种科学储备形式,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科研档案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于科研档案进行归档、整理与移交、管理与利用。首先要对各类材料进行归类,将科研与科技研究进行区分,针对不同品类进行规范。其次将所有材料整理成卷,编写目录方便查询,并将档案移交管理部门保管。最后是档案的管理与应用,针对档案的保密程度进行保存,并规定密级,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流程。科研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将其应用于新的研究与实践,因此档案的存放应当方便进行查阅,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提升档案的利用率,发挥档案真正的价值。
2科研档案管理的作用
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参考,取其精华,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融入自身的研究进行创新,因此科研档案对于新兴科研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否顺利,关系着科学化管理是否可以实现。
2.1科研档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科研档案记录了以往重要的科研活动及其成果,展现了前人对于某种问题或现象的思考,它是历史科研成果的文字载体,也是科研成果的存在形式,因此科研档案中积累了无数前人的丰富经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既需要新鲜的研究成果来补充,也需要对于历史成果进行一定的延续,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研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科研档案不仅是科研活动的反映,也是科研水平的体现。科研活动需要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继承,并且科研工作人员需要阅读大量的科研档案来启发思维,在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也需要科研档案来进行理论支撑,因此科研档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凭证。科研档案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需要开发才能发挥作用。例如一项成果虽被理论证实,但是还需要实践检验才能正式形成效用。
2.2科研档案是进行科研的依据
新的科研课题的确立,总是需要对国内国外的相关科研课题进行充分的研究,确定现有的研究成果处于何种程度,并且进一步明确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及其实际意义,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才能着手进行。在课题申请过程中,需要对于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一定的论证与考核,需要不断完善后才可以确立,每一步骤所产出的这些材料都需要作为科研档案进行保存。不仅如此,通过对以往的科研档案进行反复查阅研究,可以避免重复研究或多人研究的现象,尤其是某种科学技术或者专利发明,牵涉产权等问题时,需要明确主体,进行规范管理,这时科研档案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科交叉现状越来越普遍,对于某课题的研究需要对主流学科以及相关学科进行把握,因此全面、综合以及系统的科研档案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的参考资料,并且提高研究效率。
2.3科研档案是考核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
由于科研档案的重要作用,对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十分高的要求,因此科研档案的保存是否完善、是否规整,对于科研管理人员都具有很大的挑战。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研究工作上的便利,也是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辛勤劳动的见证,是考核其业绩与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更是对以往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的尊重,科研档案管理的成效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支持程度,可以树立广大科研人员的信心,鼓舞其潜心进行科学研究的斗志,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对于多方工作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效管理科研档案的意义
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与应用有利于提升科研水平,科研档案有利于加快创新和成果转换,因此,档案必须保证真实、完整,并且在科研工作中应用得恰到好处。科研档案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研究进程,科研项目的开展需要很多的历史资料作为支撑,因此条理清晰、保存完好的科研资料是科研项目起步的基石,可以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加快研究进程。科研工作中一些重要文件的保存有利于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查阅、纠错并改正,一般的科研项目利益相关主体繁多、情况较为复杂,因此才具有研究的价值,及时有效的资料保存与建档可以为之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提升研究效率与科研工作的开展速度。综上所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密不可分,并且科研档案的有效管理在现实中意义重大,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的基石,也成为科技发展的必备基础,保证了科研工作的准确、真实与完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方法,用现代化的手段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效率,为各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王宁萍.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J].青海科技,2007,(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