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电力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价问题
在我国的电力生产当中,主要包括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由于火电需要依靠煤炭的作用,因此,对市场行情来说,火电的价格会受到煤炭价格的影响。在我国电力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煤炭的价格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价。同时,电力的消耗也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消耗。近些年来,我国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导致煤炭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煤炭的价格在上升。煤炭价格的上升又直接影响火电的价格。因此,在电力经济发展的控制当中,必须要采取措施有效改善煤炭价格的不合理现象,提升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从当前我国电力资源的分配情况来看,沿海发达地区的缺电现象严重,电力资源的供求关系不平衡。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电价。
(二)管理制度上的问题
要想实现电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力资源管理制度。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经济管理时都存在着问题。使得电力企业集中控制水平满足不了电力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从管理制度上来看,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电力经济竞争主体。主体不明确,必然会导致电力经济的后续发展,不能实现对电力经济后续干预形式的需要,直接影响电力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电力经济的运营和管理与一般的经济形式不同,其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独立分析电力经济运行管理形势的能力。但是在我国的电力经济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电力经济运行管理的质量,使得管理程序控制达不到预期水平。[1]
二、加强电力经济运行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策略
(一)更新经济管理的理念
当前我国电力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来自于对经济?行管理认识上的缺陷,许多电力企业都将重点放在电力经济的眼前收益上,而忽略了运行控制管理的重要价值。电力企业在面对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时,必须要从电力经济的市场运行情况出发,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才能逐渐对电力经济的控制形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控制形式的价值。电力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是当前电力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切入口,在现代化的电力经济管理当中,电力企业要根据现代化的管理标准,对电力企业现有的内部管理形式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管理形式与市场需求达到一致。为了实现现代化控制管理形式的基本目标,电力企业在电力经济发展的后续控制当中,要增加理论专业知识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干预形式的价值。
(二)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电力经济现代化发展道路,电力企业要从管理制度的完善角度着手,电力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深入观察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并对今后的发展道路做好预测。电力经济的控制形式对电力经济的长久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当中,要着重突出控制形式的部分。控制形式的创新需要依赖于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同时还要加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2]除此之外,电力经济的管理运行对现代化技术有着特别的要求,电力企业的管理需要对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再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结构。
(三)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电力企业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及其余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促进管理工作中技术价值的发挥。在电力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不同的管理工作和内容,对于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素养的要求不同。[3]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时,要根据不同岗位性质的要求进行;除了在选拔时期就控制工作人员素质之外,企业还要做好岗前培训,以及工作培训等工作。在岗前培训时,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理论素养的培训,在工作期间也要在固定的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此时,要注重对其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创新,再加入业务能力培训和考察的内容。在工作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要对发电量和电力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依据电力经济发展形式的需要,进行电力经济运行管理,这些因素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结语
[关键词] 电力 企业制度 成本管理
一、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发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压力愈来愈大。煤炭价格上涨、环保排污收费标准提高等等导致发电成本的攀升;怎么样面对这些变化的环境造成成本加大,我们该怎么办?对此,笔者认为公司应该很狠抓内部管理:强化核算,挖潜增效,努力降低企业发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挑战外部经营压力!
二、成本控制的主要思路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突破计划经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创造经济效益上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都会受到企业各种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成本控制要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以及战略抉择等方面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忽视成本管理。如果一个企业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或者不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则不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追求的是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与成本管理涉及了许多内容,如人事、物资、生产、安全、质量、财务等,这些专业管理无不与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成本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伸入到每一个专业管理中的每一个过程。因此,企业离开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活动,就不能真正体现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3.成本的控制有相对成本控制和绝对成本控制之分,绝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金额中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相对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要从产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关系来控制成本。实行这种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多大的收入量下才会与生产成本平衡,甚至超过生产成本,做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生产出多少产品后以在最经济管理方式下才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 4.科学的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企业生产经营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而成本是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多少、设备使用好坏、资金周转快慢、投资收益大小都要通过成本反映出来。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3.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子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等七个子系统。它以全面预算为龙头,以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强调过程与控制,强调绩效度量与整体最优,强调企业信息实时共享。
四、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要求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成本管理领域越宽,就更要充分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2.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各种规章制度,如何建立好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定,即使是同样性质的企业,由于地理环境、规模大小、人文环境、用户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同,规章制度的建立也应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适应企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3.进行成本预测,确定成本目标。企业的成本预测是指对在一定时期内预计要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测算,是确定成本目标的前提。成本预测内容比较广泛,涉及设备老化、电煤价格上调等各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重视调查,详细了解资料,进行反复测算,不断总结经验。
五、制订及修订各项成本考核办法
1.研究运动规律,科学管理企业成本。企业应结合实际,研究自身成本运动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因地因时制宜,建立科学的各级成本管理办法。
2.发电成本按照成本和发电量的关系,同时根据发电生产流程,电厂建设成本来有效地理清哪些费用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通过各类渠道降低各类成本,降低财务费用,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可控费用层层分解,严格考核。
3.建立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完成既定成本目标从严从实进行考核。
4.加强管理,降低燃料成本。要确保入厂煤的质量关,确保到厂的数量到位。加强对运行人员管理,积极根据电网和机组负荷调整锅炉燃烧。
5.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确保成本指标的完成。在成本指标考核方面,以合理的消耗定额为前提,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部门、把成本管理的责、权、利落实到每个职工,把降低成本作为职工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自觉履行的义务,成本指标与工作绩效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实行成本否决制。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主要目的,结合分析财务结构,才会使财务成本费用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做到“没预算不花钱、有预算不超花”,严格进行控制,定期分析执行情况,这样才会在经济运行中起到真正的做用。
关键词: 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5)01-0068-06
一、引言
关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现有的研究普遍集中在讨论经营活动本身,较少涉及长期投融资活动尤其是重大融资行为①的影响,并且大多发现,当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时,即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sup>[1]</sup>。然而,如果企业确实发生过重大融资行为,那么这一行为将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呢?有鉴于此,本文从2004~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着重检验重大融资行为下中国企业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
在企业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时,即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般是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衡量指标)越短,用于经营性活动的现金流转速度就越快,就能越快地购入原材料进行生产并销售,资金也能越快回笼以偿还债务和进行下一轮的生产销售,从而减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绩效。
许多研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Hyun Han Shin和Luc Soenen(1998)<sup>[2]</sup>以净营业周期(NTC)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发现企业净营业周期与盈利能力以及股票回报率显著负相关。Lazaridis和Tryfonidis(2006)<sup>[3]</sup>以现金周期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和营运资金周转期显著负相关。汪平、闫甜(2007)<sup>[4]</sup>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5~2004年10年的数据,发现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现金周转期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王秀华、王竹泉(2012)<sup>[5]</sup>从资源冗余视角对营运资金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经济繁荣时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和经济危机时期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的营运现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等结论。孔宁宁、张新民等(2009)<sup>[6]</sup>选取现金周期作为评价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指标,发现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显著负相关。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二)重大融资行为与企业绩效
上述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研究,通常囿于经营活动,较少考虑重大融资行为的作用及其影响。一般而言,重大融资行为作为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必然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郭泽光、郭冰(2002)<sup>[7]</sup>认为股本扩张虽然可为企业增长提供资金保证,但股本资金的增加并不一定会提高企业增长率,企业负债率与利润率也是呈负相关关系;汪辉(2003)<sup>[8]</sup> 选取沪深两市1998~200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债务融资从总体上来说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但是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来说这一作用并不显著;徐寿福、龚仰树(2011)<sup>[9]</sup>选取了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三个指标作为度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的长期业绩呈上升趋势,在定向增发实施当年达到峰值,随后在增发后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定向增发后一年内的下降幅度在统计上显著为负。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5年第1期2015年第1期(总第193期)曹玉珊: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重大融资行为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三)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
综上分析可知,重大融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重大融资行为对企业绩效产生的“重大”影响很可能会超过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重大融资行为也可能因为其“重大”作用而促使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下降。比如,企业在通过重大融资筹集到巨额资金之后,可能会降低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的关注度,导致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显著下降。下降后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可能减弱直至消失。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企业通过重大融资取得的资金往往大大超过经营性长期资产投资的需要,其“多余资金”首先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以至于不吝减少经营性营运资金以及留存资金,然后还可大量投放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等非经营资产,从而使得企业盈利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比如,曹玉珊(2012)<sup>[10]</sup>对定向增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企业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在定向增发后可能存在长期下降的趋势并伴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之,重大融资行为会促使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的程度减弱。
综合分析,可提出以下假设:
H3: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三、统计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
以2007年作为节点,将增发新股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增加10%及以上②)作为划分标准,得到3个样本。其中:样本1为2007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其后五年(2008~2012年)的数据样本,样本为2007年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其后五年(2008~2012年)的数据样本,样本3为2007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其前三年(2004~2006年,在此期间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如后文所述)的数据样本。如此划分样本能够从横向和纵向更加全面地考察重大融资行为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数据皆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查询系统。样本的剔除顺序:(1)数据缺失的公司;(2)金融业公司;(3)资不抵债公司;(4)ST或*ST等存在异常情况的公司;(5)存在奇异值的公司;(6)对样本1和样本3,剔除2004~2006年也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公司;(7)对样本2,若某企业在2004~2012年间某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那么自该年起至2012年的数据将被剔除,而2004年至该年的数据将被保留,最终有用数据为2008年至该年。经过数据筛选,最终得出2007年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的上市公司共93家(其中增发新股25家,大幅债务融资68家),因而样本1为465(93×5)个样本数据;样本3为279(93×3)个样本数据;样本2经过筛选之后共得到515个样本数据。本文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二)变量与模型
为了检验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借鉴曹玉珊(2013)<sup>[1]</sup> 等人的研究,建立如下模型。
ROA=β0+β1DWC+β2LEV+β3LNSIZE+
β4GROWTH+Year+ε (1)
ROA=β0+β1DWC+β2LNNSEO+β3CRLEV+
β4LEV+β5LNSIZE+β6GROWTH+Year+ε (2)
其中模型(1)用于检验假设H1,模型(2)用于检验假设H2和H3。主要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1.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分别见表2、表3和表4。从上述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
(1)总资产净利率(ROA)方面,总体水平偏低,同一企业在重大融资行为发生前后的ROA有所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均值由融资前的4.32%(表4)下降到融资后的3.31%(表2),可以初步判断重大融资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绩效下降,符合假设H2的预期。虚拟变量,区分年度 注:根据前述关于“重大融资”的定义以及样本选择的标准,输入研究模型(2)中该变量的样本值均为大于或等于10%的数值。换言之,该变量值小于10%的样本被排除在外。
(2)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DWC)方面,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DWC过长,部分印证了王竹泉等(2010) 的发现,即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波动较大,管理风险高<sup>[13]</sup>。另外,在企业发生重大融资行为之后DWC均值由之前的约193天(表4)增加到223天(表2),而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企业DWC均值也较小,为约76天(表3),可见重大融资行为可能导致DWC延长,管理效率下降,初步验证了H3。
2.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5~7显示的分别是各样本经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出的各变量之间呈现的相关关系:(1)因变量ROA与自变量DWC之间只在样本3中(表7)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与假设H1部分吻合,而与假设H3相符。(2)重大融资行为的替代变量LNNSEO和CRLEV均与ROA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表5),说明重大融资行为本身可能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与H2的预计不相矛盾。(3)样本1中(表5)LNNSEO与DWC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上述描述性统计的结果相符,说明重大融资行为会使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增长,但CRLEV与DWC之间是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各自变量与各控制变量(年份变量除外)之间亦有一些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企业财务指标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否会导致共线性问题,仍有待后文的回归检验。
表5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样本1(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样本)
3.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8,三个样本调整后的R2均在15%左右或以上,表明研究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且模型均以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F检验。此外,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关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观察样本2和样本3的回归结果DWC均与ROA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样本2的相关性稍弱,为10%水平),说明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越长、企业绩效越差,H1成立,印证了曹玉珊(2013)<sup>[1]</sup> 等同类研究的结论。(2)观察样本1的回归结果,LNNSEO和CRLEV与ROA之间的负相关性分别在1%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可见重大融资行为本身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增发新股或大幅度增加债务融资均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 H2成立。这一结论与已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是相符的,如Loughran、Ritter(1995)<sup>[12]</sup>对1970~1990年期间美国公司增发后的长期平均收益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增发后平均每年收益率远低于同期没有增发公司的收益率。
(3)样本1的回归结果说明重大融资行为发生后,ROA与DWC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H3成立。而样本2与样本3的检验结果均显示出二者之间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H3的合理性。并且说明假设H1和假设H3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重大融资行为本身会分别对企业绩效和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产生影响,使得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4)各控制变量如LNSIZE和GROWTH与因变量ROA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样本3的LNSIZE除外),且为正相关关系,说明规模大、成长性良好都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这一点亦与事实相符。
四、进一步检验
增发新股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这一替代性从表5中二者之间显著的负相关性可以看出),因而对于假设H3的检验,还可将增发新股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作为哑变量,采用变量交乘的方法重新对以上假设进行检验。这一检验或可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现建立研究模型如下:
ROA=β0+β1DWC+β2NSEO+β3CRLEV+
β4DWC×NSEO+β5DWC×CRLEV+
β6LNSIZE+β7LEV+β8GROWTH+Year+ε
本模型变量与前述模型变量的不同之处在于:重大融资行为采用虚拟变量,其中增发新股用NSEO表示,即当企业存在增发新股行为时为1,否则为0;大幅债务融资用CRLEV表示,即当该年资产负债率变动率大于或等于10%时为1,否则为0。另外,样本须选取全样本(即2008~2012年),仅剔除金融行业、缺失值及异常值即可(共计7039个样本)。
此时,重大融资、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见表9。
表9显示:增发新股交乘项(DWC×NSEO)和大幅增加债务融资交乘项(DWC×CRLEV)的系数均为正,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在重大融资行为影响下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说明,重大融资行为会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产生“覆盖”或“减弱”的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假设H3。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及其解释,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正常经营状况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
无论是2007年未发生重大融资行为的数据样本还是发生了重大融资行为企业融资前的数据样本,均显示出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在正常经营状况下,企业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同类的研究结论一致。
2.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两种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重大融资行为下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重大融资行为本身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是因为,企业增发新股或举借大量债务之后,往往较少进行必要的长期投资,而是在满足营运资金需要后投入非经营资产。这样导致的后果是:首先,营运资金过于充裕一般会使企业无心管理日常经营,以至于减损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剩余资金流入非经营资产使得企业盈利的不确定性增强;最后,经营性长期资产投资的减少也降低了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另外,重大融资行为也会促使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延长。可见,重大融资行为对企业绩效和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印证了三大财务活动是紧密相联的,且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较大,会覆盖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或者降低经营性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从而使得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
(二)政策建议
1.企业应适度进行重大融资并合理利用资金。重大融资行为可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其原因主要是筹资使用不当以及忽视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要提升企业绩效,就应该要适度筹资。盲目进行筹资却不将其用于提升绩效的长期投资,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2.企业进行重大融资的同时仍应重视经营性营运资金的管理。
企业绩效提升的动力来源于经营性营运资金的运作,重大融资行为不仅本身会反向影响企业绩效,同时也会通过反向影响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来进一步反作用于企业绩效。因此,为了能够继续发挥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在进行重大融资时企业仍应注重经营性营运资金的管理,以期不损害企业盈利。
注释:
①重大融资行为是融资额相对较大、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的长期融资活动,大多伴随着重大的长期投资活动。本文选择增发新股或大幅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增加10%及以上)作为重大融资行为的替代变量。
② 经过反复测试,这个标准对于取样的数量而言比较适中。
参考文献:
[1]曹玉珊.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3,(8):109-120.
[2]Hyun Han Shin, Luc Soenen.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 1998,(4):37-45.
[3]Lazaridis I, D Tryfonidis.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2006,(19):9-35.
[4]汪平,闫甜. 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政策与企业价值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报告数据的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27-36.
[5]王秀华,王竹泉. 营运资金与企业价值的情境研究――一项基于资源冗余视角的经验性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6):78-85.
[6]孔宁宁,张新民.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J].南开经济管理评论,2009,(6):121-126.
[7]郭泽光,郭冰. 企业增长财务问题探讨――股票发行、企业负债与企业增长的关联分析[J]. 会计研究,2002,(7):11-15.
[8]汪辉.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 经济研究,2003,(8):28-35.
[9]徐寿福,龚仰树. 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长期业绩下滑[J]. 投资研究,2011,(10):98-111.
[10]曹玉珊. 定向增发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 经济管理,2012,(8):129-137.
[11]王竹泉等. 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9[J]. 会计研究,2010,(9):30-42.
[12]T. Loughran, J.R.Ritter. The new issues puzzle[J].Journa1of Finance,1995,(6):25-49.
Significant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Operational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CAO Yushan
(Account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 Accountancy School,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关键词] 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
由于经济运行缺乏一整套制度化的计划测算、跟踪测量、监管分析、反馈改进工作模式,企业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主要体现在:
经营计划指标分解测算的过程不透明,缺乏基层单位参与。有时计划目标测算下达不及时,基层单位无法及时作出工作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了基层单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员工工作没有计划,只是被动的服从上级工作安排,盲目性、随机性比较严重,不能调动和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差。
市场一线的真实需求与实际工作脱节。经营计划下达后的督促落实不深入,缺乏自下而上的、全面的对阶段性经济运行数据的分析对比,无法发现数据后深层次的问题;对市场的真实需求缺乏分析研究,甚至出现购进卷烟的牌号长期压库,形成了滞销占用资金等现象。
重复劳动、数据失真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缺乏系统、规范、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说明资料,当员工岗位调整变动或新进人员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工作要求,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不同部门整理汇集相同项目的数据时,往往存在数据差异和失真,无法保证正确的的数据分析和领导决策。
因此,建立完善一整套涉及事前、事中、事后的经济数据分析统计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新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参与,涵盖科学测算下达经营管理计划目标、及时整理汇总专销数据、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查找问题、以三级考核促进问题改进提升的PDCA模式循环,管理重点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逐步转变。具体来讲,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健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计划测算下达流程
滨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编制印发了《经营管理计划编制下发管理办法》,对全市系统经营管理计划目标的测算、编制、下达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在每个经营周期(年度、月度)前完成经营管理目标的测算、编制和下发工作,明确项目部门职责和计划目标的测算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计划提报方式,由主管部门汇总整理,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下发。
二、建立“综合数据资料库”,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全市系统“综合数据资料库”。市局(公司)各部门根据职责编制“综合数据资料库”对应内容,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的,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各单位和部门所负责的数据资料编纂完成后,要报市局(公司)牵头部门汇总、整理和审核。完成审核后统一上传市局(公司)内部网站,内部网站设立专门栏目,专门存放综合数据资料,作为综合数据资料的载体。内容涵盖地方经济发展、人口数据、企业概况、财务管理、卷烟经营、网络建设、专卖管理、客户商圈、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检查考核、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流程等具体内容。为了使综合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规定每季度对数据资料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丰富统计手段,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首先,建立健全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制度,要求各单位、部门定期编报统计分析材料,综合信息科对全市系统的统计分析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定期编印“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其次,将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对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质量考核,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报告报送的及时性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与薪酬分配挂钩。第三,定期召开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对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进行阶段性通报讲评,以及时反馈统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实现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加强分析深度广度、服务企业发展大局
在市局(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统计部门采取了以幻灯片为影像载体、辅助现场讲解的崭新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数据分析,通过不断改进经营统计分析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努力做到给企业发展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一是从打造一支企业经营分析人才队伍入手,统计部门注重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为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二是积极探索,采用新的数学模型实现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例如我们对各单位的销量、单箱销售收入的测算采用了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各单位卷烟经营指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对比,进行认真细致的测算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三是扩宽分析思路。不仅与自己对比分析,同时做到跳出滨州看滨州,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和先进地市进行对比分析,做到取长补短,对及时调整经营工作思路、指导经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企业工作效率与质量稳步提升,全员执行力大大提高。数据资料库包含近年来的历史经营数据和客户资料。在编制测算经营管理计划目标时,可以直接借鉴和使用相关历史数据,根据一年来实际运行情况看,实际经营结果与测算的计划指标基本相符,实现了计划指标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对基层单位较好地发挥了指导、规范、激励的作用。综合数据资料库建成后,新进员工、岗位调整的员工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降低了员工培训成本。全面开展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不仅提高了全员特别是一线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而且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市场形势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
总之,滨州市局(公司)实施的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机制,为滨州烟草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效益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是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创新之举,为促进滨州烟草既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济运行 发展创新 技术研发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73-02
煤炭行业属于能源产业。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开采复杂性和高危性,决定了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经济运行和企业管理上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就山西省而言,煤炭市场的优势是比较多的,一是总量大,二是品种齐全,三是质量好,四是山西一直是煤炭大省,是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多年的经济良好运行,形成一支素质比较高,装备比较好,管理比较细的队伍。但是山西省整个行业至今仍处于恢复性增长时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问题逐渐凸现,特别是三大结构性问题(组织机构、产权结构、产品结构)已经上升为煤炭企业无法回避而又必须加紧解决的矛盾。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只有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慎重考虑结构调整的方向、模式、途径、经济运行方式,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其优势,趋利避害、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煤炭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支柱行业的煤炭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是:
1.价格上涨,收益甚微,盲目布局,矛盾突出。据一些专家升入各省市、煤矿调查结果显示:煤炭销售中间环节费用上涨幅度大,煤炭企业获得的价格上涨收益却很少。各种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增长,导致煤炭上涨的收益大部分被抵消了。
由于煤炭需求量持续增长,引发了部分地区和企业盲目建矿的冲动,无序投资问题的出现,使一些企业违反煤矿建设规律和基本建矿程序,出现了盲目布局现象。一些企业在没有精查,甚至没有详查资料的情况下,采用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投资建煤矿,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加大。还有的煤矿企业在发展与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中,投资建设了一些规模较小的焦化厂、水泥厂和氧化铝厂。这些项目耗能大、成本高、效益低,不仅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低水平建设,还将给企业长远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2.中小型煤矿经济运行管理混乱。众所周知,中小型煤矿是以煤炭采掘、冶炼制造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已无法适应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这些中小型煤矿装备差,用人多,效率低,生产技术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另外,煤炭资源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好些煤矿企业在开采中“吃肥丢瘦”、“采厚弃薄”现象比较普遍。因为矿井回采率反映的是生产量与动用的储量的比例关系,所以回采率越高,动用储量越少,资源利用率也就越高。再者,煤炭生产经济运行次序混乱。有些经济运行管理比较规范的煤矿企业还能准确核算成本利润,财务制度也比较健全。但一些被承包、承租的煤矿财务制度就混乱了,他们实行真假两套账。大量的现金交易,为实行隐瞒收入提供了条件,目前,税务机关还无法准确掌握这些煤矿的销售量,计税难以准确确定,核定征收不到位,使这些煤矿成为税收流失的“黑洞”。
3.煤炭成本增长过快,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煤炭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煤炭成本增长过快,企业盈利幅度却在下降。煤炭企业在原来传统的成本项目以外,又增加了资源费、环境费、提高安全费、提高工人入井津贴标准、取消煤炭出口退税和提高煤炭出口关税等。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致使煤炭企业出现了成本大幅度上升,经济运行不通畅,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
4.行业管理弱化问题依然突出。目前,煤炭企业属地化管理后,形成了国家多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分层次,分级管理的局面。各省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教育、商务、劳动保障、科技、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等十多个部门均承担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职能。原有的省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有的已被取消,有的降格,即使保留下来的机构在人员编制、职能设置上也得不到保障,地市煤炭管理部门的管理力量更是遭到严重削弱。一些区县虽然设立了煤炭管理部门,但是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监管独立性受到制约。由于部门之间职能边界界定不清,出现的职能交叉或管理问题较多,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设定了不同的行政许可,给煤炭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再加上煤炭产业区与铁路运输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有些远离煤炭产业区需要铁路直达运输的新建电厂用煤量增大,而铁路直达运输能力增长有限且分布不均匀。所有这些问题,一方面属于资源性行业发展客观条件制约的特殊性和煤炭行业生产能力发展水平低,另一方面属于经济机构不合理及体制与制度上的障碍,也是煤炭行业深层次发展矛盾的反映和传导,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二、煤炭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发展创新策略
山西省省长王君曾向各大媒体勾勒出山西省的煤炭企业发展蓝图:2011年,山西省要压减1600座煤矿保留1000座煤矿。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煤炭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普遍推广综采技术,安全生产全面达标,煤矿高管要有专业技术背景,从业人员全部培训后持证上岗。这宏伟的蓝图像春风一样给煤炭企业注入了勃勃生机,使得煤炭企业干部员工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
1.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解决好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首先,要增强大局意识,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水平。因为,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水平,是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无论现在还是长远,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煤、电、油、运仍趋紧张,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加快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优化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综采综掘技术,加大防治安全事故力度,开展以安全生产为目的的安全技术改造。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保障安全,实现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经济结构发展,建立以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重组、联合、上市等方式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制衡、有效约束、有效激励机制。引进国际国内资本,推广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经验,推进煤炭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化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形成煤、电、路、港、航和煤化深加工综合发展产业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煤电联营,实施煤炭就地转化,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运行的提高。
2.合理有序地开发煤炭资源。面对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事实,煤炭企业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合理有序地开发煤炭资源。为实现合理有序地使用煤炭矿业权,煤炭企业要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审批,对国家规定矿区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产业设置,以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次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大量节约能源,鼓励煤炭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煤炭企业还要大力推进煤电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按照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延伸生产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运行竞争能力,推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优化行业发展结构。要想在煤炭经济运行中进行发展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开放煤炭定价。因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运行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持续性和效率,“节能减排”便成为改革的政策目标之一。只有放开资源价格,让市场在资源定价中起主导作用,才能营造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优良环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强化自由竞争机制,仰止非正常竞争,限制垄断,引导煤炭企业形成更加开发自由的竞争环境,维持企业健康正常的生产与运营。其次,优化行业发展结构,,并进行发展与创新。煤炭企业应该向煤约化、多元化、安全生产自动化发展,创新经济运行方式,使之快捷、方便、省力。这就需要企业决策人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精心研究制定企业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生产链向前、向深延伸。企业还可以多元化地横向扩张,从而优化整体产业结构。通过资源整合,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进入国际市场。
4.强化技术研发力度。近年来,世界各大公司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都把强化技术研发力度放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首位。因为,资源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竞争”的市场,所以技术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对于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强化技术研发力度呢?首先,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形成企业自己的优势和技术体系,使企业可以快速形成初步的跨国经营能力。其次,加大科研研发力度,通过自主研发,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并保证成果迅速推广应用。企业在科研选题上,要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出发,注重选择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同时,为确保经济运行稳健发展,,要特别注重科研和生产密切结合。企业高层要带领科研人员经常深入现场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并与业务人员及时沟通,确保研究课题顺利实施进行。最后,企业还可以与对口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机构的资源优势,进行合作技术研发。企业还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共享各种信息,把不同部门分散的技术力量整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事实证明:煤炭企业只有强化技术研发力度,经济运行才能稳步提高,企业前进步伐才能一日千里,高歌猛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企业决策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机遇,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同舟共济,顽强拼搏,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煤炭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战斗在煤炭战线上的同行们,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满怀信心迎接美好的未来吧!
参考文献:
1.任小峰.当前煤炭运输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6
2.濮洪九.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座谈会讲话.中国煤炭网,2004
3.杨中东.煤炭环境与经济增长.中国科技杂志,2008(9)
4.李伟.对我国煤炭资源税的分析与思考.煤炭经济研究,2006(1)
现阶段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电力的要求以及需求上也有着提高,所以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就显得比较重要。电力企业在国民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能够在经济管理层面加强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发挥及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经济管理重要性和相应的措施加以探究。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
一、引言
电力企业有着资金密集的特征,所以在资金管理方面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泛,有着诸多的复杂因素。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电力企业的经济造成损失。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加以实施,保障电力企业的效益,而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实施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发挥及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1.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发挥
电力企业实施经济管理能够将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降低,从而促进市场化的改革。当前我国在对电网建设的资金投入有了进一步加大,在政策上也进行了保障,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会由于诸多的因素对电力企业发展形成一些风险,所以加强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能得到有效降低,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1]。不仅如此,也能对市场化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加强电力企业的经济改革和制度改革,就能和市场化发展要求相契合,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对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2.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就对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再者,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电力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有的还是采用原有的模式,没有和时展相适应,这一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下已经不能有效适应,这对我国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阻碍作用。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经济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核心,经济管理的措施实施最终要由人员进行执行。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才的闲置问题,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对电力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方面的问题要充分重视。
三、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和相应的措施探究
1.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分析
对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当前经济体制创新的一个必然要求。以往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的经营基本是粗放型的,这就会造成电力企业财务,实际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在资源的浪费上也比较严重,面对新的经济市场发展,这一现状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变。再者,对电力企业实施经济管理能够对电力企业的经营规范化,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是在电力资源盈利下实现的,所以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管理就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管理也能对电力企业的经营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2]。高效的经济管理对电力企业的收支以及经济运行状况就有着监督作用,保障了电力企业的财产安全,最终就会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
2.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应措施实施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措施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要在经济管理的理念上进行改变,要树立经济管理的意识。市场竞争的压力境强,电力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会得到落实,电力企业在这一形势下就要树立经济管理意识,领导者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认识到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不足,加大这一方面的宣传,统一思想。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只有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电力企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所以要从多方面重视企业的发展模式。目前,电力企业对散化以及条块分割的发展模式进行积极改变,积极推行“三集五大”运行管理模式,建立系统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将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市场营销有机结合,将经济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内部资金的流动性以及合理化的配置。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本控制力度,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能加强精细化手段,特别是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程度进行有效提高[3]。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提高资本使用率,然后加强绩效经济管理方法的运用,明确规定奖惩的措施,这不仅能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也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强化,这是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上以及观念上进行改变,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等。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其重要性,在具体的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实际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主要从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作用发挥以及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提出几点管理措施,希望有助于实际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宏达.我国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电力技术经济,2009,21(3):64-68.
[2]张卉.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8):56-57.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管理;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经济逐步实现了稳定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真实性对企业的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准确无误,企业经济投资与运行体系将实现科学化管理;如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则会出现企业财务运行管理数据失真,使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结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碧必要性,对其管理措施进行全面性剖析。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思考研究必要性
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管理漏洞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的经济稳定性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步稳定发展,企业会计经济信息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来越重要,也使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部分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研究,可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资源结构逐步实现管理问题的综合性分析,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管理问题的进行合理的总结分析,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为降低企业财务管理运行风险提供了可靠地参考依据。因此,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思考研究是促进企业经济稳定性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措施
1.实现企业内部会计科学管理意识
提升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内部途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企业可以将科学管理意识融入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中,通过强化要求的方式,提升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奖惩措施对会计人员进行激励与约束。在奖励措施的影响下,会计人员会不由自主地利用科学管理理念和模式要求自己,以此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目的的实现。而惩罚措施则可以显著降低会计人员不科学处理会计信息问题的发生概率。
2.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规范管理目的,企业需要对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加以重视。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事先了解前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措施合理融入在管理制度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科学完善。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大大减少工作失误的可能性。
3.实现会计信息管理流程全面化开展
会计信息管理流程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过程规范性的主要机制,流程本身的完善性和贯彻执行的力度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具体而言从会计信息收集的源头开始,开机信息管理流程的作用即在发挥,首先要保证会计基础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同时要反复核验基础信息计算的严谨性,包括基础会计信息计算是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基础会计信息计算结果的匡算和取值。其次,在披露会计信息的甄别上,要保证甄别人员对信息披露的主观意识正确性,不能恶意夸大、隐瞒部分数据,误导受众。
4.会计信息的信息管理双重性监督
从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准确性的角度出发,双重监督制度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内部监督能够发挥监督人员对企业和企业会计信息熟悉的优势,充分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披露。其次外部监督的作用,在于保证披露会计信息本身的公正性,按照相关规定,对必须要披露的会计信息要做到严抓实查,及时公布,对于可能对受众提供帮助的会计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并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理念进行有选择的披露。
5.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当前会计信息披露领域存在的乱象,绝大部分是因为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没有硬性的法律要求,就让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针对这一问题,立法和司法机关,首先要为企业内部信息和披露会计信息划线,具体而微的区分哪些是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哪些是可以披露的,哪些是可以不披露的,在必须披露的信息中进一步,细分起收集、计算、统计的方式方法要求,在可以披露的会计信息和可以不披露的会计信息之间确定完善的划分标准。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实施原则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与企业内部经济运行具有直接性关联,结合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实施措施,提出相应的管理原则:其一,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是实现企业内部财务规划管理的直接体现,企业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治理必须是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开展,不能为了提升企业的内部形象,进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虚假性开展,或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必须对会计的信息进行从严治理,彻底性根除,才能够发挥会计信息披露治理措施的实际作用;其二,层次性原则,我国实施会计信息披露管理,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会计信息审核管理体系,使管理措施深入到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企业财务审计的信息审核具有层次性管理,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全面性检验,发挥会计信息审核的实际作用,降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带来的危机性问题;其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管理具有可持续性,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与企业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存在必然性联系,为了保障企业整体经济长期运行处于良性信息管理体系中,必须保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管理融合在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中,从而实现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结构体系追捕优化与完善。
五、结论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分析研究,是企业经济资源优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分析主要从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应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相关性问题,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经济资源管理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合理的管理理论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亚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夏向军.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9,(10):192-193.
(1)线损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责任考核”的原则,实现线损的全过程管理。首先根据省公司线损职能调整,建立线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主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发展策划部、运检部、营销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各供电分局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做好全局线损管理工作。
(2)认真分析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线损率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根据省公司制度,进行我局制度的重新修订,落实营销线损和农电线损责任部门,明确了各级线损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为了提升线损管理精益化水平,我局制订了《线损管理精益化劳动竞赛办法》。明确了相关竞赛内容和考核标准,从基础管理、综合线损管理、线损指标完成情况、技术线损管理、营业线损管理五个方面明确了职责分工,加强线损管理工作的过程管理。并按照竞赛办法对各单位的资料准备做了具体要求,对月度的工作质量及指标情况进行详细评分。有效确保我局2014年线损管理劳动竞赛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4)加强线损率计划、执行、分析、监督、考核等全过程管理。①精心测算线损指标,做到分解科学合理。②不断加大线损考核力度,将月度指标执行情况、管理工作均纳入月度业绩考核范畴。③制定了《线损率月度分析模板》,特别对线损高、波动大的分局和主网线路抓住可控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切实做好线损统计分析工作。④定期安排对线损率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控制线损率指标的异动现象。
(5)加大线损业务培训力度,在组织参加省公司各类培训的同时,积极对线损管理人员进行线损管理工作规定、报表制度、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6)为了扭转高损馈路比重过高的不利局面,在全局开展配网和专线用户高损馈路专项治理工作,制订了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主要核对系统中的档案信息、计量信息,并对现场进行抽查比对;检查抄表质量,理顺电费核算管理流程。这次专项检查要求各分局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对高损馈路进行全面摸底和同比分析,进一步加强了配网线损管理。
(7)在分局积极构建线损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分局、供电所、员工三级线损管理网络,制定了《分局线损管理激励办法》,对线损率指标、营业线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质量要求和考核奖励标准。延伸同业对标管理范畴,积极探索降损新举措。在各分局深入开展供电所、台区同业对标工作,促进台区线损管理。
2在技术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数据资源,重点通过开展理论计算、加强无功优化管理、负荷三相不平衡配变治理,降低电量损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加强电网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结合冬、夏季高峰负荷的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了运行方式。每月下发变电站无功电压调整曲线和功率因数控制要求,加强电容器和变压器有载开关投切管理,最大限度分层分级就地平衡无功负荷,减小了无功负荷的交换传输,提高了功率因数,确保电网经济运行,并对无功电压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加强无功补偿装置和调压设备运检管理。保持无功、调压设备完好率100%。通过这些无功管理工作,确保电网经济运行,对我局网损有一定的降低。
(2)强化线损理论计算和分析工作。为了避免往年理论计算分析报告中出现的内容空洞、简单、应付等问题,特别对线损理论计算报告的深度做了要求,制定了新的分析模板。重点加强对电网高损环节的技术分析,明确提出电网经济运行水平的管理措施,制定具体的技术降损项目计划。为我局在技术降损方面提供有力的分析支撑。
(3)组织开展配网线路功率因数排查分析。梳理出功率因数低于0.9的10kV线路14条,2014年计划整治4条10kV线路(152北宽坪馈路力率0.89,161隧道馈路力率0.89,145石幢线力率0.89,151天照线力率0.79)。通过安装400V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使这几条线路的功率因素提高到0.9以上,改善了供电电压质量,大大减少了电能损耗。
(4)强化负荷三相不平衡配变治理。应用PMS设备精益运维管理系统,统计出三相不平衡配变共计310台。督促分局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查看配变的三相电流分布情况,通过人工调整负荷完成不平衡台区治理,控制三相不平衡度,减少电能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