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商务开发流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的商务流动由物流、货泉流和信息流3个首要环节组成,网络时期大环境下,电子商务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商业企业信息流的电子化以及网络化。各大商业企业为了适应时期的需要,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存在良多不肯定性,易进入营销窘境。从进入时机、逆向选择以及营销方式分析了网络经济时期商业企业的营销窘境。
一.进入时机
良多商业企业认识到网络经济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1种新型经济形态,将计算机互联网络作为1种商务工具率先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在该领域获得领导地位并确立先行优势。后续进入商业企业则处于无奈的地步,花费巨大的代价只能全力防守已经有的市场,很难拓展其品牌优势。对于于率先进入者,必需花费巨大的本钱拓展其品牌优势,然而也不必定能够获得理想的收益,取得大量虔诚顾客。然而后入者也不是没有机会,可以应用本身的技术优势并结合成熟的市场,提供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以及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扭转顾客对于先进入者的品牌的虔诚度。电子商务已经经成为商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不管先进入者以及落后入者,只有通过网络提高服务以及产品的质量,才能确立长远的市场优势。
二.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是指人们应用信息的不对于称获取利益的1种非正义行动。交易各方因为信息的不肯定以及不对于称,使患上契约的有效性大大折扣,增添交易的费用,严重影响了交易各方经济流动的效力。在网络时期,尽管泛博消费者可以以各种方式了解产品的信息,然而展开电子商务的商业企业具有信息绝对于优势,时常会有良多不法商业企业将网上交易获取的信息发送垃圾电子邮件,有的乃至将获取的信息卖给第3方,如果商业企业对于此反映较慢,将会失去必定数量的用户对于其的虔诚以及信任,使患上顾客会转移至信用高的商业企业,诚信已经成为泛博商业企业在市场中角逐的首要砝码。三.营销方式目前大多数商业企业的营销方式为价格折扣以及消费积分,只是把电子商务作为1种加强顾客支撑的方式。商业企业试图通过向顾客发放拥有辨认功能的VIP卡博得顾客对于其的虔诚度,然而良多商家普遍的是只认卡不认人,没法体现出“顾客是上帝”的称号,而且获取的积分也很少,容易引起顾客的冲动消费,很难获得顾客的虔诚度。因而商业企业紧靠价格折扣以及消费积分是没法增添顾客的虔诚度的。
2、电子商务流程再造
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效力、降低交易本钱以及亲密客户瓜葛。其中亲密客户瓜葛已经成为泛博商业企业的制胜之道。电子商务流程再造是为了知足顾客的需乞降市场竞争的需要,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通过对于商务流程进行从新树立以及设计,实现资源及时准确的同享,降低交易本钱,提高商务流程的效力以及质量。电子商务流程再造是应用信息技术对于提供的技术进行整合以及简化,构建1种反映迅速、面向顾客的新的管理模式。企业电子商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对于企业电子商务核心流程的再造立异,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考察管理需求点:商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于电子商务流程再造的认可拥有症结意义,他可为流程再造提供资源以及注入热忱,再造参谋可提供胜利再造的经验,推动削减本钱、降低开发周期和提高顾客虔诚度的立异机会;
(二)准肯定位利用电子商务的环境:商业企业应正确分析电子商务的潜力和可行性,选取电子商务的利用环境;
(三)重视流程的具体特征:抉择流程再造应去除了任何有关流程组成的隐约成份,划分流程的定义以及边界;
(四)项目规划的筹备:大致描写项目的请求、预算、进程和目标;
(五)项目再造的流程化:在当真分析现有流程症状的基础上,发展高层次的流程图,分解成多个子流程;
(六)项目规划的补充以及完美:为知足战略目标,整合新的人力资源,对于流程开发方案进行反复设计;
(七)方案设计的开发:充沛施展再造小组的创造性,突破障碍开发,激起新思惟等对于设计方案进行深刻开发;
(八)新流程的设计:在高水准设计阶段,应用类似说明技术,将所选的方案扩大成更细的方案;
(九)人力资源的结构设计:设计能够支撑信息自由交流的人力资源结构;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业务流程
伴随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企业ERP的涌入以及人才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重要性。这一领域的涉入将大大拓宽企业的经营领域,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与收益。然而,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绝非易事,错误的定位与盲目的投入将会把中小企业推向濒临破产的深渊。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必须要经过详细的规划与认真的研究。
1.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可行性分析
可行的方案离不开丰富的理论基础。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是购买设备、联网、安装应用系统这么简单,它还包括系统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方法的改进、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等内容。因此,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前必须要衡量自身的开发实力,做出客观的可行性分析。
2. 工作流程重组
公司在开展电子商务项目之前是按功能组织,由一个执行管理者领导各个职能领域,不同职能之间的交流是有限的,业务流程经常分散于几个职能领域。然而,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工作经常需要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这就会出现许多交接环节的延迟和错误。为了有效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中小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工作次序,将流程重组以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开发。
2.1财务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商务中的核心是“四流”的转换,其中资金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命脉。因此,财务业务流程应率先重组。以中小企业为例,首先就要解决公司经营的业务和财务的脱节问题,并且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调整和完善,同时对业务财务一体化系统进行深化扩展。
2.2销售管理流程重组
销售部门是为企业盈利的重要机构,因此,对电子商务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进行格的管理。同时,销售部门还和财务部门进行了积极的配合,将销售业务部门中相应的数据,通过相应的电子支付系统,自动转换到财务系统中,形成财务的记账凭证。
2.3采购业务流程重组
电子环境下,中小企业应广泛应用进销存管理系统,它将解决公司采购管理从合同、到收货、入库、结算、付款等一系列的业务流程的管理。尽管系统的使用情况从总体上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流程中的问题,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急需对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
2.4物流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的物流业务流程主要是厂商送货到下级经销商的过程,而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会非常繁琐,路线分散、种类繁多是物流业务的特点,因此物流业务流程也必须要实现重组。另外,要经常统计每笔订单的走向,以实现企业对物流费用的事先计划、控制、事后分析统计的功能。
3.保障措施与开发规划
任何先进的事物在变革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历史问题的惯性阻挠,所以公司必须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提供有效的保证措施,以使其能够顺利地进行体系更替,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应做到以下四点保障:
3.1组织结构保障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首先应培养公司员工具有积极求变的意识,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化。新的体系会带来一些原部门的分化与重新组合,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也将转变,这就要求信息化体系在建立过程中应当进行完善的组织协调,以保证组织机构变更的顺利过渡。
3.2人力资源保障
新的体系、新的规则要求公司员工能够有新的意识。员工是一个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公司的体制变更不能对员工的不适应状态予以忽视,一则影响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二则体制的最终执行者也是员工,执行的效果将直接影响体制的建立情况。因此为保证体系顺利地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是不可或缺的。
3.3过程质量保障
中小企业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时,要真正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作为项目开发的核心价值观,进而转化到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过程、程序当中,要使全体员工理解、遵守到执行。尤其是高层领导要统一思想、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否则将使电子商务的实施基础动摇,其有效性也就不能得到保障。
3.4权力层级保障
项目规划的即使再完美,没有管理层的支持,其顺利贯彻也是不可能的。重点在于如何获得管理层的支持。支持是必要的,但电子商务项目的应用必须对公司未来的生产具有推动作用。要使公司上下各管理层,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能从战术上考虑继续开展电子商务项目。
结论
为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笔者以中小企业作为研究的目标,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项目提出了可行性规划。在实际应用当中,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首先归纳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理论依据,在给出较为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后,提出了的核心业务流程重组分析,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合理性建议。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切合实际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规划方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电子商务 实验室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推动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专业。电子商务不仅是涉及计算机、网络、商贸、管理、安全与法律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对该专业有些课程进行实际操作而提高其学习、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在实验、实践环节的亲手操作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是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原则
电子商务的教学实验只要是通过模拟电子商务活动过程和观察实际电子商务活动来重复电子商务知识,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体会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作用,同时,电子商务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机会,不仅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活动规律,促使学生运用电子商务知识完成电子商务活动,更在于让学生发现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系统设计、技术选择、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发现现存模式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电子商务实验具有教学实验性和科学实验性的双重特性。电子商务实验的科学性在于提出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设计,它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商业平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验可以概括为针对着电子商务专业课而进行的知识再现、知识还原、知识综合、知识运用与知识创新,是电子商务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延伸。
三、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感受电子商务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具体的把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实用化、具体化。并且使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继而达到融会贯通。
1.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并通过知识的运用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过程。
2.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发现商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3.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策划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四、电子商务实验的体系
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可以划分为:模拟型实验部分、开发型实验部分、创业型实验部分。如图所示。
1.模拟型实验部分的设计
(1)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虚拟的商业活动之中,增加对商业活动的直接感受,教学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和模拟虚拟商业环境中的学习。
(2)设计要求。能够模拟现有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领域和类型;模拟现有电子商务应用的不同层次;模拟现有电子商务应用一般体系、结构、流程;能够满足教学的应用需要。
(3)实验作用。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商业化应用过程;直观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电子商务系统一般体系、结构、流程;操作过程管理(行为跟踪引擎)。
2.开发型实验部分的设计
(1)开发型实验部分是利用底层开发工具或开发环境针对发现新的现象、新的问题或某些有意义的商业计划或机会将其实施的过程。教学方式有:虚拟案例(需求)和实际项目开发教学。
(2)要求。能够自主创建电子商务教学实践环境:能够剖析电子商务流程各环节(认识、分析、规划、实施、管理);能够创新性构建系统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发现商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3)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电子商务整体观念;锻炼学生独立实施、组织运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和制定可行的系统对策的能力;实现电子商务教学实验的多层次目标。
3.综合创业型实验部分
综合创业型实验部分的意义是在内部管理环境和外部商业环境中的商业项目实施教学,在这个层次的教学中,不但要求对电子商务项目的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技术模式、资本模式给出方案还要能够将其实施和运营。创业实验的工作流程包括创意、创意研讨、方案论证和动员总结。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图
五、结束语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知识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IBM; 惠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40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64- 04
1 引 言
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在线交易已深入千家万户,然而从广义上说,电子商务并不仅仅只包括电子交易(E-Commerce),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生产计划安排,以及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如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本文讨论的电子商务是广义上的电子商务(E-Business),即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事的所有商务活动,包括从销售到市场运作以及生产运作整个过程。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涵盖的内容之深之广,还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知识管理起源于波士顿大学信息管理学教授达尔波特在1997年所著的《营运知识》一书,自此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形形的知识管理定义中,有些专家倾向于把知识管理看作是一种商务概念[1],他们认为,知识管理可以使商务过程实现自动化,缩短供应链的循环周期,加快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提升组织在商业行为中的各方面能力。
2 电子商务实施中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
2.1 “流动性整合”是电子商务实施的瓶颈
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价值链结构,企业的价值已不在于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而在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依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等“第三资源”——知识资源。传统商务流程的体系与电子商务时代知识体系之间的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也不同。所谓“流动性整合”,即信息、知识与传统商业流程之间的充分协调。企业电子商务的瓶颈正是在于对“流动性整合”的忽视,真正电子商务的实现必须突破这个瓶颈,建立和共享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员工之间的知识链,完成知识链与商业流程的“流动性整合”,否则企业电子商务只能局限于浅层次的应用。知识管理系统采用信息技术和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管理联接于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知识链,实现知识链与物流系统的融合,完成企业的“流动性整合”,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行动转化为利润[2]。
2.2 知识经济下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困境
知识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对电子商务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浩如烟海,不知如何下手;信息孤岛林立,员工各自为战;决策过程缓慢错失良机;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找到适当的人响应客户需求;专家神龙见首不见尾难以寻找;员工离职造成关键业务巨大损失……传统的信息技术无法应对这些难题,知识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3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面对电子商务对知识管理的诉求,借鉴知名IT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得失,是探讨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策略的捷径。
3.1 IT巨人知识管理的密码
3.1.1 IBM:翩翩起舞的蓝色大象
IBM前任CEO郭士纳以“大象也能跳舞”作为其畅销回忆录的主题,郭士纳作为一个技术“门外汉”,受命于危难,却缔造了IT史上最大的神话,短期内让步履蹒跚的IBM重新翩翩起舞,并成功地将IBM从制造商改造为一家以电子商务和服务为主的技术集成商。IBM能翩然起舞的动力中,知识管理的作用不可或缺。
IBM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称为E-Workplace(电子工作环境),在IBM的“协作”环境里,项目经理可随时掌握销售人员的最新动态以及项目进程;如果员工有什么问题,只需提交一个“需求”文档,系统就自动将需求发送到该流程中的应答人员,这就是“需求分析”模块。此外,员工还可以通过IBM的“专家网络”,直接向适当专家提问,把隐性知识挖掘出来整合到知识管理体系中去[3]。在日常培训方面,IBM设计了E-Learning,直接推动式知识整合,系统对员工的角色、职务以及经历进行评估后将相应的课程提交给员工,并能自动跟踪员工学习进度。
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电子商务巨子”的郭士纳认为:电子商务的高级阶段就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这意味着不可思议的响应速度,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天衣无缝的整合以及先于竞争对手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并能够伴随客户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为此,IBM的知识管理从改变员工的沟通方式开始,建立一些整合的个性化工作区,最终企业进入随需应变的高级阶段,基于Web的协作环境大功告成,可以连接任何应用程序以及外部环境。至此,知识管理已经上升到推动创新和组织转变的战略高度。
3.1.2 中国惠普: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21世纪初,国内真正在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寥若晨星,中国惠普分公司是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先行者。2001年,惠普的高建华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个首席知识官,开创了一条新模式的知识管理之路。
高建华认为知识管理的推动过程应先有文化,再有内容,后有系统[4]。“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个管理问题,IT只是工具。如果没有实质内容,系统不就是个摆设吗?”因此中国惠普选择的知识管理模式一开始并不涉及大笔预算,而是从IT以外的制度着手。中国惠普给每个员工配备了“科研记录本”;每种新产品最后都会形成一本产品定义,记录产品的来龙去脉;沿袭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进行隐性知识的传递;一切从理顺流程开始,举行流程规范大赛;成立70多个读书会;设立惠普商学院……。
不可否认,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在高建华的领导下一度风生水起,开拓了知识管理的新思维,然而,就在中国惠普和康柏合并期间,惠普的知识管理没有等到信息系统的固化就被提前搁置了。深圳蓝凌的邓文彪博士表示: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惠普总部和中国公司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是否将所有的知识管理都紧密结合在具体业务中。邓文彪认为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过多地从愿望,而不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凭热情和领导要求开展,而未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工作行为。邓文彪还对高建华的三段论提出了质疑,坦言没有及时导入IT系统使对已取得的知识管理成果的固化丧失了时机[5]。
高建华的箴言“知识管理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仍需留待后人去评说。
3.2 蓝凌知识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深圳蓝凌作为IBM、微软、Oracle、BEA等著名软件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管理”加“IT”的整体解决方案,蓝凌产品有KMS、EKP、EIS等,其中主打产品EKP是蓝凌经过多年积累形成的知识化工作平台,能实现与ERP系统业务流、数据流、知识流的整合。EKP主要功能包括:知识库管理,支持各类知识文档的获取、存储、搜索;用来构建企业的人才信息库;业务蓝图库可以提炼许多有价值的业务蓝图,帮助企业快速构建自己的知识门户。
3.3 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的战略与实施途径
3.3.1 知识管理战略的两个核心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的对策可分为IT信息系统(技术支撑)和柔性化管理(人文氛围)两大方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的基本战略:系统与人文。
“系统战略”将企业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活动主要以系统化、文字化的资料、档案为主导,企业只要将获得或创新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的编码贮存在数据库中。一般而言,这种战略多出现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企业需要依赖于大规模生产来创造最大的效益。
“人文战略”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强调企业知识的社会属性。人文战略认为人是知识管理持续改进的关键,在社会关系占主要地位的软环境中,IT往往被看作是管理工具而不是成功的本质因素。若企业内存在着大量难以言喻或只能通过个人心智模式认知的知识,就可采取人文战略。
3.3.2 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途径
3.3.2.1 在基本业务流程中加入知识流
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虽已偃旗息鼓,但不可一概以成败论英雄,事实上中国惠普提出的“一切以理顺流程开始”作为知识管理实践的起点并没有错。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业务流程,这个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只有看到效益,大家才愿意去做。知识管理的实践无论是遵循系统战略抑或人文战略,都应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
一般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流动是由资金流、信息流、物流3部分组成,而知识流的价值是通过价值流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先前提到知识与传统业务流程之间的“流动性整合”正是电子商务的瓶颈所在,这就要求树立基于知识流的企业流程再造(BPR)的理念[6]。
企业知识链分为两类,即业务知识链和技术知识链。业务知识链指的是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的以具体业务为核心的知识链,包括仓储、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技术知识链指的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技术文挡、经验总结等知识。企业资源经营是以“融合”为方向进行资源整合[7]。
应该指出,尽管中国惠普重视业务流程,甚至专门举办流程规范大赛,但并没有真正做到每一项知识管理举措都与业务紧密结合。反观惠普总部的CONNEX专家网络则满足了研发的实际需求,新的研发者在思考和设计中,大量地需要与专家(包括已退休的专家)进行请教和交流,以获取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经验知识以帮助自己。所以CONNEX才得以重视,并成功发挥其应用。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就应该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3.3.2.2 “自下而上”地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与中国惠普不同的是,惠普总部并没有专设的CKO,惠普总部的知识管理最初由职能部门发起,如效果最为显著的“培训师交易站”,是由惠普教育组织的基层员工Bruce Karney建立,为的是解决教育者知识共享的途径问题。可见惠普总部的知识管理是“自下而上”推进,是基层员工出于具体业务需要及兴趣爱好,自发开创并且自觉推动的[8]。
“自下而上”相较于高层领导“向上而下”地推进知识管理,优越性毋庸多言,但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管理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深深地印刻在国人思想意识之中。中国惠普采用的知识管理实施方式,适合中国国情。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几乎所有知识管理的理论家和实践家都认为:“知识管理为何如此难?难就难在文化。”“培育一个知识导向型文化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关键成功要素。”
3.3.2.3 打造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的知识管理平台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从文化入手实施知识管理,看似投入少、风险小,实则是从最硬的骨头啃起;知识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具备一种整体的、动态的搭配能力,文化和技术必须同时进行创新,知识管理才能顺利实施。打造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的知识管理平台(IT解决方案),是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知识管理软件产品,如前文介绍的蓝凌就是国内KM市场的佼佼者,国外如IBM、微软等IT巨头不仅对知识管理身体力行,且都是KM解决方案供应商。如IBM的Lotus知识管理产品包括实时协作和网络会议Sametime、基于Web的项目知识管理Quickplace、分布式文档管理系统Domino.Doc、工作流管理Workflow、知识发现与专家定位系统Discovery Server、企业知识门户WebSphere Portal Server等,涵盖了知识管理框架的各个功能模块。在商业智能(BI)方面,IBM商业智能基本体系结构包括3部分:数据仓库用于抽取、整合、分布、存储有用信息;多维分析全方位了解现状;数据挖掘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预测将来。
微软SharePoint Portal Server提供智能的知识管理门户解决方案,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建构企业知识门户,还可以同时整合储存在企业各处服务器上的文件、包括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Exchange Server、Lotus Notes、决策支持系统等[9]。
电子商务企业除了和专业知识管理厂商合作,也可自主开发本企业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可采用B/S体系结构,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Java开发平台,开发工具可选Eclipse平台,IBM向开放源码社区捐赠的开发框架[10]。知识管理平台用于连接电子商务平台和知识共享中心、知识获取和检索机制、实时决策支持等模块。图1和图2给出了知识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图[11]。
4 结束语
本文讨论的广义上的电子商务包括狭义电子商务在内的一切利用IT手段开展的商务活动,广义电子商务也称电子商务高级阶段,即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高度整合,达到“随需应变”。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管理思路或者说是工作方式,其实从管理学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工程师Taylor研究最合适的煤铲开始,公司治理就包含了知识管理的精神,但是知识管理直到今天才真正引人注目,得益于信息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发展。因此,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的实施不仅仅要从方法论出发,还要利用IT信息技术及时将知识管理的成果予以固化。反之,也不要一味以为知识管理就是购买相关软件产品或开发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应从具体业务出发,切忌削足适履、为了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实质上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这两套看似不同的系统可以通过IT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知识商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历三种境界”。电子商务中知识管理的实践也正会有这种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豁然开朗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盖印. 电子商务中的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 科技与管理,2007(6):139.
[2] 苏新宁,邓三鸿.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9.
[3] 黄国辉. 解读IT巨人知识管理的成功密码[J]. IT时代周刊,2003(9):46-47.
[4] 高建华. 惠普的知识管理文化[J]. 企业实践,2010(3):29.
[5] 高巍. 中国惠普的知识管理失败了吗[J]. IT时代周刊,2004(1):62-63.[6] 张奕. 基于知识流的业务流程再造基本理念[J]. 华章,2011(15):50.
[7] 丁蔚,倪波. 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电子商务[J]. 图书情报知识,2001(3):7.
[8] 徐拥军,等. 对中国惠普知识管理的思考[J]. 情报杂志,2006(2):67-69.
[9] 刘建伟. 微软知识管理[J]. 现代制造,2003(13):35.
关键词: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场景设计;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1901
1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出现很多年,但时至今日电子商务专业也没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的专业理论体系,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师资问题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是从计算机类及经济管理类教师中抽调而来,他们的知识只局限于本专业, 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也不够实用。另外教师本身很少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 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这样他们在讲解电子商务课程时只能局限于本专业的部分而不能兼备,难以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
1. 2课程设置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电子商务实际应用的理解。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只是将相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进行简单堆砌,而不能做到真正整合。
1.3系统务实训练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培养的是既懂商务又懂技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虽然现在加大了实训教学力度,但这些实训多数是以课程为中心,将某一岗位所需技能按所学课程分割进行的。 这种方式缺乏把专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按职业岗位组织起来的“供应链”式的整合。
2仿真式教学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按职业岗位“供应链”模式来进行专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实训教学尤其要按照这一原则开展。 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则是按“供应链”模式来组织实训教学的最好方法。
进行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技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进行策划并供虚拟仿真场景,这种仿真场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主动的、发现的、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电子商务流程、模拟参与商务活动和模拟仿真情景分析等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深化的目的。仿真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适应商业活动的能力。
3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的特点和分类
在进行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现场布局成企业的办公场所,使学生置身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真实环境中。采用“供应链”模式,将企业的各部门或各职能岗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依次以不同的角色进行业务操作,使学生体会自己在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和应负的责任。
根据访真的内容,可将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分为以下三类:
(1)模拟仿真教学:仿真当前企业真实的业务处理模式,教师在设计仿真场景时给出电子商务活动的情景描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包括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及问题、解决方法和措施、经验或教训的评估等。在模拟仿真演练中,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去进行实战性的练习。
(2)开发型仿真教学:仿真当前企业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中某一环节,教师在设计时只给出情况介绍并指明问题所在,但不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学生分析、思考和讨论,找出问题成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型仿真要求学生有电子商务的整体概念,能够剖析电子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创业型仿真教学:教师在设计场景时只提供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背景材料及其发展趋势等。启发学生从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商务活动的发展作出判定,从中寻找到商机。创业型仿真重在“创业”,要求学生给出电子商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并要求学生能将其实施和运营。
4仿真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
仿真式教学法要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方能设计出适当的仿真场景。在设计场景时将主要概念和所设计的场景紧密联系,将内容与过程充分整合,并引导学生从中探索、发现及应用所学知识。
4.1仿真场景设计
教师在仿真场景设计时必须明确场景设计的目的, 学生要通过实际参与来体会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时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分析讨论。 教师所设计的仿真场景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既要体现课程的重要概念,又要有适度复杂性,能够反映真实社会的场景。
4.2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的组织方式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引导学生进入仿真场景: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快速了解整个场景,对场景中所给信息获得感性认识,并从中发现有用的材料,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确定重点并提出问题: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找出场景中的关键事实,主动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讨论并得出结论: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查找各种资料并进行全面分析,在得到初步解决方案后,再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对场景分析进行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问题引向深入,并注意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解决方案。
4.3教师在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仿真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引导和协调, 并且控制仿真流程的进度, 调节课堂的气氛,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师在进行仿真式教学前, 要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而在仿真场景分析时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及分析技巧加以补充。 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分析技巧后再进行仿真实践,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电子商务的理论一直处在不断地发展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追踪,不断寻找新的资源。 在进行仿真式教学前, 教师要充分做好资料收集和准备, 并设计好整个流程, 以确保教学 过程有序进行。在仿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调动及引导学生, 并在流程的各个环节对相关理论进行点提, 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流程重组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30(2001)03-0035-03
一、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商务活动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寻找除文字处理和信息传递领域外的更大、更直接的利润空间,商务领域自然成为其首选的对象,而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也使得具有远见的商家颇感兴趣。从单纯的网上信息、传递信息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的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到能够在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1997年底,全球因特网上网用户已达1亿户,年增长率为60%,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为2000亿美元以上。IBM公司认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它是在因特网的广泛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展开。电子商务系统是指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和政府部门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电子商务利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货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将有价值的信息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们。由于电子商务是在因特网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强调要使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收稿日期:2000-11-22作者简介:徐伟(1963—),男,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网络计算机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Intranet是整个交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扩展到Extranet,最后,扩展到Internet,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1991年美国政府宣布因特网向社会公众开放,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应用系统。1993年万维网(www,worldwideweb)在因特网上出现,这是一种具有处理数据图文声像超文本对象能力的网络技术,使因特网具备了支持多媒体应用的功能。1995年因特网上的商业业务信息量首次超过了科教业务信息量,这既是因特网此后产生爆炸性发展的标志,也是电子商务从此大规模起步发展的标志。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成为潮流。基于电子商务而推出的商品交易系统方案、金融电子化方案和信息安全方案等,已形成了多种新的产业,给信息技术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并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技术市场竞争的焦点。目前,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和整个经济的面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子商务就是借助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它通过全球互联的网络,加快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电子商务一经出现,就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的核心,对此,全球已形成共识,各国政府都把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分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却不亚于发达国家,而如何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则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信基础设施和电子产品制造业有了长足进步,计算机网络规模迅速扩大,信息服务业务成倍增长,为发展网络经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认识不足、基础工作薄弱、法制和标准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要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同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真正实现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带宽,这必须在硬件、软件上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我国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先进,已建成的网络离电子商务的要求还有距离。另一方面,上网用户少,网络利用率低,致使网络资源大量闲置浪费,投资回报率低,也严重阻碍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重要问题。宏观上,就整个社会来说,是要建设一个能够支撑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微观上,具体到每个企业,就是要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才有能力进入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
企业信息化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基础。在信息经济环境中,企业围绕着信息组织生产。企业首先要有获得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现实的市场需求,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并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运作。电子商务的实质并不只是通过网络购买东西,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将会帮助企业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提高运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对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是一种业务转型。变换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是企业在电子世界中获得成功的关键。真正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得以从事在物理环境中所不能从事的业务。例如,使Internet成为一种重要的业务传送载体;生成新的业务,产生新的收入;使企业进行相互连锁交易;自适应导航,使用户通过网上搜索交换信息;使用智能;运用注册业务或媒介组织买方和卖方;使业务交往个性化,具有动态特征,受用户欢迎,更具效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还在于,随着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必然发生变化。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不仅仅会改变交易手段和贸易方式,而且,由于这些变化,尤其是供应链的缩短、市场重心的转移,以及各方面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必然导致企业流程的变化,因此,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流程重组的一种根本的推动力。
三、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在手工管理方式下,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流程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改变原有的信息采集、描述、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和使用方式,甚至使信息的质量、获取途径和传递手段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发现,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所谓企业流程重组,是指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标准上取得重大改善。BPR关心的是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计较“现在是什么样子”。因此,首先提出的问题不是“如何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而是“为什么要做我们所做的事情”、“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法做事情”。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促使人们对管理企业的方法所基于的习惯和假设进行观察和思考。重新设计意味着追根溯源,从根本上重新设计经营过程,而不是表面的改变或修修补补。其做法是完全摈弃所有的陈规陋习,抛弃旧的结构与过程,创造新的工作方法。流程是实施企业BPR的重心。现行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的,完整的系列活动被组织机构所分割和掩盖。人们往往熟悉部门、科室和班组,但不熟悉过程。组织机构分工明确,界限清楚,可以明明白白地画在组织机构图上。而流程却不是这样,流程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BPR的对象是流程而不是组织,但它的实施将导致组织机构的变化。实际上,只要对流程实行重组,那么完成工作所真正需要的组织结构形式将变得越来越清楚。企业内部原有的组织设置、部门分工将会改变。
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也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的结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扩大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围和控制问题的能力。它使业务流程各个环节联系更紧密,过去被分解得支离破碎的流程融为一个整体。信息网络使各个部门交织在一起,淡化了职能部门之间的界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重组经营流程,淡化部门之间的界线,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出企业流程重组概念之前,人们从实现自动化的角度应用信息技术。从EDPS,MIS到DSS,无非是利用信息技术为现存的管理构架服务。然而提出战略信息系统概念以后,尤其是企业流程重组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则要转变到重塑管理构架了。信息技术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而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企业流程重组不等于自动化,它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全新的目标,是如何用新的信息技术“做好当前和过去没做过的工作”。为此,需要研究新的开发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要充分认识信息作为战略性竞争资源的潜能,创造性地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找出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每一项活动的必要性,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等,去发现正确的业务流程,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些工作可以合并,组织管理层次可以减少,有些工作可以取消等。
[关键词] 全程电子商务商务模式市场制造商 软件供应商
2006年1月,金银岛(北京网信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提出要打造“全程电子商务平台”。7月,重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也提出向“全程电子商务”转型的战略,推出了自己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程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
一、电子商务用户:全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用的新阶段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进程。普华永道、加特纳集团等咨询公司,布洛奇和塞戈夫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进程的阶段和不同方面都进行过研究和阐述,尽管表述的方式和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但是都认为,企业最初实施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来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在外部交易环节,以电子化销售、电子化采购、网络营销为代表活动,在企业内部,以财务、生产、仓储等各个业务环节自动化为代表活动。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流程和外部交易整合的重要性。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企业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如果交易链是断裂和脱节的,那么电子商务的特色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的在线交易,是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个完整链条,如图。
完整的在线交易链图
完整的链条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整合:
1.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初期各自为政的各类信息系统需要统一在一个平台下,以保证数据的共享和流程的衔接。
2.交易环节三流的一体化。即在市场交易环节,能够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能支持信息流,却无法支持支付和物流配送环节,造成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
3.企业内部系统和交易平台的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要能够和外部交易平台无缝连接,交易环节产生的订单、资金收支、货物收发能够同企业内部系统有效通讯,保持数据的同步和一致。
这样的阶段是电子商务应用的更高级阶段。把电子商务作为价值链集成的工具,探索如何将自己的价值链和信息系统和其供应商、协作伙伴、分销商、零售商的价值链进行集成,以使得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全程电子商务”可以被用来描述这样的一个阶段,全程,意味着企业信息系统从内到外,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状态。
二、电子商务的支持者:全程电子商务――新的商务模式
从电子商务的支持者角度来看,企业一体化电子商务的需求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在ISP、硬件供应商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网络的支持者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是和企业联系最紧密的两类,它们对这种需求变化的感知最迅速,这也是全程电子商务概念最先由它们所提出的原因之一。
1.市场制造商的全程电子商务。目前的市场制造商的功能并不完善。传统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三大方面:(1)匹配买卖双方;(2)为与市场交易相关的信息、货物、服务的交换以及支付提供便利;(3)提供制度基础,如法律法规,使得市场运行更有效率。这三方面的功能在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有的市场制造商,尤其是B2B的市场制造商提供的主要功能还局限在、查询商业信息,简单的商品展示上,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而支付、物流服务更无从谈起,需要靠交易双方通过传统的信用和合同方式进行保证,至于提供制度基础,则显得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以协同交易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目标,…最终通过网络支付进入物流环节完成交易。”这是市场制造商从原有的以交易费用、广告费用为主要收入的商务模式,拓展到通过为企业提供交易环节的支付、物流和更细致的信息服务,获得更多服务收入的商务模式。这里的“全程电子商务”是指交易环节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体化。
2.软件供应商的全程电子商务。软件供应商的商务模式一直以来和其他产品的生产商十分类似:投资进行软件开发,通过销售软件产品获得利润,或者应企业的要求,单独为某些企业开发符合其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
但是软件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了单纯以销售软件产品的商务模式必须变革。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从表象上看,软件设计者和需求方的标准不一致。需求方以能用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思想;开发方以合同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技术。衡量杠杆的错位,使双方互相接近的方向发生了错位。这种错位导致企业不能预期上软件后会产生新的现实需求,而开发方引导的预期需求又不适合企业新的管理需求。当企业发现这个问题时,需求已被格式化和物化。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上看,对于管理而言,面对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的不同企业,管理者不是追求最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是追求最适合的管理思想。正是由于人的生产要素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结合(如人与机器,人与自动流水线,人与软件)而产生的生产关系的多变性,导致了企业对软件的需求不可能一成不变。很多软件开发者认为,随着需求方的管理者对软件的逐步理解,随之提出的需求变化会逐步减少,即所谓“软件越接近终点,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的理论。然而恰恰相反,随着管理者对需求的逐步深入,提出的新的需求反而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
此外,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当中,改错、新增模块、为适应环境进行调整等系统维护工作所花费的人力、费用要占总成本80%。
因此,一些软件供应商从销售软件,转型向销售服务。例如既是硬件供应商也是软件供应商的IBM公司,自1993年开始就提出“从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的转型,认为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在于用户如何用这种设备去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并且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需应变”。IBM从销售软硬件产品转型到以服务费用做为新的利润来源。
另外一些软件供应商则转而采用租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软件产品,即ASP模式。ASP模式是在企业外包IT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目标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ASP以租用的方式代替了自行开发和运行系统,以集成套件代替了单一的某项软件功能,以分布式系统的操作取得了策略上的优势,从提供一个通用应用系统转变为按照功能、行业、客户规模、应用类型或者其中的任意组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不过,ASP更象是一个软件集成管理商而不是开发商,其提供的软件应用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开发商,如何在统一的平台下管理这些软件系统,同时能够稳定地提供给企业使用,一直是ASP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而软件供应商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内外一体化需求而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在收费方式上,采用了和ASP相同的租用收费,在提供的价值方面则是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主要内部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同时提供进行交易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以满足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实现完整的在线交易过程。
三、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新领域的竞争
在原有的格局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市场范围各自独立:前者是空间市场的技术支持者和实际经营者,它们提供了网上贸易的一个场所,为买卖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如阿里巴巴;后者为用户提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外部交易的各类应用软件,如金算盘、用友。然而双方向新模式的转型使得双方的市场范围有了重叠:软件供应商所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软件+交易平台+交易工具,其中后两项是市场制造商的基本价值所在,市场制造商目前尚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市场功能,努力将信息服务、信用和支付以及配套的交易物流整合在一起,一旦整合完成,必然也会转向企业内部系统与空间市场的无缝连接,争夺软件供应商的原有客户。双方都需要借助自身所设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客户价值。因此,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将是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采用新的商务模式对未来生存空间的竞争。
这两类企业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核心优势。市场制造商核心优势有二:其一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用户,梅特卡夫(Metcalfe)法则告诉我们,这个已经具备用户规模的交易平台,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二是市场制造商对交易环节中各个细节的把握,具备有经验优势。而软件供应商则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有深刻的了解,有足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至于中小企业,追求商务过程的一体化是奋斗的目标,他们具备的是选择的权力,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的结果,将由它们投出的信任票决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全程电子商务商务模式市场制造商 软件供应商
2006年1月,金银岛(北京网信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提出要打造“全程电子商务平台”。7月,重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也提出向“全程电子商务”转型的战略,推出了自己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程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
一、电子商务用户:全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用的新阶段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进程。普华永道、加特纳集团等咨询公司,布洛奇和塞戈夫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进程的阶段和不同方面都进行过研究和阐述,尽管表述的方式和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但是都认为,企业最初实施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来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在外部交易环节,以电子化销售、电子化采购、网络营销为代表活动,在企业内部,以财务、生产、仓储等各个业务环节自动化为代表活动。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流程和外部交易整合的重要性。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企业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和价值交换,如果交易链是断裂和脱节的,那么电子商务的特色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的在线交易,是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个完整链条,
完整的链条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整合:
1.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初期各自为政的各类信息系统需要统一在一个平台下,以保证数据的共享和流程的衔接。
2.交易环节三流的一体化。即在市场交易环节,能够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能支持信息流,却无法支持支付和物流配送环节,造成资金流和物流的分离。
3.企业内部系统和交易平台的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要能够和外部交易平台无缝连接,交易环节产生的订单、资金收支、货物收发能够同企业内部系统有效通讯,保持数据的同步和一致。
这样的阶段是电子商务应用的更高级阶段。把电子商务作为价值链集成的工具,探索如何将自己的价值链和信息系统和其供应商、协作伙伴、分销商、零售商的价值链进行集成,以使得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全程电子商务”可以被用来描述这样的一个阶段,全程,意味着企业信息系统从内到外,从供应商到客户,从信息流到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状态。
二、电子商务的支持者:全程电子商务——新的商务模式
从电子商务的支持者角度来看,企业一体化电子商务的需求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在ISP、硬件供应商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网络的支持者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是和企业联系最紧密的两类,它们对这种需求变化的感知最迅速,这也是全程电子商务概念最先由它们所提出的原因之一。
1.市场制造商的全程电子商务。目前的市场制造商的功能并不完善。传统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三大方面:(1)匹配买卖双方;(2)为与市场交易相关的信息、货物、服务的交换以及支付提供便利;(3)提供制度基础,如法律法规,使得市场运行更有效率。这三方面的功能在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有的市场制造商,尤其是B2B的市场制造商提供的主要功能还局限在、查询商业信息,简单的商品展示上,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而支付、物流服务更无从谈起,需要靠交易双方通过传统的信用和合同方式进行保证,至于提供制度基础,则显得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以协同交易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目标,…最终通过网络支付进入物流环节完成交易。”这是市场制造商从原有的以交易费用、广告费用为主要收入的商务模式,拓展到通过为企业提供交易环节的支付、物流和更细致的信息服务,获得更多服务收入的商务模式。这里的“全程电子商务”是指交易环节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体化。
2.软件供应商的全程电子商务。软件供应商的商务模式一直以来和其他产品的生产商十分类似:投资进行软件开发,通过销售软件产品获得利润,或者应企业的要求,单独为某些企业开发符合其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
但是软件产品的生产特性决定了单纯以销售软件产品的商务模式必须变革。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从表象上看,软件设计者和需求方的标准不一致。需求方以能用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思想;开发方以合同为标准,衡量的杠杆是技术。衡量杠杆的错位,使双方互相接近的方向发生了错位。这种错位导致企业不能预期上软件后会产生新的现实需求,而开发方引导的预期需求又不适合企业新的管理需求。当企业发现这个问题时,需求已被格式化和物化。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上看,对于管理而言,面对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的不同企业,管理者不是追求最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是追求最适合的管理思想。正是由于人的生产要素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结合(如人与机器,人与自动流水线,人与软件)而产生的生产关系的多变性,导致了企业对软件的需求不可能一成不变。很多软件开发者认为,随着需求方的管理者对软件的逐步理解,随之提出的需求变化会逐步减少,即所谓“软件越接近终点,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的理论。然而恰恰相反,随着管理者对需求的逐步深入,提出的新的需求反而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
此外,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当中,改错、新增模块、为适应环境进行调整等系统维护工作所花费的人力、费用要占总成本80%。
因此,一些软件供应商从销售软件,转型向销售服务。例如既是硬件供应商也是软件供应商的IBM公司,自1993年开始就提出“从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的转型,认为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在于用户如何用这种设备去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并且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随需应变”。IBM从销售软硬件产品转型到以服务费用做为新的利润来源。
另外一些软件供应商则转而采用租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软件产品,即ASP模式。ASP模式是在企业外包IT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目标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ASP以租用的方式代替了自行开发和运行系统,以集成套件代替了单一的某项软件功能,以分布式系统的操作取得了策略上的优势,从提供一个通用应用系统转变为按照功能、行业、客户规模、应用类型或者其中的任意组合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不过,ASP更象是一个软件集成管理商而不是开发商,其提供的软件应用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开发商,如何在统一的平台下管理这些软件系统,同时能够稳定地提供给企业使用,一直是ASP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而软件供应商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内外一体化需求而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在收费方式上,采用了和ASP相同的租用收费,在提供的价值方面则是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主要内部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同时提供进行交易的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以满足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实现完整的在线交易过程。
三、全程电子商务平台:新领域的竞争
在原有的格局中,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市场范围各自独立:前者是空间市场的技术支持者和实际经营者,它们提供了网上贸易的一个场所,为买卖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如阿里巴巴;后者为用户提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外部交易的各类应用软件,如金算盘、用友。然而双方向新模式的转型使得双方的市场范围有了重叠:软件供应商所提出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软件+交易平台+交易工具,其中后两项是市场制造商的基本价值所在,市场制造商目前尚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市场功能,努力将信息服务、信用和支付以及配套的交易物流整合在一起,一旦整合完成,必然也会转向企业内部系统与空间市场的无缝连接,争夺软件供应商的原有客户。双方都需要借助自身所设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客户价值。因此,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将是市场制造商和软件供应商采用新的商务模式对未来生存空间的竞争。
这两类企业在竞争中都有各自的核心优势。市场制造商核心优势有二:其一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用户,梅特卡夫(Metcalfe)法则告诉我们,这个已经具备用户规模的交易平台,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二是市场制造商对交易环节中各个细节的把握,具备有经验优势。而软件供应商则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有深刻的了解,有足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至于中小企业,追求商务过程的一体化是奋斗的目标,他们具备的是选择的权力,全程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的结果,将由它们投出的信任票决定。
参考文献
[1]Martin V. Deise 等著黄京华等译: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