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长效沟通机制

长效沟通机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长效沟通机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长效沟通机制

第1篇

一、当前农村市场“两个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农村市场主要的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近年来,在加强农村市场“两个流通”监管、整顿规范农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市场“两个流通”领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对分散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地域广、分散的特点使农产品生产经营监管区域大、难度高,容易产生监管和执法盲区,导致监管不到位。

2、农产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不甚理想

一是市场主体素质不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农村经纪人各自为战,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规范。二是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三是农贸市场的管理不规范。目前许多农贸市场存在着基础设施差、规划建设不合理、市场内部管理混乱、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

3、农产品经营附加值低,深加工不够,尚未实现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品牌意识淡薄

当前的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大部分还是简单的种植销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属初级产品的资源型生产经营。缺乏深加工和升级。这样的生产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收益低下:并且许多经营者缺乏现代营销理念,不强调商品包装。不重视品牌开发,使一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或产地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由于病虫害多,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极易使蔬菜、粮食中农药残留超标,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一些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兽)药残留超标被拒收、退货、终止合同和停止贸易交往等现象,以及近年来媒体曝光的瘦肉精事件、红心鸭蛋、多宝鱼等食品安全事件,极大地影响了老百姓的消费心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农资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1、经营主体不规范

随着农资经营市场的放开,农资经营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不具备经营条件和资格的经营现象比较多。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一照多用、多家共用等现象。不少农资经营户的经营场所、专业知识、仓储设备及防护措施达不到经营种子或农药等条件要求,在既无农资《经营许可证》,又无《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种子或农药经营。有些有权经营的单位,以出租、转让、承包或挂靠等形式将农资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单位和私人,以包代管甚至不管,造成售假行为时有发生。还有的经营者擅自改变经营方式。将零售扩大到批零兼营。或搞起总、总经销等。

2、农资经营行为不规范

一是一些农资经营企业没有把好进货关,没有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进货渠道混乱。从一些不具备农资生产资质的商家进货,质量无法保证。二是农资经营者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两账两票、一卡一书、种子留样”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三是部分取得资格的个体代销店业主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未认真履行产品宣传介绍、农资使用指示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职责,农资售后服务差,时常导致农民不能正确使用农资。部分农资经营者本身由于缺乏相应的农资应用知识,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农资商品质量难以保证

现在农资市场的商品品种多样,成分复杂,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商品质量更是难以保证。而且,有些假冒伪劣、过期失效、不合格的农资由于价格优势和农民自身知识的缺乏在农村还有市场,从另一方面助长了农资的混乱经营。同时有些地方工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还不高,侧重于对经营行为和主体资格的监管,而对生产加工、执行检验标准、使用效果、商品包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制约了执法的效能。

4、农民法律意识不强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对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使用。主要凭经验和经营者的介绍,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多,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农民大多在购买农资时没有索要发票,受到损失不懂得保留证据,投诉时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对农产品损失的评估没有相应的标准和办法,即使索赔,也不能弥补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5、农民消费维权难

一是农民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不高,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购买农资时遇到消费侵权问题不知维权或如何维权:二是农民居住分散。离城镇、工商所或投诉点、联络站较远,交通不便。因此放弃自身权利,自认倒霉;三是举证较难。许多农民在消费时还没养成索取有效凭证的习惯。一旦消费受损就无法举证。目前,农村大部分乡[镇、村(居)委会]都设有“一会两站”,但部分地区由于办公经费不足,维权法规知识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使“一会两站”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消费举报及维权的作用。

二、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农村市场“两个流通”领域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当前“农产品流通”和“农资流通”两个领域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当前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加强和转变,建议通过以下几项具体措施来促进“两个流通”领域的服务和监管。

(一)农产品流通领域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商标富农机制

要按照“立足一个资源优势。围绕一个产业链条,抓好一个注册商标,带动一批特色品牌”的工作思路。一是面向农村,扩大宣传。采取公益宣传、“送法下乡”、送资料材料到企业、送服务到现场等方式,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增强商标品牌兴农意识,利用商标品牌开拓市场的意识。提高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创新机制,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及时了解掌握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所具有区域及地理特征的独特标志,上门指导服务,引导涉农企业、农民、各类经济组织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地域商标、认证商标,争创知名字号,形

成“公司+农户+商标”的模式。三是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依法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加大涉农商标的保护力度,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商标打假维权保障机制,对商标侵权行为严厉查处。形成以农产品创品牌、以品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服务新农村发展。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

加大合同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涉农合同的指导、服务,推行“订单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和帮助涉农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规范签约行为,推动“订单农业”、“契约农业”的发展。对“订单合同”实施全过程监管,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和农户在履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涉农合同监管、维权护农的有效机制,推行签约合同备案登记、履约联系监控、违约行政调解管理模式,切实维护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合法权益。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纪活农机制”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坚持“鼓励、扶持、引导、规范”的原则,依托市场抓发展、依托产业抓培育、依托龙头企业抓带动、依托制度抓规范,引导合作组织、涉农企业规范经营,搞活农产品生产流通。并加强对农村经纪人的日常监管,加大对农村经纪人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策爱农机制”

按照建设“服务型工商”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切实把着力点转到农村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市场,积极支持农村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全面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层登记:简化登记程序。鼓励和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健康养殖业。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助农机制”

积极培育、繁荣和规范农村市场,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开辟涉农市场主体准人绿色通道,采取放宽政策、降低门槛等措施,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向农产品深加工、种植、养殖业、农村劳务经济及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拓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吸引更多农民就业。

(二)农资流通领域

1、加大力度整顿农资市场秩序

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农资市场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要以整顿农资市场为重点,以农资打假为手段,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为目标,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积极加强服务指导,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一是清理清查农资经营主体资格。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违法行为。以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及其配件等农资商品为重点,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三是强化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加强对农资商品的检查力度,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农资商品,依法退市下架,坚决将不合格农资商品清除出市场。四是严厉查处制作、虚假农资广告和商标侵权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广告环节的监管,防止虚假广告通过大众传媒向农村传播。五是加强和完善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全面规范完善农资企业“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在大、中型种子经营企业实施种子留样备查公示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在清理农资企业经营主体资格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农资经营企业“经济户口”档案,对农资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分类动态监管。

2、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开展扶农助农活动

强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努力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将送法下乡与开展农村市场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电视等新闻媒介及印发宣传资料等方法,广泛宣传有关打假护农的政策法规,并深入到各乡镇现场受理农民投诉,调解农资消费纠纷,帮助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一会两站”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基层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专人抓、有专人管、有专人负责。协调各级政府,把“一会两站”工作纳入到乡镇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支持和配合开展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多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参与

加强与农业、质监、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构筑强有力的农资质量保障屏障。建议政府牵头整合执法检测资源。互通有无,实行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创造更有利的执法条件。充分利用群众优势。广泛搜集信息,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彻底消除农村市场监管盲区。

4、提高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对身处农资市场监管第一线的工商执法人员,加强农资专业知识培训,可以通过聘请农资或农业专家传授农资、农产品商品基本知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对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鉴别能力,防止违法生产、销售经营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构建农村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搞好农村市场“两个流通”规范监管

做到农村市场的长期稳定、有效监管,制度是前提。通过基层执法实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推动长效监管。

(一)完善宣传引导机制

把对农村市场经营者的法治宣传和思想引导摆上突出位置,认真抓好抓实。宣传工作要体现针对性,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经营者特点,科学制定宣传计划,实行“因人施教”:要保持经常性。当作工商部门的一项常规职责,做到有管理必有宣传,坚持不懈地长年抓;要具有灵活性,通过办班培训、媒体宣传、座谈讨论、集会演讲等多种方式,使经营者喜闻乐见。积极参与;要保持实在性,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使经营者的素质得到渐进式提高。实施农村者信用建设工程。建立行业信用标准,制订诚信经营公约,开展“诚信市场”、“文明店”、“信得过业户”等评比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提升农村经营者的信用水平。深入推行行政指导制度。帮助农村经营者整改问题,规范经营行为,保护他们合法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各类农村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二)完善巡查监管机制

以落实工商所监管执法辖区责任制为基础,健全农村市场巡查监管工作规范,明确监管对象、任务、时间、方式等内容。使管理人员熟知具体“管什么,怎么管”,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经常化和标准化。着力解决不作为和作为不到位的问题。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农村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综合农村市场主体的行业特点及信用信息。划分监管等级,明确监管重点和监管距离。对监管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实施网格化管理,推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提升农村市场监管效能。全面赋予工商所综合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属地商标、广告、合同以及公平交易管理。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集中整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农村市场监管快速反应机制。

(三)完善监督维权机制

进一步抓好对农村市场秩序的社会监督工作。强化政府牵头、工商主导,融媒体、人大、政协、人民团体、乡村两级组织和消费者于一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完善监督制度,改进监督方式,加大查访和评议力度。加强与有关司法、行政执法部门的横向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实施联动执法、联手维权。进一步打造地市工商局、县区工商局和工商所12315三级执法维权平台,完善市级12315指挥中心统一受理、分流申诉举报。地市局、县区局和工商所分级执法的快速反应机制。抓好基层12315维权站点建设。突出实施12315进乡村的“乡乡通”、“村村通”工程。12315站点在各乡镇和行政村既要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又要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负责人、有电话、有工作制度,保证受理申诉举报工作正常开展。要及时消费警示,强化维权教育,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安全的消费理念,不断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第2篇

统筹城乡就业的主要做法

(一)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建立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近年来,该区坚持"发展经济促就业,扩大就业促发展"的方针,统筹经济发展与促进劳动力就业,紧紧瞄准新产业、新项目、新的就业增长点,认真落实"就业三同时"制度,即:坚持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就业需求预测同时进行,坚持项目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安置同时进行,坚持项目建设与提供就业服务同时进行。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同步。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

在深入落实中央、北京市促进就业政策的同时,结合顺义实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如:将只有"4050"人员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扩大到"3040"失业人员;对企业招收该区城乡劳动力和职业介绍机构推荐就业给予奖励;支持自主创业等等;初步构建起了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就业格局。为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该区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年以来,区镇村三级累计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9980万元,其中,区级财政投入7580万元,镇村级财政投入2400万元。此外,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该们推行了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对全区企业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规范,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就业质量。

各镇、村也结合各自经济发展实际和劳动力结构状况,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至此,该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区、镇、村三级政策为支撑,以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引导社会推荐就业为主导,覆盖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特困人员、新生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不同就业群体的政策扶持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就业。

(三)加强就业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该区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区职业介绍中心为龙头,22个街镇职业介绍所、213个村级就业服务站为基础,12家非公职介机构为补充的"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建立了覆盖全区的村级就业服务站,招聘215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既解决了部分"4050"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也有效保障了基层劳动保障队伍的稳定性。村级就业服务站的建立,使农村劳动力统计工作更加准确细致,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的传递更加快捷。

(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1.健全培训网络,扩大培训覆盖面。积极调整培训布局,整合培训资源,明确区镇两级的责任和分工,形成了22个街镇负责非等级培训,10家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初、中、高不同层次的等级培训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

2.开展订单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就业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定向为用人单位培训所需人员。3年来,共为北京空港工业区等企业定向培训职工2万人。启动"技能下乡"工程,将授课教师、操作设备送到村,将实用技术送到农民身边,提高了培训实效性。

3.开展分类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对尚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实行初、中级工为主的转移就业型培训,加快转移步伐;对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实行高级工、高级技师为主的技能提升型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对初中学历的青年农村劳动力开展学历加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4.制定培训奖励政策,调动培训积极性。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促其不断提高就业技能。坚持以奖代补,将考核奖励标准与培训后的就业质量、就业率相结合,对转移就业型培训,凡培训后正规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600元奖励;对技能提升型培训,凡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800元奖励。

第3篇

【关键词】 管道保护;长效机制建设;打孔盗油

上世纪90年代,一种新兴的犯罪“打孔盗油”产生,即在石油运输管道上打孔盗取原油,从而谋取非法暴利。进入2006年,由于国际油价的飙升,导致国内成品油价居高不下,不法分子为利益驱使,“打孔盗油”更加疯狂,全国各条输油管线均遭受不同程度侵害。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聊城输油处所辖临濮线打孔盗油发案率直线上升,超过了历史同期纪录。引起管道储运公司高度重视,开创了建设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的探索道路。

1.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

管道储运公司与山东省政府、公安厅、油区办积极沟通协调,促成了在山东省选管段试点,成立专职巡护队伍的专项整治活动。2006年4月初,聊城输油处以莘县段为试点,进行为期70天的打孔盗油窃气案件的专项治理,在此期间莘县这个高发案区仅发案3起(2006年1月份莘县段发案10起),发案率明显降低,专项治理效果十分显著。

管道储运公司、山东省公安厅及治安总队成立了联合办公室,先后赴聊城、德州、济南、滨州、东营、潍坊实地调研,摸清各地的情况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讨,最后制定出《管道保护试点实施方案》、《专职巡护队伍队员的录用条件》、《专职巡护队伍培训方案》、《经费的使用及奖惩考核办法》等文件。由此管道保护长效机制建设正式启动。

2.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的发展

2.1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的推广

借鉴2006年管道保护长效机制建设试点的成功经验,聊城输油处在全线开始推广实施,2007年先后与范县公安局、东昌府公安分局、禹城公安局、高唐公安局、茌平公安局、聊城市刑警支队达成协议,分别组建了专职巡护队伍,并对各专职队伍进行统一培训上岗。2008年又得到了河南省公安厅、濮阳县油区治安大队的支持,建立了河南段的专职巡护队伍。至此,聊城输油处全线242公里的管道形成了“白天有人看,夜晚有人寻,企警联合看护”的管道保护网。

聊城输油处将地市级政府、公安局;县级政府、公安局;乡镇级政府、派出所三条线与输油处、科室、基层站队横向联系到边,纵向联系到底,搭建安监、油区办加盟的防控、打击网络及框架,形成联动机制,无论该网络的哪个点都可以引起监督、抓捕、堵截的连锁反应。现在该网络已覆盖山东、河南二省。

2.2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的运行管理

2.2.1机制健全与否,关键在于后期精心的管理维护。

专职队伍成立后,起到良好成效,如何持之以恒的保证机制良性运作,成为急需研究的新课题,为此聊城输油处与专职队伍的管理者即市、县公安机关达成协议,在实际工作中,对专职队伍采取了联合突击查岗办法、双向监督办法、和技术监督的办法管理队伍。即:与市、县两级公安主管部门联合不定期检查巡护情况,以红头文件形式定时通报,纳入派出所业绩考核;要求输油处巡线人员、农民巡线工与专职巡护人员每周不少于三次见面,双方以签单为证,三次见面不得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不能完成的,根据《专职队员巡护管理办法》给予不同的处罚;加大技术投入,聊城输油处在东昌府区45公里的管段积极调研试行巡更系统以及GPS系统应用,做到适时监督。用科学的技术促进巡护队伍的管理,利用制度的约束,强化专职巡护队伍的责任感。

2.2.2利用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网络,加大打孔盗油案件侦破力度。

管道保护长效机制另一重要功能: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加快打孔盗油案件侦破力度,做到“新案必破,积案必追”。为此,聊城输油处全线工作人员工作更加细致,不放过任何线索,充分利用特勤、举报信息为警方提供办案依据。聊城输油处一方面对案发地加大协调力度,使案件在发生的最短时间内侦破,起到抓团伙、追残余的震慑目的;另一方面对没有打孔的地段关口前移,主动与当地政府、公安一道寻求防范方法,在管道巡查和沿线排查嫌疑人上下工夫,全线提高“电压”值,使犯罪分子不敢妄为。

3.管道保护长效机制运行成效

3.1 打孔盗油发案率大幅度下降

2007年全线建立管道保护长效机制后,打孔盗油发案率较2006年下降了75%,2008年又下降了40%。截止2010年,在管道保护长效机制运行了4年后,打孔盗油发案由144起/年降至12起/年,整体下降了92%。

3.2 案件破获率提升

长效机制建立后,聊城输油处充分利用本网络机制,积极与公安系统沟通协调,加大破案追逃力度。2006年至2010年期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83人,捣毁盗油团伙39个,缴获盗油车辆44辆。取缔非法收油点(土炼炉)7处。

3.3 减少打孔盗油经济损失

每起打孔盗油案件的发生,都给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其中有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特别是打孔盗油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土地赔青费用等损失不可估量。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仅2006年度,打孔盗油就对聊城输油处造成千万元的经济损失。通过管道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运行和不断完善,打孔盗油案件逐年减少,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明显降低。

第4篇

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严格食品添加剂许可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和检测,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查处和打击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严格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研制管理。(各有关部门按分工分别负责)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开展蔬菜、果品、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中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检测。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鲜乳收购站(点)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坚决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站(点)。加大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加强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强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兽药GMP(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打击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检测。(农牧局牵头,粮食、林业旅游部门配合)

(三)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整顿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的食品行业,建立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质监局负责)

(四)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顿。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工商局负责)

(五)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行为,提高餐饮服务准入门槛。制定并实施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验工作计划,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点、小食摊点为重点,加大对熟食、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其采购的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卫生局负责)

(六)加强畜禽屠宰整顿。严把市场准入关,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厂(场)、点的日常监管,查处违法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猪(牛、羊)、出厂未经品质检验或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猪(牛、羊)肉产品等行为。强化活禽和生猪(牛、羊)产地的屠宰检疫,查处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的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打击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进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加大生猪屠宰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相关应急处置机制。(商务局牵头,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七)加强保健食品整顿。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查处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的行为。(卫生局牵头,食药监局、工商局配合)

二、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进程

年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年,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进程。要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为主线,以制约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坚持治理整顿与机制建设相结合、依法监管与诚信自律相结合、风险防控与严格执法相结合,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通力协作、企业严格自律的全县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制定长效机制各项制度,重点抓好全程监管、风险预警、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置、责任追究六大机制,促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建立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重点建立健全政府统一负责、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全县食品安全工作的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统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组织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强化综合协调权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堵塞监管漏洞,增强综合部门合力。(各乡(镇)负责)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组织制定并实施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建立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乡镇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体系,系统收集全县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其他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检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及时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较高风险的食品及时预警;各有关部门要加大食品特别是乳品等高风险食品检验检测频次,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根据食品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情况,确定我县重点风险监测品种、检测项目,做好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工作。(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机制。按照《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要求,帮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员工培训、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生产过程控制、问题产品召回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内部生产经营档案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并在食品行业推广。督促行业协会组织对食品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安全岗位专职人员。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有关部门按分工分别负责)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明确食品安全监督员的聘任条件、工作职责、考核评议方式和工作报酬标准,提高监督员素质,增强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现有群众举报投诉网络的作用,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县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焦点问题进行追踪,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进行曝光,引导人们科学消费、安全消费。(各乡(镇)负责)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国家、省、市部署,对现有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修订,落实政府“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要求,健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按照新的职责划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有关监管部门要指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落实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坚持有权必有责、失职必问责,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形成全程监管、全程负责的责任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

三、有关要求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责任。县政府要对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县的食品安全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分解整顿工作和长效机制建设任务,将专项整顿与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突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提高行政效能。

(二)切实加大食品安全隐患清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本系统的重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清查、梳理排队,明确风险来源、整顿措施、治理目标、时限和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并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食药监局)备案,进行限期治理。经过治理仍不能达标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到年底全县所有重点食品安全隐患要全部消除。要将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风险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作为重点。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组织行业协会对个别行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各部门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对各类食品安全隐患进行举报、投诉。要加大案件和事故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满足和谐社会和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适应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与社会现实及发展相符合的价值观,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大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因素。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开展大量的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体现社会奉献关爱的精神,传播正能量和我国优良传统,适应和谐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例如,大学生在寒暑假开展助老助残、爱护环境、科普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帮助,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强调环保意识,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氛围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的需要

高校的德育目标是培养为国家、社会具有奉献精神和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这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宗旨是相符合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增加了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弘扬志愿精神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

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承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活动正是实现大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公益捐赠、赈灾义演的活动现场,经常看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高校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不仅把大学生锻炼成为大学精神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社会群体,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在学科理论和公共精神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了适应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更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吸取有益的社会经验。所以说,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人际沟通技巧及适应社会各种环境的能力,使自身的的观察力、辨别力和理解力也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且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形成,敬业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德智体全方面得到锻炼。

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制度,加强志愿服务者综合素质培养

首先,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无序的状态,高校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心,分设三级机构对全校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组织、安排。机构自上至下分为,院校级活动中心、系部级志愿服务活动中心,班级或团支部设立志愿服务工作团队,这样通过三级联动,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由院系两级志愿服务组织与班级具体负责人联络,有组织地进行宣传、咨询、招募、培训管理,使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进行。其次,为了实现志愿服务自愿化,倡导志愿精神、落实志愿理念,通过把志愿服务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办法,利用主要传播阵地课堂宣讲志愿服务理念,并在选修课程中设立“志愿服务实践”类的课程。第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快捷、简便传播广泛的特点,建立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及专题网站。通过网站招募志愿者注册,提供咨询、培训、管理测评,及时完成志愿服务参与者与组织者之间的沟通。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体现志愿服务价值

首先为保障志愿服务者的权益和服务质量,高校依法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文件等,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权益保障,降低风险,用开心奉献代替后顾之忧。其次,为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积极筹集经费,发动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集团、公益慈善组织等,建立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基金,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第三,为在精神上保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信念不动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例如,建立志愿服务档案,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都记录在册,就业时用人单位可以优先选聘、优先入党、优先申请奖学金,使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收获,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大学生志愿服务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大学生意志磨练,知识的丰富,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对校园文化的弘扬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和谐发展、创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因此,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使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支持的事业。

参考文献:

[1]齐秀强,赵英丽.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J].当代青年研究,2013,04:118-123.

[2]王民忠,狄涛.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126-128.

[3]刘海春,姚岱虹.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87-90.

作者简介:苏 淼(198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6篇

一是建立园区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由于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划,既有市内各区县间的合作,又有省际间的城市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因此,要对园区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实施顶层设计。市内园区合作共建要由市级相关部门会同各区县,就规划编制、产业协调、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统筹布局与管理。省际间园区合作共建,市区政府要主动参与沟通、协调,在区域规划对接、项目布局、产业合作、行政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以实现合作共赢。

二是创新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与管理体制。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充分了解、把握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与平衡点,建立适应的管理体制,使市场机制配置园区资源的能力得到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是合作的产物,因此,园区的管理理所当然是合作各方共同管理,但在具体的管理细节上,合作各方应该各有侧重。如园区总体规划由合作方政府协商确定,要结合所在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招商指导目录,提前做好特色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园区的产业特征,明确发展方向,引导全市工业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产业配套,避免各园区产业选择的重复和恶性竞争。创新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园区共建与开发,可采用区域合作、合作共建、托管建设、产业招商、项目合作、股份合作和贸易合作等多种方式。

三是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是多个合作主体的契约行为,会形成“政府―企业合作”和“政府―政府合作”等两种核心主体关系,无论是“政府―企业合作”还是“政府―政府合作”,其核心都是利益共享机制。因此,在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前,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利益评价机制,对合作各方的利益创造与成本影响进行综合测评。其次,可借助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双方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分歧协商机制。再次,按照不同的合作模式,确定利益分成机制。如“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采取股份合作模式,合作双方就要按一定股本比例成立合资股份公司,采用完全企业化运作方式开发、管理园区,收益按双方比例分成。企业化运作模式,权责分明,合作双方的利益分享机制也较为公平。

第7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也随之增强起来,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作为铁路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针对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为铁路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力基石。

关键词:长效机制;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创建

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铁路财会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促进现代铁路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现阶段发展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使整个财会体系存在弊端。

一、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现状

(一)监督系统存在问题

铁路工作中的财务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对于内部监督来说,主要体现在:日常财务核查工作、国有资本的监督、固定资产的监督、财务监察、运输收入的稽查等多个项目的核查工作,而外部监督主要是国家专门派人进行的专项工作核查监察监督,进行年度的审计报算和审计报告。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做到有力监管,多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监督管理办法,这使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长效机制未能科学可循环良好的发展,影响铁路工作的健康运营。

(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来说面临着多重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和合同风险等,而铁路基层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并且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并且由于认识的有限,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无形中增加了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隐性风险,也影响到铁路工作的另行发展。

(三)管理机制的不利作用

现如今的铁路工作组要采用两极化管理,对于财务、工作、人事及业务等都由总部进行设计统筹,使基层人员不能很好的接受任务,任务目标不明确,财务监督也不得力。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和谐,信息传达不当,管理机制的缺陷,阻碍了上下级铁路财务的理解与运营,进一步阻碍了铁路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体系

想要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对于内部监管来说,要及时健全内部监管部门的优化,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铁路工作的日常财务会计收入与支出及时做好记录统计,对于日常财务保单做好保存,定期进行财务核对,以免日后出现财务漏洞。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及时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好资料的提交和保存。

(二)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预警体系铁路财务会计基层部门要根据现有存在风险建立一个财务会计预警体系,针对铁路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将每个风险有分类的进行统计和划分标准预警线,在风险值达到预警线时及时预警,并且要提前规划好预警处理办法,以便在出现预警时及时进行预警处理工作。

2.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对于铁路事业的日常工作都应该建立一个全天候的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并在监督的过程中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策。

3.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信息体系铁路基层人员要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财务会计数据库践行监督,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风险制度,在搜集、整理、处理数据信息是及时做好信息保密加密处理,及时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

(三)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

1.提高工作职责感铁路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来实现自身对于下属单位、企业的工作责任感,及时派遣小稽查员或者审计人员,对于下属企业进行调查,以提高铁路部门财务监管的决心。

2.提高长效机制安全认识对于长效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讲解,是铁路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铁路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控制的认识,以此来强化铁路人员对于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的重视。

3.下属企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于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强化对下属企业人员的监管与控制,下属企业也要充分的做好本职工作配合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治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机制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工作和生产中,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期发展那么完美,总是在这里或那里存在着弊端和漏洞,严重影响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铁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是现代人们必须面临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世祥.分析建立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1).

[2]王强.探讨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

第8篇

零售长效机制的内涵,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是立足根本,从长期考虑零售(加油站)系统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方式和运行体系。应从以下八个层面建立零售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加油站管理规范体系,构建零售管理的长效之“法”

中国石化集团于1999年底和2003年底先后颁发了两版《加油站管理规范》,由于超前于零售体制、机制改革,因而存在较大局限性。

1、中国石化有3万多座加油站,点多面广线长,加油站管理包括人、财、物、安全等各方面,如何管理好这些加油站,涉及企业的体制问题,规范仅在总则中作了纲领性的规定。

2、加油站管理原则中规定“以人为本”,但对如何落实人本原则,如员工的选聘、培训,站长的聘用,收入的分配等没有具体的规定。

3、规范中没有加油站的用工、激励等有关长效机制建设方面的内容。

建立员工队伍的选聘体系,构建零售管理的长效之“本”

加油站具有工作环境差、员工待遇相对较低等特点,员工流动性很大。应建立选聘体系,确立长期的选聘机构,储备一定数量的员工和站长。

一是委托中介劳务公司按在岗员工 (含站长)的一定比例为企业招聘、培训新员工,经考试考核合格。作为储备。一旦缺岗,择优选用。二是选聘条件由企业制订,企业人事部门监督中介劳务公司实施。三是企业聘用的员工。要建立考核淘汰制度。四是对员工要按劳动法规进行合同管理。

建立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培训体系,构建零售管理的长效之“源”

建立培训体系,一是要规范培训内容。以提高管理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提高一线员工技能素质为目的。二是形成培训制度。从上岗资格培训、继续提质培训、周期更新培训、奖励培训等方面形成制度。三是不断进行提质升级培训。在同一岗位工作一定年限表现突出,有继续为企业效力的愿望,可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作为储备。

推进管理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定期举办讨论会、交流会,让员工与管理者全面、坦诚地进行沟通。设立意见箱,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和建议,对好意见予以奖励。营造出民主,进取、合作的健康氛围。

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设身处地帮助员工分析现状,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使员工在为公司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用事业留住人才。

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增强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和思想境界,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加油站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

目前,加油站是由分级设立的加油站管理部门管理。加油站的特点,一是相对独立的企业;二是经营管理涉及人、财、物,具有经营、管理双重职能,综合性较强,三是点多面广线长。由企业内一个职能不全、指挥协调乏力的部门来综合管理,笔者认为此种体制不适应。

应以专业化管理为目标,从转换零管部门职能着手。

一是省以下应设立垂直管理的专业化的零售实体,承担加油站管理和零售市场开拓的双重责任,赋予宏观管理以外的所有职责。

其次,对加油站应实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别加油站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对三星级(或年销量3000吨以上)以上站直接管理,达标(或年销量800吨以上)站实行统一管理下的吨油费用包干,年销量800吨以下的加油站实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规范下的托管或承包经营。

三是强化中心站的辐射功能,增强网络的竞争能力。

制定和实施分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年来各级销售企业在零售分配激励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吨油含量工资、吨油费用包干、目标管理考核、一岗一薪考核等。由于任务的设定、费用的测算、市场的变化、考核的不到位、鞭打快牛式的逐年加码等原因,现行的分配激励制度存在许多弊端。

制定分配政策,一是建立零售任务核定的长效机制,摒弃以上年完成量为基础逐年加码的做法,参照上年完成量和当地GDP增长速度,结合网建投入,科学确定。二是建立人工成本投入的长效制度,按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人工成本投入与目标零售量挂钩,保护增量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建立考核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加油站日常经营管理的考核,将日常考核结果与销量同时纳入收入考核体系兑现。四是建立加油站员工劳动力价位体系,保证最低保障工资,保护员工劳动积极性。

建立加油站设备设施更新维护专项资金,保持站容站貌和设备设施的整洁、规范,完好

加油站设备设施更新维护,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各级公司的投入机制,设立加油站设备设施更新维护专项资金,加大对现有加油站形象标识、站容站貌和设备设施的改造力度,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现有加油站形象的提升,同时按加油站设备设施的正常更新年限逐年更新维护,形成新建站标准化、现有站不落后的局面。

二是整合现有零售网络。高速公路站、城市中心站、国道站、国家风景名胜区站、年销量5000吨以上站按高标准、高投入、高科技打造成精品站、样板站,对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较稳定及网点分布较密的路段和地区的加油站实施整合,关停部分效益较差的站。

三是强化加油站建设的全程管理和监督。在建设项目立项时就要明确管理和维护的制度与责任,加强对项目建设和工程进度的动态跟踪与检查监督,建立相关工程建设与管护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协调机制,力求做到新建站标准化、科学化、优良化。

建立加油站自我约束机制,激励加油站增量创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加油站的分级动态管理制度:

1、分级设计站长的管理权限和员工的待遇,激励加油站通过增量创效、强化管理提高加油站级别来增加可开支费用。提高员工待遇

2、健全加油站考核评估,制度,按月按标准对加油站进行考核评估确立加油站级别

3、依据上级有关制度和考评办法,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加油站内部考核评定办法。对员工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并与其收入挂钩。

二是建立加油站员工的晋级制度:

1、加油站员工按见习加油员、加油员、星级加油员、领班、副站长、站长等设立不同级次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工资;

2、建立员工岗位晋级淘汰制度,优秀员工的应晋岗,差的员工应降级,连续评差的员工应淘汰;

3、要打破合同制员工与劳务工的界限,使两者同样享有晋级、担任管理者的机会。

建立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培训体系,构建零售管理的长效之“源”

建立培训体系,一是要规范培训内容。以提高管理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提高一线员工技能素质为目的。二是形成培训制度。从上岗资格培训、继续提质培训、周期更新培训、奖励培训等方面形成制度。三是不断进行提质升级培训。在同一岗位工作一定年限表现突出,有继续为企业效力的愿望,可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作为储备。

推进管理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定期举办讨论会、交流会,让员工与管理者全面、坦诚地进行沟通。设立意见箱,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和建议,对好意见予以奖励。营造出民主,进取、合作的健康氛围。

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能力状况、需求、愿望,设身处地帮助员工分析现状,设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使员工在为公司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目标,用事业留住人才。

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增强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和思想境界,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加油站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

目前,加油站是由分级设立的加油站管理部门管理。加油站的特点,一是相对独立的企业;二是经营管理涉及人、财、物,具有经营、管理双重职能,综合性较强,三是点多面广线长。由企业内一个职能不全、指挥协调乏力的部门来综合管理,笔者认为此种体制不适应。

应以专业化管理为目标,从转换零管部门职能着手。

一是省以下应设立垂直管理的专业化的零售实体,承担加油站管理和零售市场开拓的双重责任,赋予宏观管理以外的所有职责。

其次,对加油站应实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别加油站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对三星级(或年销量3000吨以上)以上站直接管理,达标(或年销量800吨以上)站实行统一管理下的吨油费用包干,年销量800吨以下的加油站实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规范下的托管或承包经营。

三是强化中心站的辐射功能,增强网络的竞争能力。

制定和实施分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年来各级销售企业在零售分配激励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吨油含量工资、吨油费用包干、目标管理考核、一岗一薪考核等。由于任务的设定、费用的测算、市场的变化、考核的不到位、鞭打快牛式的逐年加码等原因,现行的分配激励制度存在许多弊端。

制定分配政策,一是建立零售任务核定的长效机制,摒弃以上年完成量为基础逐年加码的做法,参照上年完成量和当地GDP增长速度,结合网建投入,科学确定。二是建立人工成本投入的长效制度,按效益优先的原则,实行人工成本投入与目标零售量挂钩,保护增量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建立考核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加油站日常经营管理的考核,将日常考核结果与销量同时纳入收入考核体系兑现。四是建立加油站员工劳动力价位体系,保证最低保障工资,保护员工劳动积极性。

建立加油站设备设施更新维护专项资金,保持站容站貌和设备设施的整洁、规范,完好

加油站设备设施更新维护,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各级公司的投入机制,设立加油站设备设施更新维护专项资金,加大对现有加油站形象标识、站容站貌和设备设施的改造力度,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现有加油站形象的提升,同时按加油站设备设施的正常更新年限逐年更新维护,形成新建站标准化、现有站不落后的局面。

二是整合现有零售网络。高速公路站、城市中心站、国道站、国家风景名胜区站、年销量5000吨以上站按高标准、高投入、高科技打造成精品站、样板站,对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较稳定及网点分布较密的路段和地区的加油站实施整合,关停部分效益较差的站。

三是强化加油站建设的全程管理和监督。在建设项目立项时就要明确管理和维护的制度与责任,加强对项目建设和工程进度的动态跟踪与检查监督,建立相关工程建设与管护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协调机制,力求做到新建站标准化、科学化、优良化。

建立加油站自我约束机制,激励加油站增量创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加油站的分级动态管理制度:

1、分级设计站长的管理权限和员工的待遇,激励加油站通过增量创效、强化管理提高加油站级别来增加可开支费用。提高员工待遇

2、健全加油站考核评估,制度,按月按标准对加油站进行考核评估确立加油站级别

3、依据上级有关制度和考评办法,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加油站内部考核评定办法。对员工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并与其收入挂钩。

二是建立加油站员工的晋级制度:

1、加油站员工按见习加油员、加油员、星级加油员、领班、副站长、站长等设立不同级次的岗位及相应的岗位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