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44-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而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患者长期卧床、术中、术后及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使静脉血流滞缓,以及烧伤创伤及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均容易引起DVT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DVT护理方面的一些进展及预防措施。
1 DVT的护理
1.1 一般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1-2周,取患肢抬高位,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患肢避免大幅度活动,严禁冷热敷及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的栓塞[1]。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对于急性下肢DVT者,过去认为需要绝对卧床10-14d,禁止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而并发PE[2]。而近期相关研究认为早期下床活动并未增高PE发生率,相反使下肢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多普勒造影显示卧床休息者静脉血栓明显增大。对于急性下肢DVT是否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的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皮肤温度及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股青肿及股白肿的发生,以及有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或一过性升高等异常情况,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每日测量并记录双腿膝上(10cm)及膝一欣10 cm)周径,并相比较,了解溶栓治疗的效果。若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使患者平卧、嘱患者放松并避免活动,即予吸氧及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1.2 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跟、皮肤等
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及处理。
1.3 出血的护理:出血是下肢DVT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平均为8.3%,其中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1 %,平均为0. 9%[3]。护理上应加强病房巡视,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齿酿出血,可用冷水漱口。鼻出血,可用拇、食指压迫鼻根止血或局部冷敷或用0. 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对于穿刺点出血,于穿刺点上方约1 cm处压迫止血,渗血量较大时,于压迫止血后再在穿刺点处加1-2块2cm X 2cm的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并加用沙袋压迫[4]。
1.4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仍处于恢复期,患肢可穿具有压力治疗作用专用弹力袜,进行辅助治疗,以改善静脉内淤血症状,并减轻患肢下垂后引起的水肿。有抽烟嗜好的患者应当戒烟,以防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出院后仍应当低脂饮食,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加强日常锻炼,避免长时间站立,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已经再通的下肢深静脉再次发生阻塞。
1.5 DVT的预防:对高危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可以减少DVT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每1-2h/次,定时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踩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护士要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5]。(2)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3)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如有及时通知医生。CS)合理的饮食、戒烟及保持大便通畅.(4)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可适当服用活血化癖中药或抗凝药物。(5)勿使用过紧衣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2 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将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及预后,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加强对高危病人的观察、护理及传达相关知识可预防 DVT的发生。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杜绝发生,如果发生则要予认真、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fJ].护理学杂志,2002, 17(5): 399-401.
[2] 廖桂红,刘丽森,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
[3] Vedlanthan S,ThonPE,CaidellaJE,etal,Quality improv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use of endovascular thrombus removal[J].Vasc Interv Radio ,2006,17(3):435-447.
[关键词]下肢骨折;健康教育;实例视频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56-02
下肢骨折是运动系统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无论是手术还是手法复位,都需要一定时间卧床休息,下肢8周以上不能负重,对病人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我们在授课和传单的基础上,开展了实例视频健康教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360例下肢骨折病人,其中胫骨骨折80例,胫腓骨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190例,股骨干骨折40例,其中30例股骨颈骨折施行行皮肤牵引术,其余均施行骨折内固定术。病人年龄为13~94岁,男性210例,女性150例。住院天数14~90d。平均(27±3)d。采用单盲法,干预组180例,对照组180例。
1.2方法:针对骨折愈合各个时期,对两组病人在相同时间内,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病人、家属配合选择正确的卧位,并床上移动身体、翻身、坐起、排便、髋踝膝关节内外旋、内收、外展、屈伸、下床活动训练。进行正确的饮食配合,相同健康教育内容指导,制订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
①对照组:后常规平卧位,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以利静脉回流;协助病人翻身,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术后12h开始指导病人活动足趾,进行肌肉等长舒缩练习;1周内活动膝踝关节;2周后进行关节屈伸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以病人舒适为宜。告知功能锻炼的要求和方法、注意事项,让病人、家属了解和配合。②干预组:同上内容外制作标准的锻炼动作图片,分国、粤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部分经病人本人同意拍摄功能锻炼的全过程,回放病人观看。
2结果
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见表1、2、3:
3讨论
过去许多下肢骨折病人从骨折内固定手术复位后给予石膏固定直至固定拆除,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康复指导。其实,这样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功能退行性病变。原因是长期卧床使肢体活动受限,骨骼受到机械性刺激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强,形成废用性骨质疏松。还易产生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增加患尿路结石、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的几率,精神状态也会受影响。所以在骨折愈合期间,需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3.1肌肉的等长练习:术后12h后开始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通常病人、家属认为活动会让固定松脱而不接受,但观看视频后不仅了解了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还认识到锻炼可以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
3.2关节的锻炼:除练习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外,可指导患者活动骨折附近关节并逐步加大锻炼强度。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动作须柔和缓慢。随着骨折的愈合,活动次数和强度应定时定量的增加。由于病人存在创伤心理因素,一般不愿意活动、甚至认为不能活动。此时视频教育指导让病人了解其它病人的活动情况,增加了安全感和配合度。踝关节可做外翻、内翻、跖趾背屈活动,膝关节屈曲,每日3次,每次5~10min。股骨骨折病人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应指导家属按时协助病人功能锻炼。
3.3健肢练习:除患肢外,健肢也应加强活动。配合患肢逐渐练习从坐卧位起立、站立、步行、下蹲起立、上下楼梯、跑步、骑自行车等。在病人的锻炼过程中,可以摄制视频,进行对比,提高病人的自信心。
3.4饮食指导:长时间卧床休息,病人易出现肠蠕动减慢、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选用多品种营养丰富、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食之间的软食。在病人食欲不振情况下,观看制作软面食、豆制品、蛋类、水果等的视频,能增加食欲。
3.5生活护理:患者由于外伤骨折导致自理缺陷,需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协助病人洗漱、更衣、就餐、入厕,把日常用品放在可取之处,并鼓励病人逐步完成各项自理活动;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活动,按摩骨突出部位,防止压疮;周床上擦浴1次(夏日每日1次),勤换内衣床单,并保持清洁干燥。
3.6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流,排解病人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使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52-0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常人体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保持着一定的运动量,长期持续的制动及卧床是非生理性的,必然会对全身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的生理效应,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及病态反应。康复医学特别是骨科康复的重要任务正是补充必要的运动刺激,防治长期制动和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也是提倡康复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住院患者长期制动及卧床除对前述的运动系统、器官的局部影响外,还会对全身其他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1 骨科卧床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1.1 心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可使静态心率增高,心脏每搏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有报道称,完全卧床休息时,心率每2d增加l/min,而且心脏对容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
1.1.2 血容量改变:持续卧床时循环血容量减少。长期卧床休息,可在30d内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为最显著。有报道,卧床4d血浆容积减少12%,也有报道,卧床7~l0d后循环血量减少700~800ml[1]。
1.1.3 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由卧位坐起或站起,通过活跃的交感神经反射使血浆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下肢血管及肠系膜血管收缩,使体内血液立即重新分布,从而维持血压以保证较高位置的脏器如脑、心脏等的血液灌流。如果正常人完全卧床3周后(有严重疾病、损伤者及年老体弱者则在数天后),此种适应能力就完全丧失,在由卧位坐起或站起时,体内血液不能即时产生重新分布,出现血压下降,心、脑等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心慌甚至晕厥、跌倒等,称为直立性低血压[2]。因此,对这种患者,在恢复活动的早期如离床活动时应注意缓慢坐起,加强保护,防止跌伤。
1.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浆容量减少,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缺乏运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淤滞,易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尤为常见。
1.2 呼吸系统改变:长期卧床使呼吸变得浅、快,潮气量降低,肺活量及功能性残气量减少15%~30%,同时,还使膈肌活动范围下降,呼吸动度减弱,肺的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下呼吸道不易排出,使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增加,尤其对老年患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威胁将更大[3]。
1.3 泌尿系统的改变:泌尿系统的感染及结石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的问题。长期卧床的不利于膀胱的排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于尿液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长期卧床还会使骨质吸收活跃,引起高尿钙症,加上尿磷增加,尿液滞留等因素,使泌尿系统结石易于形成,而结石刺激损伤膀胱黏膜又有利于细菌的过度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两者互为促成因素,使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的发生率更高。
1.4 消化系统的改变:长期的卧床及缺乏运动会使食欲减退,摄食减少,并使消化道黏膜及腺体萎缩,肠道吸收功能减退,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此茆,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便秘,甚至粪石嵌顿,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对体质衰弱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肠道内细菌移位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
1.5 代谢的改变持续:制动和卧床会出现负氮平衡。卧床不动的患者每天损失约2g氮,卧床5~6d,氮的流失量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此外,尿钙流失增加并出现负钙平衡,平均每周损失钙量约为1.5g,以第4、5周损失钙量最为明显。
1.6 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的改变:长期卧床会引起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严格卧床休息数天后,可有注意力、空间和时间定向力等方面的明显改变。此外,还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不安、激惹易怒等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
2 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因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的病人,护士应积极努力帮助病人,预防因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伤、病、残者的社会功能障碍,维持伤、病、残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使卧床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2.1 晨、晚间护理。
2.2.1 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晨间护理的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2.2 晚问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其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或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2.2 床上擦浴:为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浴,使病人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同时也可借此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上有无皮肤破损等。擦浴前先调节好室温防止病人着凉,助病人小便;将大毛巾铺在病人颈下,遮住枕头和被头,把小毛巾折成三层缠在护理者手上浸蘸热水,按需要用肥皂,为病人洗脸和颈部。洗眼时由内眦向外眦,鼻孔亦要洗干净;清洗颈部时注意脖子皮肤皱褶处和耳后,用稍湿的毛巾擦去皂沫,再用拧干的热毛巾擦洗干净。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自行淋浴或盆浴,水温以41~43℃为宜,关照病人浴室门不要栓上,照顾者应随时关心病人,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防止病人因体弱而发生意外。
2.3 口腔护理: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人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病人食欲,因此,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以防并发症。
2.4 皮肤护埋: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照顾者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2.5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同时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6 并发症的护理:褥疮预防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度,适当变动间歇解除身体压迫;防止患者身体的摩擦和剪切力,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不让出现受压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再次受压,以酒精湿敷。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保暖并注意口腔清洁,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鼓励病人适当咳嗽清痰,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有呼吸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吸痰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如留置导尿管注意选择适当的规格,并定期检验尿常规,必要时行无菌操作下的膀胱冲洗,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反射排尿训练,注意变换,行被动锻炼或能力以内的主动锻炼。
3 结束语
护理的对象是病、伤、残者及慢性病和老年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要灵活运用康复护理技术,精心的护理,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监督和指导病、伤、残者,详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只有将骨科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预防伤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恢复病、伤、残者的身体功能,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新.卧床4周以上骨科患者长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14~215
[2] 胡银华.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医药版,2008,(11):54~56
[3] 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04~10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感到所患疾病难以治愈,而产生自卑、被遗忘的感觉,进而情绪抑郁,意志消沉而影响治疗,所以必须对其实施以良好的心理干预和优质的基础护理,下面谈一下自己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护理策略。1 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1.1 利用良好的首因效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配合以微笑服务,体贴的照顾、温暖的语言,让患者在和谐、信赖的心理状态下恢复;
1.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制定长期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2 优质基础护理策略
2.1 要注重患者的卫生保健,对其病室应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患者的皮肤、足部、手部、口腔等每日都应进行整洁。
2.2 维持患者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康复。
2.3 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在用餐之前应先洗手,可应用枕头等物帮助托住患者的背部,用餐时应注意调节好姿势,也可使用侧卧位的进行饮食。
2.4 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取,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既保证有充分的营养,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的疾病发生。
2.5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定期进行清理,并应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调整好患者床护栏的高度,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辅助其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各项用品应整理好放置规定的位置,方便应用。3 护理策略
3.1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或体质虚弱的病人,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引起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或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者可以行雾化吸入。
3.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并发尿储留或尿失禁,导致泌尿系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排尿时按压下腹部帮助排尿及减少残余尿,可进行下腹部热敷法、按摩法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3.3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容易造成脑血管疾病,所以应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排便时按摩下腹部,或口服缓泻剂以防便秘的发生。
3.4 预防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而形成,局部护理可用15%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瘦的患者局部可垫棉圈、气垫,有条件者可睡气热床。如患者不能进行活动,需绝对卧床,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并对其的受压皮肤处进行观察,出现问题给予解决。
3.5 预防足下垂 可用外物进行托垫,以让其肢体保持一个舒服的,如在冬季应进行足部的保暖工作,并注意不可让其受到压迫,患者还应进行下肢的锻炼,可让患者自行或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关节的锻炼,避免其关节出现僵直等并发症。
3.6 避免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畸形的并发症 在患者的膝关节之下放置一个舒适的垫子,以保护患者的膝关节。4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策略
4.1 患者平卧时,在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
4.2 偏瘫病人健侧卧时:在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4.3 偏瘫病人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4 患者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5 促进患者功能训练策略
为了防止患者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运动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5.1 被动运动方法适合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方法,通过对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宜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5.2 主动运动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主动活动,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6 必须重视的几个要点
6.1 口腔护理的重要作用 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其口腔中会有很多的细菌,故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6.2 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 患者应每日都进行口腔的清洗,如患者为卧床,更应保证其的口腔护理,要保证如下几项原则。①患者在进行刷牙之后还要进行漱口,对其的咽部进行有效的冲洗,以有效控制细菌。刷牙和漱口可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②在漱口后还应对其牙齿上的残留物进行清理。③严重疾病的患者或患者有吞咽的障碍时,应在饮食之后进行漱口,以进行口腔护理。④进行卧床休养的患者在饮食之后一定要进行漱口的口腔护理工作。
老年性痴呆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以痴呆表现为主,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持续性的全面智能减退(记忆、思维、理解、计算能力等受损),可伴有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和行为障碍,但不伴有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很突出,一些技巧及社会性的礼貌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同时合并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时,可有谵妄、木僵或昏迷。多数患者因衰竭或并发肺部感染、褥疮等躯体疾病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和方法,重点在于护理和维持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健忘期)、中期(精神紊乱期)、晚期(严重痴呆期)患者资料60例,年龄58~99岁的老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0岁。
1.2 临床表现 起病潜隐,慢性进行性病程。早期记忆障碍为突出症状,短期记忆和记忆保持障碍为主可以表现为一般健忘和顺行性遗忘。患者常丢三拉四,随做随忘,进而远期记忆也逐渐受累记不清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说不明自己的经历和出生年月,定向力也较早出现障碍。抽象思维,如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也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情感淡漠呆滞少语,易激惹。自发行为减少,动作单调刻板笨拙可出现怪异行为。睡眠障碍,可出现睡眠节律紊乱或颠倒。最后患者变得呆滞,茫然若失,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常因褥疮、营养不良、骨折、肺炎等继发躯体疾病,或因衰竭而死亡。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生活上关心照料,使病人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痴呆主要是智能及整个精神活动的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因此生活自理能力多有困难,应把患者安置于重点病房安全位置,不宜与兴奋躁动的患者一起,以免受到伤害。患者病房应舒适、安全、简洁,室内阳光充足,通风好,空气新鲜,温度以22~25℃,湿度以50%~60%为宜,地面要防滑。由于病人智能缺失,记忆、理解、定向、情感及动作行为都发生障碍,所以要反复培养及训练病人维持正常生活。如晨、晚间护理、衣着、冷暖等,保持病人个人的整洁。应反复培养和训练患者,维持其正常生活的能力,组织患者参加简易的工娱治疗和劳动操作,防止精神活动继续衰退。维持营养的平衡,提供适当的软食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的大小便排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士要精心观察,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此外,细致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 心理护理
首先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帮助,照顾,给予语言和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参加工娱活动,消除患者思想顾虑。老年人常有许多心理问题,他们对经济地位和社会价值的改变不适应,常怨天尤人,不平衡,情绪不稳。护士一方面要理解患者的处境和心情,一方面要开导患者,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适应目前的状况,改善不良情绪。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提供24小时监护的安全环境,防止自杀、他伤和伤人。维持适当的人际关系和认识水平。病人住院要有家属陪伴和探视,以消除孤独感。对一些痴呆症状不严重的病人应组织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娱乐和社交活动。
2.3由于记忆严重障碍,判断力可丧失,常出现多疑、被窃等妄想。要集中管理、专人护理,病室和床要有明显的标志,病室要挂日历和闹钟,让他们知道每天看时间,帮助病人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时间秩序,在帮助病人治疗和生活料理时,要不断强化告知时间和应做的事,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老年性痴者在片断幻觉妄想作用下可突然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留心观察患者情绪和行为表现,最好置其于自己视线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老年痴呆患者常有冲动攻击行为,尤其是在意识模糊,幻觉妄想状态下,主要表现为挣扎、奔跑、毁物伤人,会危及其他患者及患者自身的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有冲动攻击行为的老年人应加强护理,如果患者卧床可以给其加床档,必要时给予患者短时间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意识模糊的老年人要控制在病房内,严禁外出,且房间内不应有危险物品。在保护和控制患者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发生外伤和骨折。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痴呆而外走,且一旦外走极易发生意外。所以对于老年痴呆患者,一定要严加看护,最好有专人照顾,以保证患者安全。
2.4排便障碍护理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问题。因许多老年痴呆的患者不能主诉,所以护士应及时发现是否有便秘。如有便秘可给其喝一些蜂蜜水或用手掌在老年人腹部一侧按顺时针方向轻轻地按摩,用力不能过大,有助于肠蠕动加快。许多老年患者有前列腺肥大,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使得尿潴留现象更加严重。患者一旦出现尿潴留要尽量劝慰患者不要紧张,可采取一些诱导措施让患者自己排尿。老年痴呆患者排便障碍比较常见的类型还有大小便失禁。所以一方面要训练患者按时排便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换患者便湿的被褥及衣裤。
2.5感染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免疫力下降,加上精神衰退或痴呆,生活自理能力差,有时不知冷暖,有时长期卧床,致活动减少,营养不良,极易发生各种感染。老年痴呆患者最为多见的感染是:呼吸道的感染如肺炎;皮肤的感染如压疮;因尿失禁、尿潴留所致的泌尿系感染。对老年痴呆的患者多给予生活照顾,随天气的变化给患者随时增减衣服,不要受凉,进食及喂饭时,要叮嘱患者慢一些,防止因呛咳而导致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尽量起床活动,接触阳光及新鲜的空气,增强免疫力。
2.6督促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穿着、洗漱、梳头、大小便等,并注意防止褥疮、感染等并发症。护士要反复示范及训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料理能力,保持其基本生活能力。
2.7药物治疗的护理
老年人对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肝脏对药物的解毒功能降低,故药物在体内产生毒性的可能性增大;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药物排泄受限,易出现在体内蓄积,故护士应严格按医嘱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有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后易发生谵妄状态,表现为表情茫然,恍惚,兴奋,躁动,护士要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发生坠床,跌倒,伤人,自伤。护士在发药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把药咽下,防止患者将药物藏起来一次大量吞服发生意外。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27-01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早期进行规范化康复训练有利于有降低病残率。2005年3月~2007年4月对在我院住院的68例脑卒中病人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发现早期康复训练对病人的神经功能损害恢复效果显著,后遗症明显减少。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68例脑卒中病人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证实确诊,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5例,缺血性脑卒中43例。肢体肌力2级以下者46例,3级以下者22例。经常规治疗、早期康复护理,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46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1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5例。
2护理
2.1保持抗痉挛,预防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发展
随时注意卧床期肢位摆放。①仰卧位,头枕枕头,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放肩垫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②健侧卧位,头用枕头支撑,不要向后扭曲,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枕头上,患侧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③患侧卧位,是所有卧位中最重要的,头部用舒适的枕头支撑,稍后仰,后方垫枕头,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
2.2注意变换
经常变换可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变换还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每1~2小时变换一次。
2.3适时进行功能锻炼
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即可有护士协助病人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每天用温水擦洗患肢并进行肢体按摩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患肢锻炼采取本体促进法,即利用屈肌及伸肌的共同运动,联合运动及姿势反射等生理反射诱发随意运动。一般按从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屈、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每次每个关节做3~5遍,每日1~2次。较长时间卧床者注意双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如肢体有随意运动,就开始在床上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包括接物、更衣、漱口、梳头、饮食等。如病情稳定,偏瘫肢体功能有所恢复,半个月后,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双下肢垂在床边的坐位训练,保持坐位平衡,进行躯干前后左右和旋转等各方向活动。然后进行站位平衡训练,前后左右移动重心,双手交叉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前后旋转等。最后进行步行训练,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30~60 min为宜。一般在病人达到动态站位平衡,患腿持重达体重的一半以上时才开始训练,开始由助手协助,在瘫痪的下肢栓1根绳子,当病人想迈步时助手缓慢往上提绳,协助病人迈步,训练时旁边要有人搀扶。训练要循序渐进,训练过程中如出现头昏、头痛应立即停止训练。
2.4一般常规护理
做好饮食、二便及呼吸道管理。有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者经口进食易误吸,通常需静脉补充营养,如3 d后仍不能安全足量地经口进食,可鼻饲营养液。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出现尿潴留、尿失禁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有便秘者给予开塞露、缓泻剂。定时翻身拍背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压疮及呼吸系统并发症。
2.5心理护理
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在床,行动不便,语言障碍,易产生自卑、焦虑、烦躁等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及家属要耐心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表情,准确判断,细心领会病人意图,回答和处理病人的要求,以便取得病人训练的合作。同时进行物体的命名(图片、实物)及记忆力训练,鼓励病人讲话。并举实例说明疾病能治愈,但要有信心,使病人对康复充满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恢复,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总之,把心理护理贯穿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
3体会
脑卒中病人由于不可逆转的中枢运动神经损伤,其功能不可能只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自然恢复。积极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可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在良好的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因此发病后注意肢位摆放,保持正确的卧姿,进行肢体的按摩和被动运动,可大大降低肌肉萎缩、关节屈曲畸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因而及早进行程序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至关重要。遵循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从生理、心理、功能训练等多方面给予正确指导和精心照顾,帮助病人减轻因疾病而导致的身体、心理创伤,增强康复信心,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有助于病人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4.
【关键词】截瘫;康复;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7例,女10例,男17例;年龄年龄在19~6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颈椎或颈髓损伤4例。胸椎损伤7例。腰椎损伤16例;完全性截瘫9例,不完全性截瘫18例。
经过系统的康复指导及细心的护理通过6~36个月的随访,截瘫恢复情况按Franke1分级,A级5例,B级5例,C级6例,D级8例,E级3例。有3例恢复正常工作,15例能从事上肢工作,7例可依靠轮椅或扶拐自理生活。2例卧床,但无并发症发生。
2.康复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个康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顺利开展康复治疗的必要条件。截瘫病人往往是在正常情况下突然遭受的外来伤害,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急躁、恐惧、甚至悲观失望情绪,护理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变化,如病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拒绝治疗及进食,甚至有自杀倾向。当护士注意到病人这些心理上的波动时应积极地引导,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使其能够面对现实,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该有专人守护。同时应该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做好生活护理。另外,还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不要在病人面前流露出不良情绪等等。使病人产生一种参与训练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治疗。
2.2 日常生活的护理。对于截瘫的病人应备硬板床及柔软且透气性良好的床褥。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以防褥疮发生。同时床上设护栏防止坠床,设吊栏,便于锻炼上肢及床头呼叫器等。对于颈椎损伤的病人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躯干,并注意颅骨牵引装置,防止颈椎进一步移位。病情允许时多鼓励病人坐轮椅去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双下肢肌力恢复后可协助并鼓励其下床扶拐练习站立和行走。
2.3 并发症的康复及护理指导。截瘫病人由于病程长且长期卧床因此并发症非常多。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褥疮和泌尿系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与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因病情加重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主要任务。
2.3.1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长期卧床后可能致命的常见并发症。截瘫病人卧床时间长,血液循环减弱,特别是高位截瘫病人常因呼吸肌麻痹,呼吸道分泌物不宜排出而发生肺部感染或肺不张。因此首先应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还应鼓励病人有效地咳嗽咳痰及扩胸等。为防止坠积性肺炎,要进行引流,定时变换;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病人应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应使病人侧卧位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增加引流效果。必要时要为病人吸痰甚至做气管切开等治疗。同时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
2.3.2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由于截瘫病人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又不能随意变动,骨突部位长期受压,皮肤血运差因而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褥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褥疮首先应为病人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同时要使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对骨突的部位可以加垫气圈或小棉圈使之悬空以减少压力。对于已发生褥疮的病人更应勤翻身、勤按摩尾骶部等骨突部位同时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摄人量,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对于II度褥疮我们的经验是患部先用双氧水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棉棒抹干,再局部喷涂“西瓜霜”喷雾剂,均受到了良好效果。
2.3.3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截瘫病人大部分要留置导尿,加上病人长期卧床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极为重要。首先要严格无菌操作,消除感染机会。对留置尿管的病人,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同时帮助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不输液时每日饮水量2 000~2 500ML为最佳,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的作用。定期用0.2%呋喃西林或庆大霉素等冲洗膀胱。每周复查尿常规防止尿路的逆行感染。
对于留置尿管的病人在康复期积极进行排尿训练以便逐渐建立反射性膀胱和自律性膀胱极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鼓励病人自主性排尿,定时开管。对于残余尿较多者采用间断导尿法,即操作者先用温热水外敷膀胱区后,再用用右手由内向外轻柔均匀的按摩病人下腹部,待膀胱锁成球状,一手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再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依次反复加压直至尿液完全排出。同时可以扶助以针灸治疗,争取早日拔除尿管。
2.4 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维持和改善截瘫病人的机体功能是整体康复的中心内容,因此功能锻练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病人主动或者被动的功能锻炼是使病人预防各种并发症以及恢复机体功能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一般分为三期对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工作。
急性期:即病人受伤后即刻直至损伤椎体脊髓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鼓励病人经常翻身,活动双上肢,指导病人做扩胸、深呼吸以及锻炼腰背肌等一系列不至于进一步加重损伤的活动,对丧失运动功能的部位和肢体进行按摩和轻柔的被动活动。这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卧床并发症,而且可以增强病人自信心,使病人自觉加入到康复锻炼中去。
恢复期:即病人受损椎体脊髓等逐步稳定至病情无太大变化的一段时间。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自理生活的训练,如进食、梳洗、穿衣、大小便等。接着进行轮椅转移训练,对残留肌肉做必要的抗阻训练,为今后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行动期:随着病人肢体肌力及自信心的恢复,病人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整理床铺,穿脱衣服,处理大小便,自己坐轮椅外出等。更应鼓励病人床边或扶拐甚至弃拐行走。这一时期可鼓励病人练习上下轮椅的各种技巧,加强残留肌肉的训练及全身的耐力训练。
在鼓励病人进行各种功能锻炼时,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华锻炼方案,做好病人的健康指导者及安全的守护者,不可盲目追求眼前效果。功能锻炼是医护人员及病人的长期过程。
3.讨论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伤、残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重建病人的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对27例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笔者体会到做好心理护理是整个康复工作中的必要条件,积极预防各种卧床并发症是进行康复锻炼的有力保证,分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使病人达到最大限度康复的重要手段,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应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周立宁,等.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实用医药杂志, 2005, 22 (O7):629-630.
[2] 陈兰香,张惠琴.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7).
[3] 周文霞,张风荣,付金荣.外伤性截瘫病人的调护与康复.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志,2006,12(23):3194.
[4] 宋协芹,郑晓丹,王世春,董久花.截瘫病人的护理.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2007,3(3):100-101.
[5] 康桂芝,高岸英,张桂荣.外伤性截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3) :393.
[6] 关骅,脊髓损伤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8(2):104.
[7] 李文秀,陈萍,彭京霞.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18:211-212.
[8] 董伟,刘艳丽,魏秀丽.脊髓损伤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56.
1.1一般资料收治的尿道外伤的男性患者45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闭合性损伤42例,开放性损伤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骑跨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压损伤5例,利器刺伤4例。
1.2临床表现各种新鲜的损伤都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尿外渗,损伤严重的出现休克。尿道出血尿道口滴血常见于前尿道损伤,特点为出血不多,常自行停止。尿外渗由于损伤程度和部位不同,范围亦不同。排尿障碍尿道全层断裂产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尿道部分断裂,也可能因为疼痛引起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导致排尿障碍。
1.3查体后尿道损伤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上移,并有浮动感,直肠指诊多可发现有明显压痛。X线平片,后尿道损伤怀疑骨盆骨折可以摄取;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膀胱明显抬高呈水滴状,说明后尿道损伤;尿道逆行造影,可确诊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但可使对比剂外渗,故应慎用;磁共振诊断最为清楚;试插导尿管,若顺利进入膀胱则损伤较轻,于损伤部受阻则损伤较重。
2护理
2.1心理护理血尿是泌尿系损伤的常见症状,血尿的多少与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患者的焦虑、紧张亦随血尿的多少而变化,患者常对能否保住肾脏和是否出现障碍而担忧。尿道损伤后病人情绪低落,尤其是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情绪急躁,担心手术和预后的种种顾虑,食欲下降,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护理,护士要鼓励病人能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与病人沟通,以了解病人恐惧的原因和程度;给病人和家属解释出现各种症状如血尿、疼痛和尿外渗等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效果,以消除病人和家属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基础护理,让病人感到舒适,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加强病房管理,创造整洁安静的修养环境;严密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多与病人交流,了解需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2.2防止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脉搏、呼吸与腹痛情况,了解有无休克及其他合并症;对于有休克早期表现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止痛药和止血药等;维持有足够的尿量,使病人顺利度过休克关。严密观察血尿的次数、量和颜色的变化等,如血尿不断加重,颜色加深,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病人得到及时的处理。防止感染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无菌;协助医生作好尿外渗部位的切开引流,并作好引流创口的护理;对于有感染征象者,可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2.3皮肤护理监测患者皮肤状况,包括有无发红、水肿、损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建立翻身卡,指导和协助患者卧床时翻身,记录翻身的时间、皮肤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沐浴时动作轻柔,浴后保持皮肤干燥。
2.4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应卧硬板床保持平卧位;尿道损伤出现急性尿潴留,无法插入尿管,协助医生作好耻骨上穿刺的准备。注意腰部肿块与压痛范围是否扩大以及有无腹膜炎的表现,疑有内脏损伤时,应及时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2.5疼痛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受伤侧躯体或上腹部的疼痛,一般为钝痛,这是因为肾被膜张力增大或者软组织损伤导致所致。血尿通过输尿管时也经常发生绞痛。尿、血液渗透到腹腔或者同时合并有腹腔内脏损伤,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触痛、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如有必要可给予止痛镇静药物,如哌替啶。如果有尿外渗,组织水肿,需及时协助医师进行切开引流或伤后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抬高阴囊减轻水肿以减轻疼痛。
2.6术后护理
2.6.1感染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术后应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避免引流管打折、阻塞。避免敷料潮湿,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负压引流管/烟卷引流条在术后2~3日拔除。暂时性的膀胱造瘘口,一般保留7~14天,如要拔除,必须先夹管,观察是否能自行排尿,只有在通畅的情况下才能拔除。如要长期保留,则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每隔2周更换造瘘管1次。腹膜外放置橡皮引流管时,应接负压引流瓶,持续或间断吸出膀胱周围残留的尿液与分泌物,一般于术后3~4天拔除。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治的尿道外伤的男性患者45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闭合性损伤42例,开放性损伤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骑跨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压损伤5例,利器刺伤4例。
1.2临床表现各种新鲜的损伤都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尿外渗,损伤严重的出现休克。尿道出血尿道口滴血常见于前尿道损伤,特点为出血不多,常自行停止。尿外渗由于损伤程度和部位不同,范围亦不同。排尿障碍尿道全层断裂产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尿道部分断裂,也可能因为疼痛引起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导致排尿障碍。
1.3查体后尿道损伤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上移,并有浮动感,直肠指诊多可发现有明显压痛。X线平片,后尿道损伤怀疑骨盆骨折可以摄取;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膀胱明显抬高呈水滴状,说明后尿道损伤;尿道逆行造影,可确诊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但可使对比剂外渗,故应慎用;磁共振诊断最为清楚;试插导尿管,若顺利进入膀胱则损伤较轻,于损伤部受阻则损伤较重。
2护理
2.1心理护理血尿是泌尿系损伤的常见症状,血尿的多少与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患者的焦虑、紧张亦随血尿的多少而变化,患者常对能否保住肾脏和是否出现障碍而担忧。尿道损伤后病人情绪低落,尤其是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情绪急躁,担心手术和预后的种种顾虑,食欲下降,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护理,护士要鼓励病人能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与病人沟通,以了解病人恐惧的原因和程度;给病人和家属解释出现各种症状如血尿、疼痛和尿外渗等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效果,以消除病人和家属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基础护理,让病人感到舒适,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加强病房管理,创造整洁安静的修养环境;严密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多与病人交流,了解需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2.2防止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脉搏、呼吸与腹痛情况,了解有无休克及其他合并症;对于有休克早期表现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止痛药和止血药等;维持有足够的尿量,使病人顺利度过休克关。严密观察血尿的次数、量和颜色的变化等,如血尿不断加重,颜色加深,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病人得到及时的处理。防止感染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无菌;协助医生作好尿外渗部位的切开引流,并作好引流创口的护理;对于有感染征象者,可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2.3皮肤护理监测患者皮肤状况,包括有无发红、水肿、损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建立翻身卡,指导和协助患者卧床时翻身,记录翻身的时间、皮肤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沐浴时动作轻柔,浴后保持皮肤干燥。
2.4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应卧硬板床保持平卧位;尿道损伤出现急性尿潴留,无法插入尿管,协助医生作好耻骨上穿刺的准备。注意腰部肿块与压痛范围是否扩大以及有无腹膜炎的表现,疑有内脏损伤时,应及时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2.5疼痛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受伤侧躯体或上腹部的疼痛,一般为钝痛,这是因为肾被膜张力增大或者软组织损伤导致所致。血尿通过输尿管时也经常发生绞痛。尿、血液渗透到腹腔或者同时合并有腹腔内脏损伤,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触痛、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如有必要可给予止痛镇静药物,如哌替啶。如果有尿外渗,组织水肿,需及时协助医师进行切开引流或伤后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抬高阴囊减轻水肿以减轻疼痛。
2.6术后护理
2.6.1感染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术后应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避免引流管打折、阻塞。避免敷料潮湿,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负压引流管/烟卷引流条在术后2~3日拔除。暂时性的膀胱造瘘口,一般保留7~14天,如要拔除,必须先夹管,观察是否能自行排尿,只有在通畅的情况下才能拔除。如要长期保留,则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每隔2周更换造瘘管1次。腹膜外放置橡皮引流管时,应接负压引流瓶,持续或间断吸出膀胱周围残留的尿液与分泌物,一般于术后3~4天拔除。2.6.2加强生活护理卧床休息术后3天内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3天后根据病情在床旁轻微活动,如出现血尿、心慌等应停止活动。肾挫伤避免突然翻身或更换卧位,应绝对卧床休息2~4周。术后与病人一起制定护理计划,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在护士的协助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进餐、洗脸、漱口等。协助病人床上大便,便后及时清洗肛周及会,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天做好晨、晚间护理。将日常用品如口杯、痰盂、卫生纸等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教会病人使用床头传呼器,以便随时呼叫,给予帮助,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合并骨盆骨折的泌尿系统损伤病人,术后需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2.6.3尿道损伤的病人术后坚持定期作尿道扩张时,防止尿道狭窄。对尿道断裂的患者,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尿道外口,作好清创引流口的清洁护理。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骨牵引患者也应尽早开始局部按摩。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足趾伸屈等活动,随着身体的康复逐渐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先被动,后主动,骨折愈合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3讨论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损伤,多见于男性,前尿道的球部位于会,帚因骑跨伤而损伤;后尿道的膜部穿过尿生殖膈,是尿道最固定的部位,骨盆骨折移位,可致膜尿道裂伤或完全断裂。开放性损伤多为枪弹或锐器引起的贯通伤。尿道损伤处理不当后期可形成尿道狭窄及尿瘘。尿道狭窄不但使患者排尿困难,日久更可引起严重后遗症,如尿道周围脓肿、肾积水或积脓、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精心细致临床护理,来减少尿道损伤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