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色彩教学教案

色彩教学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色彩教学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色彩教学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色彩、设计、教学

作者简介:王鹤,男,1980年生,天津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及设计史论。已出版专著8部、合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各一项,获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两项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形式具有综合性、创作过程具有开放性的新型艺术形式,正在提升社区活力、繁荣城市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公共艺术发展快速,社会对此需求大,但相关教学方法却远未成熟。而且与传统雕塑、景观等艺术形式相比,公共艺术设计对色彩,特别是明快的色彩运用格外重视,这是由公共艺术自身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基于此,笔者在天津大学开设的《设计与人文——当代公共艺术》课程中充分发挥理工科学生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以公共艺术自身的多学科交叉特性为切入点,借鉴相关学科成熟知识体系,结合公共艺术自身特点,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相关公共艺术色彩设计教学探索。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初步摸索出一套完整、实用的公共艺术设计色彩教学体系。

一、基于色彩学基本理论的公共艺术设计色彩教学

公共艺术设计具有设计活动的共性,因此普及色彩学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进行公共艺术色彩设计的前提。但由于学时所限,应当限于最能够直接运用于公共艺术设计的知识要点进行教授。比如,相比视觉传达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自身色彩搭配和变化往往相对简单,因此错视等概念应用较少。同样,运用奥斯瓦尔德色彩系统和孟塞尔色彩系统进行色彩设计也缺少必要性。与之相对,对色彩三属性:色相、纯度和饱和度的讲解应当作为重点。[1]与上述简化的理论知识点相对,在公共艺术设计教学中对于色彩心理学应该有深度的讲解。举例而言,由于波长和振幅区别,红色的运用能使人呼吸急促,肾上腺素加快分泌。在视觉上首先给人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想到热情、青春、爱情、革命。因此,大量欧美几何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都选用红色作为主基调,除了后文会提到的环境与形态限制的因素外,利用红色产生警醒也是重要的色彩心理学功能。另外,黄色是明亮的、温暖的,黄色在适当的背景下十分醒目,亮度和纯度都较高的黄色可以很快吸引人的注意力。另外,蓝色是冷静、理智的色彩,大海和天空又为蓝色标注了广阔无垠的特征,带有浓厚的自然清新气息。另一方面,蓝色还是科技的色彩,蓝色与银灰色都可以用来表示人类的科技产品和对未知世界的征服。白色则有纯净之感。黑色则使人压抑、警惕。这些色彩特性都在公共艺术中有广泛运用。这方面的教学范例是罗伯特印第安纳的“LOVE”系列。印第安纳将“LOVE”拉伸以具有一定的三维厚度,并按照符合形式美的原则将其排列起来后,产生了风靡世界的“LOVE”公共艺术品,醒目红色的运用使这件作品超越了字母所传达的信息,而上升为一种流行文化的符号。同样,国内以字体(包括汉字、拉丁文字与自创字符)为主创作的公共艺术大多选用鲜明的色彩,特别红色来突出这一心理感受,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教学实践案例:《逝去累积》(赵夏瑀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以二维图像为出发点,采用了带有文化含义的“Time”、“Goal”单词为主要造型,通过形体变化表现出时间流逝和成功积累的主题。方案主题鲜明,尺度得当,形态变化丰富,二维公共艺术沿线性空间布置以节省空间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设计者运用明黄、大红和亮白三种醒目色彩来唤起公众注意,更突出阐发了作品主题,发挥出了最佳视觉效果。

二、基于类型学的公共艺术设计色彩教学

当代公共艺术与设计关系紧密,其成型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范畴。如果基于类型学视角开展分析,现成品复制、二维图像的运用以及构成,无疑是三种最主要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由于各自设计方法伴随优点而来的内在局限,运用这三种方法设计出的公共艺术作品都对色彩的表现力有必然的需求。基于上述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尝试,选取三位建筑学院建筑学和环境设计专业同学的公共艺术概念设计方案,分别运用了现成品复制、二维图像拉伸和构成的设计方法,从不同角度验证强调公共艺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1.现成品公共艺术

现成品公共艺术是当代公共艺术中的重要类型,以奥登博格为代表的现成品公共艺术不能脱离色彩而存在,因为这些作品摹仿自工业现成品或其他,这些物品本身就具有色彩,因此将它们放大、扭转、组合运用后的公共艺术品必须着色,才能准确表现出作者的想法。如奥登博格和他的妻子布鲁根所说:“我们也需要用一个十分相关的能够在漂亮的色彩中被唤起的图像。如果没有那些,我们的雕塑就不能在充满巴士、小汽车和烟雾的环境中脱颖而出。”[2]教学案例:《插电生活》(吴闻达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还处于概念阶段,尚未深化,但设计者选取插头和插座这一现代生活中寻常可见的事物进行放大,达到表现生活,营造幽默感的设计目的,充分结合环境设计了悬吊结构以承力,同时不妨碍交通流线。为了强化视觉美感和幽默效果,借鉴了奥登博格在埃因霍温《PING》中运用多个保龄球瓶的方法,运用了多个尺度相同的插头,并添加黄、绿、蓝等色彩,熟练掌握了利用色彩进行区分多个现成品相同元素的设计方法。

2二维公共艺术

二维型公共艺术,特别是二维厚度拉伸的人物形态公共艺术虽然具有直观鲜明的特点,但是由于表现手段使然,视角受到局限,细节不足,因此必须辅以明亮、对比鲜明的色彩,提升自身表现力,因此对色彩表现有着强烈需求,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基斯哈林红、黄、蓝的卡通小人形公共艺术。这些作品普遍表现了儿童游戏般的稚拙天真,同时造型上稳定、均衡又富于变化。由于契合时代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造型简单而形态多变的红、黄、蓝的卡通小人形象影响甚广,甚至成为现代流行文化的象征之一。教学案例:《Returntonature》(史文舒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以二维人物剪影的厚度拉伸为设计方法,以活跃环境为出发点,利用手工模型表现方法。设计者特别注重了色彩心理学相关理论,借鉴了不同色彩与相应心理状态的联系。以色彩为主,以尺度为辅表现抽象人体的年龄阶层等特征,弥补了剪影型公共艺术缺少细节表现的不足。

3构成

构成型公共艺术主要依靠相同尺度或不同模数的元素,进行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组合。因此,合理的色彩运用是避免单调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段。这方面教学范例除了最经典的亚历山大利伯曼红色的系列作品外,还有查尔斯佩里惯用的明黄色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以及位于纽约时代生活广场的蓝色构成作品都是这方面的范例。教学案例:《升腾的光影》(张昊指导教师:王鹤)。该方案利用五边形为基本元素,以渐变构成为切入点,有着清晰的形式美感生成逻辑。作者特别注重了色彩运用,运用五色调和原理,选用红、黄、蓝、绿、紫五种色彩,使公共艺术作品立面呈现丰富、和谐的视觉效果。设计者特别注意了光照角度的问题,进行了局部调整,使红、黄这样的暖色调处于阴影中,保证了整体色彩运用效果的醒目和科学。

三、立足中国国情归纳公共艺术色彩运用前提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虽然距离作品落成还有很长距离,但必要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外部因素不能忽略,如城市色彩、社会禁忌等。同样,由于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诞生于欧美的新型艺术观念,在引入中国后必然需要根据中国国情调整主题、形态以及色彩。这些都是决定一个公共艺术设计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

1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色彩统一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空前规模的城市化,因此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注意与城市色彩协调统一。这方面可以依托规划学科相关成果,对天津等城市色彩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

2大环境需要考虑纬度要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共艺术都位于室外开放空间内,因此其视觉效果必然受到大气候环境的影响。位于高纬度国家或城市的公共艺术,普遍具有色彩鲜艳的特点。以便在漫长的景观萧瑟的冬季,带给公众醒目且富于生命力的视觉体验,进而改善心理状况。这方面用于教学的典型案例包括奥登博格落成于荷兰埃茵霍温市的《PING》,大量分散布置的保龄球瓶没有运用传统色彩,而是换成醒目的橙色,在白雪皑皑的冬季依然带给人温暖的体验。同样的案例还可见休格曼位于美国底特律等五大湖地区的公共艺术,更多使用红色、橙色和黄色。而他在美国南部各州的作品则较多使用蓝色和白色。

3社会学与民俗学视角下的禁忌因素

中国当前的公共艺术方案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禁忌心理因素,不能一味套用色彩搭配的科学原理和色彩心理学的现有理论。中国和许多东亚、东南亚国家都认为红色是吉祥的象征。另一方面,红色也是血液的颜色,事故和危险也多用红色作标志。比如同样是红色的运用,青岛的《五月的风》,就成功利用红色突出了的主题,视觉效果突出,广为大众所接受。但位于广西南宁市的《盛开的朱槿》(一般称“朱槿花雕塑”)。由海外知名景观设计公司主持设计,虽然红色是朱槿的色彩,但由于设计方运用了花瓣形式,意图通过乘坐交通工具的观众,在动态中形成朱槿花的视觉形象。但是由于很难达到理想的车速和角度,所以反而使公众感觉很像血淋淋的刀片形状,从而遭到猛烈抨击,最后在落成八年后于2010年拆除。[3]这就是公共艺术形态与色彩设计结合不当,触发民俗禁忌的失败案例。

四、结语

很少有哪种室外立体艺术形式像公共艺术这样与色彩运用不可分割。但在当前,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中错误运用色彩或因害怕错误而避免使用色彩的案例屡见不鲜。这就需要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并反过来指导实践加以解决。但更需要立足学科交叉,从教学阶段进行色彩教学内容科学化探索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方面的努力既能够为中国公共艺术实践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后备人才,也能够丰富中国色彩研究和探索的理论体系,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编著.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劳拉坦西尼.雕塑的方式——克拉斯奥登博格和库斯杰范布鲁根[J].世界艺术,2009,(1)译自美国《雕塑》2007(10)

第2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专业发展

长久以来,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教案时仍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关注点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每个学期结束,学校教务部门都要进行教案检查,作为衡量本学期教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当这个时候,语文教研组常常会出现抄教案忙的现象。语文教师从教学参考书上、网上把现成的教案抄上去应付。检查者主要是看一下教案的数量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形式上是否符合规范也就了事了。如此应付的教案没有独特的理解与构思,缺少经验的积累和反思,没有多少实际的价值,如此的检查也不能很好地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的反思与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角度来看,语文教师应该写教案,而且更应该把教案写好,写出特色。这是因为每位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在学校情景中班级层次上的课程规划,教案作为课程规划的呈现形式,语文教师在完成的过程中就做着系统收集信息、理清思想、积累经验、进行反思等等工作。因此,我们建议语文学科的教案要有两个“转变”:

一、教案的功能从 “ 一本专用 ” 到 “ 一本多用 ” 转变。

过去的教案就是教案,备完查完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理了。今天,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角色已从“传道、授业、解惑 ”向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转变,要求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成为教学改革的共建者。教案也应相应地向教学资料夹、教学反思集、读书笔记本、教学日记本方面转变。我们倡导教师在备课中学习,在学习中备课,在钻研教材中阅读资料、摘抄笔记、反思教学、练习写作。如果教师能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融合在备课的过程中,学习就变成了每天必备的美餐,成为每个教师内心的需求和享受,从而就在备课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了文化底蕴。例如准备《项链》一文的教案,对于较有争议的主题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广泛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出摘录;可以基于这些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记录其他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还可以纳入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对这个问题真实的疑惑及争议……这一个过程本身就具有教学研究的性质。这些“档案袋”或者说“资料库”的建立,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学习,增加了他们的知识积累。余映潮老师枚举的语文实用研究技法如目录索引法、资料摘抄法、横向联系法、精品收藏法等语文教研的实用技法也可以运用在备课的过程,并且在教案上有所体现。这样的教案就不再是上课流程的简单提纲和记录,也不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准备工作,而是语文教师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在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倡导教师课后备课。课后备课是对课前思路的反思与完善,它看到了学生与自己教学前的估计的不同之处。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往往能促动教师新的灵感产生,引发教师重新思考或深入思考。这时的教案是教师教学思想轨迹的真实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理念,有利于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特色。这种有见地、有真切感受的札记,实际上已是论文的胚胎。这样,教师就收集和保存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研行为。

二、教案的形式由规范化向“实用化”和“个性化”转变。

教学本身就是充满个性色彩的活动,在教案的形式上,完全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软盘教案、笔记本教案、旧教案、常规教案均可,学校只作宏观操作控制。教案的书写原则上也没有形式的规定,但必要的东西不可少,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和学的互动。青年教师应更重视教学反思,但反思也不是死板地规定课课必有,至少一单元一次,至于教案的详略、格式都不必统一规定,一切以实用为主,鼓励教师走个性化道路,鼓励教师备出风格、备出思想、备出特色。

既然放开了手脚,教师有了自,对待教案的态度一定会发生转变。备课本就可以成为他们个性展示的大舞台。教案中可以有本班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捣蛋鬼”的档案;可以有自己收集的教学名言、格言警句,课堂里鼓励性语言范例,教学经验荟萃;可以有下载的名人授课实录;还可以有和教学相关的资料等等。当然也可以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在教案中的一些点缀,和教学内容相符的构图,教师的下水文、学生的作品等等。既然以实用为宗旨,教案就可改、可涂、可勾、可画。如此,一本本个性色彩浓厚、风格各异的教案就会展现在眼前,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做教师辛苦着也快乐着。

参考文献

[1]韩国梁、黄志成.合作发展教研型教研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组织[J] .全球教育展望,2004,(11):56~60.

第3篇

关键词:动漫教学;造型设计;色彩教学;民族文化;创新培养

1 引言

在动漫教学领域中,两者都是以图形为结合的表现形式,两种字意中所表达的基础是相同的,包容了二维与三维的教学。如果说动漫中角色造型与线条是动漫的“生命”,那么色彩、光感、影像将是动漫的“血肉"",而民族性的创新风格特征,就是整个动漫的“精髓”[1]。只有这三位一体的结合,才是当前我国动漫制作的基础,也是在动漫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对于这三点的理解与掌握,关系到将来的自身发展与提高,是作为一个动漫者必需体会的学习过程。

2 造型设计在动漫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动漫中,造型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造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部动漫作品的格调,事关整部动漫的成败。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造型设计的培养目标应是动静结合。不单是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也不能按一般设计专业那样,只作为短期的基础课的设制。动漫中造型设计的课程,应不单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2]。更应贯穿每一个动漫学生终身,在教学中,依据动漫的特点我总结出了几个步骤来进行培养。

(1) 对于学生“看”的培养。 要有动态造型力的培养。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造型的关键是观察,对于动漫专业来说讲,最主要的是把静态的观察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作为动态的描述;要有广博的造型知识。“看”的目地是要学生观察我们的生活,要通过教案中的各种中外动画影片的造型角色,来提高学生们的眼界。引导学生对于各种造型元素的吸收,并能用语言和画笔来进行描述的双重能力。

(2)对于学生“变”的培养。“变”是动漫中一个必须重点训练的造型手段,动画与现实影片的制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动漫的表现手法是虚拟的,非真人实景的拍摄。如同天马行空一般,角色的造型可以是现实,也可以是虚构,动漫创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虚构的无限性,能使人们大胆突破想象尺度。从而达到现代人所不能达到“过去""“将来”中的各种时空中穿梭。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的引导学生变化造型,由写实的人物、动物、建筑。

(3) 对于学生“画""的培养

造型中的传统技法中,“画”无非是对于对象的具体或者抽象的表达,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以中,长期的课程训练为主,并辅以石膏人体、透视基础知识、骨骼的基础绘画形式。动画中的绘画同样离不开这类传统技法的教学,在继承以传统造型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要加大速写与默写的练习投入,动漫教学中最具特点的方式,就是分镜头的表现上。

3 色彩知识课程在动画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我们把动画造型说成是“生命"",那对于色彩来说是“血肉"",色彩作为动画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础色彩在动漫的教学中体现了剧本的基调,对于整体的画面能起到一个衬托的作用。

(1)色彩中的延续性。动画色彩中的延续,主要体现在对于动画角色上色与整个动画场景的色彩感觉。首先,要学生利用色彩的基本原理,进行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构成的各种手法等基础知识点的练习,再结合动画中的场景进行创新。色彩的学习,是造型上的有益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2) 色彩写生的自主性培养。色彩的显示,不外乎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相对于动漫专业来说,静物写生、室外风景、人物与动物的写生,都是为了满足动画角色创造与场景创作的基本前提。在第一阶段的基础色彩写生训练,主要是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动漫教学应有别于传统的色彩基础教学,理论上的理解要更多的引导入实践之中,自然界的色彩写生,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的感觉方式。而对色彩的控制与运用,从而达到写真的“第二自然”的目的。作为动画,要充足于“动”,动画中出现的连续画面是,由人眼中的“物象残留”组合形成。在教学中,可以立足于减少对于单独画面处理的Hq-f司,多作4到6帖的动画训练,同时,要求一定的团队合队,可以分编剧与创作两方面。利用多帧数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对大局色彩的整体把握与一定的团队意识。

(3) 装饰图案的引导性作用。在对于动漫初学者来说,在实践教学中装饰图案是训练是必要的。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所喜好与熟悉的动画人物,场景或各种道具造型。可以指导学习复制多份,用各种装饰画的手段来表现。在一定的装饰图案的制作训练后,用自身喜爱的卡通人物与场景、变形变色、抽象等等的重新设定,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色彩感觉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严格自身的图面,也反过来促进了写生训练中,对于写生物体中色彩修饰,并提高了物体的造型的严谨。

4 民族文化知识在动画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民族文化知识作为中国动画产业中的“精髓”,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当前,我国动漫当前走的主要是模仿西方的道路是事实,但是,民族性的文化根基是不能被否认的,国内大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国动画的民族性问题不应被忽视的观念。可见,“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这一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的动漫来说,只有走中国时代特色的中国动漫之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从士大夫的书画怡情到当代的审美读图,可以说中国动画的文化根系还在于传统文化。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加强民族化的学习有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民族文化的了解。教育不但要解决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还要加强对民族本土文化的教育, 从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的1926年《大闹画室》开始,到中国水墨动画的先河《小蝌蚪找妈妈》,再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世纪60年代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形象的出现。应该说我国的动画片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辉煌成就,早期就借鉴出了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刺绣等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类。

(2) 引导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我们应把学校的民族性的课程加强,要引导学生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探索了解与认知,从最早的水墨画、素描、木偶、皮影、京剧、剪纸、年画中去寻找灵感之源。在 教学中,要加入一些中国动漫欣赏课程,与学生的考察相结合,作为高校考察的课程可以安排去一些民族文化形式较多的地区。在中国民间美术的教程知识教学中,可以把传统壁画、年画、京剧脸谱、饮食文化,各民族服饰与建筑的演变,和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相结合,再提炼吸收到自身的动漫创作中。

5 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蓬勃发展的产业环境下,把动漫教育孤立地作为亭台楼阁和上游产品的一类品种的观点是不明智的。社会的进步、动漫产业经济的发展、动漫创意运作的优化、动漫的普及、制作水平的提高都必须依靠人才,产业要做大做强更需要大量的动漫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和凸显归根结底靠教育,动漫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动漫教师的高素质、教学的创新性、招生的规范化、产业与教育的连结化。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培训目标:

以着力提升教师有效学习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重点,以“立足课程、聚焦课堂,提升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逐步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二、培训对象

红卫路小学全体在岗教师。

三、培训内容

第一板块:研修专业

目的:分别通过舞蹈、合唱、素描、色彩、队列、田径相关项目和阅读策略的培训,提升音乐、美术、体育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第二板块:研读专著

目的:以读书分享的形式交流,树立现代知识观和教育观。

内容: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拓展教师视野。

要求:结合老师们的阅读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树立现代知识观、教育观、学生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三板块:研学课标

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为主要内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各校区分学科教研组,研读20xx年修订的各科《课程标准》。

要求:帮助我校教师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第四板块:研究教学

目的:各教研组研读教材,撰写教案。

内容:(1)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2)撰写教案,选取典型案例,研讨课堂教学技能。

第五版快:信息技术

目的: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12学时)

内容:一是教学资源的获取,掌握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检索、加工与利用的基本方法。二是简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简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三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

要求:一、根据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配备的班级多媒体设备、交互式软件的特点,创新培训方法,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确保教师“人人会”。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研讨、作业、考核等任务。

四、具体安排:

(一)专业研修

1、参加人员:全体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和部分语文教师。

2、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3、培训时间地点:音乐:8月15—16日,师范附小一小;

美术:8月17—18日,阳光中学;

体育:8月19—20日,z实验学校;

语文:8月24—26日,望湖小学。

(二)集中培训(8月20—29日;作息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日期方式参训对象内容地点负责人具体要求

8.20 上午讲座全体教师师德培训报告厅胡昕

下午分组 讨论全体教师教师职业道德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指定教室(分教研组进行)

8.21上午互动 培训20xx年8月—20xx年8月进入我校的教师新进教师培训报告厅z新进教师:学习红卫路小学的各项常规(打包成电子稿);集中互动培训 其他教师:学习课标、研读教材

下午

8.22上午讲座全体教师“课题研究方法与实践”专题讲座报告厅z

下午分组 研讨全体教师各课题组制定本学期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方向指定教室(分课题组进行)江毛顺请课题组长假期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书籍,对下学期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做规划

8.23上午学科专题讲座全体语文 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报告厅z

全体数学 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二楼 会议室z

下午读书 分享全体教师读书分享报告厅石英梅老师在暑假期间,选读一本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书籍,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以备交流。

8.24上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课例研究汇报报告厅胡燕敏 胡昕各课例研究组做好汇报准备

下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自育自学”课题组汇报报告厅各课题组做好汇报准备

8.25上午讲座1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报告厅z

讲座2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报告厅

下午讲座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报告厅

8.26上午上机 操作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各校区 微机室胡燕敏 卢淑娟考核分两项内容: ①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 ②请老师们进入下面网址http:///有相关题库请认真学习,信息技术考核是现场答题,现场出分。

下午现场 考核全体教师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的考核各校区 微机室

8.27上午同伴 引领全体教师课标解读(主讲:教研组长)指定教室z自我回顾。反思一学年以来在所任学科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以案例呈现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如何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等,每人准备文字材料以备交流。

经验 分享全体教师交流在课堂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指定教室

下午研讨全体教师研读教材(阐述分析本册教材),讨论学进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指定教室各备课组进行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

8.28集体 备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老师抽课题备课指定教室z①提前公布课题,全员撰写教案。②分组研讨,选取典型案例。②教师代表现场讲解教学设计③再次修订教案,反思内化。

8.29无生 上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教室z提前确定好每位老师抽课题和授课的具体时间地点。

备注:

1、请每一位老师结合暑期培训内容,针对每一项活动提前做好准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2、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各位老师要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及时反思、总结,并按要求填写“培训参与录”。所有参训教师于8月28日下班前把“校本培训参与录”交到教研组长处。

第5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8-01

近年来,一轮又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前呼后拥,名人大师百家争鸣,各种观点扑天盖地,使语文教学也变得色彩纷呈了。

工作在一线上的语文教师,既要跟上时代潮流,学习各种新经验,又要完成学校的各种工作,疲于应付,虽有雄心壮志,但精力有限,常因心有余力不足而出师不捷,最令老师们苦不堪言的是年年岁岁的备课检查,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扼制着教师的进取和发展。

请看那一本本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却模式统一、要求程式化的教案,整个是“教参”的翻版,我无意批判哪个,只是心底的声音告诉我,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尚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尽头地闲时抄教案,忙后补教案,教学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辛苦”先不说,还只会导致自身的惰性:阅读的惰性,工作的惰性,更可怕的是思维的惰性。就好像好端端的一个人拄上了拐杖,慢慢的,也就变成了瘸子。工作一辈子,其他什么本领都没学会,只学会一套将错就错,圆人所说的本领。更何况,某些参考“教案”,随着教育改革的突飞猛进,早已时过境迁,它把那些优美的文章通过划分划分段落,归纳归纳中心的方式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更重要的是它那毫无探究性的问题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阻碍了孩子们的灵感,可很多老师为了让教案看起来更充实,连答案都抄进了教案。这虽然迷糊了检查者的眼睛,但殊不知:语文不是“1+1=2”,也不是ABCDEFG......请看一段文字:

“花儿为什么会开?”老师问面前的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位小朋友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更漂亮。”第四位小朋友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第五位小朋友说:“她也长了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唱歌。”突然,第六位小朋友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扬起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那笑脸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师知道,她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

因此,要张扬个性,备课就要去除形式化。第一,要去除管理上的形式化。教学管理不要局限在检查教案上,检查教案也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数数教案的字数、节时数,看看教案的格式、书写,查查教案的时间、进度等等,不是督促教师备好课的关键,备好课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用心。第二,要去除内容上的形式化。从教师备课内容的结构来看,一般有这么几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看起来似乎很全面,但如果每课都按这几方面去做,就会局限思路,扼杀创意。第三,要去除程式上的形式化。从备课的流程来看,一般先读教材,接着看教参,然后写教案。这种流程易受教材作者和编者思路的约束,不容易产生教者自己的新思想,难以实现创造性备课・・・・・・

诚然,教师又不能不写教案。因为,教案是教师通过对所授教材及所教学生的实际做了认真研究之后,所做的教学计划,能对教师讲课起控制和提示作用。可是,即使是自己精心编织的某课教案,谁也不愿意年年抄一遍,因为于事何益?

教案必须得写,而且还要破除陋习,创造“全优”教案,让他更具实效,为广大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松绑”,怎么办呢?活页教案,它该是大家的呼唤!

第6篇

【关 键 词】 教案板书;图片化设计;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1]。再好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那它也只能停留在“空中楼阁”之上幻想;再好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展示,那它也只能止步于“雨雾深山”处飘浮不定。

从教案中的板书这一理论层面导出的课堂现场板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般铺陈所不能取代的。

先秦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所说的“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将教案中的板书进行图片化设计处理,这一华丽的转身能引发授课教师直觉思维的立体空间构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做一个肤浅的介绍:

教案的图片化板书设计,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首先顺其纲要进行构思排版,形成腹稿后即在黑板上进行上课之前的板书,待板书生成,则使用相机进行全景拍照以形成图像,将图像转换成图片格式镶嵌于word文档的教案之中,便形成了图像式的板书设计文本。其主要流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梳理内容,形成板书框架

教学内容从何而来?教材是主线,此处不再谈及,在这里只想说明两点事实:一个事实是,“内容”并不是静态确定的,而必须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获得的;另一个事实是,世上的全部事实,即不管是天上人间有的,抑或是天使与魔鬼争论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成为教学内容。一个化学方程式甚或是学生做的白日梦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2]。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板书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这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如果繁琐花哨而挤占了过多的版面,这与“庭槐高臃肿,屋盖素模胡”一样大煞风景。

二、收集资料,打造板书形象

充分利用色彩的简易加工信息和化学用语的独特表达方式,预留给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必要时,提前邀请学科代表共同热身创作,动态生成的板书绝对不用怀疑它的生命活力。运用模型研究方法进行启发式讲解和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3]教学实践中,如使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圆形磁铁来表示原子,并在这一种假设的基础之上构建不同的分子模型,这一方法很值得尝试运用。谁都知道,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学生通过自己在磁性黑板前的左右腾挪,实现着微观世界里的新旧物质变化,这个活动过程比一般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更有效果。

三、相机拍照,揽尽板书全貌

考虑到板书设计的科学实用性,建议将教案板书提前誊写在小黑板上,在教案过渡到课堂的中间地带提前体验预设的效果,是一件痛快的事情。但小黑板过于精致,的确难以做出大气的作品出来,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移动式黑板算得上是教学灵感闪现的绝好载体,经过一番深耕细作,便可以将成型的板书移到走廊或是其他光线明亮的地方进行拍照。工夫在课外,形成的图像成了呼之欲出的活生生的蓝本。

四、图片处理,生成板书文本

相机拍照的图像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素材存放在电脑内提供日后参考。编辑时可以将图像直接复制到教案板书设计的word文档中,也可以采用文本框的形式进行更为灵活实用的编辑。这里以文本框编辑为例,其具体操作步骤为:插入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对象格式线条与颜色下拉键填充效果图片点击图片选择图片插入确定再确定。

运筹帷幄之中,相信一面以图片形式设计编辑的板书,于一位成竹在胸的化学教师而言,一定能为课堂教学活动增色添辉。

借此,举一实例如下:

板书设计内容及图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2 燃料和热量(fuel and heat quantity)

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卡纸制作)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现象、吸热现象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备课与“抄写教案”几乎可以说是等同的,一直以来也是不争的事实,可谓是“约定俗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要求我们教师备课思路要转变,要求教师把备课的方向由老师“怎样教”变为学生“怎样学”,备课的过程中既要预设出老师“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也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做到有效备课。那什么是有效备课呢?我认为有效备课就是把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教材资源综合而充分利用,为确实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准备活动。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简单谈谈有效备课的方法与途径。

一、把握教材自主备课

(1)全面解读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了“教什么”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我们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参考书,教参中有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将教参的优秀案例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修改整合,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2)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美术课程涉及的内容形式比较多,新课程标准将其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其实,很多课程是多个领域都可以来表现的。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与专业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形式来进行,这样上课过程中也会得心应手,表现出色。比如人教版五年级的《十二生肖》这节课,教材上提供的内容比较丰富,有泥塑作品,有剪纸形式,有绘画表现。这些,为我们备课的时候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内容,但是我们需要面面俱到吗?我认为,这时候就可以根据美术教师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材自主备课。

(3)关注学生群体心理,找准备课起点。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师生的角色较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地位,而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在关注教材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我们在备学生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也就是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新学的知识与技能和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在备课时要清楚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二、集思广益集体备课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不尽相同,这时如果能够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其备课质量一定比个人作战能力要强。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碰撞。每一位任课教师结合各自备课的教学思路,发表自己对教学内容、教法的理解和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如果某位老师某一课的独立备课准备很好,她就是“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现在很常见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其实就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看法和理解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就可以采取这样的同课异构,每个教师先拿出自己对某一课的教学设计,然后大家共同交流,互相碰撞,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可以得到一个集合共同智慧的教学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

三、信息反馈多次备课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备课就是写完教案就算完成了,其实这个是把备课这个教学设计的过程简单化、片面化了。我们很多时候的备课稿也就是教案,是事先定好了即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些所谓的教学详案,连课堂上要说的话都预设好了,这样的备课不能说它不可取,但是确实也有缺陷所在,这样的备课教案是一种游离在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有新问题出现的过程,那么也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将课堂中得到的诸多信息要素合理而有序地调整,使课前充分预设备课延伸到课后及时信息反馈再备课,从而使美术课堂走向高效课堂。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四年级《色彩的对比》这个课时,课前我也进行了充分准备,查找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在第一次教学中,我讲的很多,也展示了很多的图片资料,可是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他们对这些枯燥的知识不感兴趣。于是我及时修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二次备课。针对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的教学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他们穿的衣服上的色彩入手,让他们感受哪些颜色的衣服搭配比较好看,进而过渡到对比色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掌握。经过多次备课调整,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

四、教学反思完善备课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为了上课,课上完了,备课过程应当就结束了。实则不然,教学反思其实也是我们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反思可以进行“三问”: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教学反思不但可以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备课提供可借鉴之处,教学反思还可以提出失败的教训,避免以后的教学重蹈覆辙。在不断的教学中找到得失,积累经验,厚积薄发,挖掘自身潜力,促进自己教学艺术的可持续提高和发展。

第8篇

一、己有教学资源的再利用和不断创新

大多数美术教师都认为,中学美术每周只有一节课,每个年级都只有一名教师授课,每年只要教材不变,讲授的内容都几乎一样,而在现行教案管理制度下,教案每年都要重新书写,为了应付常规检查,不得不将教案写得像格式文本一样规范。而用电脑做的教案具有可以随时增添、删除、修改、存储方便、容量大等很多优点。它既能保留原教案的精华,删除自己认为不满意的部分,又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借鉴和总结出更为出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就从过去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创造性劳动中来,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教案、查找各类资料上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往教师备课相对封闭,主要依靠教参及自有资料等有限的几本书。虽然也可去有些地方查找资料,但由于工作繁忙,多数教师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去书店、图书馆找资料。而用电脑书写和管理教案,只要与神奇的因特网连接,我们就可以登陆相关的网站查看同行的教育论文等相关的信息,下载美术教学所需的图文资料,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提出的打破学科界限。

(二)网上交流和教研

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子还不可能完全消失。美术在中学属于“小学科”,很多学校一般只有两名左右美术教师,势单力薄,学校对非统考学科都不怎么重视,把“小三门”(音体美)简单地划分为一个教研组。学校和主管部门也很少组织和开展这方面的交流活动,美术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网上交流的形式,登陆相关网站共享互联网资源,参加网络学术论坛,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上的交流。时空将不再是交流的障碍,美术教师交流的机会将大大增多,从而使美术教学可由封闭走向开放。

三、多媒体美术课件的制作

(一)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是美术教学中重要和常用的教学手段。美术课件在展示欣赏图片时,要注意所选图片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饱满、易于存储等。还有图片在课件上要讲究构图和位置,图片在背景上要醒目。

(二)图像展示

美术教学中采用动态图像展示,可以使学生从最佳角度对示范过程看得更清楚明白,有利于学生掌握技巧技法和步骤程序。要注意所选图像画面清晰、不抖动,拍摄角度和剪辑制作要合理。

(三)背景音乐

在美术课件制作中,为拓展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空间,营造气氛,烘托主题,加深欣赏的深度,可选用一些适当的背景音乐,使同学们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加深认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四)文字编排

美术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主要是教学中的标题、要点、步骤及理论知识等。因此应根据需要选用大小、颜色合适的字体,标题要有层次,颜色要醒目,不同内容要在字体和颜色上有区别,标题和正文字体相统一协调。

四、美术课件在教学中的目标定位及要求

1.美术课件制作的目标应定位在为教学目标服务,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否则,再美的课件也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