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交安全论文

社交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交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交安全论文

第1篇

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都是市场需求比较大,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们往往最终成为建设工程的主力军,在建设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发挥自己的才华,因此可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决定了中国未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由于近几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而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建设的原材料、工艺、手法等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但是安全问题也逐渐随之而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让人们痛心疾首,也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同时,应当时刻审视社会的要求,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让大学生注重安全管理的内容,并掌握具体的行为方式,在建设工程当中将危险防患于未然。目前在高校的安全管理课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进行梳理并改进。(1)安全管理的教学没有落实: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立工程安全管理的专门课程,所有的学校都将重点放在的专业的工程课程当中,并将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内容与职业健康等课程进行杂糅,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介绍具体的知识内容的时候,顺便提一下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比如教师在介绍施工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教材中提及到而来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教师会在课堂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简单介绍与施工技术有关的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学生对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接受的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2)实践运用机会少: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课程的认真学习,对基本的建筑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还应当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书面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学习机会是非常少的。一方面,学校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多学生并没有尝试过自己走出校园,走向工地,锻炼自己,还有的是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原因,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总觉得自己毕业之后应当不会从事地层劳动而放弃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多,和企业的交流比较少,实习的机会非常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教学工作。还有的企业对来实习的大学生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认为大学生也不能成真正的员工,就让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跑腿打杂,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场所都不让大学生进去,以防止出现危险难以交代,很多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收获。(3)学校与企业的衔接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和生产规范等方面,一些具体涉及到的机械和设备都是很久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长时间都没有进行更新,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被企业所淘汰,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完全没有相关的理念,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已经逐渐被企业所淘汰。

2剖析原因

(1)重视性不足:目前高校的关注主要重点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好职位,因此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投入能够收获比较高的就业率,带动学校的发展,但是工程安全管理技能并不能像专业素质一样获得很明显的回报,学校考虑到课时等方面的原因,就不会安排工程安全管理的课程,实际上还是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重视不足的原因。(2)认知有限: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够重视,施工单位比较注重的是完成工作的时间和投入的成本,对于一些安全问题也认识不足,政府的监管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督效果并不显著,一些施工单位出现安全事故就隐瞒,政府发现的不够及时,而且不能大力惩处,如此循环往复,各方对工程安全管理的观念都认知不足,导致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得到重视和实施。(3)师资力量不足: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应当对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然后还要对实践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有自己切身的体验,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让学生们学有所成。

3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进策略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对我国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对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的几条建议。(1)引起高校的重视:在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中需要开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专业课,首先学校必须对工程安全管理足够重视,看中它在未来的建设工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重要地位,然后做好传达工作,让高校中的教师也足够重视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最后在设立专业课的同时,要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也要注重介绍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去学习[6]。(2)项目法:运用项目法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安全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学会团队协作,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3)教学方法多样化:由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困难,很多问题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这也加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当中,容易分心,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8]。(4)优化师资力量:对于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多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是到国外短期学习,吸收国外的优秀指导意见,还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真正学习到实践知识,不断提高高校中教师的工程安全管理的专业能力,在学校里面逐渐培养出能够教授学生的优秀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对于教师而言,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是成长的契机。

总之,通过对目前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改进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策略,希望能为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作者:张哲弘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近年来,偏远地区的电网设施被盗事件日益增加,这一盗窃案件由原先的个人作案发展到团伙作案,性质极其恶劣,根据相关涉电案件统计调查,电力设施盗窃案占据70%,造成电力公司直接损失高达上千万,难以遏制这一犯罪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盗贼的销赃渠道畅通无阻,我国制定的相关惩治制度,严令要求各废品收购站不许收购电力设施,然而在实践工作时,由于全国收购站点多不胜数,故而惩治任务十分艰巨,监管作用难以体现出来,随着电力公司内部公安机构撤销后,电力公司没有执法权力,对这类盗窃事件就没有惩治权利,因此,难以杜绝涉电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立足自身,加大隐患预控力度

1.落实责任,分级排查

贯彻并落实预控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采取专业巡线岗位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巡线出勤率以及降低失误率,这一制度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责任要求,切实有效的落实了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力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电力设施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分组巡线,有关人员对自己所管辖的电力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隐患后及时排除并解决,对隐患资料进行拍照、收集以及以出报告形式进行讨论研究,制定出宣传图册,如未能解决的隐患应及时上报上一级电力公司,上级公司立即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核实并解决。公司将发现的隐患进行归档,并划分出等级,对隐患较大的地区贴出警示牌、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力度,此外,情况严重时,应上报上级部门,专业人员对隐患档案进行划分并且给出指导性建议,或者请求相关政府单位进行协助,从而解决隐患问题。

2.加强预控,提前防范

违章建筑的预控措施首先清理输电线路的周边环境,对电路下有建屋需求的居民进行交涉,并贴出警示牌,严禁违章搭建,在当地可以聘请专业的护线管理工作人员,借助他们熟悉当地地形的特点,能够及时对电力设施的隐患进行汇报,从而电力公司可以及时解决隐患问题。护线员可以通过走访村委、乡政府进行协商沟通,规划好建筑项目实施地点,建立和完善电力设施在电路保护区域的建筑项目审批制度与工作流程。

3.抓住重点,强化宣传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纸媒、广播、电视、宣传车以及宣传标语、横幅等宣传方式,加大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力度,强化农村居民打击盗窃电力设施意识,普及盗窃犯罪的知识,在宣传手段上进行多样化改变,内容上结合当地文化程度进行宣传标语的制作。实现打击盗窃电力设施行为人人有责,印制《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文献,广泛张贴进行普及法律安全用电知识,抓住正反案例中的要点,做到以案说法,引导居民舆论,促进电力设施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安全用电宣传还应走进学校、小区以及各用电单位,通过这一方式,强化居民安全用电以及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将这一意识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去。

三、结语

第3篇

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加强对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检验,这是一道最重要的质量管理程序,拒绝任何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的主要控制内容如下。(1)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标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外加剂应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均匀投入,严禁干粉投料;现场配合比换算、拌和、运输的过程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如标志牌、波形梁护栏、隔离栅等的质量隐患往往不是出现在安装过程中,而是出现在进场构件的质量上,安装的检验比较容易控制,有缺陷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但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不易及时发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进场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2)有关人员必须到进货的生产厂家检查和确认其生产设备能力、工艺水平及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并在供货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巡查,以保证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产品进场后,技术人员要依据规范的规定试验和检验,确认后方可用于安装,发现疑问时,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和频率。

1.2 工序流程的控制

把好质量关,消除工程中隐含的不合格工序的发生。如护栏的工序:到达现场-设置安全措施-基础放样、修整或开挖基坑-浇筑砼基础-立柱安装-护栏板安装-调校-清理现场-完成其中的基础放样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隐蔽部位也应重点控制。

1.3 技术人员的控制

技术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

2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管理的应用

2.1 公路交通标线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线技术中要把握好施工的时间和温度,必须将施工温度控制在6℃~33℃之间,当温度过高,车流量过大时,要增加车辆禁行的时间,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在公路交通标线施工中施工的温度和速度都会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技术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确保标线涂料的质量,才能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在整体施工流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与施工材料的性能相结合,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温度做好适当的调试,保障工程质量的达标。

2.2 公路交通标志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交通标志具有分布广、结构多、类型多的特点。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以设计图纸为导向,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对周围的环境做好记录,防止施工中出现过多的问题。做好交通标志樁号的记录及标志版面设计内容的分析研究,放置好交通标志后,要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检测,对其进行适当的角度调整,确保视线观测范围的通畅。在高压线放置中,必须将其设置在准确的位置,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标志设施功能的发挥。

在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施工技术中要对互通立交区段的开挖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对立交区内光缆、电线的破坏。在标志设施基坑挖方中,要将没有用到的材料运出,还要保障基坑排水功能的有效发挥。

交通安全设施标志面板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其形状、图案、颜色、字样及选用的材质进行设计。为了保障交通标志面板的平整度,通常采用面积小于8平方米,厚度为2毫米的铝合金板。还有一些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志板采用了铝合金龙骨加固技术,这是在铝板与铝板金龙骨之间采用铆接加固的一种方法,以此增加交通标志面板的稳定性。现阶段在交通安全指示标志施工技术中已经采用了焊接拼接技术,但这种施工技术很难使板面的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耗力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还易损坏标志面板。随着道路交通等级的不断上升,车辆行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求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的尺寸必须扩大,质量必须提高。在标志面板施工中,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采用新的拼接技术,简化施工的操作流程,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标志面板数字自动化的有效控制,提高公路交通标志施工的技术水平。

2.3 公路交通护栏施工技术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护栏立柱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标记并结合路桥工程中路基中心与标高的相关文献进行材质选择及施工。在交通护栏施工中可以选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做好护栏立杆的测量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护栏之间的间距,选择不同高度的标杆。当立杆放样时,出现间距零头必须采用科学的调整方式对零头数按比例分配。放样结束后,要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立柱施工中常常采用的是打桩机打入技术,在打入立柱的时候要确保柱体的准确位置,当打入太深时,要做好拔出及二次打入的准备,这样才能提高公路交通护栏技术的精准度。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护栏施工中,通常采用的钻孔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打入地下的钢立柱、波形梁护栏板等设施构建出完善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防止事故撞击对路面的过大损害。公路路基主要是由石土经过压实技术的处理构建出来的,在立柱打入施工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二灰碎石土层的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最常用的就是开挖技术,即在立柱安装的地方进行孔穴开挖,再用风镐等机械设备对二灰碎石进行精准地凿除,随后将立柱打入设计深度,最后进行材料回填。

2.4 公路交通隔离栅的施工技术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隔离栅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动物、行人、非机动车进入或横穿高速公路,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了避免不法占有公路现象的发生。首先在公路交通隔离栅的施工中要采用机械调直、截断钢筋,人工绑扎等方式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立柱预制。然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对路基施工中对地形的破坏进行及时的修复,在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放样。最后根据施工的需要增加混凝土立柱的尺寸,增设加强柱的数量,才能进一步增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隔离栅的强度和稳定性。

第4篇

【关键词】android 社交学习 移动交友

1. 介绍

大学生群体是社交媒体中很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受高等教育,在社交方式中更容易接受新鲜的社交方式。如今大学校园里,智能手机随处可见[1],将传统的课堂授课和流行的移动设计结合起来,特定于大学生这一容易接受最新的移动社交的群体,真正实现在交友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口语的学习。

本系统主要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方式,旨在为渴望提升英语水平的同学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实时技术同陌生人进行交流[2],实现寓学于乐。

2. 技术选择

服务器端采用了servlet+javabean+database技术。Android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web服务,由servlet接收客户端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响应。由DAO层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更改等。在Android客户端用shareperference保存一些必要的数据。后台管理技术采用了jsp+javabean+database技术[3],jsp负责展现,javabean负责业务逻辑处理,database负责数据存储。

3. 相关技术

(1) Android平台[4] Android平台有如下特性:a)丰富的开发环境包括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插件、设备模拟器、调试工具、内存及性能分析图表;b)内部集成浏览器基于开源的WebKit引擎;c)应用程序框架支持组件的重用与替换;d) Dalvik虚拟机专门为移动设备做了优化;e) SQLite用作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2) SQLite 是一款轻型的数据库,是遵守ACID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是嵌入式的,而且目前已经在很多嵌入式产品中使用了它,它占用资源非常的低,在嵌入式设备中,只需要几百K的内存就够了。

(3) WiFi 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其最主要的优势是不需要布线,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的需求,而且无线网的功率低,更安全。

(4) SyncML数据同步协议[5]是一种平台无关的信息同步标准协议。 SyncML数据同步协议包括3个部分:SyncML同步协议、SyncML表示协议、SyncML传输绑定方式。

4.功能模块

服务器端管理系统 服务器端采用B/S架构,以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MVC框架为技术支撑,对高校在校英语爱好者上传的基本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管理,从而对各种视频、音频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对每个分类进行详细信息说明,帮助系统管理员进行高效率的管理。

Android客户端系统 客户端基于Android系统,数据库采用SQLite;客户端进行用户验证,登录的用户,可以查看学习视频、音频,还可以对其他同学发表的主题进行评论并且进行打分,实现在讨论中进行英语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操作是实时的,因此也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强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

二维条形码阅读系统 Android 可以方便的使用开源组件zxing开发出识别二维条码的应用,本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生成自己个人信息的条形码,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信息读取,既可以获得好友信息也可以获取其他相关学习信息。

基于android的校园英语学习系统是根据现下流行的移动社交而提出来的一款新的社交学习系统,同时结合了传统的视频教学和音频教学的理念,能为用户的英语学习提供方便的服务。系统利用android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了终端,用户使用终端系统将个人信息、英语学习的相关资料等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将处理好的信息反馈到Android客户端。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等,并且对有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论,与同时在线的用户一起进行讨论交流,为用户的英语学习和生活交友等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和机会。

本论文由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ZZQ-CX-WY-0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GJJ-CX-WY-42)基金项目支撑。

参考文献

[1]詹川, "移动商务平台智能手机的性能研究", 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 2009.

[2]彭涛,李晓杰.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09年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 2009

[3]YueChuan Luo,Chen Wang,JiuFeng Yu,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Electronic and Computer Science, 2009.

第5篇

在2011年互联网大会上,笔者曾问新浪微博的企业客户经理,商家不交钱发广告怎么办?他说,“发广告合法,我们是免费平台,是免费为商家服务的。”这是对所有用户的开放,而几乎所有的社区和SNS都不允许企业客户或其他有广告需求的人输入手机号、银行卡号,自主上传广告。

大家会选择谁,当然会选择永久坚持免费的。就像大家弃瑞星、卡巴斯基和易趣、诺基亚,选择360免费杀毒和淘宝、Android(安卓)手机一样,不仅仅是因为360、淘宝、Android系统和新浪微博更优秀,更因为他们成就了网民心中永久免费情结的“救赎之神”。网民对他们这种心灵的依托,让他们成为真正在精神上和现实中的老大。有些企业认为经过几年 的免费期,可以尝试收费了。QQ当年就曾停止了免费注册,让大家花几块钱才能得到一个QQ号,结果差点成就了当年的网易POP。多亏马化腾勇吃回头草,重新改成了免费注册QQ。

九、单语种网站是局域网

从应用层面上,互联网不仅仅是光缆和电信信号的互联,更是文化和人的互联。从这一意义上说,新浪、百度、腾讯等国内网站还是局域网,因为他们的语言基本上是汉语,关注的主要文化是华人文化,登陆的网民基本是华人。大陆网站虽然和世界的互联网是互通的,但是文字并不相通、文化结构相对单一,浏览国内网站的非华裔外国人比率很低。

国内互联网产业要打入世界,首先互联网公司的语言要有英语、阿拉伯语、法语等语种;要关注世界流行的各种文化和各种族和文化群体的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外国人登陆浏览我们的网站,来交流,来留言,让外国人来给我们的网站贡献内容和产品。

十、技术领先一步,平台领先百里

技术领先,说的不是优点,是优势,也就是物化了的技术领先,如目前的新浪微博。新浪微博的优势和新浪传统门户网相比,就是领先百里。目前,新浪微博的流量在全球排名第29位,超过网易的第30位和搜狐的第46位,接近新浪其他所有应用流量的总和。再有两年,如果没有更新的应用取代微博,所有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全都会在微博这颗大树下枯萎。传统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如何保持新媒体的地位?一是“编辑生产内容为主”要向“网民生产内容为主”转变;二是应用平台和产品开发,从自己包办为主到社会开发为主;三是引入Web3.0基因,给网民重组自己版面的机会。

其实,微博不是Web2.0的一个种类,而是Web3.0的开山之作。因为任何手机用户、互联网网民都能在任意时间、地点,用任意语言发表信息,把浏览的网页一键分享,并通过评论、转发将其它人的微博页面转到自己页面。但网民还不能修改、编辑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不能直接拼接网页内容到自己页面并。这给其他媒体预留了超过微博的空间。

互联网也在过时,Web1.0网络媒体已经变成传统媒体。传统互联网没有把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用好,注定要消亡了。

十一、三网融合于互联网

目前的三网融合,互联网是没有发言权的被融合的一方。但是,互联网的技术领先电信网一步,领先广电网两步。

目前电信网是互联网在无线领域的主要支撑。优秀如微博的产品,也是互联网和电信网的融合。如果,无线互联网技术,不能出现取代电信网的3G和4G技术,电信网将继续扮演其融入互联网后骨干传输者的角色。广电网如果能有幸融入互联 网,将是电视机看网络视频的支撑。不过,光纤替铜缆的“光进铜退”已迅速铺开。“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全部实现光纤入户,每户有100M带宽,中移动4G也将普及,网上视频观看速度将不是问题,广电网被废弃的可能更大。

没有互联网发言权的三网融合,注定没有明确的方向。设立网络IT部统管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物联网、卫星网、仿真网和IT业,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部门管理目前最新的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的重要控制体系,将事关我国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

十二、互联网融合于物联网

互联网靠电脑和手机,把人与人用信息联通;物联网靠RFID、红外线等把感应信号传给云计算、电脑和手机,把人、家庭、商铺,以及和人有关系的东西,尤其是把人的随身物品用信息联通。物联网不仅把各种物品的信息引入了我们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物品之间的交流,加深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空和深度。

物联网应该是硅芯片支撑的最高水平,让对人有用的东西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类生命”。物联网时代到来后,以人和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已经融合在里面。人和物品比肩,人的信息和物品的信息融合。不过,虽然物联网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不过物联网时代的主要商机,是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十三、互联网止步硅芯片

因为互联网的骨骼是硅材料,运行的信息单位是比特。所以,互联网的信息通道已经强大到超越现实,但不能提供能量通道和物质通道,这是无法超越的硅互联网天花板。新媒体公司不应该在物质和能量通道中太执着。现实中的物流和能量流产品,不会受到目前网络的半点冲击。

新媒体公司,开发的重点应该是在信息领域中,现实很难达到,或基本达不到的。这种超越现实的信息应用,几乎都有很好的市场。如跨越时空的搜索引擎和即时通讯。生物芯片、生物存储、生物终端的开发和使用,将使生物互联网实现在线的能量传递和物质传递。

在生物互联网时代,不再需要电线和变电站,不再需要飞机、火车、轮船和集装箱,一切都可在互联网上传输,包括感情和思想。那个时候,所有的产业都是网络产业。

十四、互联网即生活

“互联网即生活,网络比现实更重要、更真实”。IPV6来临,每个 物品都有地址,互联网没了半点虚拟。物联网让所有物品都能对话,网络生活就是现实本身。

新闻网站跟帖的注册要求、新浪微博的实名认证、Google+拒绝非实名用户、百度开始鼓励用户注册,让互联网的虚拟空间继续被压缩。这对网络社交的利好,对电子商务等网络产业也是利好。实名网络社交+LBS定位社交,把跨时空社交和就近社交完美结合。

现实中的跨时空社交将负担高昂通话费,也不具备网络社交保留交流记录和廉价视频、音频的便利。现实中的就近社交,不能像网络社交那样迅速确定一个人的真实身份、了解一个人的关键信息。互联网所处的信息通道,能让社交比现实交往和做生意更迅捷更真实。2012c

链接

西方当代新媒体研究现状

作为新媒体研究的先行者,以欧美等国学者为代表的众多西方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新媒体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Noah Wardrip-Friun和Nick Montfort编著的《新媒体读本》主要以节选的方式收录了大量与新媒体有关的理论文章,试图用一种谱系性的梳理方式为新媒体找到理论上的历史脉络。

Andrew Dewdney和Peter Ride编著的《新媒体手册》则是一本面向大学生以及对新媒体感兴趣的人的入门性教科书。该书从“新媒体框架”、“新媒体实践”、“新媒体形式”和“新媒体理论与实践”四个方面对新媒体及其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第6篇

关键词: 残障儿童; 健全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关系;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3005906

兄弟姐妹关系通常是人们经历的最复杂和最长久的一种家庭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辈亲缘间的感情建立方式主要透过肢体、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并在沟通的过程中获得相互间知识、观点、态度、信仰和感受的交流与分享。对于残障儿童而言,由于他们自身的特殊情况,兄弟姐妹关系在他们的童年发展阶段有着独特的意义。 和普通儿童相比,残障儿童尤其是有语言障碍、沟通障碍或行为障碍的儿童,往往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与外界同龄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但这种社交体验却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学习、必不可缺的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与兄弟姐妹的相处能帮助这些儿童在具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下获得自然的社交学习经验。兄弟姐妹关系对于残障儿童来说,不仅是由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亲情连结,更是有助于他们掌握社会技巧和建立自我概念的良好的同辈互动关系。与此同时,残障儿童也对健全兄弟姐妹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尽管兄弟姐妹关系对残障儿童及其健全兄弟姐妹的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西方关于残障群体的家庭研究却长期以来只把关注点放在残障儿童的父母身上,而忽略了对兄弟姐妹在家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研究。直到最近10年,相关的残障儿童兄弟姐妹研究才逐渐增多。因此,本文试图强调研究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研究及其实践意义。首先对兄弟姐妹关系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框架进行介绍,然后对相关的西方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西方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基本情况、决定因素和该关系对儿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西方未来在相关研究方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一、定义与理论框架

根据美国普渡大学教授Cicirelli提出的定义,兄弟姐妹关系是指两个或以上的兄弟或姐妹从意识到对方存在的那一刻起彼此分享知识、观点、态度、看法和感受的各种肢体、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总和。[1]兄弟姐妹关系在人的一生中随着不同年龄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差异性特点。例如,童年时期的兄弟姐妹关系会较为密切,相互陪伴或竞争、嫉妒的情形较常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进入成年期的兄弟姐妹会各自发展出独立的个性和生活。这个阶段,他们之间的关系通常会因为彼此的工作发展、社交建立和新家庭的组成而逐渐疏远,直到迈入中老年阶段后,这种相对疏离的兄弟姐妹关系才会因为各自子女的离开(组成新家庭)而重新变得密切。

由鲍文(Murray Bowen)提出的家庭系统理论是第一个对家庭系统功能进行全面讨论的理论。该理论可以被应用于解释残障儿童的兄弟姐妹关系。[2]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而不同的子系统则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有的子系统强调的是个体因素。在这种情形下,包括单个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个性等的特征都可以被视为“个体化”的子系统。而子系统也可以是指双向型的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都属于“双向型”的子系统。此外,三向或四向型的多元家庭关系,如兄弟姐妹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可以被当作子系统。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不管是“个体化”“双向型”,还是“多向型”的子系统,他们之间都存在关联并相互影响。[2]因此,如果以残障儿童为主体,健全兄弟姐妹的特征(“个体化”子系统)、父母的婚姻状况(“双向型”子系统)以及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和态度(“多向型”子系统),都可能会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以及兄弟姐妹的相处关系带来很重要的影响。同样,如果从健全兄弟姐妹的角度出发,残障儿童的残障情况、兄弟姐妹的相处关系(“双向型”子系统)、父母的婚姻状况(“双向型”子系统)以及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和态度(“多向型”子系统),也同样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

在家庭系统理论的基础上,Olson, Sprenkle 和 Russell进一步提出了家庭内聚力理论。[3]这个理论探讨了家庭系统底下的家庭行为,并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结不仅是影响个体未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家庭功能是否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参考指标。该理论的提出也进一步印证了残障儿童的兄弟姐妹关系对其自身发展、其健全兄弟姐妹的发展乃至其家庭功能正常运作的重要性。

二、西方残障儿童兄弟姐妹

关系研究现状(一)相关期刊文献情况概述为了对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发展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本研究主要针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数据库PSYCHINFO中关于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论文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以“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和“兄弟姐妹影响”为关键词组,在PSYCHINFO进行搜索,有162篇文献初步符合关键词条件。

为进一步确保所选取的论文内容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对这162篇论文进行了第二轮筛选。被选取的文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研究对象为残障儿童,研究内容为关于兄弟姐妹关系或兄弟姐妹对相互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在2002年至2015年间发表,须为期刊论文,论文为英文文献。

通过筛选,有43篇文献满足上述五点要求。本研究最终选取该43篇论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被检索的文献中,论文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各种类别的残障儿童,包括自闭症、智障、学习障碍、听障、视障、脊椎裂、缺失综合症、脑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和长期病患者。部分论文尝试比较健全儿童兄弟姐妹关系与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差异。[4-6]与此同时,部分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别残障儿童的发展特性对于其健全兄弟姐妹成长的影响或对其兄弟姐妹关系的影响。例如,有文献对智障儿童的兄弟姐妹与肢体障碍儿童或长期病患儿童的兄弟姐妹进行了比较。[7]

部分文献是定量分析,主要收集了来自健全兄弟姐妹或其父母的观点。[8-10]只有少数论文同时收集了来自教师的观点。[7,11]目前,只有2篇论文是对全部家庭成员进行深入访谈的定性研究。[12-13]在43篇论文中,有24篇来自美国,其他论文分别来自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14-16](二)相关期刊文献结果分析1. 残障儿童的兄弟姐妹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方残障儿童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亲近、密切,而这种兄弟姐妹关系对于他们各自的成长也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7]然而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和普通儿童的兄弟姐妹关系相比,残障儿童的兄弟姐妹关系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17]只有一份研究明确指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会对他们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带来负面效应。[18]

许多人认为,残障儿童自身的功能缺陷对于他们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关系会产生影响。[18]事实上,这种关系所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并不单单因为“残障”这个事实本身。许多西方研究发现,残障儿童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与个人、家庭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个人层面上,兄弟姐妹的出生顺序、年龄差异和性别影响都是决定兄弟姐妹关系的因素。例如,如果较年长的兄弟/姐妹有残障情况,那兄弟姐妹在相处中则更容易发生争执和矛盾。反之,如果残障儿童是家中较年幼的弟妹,则他们在这段关系中更容易得到照顾,并且更容易与其他兄弟姐妹和谐相处。[15]此外,年龄相近或性别不同的兄弟姐妹可能更容易在相处过程中产生矛盾。[19-21]相比之下,如果各个兄弟姐妹性别相同,则健全儿童更容易对其残障的兄弟姐妹产生同情并建立更亲密的关系。[22]部分研究还发现,残障儿童的残障程度、行为问题和沟通能力也会影响他们和其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23]

当从家庭层面分析兄弟姐妹关系时,许多研究发现,父母对待不同子女的不同态度、家庭人数、父母的焦虑程度、父母的婚姻压力、父母的教养技巧以及父母对不同子女的负面比较都是影响其子女之间兄弟姐妹关系的重要因素。[9,24]而从社会层面上分析,没有研究发现同龄伙伴效应对兄弟姐妹关系有明显影响。[5]部分研究则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影响兄弟姐妹关系的因素。现存西方文献在研究个体和家庭因素方面的发现与家庭系统理论底下关于子系统的观点相一致。[25]

事实上,兄弟姐妹关系并不是一直稳定不变的。残障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兄弟姐妹关系变化。[24]Waite-Jones 和 Madill指出,在儿童后期发展阶段和青少年前期发展阶段,由于健全兄弟姐妹对于残障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变化,而残障兄弟姐妹的问题行为又逐渐增多,因此,在这两个阶段里,兄弟姐妹之间可能更容易产生紧张关系。[26]2. 兄弟姐妹关系对残障儿童的影响研究发现,智障或自闭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健全兄弟姐妹的影响。例如,Knott、 Lewis 和 William 指出,健全兄弟姐妹在自闭症和唐氏综合症儿童的社交学习和社会模仿学习过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27]与自闭症儿童相比,唐氏综合症儿童更容易在与兄弟姐妹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模仿行为。而自闭症儿童虽然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却会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以行为模仿的方式吸引健全兄弟姐妹的注意力,并借此学习社交互动。

总的来说,残障儿童与健全兄弟姐妹的相处关系不管是高度亲密还是存在较多冲突,这些互动方式均有助于提高残障儿童的社会能力。其中,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别因素会对他们在相处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关系融洽或是否产生矛盾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在儿童阶段,性别相同的兄弟姐妹更容易因为相似的兴趣爱好而关系亲密,而性别相异的兄弟姐妹则更容易发生争执和矛盾。[7]3. 兄弟姐妹关系对健全兄弟姐妹的影响在兄弟姐妹关系中,残障儿童对健全儿童的成长既可能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在正面影响方面,有研究发现,残障儿童的健全兄弟姐妹比起其他儿童更早熟,成长得也更快。他们在兄弟姐妹关系中获得更高的自我价值、锻炼了更强的能力、学习了更多的社会技巧、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且有更好的自我控制力。[28-30]一些健全儿童通过帮助残障兄弟姐妹也获得了自我认同感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而在负面影响方面,尽管有研究指出,残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并不会对健全儿童的成长带来效应,部分学者则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和同龄伙伴相比,残障儿童的健全兄弟姐妹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行为问题或有更高机会患上抑郁症。[31-33]这些健全兄弟姐妹可能相对较不容易察觉自身情绪以及较不愿意表达自我情感。[34]此外,Waite-Jones 和 Madill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受访的健全兄弟姐妹认为,他们的家庭不同于“正常”家庭。[13]这些健全儿童认为,自己在与残障兄弟姐妹的相处过程中曾发生过不愉快的经历,并承认因为照顾残障兄弟姐妹而牺牲了自己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时间。他们还认为,自己的父母并没有把残障兄弟姐妹的情况充分地告诉他们。其他研究也提到,健全兄弟姐妹受到残障儿童的负面影响还包括:承担了更多的家庭任务和照顾责任、缺少自由做事情的机会、产生亲子关系紧张、存在自我适应困难以及出现在学校表现较差的情况。[34-35]

结合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不难看出,当残障儿童作为家庭中的子系统出现障碍时,该子系统将无可避免地对其他子系统(如健全兄弟姐妹的心理健康、健全兄弟姐妹的能力发展、亲子关系等)以及家庭功能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三、研究中国残障儿童兄弟

姐妹关系的重要性目前,关于兄弟姐妹关系的亚洲研究仍然比较少。而探讨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文献在亚洲学术领域更是较少得到关注。由于社会背景、家庭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现存的西方研究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反映亚洲国家残障儿童兄弟姐妹的相处情况。虽然近年来在某些亚洲国家或地区都有少数研究尝试探索兄弟姐妹关系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但和西方国家相比,亚洲的研究仍然非常不足,现存研究的样本数量也较小,而且研究的对象也基本以普通儿童为主。因此,针对“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残障儿童兄弟姐妹的相处关系”“文化现象在这些兄弟姐妹关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满意情况”等问题,现存的亚洲研究暂时仍无法提供有效解答。

和西方的兄弟姐妹关系相比,中国的兄弟姐妹关系也同样强调该关系的亲密度和内聚力。例如,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曾用“手足”来形容兄弟姐妹关系中密不可分的亲缘、社会和情感连结。然而,和西方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是,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观的影响,中国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关系还涉及责任和照顾。根据儒家思想当中的五伦原则,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主要包括了五种: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而人们对父母的孝顺、对家人的照顾以及对兄长教诲的尊重和服从都属于儒家伦理原则中强调的内容。由此而见,中国的兄弟姐妹关系在传统儒家伦理观的规范和约束下,不仅仅重视手足之间的相处情谊,更是强调兄弟姐妹间因亲缘而形成的、应相互付诸的照顾责任。由于文化观导致的差异性,现存的西方研究的发现未必能很好地反映中国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发展状况。

在中国,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特征除了受传统文化观的影响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政策因素的影响。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在1979至2014年间以控制国家人口为目的,颁布实施了限制生育的独生子女政策。在过去的30多年里,大部分的中国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孩子,兄弟姐妹关系在新一代的中国家庭中已逐渐消失。为了对生育有残障子女的家庭给予政策照顾,当时的独生子女政策允许有残障儿童的城市家庭申请再生第二胎。因此,不同于其他的普通儿童,许多的残障儿童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在许多选择了生育第二胎的残障儿童家庭中,残障儿童的出生从某种程度上是其健全兄弟姐妹获得生命的原因。在特殊的时代和政策背景影响下,残障儿童比普通儿童多了一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生命体验。但是,这种独特的家庭现象究竟如何对残障儿童、健全儿童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处和成长产生影响,迄今仍无法从现存研究里找到清晰的答案。

此外,中国目前许多关于残障儿童的家庭研究和康复实务工作,都习惯把重点落在残障儿童本身或是承担主要养育角色的父母身上,而忽略了健全兄弟姐妹和残障儿童在共同生活、相处和成长中对各自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健全兄弟姐妹作为家庭中的成员,他们也在残障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与残障儿童之间的相处关系不仅对其自身成长存在影响,也对维持整个家庭关系的健康、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需要有更多的中国研究对相关的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问题进行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从事康复实务工作的特殊教师、治疗师和社工更全面地了解残障儿童的家庭系统功能、残障儿童及其兄弟姐妹的相处情况和发展需求,并最终制定出有效的家庭干预方案。

四、现存西方研究的不足之处

及未来中西方研究趋势虽然现存的西方研究为残障康复领域的临床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参考资料,并帮助了康复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残障家庭的各方面需求,但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部分研究由于采集的样本数目太少,而无法较好地分析残障儿童兄弟姐妹之间因年龄差距、出生顺序等因素对他们相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21]许多研究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只采集了父母的观点,但事实上他们的观点未必能准确反映残障儿童和其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情况。父母的观点也无法代表健全子女在兄弟姐妹关系中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此外,大部分的研究都倾向于选择中级阶层、有一定教育程度的欧美白人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较少有研究考虑到不同文化、种族、阶层等背景因素对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差异性影响。而一些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如基因特征、就业情况和父母的个性特点等如何对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产生影响也仍未能在现存研究中得到充分的解释和分析。最后,绝大部分的西方研究只局限于研究某一个成长阶段的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过程的特征,从纵向比较残障儿童在不同阶段中兄弟姐妹相处关系的变化和特点。[27]

鉴于上述的不足之处,未来的西方研究需要继续从多系统、多层面(个人、家庭、社会系统)进一步深入研究残障儿童的兄弟姐妹关系。在样本收集的过程中,样本数目应该增多,以尽可能使数据结果能代表整个研究群体的观点。而研究中样本对象的选择应全面考虑不同的个体因素,包括种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等。为确保所收集的样本材料能准确反映所研究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除了收集父母的观点,还可考虑同时收集残障儿童、健全儿童、其他家庭成员、儿童同龄伙伴以及学校老师的观点。未来的西方研究还应进一步关注不同文化背景和现象对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此外,西方学者还可通过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的观点进行更多纵向研究,从而探索残障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中兄弟姐妹相处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关系与纵向发展过程的互动。

而中国大陆未来关于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问题的研究,除了可以借鉴西方的研究经验和研究目标以外,还应关注本土社会经济背景、政策文化、传统家庭观、社会价值观等因素对该问题可能产生的独特影响,并对其作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些研究将对中国残障群体家庭康复服务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CICIRELLI, VICTOR. Sibling relationships in adulthood[J]. 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 1991, 16:291-310.

[2]BOWEN M.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M]. New York: Aronson, 1978.

[3]OLSON D, SPREKLE D, RUSSELL C.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I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dimensions, family typ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 Family process, 1979, 18:3-27.

[4]BEGUM G, BLACHER J. The siblings relationship of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1, 32(5): 1580-1588.

[5]FINDLER L, VARDI A. Psychological growth among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8, 47(1): 1-12.

[6]MANDLECO B, OLSEN S F, DYCHES T,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and sibling functioning in families raising a child with a disability[J]. 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 2003, 9(4): 365-396.

[7]FLOYD F J, PURCELL S E, RICHARDSON S S, et al. Sibl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social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Journal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9,114(2): 110-127.

[8]RIVERS J W, STONEMAN Z. Sibling relationships when a child has autism: marital stress and support coping[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3, 33(4): 383-394.

[9]BAT-CHAVA Y, MARTIN D. Sibling relationships for deaf children: the impact of child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J].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2002, 47(1): 73.

[10]HOSSEINKHANZADEH A A, ESAPOOR M, YEGANEH T, et al. A study of the family cohesion in families with mentally disable childre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 84: 749-753.

[11]LOBATO D, KAO B, PLANTE W, et al. Psychological and school functioning of latino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11, 52(6): 696-703.

[12]KAO B, ROMERO-BOSCH L, PLANTE W, et al. The experiences of latino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2012, 38(4): 545-552.

[13]WAITE-JONES J M, MADILL A. Amplified ambivalence: having a sibling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 Psychology and health, 2008, 23(4): 477-492.

[14]BARR J, MCLEOD S. They never see how hard it is to be me: siblings observations of strangers, peers and famil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2012, 12(2): 162-171.

[15]MURLROY S, ROBERTSON L, AIBERTI K, et al. The impact of having a sibling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parental perspectives in two disorders[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2008, 52(3): 216-229.

[16]SCELLES R, BOUTEYRE E, DAYAN C, et al. Support groups for sisters and brothers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2012, 182(2): 249-261.

[17]DYKE P, MULROY S, LEONARD H.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Acta paediatrica, 2009, 98(1): 23.

[18]PETALAS M A, HASTINGS R P, NASH S, et al. The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adolescent siblings who have a brother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2012, 37(4): 303-314.

[19]BEGUN A L. Sibling relationships involving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people[J].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989, 93: 566-574.

[20]BELLIN M H, RICE K M. Individual, family, and pe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sibling relationships in families of youths with spina bifida[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09, 23(1): 39-47.

[21]BURKE P.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disabled children: the experience of disability by associ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10, 40(6): 1681-1699.

[22]MONICA C, PAT G. Sibling relationships of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perspectives of mothers, fathers, and siblings[J].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2003, 108(4): 234-244.

[23]RIVERS J W, STONEMAN C. Child temperaments, differential parenting, and the sibling relationship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8, 38: 1740-1750.

[24]BAT-CHAVA Y, MARTIN D. Sibling relationships of deaf children: the impact of child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J].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2002, 41(1): 73-91.

[25]JOINSON C, OCALLAGHAN F J, OSBORNE J P, et al. Learning disability and epilepsy in an epidemiological sample of individuals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03, 33(2): 335-344.

[26]WAITE-JONES J M, MADILL A. Amplified ambivalence: having a sibling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 Psychology and health, 2008, 23(4): 477-492.

[27]KNOTT F, LEWIS C, WILLIAM T. Sibling interac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development over 12 months[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2007, 37: 1987-1995.

[28]MANDLECO B, OLSEN S F, DYCHES T,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and sibling functioning in families raising a child with a disability[J]. 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 2012, 9(4): 365-396.

[29]CUSKELLY M, GUNN P. Adjustment of children who have a sibling with down syndrome: perspectives of mothers, fathers and children[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2006, 50(12): 917-925.

[30]NAVARAUSCKAS H, SAMPAIO I B, URBINI M P, et al. ‘Ei, du também estou aqui!’: aspectos psicológicos da percepo de irmos frente à presena de uma criana comp aralisia cerebral no núcleo familiar[J]. Estudos de psicologia, 2008, 27(4): 505-513.

[31]RODRIGUE J R, GEFFKEN G K, MORGAN S B.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 of sibling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3, 23: 665-674.

[32]GOLD N. Depression and social adjustment in siblings of boys with autism[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3, 23: 147-163.

[33]MCCABE H, BARNES R E. Autism in a family in china: an investigation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 of sibling issu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012, 59(2): 197-207.

第7篇

关键词:广场舞 现状 研究

广场舞是目前社会上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之一,它是一种集表演性与健身性于一体的休闲活动,具有投资少,难度低,受众面广等优点,深得广大市民的欢迎,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临沧市临翔区响应全民健身以开展广场舞为健身的方法,在沧江园和玉龙湖广场等地为人民群众打造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平台,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投入到了健身活动中。本研究通过对临沧市临翔区广场舞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该地更好地开展广场舞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临沧市临翔区城区参与广场舞的人群。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撑。

1.2.2问卷调查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玉龙湖和沧江园进行问卷发放。共计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85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

1.2.3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百分比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临翔区城区广场舞参与人群调查情况

表1可见,临翔区广场舞参与人群中男女比例不平衡,女性人数占71.8%,远远高于男性(占比28.16%)。广场舞本身是一个偏向女性的活动,以舞蹈为主,不太符合男性强身健体的活动方式。说明广场舞活动内容相对局限,没有照顾到男性的需要。

2.1.1对广场舞开展的态度

表2可见,临翔区广场舞参与人群中,市民总体对广场舞持支持态度,支持和非常支持的占比79.3%。由此看出,大部分市民对广场舞是支持的,对其十分认可。因此,广场舞对市民们强身健体,增强社会交往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让部分人不接受广场舞的开展,如:广场舞自身存在噪声扰民、安全隐患等问题。

2.1.2V场舞锻炼动机调查

表3可见,以强身健体和祛病为目的而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人是最多的,广场舞是集娱乐、健身、艺术于一体的舞蹈,锻炼者参与广场舞锻炼,可以让人们在娱乐过程达到健体和祛病的目的。

2.1.3 临翔区城区广场舞参与舞种调查

从表4中可见,社交舞蹈类占19%,自娱舞蹈类占42%,健身舞蹈类占39%.社交舞蹈类占的百分比最少,自娱舞蹈类和健身舞蹈类所占比例差不多接近,这跟临翔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地域文化有一定关系,所以说自娱舞蹈类是占有比例最高的;而健身舞蹈类是中老年人比较喜爱的舞蹈,广场舞本身就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这两种在临翔区城区开展情况还不错。

3 、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3.1.1 经过对临翔区广场舞的研究调查发现,广场舞在男性中普及率不高;大多数市民跳广场舞是为了强身健体。

3.1.2以退休人员为主,以普通家庭为主,以普通阶层为主的广场舞参与。应该鼓励在职人员参与广场舞,将广场舞发展到不同的层次,不同阶级的家庭,促进全民健身的积极发展。广场舞内容比较单一.

3.2 建议

3.2.1 设置专业的领舞人员,让广场舞的开展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从而事半功倍的带动人民的强身健体活动,另外也可以增强市民的参与兴趣。

3.2.2丰富广场舞的活动内容,设置不同的内容以供不同的群体选择。可以设置不同的内容,如:健身操、搏击操、太极、啦啦操等,以供不同人群的不同选择。

参考文献:

[1]霍玉娟,黄伟群.广场舞在社区体育中的作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7(12):

2-3.

第8篇

关键词:社交网络 市场营销 持续改进

一、现代社交网络的特点

社交网络是在SNS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填写个人资料或建立个人主页来认识与自己兴趣爱好想通或者背景想通的人,并与这些人保持联系,通过网络的形式来交流彼此的信息,分享彼此的爱好。从本质上来分析,社交网络就是一个为人们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通过用户之间良好的互动性、积极性、分享性使其成为一个影响力极其深远的传播平台,并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物联网的传播效果,彻底颠覆了用户以往获取信息的渠道及方式,在社交网络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依赖于通过身边朋友的分享来获取最新的信息,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浏览网页或是搜索的方式来获取。因此,现代社交网络改变的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获取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市场营销在设计网络方面的借鉴意义

社交网络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形成的联系。熟悉的朋友关系使网络平台上的用户之间更加相互信任,因此能够更大胆地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信息,并互相影响消费决策。与之前传统的网络营销相比,依托社交网络而建立的市场营销模式更加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因为无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朋友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评价看法往往都比陌生网友的点评更加可信,也更具参考价值。因此在社交网络上展开市场营销活动,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好地宣传产品或服务,使每一个社交网络的用户都成为该品牌的宣传者,这样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来取得最佳的效果,达到较好的市场营销效果。

三、在社交网络上建立市场营销模式的策略分析

根据现阶段的技术条件及市场情况来看,如果想通过社交网络有效建立一个市场营销模式,至少应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收集汇总各种相关信息;招聘各区域的负责人员;正式开展营销活动;对营销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持续改进;

(一)收集汇总各种相关信息

在社交网络上建立市场营销模式之前,必须先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相关信息,其中包括

社交网站中的用户对将要进行营销的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及关注程度、社交网络中相关用户的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营销人员在收集到这些资料之后,可以汇总在一起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归档,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将来的营销活动提供准备。

首先营销人员应将社区网站内用户之间所交流的内容进行搜索,看看自己所要营销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曾经被用户讨论过。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选择与该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现阶段,除了百度搜狗等大型搜索引擎之外,还有一些专业的搜索软件,可以为营销人员提供更加精确的搜索服务。在此过程,营销人员对于一些影响力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开处理。在对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营销人员应该将关注焦点放在一些影响力较强的部分,其中包括阵容最强大的社区及用户讨论次数最多的产品或服务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用户对于该产品或服务及其公司的评价和意见。

在对信息进行收集之后,还应将所有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并集中保存在数据库中。在接下来所开展的营销活动中,营销人员可以借鉴数据库中的数据,来展开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确保营销策略更加有效。

(二)招聘各社区的人员

在社交网络上建立营销模式之前,还需要建立一个以该企业或者产品为中心的社区,并

在此社区中开展相关营销活动。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网络营销成本,并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首先营销人员应通过发送邀请函的方式,邀请社交网络平台中的用户加入该社交。但是在选择邀请函的发送对象时,应选择对该产品有兴趣,并存在购买意向的客户。在发送了大量邀请函给目标客户之后,该公司所建立的社区会顿时增加很多浏览量,这就说明有很多用户在收到邀请函之后都对该社区进行了浏览,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用户都会对该社区进行持续关注,因此社区必须时刻提供使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来获得用户的持续关注,并将信息传递给更多身边的朋友。

接着,就可以进入社区推广阶段了。社区推广的最佳方式便是在公司所有生产的产品上都印上社区网址,吸引用户的加入。除此之外,通过多媒体或友情链接的方式,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正式开展营销活动

在建立社区并招募到一定数量的社员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营销过程了。在社交网络平

台中,对话是最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而且对话越激烈,说明该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越大。通过营销人员与社区成员或者社区成员与社区成员之间的对话,可以将该公司产品的影响力不断进行扩张。

首先应在社区中展开一些比较有趣味的活动来吸引社区成员的关注,并激发他们对于该产品的讨论。这些活动通常是以该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为中心展开的,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一些奖励或激励性措施来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程度。在激励措施的带动下,社区成员会更加有意愿对该活动进行关注,并传播给身边的朋友。

其次,营销人员应试图在社区网络中主动发起对话。由于社区成员大部分都是对该公司产品具有一定关注程度的人,营销人员可以围绕提升产品设计或改善用户使用体验等话题发起会话。除此之外,营销人员还可以利用其他与公司产品相一致的话题来展开话题,例如食品安全,行驶安全,健康养生等等。

随后,营销人员还应定期对社区主页中的内容进行更新。在社区公司相关产品的文章或图片,能够有效激发起社区成员对于该产品的关注程度,并引起相互之间的讨论,因此营销人员应对网络社区上的内容进行定期更新,让社区成员随时掌握产品的最新动态。具体可以为现有的主推产品新的广告或功能介绍视频。

最后,营销人员应大力鼓励社区成员对该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分享。社区成员是构成社区的主要群体,因此抓住社区成员之间对于信息的分享内容才是提高公司产品影响力的根本。针对这一点,营销人员应鼓励社区人员在社区平台中积极分享他们对于该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和评价,并将自己对于该产品的使用体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为其他用户的使用提供更宝贵的意见。

(四)对营销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

在社区网络上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之后,营销人员需要通过一些方式去了解这些活动

所带来的效果,具体可以测量消费的对该产品的关注程度是否得到了提高、该产品在营销活动的作用之下销量是否上升等等。具体的测量评价方式有很多种,下面就介绍三种最常用的测量方式:

1.使用免费测量统计工具进行测量

免费测量统计工具是一种最简单最容易操纵的设计网络影响力分析工具,现阶段,使用最多的免费统计工具包括Google分析、Site Meter(网站电表)、Technorati等,这些免费统计工具为设计网络提供了跟踪讨论等一系列功能,但该公司的品牌或者产品在网络中被讨论时,这种免费测量统计工具的使用者会自动收到通知。

2.使用专业的测量分析工具进行测量

除了一些免费的测量统计工具之外,市场上还有一些较为专业的测量统计工具,例如Cymfony 和BuzzMetric等等。这些软件无论是在功能还是在操作方式方面都较为复杂,它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并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和处理,最后自动计算出营销活动所带来的利润与成本之间的比例,为营销人员带来更加精确准确的结论。

(五)持续改进

网络社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较为新鲜的平台,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不断萌芽

出各种新型的技术和理念,与此同时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社区若想长久地留住现有的成员并在将来吸引更多新的成员加入进来,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首先,营销人员应该认真倾听顾客的呼声。在顺利结束社交网络的某项活动之后,营销人员应开始密切关注社区成员对于该活动的意见,并对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进行收集,不能等到紧要关头才开始进行。其次,应该以所收集到的意见为基础,尝试更多的创新。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正在网络社区中出现,为了确保该社区在互联网中的稳固地位,营销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同步创新,并保证所创新的内容与用户的要求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留住现有客户并吸引更多新的客户。

参考文献:

[1] 黄华. 中国社交网站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