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培训教学活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14年1月13~16日,在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了沙坪坝区中学技术教师寒假集中培训班。来自全区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共40位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专题讲座。沙坪坝区中学技术教研员做了《如何开发中学生技术活动手册》、《学本式课堂的技术学科内化》的专题讲座。他从课程构建的角度分析教材开发,以学生项目活动为依托尝试进行课堂教学转型,并指出教学程序和项目活动环节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不是一个机械、僵化的标准流程。(2)活动手册开发。各位参培教师利用小组研讨时间自主挖掘教材,共编制25个学生活动项目,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身心解放。(3)软件设计。学习Aotu CAD软件设计,提升教学效率,拓展教学手段。(4)动手实践。所有参培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天星桥中学通用技术实践室,分别依照之前编制的学生活动项目以及通过Aotu CAD软件绘制图纸,制作作品。
参培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学方法,开阔了教学视野,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会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做起,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进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具有沙坪坝区特色的通用技术常态课堂。
(汪彬)
满怀信心展未来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学生要有信心,对学校要有信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敢于创新、敢于担当,也才能干好教育。培训会上,孔校长就学校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了题为《转变作风 提升素养 牢记使命》的报告。她首先对过去一年里的取得的荣誉和成就做了总结,然后就学校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地分析和反思,最后针对新学期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硕果累累,作为济渎路学校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过去的一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尤其是中招考试的重大突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虽然学校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敢于担当,努力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济渎路学校的发展相结合,继续发扬“拼搏、奉献、包容、求真”的济渎精神,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我们济渎路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立下决心淬师德
师德师风问题是教师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孔校长针对师德师风问题作专题培训,并就人际交往艺术具体指导。“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将其“至柔至善”的精髓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培训会上,济源名师李春艳、邓小伟就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作了报告了诠释。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爱阅读和研究,立足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成就了自己。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立足课堂阵地,潜心钻研,提高能力。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能否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际需要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坚持开展经常性的远程教学活动,为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效服务。
远程教学的组织模式要科学合理。要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克服重视建设、轻视管理、忽视培训的倾向;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研究,根据建点方式、模式的不同,合理制定学习培训规划、计划,搞好教学规划。要坚持把集中学习培训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把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因材施教,避免教学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坚持远程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以“课堂+基地+协会+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用成果转化。要注重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站点和各类人员对学习的不同需求,科学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力争在内容上要贴近农民需要,在方式上要符合农村实际。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学用”考评体系,细化考评内容,明确方法步骤和领导责任。要突出抓一批远程教育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做到边管理、边使用、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带动面上的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远程教学活动的安排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季节和农时的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夏秋农忙季节适当减少教学活动的次数,冬春农闲时间要多安排教学,特别是春节前后,外出打工党员回到家乡,可以集中时间安排开展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有机会接受培训。要根据不同站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村校合一站点协调好组织者、参训者、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平时的教学活动尽量安排在周六周日,避免与学校教学相冲突。要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开展分类分组学习。村级站点可以设立培训公告栏,让党员群众提前知道培训的内容和时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远教培训工作中来。
远程教学的方法要坚持行之有效。要进一步推广运用“远程教育五步法”开展远程教学的经验。一是调查了解,按需下载。站点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基层,调查掌握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并据此下载教学资源,制订阶段学习计划。二是分类收看,座谈讨论。每周提前下发远程教育节目播出时间表,参训人员按类别及从事生产项目情况,有选择地收看,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收看需要,收看后组织讨论。三是跟踪考察,征求意见。远程办工作人员跟踪考察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重点是参训人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征求下一步远程教学活动的建议。四是专家答疑,指导服务。对基层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县乡两级远程教育工作部门定期邀请专家下基层给予解答。五是双向反馈,深化循环。基层的意见及时上传,上级的精神及时下达,基层的要求及时答复,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实际举措及时到位,形成双向互动,良性循环。
教学活动的内容要突出服务农民增收致富。远程教学要以“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在抓好党员干部培训的同时,让现代远程教育增加农民夜校的功能,满足农民求知求富的渴望。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信息传播优势,向广大党员干部宣传全市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营造人人关心、关注项目建设的舆论氛围。要通过远程培训,开拓农民的视野,更新农民的观念,鼓励农民早上、多上致富项目。各县(市)区要多围绕农村现有的致富项目设计远程培训内容,解答农民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满足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需求。要善于总结远程教育工作服务项目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培养和选树远程教育服务项目建设的优秀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教师培训是一种特殊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其规律,教师培训教学活动动力在于“教学问题”驱动。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应是培训教师的实际问题在培训内容中的反应。“教学问题”驱动下的教师培训教学为:在培训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前理解”基础上,进行相关培训内容讲解与学习,然后对教学问题的“后理解”“,问题解决”与“知识学习”两个轨道有机配合,促进培训教师参与思考讨论。
关键词:
教学问题;教师培训;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效率不高,多数研究者归结为,培训目标和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教师(即受训者,下同)积极性不高。究其实质,没有把教师培训视为一种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必要的问题诱导,不能激发培训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没有遵循教师培训教学的规律,不能真正提高培训教师的学习效率,缺乏必要的培训教学管理以及外在评价监督。
一、教师培训教学
(一)教师培训是一种特殊教学活动
教学是有目标、有组织、有内容的传授者与接受者互动的活动。而教师培训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是在培训目标指导下,培训者引导培训教师借助学习材料,进行信息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培训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学的对象是成人,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对一些现象或问题具有自我独立判断力。具有不同经历和背景的学习者,具有不同培训需求,但少了未成年的向师性。培训目标,就是学会更好地教书,但对不同培训教师应有不同具体目标;培训内容,从逻辑来讲,就是“能够更好教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离不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和实践教学模仿探究,但大多培训内容不能临场随培训教师水平而调整,因为成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培训形式,决定于具体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或者集中授课,或者现场示范,或者小组讨论,但都离不开专家或培训者的组织引领;培训评价,无论是对培训者,还是培训教师,都是一些定性的描述,难以量化体现,因为培训场面大多缺乏有水平的“教学问题”,也就反映不出各自水平。有时会出现讲者滔滔,听者晕晕的现状,必要的教学管理也就只能靠检查出勤解决了。因此,教师培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活动。为了实现培训目标,不仅要了解培训教师需求,还要做好培训方案,确定好培训内容和实践场地,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培训者积极思维,设定培训知识和技能,给培训教师一定的挑战问题,规范培训教学,做好培训教师评价。这些都需要培训者遵循培训教师的教学规律,发挥培训者教学水平。
(二)教师培训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知识积累,而专业知识的有效学习在于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合和作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在学业压力促动下,大学生基于以往学生经历的教育教学感性认识来学习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形成一定教学技能;入职后,经过入职培训,观摩他人教学活动,参与校内教研活动、同事之间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等,通过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碰撞和糅合,在工作压力和实践新鲜感激发下,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铺垫和引领,教学能力提高是不可能的。随着新课程推进,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但离不开实践经历和经验作为其理论知识发生发展的生长点。教师培训视为一种规范的教学活动,要利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工作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做诱导,并做好必要的培训评价,才能够使教师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培训教学的中心目标就是引导或诱导“培训教师学会用理论思考教学、学会从实践经历反思教学、逐步形成自己个人隐性理论,科学地指导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训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案例+经验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学问题驱动下的基于理论和实践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
二、教师培训教学活动动力———教学问题
(一)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意义
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由培训者和培训教师设置,来源于培训教师实践教学或理论思考,指向于培训者将要进行的培训内容。设置教学问题对于搞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1.解决教师实践问题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
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教育教学实践问题,问题有效解决需要教师专业素养和经验积累。教师培训就应该基于教师实践问题,促使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和个人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利用教师培训,集中培训教师的共性实践问题,对参训教师构成了一个共享问题空间,促使培训教师共同参与问题探究,在问题解决中了解他人经验,反思自己不足,进而学习了相关教育教学知识。
2.思考实践背后理论问题是教师培训落脚点
教师面对的教学问题显性表现为实践问题,是看得见的、可操作的,但是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需要背后隐性理论知识或个体理论知识。而个体理论知识与科学理论知识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就需要培训者促动培训教师思考这些与实践问题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而提升或纠正自己的个人认识,同时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教学问题引导培训教师专业多样化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专业提升和前沿学习都需要深度,离不开问题驱动。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培训者利用培训教师的实际问题,设置自己教学问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
1.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类型
培训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有时自己能发现,有时自己发现不了,需要同事或专家的提醒,甚至学生的反馈。而教师培训时,就应该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培训的“教学问题”,引导参训教师探究学习。培训中的“教学问题”,也不是教师实践问题的简单转化,而是以教师问题为契机,展开培训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所以,培训中的“教学问题”可分为:理论教学的“教学问题”、实践教学的“教学问题”。每一种培训教学或其“教学问题”都含有理论和实践成分,只是侧重不同而已。例如,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解读”讲座,培训者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新课程数学中要提出“核心概念”?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有“核心概念”吗?目前,你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实施“核心概念”教学呢?为了提高理论认识,基于以往知识和经验,提出“为理论而实践”的问题,以此启发培训教师探讨,合作思考,发表意见。又如,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进行“语文课例赏析”活动时,培训者提出:该教学各环节基于何种理论基础展开?对于这种教学,其优点和不足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处理更好呢?为什么?为了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基于自己或他人教学片断或案例,提出“为实践而理论”的问题,以此引领教师利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和思考、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2.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原则
教学问题需要培训者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形式等因素来设置,促使培训教师投入学习,使培训顺利进行。设置“教学问题”需考虑如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必须是教师心中所想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或针对教学理论理解的问题,或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并且是大家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吸引大家参与探讨。二是概括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应该是培训者所讲内容的概括,抑或是培训内容理解思考的入口,它能帮助教师理解所讲内容,尤其是对实质性精髓理解。这样的“教学问题”能概括反映出培训者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三是启发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能驱动教师思考教学和反思教学,能从理论到实践思考,也能从实践到理论反思。同时,设置问题能启发教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问题意识,提升教师质疑和批判能力。四是开放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要明确清晰,而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应具有一定边界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引起大家讨论,甚至争论,能让不同程度的教师参与研讨,并能有所发言。五是主体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要体现尊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历,即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不可超越教师的接受水平,变成了学院书斋式的高深问题,那样有可能将教师拒之千里之外。同时,还应具备一定挑战性,能够发挥教师潜力,使教师参与发现问题或制定问题,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三、教学问题驱动下的教师培训教学
(一)布置培训“教学问题”,启发培训教师“前理解”
培训者根据不同培训内容、教师程度和培训时间来确定理论教学的“教学问题”、实践教学的“教学问题”,引起培训教师注意。对于理论教学而言,讲座前布置一个相对简单问题,如数学概念教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学习,提出“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有几类”等简单问题。针对简单问题,培训者做简单的回应后,在此基础上培训者再布置一个相对复杂“教学问题”,并且与本讲座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是那种理论思考,如,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让大家进行一些讨论,形成一个伽达默尔所谓的“前理解”〔2〕。随后,培训者进行开讲。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培训者在借助案例或现场教学时,意欲培训教师学习操作技能或者尝试体会某一理论的操作,提出一些相关的实践问题,如“二次函数概念如何教学?”等,供大家讨论,同样形成一个“前理解”,然后在培训者引领下进行二次函数概念的案例教学活动。
(二)围绕培训“教学问题”,操作培训内容材料
在理论教学中,所有的教师在培训者的“教学问题”驱动下,都指向培训者的授课内容,寻找或思考比较满意的答案。在培训内容展开时,培训者围绕着“教学问题”进行阐述、修改或深化、批判或质疑,将教学活动逐步推向深入,并与教师进行互动探讨,启发教师利用理论知识思考以往的教学或设置的教学问题,甚至利用大家的观点修改教师自己的认识。在培训者与培训教师共同创设认知情境和认知方式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培训教师之间的深层互动,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火花,形成和谐共进的群体。此外,还要允许和鼓励培训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以此表明或证明其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的存在性,以此激发其内在的培训参与性。
(三)回顾培训教学问题,融合培训教师“后理解”
当理论学习或实践探索这一环节结束后,为了进行总结提高,回顾先前布置的教学问题,集思广益,形成一个伽达默尔所谓的“视界融合”,即“后理解”〔2〕。所以,在理论教学内容结束前,培训者应留出时间,引导培训教师开始讨论讲座前提出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即“数学概念教学原理、原则和方式”的理论探讨。要发动教师发表意见,激发教师创造性,由此带领教师进入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的地带,以此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或研究的方法。充分发动教师参与,不要怕场面失控,讨论越深入越激烈越有效,因为教师对理论指向的实践都有经历体验,听到培训者深入探讨,肯定有所触动,想尽快把这些感慨、质疑和批判,交流出来,以此得到共同提高。对于实践教学,在案例或者现场教学后,针对先前“教学问题”或就此教学案例提出思考问题,如针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同课异构”的案例,供大家讨论其理论背景或者成功之处或者不足之处,与教师探讨教法以及由此引起的学法,如探究“函数概念教学在内容处理、学生启发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策略”,做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函数教学。在培训教师发表意见过程中,根据其积极程度和技术含量,可以计入教师评价档案袋。可以说,问题设置需要水平。问题的“前理解”基础上进行相关培训内容讲解,最后进行问题的“后理解”,两个轨道得到了有机配合,促进了教师参与思考讨论。教师能够集众家之说有所思,基本就达到了培训目标。此外,规范培训教学,是教师培训有效达成目标的保障条件。
作者:李静 王秀兰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教学管理;有效策略
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教育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和课堂教学的需求,初中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必须要做出适当的改革。同时,还应当不断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策略,不断丰富初中教学的素材,以及不断创新初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初中教学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理念
1.纠正旧的教学管理偏差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教学的主要管理模式还是早先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由上级领导以及年龄较大的教师担任执行者开展的,而学生只是一切教学措施的被动承受者。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初中教学管理存在极大的偏差,因此,纠正旧的教学管理偏差是很有必要的。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应当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而在校园生活当中,应当对教学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融入教学管理活动中。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
1.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
中学应当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改善教职工的居住环境以及教学设备,从而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促使教职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工作中,避免外在干扰。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
2.完善初中教学设备
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中学应当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和各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完善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和教学工具),从而为初中生个性发展创造学习条件。同时,不断完善各科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器材,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初中教学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对教学队伍的管理和培养
1.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学历和教学成绩为主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而减轻传统教学制度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尽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整个初中教学活动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在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注重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尊重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创新,从而完善教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2.加强对初中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初中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鼓励教师多与相关优秀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可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进一步学习,从而开拓教师的事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力,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和教学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开展各科教学活动之前,相关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科的实际需求合理使用教学工具;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严格按照教学方案中的要求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一旦发现所制定的学习方案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要求,应当根据教学现场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中的内容,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2.清晰、有条理的进行授课和提问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合理提问,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此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尽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教学环境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因此,要想完善初中教学管理模式就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从而纠正旧的教学管理偏差;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不断完善初中教学设备,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同时加强对教学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以及注重修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和教学措施等。
参考文献:
[1]陈晓霞.完善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3-21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创建 培训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1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信息化工程建设,2009年教育部门出台了区“星级数字化校园”参评标准,此项活动的全面开展,对总体提升学校教学能力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改提出的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因此,我校于2010年正式向区里提出创建申请,通过创建来推动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开来,提高资源整合和利用率。
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过程中,给了笔者一些收获和思考。
1 长期积累
创建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大量的软硬件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创建工作对于我们山区的学校来说难度更大,从校园的硬件装备建设到进入数字化校园评比,历经11年,从10人1台机发展到人手1台笔记本,从1间无盘工作站的学生机房发展到3间计算机房,最终建立了独立的教学服务器和网站。从单机到能让教师、学生机上网并有自己学校网站的独立服务器,各班级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实现了教学的数字化和校园无线上网。这些都是通过分时分步、逐步更新地方式来完成硬件的配置。
2 分工合理
在软硬件积累完成后,首先,创建初期学校必须成立由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的数字化创建领导小组,这样便于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否则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导致影响建设效率。其次,公司选择尤为重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选择公司前要充分考察公司的实力、经验、效率。在公司制作过程中应先协商好各个时间点如,Web完成的时间点、OA平成的时间点等,要对各个时间点进行监督,促使公司提高效率,当Web或OA完成设计后应及时挂入内网或外网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在测试前先由公司对全体教师进行操作培训并制作出操作手册,便于教师操作。整个测试过程中不应只有信息技术教师,而应由信息技术教师开设权限,全体教师按照各部门各学科进行全面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向创建小组联系,由创建小组向公司及时反应、定时解决,同时对测试通过的项目定时定量地核定到每位教师。分工必须合理,细化至每个人、每门学科,创建小组对限定时间点内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审查,确保任务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督促。
3 提升信息素养、培训引导
数字化校园效果体现在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和信息化教育手段上,并由此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模式调整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使用,这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进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突破的一个关键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的实效,必须以培训为突破,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新教育理念不断内化。通过扎实高效地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科学技术展开教学活动的水平。
培训的策略:
(1)时间上。在有效的时间段内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手段;
(2)内容上。根据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培训内容的调整;
(3)模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
(4)组织上。领导要对培训结果进行考评。
通过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能够有效地将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能够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寻找最新的适合教学活动的数据资料。同时又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临时需要将网络上的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教师要能够自己制作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让它们更加具有实用性,慢慢形成一种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的力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来打破地域与时间上的限制,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进行科研教学工作。最终实现能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活动,能够探索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教与学,转变教师对科学技术手段的认识与观念,转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策略。
4 以应用为目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建立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实用性。我们要利用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实力。若没有实际应用价值,那么再齐全的技术设施装备也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学校在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利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平台对学校的一些人事资料进行管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对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利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了解学生,做到各项教学资料的充分使用、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各种有效教学资料的共享,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知识巩固练习或者是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同时它也为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提供了途径。因为这一平台的存在能够打破时间与地点上的限制,能够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关键词】校外美术社团活动创新教育实践
校外活动是指将少年宫作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多种开展形式。其中,美术兴趣小组是校外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它和学校美术课堂教学、艺术院校的专业美术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多种美术社团活动,把美术技能、知识、创造力、想象力有机的融汇在美术活动中,这样就能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校外美术教学模式。
1.校外美术教学活动的特征
1.1校外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兴趣性
兴趣作为一切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的保障。大部分参加少年宫培训的孩子都是因为喜欢画画,特别是老学员,通过在少年宫的学习,对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期间,不仅要关注每个孩子绘画天性,还要引导孩子对画画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并且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将兴趣转化成志趣。
1.2校外美术的综合性
为了提高校外美术教学与训练的有效性,除了要将欣赏、美术、文学、历史、音乐、科技、摄影等多个学科有机的整合起来,还应该努力发挥教育优势,展现校外美术教育综合性。在孩子们都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后,努力为孩子创设出多样性、综合性都很强的活动方法、途径、手段、内容。而作为校外兴趣小组,它可以不受教材、大纲等因素约束,故在实施综合性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1.3校外美术活动的开放性
校外美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所谓开放具体包含:内容开放,形式多样,进而更好地满足孩子爱好与兴趣的发展;活动实施时间开放,除了兴趣活动外,还有社会实践、节假日、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活动空间开放,除了兴趣小组在少年宫的活动外,还可以在社区、公园、名胜古迹中进行参观;对象开放,任何孩子都能参与到少年宫美术活动中,同时家长也能参与到亲子类美术活动中。
2.校外美术社团开展培训与联动的实践
一开始校外教育就将教育形式与内容定义在教学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少年宫进行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渠道。活动作为少年宫活力的源泉,从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少年宫要发展、生存就必须努力拓展教学活动,通过发挥教学优势,生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形式。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对活动联动与培训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与途径,它要求将兴趣小组与美术活动、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寓教于乐中,将实践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样就能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模式。
2.1通过贯穿美术活动,让孩子更好的掌握美术技能与知识
在校外美术教学中,为了达到教育创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与美术知识。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就会和校内美术课堂教学产生相似的教学效果,在老师先讲、学生后期练习的过程中,会让整个校外美术活动缺乏应有的活动性与趣味性,从而也就不能真正体现校外教育特色。因此,在现行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整合培训活动与联动理念,将孩子感兴趣、有兴趣的美术活动和专业的训练技能整合起来,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活动贯穿在教学工作中,让美术活动更具有欢悦、活泼的氛围。
2.2通过美术交流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少年宫孩子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除了要探寻绘画方法,还应该想方设法提高绘画技巧与水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定期的开展美术交流活动。通过创办美术交流活动,增强孩子之间的沟通力度。例如:在百米绘画活动中,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美术作品。孩子作为活动与学习的主体,互相合作、学习贯穿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在学习活动中,它能快速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与主体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美术学习不再是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控制,更是一种有效的精神运动。
2.3利用美术参赛活动,构建才华展示的舞台
在美术社团活动中,校外教育更注重的美术参赛活动的展开,在关注孩子个性的同时,尽量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校外美术小组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创造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利用比赛、展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孩子所学,从而为孩子搭建施展的舞台。并且每学期都为孩子开展美术展览,在现场书画、作品展览中,利用展示活动帮助孩子得到成功的感受,最后树立自信心。
2.4利用夏令营、冬令营,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随着20世纪末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受众范围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却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教育部明确指出当前的高校教育应当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换而言之,高等教育重心应当尽快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在辐射面极广的高校汉语教学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在高校语文教育中,汉语教学担当者不可或缺的责任,它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媒介载体,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操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人们社会沟通能力和培养人们自主创新、独立分析能力的主要手段。汉语教学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重大价值与功能无疑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不管是在人文性教育方面,还是在工具性教育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困扰,从而制约了高校汉语言教学的健康发展,根本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对于高校汉语言教师来说,他们除了从事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承担着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其他任务,因此其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不仅推动了汉语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容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不仅包括了解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而且包括确立教学思想、选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流程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在备课环节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意或无意间简化了程序,只会根据参考用书撰写教案和制作一些PPT课件。撰写教案和制作PPT固然重要,但只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小部分,这也说明了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未见到学生之前就早早确定了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这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负责任行为。实际上,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教学对象,在明白其语言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期望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进而选取对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然后才是撰写教案和制作PPT的环节。如果没有对教学对象认真研究,其他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一厢情愿式的“空中楼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按照某一教材的参考内容进行“想象式”教学设计,很少或甚至没有对课外资源和隐性课程进行整合开发。
(二)教学活动能力不强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调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方面普遍较差,特别是在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阶段体现得格外明显。首先,高校汉语言教师不善于课堂导学。一般来说,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导学是一个必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题”,但是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导学的重要性,课堂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知识讲解,根本没有给学生缓冲过渡的空间,致使学生经常以被动情绪在“云里雾里”结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其次,高校汉语言教师的讲授能力不足。课程讲授是高校汉语言教学的核心之一,但在这关键环节,很多教师总是力不从心,不仅难以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课堂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毫无生机,而且讲授内容经常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文本分析和循循善诱。另外,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板书能力有待提高,抒写出体现民族文化的汉字是一种责任,但是现在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汉字板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很多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汉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电脑等设备,整堂课连一个汉字都不写,这样就无法通过汉字抒写展现汉语文化的多彩魅力;另一方面,其他教师虽然有板书,但是规范性方面亟需改善,不仅达不到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的要求,而且也达不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要求。
(三)教学创新能力欠缺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既包括思想理念的创新,也包括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汉语言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是很突出,在很多方面都停留在“安于现状”的阶段。首先,他们不能及时汲取当下流行的教学理念,依然在沿袭中学使用多年的教学思想,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其次,他们不善于创新教学内容。虽然大学语文教材会定期更新,但是其内容毕竟是面向大众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肯定不够,但是诸多汉语言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而不会及时把社会当下的鲜活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另外,他们不善于创新优化教学过程,不仅不能有效优化教学要素、教学结构、教学环节,而且不能根据具体情境的变化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PPT上课,一旦遇到机器故障或停电等意外情况,他们则顿时不知所措。
(四)教学研究能力薄弱
除了搞好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高校汉语言教师应当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但是限于教学任务过重等客观因素以及自身观念等主观因素,不少高校汉语言教师只是满足于课堂教学的任务,很少对教学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经常造成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另外,很少教师主持或参与课程改革方面的科研项目,也很少有人发表过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与教改论文,对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教材调整、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等更是缺乏应有的了解与研究。
二、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