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形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激发兴趣
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把求知变成内在需要,为教学过程创设最佳的实践与认识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越强,教学活动中学生反应就越强烈。这就要求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呈现的内容及目标。力求提供直观的,接近生活实际的、幽默的引人入胜的材料,以激发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8A unit1 Friends时,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①显示投影片:Jim’s aunt has a sister. She isn’t Jim’s aunt.Who is she?②启发学生猜出谜语Jim’s mother, Mrs Green.③组织学生谈论Mrs Green,使学生自觉复习旧课引出新课,④再次让学生谈论Mrs Green,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兴趣激增,情绪高涨,如:Mrs Green has a friend, her name is Chen Ming.What does she do?She’s a nurse.……这一教学活动,贴近教材和生活实际,且引人入胜,趣味无穷。
二、创设情景
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学习客体,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理解表象,产生言语交际的一种向往之情。
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好文字材料,声象材料,直观教具等。力求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感性接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理解和交流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来激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
如在教学7A unit5 Shopping时,为了学习有关“shopping”的语言,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的活动:①把讲台当作柜台,用替代品充当“货物”,a glass of milk,a bottle of orange,a cup of tea,cakes,……②师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③引导学生着重掌握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eat? What would you like?等语言知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由“感性接触”到“理解表象”,进而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尝试交际性操练。
三、启发引导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句型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语法规则,从而认知和内化语法规则,使感性集训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情景,针对重点语言材料,句子结构,启发诱导学生尝试归纳出规则。并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
如在教学8A unit4 Wild animals时,利用该课情景,教学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和had better(not)do sth时,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①出示投影:医生在给一位胖人检查身体,并说:If you want to be thinner and heathier,you’d better not eat too much and you’d better take more exercise.②出示投影,套用句型示范及操练:If you want to learn Maths well,you’d better……③点破规则,着重强调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和had better (not)do sth.句型结构。④通过句型套用操练,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自动化的习惯。⑤引导学生操练,认知和内化规则,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积极探究
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对语言材料加工分析,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解决问题,获得规律性认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过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提倡一问多答或一答多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性思维能力;在对语言材料探究的实践与认识中,增强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探究结构。
如在教学9A unit2 See a doctor时,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学生对医生提出让Mrs Brown减肥的办法深感赞同,有的学生突发奇想:“Can we help her find another way to make her have meals but not get fatter?”于是在争辩中激活思维,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五、言语交际
让学生在机械操练、意义操练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机械地运用语言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必须积极加强运用语言的交际性训练,使语言学习过程交际化,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交际训练必须有层次性。在分层次“运用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提高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创造”,促进主体在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用多种手段创设语境,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发散思维,以看图说话、语段写作、续编课文、智力训练等形式,进行具有“信息沟”交际训练。
1) 9A unit2 See a doctor设计问题,Why did Wang Lei leave the hospital quickly?
2)8B unit1 past and present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一、引人入胜的导语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巧设导语,历来是体现语文教学艺术和匠心的重要手段,设计得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师生的交流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特别突出“言行一致”这一核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我很欣赏我们班的王萍同学,因为她常在灯下刻苦钻研;我更欣赏江友翰同学,他不但刻苦钻研,而且能锲而不舍;然而与他们比较起来,我更欣赏章淼,他不但刻苦钻研,锲而不舍,而且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而与他比起来,我更欣赏班长江城,因为他不但敢说,而且敢于在压力面前将说出的话付诸行动,哪怕付出失去友谊的代价!我们都在成长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至善至美的人。我们在努力,因为我们现在还没能做到。但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他永远堪为我们的楷模!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闻一多,走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朗读课文)。
这段激情洋溢的导语与课文的情感和语言风格一致,既有论辩色彩,也有真挚感情,有很强的教育性和感染力,引导着学生们以无比的崇敬、勃发的兴致进入学习,他们所得的感悟之深、体验之切,收获之丰,自然是无可比拟的。
再如我在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春是绿色的主宰,春是花的海洋,春是生命与希望,春是一支唱不完的歌,春是一首写不尽的诗,春是一幅绘不绝的画。谁能不爱春天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笔下的《春》吧!”这番导语一出,学生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春天。
课文导语的设计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但不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导语,都要短小精悍,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感召力,要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美。
二、 幽默风趣的语言美
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语言所拥有的感染力和情趣性,能为学生创造自在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讲究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对一堂课的教学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正是以语言凭借,把无声的教材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通过授课时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引入到语文的文学天地里去探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想得心应手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就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备准确性、趣味性、精要性、多变性、通俗性和幽默感。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美
语文的教材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方法手段的丰富性。
巧用“比赛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联系现实,观察生活,引导思考;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印象深刻;以谜引趣、以戏引趣、以问引趣、以奖引趣,引趣生花;特别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以电、光、形、声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常用的有幻灯、录音、唱机、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这一种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构成的新型教学手段,具有能力强、质量好、效率高等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能起到的作用很多: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语文感染力,增强语感;帮助理解,促进记忆,丰富想象,推动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个体差异,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成长。
四、张弛有度的结构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课堂也一样,也要求其结构有高低变化,张弛有度,过渡自然。具体来说,体现在:
1.首尾呼应
一般来说,课堂的开始,应交待教学内容及其应达目标;分析讲授以后,进行小结回顾,看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目标是否达到。这体现了一种首尾呼应的浑园式的课堂结构。当然,结构类型很多,各人可根据自身优势和教材特点灵活组织。
2.要精推细敲课堂过渡语
一堂语文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分割切块的,也就是说,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教学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快,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不知不觉。因此,在课堂上起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用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大凡著名的语文教师都很注意精推细敲课堂过渡语。
课堂过渡语的运用有多种形式,但最为重要的是,在设计或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瞻前顾后,应在“导”与“接”上显能耐。
3.一张一弛,张弛结合
一节课,切不可以老师一讲到底,让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要注意把握师生对话的节奏,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一般来说,一节课老师的累计授课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之间,其他时间让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动手练习,或自由讨论,或表达思想。这种张弛有度的课堂结构,不但促进了学生左右大脑和谐均衡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左右大脑交替使用,不易产生疲劳感,始终能全神贯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为下节课设置悬念
对世界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并急于一究到底是对所有中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学生之所以爱看《驿路梨花》,就是因为本文围绕大山深处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而设置了一连串令人牵肠挂肚的悬念:是瑶族老人?――不全是,是哈尼小姑娘?――不全是,是小姑娘姐姐和?――不全是,而是造屋的和所有照料茅屋的人。利用这种心理特征,老师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也刻意追求一种“上了这节课,等上下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达到这个效果,设置课堂悬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五、科学美观的板书美
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用准确凝炼的文字、生动形象的图表等对教学内容所作的科学概括,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教路、学生学路三者熔铸的艺术结晶,是教学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创设科学和优美的板书可以增添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效应和思索效应,便于加深记忆、理解和巩固知识。事实上,学生看到老师优美的板书,就会自觉地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所写的字有一个大的进步。
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板书设计,给人的视 觉效果是严谨、简洁的结构美;学生在欣赏板书时就能透过老师所提供的直觉形象因素去反思、自察、内省和联想,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智力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如我在教学《食物从何处来》的板书设计: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抓住学生极强的求知心理,使学生欲罢不能。
它充分展现了野兔、狼、老虎、细菌这些动物、微生物归根到底是靠植物来生活的,同时在造型上展现一种回环美,活跃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调节了课堂气氛。
一、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落实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推进,评价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评价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同时,还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发展目标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新课标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仅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表现,还包括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及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
二、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
如何来评价新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至少要进行四个重点转向:
1.由过去评“教”转向评“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服务于学生的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会是好的教学,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由过去评“双基”、“能力”,转向既评“双基”、“能力”,更要评学生的情感态度。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科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的落实倾向,应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3.由过去评教师的讲授水平转向评教师的“导学”水平。要把过去注重教师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思路清晰有序、板书工整合理的评价,改为重点评价课堂是否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能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民主教育环境,让课堂更民主一些、更宽松一些、更 粗放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学习的生成空间。 转贴于
4.由过去评“教法”转向评“学法”。过去我们往往关注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程序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关注教学内容是否深刻到位,忽视了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新的课程改革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因此,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应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充分地自主、亲密地合作、深入地探究的,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态度及有效学习的程度,看学生是如何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的,看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去学习,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
三、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做法,落实新课堂评价的三大措施
1.落实新的备课要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要改变传统的备课理念,为学而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组织形式;改变备课内容,既备教法更备学法,指导学法过程具体扎实;改变教学手段,尽可能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电教媒体;改变教学环境,坚持教学民主,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改变备课精细严密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学习生成的空间。
一、注重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 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 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无论课文是小说,还是 诗歌,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 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课后进行测 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 不会解释。
二、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
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 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好。更严重 的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他们习惯了感官刺 激,就不想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 费时费力,这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三、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
其主要表现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一 样汩汩冒出,“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 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 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 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而且也表现了教师的虚 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四、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有些教师在整整一节课内,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 不断的提问,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的响亮回答来代 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 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我听了一节语 文课,课上 45 分钟时间,教师提了 36 个问题,学生也异口同声 回答了 36 次,但仔细分析,教师的问题多是一些没有多少思维价值的“假”问题,至于需要认真探究剖析的深层次问题却一带 而过。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
五、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 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应该,是否合适,一概用上,不仅在教学的 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 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 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 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 目性。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安排多次讨论,学生们的讨论声使整 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六、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
【关键词】课堂 教学效率 兴趣 情境 生活
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明确教学目标,把教材内容自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我们学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我们的课堂,同时结合教材,活用教材。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活用教材及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提出几点体会。
一、趣味性
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尤为重要。英语教学中,英语歌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三年级教学英语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英语儿歌“Ten Little Indian Boys”进行教学。这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容易掌握英语数字,也能通过改编歌曲以求练习新的语言知识。
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多是从唱、玩、演、做等形式中获得。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呈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也是创设宽松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针对小学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可以利用下面几种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一堂平凡的英语课亮起来:“guessing game”、“touching game”,“matching game”,“searching game”,“missing game”,“grouping game”。例如,在四年级教学“Occupations”这一话题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大量关于各种职业的单词,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直观的游戏中掌握和巩固单词。在开展游戏活动时,老师必须特别明确的是,游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玩,而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英语的游戏教学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欢乐的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情境的呈现
英语中的情境是指一种生活场面。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许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创设的情境有效性不高,那我们应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下,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可以使呆板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可见,这有利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接近生活,体现开放性
要在我们40分钟的课堂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应该在课堂上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教学方式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也就是要使课堂生活化,而这并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要使英语课堂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语言于真实自然之中,避免机械性的练习。
教师必须抓住学生们通常谈论的事,来创设适当的语言教学情景。比如,在教授家庭成员的单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来他们的全家照片,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通过这方法让学生学习自己身边的事物,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情绪,从而有效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
2.在趣味中将语言融入生活。
根据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活动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形式。具体而言,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可以划分为集体性活动(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从活动范围看,可以划分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下面着重探析思想品德课堂活动的几种常见组织形式。
1.小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设置的讨论题以1~2个为宜。目前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需要教师组织相关的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比如在《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讨论“拒绝不良诱惑的具体方法”。这一讨论问题的设计,源于前面教学中所提及的各种不良诱惑造成的危害,所以此时组织学生讨论拒绝不良诱惑的具体方法,可谓是水到渠成。(2)选择那些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 。如《用智慧保护自己》一课中,教师创设了教学情境:某校初二学生小亮,经常上网聊天,结识了几位非常谈得来的网友。一天,网友在与小亮聊天时提出两人见一面并一块外出游玩。小亮非常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由此设问:“小亮该不该与网友见面?”这个问题在学生讨论中也引出了不同的答案,学生各自谈了去与不去的理由。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利增强学生体验,同时这一讨论又能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学生已有经验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教师的作用是要使学生已有经验得以明晰并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及发展思想品德的过程。为此,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抓住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特别注重挖掘利用当地德育资源,以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堂辩论。学生围绕一个热门话题展开辩论。组织课堂辩论,可采取以下步骤:(1)选择辩题。主要选择有争议的话题或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有争议的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争论,使真理越辩越明,从而找到最理想的答案。(2)组织辩论小组。辩论小组的组成方式多种多样,整个班级可以按小组分成正方和反方,也可按男女生划分,或按学生的编号划分,甚至不刻意去划分辩论小组,就根据辩题随机展开辩论,无论何种组织方式,都应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3)注意事项。教师首先应熟悉辩题所涉及的内容;其次,做好材料的收集;再次,仔细听取双方的辩论;最后,在总结时,应对双方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
3.课堂游戏。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做游戏完全符合学生的天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能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例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教学时创设的游戏是师生一起编织“生命之网”,班内 9 位学生上台扮演稻谷、小鸟、鼠、昆虫、青蛙、狼、羚羊等,各代表一种生命,并头戴标有这些动植物图案的帽子,然后要求他们找出相关生命的位置,拉好线并把线球传递给相关的生命,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醒、帮助台上的同学把线球快速向相关的生命传递。活动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很是热闹,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培养了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感知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思想品德课堂游戏应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 ―― 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组织课堂游戏也不例外,务必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活动的导向,而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纯粹为玩而玩。(2)趣味性原则 ―― 游戏终究是一种游戏,它具有趣味、快乐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游戏时,既要避免教学目的不明的游戏,还要避免枯燥的、干巴巴的游戏形式。(3)参与性原则 ―― 游戏教学的参与性体现在让全体学生 “ 动 ” 起来,争着承担游戏的每一个角色。首先游戏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生理特征。另外教师也要全身心投入去感染学生。(4)组织性原则 ―― 每项游戏活动均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在游戏开始之前,老师应明确地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做到放得开又收得拢,养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课堂习惯。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还有主体探究、小竞赛、故事会、编儿歌、写倡议书、作宣传画、现场演说等,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取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课堂秩序 矛盾处理
一、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
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必然会带来课堂秩序的混乱,但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确实会影响到课堂秩序,课堂秩序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必然要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和维持,这样就会打断正常的教学。虽然维持课堂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以现有的课时来看,确实经不起这样反复的打断,如果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每次都停止讲课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就很可能面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所以在很多时候,教师选择的是“小乱不管,大乱则罚”的方式,即课堂产生不严重、不影响课堂教学和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小骚动便不加以管理,听之任之;课堂产生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混乱时,就处罚其中的部分学生,从而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目的。
在这种“管也不是,不管更不是”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教师宁愿牺牲自己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因为在教师们看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无非是为了吸引一部分在课堂上不能够专心听课的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因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而导致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就会影响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率,其中更多的是本来可以对教学内容集中注意的学生,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教师们并不是不会、不能使用多种形式教学,而是不敢。
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如何把握这样的一个“度”,则是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教师需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所选用的素材应该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尽可能少地引起学生的讨论和遐想。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来自于对于成年人的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所持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如果严肃而认真,就会给学生以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这样也能以自身的行为和表现告诉学生,对待科学要持严谨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如果是随便的,那么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松散[1]。
初中生处在一个非常感性化的阶段,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够理解学习对于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学生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与此同时,他所教授的科目也会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学生在这门课上会表现出极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也会很有表现欲,期待教师的赞扬,这种情绪对于学习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2]。成为一个有魅力、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要求不仅在课上下工夫,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听;在课外管理学生、处理问题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能接受能理解能改正。然而现在的很多教师认为管理学生和处理问题是班主任的工作,作为任课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其他的都不用插手。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在这门课上出现的状况和产生的问题就应该由任课老师客观地评价和合理地解决,不分青红皂白就交由班主任处理,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粗暴简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3]。
二、任课老师需要处理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是教师必修的功课,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四五十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关在一间教室里,想要做到绝对的安静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骚动和混乱也是不可避免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的处理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大多数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呵斥那个引起骚动或者是表现得比较过分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勒令其写检查或是罚站,也有直接告知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了自尊,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这类批评就无所谓了,还会产生一种逆反情绪,故意的在课堂上引起一些混乱,向教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一种挑衅。对课堂秩序的管理是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的,掌握好方式方法,处理得漂亮,就能受到平时很难获得的钦佩。在这种时候教师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怒气冲冲地表达会被学生看成没有内涵和修养,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要指出不能呵斥,要表现出一种成年人的理智和大度。而对于学生的一些原则性的错误,首先要终止这种错误,在课上进行简短的否定和批评,使其他学生对这种错误提起重视。同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严厉的批评,可以在课下向其了解这种错误的成因,指出他的错误,并提出改正,这时切记要就事论事不能就事论人,尤其不能翻旧账,把其以前的错误一一数落一遍,这样反而会削弱此次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加强和巩固,是整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方式。然而,所谓家庭作业自然不是在学校完成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完成和家长的监督,对于家长监督力较弱、学生自觉性也较差的家庭来说,家庭作业就很难有收效了,而且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作业是对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练习,是为了达到质变的量变积累,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学生不能认真地完成作业,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真实,教师就不能根据作业的情况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正,就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作业马虎的学生对学科的熟悉度和熟练程度也不高,使得其基础很难牢固,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困难。学生的作业态度欠佳几乎是每个教师都有的烦恼。同样的,教师们在处理作业的问题时所采用的态度也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无非是批评、罚抄之类,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能或者不愿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向学生说明作业的作用,对于学生完成作业态度较差的情况应该分析他的成因,不能盲目地责骂,就物理学科来说罚抄是没有效果的,不如让学生认真地把作业再做一遍,如果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此时进行单独的辅导,而对那些学习上没有太大困难,仅是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可以与家长联系,不是要求家长进行所谓的“严加管教”,而是要家校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最后是考试。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都比学生的水平要高些。所以在教师看来,多数时候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不理想的,尤其在看到自己反复强调的问题还是不能为学生所掌握的时候,第一感觉肯定是气愤和失望。这时,很多教师就会就着这种情绪训斥学生,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够理智和冷静的表现。教师在分析试卷之前首先要冷静下来,客观而理智地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再对试卷进行分析,两者相结合,得出对于此次考试的合理评价,并把这个结果告诉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时找原因,并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怎样才能进步。教师要勇于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学生,这样的自省也是对于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教育,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在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要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回避,在给予批评提出意见的同时,也要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这样能够为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还能对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起到促进作用,而集体的大范围的批评就如同将所有学生一棍子打死,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到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削弱其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主编.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乔际平主编.物理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一、激情引入,发现问题
新课的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创设情境,设问引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课堂开始,正是学生“愤悱”之时,教师如何从旧知识,生活实践,具体操作实践等出发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怎么办等来学习新知识,创设最佳引入法,激活学生原有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环节教师要以精湛的教学艺术,知识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精心设计思考题,探索问题力求源于学生的疑问和求知欲,给学生指出探究的方向,创设探究条件,以问题引导整个学习活动的展开,并使每个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为特征。探索过程着眼于发现新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低年级,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如数的拆分,通过摆小棒,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要大量采用具体操作去感知,形成空间观念。这种学法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纯操作的层面,动手操作之后一定要上升到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再如:一年级下册《数100以内的数》时,课前为每一名学生准备了100颗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自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有多少,然后交流数的的方法。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经验,数出了100颗,在交流数数方法中,了解到不同的数数方法,同时感知到,由于颗粒大小不一样,相同数量的物品占的空间不一样。
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也会是困难的。教师要给学习提供必要的W习材料,设计合理的学习的步骤,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习自主学习,认真组织好小组内的讨论与合作,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引向实践
新授内容后课堂练习主要是促使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把新学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对知识和方法可以巩固和强化,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层次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练习,使每一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教学实验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四、课堂总结,拓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