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6 10:36: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血管专科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 , 心血管系统疾病来势凶猛, 有时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 使得护理工作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因此, 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和加强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血管; 护理管理
心血管疾病, 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 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包括心脏、 血管( 动脉、静脉)、 微血管, 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 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 其种类繁多, 病因复杂, 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 近年来,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门诊, 住院患者中占较高比例的疾病之一, 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 因此加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及管理工作相当重要。
1 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 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 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 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 其中, 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 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 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 并尽量避免, 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1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 做好皮肤护理, 防治压疮的发生,病房内空气要新鲜, 温度( 湿度适宜$ 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交叉感染$ 根据专科用药特点, 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应加强夜间巡视, 如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及时通知值班医生, 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必要时两下肢下垂, 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肺部瘀血,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去除病因, 药物治疗的同时, 改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 瓜类和粗粮, 少吃油腻及含脂高的食物, 胆固醇控制在(5.2mmol/L围内), 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避免摄入高钠( 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 也应避免摄入太少, 以免引起水( 电解质失衡.
1.2 心理护理
人体血压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为常见, 医护人员应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患者的精神状态,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通过耐心的解释、热情的安慰、 适当的保证鼓励和开导患者,诚恳与患者交谈, 用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 使患者心情舒畅, 对治疗信心充足, 从而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争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运动护理, 适当运动对心血管病人是非常有好处的,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降低血压、医护人员应指导心血管病人的按照永恒、规律、循序渐进、适度的原则进行适当运动, 多在室外走动、对中老年人来说, 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步行和太极拳,关爱护理, 树立“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端正服务思想,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建立护士告知签字制度,危重病人检查医护人员要陪护, 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及进餐情况, 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时常给患者关爱的眼神( 亲切的微笑, 以稳定患者情绪, 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
1.3 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出院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教育患者出院后应当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 少量多餐、忌烟酒,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各种诱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嘱患者要遵医嘱, 按时、 按剂量规律服药, 不能随意减量、加量或停药, 搞好定期复查工作, 嘱咐患者不适随诊。
2 加强护理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护士政治素质教育和管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医院、护理部、科室的规章制度,护士职责、护理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临床护理差错预防等, 提高护士热爱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
2.2 专科知识培训和管理,每周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常见多发疾病护理常规、 心电监护技术、心电图分析判断、新技术的应用和护理,以及边缘学科如精神科、心外科、神经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等知识的学习,并经常进行强化和考核,提高护士观察判断病情以及配合医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应急能力和抢救技能培训和管理,心内科具有危重病人多、 抢救工作频繁的特点,每月组织护士学习高难度的技术操作, 如心肺复苏术、 心脏电除颤技术等,组织制定护理抢救工作路径和专科护理应急预案,进行反复学习和演练,熟练掌握。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啥钱都挣”为你整理了这篇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班小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12月1日,陕西省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班结业座谈会在住院部13楼会议室成功召开。心内科刘美丽、李娟利、胡经文、刘盈盈、李静护士长、16名学员和带教老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全部学员分别围绕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反馈:有遗憾,如实践时间太短,没能见到更多重症患者以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没有机会体验介入室工作等;更多的是感谢,感谢心内科给大家提供的学习机会,领导的重视,对学员生活上的关心以及带教过程中老师们的认真耐心,使大家获益匪浅,收获颇多。
听着学员们的心声表达,不禁回想起这三周的教学工作点滴:11月5日科室接到协助兄弟单位完成陕西省第一届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的任务,科室全体护士长迅速召开会议,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确定由李娟利护士长全面负责,并筛选敲定了16位一对一带教老师...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1月9日16位学员正式进入临床实践,学员们与带教老师接头,深入临床跟班,围绕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疗新技术、专科仪器设备使用等展开带教。通过沟通了解到学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护理科研、小讲课以及专科操作考核任务,由于很多学员都是来自于基层的县级医院,无护理科研及小讲课的经验因此对完成任务缺乏信心的问题,李娟利护士长便给她们讲解思路,并帮忙联系护理部与图书馆,指定老师协助大家查阅资料。
由于学习时间紧张,为了能够使学员们顺利通过考核,操作带教组的老师们利用周末
进行操作培训,现场手把手指导,督促学员反复练习。
11月24日,学员们顺利通过了电除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及心电监护操作考核。
应学员要求,李娟利、胡经文两位护士长针对心脏康复和心电图识别进行了理论授课。
12月1日,学员们的小讲课汇报按计划进行,由李娟利、胡经文、李静三位护士长担任评委,可以看出学员们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尽力而为。授课内容丰富,涉及到专科护理的各个方面。结束后三位评委进行了详细点评:例如小讲课选题太大,内容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 PPT制作水平不够:不能做到图文并茂,文字太多、字体大小不一致;时间把握不当等;针对这些问题现场进行了经验分享,学员们表示学到了很多知识。
【关键词】内分泌;护理安全;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8-02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目标,是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10年9月到现在,医院派送一名护理人员进修内分泌专业护士,二名护士进修糖尿病专科护士。笔者就我院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1病房的管理
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仅仅按男女病员安置,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散在的住在同一病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按床位管床,常常出现心血管专业、专科护士护理内分泌病员较多,或者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护理心血管病员较多的现象。内分泌与心血管的病员混住与按病种集中安置相比较,增加护士护理的工作量,不利于健康教育落实,不利于病员及家属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学习。
1.2用药的安全
我院内分泌住院病员96%以上是糖尿病病人,98%的病员使用胰岛素治疗。50%的病员使用胰岛素加口服降糖、降脂、降压等药治疗。住院糖尿病人中80%大于60岁,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使病员接受知识的能力低,容易遗忘,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由于工作量大,护士把一天的口服药一次性给病员,虽然给病员及家属再三讲解了用法,仍然有病员一次性把一天的药吃掉或者未按时吃药等现象。
1.3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
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高,未按照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操作,导致差错的发生。如不严格执行“查对”、“执行医嘱”制度,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小,血糖控制不达标等等。
1.4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如用普通的1毫升注射空针抽吸胰岛素皮下注射,进针角度的掌握是关键,进针角度与皮肤大于45度容易刺入肌层[3],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胰岛素的高峰浓度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不一致,造成血糖控制不好等等。专业知识同样重要,专业知识缺乏,观察病情就找不到重点、抓不住病情变化的关键,影响病员的抢救及治疗最佳时间。
1.5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护士态度冷漠、不耐心,沟通欠缺技巧等等。患者年龄偏大,有一定的沟通困难;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离开医院,导致观察病情不及时、不到位等等。
2.护理对策探讨
2.1加强内分泌病房的管理
2.1.1我院已拟定五年内将内分泌与心血管分科。医院领导已经按照床位与护士1:0.4的比例增加了护理人员。现目前,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分开集中安置,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尽量按专业分管床位,尽量使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管内分泌病员,由于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每个责任护士负责所管床病员的健康教育,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对内分泌患者的直接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专科专治得到落实,使专业、专科护士的价值得以体现。
2.1.2为了加强病房管理,内分泌病房设责任护理组长一名,护理组长由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勤奋敬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技能,有较强的表达、沟通、组织能力,善于学习、总结和创新的护理人员担任。内分泌科护理组长协助护士长指导内分泌工作并检查内分泌护理工作质量,使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2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员,按时进餐,规律测血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注重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细节并加强细节管理。我科原来使用普通1毫升空针抽胰岛素皮下注射,无效腔大,容易算错剂量。现在全部用胰岛素笔注射,且强调每次注射胰岛素后必须立即取下针头,针头不能重复使用,否则可能增加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同时在温度变化时可能有药液流出或进入空气,也可能因漏液而出现药液堵塞针头,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这样改变后,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无论多忙、工作量多大,口服药必须服用时才发给病员,并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5]。加强巡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3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责任心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操作常规等,是加强责任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4提高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勤练基本功。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分层级对护士进行练兵。经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是赢得患者与家属信任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护患关系的纽带。
2.5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护士应耐心、细心与病员沟通,我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礼仪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等。与年龄大的患者沟通,语速要慢,听力不好的患者,声音要适当的大点,对于健康教育掌握不好的患者,要重复、耐心的教,直到病员及家属掌握为止。饮食治疗是一切内分泌疾病的基础,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3.结论
我院内分泌科护士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注意每一个内分泌护理环节,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通过使用病区自制表对患者进行调查,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内分泌科患者满意度由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的88%~90%提高并保持在96%以上,出院患者随访满意度99%。我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护患投诉率由原来的每月0.9‰下降至0.1‰,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9%。
参考文献
[1]徐敬芬,儿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中医学,2011年8月第30卷第15期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3] 李小寒,尚少梅,钱晓路等,皮下注射法,基础护理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257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1033例,其中男680例,女353例;32—50岁328例,50~60岁421例,60岁以上284例;病情好转出院者984例,转院28例,死亡21例,其中夜间死亡者6例,可见夜间是心血管病患者的高危时段。
2 夜间护患情况分析
2.1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 心血管病人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易引起心肌细胞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等,甚至会引起病人在夜间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所以夜间对心血管病人来说是发病的高发期。
2.2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夜间生物钟紊乱,身体极度困乏,且夜间值班人员少,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的观察而导致不良后果。
2.3陪护方面的原因 夜间陪住人员,往往适应不了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加上住院时间长,陪床人员身心疲惫难以提供变化的信息。
3 夜间临床观察与护理
夜间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根据心血管患者病情变化特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制定夜间工作流程 护士接班时要详细交接,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夜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
3.2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区,包括病区安全设施、专科设施及急救仪器设备情况、仪器使用情况、巡视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值班医护人员的动态。保证夜间全病区的护理安全。
3.3夜间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对夜间治疗的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障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1)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2)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要定时巡查液体滴速。
(3)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协助患者安静入睡,保证患者睡眠。
(4)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3.4氧疗的护理观察 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夜间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通畅,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等情况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便更好地调节氧浓度或流量。
3.5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对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要求高。为了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我科2004~2006年开展了应急能力培训,以提高这些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科室工作3年以下护理人员15名,女性,年龄19~26岁。学历:大专5名,中专10名。职称:护士7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1名。
1.2 方法
1.2.1 专科知识培训
制订本科室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每月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月底集中试卷答题,合格分数≥90分,不合格者重新考试,直至符合要求。
1.2.2 抢救技术培训
内容包括心肺复苏、静脉穿刺技术(包括留置针)、输氧、导尿、吸痰、心电监护仪使用等,培训时间为1个月。首先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影碟,再由护士长和科内操作能手指导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如有病例就地操作演示,特别强调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项操作。
1.2.3 熟悉抢救流程
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特点,制订抢救工作流程,以指导低年资护士实施抢救。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流程每一个步骤,对科内布局和各种抢救用物了如指掌。
1.2.4 护理记录书写培训
本组人员分2小组,指定业务骨干担任组长,分别指导各组的护理记录书写,对记录缺陷及时给予讲解和纠正。
1.3 评价方法
由大内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和2名护理组长组成科内考核小组,负责培训护士的考核。
1.4 评价标准
①专科理论和抢救流程考核,分数≥90分。②护理病历书写,根据科内每天的护理工作情况安排考试项目,每份病历合格分数≥94分。③抢救技术操作≥85分。④应急能力。主动巡视,耐心倾听,掌握观察要点,观察方法准确,病情评估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处理,记录及时准确。⑤应急配合能力。急救物品准备齐全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操作规范迅速,急救药品剂量和用法准确,急救过程中情绪稳定、沉着应对,抢救程序化、配合主动迅速,口头医嘱复核后执行。
2 结 果
本组15名护理人员经过系统的应急能力培训,理论考试和抢救技术操作考核合格(5人补考后合格);应急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显著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准确、及时、规范。
【关键词】 夜间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社会的步伐加快,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演变快,夜间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在安静的夜晚比白天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注意夜间观察和护理特别重要,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谈谈老
年心血管疾病的夜间观察与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 年10 月~2010 年10 月共收治心血管病患者390 例,其中男222 例,女168 例,年龄最大者96 岁,最小60 岁。平均年龄72 岁,夜间发生病情变化的心脏病病人101 例,占26%;死亡24 例,占6%;其中夜间死亡14 例,占死亡人数58%。可见夜间是老年心血管病人的高危时段。
2 了解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期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缩性变化。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细胞利用的ATP 和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氧,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化,外周血管弹性减弱或消失,血管壁内钙质沉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性减退,出现进行性动脉硬化,引起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1]。老年期交感神经张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由于老年期这些生理特点,各种心血管事件易发生于夜间。
3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在普通病区夜间只有一名护士值班,工作较忙,易导致对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观察不周。并且可能夜间急诊病人入院而疏忽对其它病人的重视,护士频繁夜巡视也会导致患者夜醒次数增加再次入睡困难[2]。以上因素都可能增加各种心血管不良事件夜间发生率。
4 夜间病情观察与护理
心内科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要加强对病人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
4.1 夜间护士应详细做好床头及书面交接工作,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并将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夜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应体现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连续性、完整性、合法性,层次性和重点性等三基要求六大原则。
4.2 严格按护理等级要求定时巡视病房,要做到“四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以免影响病人休息,不需要开大灯,尽量开壁灯,不需要开灯的,可以用小手电。由于现在科技发达,病区角落安装各种监控设备,查看监控是看护理人员是否按规定按时巡视,一旦出现不测造成事故纠纷,这也是有力的法律依据之一。
4.3 对病区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特别是对意志障碍,疲乏无力,白天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4.4 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的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1]。
4.5 保证患者睡眠,失眠是住院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4],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陪护,病室光线宜暗;告知患者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使其尽早进入睡眠状态。护士在凌晨气温最低时,要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18~22 ℃为宜),适当增减衣被,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2]。 4.6 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 认真做好夜间治疗护理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5.1 据医嘱及病情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于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详细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5.2 对静脉穿刺的患者,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是否有肿胀;对使用微量泵静滴患者,查看输液泵是否正常运行,输入的液体量是否正确,输入速度是否符合医嘱要求。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及时疏导患者,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2]。
5.3 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畅通,同是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讲解说明高流量与低流量氧疗的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及神志情况,据血气分析情况做好氧流量的调节。
5.4 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
6 体会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大,老年心血管病人也越来越多,对他们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护士要重视老年心血管病人夜间护理观察,掌握患者夜间变化特点,实施早期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夜间危重患者较多应增加护理人员值班,保证人员到位,以最大限度为患者赢得救治最佳时机,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 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摘要】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常常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引起病情变化的因素非常多,若医护人员能及时预料病情的变化,并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护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病情,增大病人抵抗病魔的信心,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以便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效果,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内科护理 管理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医疗事故频发,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所引发。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化解措施,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风险
1.1 与患者有关的风险
1.1.1 一些病情状况不明显的患者对医生的劝告、护士的护理不遵循、不配合,不按照医生规定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1.1.2 患者及家属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疾病变化和诊疗过程不理解,一旦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与期望的结果有差距,将可能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容易引起患者情绪的激烈变化,以各种理由刁难医护人员,引起医患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1.2 与护士相关的风险
1.2.1 由于心血管内科护士护理的患者病情较重,工作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很容易引起护士的身心疲劳,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护理工作中精神不能集中,用药不当或配药不当,护理工作不到位,不尽责,引发纠纷,甚至医疗事故。
1.2.2 护理工作中,新业务的开展,对护士护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若护士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不达标,很容易给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带来焦虑感,导致风险发生。
1.2.3 心血管疾病病情善变,治疗周期长,护士除要执行医嘱之外,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动态,若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容易引发纠纷,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1.2.4 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记录或住院出院记录有误,导致患者为此据理力争产生的纠纷。
1.3 与医疗费用有关的风险:医疗费用成本过高,一直是患者背负的承重包袱,因此,患者对此极为敏感。若由于护士粗心大意重复记账或记错帐,或对某些收费项目并不事先通知患者,事后却向患者收费,损害患者利益,或由于患者暂时欠缴医疗费,而护士却言辞犀利向患者催款,导致患者情绪异常波动,很容易引发纠纷,产生不良影响。
1.4 与医院环境及设施有关的风险:心脏病人特别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如果病房管理不到位,导致病人家属过多、说话声音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病人的休息、康复。如果病人受此影响而引绪激动,进而发生病情变化就会发生护理纠纷。而当医院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比如经常停水停电,或热水袋过烫,光线不足,地面湿滑导致病人摔跤等均可能导致不小的医疗纠纷。
2 针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
2.1 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和风险管理制度。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学习各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等,如患者猝死、坠床、突然停电、供氧障碍等的预防及处理,让护士知晓心血管患者容易发生的各类医疗风险,提高他们应急意识及能力,提高护理风险意识,激励护士对护理注意事项铭记于心,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2.2 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医院应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自学、函授、远程网络教育等形式的学习,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并定期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评估考核,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能力。
2.3 严格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端正护士的工作态度,必须让其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不犯错,少犯错,犯错后应主动向患者道歉,尽职尽责的为病人服务,以便降低由于护士的出错而产生的不必要误会和纠纷。
2.4 为病人营造安静和谐的休息环境。为了让病人早日康复,医护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各种小事做起,杜绝住院病房的各种不必要的噪音,发挥护士主人翁意识,对影响病人休息的各种现象进行委婉制止,树立良好医护形象。
2.5 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化解护理风险。护士应在患者住院时指导其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告知患者最初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对其病情治疗有大概了解。同时,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不积极配合治疗将产生的不良后果。此外,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注意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听取患者及其家属意见,耐心回答患者就其病情提出的相关问题,尊重患者,并及时将患者的医疗进展情况告知患者的主治医生,以便医生为患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就医的抵触情绪,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燕长花.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J].亚太传统医药,2008,4(7):58
[2] 解红雁,孙红.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医药导报2009,9(15):47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人性化护理;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7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144 in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By a random number table,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was appli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humanistic nursing was adopted.The QOL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by GQOL-74,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ref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fter finishing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GQOL-74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function,mental function,physical performance,and social function with regard to GQOL-74 score,and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Humanistic nursing;Quality of life;Nursing satisfaction
心血管内科临床收治患者相对年龄较大,慢性病居多,且多数合并有其他合并症,病痛的折磨和长期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人性化护理是指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3]。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不但要重视医疗及护理操作,更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问题[4]。本文就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41~76岁,平均(56.7±6.9)岁;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40~78岁,平均(56.9±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用药观察、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则实施人性化护理,除常规护理内容外,主要补充和加强以下几点内容。
1.2.1环境护理 病房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休息场所,病房环境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医院这个特殊机构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陌生感,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安静,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开窗换气3次/d,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在病房和走廊墙壁上粘贴温馨提示标识,使患者和医护人员自觉降低语调,尤其夜间执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要尽量只开床头灯,控制仪器发出的噪音,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1.2.2饮食护理 慢性病患者往往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充足的营养供给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加速康复。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充分考虑心内科疾病的特点,建议患者多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食物,控制食盐摄入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牛奶等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1.2.3加强巡视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身体状况及疾病程度做出准确评估,并记录在册,根据患者病况不同定期进行评估,随时了解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除了正常的护理巡视外,对于高危患者应当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体征变化情况,告知患者一旦发现不适应当立刻利用床头呼叫器呼叫护士。对于特殊用药的患者应当做好用药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刻对症处理并反馈给值班医师,必要时停药,将患者的用药情况纳入交接班记录,对于高危患者和特殊用药患者要双人床头交接。
1.2.4安全护理 心血管内科的安全护理一直是重点环节,由于所患疾病的因素,加上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在院治疗期间往往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因素。为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在病房内设置各类辅助装置,病床加装床栏,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易湿滑地面铺设防滑垫并用醒目标识提醒,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安排专人负责病房安全设置的检查和维修,定期进行维护,将结果记录在册,责任到人。
1.2.5心理护理 慢性病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治疗,长期治疗仍未见好转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抗拒治疗。考虑到心内科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当找准切入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心结所在,安抚与开导患者,说明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要求护士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沟通交流技巧和人文学、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
1.2.6健康教育 与传统模式的健康宣教不同,人性化护理充分考虑到以往工作中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不再单纯采用责任护士一对一宣教的模式,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宣教体系,除了责任护士按计划宣教外,定期为患者举行专题讲座,针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的特点、治疗及康复知识进行教育,印制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给患者,利用病房电视实施多媒体教学,用多元化的宣教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记忆程度,拓展患者的知识获取途径,提高宣教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5]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对比,并在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GQOL-74共包括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护理部统一问卷,将患者的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已经转型为服务型的经济实体,因此必须有高度的服务理念,才能为医院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6-7]。护理服务作为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重视患者的需求,从以往的以治疗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切实考虑患者的需求,才能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8-9]。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患者相对固定,年龄层偏大,多为慢性疾病且合并症较多,在此环境下,更应当强调患者的心理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0-11]。人性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在工作中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制定护理对策,将其应用于工作中,为患者提供精神、社会、生理、心理等全方面的服务[12]。胡小红[13]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用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赵芳[14]研究也指出,人文关怀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82.6%上升至96.7%,提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符合当下患者的护理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74评分在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人性化护理更具有立体性[15],补充了传统护理中的不足,不但强调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更强调环境、饮食等护理细节,全方位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并且加强了传统护理中不足的地方,如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生存质量也到了全面的改善。从护理满意度调查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性化护理强调与患者的互动,并且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关怀和重视溢于言表,从而获得了患者的充分肯定。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更符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能够从环境、心理饮食、安全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颖,王凤霞.心血管内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7):116.
[2]王美英.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病人中的护理策略[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3):210.
[3]金蓉.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716-717.
[4]黄艳.探究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3,21(2):263.
[5]金纳新.心血管内科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56.
[6]许虹波,姜丽萍,尹志勤,等.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32-335.
[7]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9,5(7):40-41.
[8]李姝颖.护理在CCU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9(29):777-779.
[9]朱梅.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27-228.
[10]沈婵娟,曹培国.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 37(1):87-90.
[11]陈朝华.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8):1770-1771.
[12]孙淑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206-1207.
[13]胡小红.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