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42: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恋爱、心理状态

一、高中生恋爱问题分析

本文对某高中男女各占一半的三个年级共300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2%的学生想要谈恋爱;有23.6%的学生因为恋爱相关事情烦恼,希望他人能够给他一些建议和引导;有3.1%因为恋爱已经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其中,由于男生相比女生来说好奇心更强,更想谈恋爱,而且男生更加主动,所以男生谈过恋爱的比率高于女生;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由于父母需要将爱分担给其他的兄弟姐妹,相比于独生子女,他们所受到的关心较少,所以他们更希望有人能够关心、照顾自己,多以非独生子女谈恋爱的比率高于独生子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断发展,相比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各加成熟,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也更强,所以高年级谈恋爱的比率高于低年级。

二、高中生谈恋爱的原因

(一)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和生理变得更加成熟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青春期,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转型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第二性征愈发成熟,从而内心的成人意识不断发展壮大,想要独立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高中生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对于性的意识也更加明显,同时对于异性的好奇心也很强烈,随着成人意识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学习、生活、家庭和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恋爱成为了高中生发泄压力的出口之一,最终给父母和老师造成了困扰。所以高中生想谈恋爱的想法越来越浓烈,从而不断将想象变成事实。

(二)获取信息途径增多,造成思想误导

而在当今发展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的发达以及电视的普及使得高中生有更多的渠道去获得与爱情有关的信息,而随着信息的发达,基本上每一个高中生都有手机,手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样一来,高中生随着获取资源途径的增加,所看到的、听到的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他们,那些不好的信息就会对高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举动,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所学知识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去除恋爱造成学生对学业不重视等不利影响。

三、高中生恋爱类型分类及心理辅导策略

(一)高中生恋爱类型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一昧的强制学生不准恋爱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而且一昧的认为所有的恋爱都是无用的,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正确的,父母和老师要试着去理解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一些学生出于自身想法,把自己的恋爱想象成成人式的恋爱模式,属于真恋爱,而一些学生由于自己与异性的交往方式不同被别人认为在谈恋爱,属于假恋爱,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由于家庭或是社会的某些原因使得他们用谈恋爱的方式去抒发。由于高中生恋爱是青春期的特殊产物,所以在恋爱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老师和家长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恋爱进行明确的区分,从而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问题。

1.面子型

面子型的学生在恋爱学生中的占比最少。部分学生认为有男朋友或是女朋友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能够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类学生往往男生多于女生,且自尊心较强。很有可能这类学生在高中之前一直很优秀,受到其他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很多关注,而上了高中之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很多,自尊心受到打击,老师的关注也逐渐减少,从而使得他们以谈恋爱或是打架等方式来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度。而针对这类的学生,老师需要尽量去了解学生之前所经历的事情,尽量的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老师可以将班上的某个职务交给他承担,从而使他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自我价值。

2.玩乐型

玩乐型学生相比面子型学生在恋爱学生中占比较多。有些学生认为谈恋爱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看着别人谈恋爱,就越激发自身的好奇心,所以就很想尝试,这类学生往往也是男生多于女生。而针对这类学生,老师和家长需要教给他们正确的爱情观,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多正确的与爱情有关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误导他们。同时,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明白他们现在的重任是学习,通过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缺失型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极度缺失父母的爱和关心,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个能够照顾自己、关心自己的人时更加容易产生爱意,而这类的学生往往是女生多于男生。而针对这类的学生,如果老师或家长强硬的制止学生谈恋爱只会使得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强烈,再加上大部分缺乏关爱的学生是出于家庭的原因,所以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应该对与这类学生交流,与他们成为朋友,多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聆听他们的心事,从而在爱情和学习上更好的引导他们。

4.挽救型

这类学生一般是女生学习成绩很好,而男生学习成绩很差,由于女生看到了男生身上的某一个特点,所以在一起。而在恋爱关系中,女生充当着帮助男生的角色,而男生也很听女生的话,使得男生能够努力学习,所以这样的恋爱类型是积极的,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不能理解这个女生,女生家长觉得男生拖累了女生,会影响她的前途,从而强制的禁止双方的恋爱关系,这样一来只会让学生由于不能理解老师和家长的做法从而变得越来越叛逆。而这对这类的学生,老师和家长采取的方法不应该是强硬的制止,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们,充分发挥他们恋爱关系中积极的一面,从而使得双方不仅在学习上,在恋爱上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5.理智型

理智型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控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从而将两者置于平衡位置,他们不会因为恋爱而影响了学习,而是相关鼓励、帮助,使得双方的成绩都能更上一层楼,他们的恋爱关系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针对这类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以未来的发展和梦想引领他们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更好的把控学习和爱情的关系。

(二)全方面的早恋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心理教育对他爱情观的树立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调查,明确学生的恋爱心理状态,通过学校、老师、父母、家庭共同的力量对不同恋爱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青春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1.理解学生,用心交流

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在与学生交流恋爱问题时都要摆正态度,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去惩罚、制止他们的行为,首先要做的是去理解他们,从而以更加合理的语气和口吻用心与学生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明白你不是在针对他,避免他们形成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2.深入调查,在进行教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老师或家长发现学生正在恋爱时,不要一昧的去制止。首先老师和家长要对他们的恋爱关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谈恋爱,现在的关系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在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再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理解老师和家长所做的行为,所说的话,从而试着去接纳他人的建议。

3.分析与评估,明确恋爱类型

老师和家长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不要只是对学生做教育工作,而更需要注重对他们所说的话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其恋爱类型,从而能够针对其恋爱类型想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需要定期的开设心理教育的讲座和活动,并开设相关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明确的体会到不同状况下的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其无论是在受到任何伤害的情况下都能够坚强。

5.进行合理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

学校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和性方面的知识,而不是让其他不良信息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举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等,使其能够正确的发泄压力,而不是选择恋爱的方式。

6.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在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三分应该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学校来说,通过老师充当正确表率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时刻保证自己行为的得体性。对于家庭来说,父母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一昧的制止他们的任何行为,而是要正确的疏导他们情感上的问题,使得孩子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社会来说, 由于社会既可能对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社会教育是很重要的。

7.构建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由于老师和家长的特定属性,很多学生不能够轻易的向其说出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所以学校应该创建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帮助学生将不敢向老师或服务倾诉的问题说出来,帮助学生正确抒发心里的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结语]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恋爱方面的问题并不是让老师和家长一昧的去制止学生的恋爱。作为老师和父母,首先要理解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发展恋爱关系的原因,明确学生恋爱类型,从而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同时,学校需要开始心理课程,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不断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衡量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老师和家长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更好的处理情感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文斌. 花开应有时――高中生早恋问题分析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5,24:171+126.

第2篇

广州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本次调查,对当代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了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以及两个群体之间心理健康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对应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提出的建议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成长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 高中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压力

1 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差异现状

1.1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

1.1.1 心理疾病的界定

调查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高中生群体中有31.1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43.57%认为这不是一种病;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有43.9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15.36%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一种病。

针对“你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吗?”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专门的解释:按照由健康到出现心理疾病的不同程度把人的心理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1]。

1.1.2 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关联度

有52.28%的被调查高中生和67.1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

1.1.3 心理咨询的接受与拒绝

52.7%的被调查高中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37.14%的被调查大学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少数的同学对心理方面问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

1.2 选择解决心理问题途径的对比分析

对比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在采取的措施相差不大。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男生应对挫折的措施通常是向外排解情绪(转移),或是向内压抑自己(压抑)。而女生多了自我安慰(想象)和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两个应对措施。

1.3 造成焦虑、挫折和压力的对比分析

1.3.1 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生有73.03%选择采取转移的方式应对挫折;有51.04%选择压抑;有39.83%的选择想象;有30.29%选择升华;5.81%的选择投射。而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4.29%的大学生选择情绪转移,发泄(转移)。而且该选项在高中和大学的数据统计中均处于第一。在大学生中位居第二的选项是自我安慰(想象)占59.64%。位居第三的是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占51.43%。在大学生中位居前三位的选择明显高出此题的另外三项选择至少20%,而这前三名与高中生相比。除了第一名转移大致一致,其他选项都明显说明大学生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

1.3.2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调查得出:73.44%的高中生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学业问题。66.43%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就业前途。对比发现,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高中生。

1.3.3 焦虑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根据调查高中生有49.38%的人认为自己有恐惧症。其次是恐慌症占47.3%。由于造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遭受的挫折和各类压力。所以根据挫折和压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得出产生的焦虑障碍也不同。

相比而言,大学生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分别占44.29%和37.86%。近年来强迫症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广泛,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及广泛的问题,在许多心理障碍中都存在这焦虑现象,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伴随焦虑的并没有与现实接触不好或不当的思维等问题,焦虑是行为中突出的特点[2]。

1.4 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有68.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健康与高中时期相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有1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心理健康与高中时相比是变差的。通过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与高中生由于压力源不一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抗压能力也有所提高。

2 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合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3 措施分析

3.1 主观方面

由于高中生与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不同,以至于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不同。因此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将从高中生与大学生两个方面去探讨解决措施。

3.1.1 高中生

(1)享受学习

对于学习,高中生每天面临着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生活学习自然缺乏乐趣。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固然枯燥无味,不过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出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2)态度端正

学生学习是为了自我增值,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转换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去努力,完善自我,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端正学习态度。

(3)保持愉快心境,疏导不良情绪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保持良好的心境。即使遇到失败或挫折,也不要为其所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满怀信心地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学习之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听歌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4)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倡“积极性休息”。即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5)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使紧张生活得到调剂。这样子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一个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性格开朗、精神充实的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强。

3.1.2 大学生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择业“一次到位”,“铁饭碗”的旧观念。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充分认识职业价值

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不要盲目选择一些表面光鲜,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要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职业、择业标准以及以目前的个人能力能的工作,慢慢地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 客观方面

3.2.1 从学校方面来看

(1)就高中而言,面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学校要改革教育方向,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不失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献出一点力,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我们应努力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更不是盲目追求分数。而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方式。面对严峻的心理素质问题,高中学校部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校都应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关心教育学生的各类组织要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

(2)就大学而言,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确立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改善教学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帮助人们养成宁静、平和、豁达的心理品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人们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下降,出现疲劳现象。通过参与一些丰富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掌握技能,也有利于为大学生减轻疲劳,获得学习动力。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2.2 从家庭方面来看

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学生们往往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他们的头脑中大多沿袭着家庭教育所赋予的人生观,道德观。在现实社会中,各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影响着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家长与孩子交流

父母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与孩子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交往学着换位思考。同时父母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2)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当前结婚率竟普遍高达30%。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不要让家长的错误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营造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一些正能量,不给孩子灌输不科学的封建迷信等。

(3)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全抄。父母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正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心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3.2.3 从社会方面来看

为应对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精神等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诸如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的缺乏、权钱交易泛滥、贪污腐化风行等对学生心灵造成污染,甚至他们也因此误入歧途。

因此,社会方面应着眼于优化环境,通过打击整治,震慑社会违法犯罪分子,及时铲除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因。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社会环境,严格监控管理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经营性娱乐场所。

(2)大众传媒营造良好氛围

大众传媒已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成为贯穿社会结构体系的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已构成了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任务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怎样看待人生、怎样看待得失上引导学生。

(3)改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学家们指出,要治理好社会心理环境,须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努力。从社会角度而言,树立正面榜样来提倡有利于加强民族健康心理的东西;反对破坏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害的东西。至于目前开展的政府官员与干部“三讲”,搞好政府形象,提高社会精神文明,也都是改善与净化社会心理环境的措施之一,应大力提倡,并保持下去。

(4)纠正现实中偏颇的社会认知

先如今,还有需多人把健康定义为狭义的生理方面的健康。这正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人们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就这方面,各个组织机构有影响力的宣传部门还需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这个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对心理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 总结

本次在对243 名高中生和289 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的研究,对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初步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自身实际情况的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纵向与横向研究。从而明确了心理健康对二者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的迫切性。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高中生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的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高中生与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并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对此现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我们的建议和措施能给广大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0.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72.

第3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 学习心理问题 疏导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英语新课程改革凸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所谓“发展心智”,本人认为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着力解决涉及的一些心理学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和智力的健康发展。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一些同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已逐渐引起了老师的密切关注。如果能了解学生心理,就能从学生的言谈举止“破译”学生的心理密码。想学生之所想,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强烈共鸣,距离就会缩小,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几种裹现形式

1、学习动机的缺失

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过程或动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的一个目标,又是达到学习目标和成就的手段。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大多并不是智力水平低的学生,而是些缺少兴趣、信心,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人。这一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丢失了学习动机,将自己置身于英语学习之外。

2、自卑心理的作怪

由于某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看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困难,而且总觉得英语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更主要的是一次次考试的失败。虽然教师会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开导,但面对家庭的压力,面对同学间的相互比较、竞争,这些学生会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下,也就是“心理迷惘期”。出现心理迷惘期是十分正常的,一般来讲,最后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的迷惘期相对较长,导致英语学习的脱节。

二、英语学习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1、学生青春期问题及相互间的不良影响

进人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具体的表现为情绪情感反映强烈,容易被某些事件所激励、振奋,情绪易出现强烈的极端性,极其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热情,或是过度的伤感、气愤、绝望。同时,学生群体间的不良感染因素过多也会促成学生心理问题,由于学生间情感接触时间长,交流速度快,而且易于接受和消化,学生群体在学习中的情绪感染则起温床和催化作用。

2、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但是由于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特殊地位,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并能在英语学习上考一个好分数为以后的出国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过于关注。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他们报了相关的辅导班。家长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期望值过高也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三、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疏导

要想使学生发生彻底的改变,就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认可我们的工作,积极沟通,排遣心理郁结。只有把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疏通,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才可能准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症结,才可能对症下药,才可能使自己的指导调节被学生切实的合作执行。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有点滴的进步时。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同时多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能克服胆怯、自卑心理,发现自身的长处。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必胜信心,增进他们转化的“内驱力”,以实现“春风不使一木枯”的素质教育目的,为学生的当前与后续的发展,为现在与未来的幸福奠定重要基础。

第4篇

一、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羞怯是一种情绪,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自信心不强的表现。大部分学生初中英语基础打的不扎实,上了高中,课文内容的加深,知识的增加,胆怯的心理更为严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羞怯害怕表现在:怕读错而不敢开口,怕说错而不敢举手发言,怕失面子而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参与表演,因为紧张害怕而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有时因紧张还会出现突然性的遗忘。怀着这些不好的情绪上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很吃力。这些不良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便会产生一种语言焦虑感,就会失去学英语的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2、厌学心理

学生在初中刚接触英语时,有一种新鲜感,因为知识结构简单,所学的东西看得见,感觉得到,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兴趣也比较浓厚。但是上了高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复杂,词汇量增多,训练量加大,而且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的提高,学生的新鲜感便没有了,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枯燥无味,有时简直就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沉闷的课堂,也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没有了兴趣,学生就容易找不到学习的目标和目的,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心中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基础差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厌学的情绪。

3、逆反心理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困难越来越大,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再者他们由于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便在英语课上产生了恐惧和压抑感。这种心理又往往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感,甚至对英语老师有了反感,有的还在心理和行动上采取对抗态度,形成逆反心理。

4、畏难心理

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导致成绩一滑再滑。英语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学习上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语言学习要靠日积月累,经过反复的口头,笔头实践练习,才能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记不住单词就不能组成句子,不背诵课文内容就无法形成语感,更谈不上进行会话练习。学习上困难重重,于是就灰心丧气,成了困难的俘虏。

二、解决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心理障碍的对策

1、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导向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内在的兴趣”,阐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有乐意学才会主动学。有了学习兴趣他就会在学习中出现极大的自制力和恒心,潜能才能激发出来。在英语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进行有趣的比赛,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心理相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桥梁。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对某位老师反感,那么对他的课就失去信心,甚至厌恶。相反,学生喜欢某位老师,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逆反心理就不存在。教师要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要学会宽容。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简单粗暴的方式,可能会获得一时的效果,但远远不如温和式的批评来得心悦诚服和持久。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我用谈心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拘束的说出他们的心里话,帮他们找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3、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国作家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有信心的学生才会有动力去克服一切困难,在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同时,老师的评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自己的估价。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 “称赞犹如阳光”,所有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称赞,一旦得到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赏识和称赞是对学生最大的认同,要敢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不惜啬地表彰学生:“Well done!Good! Great! Excellent!Congratulations!”等。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一句小小的称赞的话,都会使学生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幸福的享受整个过程。

要设法为学生营造成功的机会。可进行一些小竞赛,如书写比赛,朗诵比赛,听写竞赛,等等。让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一显身手。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小成就,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班上学生各自的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同学经常会不由自主把自己和基础好的同学比,结果老是打击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的一点自信。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专注于“横比”, 也要学会“纵比”,要给自己一个目标,自己跟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就说明你是成功的。

4、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第5篇

关键词: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冲突;自我调节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廖XX,女,1987年9月13日出生,汉族,XX大学三年级学生。姐弟3人,行1,身高大约1.61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联系方式:略。父亲为教师,母亲待业,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病史。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一个人前来咨询,衣着整齐,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情绪低落;接触主动,说话处事节奏平稳,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控能力较差;自知力好,能够认识到自身长期以来不良情绪体验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逻辑思维正常,求治心切。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因恋爱问题出现自卑、焦虑2个多月,近期加重并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差、学习效率低、好发脾气等现象。

(三)心理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4个月前男友提出分手时曾出现过自卑、焦虑的症状,由于贫血、身体不好等多种原因两人没有分手,经朋友及同学的安慰,其症状很快得以缓解。2个月前发现男友暗自跟其他女生交往,害怕男友再次跟自己分手和希望获得爱情的愿望发生矛盾,另外面临第二次等级考试的压力,产生了心理冲突,再次出现自卑、焦虑的症状。

近期症状加重,并伴有头疼、失眠等躯体上的症状,朋友劝解自我开导均无效,痛苦不堪,前来咨询。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通过摄入性会谈,来访者陈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目前的现状。

1.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廖某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家庭教育,在家排行老大,有弟妹各一人。父母事事要求她为弟妹做好榜样,因此她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小好强,学习自觉,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学玩耍、做游戏,小学、中学在学习上很努力,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父亲因对母亲不很满意,对母亲的态度十分冷淡,她对父亲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加之父亲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父女关系十分紧张。平时跟母亲相处得多一些,跟弟妹的关系还不错,自信、独立、追求完美是她的主要个性特点。

2.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自述: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与男朋友交往已经快两年了。感觉相处得还是比较好的。四个月前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说“两人的缘分已尽,再处下去也不会开心。”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感到非常的委屈、自卑和困惑。后才知道原来是男友外出比赛时看上了同专业的小师妹。而且对方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如我。当时情绪低落到极点。虽然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生病住院,男友又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并发誓跟那女生一刀两断,最终两人没有分手。但是,自认为男友对自己没有以前好,这学期开学(2个月前)他没有去车站接我,我自己带了很多行李(又赶上例假),觉得很委屈,他以前不是这样子的。我很喜欢他,不想和他分手,也特别想他对我好些。后来,同学告诉我看到他和另一个女生去溜冰,当时就呆住了,心里感到很委屈,害怕。他怎么能这个样子?问他也不做解释,有时就干脆躲着不见我。本想着快英语六级考试了,把这感情的事先放一放,可我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记忆的东西刚背会一会儿就忘记,感到很有挫败感。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注意力更难集中。其实我很想这次能考过(上次就差了几分),可是这个样子根本不可能通过,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真是没有用!我感到前途渺茫,对自己也十分的失望。最近两周更加心烦气躁,情绪不稳,不愿与同学有过多的交往,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好冲动,一点小事就容易失去控制,有时还自己哭,感到很疲乏。(以上内容根据来访者口诉整理)

二、咨询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一)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依据上述来访者的资料,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内心感到痛苦焦虑,能主动寻求帮助;其症状表现出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保持相对稳定性;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二)心理问题的归类或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

根据精神检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访者个性好强,智力水平正常;与咨询师谈话时目光热切伴紧张、焦虑;情绪低落且不稳定。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未发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下面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这三个纬度进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归类诊断。

1.社会学分类层面

(1)恋爱婚姻与家庭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2.心理学分类层面

(1)情感(绪)问题;(2)认知问题;

3.医学分类层面

(1)根据CCMD-3,来访者心理行为症状不足以满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小于6分,故也可以排除神经症。

(三)严重程度

依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划分,廖某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1.该来访者自从男朋友第一次提出分手后,其痛苦的情绪体验是正常的反应,由于廖某从小有争强好胜的性格,但没有经历过大的失败和挫折,在面临失恋打击后,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特别对男友看上不如自己的小师妹耿耿于怀,自我评价走向一个极端;以至于后来男友没有去车站接自己却和其他女生去溜冰以及在学习中的不顺利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具有现实意义。

2.第一次和男友虽然并没有分手并很快消除了不良情绪,但其的认知观念发生了偏差,但这次听说男友与其他女生交往和考级问题时,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再次发生,症状持续2个多月。

3.反应强烈,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有泛化现象,如人际关系交往减少;在宿舍因心情烦躁有时会和同学发生冲突;出现睡眠问题,学习受到影响,痛苦无法自行解决;没有器质性病变。

4.来访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反面已经产生轻度的影响。

(四)心里测查结果

1.SDS标准分59分解释:轻度抑郁

2.SAS标准分55分解释:轻度焦虑

根据测查结果可以看出,来访者情况不足以满足焦虑症条件。

三、心理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学层面

求助者为女性,21岁,正处于青年时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近一周来访者出现的头痛失眠、头痛、失眠、注意力差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思想压力过重造成的,以至于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社会与环境层面

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恋爱和婚姻是青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正因为来访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而是采取消极的态度,产生了心结,自我评价走向极端――自卑,以至于再次出现感情危机时陷入了痛苦、苦闷之中。当来访者面临等级考试时,上次考试的失利本是个正常现象,但来访者并没有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这不但影响到学习,也应影响到社会交往方面,社会主动性降低,同时也影响到跟宿舍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三)心理原因

青年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到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稳定,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当来访者面对男友提出分手所引发不良情绪时,加上其性格特点,认知观念产生偏差。来访者消极被动的处理恋爱问题,没有树立合理的恋爱观,但此再次面临感情危机时,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担心失恋的恐惧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再次被激化,与此同时担心等级考试不能顺利通过,其错误的认知观念被进一步强化,不良情绪症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以至于出现了泛化现象,社会功能也轻度受损。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协助其合理分析情感危机的原因

(2)纠正其对情感问题所产生的错误认知信念

(3)学习掌握ABC理论,针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逐步减轻焦虑、自卑的不良情绪症状,改善睡眠状况

(4)探讨如何正确面对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

2.远期目标和终极目标

在消除来访者不良情绪体验这一远期目标的同时,帮助来访者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分析、判断自己的认知观念,修正错误观点,强化合理的信念,以达到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重返实现人的潜能,习得健康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人格的完善这一种终极目标。

(二)咨询方案制定所依据的理论及采用的治疗方法

咨询方案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心理学理论,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达到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目的。

(三)拟实施的步骤

合理情绪治疗方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任务目的:咨询师让来访者对合理情绪疗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咨询一次)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任务目的:让来访者更深层次上领悟引发起不良情绪的根源所在,学会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信念。(咨询一次)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任务目的:主要运用于不合理信念辩论、家庭作业的方法和技术,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和消除。(咨询三次)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任务目的: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帮助来访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新的反应模式,以减少生活中的情绪困惑倾向。(咨询一次)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方案,在开始实施方案时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向来访者说说明治疗效果取决于其配合程度,并指明在咨询过程中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每周会谈一次,一次50分钟。(治疗历时6周,主要过程见附件记录)

五、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心情开朗了许多,慢慢感觉到自信又回到自己的身边,学习积极主动,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心态也逐渐平和,恋爱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宿舍中也不乱发脾气,关系融洽。

2.心里测查结果对比

SDS:48分 解释:正常

SAS:46分 解释:正常

3.咨询师的评价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基本掌握了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能够很好的运用分析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完成家庭训练作业,咨询结束时来访者以往的不良情绪体验基本消失,治疗效果较好。SDS\SAS测查结果标准分趋于正常范围内验证了治疗的效果。

六、总结

1.需要改进和肯定的方面

咨询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验总结

虽然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已经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可是仍然会出现阻抗现象。这就要求咨询时及时准确地分析产生阻抗的原因,同时咨询时要灵活机动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另外,要很好地掌握识别和处理移情,为尽量避免来访者移情与依赖的发生,在每次会谈中或咨询关系正常结束时,提早让来访者做好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学生,性别,心理问题,干预

问题提出

高三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中期,是人生发展的复杂阶段,他们处于选择和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容易产生失衡。社会对重点高中的认识是一只脚已经跨入了重点大学之门,而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考不上大学或者只考上一般性大学就会有失败感,即使是考入一个重点大学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给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在重点中学不同性别之间的高考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否存在差别呢?本文以重点中学高三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以便为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高考前三个月随机抽取贵阳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共计1004名作为研究对象(男生女不限,采取自愿参试的原则,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及有精神疾病者),收回有效量表:SDS量表880份(男生436人,女生444人),SAS量表849份(男生419人,女生430人)、SCL-90量表860份(男生426人,女生434人),量表分布较均匀。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SCL-90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以上三个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3资料分析

对问卷核查检错后将数据输入SPSS11.0系统软件包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4心理干预的实施

目前心理卫生知识虽然较为普及,但仍有相当比例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咨询和治疗顾虑重重,主要是担心治疗是否有效,更有甚者是担心有些学生原本不太焦虑,经咨询和治疗后反而变得焦虑了。因为种种原因,自愿来到我院心理门诊求治的学生只有27人(女生16人,男生11人)。我们主要进行集体干预和个体干预相结合。

3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量表SCL-90860份,SDS880份,SAS849份。对所收回的有效量表进行评分、统计(对评分、统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和干预的结果见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表一SDS量表男女生抑郁检出率的差异分析

抑郁情况

Total χ P

正常

异常

性别

男生

Count 350 86 436

24.821***

0.000

Expected Count 317 118.9

436.0

女生

Count 290 154

444

Expected Count 322.9 121.1

444.0

Total

Count 640 240

880

Expected Count 640.0 240.0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的写作能力奠定了初高中的写作水平。语文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重头戏,只要作文写得好,语文的分值就会高,不论是小学语文考试还是中学语文考试,作文分数一直都是语文卷面分中最高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作文越来越受到重视,作文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阻碍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优势,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的创新能力。

一、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和固定化,往往教导学生任务式地背诵一些优美的词句、段落和格言[1],但是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限制,阅读量有限,生活体验少,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和意义,所以导致学生阅读费时费力,写作变成了附庸和装饰,以致于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小学生写作生搬硬套,缺乏对生活的真情体验。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内容基本都大同小异,都是对一些文章的生搬硬套,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存在着一件生活事情多次运用的现象,严重缺乏对生活事件的加工、重组和再造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导致语文写作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

(三)过于强调对课本的阅读,闭塞学生的写作思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升[2]。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大弊端:重读轻写、读写割裂,过分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阅读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动笔写作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写作思路闭塞,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解决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学生F实出发,扬长避短。

(一)创新写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摒弃传统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结合时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创新写作教学模式。如通过作文《我的校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在仔细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感受校园文化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氛围,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主动观察,试着自己对事物的描述、总结、凝练,指导学生描述真实的生活景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候要加上自己的思考想象,并使之得到不断升华,在写作中能够积极开拓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生活真实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作文即生活,素材的积累是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注重学生写作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的根本途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将语文写作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3],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多观察思考生活的点点滴滴,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确保自己的写作内容“有血有肉”,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扩大课外延伸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阅读与写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于这两者我们不能偏袒亦或者忽视,必须将阅读与写紧密结合。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将学生从课堂带到生活,从生活阅读,品味。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适时地引进生活中的新教材,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多体验生活,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才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这些生活教材中激发内心的想象力,但是教师在这里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想象,不留让学生脱离生活实际,产生一些假故事,假感情。

三、结语

小学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的开端,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基础,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要重视在写作教学中有效提高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4(11)

第8篇

针对农村高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初学升入高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对于这些学困生,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本人结合近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农村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1.高中"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1.1 智力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可以影响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心理活动的进行速度。他们的观察肤浅、抽象概括能力差、记忆力差、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他们约占学困生10%左右。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有困难。

1.2 非智力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一项或几项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影响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不能逻辑分析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差。他们约占学困生70%左右。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但对于不感兴趣的或复杂的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均有困难。

1.3 外因导致型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得疾病、家庭的变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等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出现问题或品德滑波等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懒散、有的表现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行为上的不良倾向,有的心理状态下降,闹情绪或消沉,或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困难原因比较复杂,学习困难表现为阶段性、局部性。他们约占学困生20%左右。他们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

2.心理辅导策略

2.1 克服消极心理。

2.1.1 克服戒备心理。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导"学困生"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在数学"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数学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很好地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

2.1.2 克服自卑心理。教师需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变"学数学"为"做数学"。需要注意的是,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大目标、小步子",逐渐递增,实现螺旋式上升。要多给"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2.1.3 克服逆反心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是要坚决克服简单粗暴,二是要想方设法,逐步缓解或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引导"学困生"喜欢数学教师,喜欢数学,这一点,在高中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2.2 增强自信心 。

2.2.1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劝导,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分析落后的原因,并努力改正,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在跌倒处站起来,克服困难,努力"向成功进军"。

2.2.2 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己。高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上课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把自己定位在"旁观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把自己定位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学困生"。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

2.3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3.1 端正学习态度。高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在形成过程中,学习方向的明确程度,学习态度的端正程度,肯定不会很好。因此,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