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7 15:42: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税收精细化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规范操作规程,增强准则建设
为了完成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县对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主要节点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各管理岗位设置、职能划分进行了精心设计,依照依法设定、固化程序、增强监管、完善准则的要求,编制了《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工作运转规矩》,以条目的方式明确了各管理岗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规律规则及学习要求;编制了《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工作运转流程图》,以图表方式对各项职能的详细工作流程进行描绘和反映;编制了《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岗位风险节制规范及办法》,对非税收入管理的七个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响应制订了节制规范和节制办法,并明确了详细的责任岗位,然后保证了各项详细工作的落实到位。
二、规范收缴改革,深化预算管理
的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从2004年起步,逐渐构成了比较完善的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为贯彻和落实《省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法》有关精神,增强和规范我县县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县县政府研讨制订下发了《关于增强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则我县县政府非税收入悉数纳入财务预算,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响应的支出由同级预算安排。2012年,我县不断深化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改革,严格执行“进出两条线”,非税收入悉数纳入预算管理。经过年头确定收入基数,由县县政府行文下达县政府非税收入方案,严格执行收缴别离、罚缴别离、进出脱钩规则,规范“银行代收、财务统管”征管形式,一切非税收入严格按规则的预算级次缴入国库或财务专户,单位支出严格依照同意的财务预算执行。
三、规范缴库行为,增强收入管理
2012年,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的非税收入已到达21860万元,基本完成了非税收入缴库(户)率100%。一是严格依照《县政府进出分类科目》“该进金库的进金库,该缴专户的缴专户”的要求,辨别将县政府非税收入纳入了一般预算、基金预算、部分预算和县政府专项预算管理。二是将各类性质分歧的县政府非税收入均经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由“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主动汇缴,再由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分收入性质分歧分门别类缴库,然后坚持了较为完善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准则,县政府非税收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进出两条线,强有力的支持了部分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四、规范进出管理,加强预算约束
在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上,依照“部分预算、分类管理、集中付出”的总体要求,一是增强收入管理。将各部分、各单位的县政府非税收入悉数纳入单位部分预算管理,对其上报的县政府非税收入方案严格审核,促使其精确上报和猜测全年收入。还,对收费项目和收费规范严格把关,经过“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来科学确定县政府非税收入方案数,并报县政府审议经过后下达单位执行。二是增强支出管理。严格依照“人员经费按政策、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量入为出保均衡”的要求,统筹预算表里财力,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一经审定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下达后,年度内一般不予追加。
五、规范系统建设,提高运转效率
为了提高财务资金的运转效率和运用通明度,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5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了县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收入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单子管理系统、费政查询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互相联动,对具体执行“收(罚)缴别离”、严格执行“进出两条线”规则,起到了主要的推进效果,为我县非税收入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奠基了坚实基本。完成了银行代收数据的及时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财务资金运转效率。社会各界也可以经过触摸屏查询系统查询非税收入管理、进出两条线规则的有关政策法律、收费文件根据、收费项目的准等信息。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使全县的执收执罚行为更加公开、公平、通明,然后更进一步规范了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完善;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企业整体规模、行业跨度、经营区域不断扩大,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层出不穷。企业组织架构日趋复杂,管理体系日趋严密,重大涉税事项日趋增多,税收筹划能力逐步增强,对税务机关的管理能力提出巨大挑战。传统的低层级、分散化属地管理已明显落后于大企业发展步伐,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几十年来,税收管理员管户的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没有本质改变。进入21世纪,伴随大企业税收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税务总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推进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1.设立专职机构,初步构建组织框架
2008年,税务总局成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从2009年开始,多数省级税务局相继成立大企业管理处(或与其他职能部门合署办公),部分市级税务局成立大企业科或大企业局。
2.明确管理对象,工作针对性提高
2009年,45家企业集团被税务总局确定为定点联系企业,其2013年实现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1%左右。各地大企业管理部门自行设定标准,选择大企业作为管理对象。
3.尝试新管理模式,专业化分工初步形成
目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有限职能模式,即在不改变日常属地管理、不改变税款归属和入库级次的前提下,大企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风险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另一种是全职能模式,即大企业管理部门负责除税务稽查以外的全部税务管理事项。
4.开展个性化服务和税收风险管理,大企业税法遵从不断改善
大企业管理部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积极处理大企业涉税诉求;创新税收遵从协议、事先裁定等服务产品。从2009年开始,大企业管理部门对45家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进行评估。2012年―2013年,分别对石油石化、烟草、银行、电力行业的4户定点联系企业开展全流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成效明显,税务机关发现并及时消除了涉税风险,增加了税收收入,同时帮助企业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
5.致力制度建设,初步搭建业务框架
近年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等制度陆续出台,使大企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6年来,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逐步深入,但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制度建设、征管资源配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1.大企业税法遵从意识仍需强化,税法遵从水平参差不齐
从风险管理实践发现,有些大企业税法遵从认识存在偏差,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存在漏洞,需进一步提高税法遵从能力。
2.组织建设亟待加强,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管理体系
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属地日常管理结合跨层级风险管理的模式,大量工作沉淀在基层。大企业管理机构未实现扁平化,仍然采取直线职能管理。税务总局对省级及以下大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没有明确规定,少数省(市)未成立大企业管理部门。大企业标准不统一,各省管理对象范围不一致。管理力量薄弱,缺乏税务审计、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工作开展难度大。部门职责不清晰,与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重叠。
3.业务建设亟待完善,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业务体系
一是个性化服务理念先进但制度欠缺,操作性不强,服务产品较少。二是缺乏系统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以固化风险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税务审计等风险应对手段,缺少法律赋权,没有工作规程。三是没有建立全面的分行业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型和管理指南。
4.税法确定性和统一性未能满足大企业需求,个性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税务机关对税法确定性重视不够,各地对税收政策理解和执行不统一,政策适用缺乏透明度和确定性。相同业务,不同区域的税务机关政策执行存在差异,使跨区经营的大企业陷于两难境地。
5.信息化建设亟待改进,尚未形成坚实的涉税信息支撑体系
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依然是制约税务管理的瓶颈。税务机关掌握信息类别单一,主要是企业申报数据和税务管理数据,第三方信息严重缺失。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受纳税人遵从意愿、遵从能力限制,数据质量受税务人员操作和维护水平影响有待提升。税务机关单一功能软件较多,重开发轻整合,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分析、应用不深入,缺乏智能化的技术工具。
三、完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路径
实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系统工程,当前应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围绕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核心业务构建、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
1.健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组织体系
税务机关按照纳税人规模重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1)统一大企业标准。综合考虑纳税规模、集团化管理、特殊行业、跨境投资经营等指标确定税收管理上的大企业。大企业管理部门每年公布大企业名单,对列明企业实施管理。
(2)缩短管理链条,实现机构扁平化。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司在目前6个处室的基础上,增设大企业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全国大企业的数据。各省级税务局成立大企业管理局,内设若干行业管理科。市级及以下税务局可以不设专职大企业管理机构。
(3)确定管理模式,明确工作职责。笔者认为采取有限职能模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和财政管理体制。各省大企业管理局实现税源管理实体化,承担列明企业的税源监控、风险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2.完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业务体系
当前,我国大企业管理部门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快业务建设。
一是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夯实制度基础。我国应修订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税务审计、纳税评估等风险管理手段。尽快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办法、税务审计工作规程和反避税工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方法。
二是分行业精细化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整理各行业税收管理经验,建立行业税收管理模型,制定分行业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指南;归集行业税收风险点,建立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深入分析税收风险特征和成因,设定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指标。
3.构建大企业个性化服务体系
找准个性化服务定位,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服务内涵,做到服务措施具体化,服务流程标准化。创新服务产品,开展申报前协议、事先裁定等服务产品的试点工作,成熟后迅速在全国推行。科学设定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测试指标,开展内控调查测试,帮助企业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
4.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国应建立包括企业数据管理平台、风险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税务审计软件等在内的信息管理体系。
(1)加强第三方信息采集与应用,构建有力信息支撑。全面获取大企业涉税信息,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有必要从法律上规定单位和个人负有提供纳税人涉税信息的义务。国务院组织建设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形成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各相关单位定期上传企业信息,政府各部门依职责获取信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2)开发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税务审计软件。在系统中灌装行业税收风险评估模型,定期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增强税务审计软件智能识别疑点的功能,提高审计效率。
(3)强化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库和网络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强化软件操作培训和绩效考核,减少错误数据。完善综合税收征管软件和报税软件的审核、校验功能,提高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
首先,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各省大企业管理局编制可以定为30-50人,从全省遴选具有大企业税收管理、稽查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其次,在全系统建立分行业专业化管理团队,以专业团队应对企业集团。第三,加强税务审计、反避税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实践锻炼,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第四,探索能级管理,人员薪酬与能级挂钩,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第五,开展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时,适度借助中介机构资源,联合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奋力推进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税务,2013(9).
[2]高宏丽.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中国税务,2013(1).
[3]李林军.税源专业化管理与深入征管改革的思考.中国税务,2012(7).
[4]大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与完善.税务研究,2013(2).
【关键词】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部门联动;节能降耗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利施工工程成本核算与管理是施工企业财本文从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着手,通过具体试点得出研究结论。
一、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1、通过调研明确项目实施方向及关键点
1.1狠抓组织机构建设。调集各方专业人士成立专门服务小组,深入水泥行业进行调研,在摸清业内水泥生产过程的前提下总结其能源计量管理措施,为后期调研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认真分析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业内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计量器具配备有缺陷。业内所配备的主要计量器具中,电力方面的配备率仅为81%;其次是计量器具管理欠妥。计量器具管理意识欠缺且缺乏专业的管理,导致体系不健全;再者,计量器具使用不当。这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分析工作不扎实、计量数据台前账后缺失等方面,这一点的不足往往会带来严重能源浪费。
1.3挖掘管理潜力。对水泥行业来讲,能源消耗严重、计量管理方法欠妥等问题已成为业内的一大薄弱环节,不仅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更是制约着企业走“精细化”道路的最大障碍。对此,相关部门应落实具体责任,配备完整的计量器具,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注重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为企业的发展铺设可持续道路。
2、找准突破点,认真落实项目实施
2.1目标指路。在完善计量器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计量管理实施方案,同时明确企业能源计量目标,为企业指引正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2标准引路。以前期调研结果为准,制定业内统一标准,凸显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在这一标准中,应将能源计量设备的配置、管理、利用纳入其中,同时重视能源计量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对不同等级的计量器具制定明确的管理、维护、检查要求;针对能源工作小组以及各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其具体行为,科学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联合政府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向业内发放能源精细化管理倡议书,政府企业互相结合做出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相关承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能源计量管理形成块状模式,从而进行全面实施。
2.3试点探路。选择具体水泥企业进行技术试点,将节能工作小组分配到企业各部门内部进行点对点技术帮扶,使得企业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分配、管理体系,同时严格监控计量器具能耗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寻找节能核心点,应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科学及时的采集和分析;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取缔高耗能生产设备,更新生产线,节约生产耗能;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技术检修,结合分析数据找出能源高耗点,从而在实现节能的同时创造更大的效益。在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后,应联合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将这一标准进一步贯彻落实,引导企业进行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与后续完善,夯实能源计量管理基础,在单位耗能降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节能目标。
3、多线合力优化外部环境
要实现外部环境的优化,最重要的是突出机制保障。企业应及时联合政府将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这一项目上升到业内高度,将其作为某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加强与统计、发改、工信等部门的联系,从而使得项目付诸实施。在能源管理小组中,应广泛吸纳质监、发改、工信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实现互相联动;质量监督部门加强技术监督,指导企业科学地进行基础计量工作;发改、工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业绩考核力度,在此基础上完成宏观指导;统计部门对企业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完成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工作,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工作的科学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了统筹指导的作用,企业参与其中实现了项目的有效推进,使得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二、能源计量管理取得的成效
通过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业内的能源计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源计量管理器具的适配率得到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措施实施后,业内电力设备配备率达到100%。
2、能源管理制度得到完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在这一举措实施后,业内建立起了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保证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业内普遍成立了专门的能源管理小组,计量器具的管理也使用专门的人员进行,各项工作都得以有效开展,使得业内同比能源消耗大大降低。
三、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开展的体会
1、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政府的科学领导下,业内普遍重视节能减排,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政府在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制定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改革,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企业主动参与是根本
企业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主体部分,要落实工作中的各项要求,其主动性直接关乎全局成败。只有重视能源计量管理,配合各方努力实现管理精细化,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新道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部门协调是关键
能源计量管理项目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联合质监部门、统计部门、发改、工信以及各行业协会实现各部门间的科学联动、人才互补,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高效联动,达到高标准的社会资源利用率,推动项目扎实稳健运行。
四、结束语
企业只有通过密切联系政府各部门,实现部门间的高效联动,才能实现能源计量的精细化管理,最终完成节能降耗任务。
参考文献
[1]方蓉.全省水泥行业工作会议——落实国家水泥产业政策 促进水泥产业节能减排[J].江苏建材,2007(03)
[2]景文.健全计量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节能降耗[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03)
[3]张雷,徐静珍.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4]付敏.节能降耗计量先行[J].山东煤炭科技,2010(05)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预算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78-02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要求具体的工作能够细化和量化到每一个细节之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使用,使得高校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国库集中管理,降低了高校资金的自。要求高校发生的收入和支出要严格按照部门的预算执行,对高校的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高校的预算编制做到具体准确、科学细化,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高校预算精细化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要求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性收入直接收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提供者,实现“集中收入,集中支出”的制度。根据支出项目和流程的不同,国库集中支付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高校预算精细化是指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使高校的财务预算涵盖高校的任何部门和工作内容,一方面,利于高校的管理者根据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的预算,有效降低各个工作环节中的资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预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应解缴入国库的预算收入不够细化明确。理论上来说,高校的资源都是国有的,一切利用高校资源提供有偿服务的行为都应当纳入非税管理的范围。然而,由于高校越来越多的业务进行市场化运作,高校发生的经济业务也变得复杂,高校非政非企的模糊性质使得收入的性质难以明确区分。例如,较为常见的高校校内计算机中心上网的收入,高校的计算机中心,除了日常的教学外,还对外自主提供给校内学生的上网,并按小时收取上网费用。对于这部分收入,理应缴纳营业税,但由于又是高校国有资产,并没有进行营业税的纳税申报。实际运作中,高校为了扩大资金的自主使用权,并没有将其作为非税收入解缴国库。
2.预算支出不细化难以满足集中支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要求所有的支出都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支出进行,将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的每项明细支出都纳入预算。高校在编制校内预算时往往只能看到某部门某项目的支出总数,无法看到具体的明细支出,也就无法控制预算的支出。
3.具体财务人员对国库支付缺乏了解。财务记账人员计入收入的口径不一致,对于同一项收入,有的计入应缴财政的非税专户,有的计入其他收入,造成国库解缴时的困难。对于日常报销的支出,具体的财务记账人员由于对预算支出明细和国库具体项目不了解,在选择国库支出项目时过于随意,出现支出不符合具体项目要求而被国库支付局退回的现象。
4.预算编制时间不够灵活。国库集中支付要求高校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在高校的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高校在上一年度末编制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时,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等还没有完全确定,与预算批复不能完全吻合。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预算收入精细化的思路
高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相对于预算的支出,高校往往忽视对预算收入的管理,没能积极探索高校的创收,却过分集中于支出项目,以更多地争取财政的支持,认为预算的编制就是要尽可能地将钱花完。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丧失了更多的资金的自,做好高校预算收入的统一管理和细分,对高校资金的及时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非税收入全部解缴国库。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增长,使得高校快速发展,高校的收入来源日趋复杂,由之前的单纯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以及从其他政府机构或机构取得的各类补助作为唯一的收入,上升到具有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各种培训费收入、捐赠收入等多种收入形式。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从非税收入的定义可见,高校的学费、住宿费、培训费等均属于非税收入的范畴,且高校的大多数收费行为都属于非税收入管辖的上缴范围。
2.做好高校非税收入的界定。高校非税收入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一部分,根据政府非税收入的定义,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培训费、考试报名费等行政事业收费以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等。高校的非税收入进入“应缴财政专户”,国库根据高校上缴的金额,一次或分次将高校上缴的学费、住宿费等返还给高校;从国库或财政专户核准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高校要将其计入教育事业收入。此外,收到返还时,还要同当时的上缴数进行核对,编制预算时的收入确认不准确,年终国库同高校进行收入对账时,容易花费大量时间,影响高校的财务决算。
国库在向高校预算单位进行资金的下拨时,通常会分为发展性项目和日常管理项目。日常维持管理项目的资金是根据编制的部门预算自动下达,发展性项目则需要高校通过预算信息系统,根据预算,进行用款计划的申报。而高校资金的下达有时候与高校资金的上缴在时间和金额上存在一定的匹配,预算收入的编制不准确,收入上缴不及时,都会影响高校资金的使用。
3.高校财务部门加强收入的核算。高校的财务部门承担着编制部门预算的职责,高校的财务部门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收入规定,严格区分收入大类和收入大类的明细,统一学费、住宿费、考试考务费、委托培养费、培训费等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核算口径,规划好收入解缴国库的进程,不影响国库资金的及时下拨。
永经信〔2019〕12号
各镇(街道、区)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有关企业:
为推进我市工业企业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开展“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的若干意见》(永委发〔2018〕8号)精神,决定开展2018年度精细化管理奖励资金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与相关管理咨询公司(需经信局认可)签订服务合同,实施精细化管理等管理咨询服务,在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且当年度新增税收在10%以上、财务制度健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二、申报截止时间:2019年3月26日。
三、申报材料要求
1.实施精细化管理奖励资金申请表(附件1);
2.企业与咨询机构签订的咨询服务合同复印件;
3.精细化管理咨询服务费用支付清单(附件2);
4.企业咨询服务费支付凭证及自付资金发票复印件;
5.税务部门出具的上交税收增长情况证明(原件);
6.经经信局盖章认可的《永康市精细化管理咨询项目备案申请表》;
7.管理提升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总结。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二份,装订成册。
请各镇(街道、区)经发办(局)认真进行调查摸底,通知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时做好申报工作,并报送到市经信局经运科;联系人:胡福强;联系电话:89208793。
附件:1.实施精细化管理奖励资金申请表
2.精细化管理咨询服务费用支付清单
永康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部门预算编审对财政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实的需要,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部门预算编审中成为相关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视角,从预算编制的细化和预算审核的细化两方面来探索了精细化管理在部门预算编审中的应用,为部门预算编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部门预算编审;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下,对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必然要求。现在,精细化管理逐渐被应用到部门预算中,在部门预算编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部门预算的编制是由财政部门和相关预算单位合作来完成的,对政府而言,部门预算编审的科学化是对政府预算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有效推进部门预算编审管理改革是促进其他财政管理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
一、预算编制的细化
(一)细化预算编制原则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具体可以细化为六个方面:其一,综合预算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每一个相关部门需要将所有的预算收入都纳入到部门预算中,并对这些预算收入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其中,非税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另外的一些收入都要被纳入到预算收入的范围中。其二,依法理财的原则。预算编制是需要与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相一致的,要有力的体现出国家所规定的政方针策。这就要求预算收入需要合乎法规,支出需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吻合,以此来维持相关支出的法定增长。同时,依法理财也是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而自觉接受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其三,诚实守信。就每个单位的预算来讲,需要相关的会计人员来完成,因此,进行预算的会计人员需要谨遵诚实守信的原则,不能弄虚作假。其四,突出重点。按照相关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来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对此,要坚守“先重点,后一般”、“先吃饭、后建设”的重要原则。其五,绩效原则。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所需要建立的项目要做到“事前评估、中间监督、事后评价”,完善相关机制,最大化的利用好预算资金。其六,平衡对待。对预算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来进行预算编制,并自觉接受相关监督。
(二)做好三项预算1、收入预算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对预算进行细化,首先是收入预算,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财政拨款收入。对此,需要以财政核定的财政拨款标准为依据,来对其加以编制。其二,非税收入。这类收入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罚没收入、广告收入、捐赠性收入、专项收入等。对这些收入进行填报时,每个单位要以相关政策为依据,并要考虑到当年政策的变动影响和收入。在此基础上,再对当年的非税收入进行科学预测。其三,上年结余转接资金。这个预算的内容包含非税收入、财政补助以及其他的结余运转。2、支出预算的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员经费。此项支出预算的编制需要以国家的统一政策为依据,结合部门中的离退休人数以及在编在岗人数来制定具体的支出编制。其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对此,各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对项目加强分类管理,并进行审核论证。然后,结合部门的职能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原则,结合对单位财力的评估情况来进行相应的编制。其三,服务和商品的支出预算。对此,需要以相关支出和服务的定额标准为依据,并核实相关部门的人数,然后以人均为实行标准,进一步对服务和支出的最高标准进行限额。其四,做好对新增国有资产的预算编制。首先,将这些资产预算情况送入财政部门加以审核,然后,有关部门以相关政策为执行标准,履行审批程序。3、政府采购预算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内容很广泛,以政府采购目录为标准,利用财政性资金对目录内的货物进行采购要算在采购预算中。另外,对限额标准以上的服务、货物的采购同样需要被纳入预算编制的范围内。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相关的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不能将没有资金来源的采购预算编制在范围内,因此,部门单位需要清楚的列出政府的预算资金和采购项目,并对项目的标准、数量、单价等内容作一个详尽的说明。
二、预算审核的细化
预算审核的细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审核人员经费。对政府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离不开财政供养人员。因此,在对人员经费进行审核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切实结合财政的预算、结算、决算,对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人员编制、资产等内容加以严格审查,促进信息管理的公正化和科学化。同时,加大对弄虚作假成为的打击力度,对单位人员的各种状况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并加以整理,并以不同的标准为基础,对这些人员进行分段核算。其二,审核公用经费。对此,在具体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并进一步保证审核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具体来说,就是以保障相关部门的基础支出为先决条件,然后理清有关单位的数据库,进一步将其与标准定额体系结合到一起,最后,对与人有关的服务和商品支出进行严格核准。此外,还要对与物有关的公用经费进行审核,例如会议费。再者,公用经费中,与工资总额比例有关的也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其三,审核项目支出。各个单位为了完成相应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除了基础的支出预算,又新编制了年度项目支出计划,而这份计划就是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其中包括不同种类的行政事业项目,例如大型的购置以及会议。审核的时候需要先将其汇总到相关部门,在对其进行遴选、论证、审核、排序后,纳入到“项目库”,进一步对其进行细致管理和审核,对此,在细分项目的支出方面,要细化到劳务支出、商品采购等内容,并以一定的比例要求安排项目支出,以保证审核的有序性。
三、结束语
综合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精细化管理被运用到部门预算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促进部门预算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部门预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相关的预算编制原则,并以此为基础,从预算编制的细化和预算审核的细化两方面来加强部门预算编审管理,促进部门预算编审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艳.精细化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经费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3(33):183-184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财政部门对于地方税收的增长期望也越来越迫切,同时对于重点税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强化对重点税源的管控能有效促进财政税收的健康持续快速增长,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及规模。本文围绕重点税源管控介绍了相关背景,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重点税源;管控;效应分析;建议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强化管理、重点稽查、集中征收的税收征管新模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这有效推动了税收收入的增长,改善了税收征收环境,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与此同时,在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管理手段更加智能,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尤其是强调对重点税源的管控更是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内容。
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是税源管理,而在这其中重点税源管理又占有突出地位。税源管理尤其是重点税源管理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税收的征收工作,造成税收流失。正是基于此,强化对重点税源管控的分析及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点税源管理概念及意义
重点税源指的是能够提供达到一定规模的税收收入,同时所缴纳的税收在所在地区全部税收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能够对本地区财税收入产生较大影响的纳税企业或者纳税行业。在实际的税收管理中,不同的地区会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税收征管情况对重点税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
重点税源管理的管理形式基本上都是税务主管部门依靠按月上报的重点企业税源税收相关报表,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补充完善重点税源企业资料信息数据库,进而对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状况、税收管理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管理。
进行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它能够为税收收入的组织以及税收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有助于税收计划的编制以及分配。在进行税收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也有助于对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把握和掌控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经济波动和发展动向,为税收征管提供支持。
三、重点税源管控的理念分析
首先,依照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税收管理的规律,建立健全税收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按照相关规定积极做好相关的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既要科学合理地对征管职能进行调整,明确征管查的职责分工,确保重点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同时也应当进一步规范征管流程,建立完善严密、协调、高效的税收协同体系,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增强透明度。
其次,依照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在对重点税源进行管控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及要求,对相关人员或者部门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能、考核方法进行进一步细化,结合重点税源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纳税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实行分类管理,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既要实现对管理对象的精细化分类,同时还应当确保管理手段的精细化,尽量避免粗放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分工,提升重点税源管理的效率及效果。
四、重点税源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首先,政策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税收法规主要是由税收法律、税收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构成的,但是其中大多数的法律层次都较低,立法程度不高,税法缺少应有的刚性,尤其是对于重点税源管理的相关税法规定不完整,正是由于制度上的缺失使得重点税源管理缺少政策保障和理论支持。
其次,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税收征管部门在实际的重点税源管理中缺少明确的重点税源管控的预期目标,这常常会使得税源管理工作进入误区,而且缺少一套行之有效、规范系统的管理方案及管理流程,税务部门没有专门的重点税源管理部门,重点税源管理的成效难以有效发挥。与此同时,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监督考核机制也不完善,缺少相应的监督约束以及激励机制。
再次,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强化对重点税源的管控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近些年来尽管税务部门加大了信息技术的推广,但总体来讲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在税源分析、税源监控以及纳税评估等重点环节上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同时不少税关人员对企业财务软件不熟悉,管理手段跟不上信息化需求,就很难对重点税源实施有效的监控。
五、强化重点税源管理的建议措施
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应当在实际管理中建立起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以及税务稽查等四个方面的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对重点税源管理从分析、评估以及实施这三个方面实现统筹管理,在税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信息共享、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对重点税源实施分类,依据重点税源的监控范围、监控对象以及监控标准按层次进行确定,并在分类中充分结合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类型以及财务状况等,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强化管理。
其次,完善重点税源管理的管理方法。强化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对于辖区内的企业及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企业的税负增减变动情况,对税源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对税源结构进行分析和监控,建立完善纳税评估模型,合理测算实际纳税额跟应纳税额之间的差距,对比纳税人的历史指标以及期初涉税指标,对比同行业或者类似行业的涉税指标,对比账面记录跟实物库存之间的差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税源稽查手段以及税源监控手段,实施以查促收,以查促管。
再次,做好重点税源管理的效果。税务主管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各自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及重点工程等,逐步推进对重点税源的精细化管理,积极引进网络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积极探索新手段、新方法,推动税源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强化对税源管理队伍的培训,增强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全面推进重点税源管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布信.我国税源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路径.华东政法大学,2013-04-13.
[2] 熊仪红“. 营改增”背景下武汉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05-01.
[3] 余开荣. 铜陵市地税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安徽大学,2010-10-01.
[4]范伟杰.基于“先办后审”征管模式下的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2013-10-01.
今年以来全市国税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1-9月份累计完成国税收入39.5 亿元,比上年增长15.65%。但是组织收入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国税收入任务,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要认真贯彻落实“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要切实按照经济税源和税法规定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及时准确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决不允许预收税款或进项税额推迟抵扣,该兑现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到位,不得把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作为调节收入的“蓄水池”。
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收分析预测工作。四季度要逐月加强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税源情况分析,把脉当前经济形势,客观分析征收质量,切实搞好税源调查,找准影响全年国税收入的突出因素,科学估算税收能力, 准确预测全年税源,算好全年收入大帐。要认真抓好经济税源分析管理办法的落实,建立收入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全面推广应用省局税源分析监控管理软件,加大重点税源行业、重点企业的税负分析工作,找准税收异常变动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征管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征管的措施,确保国税收入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抓好欠税核算。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欠税核查工作,认真负责,反复核对,分类分析,如实上报,确保质量。核查过程中要加强与地税机关的配合,做好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欠税企业的宣传解释工作,争取理解支持。要以欠税核查为契机,全面加强欠税管理,实行欠税公告,坚持依法控管,以票控欠,以欠抵退,应收尽收,坚决杜绝新欠,逐步清理陈欠。要进一步健全欠税档案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严密监控欠税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变动情况,使欠税监控工作严密、规范、有数、有效。
二、咬紧全年目标,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1抓好责任区精细化管理。全面深化责任区管理软件的应用,不断提高工作任务单处理的质量,运用人机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责任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四季度要全面开展责任区星级评定工作,在各单位星级评定的基础上市局评定“十佳责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