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益类广告设计

公益类广告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42: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益类广告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公益类广告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情感设计原则;设计心理学;情感刺激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03-01

在如今体验经济的时代,设计师们在忙于设计艺术的同时,开始越来越注重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情感设计在设计心理学中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其中包含了所有人与设计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刺激。

一、什么是情感设计

情感设计具体指强调情感体验的设计。设计师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能让受众感到愉快、开心、激动、悲伤、恐惧等各种情感和体验,让受众从设计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对于一些商业化的平面广告来说,主要目的是为了促销商品,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创造更多的利润,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设计师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出发,从消费者心理学出发,设计出更加吸引眼球,得到更多消费者喜欢的平面广告作品。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情感刺激

(一)较强的情感刺激(新异刺激)

各种不同的情感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不同强度情感刺激的平面广告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较强的情感刺激,又称为新异刺激,比较适合运用在一些公益性的平面广告和户外广告中。公益性的平面广告对于我们整个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公益广告可以帮助大家提高个人素质、提高道德水平、纠正社会各种不良风气,树立社会责任感。

较强的情感刺激主要包括的方面有:

第一,对象的复杂程度。主要指对象要素的数量和所包含的信息量。一般来说,较强的情感刺激要求对象包含的要素数量比较少,信息量的传达简洁而单纯,这样才能让受众更快速的理解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和目的,能够瞬间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惊叹、愉快、同情、恐惧、悲愤等情绪,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公益广告、户外广告等广告形式的宣传目的。第二,新奇程度。主要指对象的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般人们总会对于一些陌生和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而从平面广告设计的角度来看亦是如此。新鲜事物的出现总能更加吸引受众的视线。第三,共鸣程度。主要指对象能够迎合受众心理的程度。公益性平面广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反腐倡廉、保护环境、关心弱势群体、纠正不道德行为等,这些社会问题往往根深蒂固,很难根除,这就要求公益性平面广告的设计能够对症下药、一针见血,让受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起到公益性平面广告的目的。

(二)一般情感刺激(普通刺激)

一般情感刺激,又称普通刺激,相对于新异刺激来说是较弱的一种情感体验。比较适用于一般企业或产品宣传的平面广告。这些广告常常来宣传产品的功能,树立品牌的形象,所以这类平面广告应该给人们带来中等强度的情感刺激,能让受众和消费者感受到轻松和愉悦,而不是紧张、恐惧的激烈情绪。

一般情感刺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体简洁和谐。一般的商业性广告都以宣传产品的特点和功能为目的,所以要求画面整体趋于简洁,主题明确,色彩体系调和,对比相对较弱。例如汽车平面广告,设计师常常会将汽车主体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运用静态、写实的手法,让消费者清晰的了解到汽车的外形特点,简洁明了。第二,对称均衡的构图。广告的构图可以引导消费者的视线。给受众带来一般情感刺激的平面广告常采用标准型、标题型、中轴型等较为稳定的构图形式,既能突出表现产品所要宣传的功能和特点,又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情感体验,让消费者感到舒适、愉悦。第三,调和的色彩体系。调和的色彩体系容易在视觉上给消费者带来稳定、平衡、舒适的情感体验,带来一般性的情感刺激。例如一些女性化妆品的广告,常常运用明度和纯度都相对较低的色彩,比较符合产品本身的属性和特点。

三、总结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情感设计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诱发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有助于平面广告作品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发挥感情的心里力量,刺激人们的欲求,达到促成销售的目的。不同的广告形式应该注意不同情感的刺激程度,设计师只有注重受众情感体验,适度把握情感刺激,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平面广告作品。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 翁东翰.广告设计中的设计心理学[J].东南传播,2008.

[3] 郝祥云,曹丽,何靖泉.广告设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第2篇

优秀的广告创意离不开巧妙含蓄的比喻更加离不开适当的夸张。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过的一个关于珍惜水资源的广告,广告中告诫我们,如果人类肆意破坏水资源的情况一直不改善,那么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然后一滴晶莹的泪水从美丽的眼睛中滴落出来,广告戛然而止却又触目惊心。这样的公益广告发人深思,使人茅塞顿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公益广告并不单单只是政府的行为,而是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的,如果可以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会为我国公益广告推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

现代公益广告的运行模式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行业竞争促使传媒行业迅速的腾飞,被众多信息包围轰炸的人们已经处于视觉麻木的阶段。近几年来,公益广告设计的系列主题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规模,主题多层次的表现在提高传播力度的同时又以独具亲和力的表现,丰富了视觉表现力。

1.公益广告设计主题分类①思想集中系列主题:任何的作品都存在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这些主题就是正面反应的创作意念。从集中思想理念的系列主题中我们必须要鲜明的表达出招标主题的思想核心,在传递的过程中必须要非常集中明确,可以使观众在清晰感受主题的同时又能进行深刻的感悟。②多视角的独特表述:在中心主题思想已经明确化了之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较为新颖独特的视角来进行主题的切入,通过这些分支视角来创造独到见解的新式主题,充分扩展思想的同时又能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社会价值分析。运用一些具有新意的,较为内涵的,绝妙的方式进行新创意挖掘,这些创新思维将作为创意设计中表现的主体理念和创造画面效果的基础定位。那些多视觉,多层次的诠释突出了主题的信息力度,让一些大众在同样文化理念的信息传递中更容易接受。

2.注入思想理念的公益广告案例分析。了解公益类广告设计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展开探讨。广告在求实和创新上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指导方向,当然,我们为了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来解析本结论:作为公益类广告永恒的表现主体,儿童时常以一个倾诉者的视角被展开。本片中的主角是一个普通的,稚嫩的孩子,短片的开头就是这个孩子在不断的拉扯自己的头发,还亲手剪掉自己乌黑的头发,他的举动牵动了观众的心,让人不知不觉生出一种怜爱的感觉,影片进行到是一群人推开房间的门,其中有一个是光着头的男孩,原来她是剪掉头发是为了自己得癌症的哥哥,希望哥哥不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一个稚嫩的孩子都能如此,那么我们这些大人呢?在这部公益广告中所注入的思想理念包括了对社会关爱的呼吁,作者将此主题深深的嵌入到了整个作品中去,唤起人们心中的真善美。

结束语

第3篇

具体而言,广告隐喻是把已知的意象以及事物的属性映射到广告本体的过程,是以设计者的意象嵌入或是置换的方式来表现广告主题和意义的。在平面广告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将各种素材和经验感受(即本体)进行解构、加工和重组,以构建一种新的意象和形象(即喻体)。这一创作过程是以设计师的个人经验和具体语境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本体向喻体的映射,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互动,以有效传达广告的主题和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隐喻的理解是建立在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以及生活习俗等都会对广告隐喻图形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要对此予以特别的重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传递的目标。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隐喻的分类

1.替换式隐喻替换式隐喻是用一个事物A来占据另一个事物B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创作的过程中,作为喻体的源域没有出现,而是用作为本体的目标域对其进行替换。虽然作品中缺少喻体的存在,但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以及受众已有的经验基础,受众很容易根据本体猜到喻体,能依循目标域的轨迹快速找到源域。且在一般情况下,广告作品中所出现的图像(即目标域)也就是该广告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例如,在一幅以“拒绝偷井盖”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中,画面中本应设计的轮椅车轮却被一口没有井盖的井所替代,依据推断得知,这里的车轮是源域(喻体),没有井盖的井是目标域(本体)。在这幅公益广告作品中,设计师是想通过目标域和源域之间的一种替代式隐喻来向大家宣扬一种公益理念,即在马路上没有井盖的井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要坚决杜绝偷井盖的不法行为,以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再如,某保险公司的广告就是用生活中常用的创可贴进行替代的,并以此来巧妙地向受众传达保险安全、方便等现实优点。2.对比式隐喻对比式隐喻是指源域(喻体)和目标域(本体)都以图像的方式完整、独立地出现在平面广告作品中。其中的本体和喻体都属于同一类物体,但是两者却在某一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而这个不同之处便是对比隐喻的关键所在,也是设计师匠心独运的地方。在当今平面广告的市场上,对比式隐喻是广告设计师最为青睐的表现手法之一,其能一目了然地将目标域和源域的不同之处呈现在受众面前,以引发受众对此不同之处的思考,从而引导受众快速了解到该广告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在对比式隐喻的广告作品中,为了降低受众判断的难度,源域和目标域在同时出现的时候还经常会伴有一些文字或是图形的说明。以某某牌酱油的广告为例,画面中的源域和目标域表现的是同一条鱼,但不同的是上边表现的是前一刻刚出锅时的完整无缺的鱼,下边则表现的是后一刻只剩下一副鱼骨头的鱼,这种前后鲜明的对比会让受众思考其中的原因。而在画面的右下角则画有某某酱油瓶子,看到这里,受众会明白是因为烹调时用了该品牌酱油才使得这条鱼如此美味。这种对比式的隐喻有效传达了商品的属性和优势,并促使受众对此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平面广告的同一对比式隐喻中可能会存在多组隐喻关系,如“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这幅公益广告的主体由两个酒瓶的盖子构成,左边的酒瓶盖子是没有缺损的,上边印有一辆完整的小汽车,而右边的酒瓶盖子是扭曲有凹陷的,上边画有一辆翻了的小汽车。其中就有两组对比隐喻关系,一组为喝酒与不喝酒的关系,另一组隐喻关系为没有喝酒时正常的开车状态与喝酒之后开车导致翻车的状态的关系。该公益广告就是借助这两组对比隐喻关系向我们传达了“为了安全,请勿酒后驾车”以及“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的交通理念。3.嫁接式隐喻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嫁接式隐喻凭借其形象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喜爱。在嫁接式隐喻中,作为本体的目标域和作为喻体的源域都会出现在画面中,但是二者都不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现的,而是各自出现一部分,然后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再组合成一个“既非A又非B”的新的个体,受众可以根据部分来还原整体原型,以进一步了解到新图像的实质。事实上,嫁接式隐喻是以转喻为基础的,它是隐喻中的一种特例。以金特·凯泽的公益广告《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为例,画面中的图像是一个头上长了一只白鸽的骷髅头,骷髅本身是用来指代灭亡、不安、残酷的,白鸽是用来比喻和平的,两者嫁接在一起便产生了新的隐喻意义,即痛恨战争,期盼和平。再如,某某牌海鲜酱油的广告中的产品是一个四不像,说它是酱油,它却有鱼的尾巴和鳍,说它是一条鱼,它却又有一个酱油瓶子的身体,设计师将瓶子与鱼尾、鱼鳍嫁接在一起,从而设计出了一种新的物象,并传递出了该广告作品的主题思想“某某海鲜酱油,海鲜品活色生鲜的秘密”。4.关系式隐喻相对于其他的隐喻方式而言,关系式隐喻是一种稍微抽象一点的设计方式。在平面广告的关系式隐喻中,目标域和源域往往都不是具体可见的具象事物,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在进行关系式隐喻解读的过程中,很多受众会错误地将其理解为替换式隐喻或是嫁接式隐喻。关系式隐喻的关键就在于广告作品中的目标域和源域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而不是指代事物本身。例如,在一则“禁止吸烟”的公益广告中,画面中食指的大部分都被燃烧的烟所替代,旁边的中指和无名指也存有不同程度的被烟熏的状况。这则公益广告从表面上看貌似是嫁接式或是替换式的隐喻,但是这样所形成的“吸烟就会烧到手指头”的寓意显然是行不通的。实质上,这则公益广告是关系式隐喻的典型代表,其中的源域是手指与手指之间的亲密度关系,目标域则是吸烟者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广告设计者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抽象的关系用手指这种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手指之间的关系映射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式隐喻,该公益广告作品向受众传递出了“吸烟不仅有害自己健康,还会伤害到周围其他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越是亲近的人所受的伤害就越大”的理念。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商业广告 广告创意 传播媒介

商业广告区别于非商业广告,如社会广告、公益广告、形象广告以及西方世界以政治为核心的意见广告等,它是建立在付费基础上的市场交换行为。就其本质而言,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在诉求目标上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公益广告则是为了向公众输送某些观念以提高公众的整体素质,是为了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它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而商业广告是为了宣传、推销某些商品或服务,为了诱导消费,开拓市场,有着明显的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广告传媒的规模化、传播现象的普遍化、传播活动的社会化、传播功能的显性化,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成为占有重要地位,渗透于诸多领域。

商业广告按传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视广告、报纸广告 、户外广告等多种样式。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商业广告设计表现形式的多变性质。那么,商业广告在不同传播媒介中有哪些表现手法呢?

一、商业广告设计在电视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电视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电视广告单纯的角色,无论是妻子丈夫、子女父母都在亲情上做文章。从脑白金到酒类、手机、牙膏、洗衣机、洗衣粉等等,使其朝着融教育性与宣传性、娱乐性之中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国内电视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是讲究感性诉求。感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社会和心里需求有关,许多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对品牌的感觉可能比对这种品牌的特征或属性的了解更为重要。国内电视广告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诚信。诚信是义理的核心,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国内电视广告内容以此为支点,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滋养出了一种崇尚和谐统一的博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和平、富强,民族团结、统一,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永久目标。

从美学的典型理论角度上看,强调个性化的典型观是由类型化的典型观发展而来,效果自然要胜于后者。一段优秀的幽默广告往往被人们竞相传颂,因此它还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社会凝聚力的来源。这也反映出广告商的水准:要诙谐风趣就一定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关心外界的变化。

二、商业广告设计在报纸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报纸广告设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宣传媒介。它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类、国际和国内品牌上,对于告知性广告、新品上市广告报纸有其独到的优势。而设计新颖的报纸广告必然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我国的都市类报纸是报纸广告的主要市场。当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都有众多的企业在进行角逐,消费者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模糊印象挑选。与此同时,报刊媒体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繁杂,如何选择媒体、如何安排版面和时段、如何计划和预算已经是摆在广告设计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

要达到好的广告效果,报纸广告设计必须重视广告设计表现的两个方面:形式和内容。前者是属于广告的篇幅、字体、文案多寡、图文排版、刊载位置等形态上能够处理的问题;而后者是广告的情感表现即气氛、印象程度、插图的视觉语义、文字内涵等。报纸作为传播媒介除了追求商业上盈利,还要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即保持公共性和公益性,因此在报纸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受众的利益。根据报纸的“双重销售”理论,报纸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又包含了无形的服务形式。这种无形的服务形式有两种,一是向受众提供新闻和其它信息服务,二是向广告客户提供媒介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三、商业广告设计在杂志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各类杂志都有着不同的读者群,杂志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媒体,它以特定对象为目标,以专见长,因为它的选择性强;它的阅读期限长,读者接触次数多,深化了广告传播效果;杂志广告印刷精美,对读者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它突出醒目,一页内容占据一个版面,不受其它内容的影响,有利于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但是杂志广告时效慢,信息传播缓慢,读者面较报纸而言小,广告覆盖面有限。

杂志广告设计对于插图的要求比其它广告形式要高,杂志广告设计的制约较少,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利用封面形象和标题、广告语、目录为杂志自身做广告;有独居一页、跨岳、或采用半页做广告;有连续登载;还可附上艺术欣赏性高的插页、明信片、贺年卡、年历、甚至小唱片,当读者接受这份情意,在领略艺术美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广告信息。

四、商业广告设计在户外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企业除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与产品质量外,常常会借助户外广告这大众媒体进行产品的促销、企业形象的推广,户外广告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使企业增加更大的效益。户外广告已为广告领域的新宠。对于普通受众而言,提起户外广告通常会想到户外广告牌和海报,这些传统户外形式依然是户外广告的坚实基础,创造着户外广告60%的收益。但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思维的出现,户外广告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户外广告放置在户外环境中,作为广告公司应当在广告初期就要把诸多内容引入方案,实地了解该广告位置与周围的环境,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预期目的。户外广告创意设计要始终贯穿视觉形象的标准化、系统化,使之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征。户外广告定位是根据不同的消费要求,给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户外广告设计定位以突出其历史悠久的特征等,对广告定位设计的目标,广告设计的时间、地域、预期达到的结果进行前期分析,只有科学、严谨、详实的定位才是户外广告成功的依据。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运动着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易激发注意和产生联想。当前,我们的广告设计有太多的诉求形式,而缺乏诙谐幽默的设计表现内容。对文化内涵缺乏明晰地认识,片面追求商品功能性或缺乏文化内涵的户外广告设计,时效性短,毫无生命力。对户外广告设计准确地定位,要求设计必须贴近消费者的生活,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潜在的消费心理需求,探索一条消费者深信不疑的有关物质转化为意象的、联想的、人性的、深层次的表现形式。

五、商业广告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重视和喜欢,因为它与其他媒体的广告相比,具有交互性、实时性、无时间地域限制、传播范围极大、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针对性强、受众群体特征明显、形式多样、迅捷性、可重复性、易检索性等特点。

传统的广告行业由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经营者三位一体的支撑起来,三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然而网络将广告行业三者界限打破,媒体本身就是广告。在网络时代,一些有实力的广告公司架设了自己的网络服务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经营自身的网站作为客户网站的媒介,改变了所扮演的角色,抢了媒介经营的戏。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架设自己的网络系统,雇佣专业人员对网站进行管理,广告公司在企业的网站运作中失去了发言权。网络时代使企业轻而易举地抢夺了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的职能。而新闻媒体在信息提供方面的重要地位开始滑落,因为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上的每个点都可以成为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取得不亚于传统新闻媒介的地位。

综上所述,商业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虽然复杂多变,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有以下几点:1、弄清楚为什么要做商业广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明确所做出的商业广告做给谁看,也就是定位要准确。3、成功表达广告的主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独创性,有创新的设计思维。商业广告设计在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赋予了企业品牌个性,使品牌与众不同,以求在消费者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得尤为重要。商业广告设计在紧跟着传播途径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中,起着引领消费群体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小雁:平面广告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38~45

[2]何 洁:广告与视觉传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33~35

第5篇

关键词:环保;公益广告;概述;特征;建议

公益广告是一种社会教育手段,它产生的社会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公益广告对人类心灵的熏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因此,应当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于公益广告中,力求充分调动社会广大群体的环保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作用,优化公益广告的各项组成部分,使公益广告展示自己的魅力。面临形势严峻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对公益广告进行相关的考察、研究和探索,根据其具有的特点,打造一套时代性的改革发展之路尤为迫切。这是本着认真态度环节环境危机的主动行为,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1 环保公益广告的概述

1.1 环保公益广告的本质

公益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商业性的广告形式,在众多广告类型当中,属于最为特殊的一类。从本质角度讲,公益广告也具有一般广告的性质,因为它本身脱胎于一般广告,其基本表现形式也与一般广告相近或相似。同时,公益广告还具有社会性,因为一方面,公益广告是社会发展诞生出来的新产物,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包含了美术、心理、文学、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将社会文化不断地向未来推进;另一方面,公益广告是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旨在最终对社会群体的精神和行为进行善意的引导。与此同时,环保公益广告因为添加了一定的时尚视觉、色彩和音效元素,显得更为潮流化,是对当前社会潮流的一种诠释。

1.2 环保公益广告的起源和发展

公益广告最早是在外国起源的,其中最为发达的当属欧美电视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最先在美国、法国等全国性的网络电视上出现,此后许多欧美跨国公司和企业也参与到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当中。直至现在,公益广告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类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式。近年来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相当迅猛,随着“电视广告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的推动,造就了许多优秀而且内容丰富的公益广告。例如:由姚明等人出镜拍摄的以保护鲨鱼为内容的公益广告,其中一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受到广大观众推崇。由此可见,当代的环保公益广告正不断被人们熟知和接受。

2 环保公益广告的特征

2.1 基本特征

1)社会职责特征。与商业广告相比,环保公益广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广告将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的和谐发展、互惠共存纳为宗旨,目的直接指向大众利益和人类素质的提高。从事环保公益广告事业的单位和个人,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断绝了直接的金钱属性。虽然,环保公益广告也具备一定的收入效果,但是在收入分配上,不会将盈余部分分配给工作人员或是管理者,而是运用到提高广告本身质量和效果方面。由此可见,环保公益广告的产生和运作基点以及其目的都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职责,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性。2)教育性。环保公益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引导人们如何进行环保行为。它在阐述一定的环保原理和环境现实的同时,又科学地纳入了社会道德观念,社会行为准则等内容。因此,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观念传播形式,从产生到发展,都在对观众进行着教育,不断规范着各种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教育性特征。3)普遍性与广泛性。普遍性主要是指:环保公益广告伴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及次生问题而产生,由于工业全球化的发展,环保公益广告也呈全球化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的难题,需要人类共同参与决定的。广泛性是指:在广告指向和受众群体的广泛性,环保公益广告是面对全人类发出的一切与环境有关的内容的宣传和教育工具。4)信息化。最初的公益广告也是在卫星电视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产生而来的,其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和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环保公益广告在传播途径上和方式上又实现了时代性的突破,例如:互联网传媒、网络电视传媒、广播传媒等,使它本身染上了一层浓厚的信息化色彩。

2.2 时代性特征

所谓的时代性特征,就是环保公益广告在当前时代所具备的特殊性与唯一性,包括:1)综合性。随着长久以来广告事业和广告文化的发展当代广告已经升级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其内容上,融合了许多元素,包括:民族文化(文字、语言、风格等)、造型艺术(服饰、化妆)、美术(色彩、布景)、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地理人文、经济学等,众多元素的加入,使环保公益广告更为充实有内涵。2)统一性。一方面是地域性差异的减小,环保公益广告已经成为一种当前的世界潮流,并且热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在内容上,都是强调对环境的保护,以规范人们行为思想,引导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己任。3)高度概括性。广告受时间限制,在内容编排和取舍上难度较大,但是许多环保公益广告却能够通过设计者的精密计划,以寥寥几句台词或是几幅画面就能做到中心思想的阐明,触及观众的心灵。4)个性化。21世纪是一个宣扬个性,解放个性的时代,随着新一届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和努力,环保公益广告在其形式、内涵、效果等方面都实现了个性化的转型,特别是广告风格和格局上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3 当代环保公益广告设计的创新建议

在环保公益广告分析上,要广泛运用公益广告设计语言:感性与理性设计语言的转换、求新思维的设计模式、突破不同设计理念、空间静动态、色彩功能的特性、形式与内涵的多元化、具象意象的变换等深入研究公益广告设计风格。其次,保护环境公益广告设计亦存在问题,需要举办形式多样公益广告创意大赛来发觉公益广告设计人才。在相关社会培养机制当中,应加大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确保与之相关的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最后,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能力,出了要对广告进行严格把关之外,还应当推行一定的宣传政策,辅助环保公益广告工作的进行。

4 总结

随着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重视。而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系列新式的宣传途径与手段,例如广告、海报、视频等。将环保理念宣传与广告进行结合,造就了当前特殊而具有时代意义的环保公益广告。在当代相对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环保公益广告不仅具备一般广告的特征,还具备强烈的时代性。我国公益广告本身发展较晚,起点较低,发展速度快,会伴生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人们共同进行探究和改进,在结合创意、文化的基础上,确保其本意的表达。

参考文献:

[1]郝冬琴.中西方环保公益广告中价值观的对比[D].南京农业大学,2011.

[2]金海鑫,崔延杰.中国公益广告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2007.

[3]陈刚,等.机制之变中国公益广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

[4]左明霞.我国公益广告运作模式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2008.

[5]李芳芳.环保公益广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相似性;公益广告

平面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营销”工具,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新媒体等媒介,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推销”某种观念或行为准则,平面公益广告常常会在表现形式上力求创新,以智慧的语言,创意的画面,有感染力的声音等打动公众,引起共鸣,进而达到警示教化的效果。本文选取“水环境保护与节水公益广告创意大赛”(中华环保基金会举办)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试图在Forcevill[1]的多模态隐喻框架内,从隐喻相似性视角分析广告创意者如何运用图像、文字等模态以及模态的组合来表征和传达意义,凸显广告的主题并使其深入人心。

一、多模态隐喻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尽管文字在隐喻意义构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图像、颜色、声音、形状等非语言模态也都可以实践隐喻表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从视觉层面研究隐喻,使隐喻研究最终突破语言层面隐喻研究的藩篱,开启了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的热潮。Forceville&Urios-Aparisi[2]于2009年出版的论文收录了多模态隐喻研究最具标志性的成果,这些研究涵括漫画、广告、演讲、连环画、手势语、电影等不同语类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Forceville区分了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认为目标域和源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是单模态隐喻,而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则为多模态隐喻。近五年来,国内学者也从多维视角展开对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如赵秀凤[3]、冯德正[4]、俞燕明[5]、杨友文[6]等。对不同语类多模态隐喻特点的研究中,公益广告成为较受关注的语类之一,研究涉及交通安全[7]、禁烟[8]、“中国梦”宣传[9]等诸方面。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特征,有助于广告受众更全面、客观地触及隐喻的本质,并提升多模态语篇的识解能力。

二、隐喻相似性

隐喻相似性是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创造隐喻的天赋依赖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相同。Lakoff&Johnson[10]在研究概念隐喻时指出,隐喻相似性既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隐喻可以在相似性的基础上产生,人们也可以通过隐喻性思维,将原本没有关联的两个事物以某种方式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为认识某一事物提供新的角度。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模态协同表征的多模态隐喻具有强大的意义潜势和语用功能,为具体语境下创造多重感官相似性提供了条件[11]。Forceville[1:p15-34]提出,根据隐喻表征模态的不同,隐喻的构建可以通过感知相似性、出其不意填充空位和共时交错配置等方式加以实现。感知相似性多体现为两个事物之间视觉上的相似或听觉上声音的相似,如两事物在尺寸、颜色、位置、姿势、质地等方面的相似,但这种相似关系并不一定是事物“内在”所具有。出其不意填充空位属于典型格式塔或图示的偏离现象,即把本该事物A出现的图示空位填上事物B,这种置换所创造的相似性往往需要由情景来加以激活。共时交错配置则是指如果两个事物用不同的模态呈现,那么通常通过同时突显的方式呈现源域与目标域,来暗示两个域的等同指认[4:P1-10]。比如,在一副有关“吻”的图像下方配上“监禁”字样,用交错匹配诱发相似性,隐喻婚后的吵闹、如同牢狱般让人失去自由等。

三、水资源保护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相似性

在我们的语料中,不难找到借助创造相似性来构建新奇隐喻的例子。

(一)感知相似性

图1是一则有关水资源濒危主题的公益广告。该广告设计简单,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很容易识别出图片正中黑白两色的熊猫头像,但该头像又与我们所见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头、眼睛及鼻子的形状上,它们分别由大、中、小三种型号的水滴形构成。如前文所述,就感知相似性而言,两种实体之间的相似未必来源于事物本身,而往往是表层的呈现方式所致,那么,图1广告向我们呈现的视觉相似性也是广告设计者有意为之。这种创造相似性构建了“水资源是熊猫”这一隐喻。通过图片下方的文字“濒危”,广告设计者将源域熊猫身上“濒危物种”、“珍稀保护动物”等特征投射到目标域水资源上,向受众传达出水资源的短缺状况,并由此提醒广告受众珍惜用水,保护水资源。在这则广告中,图像模态是主要的意义载体,文字模态起到了澄清并强化主题的作用,图文结合带给受众强烈的情感效应。

(二)出其不意填充空位

图2呈现的是在医院常见的血袋,但袋中装的并不是血液,而是蓝色的液体。蓝色液体上方有“紧缺血型H2O型”字样。H2O是水的化学分子式,这说明血袋中盛装的蓝色液体是水。在这则广告中,设计者很明显是想通过用“水”来填充本该“血液”出现的图示空位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这种置换创造了“水”和“血液”之间的相似性,构建出“水是血型”的隐喻。源域“血型”通过文字模态加以表征,其实体图像在广告画面中处于缺失状态。目标域“水”则由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共同表征。血液之于人类身体的重要性被投射在水资源上。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血袋中只剩下小半袋水,这与袋中出现的“紧缺“二字形成呼应,设计者巧妙地将血型不足造成的紧迫性投射到水资源上,暗示了水资源缺乏的迫切局面,因此更确切地说,图2传达的是“水是紧缺血型”这一隐喻。在该广告中,图像和文字互为补充,视觉上的冲击力增强了广告的劝说功能,从而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共时交错配置

Forceville在谈到“共时交错配置”时,认为其与“出奇不意填充空位”有些类似,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者触发的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会同时呈现,通过交错匹配诱发相似喻解读[5:P1-10]。图3呈现的是一个泛黄的、有年代感的档案袋。袋面中央有一些水上运动项目的符号,下方是用红印章突显的“档案”二字。运动项目符号出现在历史档案袋页面上,这显然与我们的知识储备不符。往下看,可以发现“奥委会决定,花样游泳,游泳……等一切水上奥运项目,因水资源严重缺乏被迫取消”的字样。结合上述各种模态信息,基本可以了解广告设计者的意图: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起珍惜水资源,将来就不是取消水上比赛的问题,而是水上项目将永远成为历史,人类只有从档案中才能寻到水上运动的痕迹了。在这一隐喻中,源喻“档案”由文字和图像模态共同表征,目标域“水”则是水上项目转喻而来,由图像模态进行表征。同样,广告设计者创造了两个不相干事物间的相似性,巧妙、隐喻地传达了意图,使广告充满了创意和趣味性。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相似性;公益广告

平面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营销”工具,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新媒体等媒介,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推销” 某种观念或行为准则,平面公益广告常常会在表现形式上力求创新,以智慧的语言,创意的画面,有感染力的声音等打动公众,引起共鸣,进而达到警示教化的效果。本文选取“水环境保护与节水公益广告创意大赛” (中华环保基金会举办)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试图在Forcevill[1]的多模态隐喻框架内,从隐喻相似性视角分析广告创意者如何运用图像、文字等模态以及模态的组合来表征和传达意义,凸显广告的主题并使其深入人心。

一、多模态隐喻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尽管文字在隐喻意义构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图像、颜色、声音、形状等非语言模态也都可以实践隐喻表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开始从视觉层面研究隐喻,使隐喻研究最终突破语言层面隐喻研究的藩篱,开启了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的热潮。Forceville & Urios-Aparisi[2]于2009年出版的论文收录了多模态隐喻研究最具标志性的成果,这些研究涵括漫画、广告、演讲、连环画、手势语、电影等不同语类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Forceville区分了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认为目标域和源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是单模态隐喻,而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则为多模态隐喻。

近五年来,国内学者也从多维视角展开对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如赵秀凤[3]、冯德正[4]、俞燕明[5]、杨友文[6]等。对不同语类多模态隐喻特点的研究中,公益广告成为较受关注的语类之一,研究涉及交通安全[7]、禁烟[8]、“中国梦”宣传[9]等诸方面。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特征,有助于广告受众更全面、客观地触及隐喻的本质,并提升多模态语篇的识解能力。

二、隐喻相似性

隐喻相似性是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创造隐喻的天赋依赖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相同。Lakoff & Johnson[10]在研究概念隐喻时指出,隐喻相似性既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隐喻可以在相似性的基础上产生,人们也可以通过隐喻性思维,将原本没有关联的两个事物以某种方式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为认识某一事物提供新的角度。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模态协同表征的多模态隐喻具有强大的意义潜势和语用功能,为具体语境下创造多重感官相似性提供了条件[11]。Forceville[1:p15-34]提出,根据隐喻表征模态的不同,隐喻的构建可以通过感知相似性、出其不意填充空位和共时交错配置等方式加以实现。感知相似性多体现为两个事物之间视觉上的相似或听觉上声音的相似,如两事物在尺寸、颜色、位置、姿势、质地等方面的相似,但这种相似关系并不一定是事物“内在”所具有。出其不意填充空位属于典型格式塔或图示的偏离现象,即把本该事物A出现的图示空位填上事物B,这种置换所创造的相似性往往需要由情景来加以激活。共时交错配置则是指如果两个事物用不同的模态呈现,那么通常通过同时突显的方式呈现源域与目标域,来暗示两个域的等同指认[4:P1-10]。比如,在一副有关“吻”的图像下方配上“监禁”字样,用交错匹配诱发相似性,隐喻婚后的吵闹、如同牢狱般让人失去自由等。

三、水资源保护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相似性

在我们的语料中,不难找到借助创造相似性来构建新奇隐喻的例子。

(一) 感知相似性

图1是一则有关水资源濒危主题的公益广告。该广告设计简单,具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很容易识别出图片正中黑白两色的熊猫头像,但该头像又与我们所见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头、眼睛及鼻子的形状上,它们分别由大、中、小三种型号的水滴形构成。如前文所述,就感知相似性而言,两种实体之间的相似未必来源于事物本身,而往往是表层的呈现方式所致,那么,图1广告向我们呈现的视觉相似性也是广告设计者有意为之。这种创造相似性构建了“水资源是熊猫”这一隐喻。通过图片下方的文字“濒危”,广告设计者将源域熊猫身上“濒危物种”、“珍稀保护动物”等特征投射到目标域水资源上,向受众传达出水资源的短缺状况,并由此提醒广告受众珍惜用水,保护水资源。在这则广告中,图像模态是主要的意义载体,文字模态起到了澄清并强化主题的作用,图文结合带给受众强烈的情感效应。

(二) 出其不意填充空位

图2呈现的是在医院常见的血袋,但袋中装的并不是血液,而是蓝色的液体。蓝色液体上方有“紧缺血型H2O型”字样。H2O是水的化学分子式,这说明血袋中盛装的蓝色液体是水。在这则广告中,设计者很明显是想通过用“水”来填充本该“血液”出现的图示空位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这种置换创造了“水”和“血液” 之间的相似性,构建出“水是血型”的隐喻。源域“血型”通过文字模态加以表征,其实体图像在广告画面中处于缺失状态。目标域“水”则由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共同表征。血液之于人类身体的重要性被投射在水资源上。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血袋中只剩下小半袋水,这与袋中出现的“紧缺“二字形成呼应,设计者巧妙地将血型不足造成的紧迫性投射到水资源上,暗示了水资源缺乏的迫切局面,因此更确切地说,图2传达的是“水是紧缺血型”这一隐喻。在该广告中,图像和文字互为补充,视觉上的冲击力增强了广告的劝说功能,从而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8篇

【关键词】观念影像;公益广告;本体语言;社会效应

利用影像的手段刺激生活在当今社会中有些麻木的观者,兴许是一个很好的与他们沟通的方式。苏珊-桑塔纳在评论影像视觉同社会背景关系时谈到说:“影像能刺穿人的心,也能使人麻木”。同样,将摄影应用到招贴广告设计当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意义是一致的。

1 观念摄影与公益广告的意义与表现语言的一致性

从概念上讲,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摄影,是艺术家用摄影作为媒介,用摄影作品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观念。站在观念摄影作品的面前,人们总是会产生一些疑问,甚至是质疑。观念摄影不像纪实摄影那样让观众一眼就看完了画面,一幅好的观念摄影作品往往让人思索某些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它不仅只是一张照片,更多时候它是一幅艺术作品,而且在作品中提出一些更深刻的问题,也是对我们的生存状态进行的一种解剖。作品的本身并不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更多的是让人们去思考,以人们自身的观念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或行为。公益广告招贴是一种用来宣传社会道德、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的广告形式。无论是观念摄影还是公益广告招贴,他们的意义都是借助不同的媒介,把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其目的都是唤起人们的警觉,唤回人们的良知,进而推动社会健康的发展。

在表现语言上,摄影评论家萧沉在其《摄影—观念,人们就傻眼》中提到:运用“摄影”表达“观念”时,应考虑摄影在其中扮演的究竟是“记录”工具角色,还是“语言”工具角色。在此笔者的观点是,观念摄影不是仅仅的记录,而是更加注重应用创新性、艺术性语言揭示当代社会生活问题。同样,公益广告更加注重对社会问题的解读,希望产生长远效应及影响,它与商业广告相比较而言,公益广告所表达的语言需要更加有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和人情味。

2 观念摄影本体语言与公益广告本质语境的相关性

所谓摄影本体语言是其传递视觉信息的方式,融入照相机、镜头以及成像系统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包含摄影的瞬间性、纪实性、镜头透视关系变化、空间与时间的拓展、清晰与模糊的运用。这些是可以区分摄影与其它艺术的要素,也是摄影独特的视觉语言。由于各种媒体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信息“大爆炸”,在众多信息的充斥中,大众传媒由此流行开来,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快速化,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愿意以最直接的方式去选择接受信息。摄影本体所传达的语言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强烈,更加震撼人心。1991年摄影工作者解海龙在山区采访时为苏明娟拍摄了一张“大眼睛”的照片,随后这张照片成为希望工程公益广告的主打图片在全国推广,这张照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影像本身的真实性给人类心灵所带来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公益广告是通过一些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宣传社会道德、环境保护等一些社会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使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而摄影本体的功能,绝非只是视觉的享乐和消遣、消费。它更有力量的存在方式,是参与和推动、建构我们应该公正和理想的生活,维护和救赎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为历史作出公正的见证。由此可知摄影本身与公益广告在实际效应上是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

20世纪初期公益广告刚刚出现时,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它的形式主要以海报招贴、广告传单为主。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多样化,20世纪的公益广告大部分以图形为主,广告中所出现的内容简单,画面图形化。

随着21世纪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影像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图像化的信息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公益广告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古老的印刷术上的印刷品,或是传统的播音方式等,简单的图形时代被随之而至的图像化时代所替代。公益广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图像化带给观众的视觉信息更加丰满。将观念摄影运用于公益广告招贴设计时,应更加注重应用符号语言本身的特质。恩格斯·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符号化的产物,‘符号’的基本特征就是叙述性和交流性”。不管是纯图像亦或是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只有那些能帮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生活发展规律,正确理解人生、品味人生真谛的东西奉献给广大公众,这样公益广告作品才会是有意义的存在。

3 观念影像与公益广告结合所产生的积极社会效应

在公益广告设计创作中,由于摄影的制作简单、可复制性强、传播途径广泛等自身特性,使之作为一种强大的图像媒体在广告设计中受到更多设计师的青睐。近几年来,新兴的摄影艺术已经从简单的记录转向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关注人类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如著名摄影家王久良的《垃圾围城》,记录了我们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垃圾正在伤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国美院教师姚璐的观念摄影作品《中国景观》,远观如中国水墨画一般唯美,当观者近距离审视会发现这些景色的实景却一片污浊的现代建设景观,不禁令人反思我们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生活环境出现的种种问题;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赵丽云的《生存空间》,让我们看到被人类视为朋友的动物们正在面临着残酷的生存问题。他们的作品主题都是我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运用了摄影语言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与看法,并且能够达到引起人们反思与关注的最终效应,从意义上来说这可以也是一种公益广告的形式。

在数字媒介技术大发展的当代艺术语境下,将观念摄影融入多门类艺术中,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表现手法。观念摄影在公益广告招贴设计艺术中的应用,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方式,同时也为广告创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现代广告的表现方法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鲍昆.观看再观看[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2]孙宇龙.观念摄影的前世今生[J].东方艺术,2008

[3]徐学哲.解读摄影的本体语言[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