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42: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第1篇

一、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播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上来。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一节时,布置以下的预习作业,用一把直角三角尺,提出问题:①你能用这把直角三角尺找出一个圆的直径吗?②能不能用这把直角三角尺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呢?。通过同学们的实际操作,动手演示,引导学生在课上想学、会学、乐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其一,利用学生渴求了解未知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难度适度,又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就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知识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其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创造更多合适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设计一题多图、一图多题或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时,应注重从基本图形、基本定理、基本解题方法入手,循序渐进,逐渐延伸,最后升华,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人人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学习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如,在学习太阳光与影子一节时,让学生在课下做好学具(若干个长短不一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在课上,首先提出问题:从早到晚物体影子的指向具有什么特征?然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六组,到教室外通过具体操作,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并做好总结记录,预备小组发言。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分组操作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得出规律。这是营造发扬教学民主新环境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但应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四、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第2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

一、在氛围中创新

有的语言学者认为,教师本身的直观作用就是创设的最好的氛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最持久的。教师除了具有比较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比较纯熟的语言技能外,还应当充分发挥其本身的直观作用。

(1)教位

我国小学班级特点之一,是班大、人多。教师在上课时,应当注意位置的选择,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就在自己的身边:老师写的字“我看得见”;“我回答问题”老师听得清。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2)眼神

教师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注意精讲自己所授的内容和进行有趣的语言训练,而且要注意控制课堂。当教师授以友善的目光,给学生以信赖和鼓励,这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个有效的因素。

(3)表情

教师上课,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用语言和表情来传达课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学会利用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教hungry,sleepy,ill,tired这些感觉类形容词时,教师要尽可能利用肢体语言来演示。伸伸懒腰、打打哈欠、装病作痛……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讲的意思。接着可以再要求学生也来演一演、猜一猜。

二、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牛津英语教材本身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在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9“The English Club”中,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的学生戴上面具在音乐声中参加了“英语俱乐部”。学生不为书本内容所束缚,而尽量挖掘课本的知识内涵,通过自备面具的人物信息与班上同学进行对话,促使他们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从而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情境中创新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教授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教学“Colour”这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境:黑板挂着一幅学生共同完成的图画,图中有苹果树、小屋、小河、小鸟、蝴蝶、彩虹、太阳等,整幅图就是一个情境。

T:Look at this house.How lovely!I like it.Who lives in it?

S1:I live in it. It’s my house.

S2:A rabbit lives in it.

S3:A cat lives in it.

S4:Miss Guan lives it.

T:Oh,look!A bird.What is the bird doing?

S6:The bird is singing a song.

T:Which song?

S7:ABC song.

T:Can you sing it?

S8:A B C D E F G......

T:What do you think?

S9:The bird is going home.This is the mummy bird.She is missing the baby bird.The baby bird is in the tree.

T:Look at the sun!What is the sun doing?

S8:The sun is smiling.He is very happy.So I am very happy too.

最后,学生还用英语滔滔不绝地把整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出来。这样既淡化了教学的痕迹,又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也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小学生爱动爱玩,利用这些趣味性的活动,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在玩中学,学中玩,情感奔放,其乐融融。

四、在小组合作中创新

发展与创新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3篇

引言

职业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成为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卫生职业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医药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卫生职业院校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遵循卫生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培训高素质的人才为核心,在努力探索适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加强人才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全面型、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加强课程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以及技能的主要过程,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新时期背景下的课程的建设,在卫生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包括人文课程建设、专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1.人文社会课程的建设

人文社会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各种语言认知能力、情感、职业道德、伦理培养等,这些技能都是职业人才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卫生职业院校中,人文社会课程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语言课、思想政治课、体育美育课等,语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与卫生职业相关的各种语言写作、阅读等能力,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事卫生相关职业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课程则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各种社会形势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能够增加他们的服务意识,用一种比较长远的眼光和视角来加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解,从而加强对各种事务的处理。体育美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体能以及更多的职业审美精神,从而能够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

自然科学课程主要是加强个体对各种自然原理的遵循以及运用,从而利用各种自然思维和逻辑对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从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科学两个方面,数学是锻炼人的逻辑能力的重要课程,主要是培养职业人员进行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基础运算、统计分析等工作,为具体的卫生相关职业服务。数学课程中包括代数、几何等内容。而课程课程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比如人类自身以及科学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从而运用各种基本的原理来解决卫生相关职业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主要的科学课程有物理学基础、医用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等,与此同时,为了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教育也被纳入到科学课程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专业技术课程的建设

专业技术课程是卫生职业院校教育中能够体现办学特色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满足特定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尤其是一些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卫生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课程教育应该要加强专业技术课程与特定岗位工作内容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对专业技术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专业技术课程在于从专业的理论视角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训。卫生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课程的建设应该要充分利用校园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育,根据岗位的素质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在专业技术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核心课程进行确定,并且加强核心课程的支撑能力的提升,着眼于系统性的培训,从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所需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等进行确定。

4.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

综合实训课程是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由于职业院校的目的是要培养综合能力素养较高的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卫生相关职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各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要加强相关实践课程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提升各自的实践能力,从而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实训课程是将学科内或学科间相近的几门课程相互交叉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综合新型课程,是从学科的整体发展视野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能力培养上体现为高级性与综合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师资队伍力量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师资力量队伍的完善,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壮大,确保高职院校能够走内涵发展道路。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加强专业教师与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相结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等,估计教师到企业中参加相应的工作实践,从而能够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能力素养的培训,不仅要保持各种教育技能的提升,还应该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努力营造“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博学善教”的良好教风的培养。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校园与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很多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发力点。职业院校的教育是要培养综合性的人才,直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因此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可以参考企业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同时又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有效融合的局面。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应该要加强学校与校园之间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和机会,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本着职业责任感、职业价值观等基本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四、面向基层进行学生的培养

卫生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健康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了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为基层输送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因此要加强卫生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比如可以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分配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作,为当地群众的健康进行积极的服务。职业院校与一般的院校教育有所不同,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是其办学的理念和目标,因此加强学生的定向培养,也是学习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4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室内设计专业;高职高专

近几年随着整体入学学生规模的急剧缩减,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直接影响到了这些院校的生存。怎样办出特色,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岗实习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有没有创新能力是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并能有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今的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的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很多院校提出了入学就等于就业,毕业就上岗等口号突破招生难,就业难,其中的关键所在是突出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工厂化、一体化教学。这些办法在实践中确实实现了招生人数的稳定增长,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办学的范围,实现了以就业促招生的目的,用活了国家关于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政策。这只是大的框架。在这一体系中,初级阶段是借鉴,是否具有核心的竞争力,能否适应岗位后有长足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首先从室内设计学生的能力结构来说,他们要具有以下能力

(1)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和试验能力。

(2)掌握建筑制图标准和绘图方法,具有识读和绘制土建及装饰工程施工图的能力,能进行图纸会审、向工人进行图纸交底。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绘图与设计。

(3)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装饰设计能力,能进行一般的装饰设计及局部设计。

(4)掌握一般装饰工程的构造方法、施工程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及评定方法。掌握装饰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能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材料计划等。具有正确使用建筑工程定额,规范编制预、决算书的能力。

(5)掌握常用中小型装饰施工机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合理选用施工机具。

(6)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美的心灵和健康的审美意识。

(8)具有一定的自学与设计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初级阶段都是借鉴阶段,后几项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有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求他们能持续不断地追求新知识、优化技能、提高素质,促进本专业的发展。这些成长能力,

自我修正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突出的就是能否创新。

创新的目的是要对国民经济主战场有贡献和效果,作为创新第一资源的个人,必须要具有创新能力。

1 创新的作用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创新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企业是学生就业的载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同志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是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进而获取潜在的利润。具体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等多个层面,而前两种创新则均属于技术创新的层面,包括两种形式,即新产品和新工艺。

2 创新能力的构成

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的内在整合体,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和关键,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动力和方向。构成创新能力的各个要素在主体的创新活动及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发挥了各自应有的不同功效,构成创新能力的各个要素联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所发挥的对主体创新的整合功效就是创新能力在主体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整体功能,使主体能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具有独特性和革新性的新成果。

2.1创新思维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创新思维能力是主体所具有创新特质因素的思维和多种创新思维形式内在有机整合体。从内涵上看,创新思维就是指主体具有创新特质的因素内在整合所形成的思维。它包括五种特质:

独创性产生的成果是属于首创的,具有实用的或理论的价值。独创性即常常发表超出常人的见解。它决定创新的本质和创新人格化能力和智力化能力所发挥作用的性质。精密性是指思维的细致和严密性,凡提出设想,力求实现,为此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它决定创新的深度和创新的成功机率。它促使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智力化能力对创新对象的指向性和专一性。变通性是指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善于提出不同意见或问题的解决办法、迂化的思路、扩大问题的时空因素。它决定创新的广度和多维性,促使创新人格空间的扩大和创新智力化能力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敏锐性是指善于发现问题的未知部分,能直觉到问题的结果,能够超越感觉及现实(时空)的界限,能从一事物中敏锐地跳到其他事物中,在不同事物中把相同因素联系起来。流畅性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和顺畅性,思路畅通,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它决定创新性观念产生的速度,加快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智力化能力在创新活动中的功能发挥。

正是创新思维的五个特质相互联系,整合成一个创新思维能力的整体。它决定创新的本质和创新人格化能力和创新智力化能力在创新活动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2.2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和手段

创新智力化能力决定着创新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程度,并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体的创新决策和实施以及创新能力内在整合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创新方法同样是主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对象相联系的中介因素,创新主体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创新对象,使主体与客体相联系,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创新方法。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比认识过程中更复杂多样而始料不及的困难和障碍,因而人们的信念、意志状态、情感程度等人格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克服困难的程度。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热情、在实践活动中情绪低落、意志颓废的人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建树。

3 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要针对实践开展学习,多下工厂,多参与生产实践。这种学习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新的形式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素质技术要求。

创新思维和创造技法在创造学上具有很深刻的内涵,在设计创造中应重视设计创意定位的正确性和表现形式的综合评价能力,注重设计元素的联想、选择、修改、组织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创造境界与创造目的相关知识面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室内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性和应用性的完计思维内容的分析,提出加强相关学科理论修养,提高思维能力,并通过几种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的总结,使设计创新真正具有实用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充分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为创造性的室内设计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第5篇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中职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其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有明显的滞后倾向.为此,针对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与学习现状以及社会对中职生素质的需求,本文在新课程理念视野下提出在教学中培养中职生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基础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

[⇩]前言

创新教育是中国教育革命的产物. 实施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而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面对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中职类学校的学生素质急剧下降,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尤其是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如果仍然按照旧的教学模式上课必定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已经颁布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置的原则. 它包含的基本内容: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教材资源多样化、趣味性、科学实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性等五个方面. 中职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依据思维规律,运用创造原理,通过数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数学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创造力一词源于拉丁语create(意即创造、创建、生产、造就). 韦氏字典 (Webster Dictionary)阐释,“创造力”意谓“创造的能力、才艺智力的开发”. 究竟什么是创造力?人们对其含义的阐释并不一致. 历史上,有的研究者强调主观创新,有的则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侧重创造过程,有的则重视创造的结果;有的从创造的认知方面出发,有的则从创造的动机人格因素入手,或者兼而有之. 目前,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 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简言之,“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 ” 数学既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主体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 数学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指依据思维规律,运用创造原理,通过数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数学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学校教育. 数学教育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学习是为了学知识”的观念. 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性、独创性、突破性.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

[⇩]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

1. 合理进行数学反驳

反驳也是一种数学创造,是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把批判的思想引入数学学习之中,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反驳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数学反驳思维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向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叙述公式(ab)n=anbn. 大部分学生按课本的叙述为:“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这时一个学生却大胆地说:“我和大家的叙述不一样,应该是指数幂的积等于每个幂的底数的积的乘方.” 全班同学哗然,过一会儿,才发现了“他是在从公式的右边叙述到公式的左边”,“是在逆用公式”,“从右边讲到左边也可以的”. 这时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强调公式的三用“正用、逆用、变形用”,并表扬该学生爱思考,不人云亦云,求真理,不迷信权威,敢于向课本挑战.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抑制造成的,如果中职教师再不好好呵护学生这一份积极性,那么学生将基本丧失学数学的最后时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额外的有价值的信息,切莫认为学生是离谱的,要从中挖掘出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智能,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本质. 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

2. 鼓励进行数学想象

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成就都是借助于数学想象. 生活在三维空间的数学家,通过想象,其思想可以在无穷维空间中驰骋,构造出一个个抽象数学模型,发现一个个的定理. 想象力对于数学创造太重要了. 中职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时期,进行数学想象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去动手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1空间中有四点A,B,C,D,若ABCD,ACBD,ADBC同时成立,则A,B,C,D四点()

A. 不存在

B. 一定共面

C. 一定不共面

D. 不一定共面

分析在空间中,联想到正四面体的性质――对棱互相垂直,可知ABCD为正四面体时,ABCD,ACBD,ADBC同时成立,故A,B,C,D四点可能不共面. 在平面上,联想到三角形垂心的性质,可知当D为ABC的垂心时,ABCD,ACBD,ADBC也同时成立,故A,B,C,D四点可能共面. 综上所述,应选D.

又如: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沿着折痕剪下一个角,将剪下的一部分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既可以进行想象,当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数学推广的能力

在所有的数学发现与数学创造中,通过推广而获得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新的发现与创造至少占半数以上.数学推广可使数学结论更具抽象性和统一性,从而更加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及不同对象间的联系.而对数学对象本质的揭示正是数学发现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实践证明,迅速掌握了推广的方法,就等于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推广,学会数学推广.

例2已知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的弦AB,过A、B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设其交点为M. 求证:点M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分析这样的性质在椭圆、双曲线上是否存在,经证明,在椭圆、双曲线上仍然存在.

这就是数学中,想象与推广的作用.

4. 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科研活动

适当参加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且在科研实践中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例3在双休日,某班组织48名学生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活动,班主任派班长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班长看到租金价格表如下:

[船型\&每只限载人数(人)\&租金\&大船\&5\&30\&小船\&3\&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怎样设计租船方案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 (严禁超载)

分析方案一:如果只租大船,则需租船只数为,因为不能超载,故需租大船10只,则所付租金为30×10=300(元).

方案二:如果只租小船,则需租船只数为48÷3=16,故需租小船16只,则所付租金为20×16=320(元).

方案三: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设租x只大船,y只小船,所付租金为A元,则

5x+3y=48,

A=30x+20y.

因为 A=-

x+320,

所以当x=9时,A最小为290元. 即租大船9只,租小船1只时,所付租金最少,为290元.

5. 大力提倡数形结合

数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数和形,数和形是可以转换的,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例4对x∈R,函数y=-的值域为 .

分析y=-,

其几何意义是动点P(x,0)到定点A

,,B

,的距离之差. 由图1知y∈(-1,1).

[A

,][B

,][・][x][1][O][P(x,0)][y][・][・]

图1

例5记F(x,y)=(x-y)2+

+2(y≠0),则F(x,y)的最小值是________.

[y][x][f(x)=][g(x)=-][O]

图2

分析设f(x)=,g(x)=-,

则F(x,y)=(x-y)2+

+2可理解为两图象上两点距离的平方.

由g′(x)==,

所以x=±2 .

所以切点为(2,-1)或(-2,1).

所以F(x)的最小值是.

由目标函数观察出两点距离的平方,再转化出两点所在函数的解析式,最后转化出切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就是由数到形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发展中职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对策

1. 引导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发现问题

创新的起点是置疑,是感悟的结果,是不满足原有做法,对原有做法产生改进的愿望,创新思维是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或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 我国古代《学记》中有句名言:“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怎样逐步培养中职学生敢于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并把握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维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当有的学生发现或提出了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的时候(哪怕不够准确完整),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转提给全班学生,启发大家共同思考解答.这样做不仅会极大地鼓舞发现问题的个别学生,而且会在全班学生中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并在这种环境中逐步锻炼善于发现或是提出问题的本领.

2. 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是创新的灵魂,教师要避免学生呆板、抽象、机械地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多种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这样不仅弥补了有些习题中发散训练不够的问题,同时也为创新思维注入了活力.

3.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创新能力需要创新的环境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 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讨论与总结的时间,能由学生做的事情尽量让学生来做,教师做引导、修改、评价的工作.

例6平行四边形ABCD与平行四边形ABEF交于AB,G,H分别在AE、BD上,且AG=DH.

求证:GH∥面BCE;

[F][E][G][A][T][H][B][D][M][C]

图3

分析本题有多种证法,可以用面面平行,证线面平行,也可以在面EBC内找一线EM平行于GH,教师只要适当引导,两种证法均可由学生给出. 学生可以通过做题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会享受成功的乐趣,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4. 教师应当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时常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到学生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在言传身教中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有所增长. 同时还应意识到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分析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切不可盲目行事和拔苗助长.

5. 培养提出问题能力

第6篇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围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畅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有效性;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关键词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王秀红,女,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理论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18-04

创新创业能力是现代职场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创新创业能力融合了创新与创业两个方面,不仅体现为一个人能否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精神,而且也体现为能否将创新成果向创业行为转化。具体来说,创新创业能力包含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层面,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创新基本原理及相关技能。它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层面,能够运用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分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运用创新方法,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它主要表现为内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展示作为主体的人的思考能力;(3)态度层面,能够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思维,树立运用创造活动中所蕴含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开拓创新的意识。它代表了主体应用创新创业知识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取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以知识掌握为基础,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敢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理念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基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方法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形成创新创业精神。

(一)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基础,强化素质养成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综合化实践性的特点,是职业素质养成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形式。它不但需要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而且需要可迁移技能和个性品质的全面融入。在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和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乐观豁达、积极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在企业文化熏陶中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首先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创新创业实践中蕴涵着丰富的职业素质教育资源,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二)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能力本位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依托,通过将人文素质课、专业课、实践课、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纳入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模糊创新创业界限,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融为一体、创新与创业培养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持续感受校园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技法和实战能力,逐步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化和提高,突出能力本位。

(三)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以能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能否使学生真正受益为质量标准。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引领,以内容选择为突破口,确立意识训练、思维训练、方法训练、实践训练四大模块,实现专项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了解社会需求与企业用人标准,让学生在实践实训活动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综合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阔思路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以学生实习实训活动为依托,体现实战性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在实习实训活动中,学生需要整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对职场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知识熟练掌握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学生实习实训活动为依托,做到与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化、体现多维设计的实习实训内容、对创新性成果积极奖励等导向性策略,突出实习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畅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和主渠道。通过建设内容完善、规范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配套的精品课程网站和校本教材,有助于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

1.建设和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上,在准确把握创新创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创新活动训练与创业能力提升相融合的教学思路,以素质训练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强化创新训练成果向创业应用成果转化的实践训练,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做到思维训练与专业训练、实践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提出“四大模块、三个层次、两种形式和一项活动”的内容体系。(1)“四大模块”包含创新创业意识训练模块、创新创业思维训练模块、创新创业方法训练模块、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模块:模块一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勇于创新,并发掘自身的创业素质;模块二旨在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模块三着重实践过程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法,指导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四通过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三个层次”,即基础训练、多元融合、深化拓展三层次,这三个层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两种形式”,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学习。设置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有启示的案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借鉴;设置与学生专业、兴趣相关的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训练;(4)“一项活动”,指将课外科技制作、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等创新创业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整个课程体系体现活动导向,不管活动训练还是活动案例,不管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2.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编写配套教材。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精品课程网站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优质资源。在课程网站里,可以提供课程学习指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在线练习、职业测评、创新创业大赛、视频影院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情境,方便学生查阅,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知识创新。

《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校本教材编写,应充分融合创新和创业两部分内容,做到与课程内容安排的匹配与契合。这种设计既能满足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教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拓展与技能开发应用的学的需要。《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校本教材的特点是创新案例与创新活动贯穿始终。创新案例方面,知识点以创新案例形式进行阐释,一个案例对应一个知识点。案例分析的理论依据与讨论思路往往和具体知识点彼此呼应。通过案例准备、分析与辩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具体知识点不断铺开和呈现,做到了形式活泼阐释到位。创新活动方面,每一主题内容结束配合一个综合训练活动。综合训练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先案例、再分析、后活动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顺序,也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延展性。

(二)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有效性

1.基于创业项目的创新创业模式。基于创业项目的创新创业模式,即以专业为依托成立创业项目工作室,承接具体的业务,在项目运营中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创新创业训练,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明确提出建立工作室创新教育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室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是创新创业演习基地。创新创业工作室实行企业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在教学中导入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实战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创新创业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淘宝网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例,它是山东省第一个校企共建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训基地。基地运营以来,参加创新创业实战项目的学生已达420余人,在淘宝网平台上开设店铺116个,2010届电子商务专业118名毕业生中有23人选择自主创业,2011界电子商务专业85名毕业生中有19人选择自主创业。2013年10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揭牌成立。文化创意中心以艺术学院的9个创意设计工作室为基础,引进12家高端创意设计企业,以动漫游戏、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摄影摄像为主要内容,以产品研发、服务外包、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集文化创意项目孵化、科技推广、产学研合作、企业集群化发展于一体。文化创意中心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更是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则是以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化培养融入到科技创新竞赛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和探索,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培养目标方面,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强调科技创新竞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通过让学生手脑并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运用发散与聚合、求同与求异等创新性思维,产生并发展自己的想法,提出相应的体现创意和想法的构思和设计,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培养过程方面,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体现比赛的引导作用,在完成具体的设计、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将把创新思维训练巧妙地隐含在比赛过程中,围绕比赛要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在进行比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文化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信念、品质和价值导向,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于创新创业不可或缺。通过倡导和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文化,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树立创新创业风气,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积极倡导和宣传创新创业文化。应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倡导宣传创新创业文化。(1)注重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和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2)制定各种创业优惠政策,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为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金融环境。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加大对学生创业的物质支持力度,通过创业基金的落实激励学生就业创业,为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便捷的服务和帮助。开展二级学院创新创业示范评比,带动更多的创新创业案例,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3)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编写并发放毕业生创业典型案例集,邀请创业成功典型校友回母校讲座,组织参观创业成果与成功企业,体验创业过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示范和创业榜样。

2.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以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为核心,通过“创业大讲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俱乐部”、“创业事迹报告会”、“职业规划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理论思考

[DOI]10.13939/ki.zgsc.2016.40.164

在21世纪这个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教育事业更为重视,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才的需求。创新成为大家亘古不变的话题。为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各大高校都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其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比起理论知识来,更重视对人才的能力培养。因此,必须选择科学的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探索正确的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路径,以保障高校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高效性。

1 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在创业教育中创新是其最基础的部分,是逻辑起点,更是学生们参与创业的主要动力。创新不仅仅是某一个创业想法,更是一种理念,要求学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以便于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增加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近来,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各大高校需要贯彻落实的主要课题。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创新理论在很多书籍中都有提及。例如: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de Cantillon首次提出了“创业”概念,美国学者Francis Walker于1844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阐述了创业者模型。因而“创新创业”这一概念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教育时间段,而应当是一种终身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增强其创业意识,以满足高校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此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其能够朝着自己的梦想踏实地前进。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需要明确创新、创业目标,将基础教育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经济活动,把学生的思维理念转化为社会效益,建立健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路。

2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路径的背景环境

2.1 国家政策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

高校的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开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施。教育部门也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相比过去的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全新教育模式,而创新创业教育这种理念更具有独特性和时代性。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基础并不是专业,而是学生的创业需求,这种教育模式更凸显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社会对当下人才的要求。

2.2 大学生的创业需求

当下,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越来越大,据调查发现愿意接受创业教育系统化培训的学生占了三成,而具有强烈意愿的则也占10%。对于不同学生的创业需求,应当实施不同的创业教育,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受众性

虽然现在人们对创新创业已经不再陌生,大家逐渐接受,但如何将创新创业观念深入每个学生的思想中,还是个问题。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是否被大家所接受,也是需要被关注的重点。因而在选择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路径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这因素。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以专业教育为重心,更要重视整个课程体系以及教育环境建设方面的内容。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还处于过渡期,需要一步一步地去适应。

2.4 创新创业的条件因素

推动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经济条件支持,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达到要求。开展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校领导的支持,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创新教育管理体系,设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创建优秀的师资团队。除此之外,还应当创建孵化基地,建立信息化体系。现如今,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推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以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实施科学的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不仅要从固有的教育观念中脱离出来,还需要克服消极思想,积极地展开各项创业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充分利用逆思维,从教育成果来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部分高校认为大学生的创业应该是在离开学校之后再进行的,学校不适合创业,此话虽有道理,但这对那些已经拥有创业想法和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来说是有误的。而且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更是应当为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环境,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3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路径

3.1 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创新,做好创新思维培养

在实施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时候,可减少理论知识教育的比例,即使是对于没有任何创业理论的人也能够进行创新教育。以梦想为动力,培养第一创新思维。可充分利用反向思维,直接从实践结果推出创新理论,在恰当的时候转换传统的教育路径。在创新创业初期,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扩展,而不是一味地传达专业特点。而且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变化的过程,因而需要允许适当的变化,而不是一直坚持固有思维。

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深入指导。高校的招生部门不仅要为学校招来学生,还应当引进优秀的人才,维持人脉,做好政策牵引和环境构建等工作。应当培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以给予学生更为专业的创业指导,做好孵化工作。

在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有所要求,更应当对教师的教学作出要求,将更具逻辑性地合理的指导贯彻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多角度的指导可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3.2 多路径发展,拓宽专业思维

在选择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路径发展,可拓宽专业思想,不需要固定单一路线,也无须限制专业界限,打破传统思维,可利用三维重组的方式来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不仅可学习对口专业的学科内容,还可以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将其作为第二内容的学习,尤其要重视对经济思维的培养。可将校本创新思路作为中心,向外发散,多路径发展,创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合作。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如果将专业细分得太详细,就不利于对专业之间合作的学习。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应当重视互联网思维的培养,需将互联网思维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以提高知识的延伸性。

3.3 在管理上实施“高准入、先退出”原则

“高准入”原则的前提条件是“零基础”,其强调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时候,应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学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相结合,以此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层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原则下,应尽可能地覆盖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对于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来说,其需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创业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创业想法。创新不但是学生应学习的内容,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才更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先退出”原则指的是退出机制,这一机制的产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失败”,不是所有的创业都能成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先引导学生接受“失败”。在设计的时候,可设计多个层面,比如:“创新创业方案退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退出”等。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尝试平台,而不是他们的创业工作,因而必须清楚地区别价值型创新和功利型创新。

3.4 加强策略指导,培养逆向思维

在策略指导方面,要弄清楚重点,相比于项目过程来说更应重视对项目成果的逻辑引导。这并不是说之前所研究的方式不对,而是更关注于实施科学的策略,提高价值度。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其需要考虑的因素十分多,如果其能够实施有效的策略成本,则有利于培养其创业思维,运用科学的创新方式。

逆向思维则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反推,引导其对项目进行反向评价。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实践成果的多元开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种反推反思考能力在学生们未来的创新创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业不会一帆风顺,在逆境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掌握好逆向思维,则更容易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逆向实践也是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一种转变,需要高校、政府和相关单位之间的配合,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3.5 建立孵化教育基地,开展创新合作

为促进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发展,则必须建立科学的孵化教育基地,创建相关实验室,系统化地实施创新创业培养。对于拥有良好经济条件的高校来说,应适当引进高端设备,创建模拟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来促进大学生创业。

完善的孵化教育基地,不仅需要具备实际可操作性,还应当满足虚拟性条件。面对一些交互性强的创业课题时,可通过实验室来进行实战模拟,通过情景化、沙盘化来创建真实的阵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直接参与到相关社会活动中。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开展创新合作工作,无论是高校之间的合作,还是高校和政府的合作,亦或是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都应当重视。高校可以通过这些合作派部分教师或学生参与到相关单位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另外,还可针对于此制定科学的评价体制,以推动学生的创业发展。有效的创新合作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也能够向社会各单位各企业输送创业型人才。

4 结 论

优化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寻找创新创业大平台最佳教育路径,是21世纪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今,社会最需要的便是创新型人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创业人才。各大高校为满足社会当下的人才需求,纷纷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中创新创业又是重要课题。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实用型人才,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则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与社会企业、政府单位进行有效合作,以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有效性地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在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报告(2016)》,肯定了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但报告和讨论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在我国创新、创业井喷式发展的2016年之后,高校教育确实是应该总结回溯创新、创业方式,升级“创新、创业”教育,以科学指导、学科融合、多元参与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程。

一、高校教育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科学引导

(一)对“创新创业”新名词的正确解读与引导

高频使用的“互联网+”概念最早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被广泛引用,其容易被误读为只要把任何一个行业与互联网结合就产生了创新,就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赚得丰厚利润[1]。随后,网络铺天盖地的如“互联网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招商广告把“互联网+”创业宣传成了“低门槛”赚钱的通道,事实是低门槛背后不足10%的创业成功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想法不契合实际经济。“互联网+”最难的正是“+”号的后面,弄清怎么“+”才是关键,也是更难把握的。对“互联网+”真正的解读应该是强调各行各业的主体地位,首先是各行业生产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其关键点和根本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打造企业生态圈”也是近来非常流行的词,但是否所有企业都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重构各产业之间的全部环节,打破产业价值链之间的边界,更有效率地建立起和消费者的关系,管理这种关系并持续从中获利呢?这要看具体的行业和规模,更要看要依托什么来打造生态圈,靠营销和补贴是打造不出的,只有构筑起本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才能打造生态圈。很多打车公司的“生态圈”维系陷入困境,给了补贴人才来,补贴一取消,或者临近春节变相涨价,人就没了。试图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理性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当他的价格比出租车还高,而服务并没有更好时,消费者就离开了。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生态圈,归根结底都应该服务于帮助商家重新回到产品的本质,也就是关注消费者,靠产品的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来维系、拓宽自己的用户群,就像苹果公司依靠自身两项重要技术:手机质量及IOS系统构筑起自己强大的生态圈,其IOS系统的稳定性和操作程序设置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应用系统。

(二)“创新创业”与高科技关系的科学认识与指导

我们的教育应避免对“创新创业”外延的一种误解,即创新就是要有高科技,一直在传统行业里经营,不懂得高科技就无法进行创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中通过多个案例证明,更多的创新是发生在传统行业,而高科技企业却经常是“昙花一现”的生长模式,打破了“只有高科技才能创新”的神话[2]。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摆脱这种认识误区,坚信低科技、传统行业也能创新,而且传统行业中的创新机会有很多,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在国内家喻户晓的“优衣库”品牌,日语中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衣服”,在日本这样一个科技先进的国家中,这个传统产业品牌的老板能够做到日本的首富,既没有高科技战略,也没打快速更新、转变经营方向的牌,优衣库的款式是多年不变的基本实用款,它的创新之处就在面料上。优衣库在面料研究上的投入远远超过其他服装行业公司,他们与大学长期合作,进行面料开发,产品非常舒适、温暖,而且不断追求更好,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最爱,在最传统的行业中打造出其独有的“比较优势”,获得了创新的丰厚收益。由此,从技术的角度讲是不存在传统产业的,因为每个产业的技术都在进步,传统产业照样可以创新。创新需要对技术有新的理解,而不是都要进入新兴行业,也不是都去做高科技,它需要企业思考如何采用新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差异化地开发产品和技术,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3],即便是处于科技不断升级的工业领域,追求“更高、更新、更好”也需要建立在自身现有的实际基础之上,如我们宣传的“工业4.0”,是德国政府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以建立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为目标,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来实现,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这个过程在美国被叫作“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即“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是从“工业1.0”逐步升级发展起来的,“工业1.0”是机械化和动力化,“工业2.0”是自动化和流程化,在自动化和流程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标准化,“工业3.0”是信息化,“工业4.0”是智能化。这些发展阶段代表工业技术的进步程度,是无法跨越的,我国目前的状况是急需全面实现“2.0”,争取进入“3.0”时代,“工业4.0”如果不能给本行业增加利润,盲目铺开上马就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它应该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有很漫长的路,应该立足现实,扎实推进技术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必需剥离混淆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事物本质。

二、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融合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2016)》通过对覆盖全国27个省份的130所公办高校的调研发现,有近八成的受访院校出台了多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文件,超过70%的高校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有超过40%的高校建有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逾九成高校参与到多项创新创业大赛中,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的格局[4]。2016年确实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年,但调研显示作为参与主体的企事业单位在“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中的介入程度有限,政府与高校依然是主要倡导者与执行者,如何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植根土壤与实践空间,循序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成为未来创新创业教育向深度发展的关键问题。调研同时也发现,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尚未形成体系,无法与专业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教材配套率不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改变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两张皮”的状况,需要高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有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整个人才培养方案汇成体系,将专业课程与创新类课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另外努力在现有专业彼此间深度融合的同时实现政、产、学、研之间的充分开放,实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地合作,让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双轮驱动成为未来大学人才培养的新常态。当然,这种由以往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养向不确定性的问题导向教育培养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实践中摸索出好的课程设计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二者合理地进行衔接,有效地将学生引向创新创业之路。

三、注重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集创新创业相关意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系统性教育工程,因此,学校应强调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并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学科的综合优势,严谨培养学生的系统性专业知识,鼓励他们大胆打破传统学科的思维界限,尝试探索不同学科交融,产生推动社会创新的创业想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塑造青年创新创业人格,这种思维、意识训练和精神、能力塑造是我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工程的探索领域,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大的创新氛围中被自然而然激发出来的,高校就是这一氛围的最好土壤,应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尝试学生能力的塑造与学校大氛围的打造。首先,在教育体制上应增加对好奇心、想象力、与众不同和知难而上精神的培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应用于造福人类的认知,应该容忍标新立异,鼓励不同的奇思妙想,保护和培养永不满足于现状,总想与众不同的创造性心态,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知难而上的精神品格。其次,应加强对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心智模式的引导与熏陶。创新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在做没有看到过的东西。相当于进入到一个非经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想象新产品、新技术的样子,是需要一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就像乔布斯创造“苹果”,他对人类的需要、对人们自己也讲不清楚的潜在需求,有过人的感知。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抽象思维长期被忽视,这不仅阻碍了我们对于经济现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也使得我们企业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简洁思维”“不同思维”“反直觉思维”“逆向思维”,都是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它们不完全相同,不仅仅是思维技能或技巧,而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心智模式虽然在学校很难讲授,但是学生自己可以在感悟中塑造。同好奇心和想象力类似,改变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需要我们的教育尽力创造条件,形成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由萌发,自己“悟”出这些思维习惯。另外,要营造崇敬科学的教育氛围。创新的出现要有一个全社会的氛围,要有一批乐于去发现科学本身乐趣和意义的人,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崇尚科学的引导很少,年轻人对明星的崇拜者要比科学家的多。这点我们与美国、以色列这些创新强国存在巨大差距,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劲吹”,追求科学的氛围覆盖校园内外、大学之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金融资本市场。虽说精神的塑造短期无法完成,但却要及时开始。总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各高校必须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切入点,结合专业、技术,借由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支撑,条件和政策为保障,细化实施方案,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小年.互联网思维是恐慌式膜拜[J].企业观察家,2015(7):60-63.

[2]许小年.高科技才是创新只是一种迷信[J].企业观察家,2016(11):18-19.

[3]张维迎.如何打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