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血糖的护理

高血糖的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4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血糖的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血糖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血糖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53

资料与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其中男57例,女22例;年龄16~73岁,平均39岁;弥漫性脑损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11例,继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27例,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实质内血肿6例,颅内多发血肿6例;伤后≤6小时入院,GCS评分≤8分;均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入院前无重要脏器疾病,无糖尿病史,伤后至入院时未用含糖液体及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48例,非手术治疗31例,随即分为护理干预组47例,常规治疗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病情、GCS评分及是否手术治疗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血糖监测方法:①快速血糖仪监测:采用ONE、TCHCH快速血糖监测仪,用碘伏消毒无名指后,用干棉牵擦干,进行穿刺,让血自然流出,均匀涂于纸条小孔上,按操作要求进行测定,为了保证每次数据的准确性,每星期由计量科效对血糖仪1次。②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采集静脉血2ml送化验实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干预方法:对所选病例随即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均按医嘱进行常规脱水,止血,使用有效抗生素,加强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进行颅脑外伤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血糖升高者实施护理干预。

观察指标:干预1个月后,随访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比较,观察指标为治愈、好转、植物生存、死亡。

做好饮食护理,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目的在于使患者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获得足够的营养,以降低高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因此,在急性期,应每日2次生化检查,调整输入液体种类和量。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

动态血糖监测,对入选病例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2、3、5、7、10、14天(若第14天血糖仍未恢复正常者酌情延长时间)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糖值,以此作为诊断高血糖和使用胰岛素的依据,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1]。在静脉应用胰岛素期间每2~4小时监测末梢血糖1次,且必须先监测后用药,边用药边监测。病情及血糖值变化快且不稳定者每30~60分钟监测末梢血糖1次,待病情好转,血糖值稳定后改为6~8小时监测血糖1次,直至停用胰岛素清晨空腹静脉血糖连续2次正常。

胰岛素使用方法:高血糖患者一般少用或不用含糖液体,而改用生理盐水、林格式液、复方氨基酸或脂肪乳剂等[2]。每天应用胰岛素的量应视病情变化,饮食情况,血糖值变化而随即调整,将血糖水平控制在5~6mmol/L,对血糖浓度>14mmol/L的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电脑微量注射泵以4~6U/小时的速度输入,我们使用0.9%氯化钠40ml+40U胰岛素,以4~6ml/小时的速度输入,对血糖浓度≤14mmol/L的患者,应按5%葡萄糖3~4g加入1U普通胰岛素的比例以1~2U/小时的速度滴注,将降糖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下降3.5~5.6mmol/L,同时用快速血糖仪每2小时监测末梢血糖,根据血糖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并防止血糖下降过快。使用胰岛素期间注意观察并协助医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注意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颅脑外伤急性期,除密切观察脑疝、呼吸、循环衰竭外,还要警惕高渗性昏迷的发生或低血糖反应的可能,出现原发病不可解释的意识障碍加重或伴有局限性发作的癫痫样抽搐,同时伴有脱水等症状者,警惕高渗性非酮性昏迷(HNHC)的发生,立即复查血糖,电解质及血气与尿素氮,以便及早发现;在降糖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多汗,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情况,首先应考虑低血糖,即停用胰岛素泵入,纠正低血糖,动态观察血糖值[3]。一旦发生血糖升高,在及时报告医生的同时,要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重视基础护理。

结 果

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见表1。

讨 论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血糖增高的机制可能是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脑干的原发性损伤所致,该区域损伤后的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升高,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使胰岛糖素分泌增加,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前者可使肝糖原大量分解,血糖增高,后者则降低血糖的转换功能,另外,脑损伤后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甘露醇、降压药等可引起血糖增高。

脑外伤后糖代谢发生紊乱,血糖升高且与外伤程度呈正相关,脑外伤越重,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颅脑损后对血糖进行动态监测,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庄永秀,聂玉兰,周静波,等.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4-95.

第2篇

关键词:骨折;高血糖;护理对策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患者合并高血糖病在临床上较多见,与患者外伤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有较大关系。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特别是高血糖致使血液黏度高,容易长成血栓因子堵塞血管和侵蚀血管,造成大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加之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黏膜。致使细菌移位从而增加伤口感染机率,使骨折延迟伤口愈合。特别是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做好临床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51.5±12.5)岁。上肢骨折15例(其中肱骨8例、尺桡骨4例、指骨3例),下肢骨折33例(其中股骨颈6例、股骨干10例、胫腓骨10例、髌骨4例、骨盆3例);骨折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3例,骨折后应激性高血糖者25例。

1.2  治疗方法:48例患者中,有40例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8例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监测到的血糖、尿糖进行血糖控制,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尽早使用胰岛素,使患者血糖控制满意。

2 结果

4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4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状,1例8个月后骨折处并发窦道感染。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和家属一对一的个性化随机教育,讲解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和意义。患者病程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及时鼓励患者。让乐观开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介绍治愈成功的病例,有效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发放印制《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制作温馨提示卡、播放光盘等便于患者理解掌握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

3.2  饮食指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的患者食物组成和分配为: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脂肪含量约占总热量的25%~30%。主食的分配应定量定时,少量多餐、口味清淡。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要特别注意进食高钙、富含Vit D、适量磷的均衡饮食,辅助骨质疏松药物,以增加骨密度及强度,促进骨折愈合[2]。

3.3  功能锻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很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其康复。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轴式翻身方法,3~4周后指导患者行五点式腰背肌练习;下肢骨折患者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骨折临床愈合后,在他人保护下离床由不负重活动逐渐过渡至半负重、全负重状态,以确保安全。正规功能锻炼极为重要,积极有效功能锻炼可能让患者恢复如初,反之,可能让患者报憾终生[3]。

3.4  预防并发症及低血糖:骨折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皮肤坏死、感染,其发生可能与手术切口的位置、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熟练程度等有关。鼓励患者经常进行深呼吸、有效咯痰,定期为患者拍背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患者由于限制、活动减少、手术致使静脉壁损伤,加之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均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根据患者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高血糖患者极易因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出现低血糖,如出现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手足发麻、烦躁、性格改变、昏迷等。教会患者及家属相应急救处理方法[4]。

3.5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患者回家康复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合理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糖尿病患者常发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自身防护,控制血糖、体重、规范饮食、坚持适当运动,防止皮肤破损。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开朗,控制饮食,加强股四头肌、踝关节、腰背肌等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散步、体操等,控制血糖,使骨折处早日完全康复。

总之,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在临床上是一种疑难病,骨折急症使原有糖尿病加重,糖尿病又会加重创伤对机体的损害,影响骨折的愈合。临床上除针对骨折采取治疗措施外,还积极控制血糖,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严重皮肤感染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方法,科学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愈合,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徐志慧.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6(1):44.

[2] 宋文军,吴凤英.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6(1):12.

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辅助治疗效果与死亡率、并发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术后康复护理;微创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30-02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针对脑出血较为有效的缓解性手术之一,因术式属于微创,适合各种年龄段人群,故而在临床上较为普及。有研究指出[1],术后的护理操作对脑出血的预后意义重大,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甚至影响医疗结局,故而临床上需要一种护理操作与临床治疗相辅相成。为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将该院80例对象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人卫第8版《内科学》[2]关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之诊断,并经颅脑CT确诊,且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 mmHg,经临床医师评估后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同时排除:①意识障碍或严重治疗抵触患者;②合并其他部位出血或感染患者;③精神病既往史患者等。其中,实验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44~89岁,平均年龄为(66.9±7.2)岁,出血量20~90 mL,平均出血量(43.9±10.6)mL,基底节出血16例,额颞叶出血19例,丘脑出血5例;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47~93岁,平均年龄为(68.1±8.8)岁,出血量25~100 mL,平均出血量(45.1±13.7)mL,基底节出血17例,额颞叶出血20例,丘脑出血3例。该研究所涉及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与出血部位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基础护理,即入院指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等,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施术后康复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导管管理:头部导管不得超过血肿水平,施加约束带固定烦躁患者四肢;搬动患者时暂时夹闭导管,并在翻身时保证导管通畅;2~3 d时给予胃肠营养,观察引流液颜色,预防溃疡发生;定期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与拍背吸痰,患者定时,并更换集尿袋,并以碘伏消毒尿道口,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受压等。②并发症护理:对产生高热倾向的患者于腹股沟、腋窝等处施以冰敷,并每隔30 min检测体温一次,如患者体温超过39℃,应给予冬眠合剂与物理降温等;早期应用鼻饲与H2抗体阻滞剂,预防溃疡;保证严格床头交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或不平整的床铺,每隔2 h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护理,并建立翻身卡;给予患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维持肠内菌群平衡,保持良好排便等。③康复训练:恢复期间少量饮水,刺激咽部进行吞咽,并给予流食刺激咀嚼功能,嘱患者平时即进行吞咽口水练习等;患者于术后48 h后即进行康复干涉,护理人员按摩患者四肢,对患肢进行正确摆放,并被动搬挪四肢;使患者病情逐渐进行翻身与平衡坐训练,使患者可逐渐形成主动训练模式,并进一步锻炼躯干平衡性与患肢负重训练;如患者康复良好,进一步给予辅助站立练习,并逐渐形成主动站立与慢步行走,严格注意适量运动,不可产生过劳,运动时注意保暖等。

1.3 检测方法[3]

辅助治疗效果参考《内科学》,规定自觉临床症状消失,血压稳定,肌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明显为显效,自觉症状不明显,学院略高于正常水平,肌力恢复至3级左右,可完成自我生活为有效,症状、血压与肌力恢复不明显,生活不能自理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家属护理满意度由该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定,共计100分,以>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60~69分为略表不满,

1.4 统计方法

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等级资料以n表示。辅助治疗效果、死亡率与并发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辅助治疗效果与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者辅助治疗效果与死亡率详见表1,经卡方检验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详见表2,经χ2检验后,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详见表3,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后,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出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具有威胁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可因高血压而诱发。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需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如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将可带来不可逆的脑部损伤。脑出血后产生一定的血凝块,造成血肿后引发占位效应,使脑组织受到压迫与排斥,直接损伤血肿周围脑组织,导致大面积神经细胞坏死,继发性脑损伤严重,故而临床上需要针对血肿而施以有效措施[4]。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针对血肿部位进行清除,其穿刺引流技术创伤性较少,针对性强,故而临床效果明显,并且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较受欢迎。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操作在临床上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甚至有研究指出[5],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施加合理的护理操作可明显促进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并发症,甚至改变医疗结局,故而临床上需要一套有效的术后护理操作与临床治疗方案相配合。术后康复护理是针对脑血管病、骨科与普外科疾病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之一,更加注重术后并发症与康复训练,对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功能,大幅度改善预后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最具有高效性的护理行为,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逐渐开展。

为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将该院80例对象进行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稳定了血压,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临床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雁.8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3):185.

[2] 葛均波,徐永健 主编.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7-368.

[3] 刘欣.血清果糖胺和血糖检测对急性脑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判定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6-98.

[4] 王银霞,赵世刚.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6):360-364.

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护理

当前人们最为关注和害怕的疾病就是"三高"问题,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现在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接近10%。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经调查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大约是非糖尿病产生高血压的1.5~2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总体增加4倍[1]。因此,如何更好地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疾病预防,我们医院从2009年9月开始对入院的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强化干预性护理研究,截止2012年9月共有85例患者纳入干预研究组,75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患者160例均符合糖尿病(按1997年ADA标准)和高血压(1999年WHO-ISH第1、2级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8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平均年龄49.8岁,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仅实施一般护理方式,包括:入院常规宣教、发放相关资料及常规护理病房巡视。

1.2.1研究组 根据文献资料制定相关干预及护理措施[2,3],包括①依从性监督: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监督患者生活方式调节,做好记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患者因擅自停药或者加大剂量,而产生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减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反复告知患者在治疗中不宜随便停药,避免产生酮症酸中毒和抗药性。应用胍已啶和扩血管药物时,需注意产生性低血压,患者应在睡前服药;②非药物治疗干预及护理:包括教育患者正常处理应激反应及心理护理(临床的应激状态会引发血糖及血压的急剧波动,因此在平时宣教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上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疏导工作。尽量避免患者愤怒、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的应激性情绪波动,适当时候予以音乐放松及心理干预)、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依据患者年龄、气候等因素逐渐提高每天的运动量,不一定必须参加剧烈运动,适当的中等运动已经足够。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通常进行散步、慢跑,爬山、游泳或太极拳等方式,坚持20~30min/d。运动应安排餐后1h,不要在餐前进行运动,以防止运动过程中产生低血糖反应)、规范的饮食宣教(例如:改变生方式与纠正饮食习惯、平衡膳食;降低糖类的摄人,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用低盐(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应低于5g),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与低动物脂肪食物为主、适当减肥、戒烟戒酒及其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4 统计指标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知识接受情况、满意度调查、血糖及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6.38±1.4)mmol/L、(7.83±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5±1.8)mmol/L、(10.23±2.1)mmol/L。对照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40/90mmHg)以下的人数为45例(占对照组60%),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4.7%。此外,研究组医嘱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risks)。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4~6]。通过本研究再次证实,加大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及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可以让患者认识到病情的控制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等,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教育与管理必须是终身的。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到各方面,影响到各系统的疾病,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糖尿病、心血管、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空间,才能够适应患者的需求,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荣健.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国疗养医学,2001, 10(3): 32-33.

[2]张启薪.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

[3]张玉梅. 糖尿病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学,2011,(4):1544.

[4]Jousilahti P,Vartiainen E,Tuomilehto J,et al.Sex,age,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of14768middle-aged men and women in Finland[J].Circulation,1999,99(9):1165-1172.

第5篇

【关键词】3级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护理措施;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HT)与2型糖尿病的人群发生率也在逐步升高,而且同时罹患两种疾病的人群也在增加[1]。由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有很多,其中糖尿病肾病(DN)是受到临床关注的一种并发症。已有研究证实HT和DN能互为诱发因素,同时罹患HT和DN患者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因此本研究通过给予3级HT合并DN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84例3级HT合并DN患者,其中男49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6.4±8.3)岁。入选标准:①符合ADA协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符合WHO/ISH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③临床表现具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蛋白尿、肾功能轻中度损害、双下肢水肿等。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肾病及其他原因致使肾病;②严重心、肺、脑、肝等脏器功能不全。

2临床疗效评估指标

记录3级HT合并DN患者入院时以及经过疗程治疗后的HbA1c值、24小时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缩压、平均压等临床指标,并比较。

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并计算脑卒中、血液透析、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针对性护理措施

3.1适宜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现代护理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而以往护理重点在患者躯体状态,而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和所处社会环境关注较少。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性地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并配合疾病的诊治活动中,加强对患者有关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知识宣讲,让患者明白疾病的诊治过程,对预后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互动,消除消极心理,保持乐观精神,这样对减轻和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有主要作用。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周围人群具备更多的高血压及糖尿病相关知识。

3.2正确应用胰岛素DN的治疗及病情控制关键在于尽可能迅速纠正高血糖,使血糖水平达标,国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

3.3维持血压及血糖达标确保血压及血糖水平长期达标是改善3级HT合并DN患者的预后保证,而血压及血糖水平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需要正确、定期监测血压及血糖。掌握正确血压测量姿势是血压检测中极为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指导。检测血糖方法大多采用末梢血检测方法,因此要指导患者采血时注意无菌原则,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

3.4出院正确生活方式指导正确生活方式不仅是高血压患者的要求,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及家属相配合,根据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科学、个体化、能满足身体健康需求的饮食安排。由于过多摄入钠盐会增加血压和肾脏负荷,因此3级HT合并DN患者应严格限制摄入钠盐,控制在每日3g以内。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注意体重控制,防止体重过快增加[3-4]。

4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积极治疗以及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病情稳定,血压及血糖均控制良好,HbA1c值、24小时尿白蛋白、血肌酐、收缩压、平均压等临床指标显著改善(P

5讨论

临床已证实,糖尿病肾病(DN)由于会增加患者的循环容量,因此能上调血压水平,尤以舒张压为主;而高血压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显著促进DN的发展,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DN与HT是互为因果的关系[5]。3级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肾病均是内科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状态,都有病程长,并发疾病多等特点,因此不仅要给予充分的临床治疗,而且也要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我院护理人员采取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适宜心理及社会支持、正确应用胰岛素、维持血压及血糖达标、出院正确生活方式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以使3级HT合并DN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预后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红丁.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3):148-149.

[2]钱立荣.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4-218.

[3]Chuahinm T,Khanna A,Kimball K.Cigarette smoking and increased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are interrelated predictors of nephropothy progression in type 2 diabetes[J].Am J Kidney Dis,2003,41(1):13-21.

第6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155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其需要终生应用药物治疗, 而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24.5%[1]。低血糖的发生不但会影响患者降糖效果, 而且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与健康[2]。本文选取糖尿病低血糖患者90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效果颇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 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2]。全部患者均在注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应急处理: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 对于神志清楚患者, 及时给予进食或口服糖水;对于昏迷患者, 给予吸氧并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60 ml。②病情观察:及时监测患者血糖、电解质等相关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临床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给医生, 并积极协助医生给予处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舒适护理:因低血糖症状常表现为心慌、手抖、出冷汗等, 严重低血糖者常伴有频死感, 甚至发生昏迷, 患者痛苦较大, 此时极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心理护理不仅缓解了患者负性情绪, 而且也让其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 增加了患者治疗信心。②生活舒适护理:低血糖未纠正前安置患者卧床休息, 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食、用药等情况, 帮助患者寻找发生低血糖的诱因, 教会患者及家属低血糖的急救措施;对于昏迷患者,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骨突处避免长时间受压, 定时给予翻身、拍背, 并保持被褥清洁与干燥, 以预防压疮发生。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转门诊进行跟踪随访3个月, 采用WHO生活质量调查简表(QOL-BREF)对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 该量表已在多个国家多种疾病中得到了应用,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其中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及自身生活质量总体主观感受、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2个独立条目。整个量表共有26 个条目, 每个条目分为5个等级, 分别计1~5分, 分数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门诊护理;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59-01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临床中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二者合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存在密切关系[1]?要想控制病情,关键在于有效维持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正常值[2]?我院对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为(59.63±12.61)岁?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均符合《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中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存在高血压的典型症状;(2)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WHO制定的分型和诊断标准;(3)不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

1.3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同时升高,且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安慰并鼓励患者,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主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正确引导患者,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2)血压和血糖的监测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自备血压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血压?血糖正常值范围,并且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做好长时间服药的思想准备,同时告知有关降压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觉症状随意增减?药物或擅自突然停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血糖监测方法,一般常规监测血糖2-4次/天,如患者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高血糖,应及时来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4)饮食护理?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控制饮食是治疗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等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戒烟限酒,每天食盐

(5)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发放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手册,指导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具体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叮嘱患者及家属学会自行监测血糖和血压,并且定期来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来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本研究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对比以P

2 结果

2.1 57例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

经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

2.2 57例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

经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各纬度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数量显著上升,各类老年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涨,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3]?因此,在加强预防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有研究显示,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患者痛苦?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4]?因此,在本文研究中,对57例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专科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再恐惧?害怕疾病,而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情的良好控制?在血压和血糖监测护理中,可动态了解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通过用药护理,可以促使患者了解相关药物的使用规格?临床作用等,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并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5]?在饮食护理中,可以纠正患者以往不良饮食习惯,保障每日饮食的营养摄入,同时加强饮食治疗,有利于病情的良好控制?最后,通过健康宣教,促使患者适量运动?劳逸结合,并且可以定期来院复查,有效控制疾病?本组患者经护理后,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良好的专科门诊护理,可显著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迅驰.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门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4):779-780.

[2] 杨淑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2例的门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06):165.

[3] 丁素红.在门诊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4):197-198.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互动;优化效果

在新课程生本主义、以学定教思想引导下,各学科课堂迎来了从模式到精神的全面转变,课堂互动的强化便是一个显著的体现。高中地理也面临这样的课堂转型,完善的课堂互动能够体现出感染力,对学生起到精神调动的作用;同时,学生可以从多层面的互动交流中感受到课堂的多样性、乐趣性;此外,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体验自主意识,发挥主体能力,能够激发出自信,挖掘出个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在教学实施中,教师除了要改善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要注重心理引导和人性关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营造互动氛围

地理学科是一项综合型的人文学科,不仅包含有生活元素、文化元素,还有历史元素、统计元素等,知识容纳面广,视野宽阔。而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果只是靠单向灌输,那将会失掉知识的趣味性和深层内涵。越是丰富的知识集成,越需要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氛围促进互动,让知识吸收过程充满活力。而情境创设则是调动课堂氛围的一大途径。教师要注意选材,适时切入。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洪灾》这一内容时,教师用“洪水离我们很近,回忆那些惊心动魄的洪灾”为主题情境,为学生展示了多媒体资料,将近年来世界上的特大洪灾事件进行了图片、影像总结,包括1998年中国洪灾、2006年印度洋海啸所引发的洪灾等。近在眼前的画面让学生们唏嘘不已,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情感充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抒发对人与环境的看法,及提出改善意见。整个互动过程自然而积极,学生的情绪都随氛围而升华,都愿意交流所想。

二、设置问题,引导互动思维

良好的课堂互动需要科学有效的牵引,而牵引的主要目标就是学生的互动思维。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常常跟随一条固定线索,而缺乏主动性和交流性。为此,教师可以以问题为索引,调动起学生的互动意识和互动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互动往来。

1.分层问题,多面调动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意识不同,思维更是大有差异,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能够跟上课堂节奏的,总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这样,更别谈全员互动的展开了。分层问题的设置就是从课堂均衡性出发,促进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分层问题,所指向的是各个学习层面的学生,兼而有之,难易结合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们活跃起来,找到自己所适应的问题方向,形成互动思维。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关联、递进的分层问题:(1)城市与乡村有什么区别?(2)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特点有哪些?(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几个问题关系紧密,而又逐层推进,由易到难,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顺利回答第一题,中上游的学生对第二题比较适应,最后一个综合性问题则能够全员调动,让学生们能顺藤摸瓜地去发动思维。在层次分明、结合紧凑的问题思索中,学生都主动发言,体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致。

2.开放问题,个流

要让课堂互动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施加压力,不能强制性命令,而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地参与进来。为此,如何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何开启学生的思维动力便成为教学的重要思考方向。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放宽思维限制,让学生敢于思维,勇于交流,让课堂在思维碰撞中越发活跃、精彩。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定的题目要有讨论价值,要能够让学生展开个性,快乐释放学习思维力。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宇宙中,地球是绝无仅有的生命星球吗?这样的问题让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们燃起了兴致,学生也自然分成两派,并且都主动地力证自己的观点。持肯定观点的学生从大气层、液态水等角度进行分析,而反对观点的学生则用UFO新闻来巩固自己的说辞。课堂互动热烈愉快,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自己的思维,扩展了学习视野。

三、多元评价,拓展互动深度

课堂互动也是完整的过程,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还需要得到课堂完结部分的升华,这就是互动评价,让学生们以自我总结、相互总结的方式来交流学习经验,让互动的深度进一步提升。评价互动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人性化教学要求之一,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评价交流实现思维、意识互动,还可以从多元化的交流中透析自己的学习现状,积累更自信的学习心理,让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多元评价。首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肯定和鼓励,然后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们在评价驱动下,都积极投入,有的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政治学科相同知识面的学习表示认同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灵活、创新;也有学生对在学习中表现出优秀逻辑、层递性思维的学生感到钦佩。在相互发现、相互鼓励中,课堂互动又达到了新的升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