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7 15:43: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 途径

一、前言

就目前市场竞争形式来看,金融危机的席卷使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式,企业要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就必须保证自身资源充足的同时具备各种应付风险和问题的应变能力。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督促自身积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税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无论企业的规模、收益如何,一旦设计到税务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税务风险的问题。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为了盈利,所以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经济效益而开展,纳税行为也不例外。许多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去逃税、漏缴税,虽然为企业谋得了短期经济效益,但是却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风险隐患。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大多就是企业未按相关税收政策而发生的税收风险以及盲目进行节税而放大了某些税务风险这两个方面。

按照涉税环节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大致划分为:第一,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或业务流程制定不规范而引发的税务风险;第二,没有完全领悟税收政策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 第三,由于财务处理不当或者关联交易而引发的税务风险,如企业内部融资等;第四,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第五,在缴税申报及缴纳的过程中,由于不及时性或其他问题而引发的税务风险。

按照税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划分为:第一,资金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第二,违法风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纳税处理上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有可能直接构成犯罪;第三,信誉损失风险,一旦企业涉及税收违法政策被暴露出来,会直接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第四,税收政策风险,这是企业违反了一些税收法律相关规定而导致的无形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的现状来看,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原因来分析。从主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企业纳税意识薄弱,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秩序管理;第三,企业对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管机制设置不合理,制度不监督;第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专业能力有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从客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目前我国企业税务制度不健全,漏洞太多;第二,具体税务执法工作落实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税收政策自身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企业与税务机关因为各自的利益及出发点不同,博弈在二者之间总是客观存在。就目前而言,产生企业税务风险的客观原因一时之间难以消除,企业对于此也是无能为力,唯有从主观原因着手,不断增强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四、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税务风险不仅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因此要解决一系列企业风险问题,要求企业必须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如全面风险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详细的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及时准确的编制企业适用的税法规范制度并不断更新;建立及完善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更新系统,保障企业税务管理系统与国家法律规范的标准保持一致,以此来构建科学的、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科学、有效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

我国税务局颁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的文献,其中明确指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且为一些具体的税务风险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不仅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该在围绕《指引》展开一系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联系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落实制度具体方案,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杜绝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必须遵循及时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绝不拖欠的特殊原则,坚决履行企业纳税任务,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影响。除此之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还用遵循成本效益、全面性、可操作性、目标导向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帮助企业成功化解各种税务问题,并且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指引,从而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提高税务风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普遍风险意识薄弱,这也是制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大问题,作为税务风险管理的主心骨,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发展,避免出现因为“谋私利”、“中饱私囊”等的现象。同时增强对风险的预知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税务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相关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自身严格要求不断进步,同时企业uing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和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队伍,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企业对风险的应对也有多种策略,可分为可接受、逃避、转移、小心管理等。因此,在处理税务风险上可按照税务风险的危害程度来选择应对策略,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且风险影响大的风险尽可能的避免;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但危害程度小的可选择转移;对于发生几率小危害程度也小的风险可选择小心管理的策略,尽量控制风险使其合理化;对于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都小的风险,就可以选择可接受,适当适量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纳税原则,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风险意识的培养,构建一整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朝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浅析[J].现代商业,2011,(35):227-227.

[2]胡一梅.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风险;财务管理;措施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电力需求及水利灌溉需求,近年来我国针对这一目标建设出了越来越多水利工程,但是多数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相应的财务风险,如果不对这些财务方面的风险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就很容易直接降低工程施工方面的质量,从而直接阻碍我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

1.1筹资风险

水利工程在建设时需要进行资金的筹集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近些年来,我国投资体制在逐渐改革,水利建设资金筹集形式相对比较多,它可以满足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但是在现实中,需多水利工程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银行贷款。这样的形式会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性,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工程的顺利完工。除此之外,银行贷款还会受到贷款利率、通过膨胀以及经济市场变化的影响,给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不利于我国水利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1.2承包商信用不足风险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进行,从中找到更加适合的承包商,进而达到水利工程施工的目标。但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使得一些不具有施工资质的承包商或者财务状况不好的承包商承包该工程,从而影响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加管理的风险。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因此承包商需要由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性。一般情况下,承包商的财务状况越好,它的信用相对就较高,承担风险能力以及履行合同的能力较强,促进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

1.3财务监管风险

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工程施工的风险性。有时一些建设企业没有及时了解承包商的基本财务状况,如果财务状况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进而给水利部门带来比较大的损失。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督,否则将会提升财务监管的风险,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1.4工程项目价款结算风险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如果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增加工程项目价款结算的风险,不利于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工程项目价款结算方式主要是依据项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的,采用价款结算的方式有按月进结算、按进度结算、一次性结算以及分期结算等。众所周知,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比较大的工程项目,它的施工周期比较长,这样就会增加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上升。工程施工方或者承包商在施工时,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经常采用多计工程量、提升阶段单价以及重复结算等手段来进行结算,最终会增加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严重时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较高价款结算的风险。

1.5政策风险

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能源。但是如果国家政策不够科学,同样也会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性。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扶植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资金运行中,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变化,使得概算单价也产生比较大的变动。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之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国家要制定更加科学的资金扶植政策,提升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保证各项资金的使用,最终达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

2水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风险预防措施

2.1建立承包商资格审查机制

承包商的信用问题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今后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承包商资格审查机制,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提升财务资金的安全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可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经会计事务所审计过的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财务相关资料,从而确保承包商的财务状况,减少不良承包商违规行为的出现。在承包商的评价过程中,还要对其注册资本总量、资产总值、资产负债率以及资金流动状况等进行审查评定,对其信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承包商能够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建设,提升它的抗风险能力。

2.2完善负债风险控制制度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提升水利建设企业的风险意识,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贷款数额。同时还要加大对水利工程数据的搜集,结合项目建设的规模以及建设单位的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贷款数额。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贷款成本,提升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部门也要按照投资计划,以及资金的支出状况来确定款项数额,合理优化贷款结构,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2.3不断健全监管体系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减少不良建设行为的出现。健全监管体系,除了要对施工建设单位进行监督,还需要加大对工程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减少财务管理人员不法行为的出现,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内部监督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外部监督制度,即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工程财务部门进行定期的监督,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为今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4加强工程结算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人员在对工程结算进行管理时,需要加强对其风险控制,从而满足我国水利工程的需求。在预付环节上,建设单位可以在预付款之前向承包商提供相应的保障,比如预付款保证金、预付款保函等。而承包商则可以要求向合同第三方支付款项,并要严格区分并加以拒绝,从而减少相应的风险。同时为了防止承包商在工程价款结算中出现多计工程量的行为,建设单位可以要求与承包商一同严格保证按照合同进行结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工程价款结算手段,规范结算的方式和程序,从而降低工程结算风险,提升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效率。

2.5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状况,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人员中缺少综合性的人才,这些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很难达到财务监管的水平。所以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能够实现水利工程财务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减少自身违法行为的出现,为资金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就需要构建承包商资格审查制度、完善财务监管体系、强化工程项款控制,降低结算风险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64-2

0 引言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最近几年,很多企业都被查出了税务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等。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定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税务风险内涵

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税务风险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企业的税务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企业存在未纳税、少纳税的现象,从而使得企业的声誉受损,严重的就要面临破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行为使用税法不准确,多缴纳了税款,给自身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税务风险的特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主观性、必然性、预见性等[1]。

1.2 税务风险管理

只有提高了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企业的发展中,税务风险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制约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然后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对税务风险进行判断和控制。在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充分了解税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并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的事前的识别、事中的管理控制和事后的评价,争取把税务风险扼杀在源头,最终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非常不科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性分析法;另一种是定量分析法。部分企业都没有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也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增大了税务风险概率。

2.2 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力度不够

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加大对税务风险的宣传力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面对税务风险,企业不应该只是采用一种风险防控措施,应该把多种应对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也没有风险管理经验,一旦遇到风险管理问题,就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总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的单一性,风险应对措施的数量较少性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2]。

3 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多种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完善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3.1 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来说,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企业应该不断对自身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让企业的各级领导都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税务风险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指责,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降低税务风险概率。第二,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第三,企业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并安排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把税务风险中的各个责任都明确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一旦遇到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应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还应该定期做税务风险的汇报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相关的领导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税务决策,从而降低税务风险[3]。

3.2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还应该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企业应该重视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方面技能知识的培训,让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税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用一些税务风险管理人才,扩充自身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其次,企业还应该定期召开税务风险管理座谈会,聘请一些相关的税务专家来莅临指导,不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把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全面贯彻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频率,从而为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

在日常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定期加强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旦遇到任何税务风险问题,就应该及时沟通,随时交流意见,从而杜绝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就应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以此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沟通平台,或者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外部信息获取与共享系统等,互相分享税务风险管理意见,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在促进企业经营与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同时,企业可以把上述系统或者平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5]。

3.4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税务管理时,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与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投身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与管理职能,以身作则,并带动全体员工共同进行宣传,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杜绝工作中的不良之风,从而保证企业文化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谨且系统的工作,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 杭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6):34-39.

[3] 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 含义 成因 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95-02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调控杠杆,几乎嵌入了企业经济行为的各个环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贸易全球化,企业面临的商务和税务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税务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将使企业经营和声誉遭受损害。如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企业就曾因为税务风险防控不利而深陷税务麻烦中。因此,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恰当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问题。

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这是针对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指引》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明确。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收法规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笔者认为,《指引》虽然是对大企业而言,但所有企业都存在税务风险,都应正确识别、评估,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为企业营造安全的税务环境。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及成因分析

1.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以及因未能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或者税务风险规避措施运用不当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此次的《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但作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应考虑后者。

2.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科学完善、有效运作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基础。这些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投资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企业内控制度等等。如果企业缺乏完善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很难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税务风险。(2)企业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非常庞杂,而且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企业税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对相关税收法规理解出现偏差,就很有可能出现工作失误,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3)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产生的风险。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对生产经营活动所适用的税收政策实行差别选择,从而使自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的一种行为。税收筹划是根据当前环境进行的事前筹划,筹划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4)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法规变化的影响。现行税收行政法规赋予税务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有时税务机关内不同执法人员对同一涉税事项的理解和处理也不一致。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收法规频繁调整和更新,临时性规章过多,使税收政策缺乏稳定性,加上目前税企间未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传递途径,纳税人无法及时准确掌握新规定并据以调整自己的涉税行为,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保证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风险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首席财务官(或总会计师)主持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领导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日常运行。

2.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和税务风险管理原则及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企业应在综合考虑自身业务特点、税务风险理念和文化对企业涉税行为的影响、税务风险管理原则及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合理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人。

3.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要求,保证不相容岗位相互牵制,避免出现权责分配不合理,职能交叉或缺失现象。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主要包括:税务规划的起草与审批;税务资料的准备与审查;税务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税款缴纳划转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发票领购、保管与发票印鉴的保管;税务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等。

4.建立有效的税务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税务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相关职能部门和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实施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考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企业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1.分析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管理层及关键岗位人员的纳税意识;企业对待税务筹划合法性合理性的理解;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税务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的信息管理状况;信息沟通情况;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等。分析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因素,有利于企业从高管态度、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技术投入与应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制度等微观方面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2.分析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的越权或违规调配资源行为;行业惯例等。对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识别,有利于企业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规定、意外灾害等方面分析企业所处大环境下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

3.确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重点模块。在全面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的基础上,企业应重点关注重大交易和决策中的税务问题;经营过程及供应链的税务问题;税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反映;税务申报和税款缴纳;税务争议和协商等模块的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4.细化风险识别。企业通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并将风险识别任务细化,对于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总分机构,在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可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组织结构复杂或集团型的企业,由于经营地域广,涉税事项复杂,管理流程较长,不容易发现下属单位的个别风险,通过细化风险识别,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识别实际经营中存在的税务风险。

5.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建立系统、有效、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体系,时刻注意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以便及时调险应对策略。该体系可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外部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该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税务风险的比较与汇总,从而为以后的税务风险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

四、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

1.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税务风险是企业整体风险的一部分。税务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企业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重大程度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并购或重组、改变经营模式、重大对外投融资、签订重要合同或协议、内部交易定价政策等。这些事项关乎企业的兴衰存亡,不允许存在过高的风险。在重大决策制定前,企业税务管理机构要进行税务影响分析和规划、税务尽职调查和相关税务合规性复核;在重大事项决策制定中,税务管理机构要参与具体决策的制定并提供专业性意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和项目实施部门保持沟通,动态监控,及时评估、分析税务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3.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将查找出的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及对实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结合企业风险承受程度,权衡成本效益关系,合理制定企业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承担等。对于发生机率较大且影响程度超出公司风险承受程度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采取避免的策略,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对于影响程度较低、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可以采取转移的策略。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对于影响程度较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应当小心管理,力求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都较低的风险,可以选择承担的策略,不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承担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4.规范、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科学完善、有效运作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能从源头上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应对现有的其他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审阅、梳理、完善,然后将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融合使用,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有效地防控税务风险。

五、信息管理系统和沟通机制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内部、企业各业务部门与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企业与税务机关和其他外部相关单位的有效沟通和反馈。建立问题事项报告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企业内通用信息处理系统(如SAP),减少税务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使税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领域中,防患于未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重复性、规律性的事项固化为标准化的操作和流程,进行自动控制;将税务申报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利用报表软件进行自动申报;建立税务日历,自动提醒相关责任人完成涉税业务,并跟踪和监控工作完成情况;建立企业法律法规数据库,收集并定期更新企业适用的税收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

六、监督和改进机制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监督检查的常效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和有效的外部鉴证,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发现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缺陷及时反馈并落实改进措施。

企业税务部门应定期回顾和反省企业现有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的有效性、必要性、充分性,不断优化改进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避免繁复无效的控制制度产生和监控成本的上升,确保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有序运行。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大大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使企业能恰当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税务风险,为企业营造安全的税务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鲁才,张晓.试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导报,2009(5)

2.盖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财务与会计,2009(16)

3.梁骏.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正当时.广东经济,2010(6)

4.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

第5篇

税收贯穿于金融机构全过程中,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说经营业务广泛,涉及不同类型的投资活动,必然涉及不同种类的税种,有的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还有营业税的应税范围,机构税收的复杂性增加了税收风险。企业和税务部门理解偏差导致税收风险.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缺少与税务部门的沟通方式,使得纳税人对税收政策掌握得不准确或不及时,从而造成非主观原因少交税而遭受处罚或者没有享受新的优惠政策而多交税,所以因为没有及时掌握新的税收法规而导致税务法规滥用或错用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另一方面税务机关自由裁量权导致的执法偏差。使得机构和税务执法部门分歧,从而也有可能会给机构带来税务风险。

二、中小型金融机构税务风险控制方法

1.加强机构内部的诚信纳税宣传,构筑企业信用品牌企业经营者提高思想认识,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增强合法经营、诚信纳税理念。一方面,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税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合同法》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组织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参加税收政策培训班,并聘请专家教授讲解税务知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广播、办公网站、内部刊物、板报、橱窗等宣传载体,大力加强税收法律宣传及税收信用道德教育,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氛围,提高公司员工的依法纳税意识,构筑企业信用品牌。2.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税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型内控制度建设就是将风险分析和识别方法引入机构日常的内部控制,分析机构内外部的环境、监督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点,评估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实施必要的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力求使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在建设风险管理型内控制度的导向下.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设立税务经理,同时聘请专门税务顾问,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提高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好有关税务的的每一步流程来化解业务流程隐含的潜在危险。3.加强金融业风险预警信息采集金融业风险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金融业风险点信息采集,做好风险识别准备。在风险点信息的来源上,通常是从内外两方面来获取所需信息。外部信息主要涉及税收法律法规变化、银行业政策变化情况、银行企业内控制度等。内部信息主要涉及银行业在收入、税前扣除、源泉扣缴等方面的预警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加强银行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征管信息采集。主要包括银行业税负信息、主管税务机关行业征管信息、中小型金融机构企业基本信息、机构税收分配情况等。4.建立健全税务信息沟通机制充分的信息和有效的交流对税务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的运作是不可缺少的,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能及时反馈风险管理的成效和问题。消灭风险管理控制盲点,并有助于风险控制点的建立和修正、控制活动成效的评定以及改进建议的及时传达机构应根据确定的税务风险点和税务管理流程。成立专门的税务信息处理中心或在相关部门设置专门人员,要注意内部和外部税务信息的广泛交流整理,并注重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避免信息不畅或断流现象,使所有风险得以及时暴露,以便有效地杜绝风险控制盲点的出现 5.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审除了外界可以给机构管理者以适当的压力和动力,让其提高和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外。机构应该自觉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评审,机构应该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执行效果。推行惩罚激励机制,保证税务风险管理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应该对其税务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和报告。帮助机构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指出其管理和控制缺陷,推动改进风险管理。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三、总结

第6篇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一个重点行业,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值税时代,房地产业由于业务复杂、价格敏感,税负变化备受关注。

一、实施“营改增”的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促进税收公平

增值税最大的优势在于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避免重复征税。由于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基础,从而不会出现原营业税在流转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全面“营改增”后,所有行业间均形成了抵扣链条,在制度上消除了重复征税,使得税收中性更加突出。在增值税中,增值额多的多缴税,增值额少的少缴税,使得我国在商品流转环节的税收更加公平。

(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一方面,“营改增”要做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仅2016 年减税额度就将超过5000 亿元。而且此次“营改增”全面实施,涉及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4 个行业约1000 多万户纳税人,广大企业将受惠于这项改革,企业税负得到进一步减轻;另一方面,此次“营改增”抵扣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动产等固定资产基本得到扣除,从而基本建立仅对社会消费资料的价值进行征税的消费型增值税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强市场活力,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为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倒逼财税体制改革

一方面,全面“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消失,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急需构建新的地方主体税种。在我国财政分权不够彻底的条件下,本次“营改增”可能促使中央政府开始下放税权给地方政府,建立真正的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增值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全面“营改增”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对当前不合理的增值税分享模式进行调整,促进增值税分享体制的改革。

二、“营改增”造成企业纳税风险的原因

(一)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房地产企业刚刚完成“营改增”,企业内部的风险危机意识不强,大多企业还采取原有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层及执行层纳税观念淡薄,税收遵从意识不强,往往只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容易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机构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或税收管理岗位,有些虽然设置了税收管理岗位,但其职能定位主要是报税,而没有相关税务风险管理职能,在税收管理岗位的人员,一般是财务人员兼任,大部分缺乏必要的税收专业素质。

(三)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

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一直存在差异,“营改增”后,税法又出现新的问题,虽然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不断出台相关文件进行补充和解释,但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更加复杂,房地产企业必须认真地对改革后的财务、税务知识进行理解、学习掌握和运用,在实践中不断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这无形中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税务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营改增”税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培养财务人员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意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文化。首先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需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意识和理念。在全企业构建一种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使财务人员做到遵纪守法、诚信纳税,使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成效和每个人的直接利益相关,如此便可有效增强企业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实务操作中,财务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抵扣凭证管理、规范财务核算、防范虚开发票风险、合法开展税收筹划及明确可抵扣及不可抵扣进项税业务等。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从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其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以解决该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事先、事中、事后三大模块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构架出一个完整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事先预防模块中,需要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树立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三方面;在事中防范模块中,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点提出风险应对方案;在事后O督与评价模块,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沟通,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过程监督与评估,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持续、有效运行。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体系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房地产企业应当首先确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在合法性、全面性、配合与监督三原则的指导下,根据行业特征与税收政策,从战略及业务层面识别、分析、评估税务风险,建立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加强动态税务风险评估管理以及加强员工涉税培训,更好地防范、降低、规避税务风险,达到创造企业价值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

(四)全面梳理公司业务流程和修订合同的税务风险

一方面对过渡期合同进行梳理,区分新建、在建、即将完工、已完工等各种完工状态,以选择适用的相关过渡期增值税政策;同时,需要与合同签约方就过渡期合同的交易价格、增值税税负承担主体、发票的开具和取得要求、纳税义务时点等进行协商和重新确认,并签署相关的补充协议来明确上述条款变化。另一方面对现有合同模板进行修订:收集现有的销售合同、租赁合同、采购合同、总包合同等模板,对合同条款根据“营改增”做出合适的修改,如合同中明确包含增值税的价款,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应税服务的情况下,在合同中分别列示服务内容、不含税价及对应增值税额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营改增”推行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困难。房地产企业要在这个转型阶段,认真学习税收政策,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克服困难,争取能够在短时期内步入正轨,真正实现节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隽晓.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风险识别研究[M].云南财经大学,2015,5.

第7篇

一、基于COSO-ERM框架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2004年9月,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根据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要求,正式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以下简称《框架》)。《框架》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框架》中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组成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整个风险管理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以内部环境为平台和基础,企业通过制定科学的目标作为起点,根据确定的目标,对影响该目标的风险进行事项识别,并对相应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随后还要对风险评估作出风险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进一步对风险采取控制活动。同时,在每一个环节中,信息与沟通、监督两个要素必须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对其他各要素随时进行修正。这八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风险管理是这八个要素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将企业税务风险也视为企业风险的一种,参照《框架》给出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在八个要素中,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两个要素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相关信息即包括了从企业外部获取的行业、经济及监管等涉税信息,也包括了内部生成的反馈信息。沟通则包括了企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广泛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连接了税务风险控制体系整体框架的其他要素,是有效实施税务风险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贯彻执行、税务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企业涉税信息与沟通体系,对于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涉税信息与沟通体系构建

其一,信息系统的构建。根据COSO-ERM框架,对信息的控制目标是建立完善的识别、获得、报告及处理各种信息的体系。其控制要点包括:获取内部和外部信息,并将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情况报告给管理层;向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充分的信息,使之能够有效、顺利地履行责任;结合企业总体战略,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计划,通过对信息系统改进或修订,帮助企业实现总体目标和活动具体目标;管理层投入必要的资源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根据COSO-ERM框架对信息控制的目标及要点的设定,构建企业税务风险信息控制体系应包括以下措施:(1)内部信息反馈制度。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部门针对各自日常工作中与购进、耗用、损失、销售及库存有关的情况,应每月进行信息反馈。各部门主管在各阶段中定期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及信息收集,如实填写相应的信息反馈表,按要求报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一周内将信息分析汇总,上报企业管理层,经企业管理层批准后按批准意见进行税务处理。同时,财务部应根据每月财务报表及其他部门的涉税业务情况填写《业务涉税信息反馈表》,并在发放给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同时提交企业管理层。(2)外部信息征询制度。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每月通过与采购商、供应商的沟通交流,编制《市场信息意见征询报告》提交给财务部,并由财务部在一周内汇总整理转交给企业管理层。同时,在每个季度中,财务部应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涉税信息与税务机关、技术监督机关、外汇管理机关、行业协会等有关机关进行沟通和联系,并在一周内将信息分析汇总,填写《涉税业务处理意见征询报告》上报公司分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经公司决策层批准后按批准意见进行税务处理。(3)信息汇总制度。为使企业税务信息分类合理并得到有效的运用,要求对企业涉税信息按规定流程进行加工、传递和处理,并通过《税务信息流汇总表》的形式来明确这种处理和传递。下面,以普通工业企业部门设置为例来说明《税务信息流汇总表》的编制方法。按照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下设经理办公室、财务部、技术开发部、人事部、生产部、销售部六个部门。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部门设置中可能还会进一步细分,例如:生产部下又可划分为生产、采购、储运等部门。本文以上述六个部门作为范例, 各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本身的部门设置进行调整。具体内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整个企业信息汇总制度中,财务部起到了关键的枢纽作用,即其他各部门的反馈表及意见征询报告首先都要提交给财务部进行审核,然后再由财务部上交给企业管理层;同样,企业管理层制定的决策及意见征询报告,也需要通过财务部的审核才得以实施或转发。这样, 整个企业的涉税业务都在财务部可控制范围以内, 并由财务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4)信息处理制度。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部门上报的内、外部信息处理建议,在一周内拟定处理意见,提交公司决策层批准。对公司决策层批准的意见在一日内下达公司财务部门执行, 财务部门在当月税务处理中遵照执行。(5)税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开发。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投入资源进行电脑软件的开发, 构建税务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应按业务流程自动生成信息流、 资金流和物资流“三流合一”的税务信息,并及时传输到企业的数据仓库中进行监控和分析,保证税务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不同业务部门的人员在同一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业务操作, 使业务数据一经录入, 即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汇总。

其二,沟通活动的构建。根据COSO-ERM框架,沟通的控制目标是将信息提供给相关的人员,以便于其履行职责,使沟通贯穿于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其控制要点包括:为各部门反映其注意到的可疑问题建立沟通渠道,同时为供应商、采购商和外部其他方面交流建立有效的渠道;员工提出的有关提高生产力或其他改进方面的合理建议应被管理层接受;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的充分性;对于来自供应商、采购商和外部其他方面的讯息,企业管理层能够采取及时和适当的应对措施。根据COSO-ERM框架对沟通控制的目标及要点的设定,构建企业税务风险信息沟通活动应包括以下措施:(1)信息沟通方式。涉税信息沟通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部门协助完成。财务部门负责定期与内部经营部门和外部行政管理机关加强沟通和联系,掌握各类与申报纳税相关的信息;采购、仓储、生产、销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进行税务处理。具体的沟通方式有:日常情况为口头、电话、传真;紧急情况为口头、电话;定期沟通为依照《业务涉税信息反馈表》、《外部信息意见征询报告》填写相关内容。(2)信息沟通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凡对涉税信息沟通工作不重视、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及时上报,导致企业在申报纳税上被税务机关处罚的,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3)信息沟通考核制度。向企业反馈的涉税信息直接或间接为企业降低税收负担,或者发现往期税务处理错误,使企业避免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按照贡献大小,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构建企业涉税信息与沟通体系,要求企业在内部信息交换上,财务部门负责定期与内部经营部门和外部行政管理机关加强沟通和联系, 随时掌握各类与申报纳税相关的信息; 采购、仓储、生产、销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进行税务处理。 在外部信息交换上,企业定期与税务机关、技术监督机关、外汇管理机关、行业协会等有关机关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各类涉税政策变化。企业能够迅速掌握各类涉税信息资源,根据获得的信息分析对当前经营活动的影响, 并及时做出响应, 最大限度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最快速度地根据税收政策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产生。

第8篇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建筑施工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建筑行业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建筑行业的税收也随之加大,但是因为建筑施工中所涉及的项目多、范围广,建筑企业正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由于经济利益,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重视工程的施工和质量,从而忽视税务风险的管理,这就使得税务风险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将这些问题及早解决,将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都会带来影响。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建筑施工企业也随着增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在一些方面上要通过降低利润空间来得到建筑项目工程,这也就导致施工企业的利润减少。施工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其纳税观念淡薄,缺乏纳税的积极性,因此税务风险的防范观念更加淡薄。一些施工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但是其机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没有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使税收管理得不到系统和正规的管理;还有一些施工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管理部门,但是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另外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或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没有系统专门的管理,以及管理人员技能上的缺失,这些原因使得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机制不仅只是对税务的管理,还应该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其中税务风险的防范是以预防为主,因此施工企业因应该建立一个风险预警系统。就目前施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说,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对税务的风险识别以及税务风险分析就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也不能做出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不仅能及时发现风险,还能在企业进行投标之前对该工程进行风险评估,而不是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措施去补救,这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能够有效预防税务风险,并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主要部门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些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机制并不完善,使得其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审计人员的职能也不能正常发挥,审计权力的行使也缺乏依据。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繁多,但是其只重视财务和管理等方面,忽视税务管理,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税务机关在对企业的税务进行检查时,审计人员并没有深入,只是将其敷衍了事,应付检查部门,使检查过关就是他们的目的。审计人员在税务机关进行检查时,也没有重视其中的经验,使其在税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意见,并且在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时,没有提出有效建议和防范措施。

二、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增强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要想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施工企业就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并将税务风险管理知识向企业员工普及,使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增强,才能有利于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企业应该增加对员工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或者让专业人员开讲座让员工了解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性。施工企业在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为之后的税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管理者在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时要起到带头作用,并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税务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以及开展相应的讲座,来增强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二)建立税务管理机制进行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管理是在税务管理机制下进行的,所以企业要建立税务管理机制来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另外企业要在税务管理机制下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切实将税务中的责任落??到部门的每个员工身上。因为企业税务问题较为复杂和繁多,所以企业还要配置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来对整个部门进行管理,并对企业中的税务工作进行指导,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工作,才能有效地防范建筑施工中的税务风险。从这里就能看出建筑企业建立税务管理机制的作用了。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务管理机制,使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上文就已经提到当前的建筑企业缺少税务风险预警体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首先应该重视税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并且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仅可以加强对风险的事前控制,还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减轻风险所带来的伤害。在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企业项目特点和行业风险等,还有在评估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评估,要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在风险发生后,要有相关的解决措施来降低该风险为公司带来的损害。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

企业在建立好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之后,为了保证税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切实保证责任的落实。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对于税务风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发现,工作人员将其及时解决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并且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要想监督的力度加强就需要企业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税务工作中的环节进行监督,还要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在监督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企业要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都要提高,在税务检查部门检查完后,要学习其中的经验,发现自身税务风险防范中的不足,并且能为税务风险的管理提出有效的建议,这不仅能促进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还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