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8 16:58: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档案的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79-01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档案的载体经历了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演变,档案工作已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电子档案逐渐成了档案管理重要形式,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已成为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和管理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不同,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挑战,档案工作者只有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电子档案所引发的问题
首先,电子档案真实性难以保障。因为电子介质具有可读写性,人们可以对电子档案进行反复的输入和修改,并且没有修改后的特殊标记。电子档案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它的固有形式,人们不能通过辨别字体字号的形式判断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并且电子档案没有印章和亲笔签名,相关单位也无法鉴别真伪。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就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电子档案完整性问题。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很难保障。电子文件编辑时,如不及时保存,经常会因为断电等原因导致信息丢失;电子文件结构复杂,储存方式多样,容易造成信息的缺损;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伴随文件处理过程而不断累加,而且形式多样、存储分散,极易丢失,往往致使电子文件来龙去脉不清。
最后,电子档案对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必须依附在文件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貌。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前身是电子文件,其传送往往是在网络上进行,操作者互不见面,体现背景关系的信息直接反映在电子文件上的可能性较小,而是常常被存放在其他地方,如果事先不提供或补充这部分背景信息,将会给将来的档案的有效利用带来隐患。
二、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在形成电子档案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元数据,作为检验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依据保存。
2.要完善体制,建立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首先,应实行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统一领导和规划,使二者同步发展;其次,要将文件管理的前期指导与控制纳入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从文件的形成归档到查阅利用等各环节都在档案部门的统一监督指导下进行;再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标准;最后,档案部门在接收电子文件时,要对归档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进行鉴定。
3.要严格控制电子档案的可转换性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由于电子文件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载体上同时存在,也可以互相转换,包括文件的字体、签名、印章等,通过计算机基本的复制、粘贴功能就能达到完全一致,这使得电子文件只能保证真实性而无法确定原始性。尽管如此,但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更高功能对电子文件和电子资料加以保护。如将文档设为只读模式,或对部分电子文件加密,从而对电子文件进行特定的保护。而且由于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计算机环境本身的特点,使得对系统中信息的增删、更改变得十分容易,而且修改后可立即形成一份新的文件且看不出任何改动的痕迹。在此情况下,如果未做备份,数据一旦被修改,原来的文档就荡然无存、毫无痕迹。因此,档案室必须要将形成的第一手电子文件和电子资料及时备份存档,确保今后的利用准确。电子档案需传输时,要使用局域网,让电子档案只能在局域网的范围内传输,给电子档案的传输控制在一个IP地址范围内,防止档案流向外网。比较常用的办法是设置隔离的路由器,路由器的作用是屏蔽不在范围内的ip地址,这样就可以有选择的进行文件的传输。也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的方法,对网络数据进行过滤,检测不安全的攻击行为。
4.要根据电子档案自身的特点,不仅要注重硬件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更要注重软件建设,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及电子资料管理制度,提高电子文件制作及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各个环节的沟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最终做到既能节约开发资源又能提升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层次和工作效率。
(一)做好电子档案使用中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要进行使用权限的审核。应根据各种人员设置利用级别,进行利用权限的认定,并依此向利用系统注册登录。其次,要做好拷贝的提供与回收管理。应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其利用权限进行确认后,再进行拷贝制作。并应尽量避免把载体上存储的信息全部拷贝,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所提供拷贝的资料再复制。第三,要加强电子档案使用中的安全措施。对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应根据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系统要对利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并自动生成相关记录,以作为日后查证的依据。
(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一批新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 安全管理; 措施
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文件的存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文件渐渐取代了纸质文件,成为了一种最为重要的档案存储形式。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保存价值的纸质资料必须要采用电子档案这样的保存方法。当前,电子档案由于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方面的欠缺,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相关的保护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为了很好地应对新的档案管理模式,维持电子档案管理有效性,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两者的管理现状、保护技术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电子档案保存对策,最后找到一个适合电子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保管中的差异
(一)管理观念上的差异。档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过去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没有引起高度关注,要么将其作为副本、资料保管,要么把它拒之门外。长期以来,档案管理主要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思维模式,想要进行电子档案认识的转变,就必须要构建新的电子档案管理运用思想模式,把“后现代管理观念”运用于电子档案管理,而不能再拘泥于纸质档案的“现代管理观念”。
(二)保存寿命的差异。纸质文件的字迹、制成材料及字迹材料将会永远的成为一体。它的内部因素、保护环境直接影响了它的使用寿命。而电子档案就不一样,电子档案的内部因素、保护环境对它的使用寿命有影响,但起到关键影响的要数技术革新。电子文件的形成就要依赖于计算机将载体和信息结合,它的识别也需要通过计算机。
(三)保护措施的差异。当前,防和治是纸质档案最为重要的保护措施。防指的是减少或杜绝不利因素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程度,这是一种致力于改善档案保护环境的保护措施。治指的是处理那些已损坏或存在不利长久保存因素的档案,尽可能修复损坏档案,使其恢复原貌,同时,加强档案抵御不利因素的能力。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保存环境、自身特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电子档案要想长期使用,不仅要注重保存环境,更要以电子文件的逻辑特性、物理特性为依据展开维护。
(四)自然保存环境对载体影响的差异。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载体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两者有着不同的保存环境要求。
1.温、湿度影响的差异。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有着不同的载体性质,因而磁性载体、光盘和纸张深受不合适的温、湿度影响。先谈谈温度和湿度是如何影响纸张的,高温高湿可以加快纸张的水解―氧化反应,内部化学反应使得纸张的字迹材料发生洇化、扩散的现象。而温度和湿度对电子档案有着不同的影响方式,不合适的温、湿度将降低磁性载体、光盘载体的寿命,同时会加快各种因素的作用,进而使得制品发脆。磁性载体选用耐高温的聚酯作为材料的盘基,但如果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它可能就会发生变形。此外,温度的变化也会造成聚酯盘基膨胀或收缩,进行使得盘基和磁性涂层之间有效接合、盘基稳定性都受到影响。光盘载体选用铝、塑料及多碳材料作为载体材料,一般情况下,高温易使得这些材料发生变形。一旦光盘表面发生细微弯曲,数据读写、激光束精确定位都将受到影响。当处于湿度大的保存环境,磁性载体涂层粘合剂容易发生吸水、脱落而造成涂层的移位、变形,极易使得记录信息遗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温度、湿度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灰尘影响的差异。灰尘给纸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多的,包括机械磨损、带来霉菌及使纸张粘结成“档案砖”等。而灰尘给电子档案带来的载体损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物理损坏,二是化学损坏,三是生物损坏。物理损坏主要是由污染、磁盘、磁带、光盘载体表面受到划伤造成的,其后果就是使得记录信息受到损毁;化学损坏主要由灰尘中的化学成分造成磁盘、磁带、光盘载体发生腐蚀、降解而毁坏,其后果就是使得记录信息消失不见;生物损坏主要是因为灰尘作为霉菌的培养基、繁殖地而引发了霉菌孢子的传播,霉菌分泌的酶和有机酸对磁性载体和光盘有巨大伤害作用,其后果就是使得数据发生丢失。
3.外来磁场和机械振动影响的差异。对纸质档案来说,机械振动、磁场对其是没有影响的。对电子档案来说,机械振动、磁场对其磁性载体有着很大的影响。磁性载体材料中的磁性涂层的剩磁感应强度决定着信息的记录和读取。当磁性涂层剩磁消失时,磁体载体记录的信息将消失不见。磁性载体极易受到外来磁场的作用,其结果就是磁性涂层剩磁发生退磁或磁化,使得信噪比降低、信号失落,不仅损坏了记录信息,还使得读出效果变差。一个客观事实是,生存的环境存在很多电磁干扰,如变压器、放大器、电动机、电视机等。因此,进行电子档案保存时,要将磁性载体放置有抗磁性的框架内或金属盒内,要尽可能地避免外磁场影响、避免强烈的机械震动。
(五)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差异。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保存有着更加严格的技术、理论要求,这就要求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传统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拥有新的电子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二、 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策略
(一)改善电子档案宏观管理的对策。主要有以下3点:
1.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当前,电子档案管理需要相对复杂的技术环境,因而采用更加科学、更加标准的管理方法,这样管理起来才会更加全面、细致。为了推进电子档案管理,我国制定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和《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前者规范了CAD电子文件的光盘存储和保管,后者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保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2.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电子档案管理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一是要想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就需要严格把关信息存储载体制成材料,电子档案制成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子档案载体的保存寿命的长短。二是从环境和设备的安全、良好的室内环境、机器设备和磁介质处于适宜温度环境等方面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体安全。三是从使用权限、文件属性、登录限制等方面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这样的话就有利于服务器文件、数据的保护。四是重视、做好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工作,确保数据库、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五是从安装防毒软件、防范网络攻击等方面预防病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意地使用外来磁盘、光盘,在使用时要进行病毒检测,看是否存在病毒。
3.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近年来,社会更加青睐于办公自动化,随之带来了更多的电子档案。在这种背景下,档案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如此才能很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自身业务训练,对档案人员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组织档案人员去相关单位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好的经验推广,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档案人员。
(二) 改善电子文件微观管理的对策。主要有以下3点:
1.档案管理工作提前介入电子文件的运作和管理中。由于电子文件的独特特征,档案管理的要求应该向前延伸到文件管理工作中。我国档案部门为了实现公文办理和档案保管分段管理目标,正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要想实现电子文件的连续管理就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档案管理原则,如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归档应由相关负责人统一协调,并制定相关人员或专门机构负责;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和电子档案的保管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相关数据、设备环境进行记录;生成电子文件需要用专用软件和元数据进行统一归档;长期保管的电子文件与对应的纸质档案需要统一归档;对已归档的电子文件采取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做法将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保障。
2.电子文件采取分布式管理。电子文件的特性要求电子文件不能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集中管理,那样的话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设备的频繁更新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此外,当设备落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将大大降低。再如网络可以实现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而集中管理是定期管理,会带来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国外更多地采用“电子文件的分布式保管”。当前,我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分布式管理正处在摸索阶段,尚不成熟,因而未能获得广泛支持、认可。但一些办公自动化网络实现了分布式管理,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也运用了这样的方式。
3.电子档案真实性问题的解决。电子文件可以被不留痕迹地改动、随意地更换载体,因而要想实现电子档案的真实管理就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策略要数电子签章。2004年4月,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签发了委托后者起草《电子签章条例》(草案)的任务书,电子签章具有法律效应,电子合同、电子文件的形式要与相关规定的书面形式要求相符,这样电子形式的要约和承诺才具有真实性。
三、结语
要想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及管理工作,需要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差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外,不仅需要遵守档案管理基本原则,还要以电子档案自身特性为依据创建独特的保管方法、技术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说明认识到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纸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当社会上出现大量电子档案时,不仅重视电子档案管理,也重视纸质档案管理,合理、科学地开发各类档案资源,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将促进电子档案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电子档案;应用;浅析
将电子档案应用到高校档案管理中,实际上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应的也使得高校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虽然电子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的高校却并没有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正是由于对其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加上部分人员的电子档案应用意识的欠缺,从而使得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类似档案内容流失、档案资料不全等问题的频繁出现。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高校电子档案的应用价值则难以得到体现,最终必然使得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被浪费,并且也不利高校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的应用问题
(一)相关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振兴,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近年来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却由于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从而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这也就使得他们难以做好相关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虽然不少高校都招聘有专门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通比较低,而且很多还不是科班毕业。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且全面的电子档案管理培训,因此在档案管理中无法及时对相关材料进行收录和整理,进而也无法使得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而这样只会加大后期相关资料管理和查询的难度。
(二)电子档案应用方面的资金欠缺。我们身处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学校档案室作为重要的信息聚散地,在将电子档案应用到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时候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资金的投入上。在资金投入上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很多高校都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整体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比如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公共设施等建设方面,以致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应用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则是个别高校在资金投入和使用上存在盲目性,虽然相关部门划拨了一部分资金用于电子档案中,但是部分负责人却不能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盲目购置各类数字化资源与设备,这无疑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虽然电子档案应用使得整个高校的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资金投入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依旧对其发展产生了诸多的阻碍。
二、加强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加强,同时也就对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是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要具备专业的电子档案相关管理知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深入钻研专业知识,还要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各种管理技能和技巧,尤其要牢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进而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由于高校电子档案中录入的都是一些重要的内部资源,如果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坚定的意志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就可能导致信息的外漏,并做出一些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因此高校在招聘相关现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时候,除了对他们的基本能力进行考察以外,还要考察他们的政治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以及师生的利益不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二)加大对电子档案应用资金的投入力度。随着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趋势逐渐有所加强,在信息化技术的时代,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力度则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如何才能通过资金的投入促进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作为高校,一定要加大对对现代化设备的购置资金投入。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则更加便捷;通过微缩技术、扫描技术等则能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保护。也只有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电子档案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率,从而有效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由此可见,添置现代化的设备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也能使整个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总而言之,作为高校,在对电子档案应用进行资金配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室只是存储相关资料的一个地方,但是只要对这些资料加以合理利用,则能展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于高校电子档案的应用重视性也逐渐有所加大,相应的也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肩负更大的使命和责任。总之,借用电子档案的应用来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确保每一位师生的利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杨小华,唐日梅.关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01).
关键词: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是指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其相关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虽然已有所提高,但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的不同,其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加强和做好电子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准确、更完整、更可靠地利用电子档案[1]。
一、电子档案的优越性
1、直接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时效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现代网络系统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而且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从手工直接建档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微机处理后,就可把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由于实现随机管档,就可将过去的集中立卷,改为平时随时整理立卷。这样,集中的工作量,就变为分散的工作量,提高了立卷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归档的目的,便于检索利用。
2、微机管理有利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
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遇到文件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补漏增缺,就得拆卷重做。改为微机网络管理,文档用微机按“件”整理归档。可随时补漏增缺,使文档不形成存积,这时,只需按一下键盘,修改一下档案目录就万事大吉了。微机管理省时省力,可以给工作人员以充分的时间去提高业务水平。
3、微机管理更有利于文档的保密
过去查阅档案时是整卷提供利用。利用者只是利用卷中的一份文件,却能够看到整卷档案内容。这是不符合文档管理的保密要求的。微机管理将其改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利用者就无法接触其他无关的文件,从而达到了文件保密的要求。
4、微机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而要提供可利用的档案,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但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张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其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尺度很难做到完全统一,这必然影响到案卷质量水准,从而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归档工作还占用了档案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编研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的境地,这又制约了管理人员的水平提高。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档案利用,也是被动式的。文书档案管理进行微机管理,档案人员就可以从繁琐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和二次信息开发利用上来,从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的效率,使文书档案的管理、在提供利用服务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2]。
二、电子档案使用的主要途径
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然而,电子档案的利用必须建立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发挥管理的软功能才能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当前,关于电子档案的利用,其途径主要有三种:提供拷贝、通信传输和直接利用。
1、提供拷贝。
拷贝是电子档案使用的第一途径,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档案的原始状态,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权威性。作为档案部门,当向利用者提供载体拷贝时,应将文件转换成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由利用者自行解决恢复和显示的软硬件平台。当利用者不具备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时,也可向这些用户提供打印件或缩微品。
2、通信传输。
通信传输可以解决使用者无法到达档案所在地的难题,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和财力,是电子档案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通信传输,即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在不同的馆际之间,可以实现档案资源互相交流,以及向相对固定的查档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可以通过点对点转换数字通信或互联网络来实现。
3、直接利用。
直接利用指的是利用档案部门或另一检索机构的电脑,在档案部门的网络上直接查询。直接利用的特点是可为利用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这一方法的可能性,取决于档案馆网络系统中可供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少。
三、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样化,导致利用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加强电子档案的利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并从多个角度展开工作。
1、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整合各类档案资源
要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还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收藏部门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收集管理活动,使档案收集更为及时,保证电子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好的满足电子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并做到电子档案利用和纸质档案利用互补,整合档案资源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电子档案需求利用质的飞跃[3]。
2、规范档案利用方式,避免不可挽回损失
电子档案的利用不能够无原则,应该根据利用者的情况而定,并且依据电子档案内容的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一般情况下,对内容不是完全开放的电子档案,不宜用拷贝的方式提供使用,对这类文件浏览的过程必须在有效的监控下进行。采用网络方式提供利用时,有密级的信息内容应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改,避免由于误操作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3、建立“双套制”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双套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档案人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脑及现代通讯技术,否则就无法介入文档的形成和保管。另外,“双套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哪些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哪些不应该实行“双套制”。只有根据各个档案的内容特点采取相适宜的管理方法,有选择性地实行“双套制”管理,才不会造成人、财、物力的浪费,并且实现对重要信息的完整保存。
4、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提高档案保护意识
电子档案由于提供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与所依赖技术的多重化,导致了利用工作的复杂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的被利用,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安全、有效的保护。总之,必须提高电子文件的制作者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养成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是保证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余慧玲.试论电子档案的归档、保管与利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0(7)。
关键词:电子档案;高校;影响;策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的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快速推进,部分高效档案管理也走上了科技化管理的道路,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
一、电子档案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电子档案是指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进行档案管理,用数码的形式通过磁带、磁盘、光盘或硬盘等载体,应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读取、处理,并通过网络技术传输文件、储存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的档案管理系统。其具有如下特点:
1、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首先,电子档案管理具有高效、快捷的档案整理速度。电子档案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减少了纸质档案整理过程中繁琐的程序,同时完成了档案资料的收集、汇总、浏览、统计、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速度,降低了劳动量,在管理效率上发挥出了明显的优势;其次,电子档案管理高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电子档案管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形成档案管理体系,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档案资料的翻阅、搜索,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输,实现了资源共享;再次,电子档案管理的储存量大,信息稳定。电子档案管理用数码的形式通过磁带、磁盘、光盘或移动硬盘等载体,储存档案资料,传输文件,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小,信息稳定、信息量大、储存时间长。
2、电子档案管理的缺陷
首先,电子档案管理完全依赖于科技,电子档案的处理、汇总、存储等管理程序必须依靠电子管理系统完成,借助于计算机操作系统才能实现,可能因为计算机硬件更新或计算机的不兼容性等原因,在信息传输、处理过程中遇到操作性困难,所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及时进行新系统转换或更新,甚至根据需要保留原来的旧管理系统,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永久性;其次,电子档案保存的安全性也有待考虑。纸质档案制定中出错影响面较小,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若病毒侵入导致系统出现故障,被盗取或恶意破坏,影响面则较大,并且网络传输过程中也存在被修改或盗用的风险。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统一的系统程序,不具备手写档案材料的特点,不易于真伪的鉴别,造成档案信息被侵害却无从发现。高校档案资料是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真实资料,是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见证了高校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安全性不容忽视。
二、电子档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1、档案管理程序的转变
纸质材料是传统档案工作的主要对象,然而普及计算机应用之后,电子档案就取代了过去的纸质档案,信息归档之后,一切档案信息的读取、修改都要由档案管理员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改变了以往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一贯遵循的档案收集与整理、文件立卷与归档等流程、方法和思路,取消了一年归档一次的管理程序。电子档案则具有及时性,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补充、保存,当然,也体现出电子档案管理对计算机的依赖性。
2、电子档案分类方式的转变
电子档案实现了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分离,所以,档案的分类方式也由原来的实体分类转化为程序分类,改变了过去那种属性排列式的手工操作档案管理流程。电子档案管理则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高效分类、整合、汇总、统计,减少了实体分类中繁重的工作程序,提高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3、电子档案管理内容与形式的转变
档案首先要体现其原始性,是原始记录,档案内容要真实,档案来源要可靠,是由档案人亲笔书写或亲笔签名,这也是档案区别于其它信息资料的主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应。电子档案管理则在计算机应用程序上进行,方便、快捷,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失去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电子档案依据系统处理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原始稿,所以,档案的凭证作用很难确定,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有待考究,这也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个新的课题。
三、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策略
1、重视高校电子档案存储设备的检测
电子档案在网络传输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要保证电子档案存储设备的安全检测,培训专职电子档案技术检测员,做到定期对档案管理程序进行检测、更新与维修,对系统网络进行安全检测与维护,对那些重要档案要定期进行复制、更新、备份、保密储存,防止档案信息的丢失,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做好高校电子档案原始性保护
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与发展的重要部分,必须做好电子档案信息技术处理工作,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原始性。新型档案资料归档后,档案管理员要及时进行接收、整理、储存等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将电子档案资料设为只读文件,表明此档案资料不可修改,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原始性与可靠性。
3、加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员的技术指导
要想做好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对档案管理员进行技术指导,优化档案管理员的知识结构,通过各种培训方式保证档案管理员的知识更新,提高档案管理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以适应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提高档案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安全操作能力,使档案管理员明确责任,具备熟练的电子档案系统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推进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敢于创新,充分认识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优势,正确认识并克服电子档案管理的缺陷,优化管理方式,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与时展相匹配。在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领域已经充分引入了这项技术,学校不仅已经全面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办公自动化等,而且也在积极推进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现代化教学管理节奏相匹配,更好地满足时展要求。2.为学校制定正确的发展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发展决策是否正确会直接对学校稳健运营造成一定影响,而正确发展决策的制定离不开正确的数据信息。若是一个学校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学校领导能够根据正确的数据信息对现有的发展决策做出适当调整或制定出新的发展决策,那么就能够对学校未来稳健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信息数据管理中档案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充分实现信息数据快速整合,进而能够为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支撑。3.使档案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一个学校在开展日常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文书档案、教学档案、教务档案以及学籍档案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档案都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具有一定封闭性,这些档案中的一些重要信息难以被充分发掘,而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使一些档案变活,档案中的信息能够通过计算机被提取出来,进而使档案管理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对学校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校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以纸张为载体,相关人员在使用档案时复制和修改的成本都很高,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而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之后管理载体由纸张变为计算机,相关人员要想使用某一档案时不再需要通过复印、抄录等方式进行使用,只需要被授权后通过网络调取相关信息,使不同地点的人们进行自由交流、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电子档案的优势与要求
1.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相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来说,电子档案管理不仅具有存储容量大的特点,而且更具便捷性和灵活性。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信息检索更加智能,而且由于电脑内存大可以大批量存储各类档案资源。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电子档案管理平台进行修改,使系统更能够满足档案使用需要,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2.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学校传统档案管理并未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一定要求,因为传统档案是纸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只需要具备基本的素质做好分类、日常管理等基本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之后单纯具备基本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不仅需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档案管理软件,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统计、法律等相关知识才能满足电子档案管理要求。
三、学校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档案管理理念存在滞后性。目前,一些学校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此项工作的进展不太关注,没有对如何全面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提出一定要求,难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定位在对档案进行分类、整合方面,没有意识到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存、有效利用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自身工作主观能动性较差,难以起到推进全面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作用[1]。2.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有待完善。现阶段各级学校都在不断完善自身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学校现有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存在着管理员权限责任不明的情况,一旦出现电子档案丢失、篡改等情况难以落实到个人。还有的学校在电子档案规章制度中没有对一些新增的电子档案类型进行准确定位,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党政活动、教学和科研档案管理较为随意,对电子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非常不利。3.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学校的管理层对自身电子档案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实现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处理、归档等工作过程的全方位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校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进展情况,监督其相关档案信息是否及时进行录入、分类和归档。这样一来就会间接导致一些人员不认真开展工作,难以确保电子档案的准确性、真实性、安全性和共享性,不能使电子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第二,有的学校管理层及时发现了电子档案管理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不能够切实改变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人员的错误行为,这样也有可能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推进[2]。4.电子档案管理设施有待进一步优化。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对它的存储、归档和使用离不开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技术,要想更好地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软硬件设备上的优化。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学校在电子档案管理设施上的投入不够,有的虽然已经构建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系统已经被淘汰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学校方面没有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进而使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一些学校没有投入一定资金用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没有安装和升级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难以保证电子档案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存储和使用。还有的学校虽然能够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上下功夫,但是硬件设备存在着老化的情况,难以带动系统运行,如果不及时对这些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那么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将会面临着瘫痪的危险。5.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这个现代化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学校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不能掌握和运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录入、分类、处理及归档,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效率。同时,学校也没有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致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于新升级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档案管理法律知识一无所知,不利于其顺利完成档案管理的任务[3]。
四、对学校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电子档案管理理念。目前,学校应当积极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层要认识到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此项工作进展情况的关注力度,加强对相关人员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采取会议等方式落实档案管理精神,明确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探究合适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同时,学校还应当对自身电子档案管理提出一定要求,督促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工作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2.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机制是解决电子档案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此,各地区学校应当仔细研读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以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在此基础上完善自身电子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首先,学校应当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行明确,给予相关人员管理员权限,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能够责任落实到个人,有效控制和防范电子档案丢失、篡改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学校还应当完善电子档案规章制度中的内容,对一些新增的电子档案类型进行准确定位,使较为特殊的党政活动、教学和科研档案准确归档,进而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4]。3.加大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首先,学校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进展情况,监督其相关档案信息是否及时进行录入、分类和归档,并将其业务进行情况与其绩效相挂钩,提高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校电子档案的准确性、真实性、安全性和共享性,使电子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其次,学校还应当针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一些工作完成出色的人员要给予其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树立典型,对于一些工作拖拉的人员要严惩,从根本上杜绝其工作态度不认真情况的发生,进而提升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4.优化电子档案管理设施。学校应当投入一定资金用于电子档案管理设施的优化。在软件方面,应当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使系统能够紧跟时展,间接起到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学校还应当重视自身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安装和升级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保证电子档案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存储和使用。在硬件方面,学习应当对一些已经老化和淘汰的设备进行清点,根据实际需要购进一些先进的硬件设备,使硬件设备能够与系统相匹配,为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5.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当重视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邀请专业人士采取讲座或实地指导等多样化方式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新升级系统功能的认识、运用能力并普及档案管理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学校在档案管理人员的选聘上也应当严格要求,不能只看其学历,更应当通过面试及实习等方式考察其实务能力,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为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提供一定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长彬.浅谈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地位问题[J].学校档案,2012(3).
[2]张辑哲.浅析电子档案管理在中专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刘敏.论高职院校电子档案的管理与保护[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
电子档案的建立,使计算机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电子档案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纸质档案无法可比的。
1、档案信息可异地实时为利用者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打破了传统利用方式和时空局限,并可多人在各自计算机上同时查找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大大提升了档案利用服务的总体水平,得到有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2、电子档案不仅可以通过电子档案直接查询档案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终端上权限浏览非涉密文档和涉密文档,有效的保护了档案的涉密程度,对档案实体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和物理隔离。档案人员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查询和利用,能快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效率高,速度快。
3、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如光盘、缩微胶片、磁盘都具备了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记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是相通的。电子档案有效地节约档案占用空间,档案储备量更加充足。促进了档案的实体保护,档案保管更加安全。
4、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困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和检索速度,有利于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5、电子档案的特点是实物资料的信息化,由于计算机数据在统计和整理过程中运行速度快,能容量大,使得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能够储存诸多的档案信息,以便于日后查找过程中的需求。
二、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保护措施
现阶段对于传统纸质档案,我们的重点还习惯于在档案室、馆内对其实施保护,即归档后对具体的档案实体进行保护,包括针对载体的防高温高湿、防水、防火、防虫、防震、防有害气体、修复等保护措施。电子文件在其产生、处理、存储、保管、利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因自然、人为和技术等因素而受到损坏减少,因载体、设备损坏,人员失误,病毒、黑客的入侵造成电子文件的污染、流失和破坏。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电子文档天生具有容易被复制、修改和传播的特点,企业面临内外部两方面的安全威胁,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应当全方位、高覆盖,贯彻于电子档案建设的全过程。
1、建立档案利用审批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查阅和利用档案时,必须获得档案主管领导的审批。还要建立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收藏部门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收集管理活动,使档案收集更为及时,保证电子档案的及时更新,更好的满足电子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2、从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到保密、安全、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细致的操作规程,要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等,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体制,做到依法管理电子文件,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为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应按照制度要求妥善管理以确保其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
3、档案部门要参与制定电子文件生成和办理的流程,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归档、管理等环节进行把关和交接,保证电子文件生成过程各环节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科学管理和保护好电子档案载体,是保证电子档案安全的前提。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保管方法有许多相同的方面,防光、防尘、防水、防霉、防虫、防潮、防盗等,但是,电子档案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对保护措施也有着不同的标准要求。
5、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技术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既能使电子档案信息最大限度的被利用,又能使这些资源得到可靠、安全、有效的保护。
6、电子档案长期存取的安全保证。制作备份是保障电子档案安全的最根本方法,可制作一份或几份拷贝,并将拷贝分别保留在多处相隔较远的异地容灾备份系统中,以防原件因载体损坏或设备故障等原因而丢失信息。
7、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维护。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至关重要。对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包括通过入网访问控制、加密和数字签名、设立防火墙、漏洞扫描技术。
8、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年度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
关键词:电子档案应用建议档案管理 网络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纷纷建成、运行。企业开始建立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使得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实体文件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件。而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地收集、管理易逝的、流动的和脆弱的电子文件。不少企业档案机构只是盲目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没有深刻的认识,重藏轻用,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而忽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果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益低下。
2档案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2.1档案管理内容中电子信息技术的一般应用。
档案管理内容相对较多,传统的档案内容几乎都是管理人员手动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内容的管理当中,具体可在以下内容中应用:其一,档案文件目录存储、检索和复制;其二,档案内容信息存储和检索;其三,档案文件的编目、统计和汇总;其四,档案文件关键词自动标引;其五,档案借阅管理与咨询服务;其六,档案文书立卷与管理;其七,档案文件目录打印;其八,档案数据信息备份;其九,档案库房管理与安全保护;其十,档案及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分析;其十系统维护与数据传输等等。
2.2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多种现代化技术于一身的先进管理系统,在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可大量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如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可采用SQLServer2003,客户端浏览器则可以采用IE8.0。大部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基本都是有诸多模块组成,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也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各个模块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自身的功能,并且还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互相联系到一起,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可见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无所不在,其也充分体现出了自身作用和优势,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3电子信息技术档案备份与恢复中的应用。
虽然电子档案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电子档案很容易损坏或丢失,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这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也随之受到威胁,一旦重要的档案信息丢失、损坏或是泄漏,势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对电子档案进行必要的备份,而这一过程则需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
完整的档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具体包括备份硬件、软件、策略、恢复计划等。若是需要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备份则需要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以及驱动程序等等。目前常用的备份硬件主要包括光盘、磁带和硬盘。其中硬盘的存储容量是最大的,但也是成本最高的,光盘虽然成本较低但会受到访问次数的限制并且容量也比较有限,如果档案数据信息需要长时间且大量进行保存的话,那么采用光盘会使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降。而磁带除了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之外,价格相对较低,并且访问速度适中,可长时间保存,还有自动管理功能,安全性高,能确保其中备份的档案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为此,建议应用磁带对档案数据信息进行备份
3.关于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的建议
3.1实现传统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应在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传统纸
质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实际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平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建立和电子化的企业档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传统档案文件信息载体的转换、实现了企业档案的收集整体、筛选加工,从而建立了电子化的档案形式,方便人们的使用。
3.2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企业传统档案管理问题现状,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建立更为高效而有序的档案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以及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新型高效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担纲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从而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3.3实现企业信息档案的网络化
企业传统档案在建立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还应建立企业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传统档案的网络化和共享化,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建立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模式。企业还可建立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即企业档案库,通过互联网的实现了档案的共享。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和共享模式,其共享性和服务性较差,难以适应企业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应建立网络化和共享化的企业电子档案,提供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共享模式,从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电子档案的重复建设,从而建立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3.4要树立文档一体化意识
我们认为文档一体化的实质是:把现代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从组织制度到具体程序交融在一起,加强对文本管理的超前控制,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与凭证。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源头,搞好档案工作必须从文书工作抓起。文档一体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人员由于直接参与公文的收发,比较完整地把握工作流程,对于文件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有深刻认识,文书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每一个文秘人员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更要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按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强化文书工作即档案工作的理念,在文书流转的过程中及时保存、上缴各种文本。档案工作人员也要经常性对文书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指导,使其明确归档范围。
3.5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用以规范电子文件形成、积累过程中的档案管理行为。首先从电子文件产生的源头开始对电子档案的质量做到有效监控。电子文件是电子档案的前身,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电子档案的质量。档案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对单位各部门形成电子文件提出相关要求,确保电子文件从拟定开始即符合相应归档要求。其次,要为档案部门增配必要的设备方便电子档案的整理。第三,在电子档案归档的同时要对其对应的纸质文件进行审鉴,以保证纸质文件与相应电子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4.结语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靠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操作来完成,这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而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借助计算机这一平台作为档案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员便可以随时随地借助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对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检索,这样一来便无需在翻阅厚厚的纸质档案,从而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自然会获得显著提高,档案管理也变得更加快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