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同时间管理

合同时间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19 16:34: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合同时间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合同时间管理

第1篇

当代企业间业务往来与经济活动中经济合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企业间诚信合作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企业经济活动实现目的和各种权益的保证。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国内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意识不断加强,不过仍然存在着一定问题,给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有时甚至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现代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有效进行风险控制是当下企业发展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合同管理;实践;探索;制度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营与贸易模式层出不穷,合同变成企业与个人,企业和企业之间经济合作的主要枢纽,它也成为企业管理内部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只有企业能够对经济合同进行科学的管理,才可以有效控制与规避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经济活动中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已成为企业进行依法管理、经营的重要保障,其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也防止企业陷入各类纠纷,它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国内企业发展不断进步,同时经济合同管理也不断加强,但是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它不仅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甚至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往年有代表性的经济合同管理案例和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国内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对经济合同当事人情况了解不详实。

主要指对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资格、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合同的信誉了解不彻底,即对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充分了解。或者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无法人资格或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但以独立法人的资格签订合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对经济合同文本内容审查不严格。

一是对经济合同主要条款内容审核不严格;二是对经济合同签订目的有错误认识,未引起足够重视。为实现收益,抢工期,认为先开工,再签订合同,出现不签或事后补签合同的情况;三是对经济合同严密性、可行性及合法性审核不严格。

3.用章管理不规范,很多企业用章审批手续不规范

常以内部行政章替代合同专用章。例如,有些单位个别工作人员没有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对私自用印给予方便,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企业内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健全。

工作流程不明确导致管理措施无法执行到位。如多个高层领导管理,内部审批权限不明确,导致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在实际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出现推卸责任。

5.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都处在相对封闭状态,各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其执行情况无后续跟踪记录。

企业有的经济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结束,企业其它管理部门并不了解。各管理部门衔接的不好,管理也十分凌乱,审计过程中缺少经济合同签订、履行的一些文档资料,最终只能到相关部门那里寻找合同和相关附件,很容易出现错误或漏缺,还缺乏总体控制。

三、如何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

为了保障企业经济往来,保障其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使企业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服务机构,同时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应该按照其自身的条件来设置法律机构或部门,安排专门的法律专业人员或者聘请法律顾问,同时与专业科室保持合作关系,在各项经济活动与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充分与其沟通咨询,从而避免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第二,加强经济合同基础知识的学习,定期进行培训。企业法律部门专业人员应及时关注法律法规新动态,充分了解与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同时企业还应该定期安排法律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及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为其提供有效和切实的法律意见。第三,加强与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同时强化与实施监管制度。经济合同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基本的资料登记、搜集管理工作,切实对每个环节的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归档,同时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商洽信函资料及附件与合同文本一起进行统一保管,必要时进行扫描或者复印,如此一来在合同发生经济纠纷的时候,企业就能够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材料。同时企业还应该严格经济合同印章的审批使用流程和登记管理制度,严格遵循用章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用章登记信息表,避免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以及经济损失。此外,加强企业内部检查与考核制度,及时对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和总结。企业应不定期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环节的履约情况进行核查,上级主管部门重点检查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环节,发现有不依据条约履行的,应及时有效纠正,并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从而维护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经济合同是目前企业与企业间之间经济往来与合作的纽带,经济合同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系统的经济合同管理是目前企业达到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建立健全的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法律服务机构,明确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职责与工作,不断改进与优化经济合同管理步骤,提高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度,是保证当代企业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凤青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国新.论经济合同在外资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2(23).

第2篇

1施工合同能够为建筑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工程建筑最重要的控制阶段,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应该依据施工预算,通过施工合同在建筑施工阶段控制好施工的资金支出。其施工合同对施工管理进行控制的主要内容包含:一是,对人员进行组织。对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与工程造价的职能工作进行控制,并科学的控制施工中的编制工作流程;二是,对资金使用进行约束。能够对工程程序的工程量进行统筹规划,并对施工成本的支出进行合理建设,并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核;三是,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控制,针对由于经济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带来的变更进行及时的更正与审核。

2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与完工检验的保障

在进行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依据特定的合同说明,对工程进行建设,其必须从结构、技术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的规范进行建设。应该在工程进行完工之后,对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施工资料进行记录与整理,并对施工竣工验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归档,依据工程造价的编制对资料进行编制,对合同的条款进行人身核对,对竣工阶段进行审核,并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

3施工合同能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

在对施工合同进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招标人的义务就是做好施工工程中的工期、工程结算款等给承包人的劳务报酬。承包人的义务就是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对工程锦绣谷建设,不断的满足招标人对施工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而达到预期的施工状态以及按时完成规定的施工进度。

4施工合同能够实现施工占地的节约使用

在对建筑施工完成规划之后,施工单位就会对前建筑物进行大面积的拆迁,就会全部铲除施工占地周围的土地,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针对浪费土地的情况,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建设进行精确的规划,并在施工合同中进行明文规定,如此一来,在进行施工建造过程中就能够对施工地进行合理的选择,降低对原建筑物以及占地面积的破坏,从而实现施工合同对施工占地的节约使用。

二加强施工合同在建筑管理中的有效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促进施工合同的有效实施

对于施工建筑单位而言,为了保障施工合同的科学实施与监督管理,应该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员工对工程建筑施工合同重要性的认识,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合同知识培育,从而促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施工。

2强化建筑施工人员以及施工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建筑施工单位也纷纷的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建筑单位通过对施工人员绿色环保意识的灌输,促进其在施工过程中对污染等破坏进行自觉的监督,不断的改善与解决施工场地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通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奖罚制度,对工程施工建筑做到环保无污染的企业进行奖励,对污染严重的施工企业进行惩罚,进而不断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环保意识,做到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绿色环保的法律规范

由于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对工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管理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前提下,施工管理的效率迟迟不见提升。以此,相关人员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合同的应用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做到恩威并施,通过对建筑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制度的健全,共同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环保技术,进而推动我国向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前进。

三结论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工程造价;融合

我国的建筑市场在经济体制变化下,开放程度加大。可是建筑市场依旧存在着竞争,困扰建筑企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且发展。现在很多的建筑企业已经将企业的管理重心放在项目管理上,希望通过有效的管理使项目的成本降低,以保证企业能从项目中获益。

1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结合工程造价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施工方以及建筑企业在对一个项目开展施工的时候,必须签订施工合同,而且项目的双方都要知道合同对于施工来说有多重要,施工合同是对一个项目的整体规划,包括项目的质量以及安全等,同时合同也是项目按期交工,并且给予工程款的主要依据。签订的合同必须完整,对施工的所有细节都要明确的标准,同时也要规范,这样才可以用是合同去约束工程施工。此外合同还要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包括计价的方式以及施工风险等,也要具体的写出在工程遇到风险需要进行赔偿的时候,赔偿的方式以及资金等。投标报价书是合同中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部分,在工程竣工的时候,对工程结算也要按照投标报价书来计算。投标报价是工程的第一环节,这个环节与企业是否能在建筑工程中取得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工程在投标报价的时候,要求有关人员知道报价的技巧,同时还能知道与报价有关的政策等,这样可以保证报价的结果是最佳的。报价技巧可以有以下几点:

(1)在对工程报价的时候,可以采用多方案。这种报价方案适用于某些对技术要求高的工程,而且该工程对于条款没有明确的标注,施工的范围也不确定,这有这样的工程才能使用多方案。大体上说,这种报价是在最初的招标文件的基础上报价,如果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报价才会变化。例如材料的价格不稳定,在对材料报价的时候,就用材料的最低价格,这样可以打消业主的疑虑,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最重要的是不会让施工方有较大的压力。

(2)除上述的报价方法外,对工程报价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不平衡的方式,首先是在招标前,报价人员要对报价的图纸非常熟悉,而且还要将项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分析业主的想法。如果一些清单不能满足业主的想法,那么在正式实施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某些项目的工程量下降,那么在对其报价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调低价格。相反的情况就要增加报价,这样可以有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预防在施工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在施工的现场对工程的管理也能方便。其次,在投标的时候,对项目的报价要知道单个项目的报价,这样如果个别的项目在施工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对其赔偿的时候,也有依据。如果主要的材料在施工的时候,可能会更换,那么在对其报价的时候,可以将价格调低,相应的增加人工以及机械的报价,材料的价格在补差价的时候,以材料的市场价为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的利益多。最后,如果项目中标,那么中标的价格应该以总的投标价格为准,为了能够让投资出现回笼,在报价的时候,工程前期的单价要提高,而后期部分的价格可以降低。

2在施工阶段运用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提升经济效益

(1)为了让工程能够在完工的时候,顺利的实现预期目标,就需要做好工程的交底工作,同时要合理的编制施工方案。在双方签订施工合同的时候,有编写投标文件的人员组建施工团队,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部,然后对项目有关的信息进行交流。保证能够顺利的编制施工方案。在进行交底以及施工的时候,要有专业的人员对施工的方案以及合同的内容进行做详细的说明,以便施工人员知道,施工的范围以及在施工的时候,哪些行为是可以的,哪些措施是不被允许的,而且也要让施工人员知道在施工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要表现出合同上的权利以及义务。从多个方面出发,对施工的工艺合理安排。

(2)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中的一切信息收集,并且对收集的信息做好记录、整理,每天或者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写好施工日记,如果可以要在施工的现场配备文职人员,专门的统计资料。收集的资料有很多个方面:首先是招标文件,图纸以及文件有关的补充信息等。其次是施工合同,与项目施工有关的协议以及材料数量、供应等等。再次是施工现场的设备以及资金有关的问题。最后,在施工中的对项目的记录,例如图纸的设计、变更,项目双方对相关有关的交流信息等。在施工现场对资料的收集,可以让施工方能够及时的掌握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分析,使其保持动态的状态。

(3)依照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敏锐发现索赔条件,及时整理索赔原因在时限时间内处理好工程索赔事件。工程索赔在工程施工中发生的频率较高,涉及的因素是施工条件、施工技术、施工范围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费用增加或工期增加。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合同文件的相应条款向业主要求经济补偿或工期延长补偿的过程。

3结语

施工合同的管理和工程造价的管理的两者工作的融合,需要我们做好合同签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相关的项目部各有关人员在施工合同签订后还必须及时掌握的工程的有关设计、施工、定额、材料、法律等大量工程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精力、责任心和耐心,处理好计价、变更、索赔等问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作者:赵菌 单位:秦皇岛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夏兴荣,朱宏明.施工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相互关系[J].山西建筑,2009(33).

第4篇

【关键词】 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 经济增加值; 预算管理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一份建造合同对应多个项目的某种材料或工种,几份建造合同对应一个项目某种材料或工种的交叉混合型合同日趋普遍。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项目材料、人工与合同之间形成多对多关系,具有实施主体多、分项工程多、组织难度大、系统风险高等特点。做好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管理对实现企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根据经济增加值(EVA)理论,探讨建筑施工企业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EVA导向预算管理的具体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经济增加值(EVA)及特点

经济增加值(EVA)是20世纪80年代价值管理(VBM)理论的产物,它在数量上等于营业净利润(NOPAT)减去投资资产占用的资本成本,其实质是资本的有偿性,表明资本增值的前提是营业净利润(NOPAT)大于资本成本。EVA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EVA=营业净利润(NOPAT)—投入资本(I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用于评价资源使用效益;第二种是:EVA=净利润(EAT)—权益资本(C)×权益资本成本(K),用于评价资源配置效益。

经济增加值(EVA)把会计信息转化为非财务人员容易理解的经济现实,将传统的资产管理上升到资本管理角度,使资产配置、资产效率评价与价值表现紧密联系,成为预算控制的重要手段。经济增加值(EVA)提供了一个单一、协调、持续的目标(即价值最大),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评价的需要,使决策模式化,容易监测。但经济增加值(EVA)也存在缺陷。首先,它是通过对财务数据调整计算的货币性指标,对非财务指标考虑不足。其次,它聚焦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主要应用于组织层面,与企业日常流程联系不大,难以细化到组织内部的作业层,造成预算目标落地困难。第三,EVA的计算难以和商业模式契合,无法与战略制定过程对应。

二、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利益主体多,项目管理具有独特性和多变性,无论是项目综合管理、保障管理,还是时间、成本及质量管控,有效的预算对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建筑企业能力要素与资质管理需要

对工程项目实施预算管理控制是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能力要素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它通过科学方法,与国际通用的标准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综合集成,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生命周期理念,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进行规划控制,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规划和管理评价基础之上,实现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建筑企业要实现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目标,必须在组织领域内依托项目预算管理,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通过建立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合理调配资源,强化过程控制和考核,才能提高项目组织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卓越的预算管理可以推动工程项目实现卓越管理,是建筑企业资质就位对项目管理能力要素要求的重要保障。

(二)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绩效考核要求

交叉混合型建造合同工程项目的独特性、利益相关者的多样性,以及项目管理的创新性、规模大、范围广、投资大等特点,加上项目实施过程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置,集成性强、自动化程度高,整个工程项目由许多专业、班组组成。客观上要求项目建设中需要较好地运用技术、经济、法律、管理的理论知识,通过预算管理,克服传统以业务指标考核为主的缺陷,才能对合同完成情况、经济效益、工程决算款、质量(Quality)、成本(Cost)、工期(Duratiaon)、安全(Safety)和现场标准化进行规划控制,将项目实施目标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

三、EVA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根据EVA特点,笔者所在集团对权属二级施工企业个别单位下达预算时,采用EVA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做法如下(图1):

(一)根据公司价值创造目标,确定EVA目标基数

首先,确定项目成本。项目管理部门运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将工程项目按照其内在结构或实施过程,顺序逐层分解成可以控制的作业单元,在对项目作业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单位、单项工程所发生的成本、资源消耗,据此确定项目预算成本。其次,确定资本成本。按照业务板块和企业实际,综合投资报酬率、银行利率、企业历史收益率、行业标杆等指标确定资本成本。2011年度预算,公司项目资本成本按总部投入资本的6.5%计算,投入资本包括资本金、未上缴利润和往来占用资金等。投入资本与资本成本确定后,匡算目标并与公司层面的EVA指标平衡,确保总体目标实现。

(二)编制并下达项目公司的EVA预算

根据投入资本及资金成本,按照“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方式,分别从资源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编制并确定单个项目和项目公司(或子公司)的EVA预算。其中单个项目预算考虑项目业务模式、项目实施难度、项目规模等因素,EVA=营业净利润(NOPAT)—投入资本(I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项目公司(或子公司)预算考虑项目个数、人员构成、管理难度、组织架构等因素,EVA=净利润(EAT)—权益资本(C)×权益资本成本(K)。预算先后经历总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指标,项目公司反馈,预算管理委员会平衡指标,再下达,项目公司再反馈,预算委员会再平衡,并批准项目公司上报预算等流程。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过程控制

按EVA计算公式,将现有财务报表按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重新组合,使EVA与商业模式结合。如笔者公司借助ERP信息系统,通过设置7个维度的会计科目结构(COA),核算建造合同各标段的合同成本、收入、费用,以及与供应商、业主、往来单位有关的业务。系统通过合同管理(PC)和总账管理(GL)模块,使业务层面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与财务层面的财务分解结构(FBS)建立映射关系,将项目底层分项工程的资源耗费实时反映到会计账户,动态反映实际耗费与目标的差异情况。同时,根据会计账户,在系统重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将资产负债表按经营资产和非经营资产设置,利润表按NOPAT格式分解。资产负债表设置为与总投入资本相关的格式,形式变为:(经营资产—经营负债)+非经营资产=总投入资金=有息负债和负债等价物+权益和权益等价物。其中:经营资产—经营负债=投入资本。利用这种分解,从投资角度看,总投入资金等于投入资本加上非经营性资产;从财务角度看,总投入资金等于有息负债与负债等价物加上所有者权益和权益等价物。通过实时计算投入资本,可实现EVA导向的动态管控。

(四)实施年度审计,开展EVA评价

公司每年成立4个责任制审计小组,实施预算目标的审计评价,建立考核激励与问题整改机制,预算指标考核结果反馈到预算总体目标、指标下达、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等环节,为预算管理的组织、编制、执行、考核提供依据。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和企业战略,实时调整项目公司(或子公司)投入资本和资本结构,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公司通过适当运用EVA理念组织预算,通过制订、反馈机制,引导项目经理推行价值增值的项目管理模式,推动预算机制良性循环,一定程度解决了作业层面预算细化难及集团层面预算落地难的“两难”局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国际工程业务,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实行EVA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投入资本调整及资本成本确定应综合考虑企业战略、项目业务模式、实施难度、项目规模等因素,按照宜粗不宜细原则。此外,对项目公司、管理层级多及人员数量多的单位,应剔除企业负担、历史遗留等问题影响。

二是适当增加非财务预算指标,弥补EVA不足。主要是增加质量、安全和进度方面的指标,包括工程质量等级、单位工程合格率、安全事故率,工期、施工产值、开工面积、竣工面积、执行各项制度情况、思想工作方法与效果、项目管理中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单位及用户的评价、污染物排放量、节能降耗指标等13个指标,实现与财务指标互相补充。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S].2009.

[2] 戴书松.公司价值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市场;劳务分包;农民工;合同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领域的劳动用工行为和工资支付行为,解决施工企业中存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各地方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建市[2005]131号文件),都陆续出台了许多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市场环境及部分市场主体单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甚至出于转嫁市场风险等原因,导致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背离法律法规的现象,加上“包工头”仍是目前许多建筑施工中劳务分包的实质主体,这些因素都直接造成了劳务纠纷频发,甚至出现许多,给社会安定及企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一、建筑施工领域劳务分包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合同主体不符合法定要求,很多都是“包工头”直接与施工企业签订劳务合同。一个工程项目,在开工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施工企业与具有劳务分包资质企业单位之间的劳务合同,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劳务公司只是一个应付国家制度的摆设,仅是被挂靠的一个皮包公司,在现场实际施工的班组仍是由“包工头”组织和管理的,且这些班组人员与劳务公司之间根本没有正规有效的用工合同。“包工头”直接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合同,甚至是直接与项目部签订了合同,而且还存在“包工头”签了合同后再转手分包给其他包工头的现象,也就是再分包或转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工头”众多,市场混乱,使得发包人处于强势地位,发包人利用买方的这种强势,往往直接与“包工头”签订很不利于承包人的合同,甚至存在大量的未签合同先干活儿的现象。而承包人也一样具有强势,工人们往往在“包工头”的授意下停工闹事,利用合同漏洞讲各种条件抬高合同价格。这样一旦发生纠纷往往难以得到法律的支持,进而引起的发生。

1.2 同中的价格条款中没有单价分析表。一个工程在实际施工中有很多道工序或工作内容,例如在住宅工程中,泥(瓦)工一般是负责基础土方的修整、基础和主体的砌筑、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浇筑混凝土工作,而在很多分包合同中都是一个综合单价,在我国很多地区一般都是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计量单位约定一个价格,而没有详细的划分挖土方是怎么计量和计价,砌筑中的普通砖是怎么计价,砌块是怎么计价,浇筑混凝土时的泵送混凝土是怎么计价,利用垂直运输工具和人工浇筑是怎么计价。同样在木工、钢筋工、抹灰工、油漆工的分包合同中也存在诸多这样的现象。因为没有详细的单价分析表,在工程施工过程按已完工程量付款则无法计量工程进度款,如果这些工作内容中的一项施工工艺变更,则也没有相关依据调整合同价格。而且大多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同样不够明确,一些工作究竟应该谁来做在合同中找不到明确的依据,承发双方争执和纠纷就再所难免。

1.3 合同条款中关于进度、质量、安全及现场管理制度的要求不够细,或不够明确。在合同中对进度的要求只是一个总的工期要求,在实际发包中,往往是一个分包队伍只是承包某一分项工程,在施工中受其他工程的进度制约,同时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化,最后工期达不到合同要求,而发包人却最后按合同办事,使得承包人受到损失。在安全要求上不明确劳保用品由谁提供,如安全帽、安全带是由发包人统一提供还是由承包人自行配备不明确,还有就是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由发包人安装还是由承包人自己设置不明确。对工序质量的检查标准和规定不完善,平时在拨付进度款时没有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就付了进度款,有些工程直到在竣工验收时才发现问题,这时承包人合同款已经拿得差不多了,工人也都撤场了,再让承包人来返工处理就会引起很多麻烦。现场的各项管理制度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提供,仅写明承包人进场必须遵守现场及发包人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里有很多处罚条款,这些条款在签订合同时承包人并不清楚,进场施工时往往会受到许多处罚,结算时被扣除这部分罚金就会很不高兴,甚至引起纠纷。

1.4 工人工资支付和完工结算的条款不合理、不明确,进度款支付不及时,完工时尾款迟迟不付,导致工人不能按时领到工资而恐慌或闹事。在合同中,发包人对承包人确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保障缺少规定,对进度款的计量约定不明确;有的发包人在完工应该进行结算时,以没有和建设单位结算、或还没有通过竣工验收、没有核算好工程量等各种理由拖延支付,而劳务承包方因为没有应急资金支付给工人就会导致工人集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的发包人在发放工程款时直接发到了“包工头”的手中,而“包工头”并没有足额的发放到工人手中,甚至有的“包工头”卷款私逃,最后工人不得不向发包人讨要工资,而发包人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维护社会安定,则必须再支付给这批工人应得的工资。

二、加强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措施

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标识系统;设计;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对外服务部门,服务对象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服务对象的文化层次、对图书馆的需求各不相同。面对多元化的读者,有一套直观、精美的标识牌就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图书馆标识应体现出图书馆形象设计中的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规范,能体现图书馆的使命愿景,是图书馆形象设计的一部分,也是整个设计系统中的原动力。

对新建馆来说,一套精心设计、与建筑内外环境相符,指示直观的标牌系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对图书馆文化氛围的营造,起到良好的效果。以海宁市图书馆为例,该馆为新建馆,这套符合该馆建筑设计理念,文化氛围的标牌系统,经过了反复研究、修改、论证,最后运用于该馆,笔者将从图书馆标识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图书馆标识系统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图书馆标识系统建设要和图书馆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三个方面,阐述图书馆标识系统建设和管理。

一、明确图书馆标识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图书馆标识系统管理是围绕标识系统建设开展的计划、设计、制作、论证、悬挂等方面的工作。标识系统的设计团队主体是设计师,而馆领导和员工也必须参与其中,通过思维的碰撞,反复推敲,制定图书馆标识系统建设的总制度,同时根据自己部室的文化氛围、专业要求制定部室制度,使标识系统实用与美观并存、学识与设计共重。

二、明确标识系统设计把握的几个关系

1.图书馆员工工作牌设计与员工精神风貌关系

(1)图书馆员工工作牌设计的内容。图书馆是窗口服务单位,亮明身份是窗口单位馆员的基本要求,而作为标识系统之一的员工工作牌,设计中要求反映图书馆馆员的岗位、职位、职称等等,通过馆员的工作牌,让读者了解为自己服务的人员,同时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时寻求馆员的帮助及进行后续的服务。

(2)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牌设计色调。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牌的设计应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主色调应在其主要配色及内饰环境中选用。我馆的整体色调是绿色和奶白色,因此在工作牌的设计中也采用绿色作为底色,白色作为主打色,通过此工作牌的设计,和图书馆的内部陈设和建筑外部设计相吻合。

(3)图书馆员工工作牌设计和员工的精神风貌。精致统一的工作牌,让馆员亮明身份,展现了图书馆员整体的精神风貌,同时让读者产生一种信任感,使馆员自身能更自律,其作用是其他标识系统无法替代的。

2.图书馆指示牌设计与内外环境关系

(1)指示牌设计的颜色体系。指示牌的设计应该与整个建筑的色调、室内的配饰、装修的色调整个相协调,让读者进入图书馆,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与图书馆的文化氛围相协调。我馆在色调的选择上截取主色调绿色和奶白色,使整个标识系统不显突兀、不显张扬,读者在这样的氛围中能瞬时静下心来,和图书馆的整个服务理念相吻合。

(2)标牌的大小、位置设计。标牌的大小、位置要与环境相协调,符合图书馆的氛围。如图书馆卫生间的标牌采用男女性别的绿色小人,绿色小人贴在奶白色的墙壁上,醒目而又和环境相匹配;楼梯指示牌采用绿色的楼梯简约线条加指示箭头来体现,形象直观,简洁明了。楼层指引和公共区块的指引,需要根建筑的区域安排和读者的大致习惯安置指示牌,如贴在墙上、挂在空中。既要注意空间的特点同时要兼顾读者的习惯,真正起到指示的作用。

(3)尊重设计,更要尊重图书馆专业的标识。标识牌的设计要注重标识系统本身的功能特征,即指示导向的功能,又要注重设计性,通过标识牌的设计,提升图书馆的品味、增加书香氛围,更重要的是起到正确指引读者的功能。设计师有专业的设计能力,但图书馆有其本身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设计中要多方论证,对涉及到专业知识的部分,需要图书馆馆员自己去把握,如侧板插片,设计到图书的分类知识,这是需要设计师和馆领导、部室人员沟通、了解,注重指示牌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3.图书馆导航设计的多样性与读者层次需求的关系

(1)固定导航标识。固定导航一般安放于电梯、楼梯口,固定导航上标识有每一楼层的服务范围,读者可以通过读取固定导航,了解到自己需要前往的楼层。

(2)电子导航。电子导航一般位于每个部室外面,通过多媒体展示每层的服务范围,同时对每一楼层的区域有详实的划分,电子导航年轻读者利用较多,通过电子导航,读者能精确地找到自己的需要前往的位置。

三、标识系统建设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1.标识系统设计与部室文化相吻合

我馆在标识牌的设计中注重了根据各个不同部室的氛围,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体现各自的特性。儿童阅览区色彩丰富,轻快活泼,这里的标牌富有童趣,指示牌、侧板插片、温馨提示牌均用海宁市吉祥物“潮宝”作为基调,底色用比较有动感的谈绿色,除侧板因编目比较专业,所用语言严谨外,另外的提示语也很有童趣:把书送回“家”、方便你我他,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广阔的海洋,悄悄走路轻说话,标识牌如一缕清风,吹入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古籍地方文献中心室内是中式风格,桌子、沙发、茶几、多宝阁……均采用古色古香的中式家具,这里的标识系统:侧插板、代书板、专区提示板,均采用与家具相吻合的棕色,厚重的历史沉淀感迎面扑来。

2.图书馆标识系统的内容和图书馆活动推广紧密结合

图书馆电子屏标识系统功能强大,有宣传时事政治的、有配合做好政府当前重点工作的、有推广图书馆读书活动的、有好书推荐的……此类标识系统需要安置于显著位置,让读者不经意间了解到图书馆前沿信息,提高图书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3.图书馆标识系统建设体现以人为本

公共区域中,需要提醒读者的注意事项采用友情提示卡的人性化的方式,避免馆员直接提醒让读者产生抵触情绪。友情提示卡的运用能展现人性关怀。例如:

(1)进门请刷读者证或市民卡。24小时自助阅读区无人管理,需要刷取读者证或市民卡才能进入借阅,温馨提示指引读者需要借阅采取的方式,于无声中提醒了读者。

(2)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清香。提醒读者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舒适,保持空间的干净,用友情提示卡提醒在公共场合约束行为。

(3)注意安全、小心烫伤。我馆为方便读者,每一个楼层提供冷热水系统。由于读者年龄层次跨度大,幼小的孩子对于热水的概念缺少,因此印上温馨提醒,并在上面形象的用线条标识热水的简笔画,让人一目了然。

(4)请勿戏水、注意安全。馆大门口有一水池,上面种上了睡莲、荷花等花卉,让读者驻足欣赏,有甚者会下水戏水,因此在池边标注了水深的标识和温馨提醒,时刻提醒喜爱可以但要注意生命安全。

四、结语

图书馆的标识系统是对图书馆氛围的补充和提升,是图书馆和读者无声交流的平台,运用好这个平台,对我们工作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建设好、管理好,让标识系统更好地为我们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祝青晓 图书馆标识系统设计经验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3.3.121~122.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合同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1. 合同签订阶段

(1) 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 而合格主体的首要条件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理解偏差: 一种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

(2) 只有从合同而没有主合同。所谓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比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保证合同及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如同无源之水,毫无意义。

(3) 合同文字不严谨,内容不完整,留有活口。不严谨就容易引起歧义或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履行时引发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能靠准确清晰的合同文字。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4) 违反法律法规签订的无效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实质上也是无效合同。

(5) 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以及翻译问题,境外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弄清其含义或修补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2、合同履行阶段

(1) 发生合同变更。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意识, 结果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首先要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关键在于合同变更要及时。

(2) 工程款不到位。建筑行业工程款没有及时到位情况经常发生,关键是怎样应用各种手段灵活处理发生的矛盾,果断抉择,使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

(3) 维权意识淡薄或缺失,企业应当行使的正当权利往往被束之高阁。其实,《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合同双方作为合法的平等主体,有权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

二、造成合同管理问题的原因

1. 未能正确理解市场与合同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合同是一种相互存在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法》规定合同有三种形式:口头、书面和其他形式。这三种形式概括了市场全部交易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市场主体各方都是靠合同去履行其权利和义务的。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合同。合同是市场的产物,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些领导不了解市场与合同的必然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是想当然的口头安排施工任务,却不及时签订合同或者签订合同不严谨,结果遇上纠纷却没有协商与调解的依据,造成不必要的挣端,甚至给项目或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2. 合同管理不科学

任何一项合同的管理与使用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作为签订合同主体的双方,一旦合同签订完成,下一步就是按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照章履行。有些单位甚至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与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回到了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上。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出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上。

其实,若对整个施工合同文本仔细研究会发现,企业合同管理本身就是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对于市场来说, 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实现企业对社会和业主的承诺, 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满足市场的需求, 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使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实现其合理的经营效益。

由此可见,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核心展开。成功的企业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与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具体环节,由各个环节的成功来达到整个项目的成功。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 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可以说,企业合同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分系统共同配合。

三、解决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解决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 明确签订合同的目的。对于甲、乙双方在合同的签订阶段筹划的重点不同,乙方筹划的重点是合同条款的设置上,尽量增加合同“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的埋伏。甲方筹划的重点是合同条款的限制,包括合同条件、合同类型、计价依据的控制,工程款拨付方式,必须严密经济合同,不留“活口”减少合同纠纷,提高投资效益。

2、注意合同殊条款:

(1)可转化为经济责任的条款:这些条款可转化为经济责任,合同中一般以质量违约金、工期违约金、环保违约金等责任条款出现,有明显的奖惩措施。如果认为合同价款已经是投标承诺的价款,则可以只罚、不另奖,以促使承包商兢兢业业按照投标承诺抓质量、抓进度、抓安全、抓环保等。

(2)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这些条款体现在施工合同的各个方面,即有对承包商的制约,也有对业主的制约,其中有些是一旦发生,承包商可以作为进行索赔的依据。

(3)确定保护性条款:保护性条款指在招标文件中,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作的处理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策略十分多,且往往会对招标人造成不小的伤害,故设置保护性条款非常重要。另外还需要考虑诸如天气、环境、法律法规、金融环境、市场价格的波动等诸多风险因素。保护性条款应结合项目规模、工艺要求、结构特点、发包形式、合同价格形式清单项目的划分情况、评标办法等具体环节来确定。

3、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通过公开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使用过程中应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该岗位上。

4、 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通过以上努力,使其在岗位上成才。

第8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施工阶段;实施控制

0.引言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实质上是项目相关的各个合同执行过程。要保证项目正常、按计划的、高效率地实施,必须正确地执行各个合同。按照法律和工程惯例,业主的项目管理者负责各个相关合同管理和协调,所以工程现场需委托专人来负责各个合同的协调和控制,通常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就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整个工程监理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的依据,对整个项目实施起着控制作用,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基础。合同管理任务是对施工及有关各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双方争议进行调解和处理,以保证合同的依法签定和全面履行。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的所有工作均以合同为依据,以保证工程质量,并用较低的工程成本按期完成项目为目的,以公平合理地处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为准则。合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约束合同双方遵守合同规则,避免双方责任的分歧以及不严格执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1.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1)对签定的合同进行分析,熟悉合同条款,掌握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职责、权利、义务。

(2)监理工程师经常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合同双方严格履行义务。对影响工程实际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及时提出明确解决意见。对有关的往来函件、文件指令、会议记录纳入合同管理的内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对于有些可以预见到的风险,要尽早考虑采取措施进行预控。对意外风险和特殊风险,因不可能清晰预见和把握,也不能在执行中完全避免,监理部应进行风险分析,提醒建设单位在合同制定时进行明确和规范。

(4)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合同双方出现争执,监理工程师应公正地处理风险,分清责任,尽量协商解决,使合同顺利履行。

2.合同管理的内容

2.1合同的签定

合同一经签订,合同双方都必须守信、平等、诚实,按合同条款的规定严格履约。对一些要求监理方参与完成的合同签订前必须以谨慎、认真的态度做好准备工作,监理工程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建设方提供相关的资料,为其决策提供资讯,认真分析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内容和范围及合同文本界限,做到资料齐全,文字严密,力争无懈可击,保证合同顺利履行。

2.2合同的实施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将合同有关数据有关条款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把合同工期、工序、价格以表格形式列出,建立合同数据档案,使管理系统化、程序化。要经常对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合同双方严格履行义务。对影响工程实际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及时提出明确解决意见。

2.3合同的风险分担

正确地、公正地处理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分担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建设风险相对较大,当遇到在招投标文件或合同文件中没有明确载明应当由谁承担的风险,并已造成损失的,虽然各方都有责任,但往往把风险推向对方。监理工程师应公平合理地妥善划分处理风险责任。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争执和损失,监理工程师事先应认真进行风险分析,提醒建设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尽可能提供充足的资料,制定明确的合同条款和规范。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合同双方出现争执,监理工程师应公正地处理风险分清责任问题,尽量协商解决,使合同顺利履行。

2.4施工合同的问题处理

按合同标准条件进行质量控制,明确签证人,按“合约”内容对原材料,工序认可,坚持施工合同标准条件的规定进行工程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按合同标准条款进行进度控制,对承包单位编制的施工计划及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对比,行使检查、监督权,对拖计划的现象指令进行纠偏。在投资控制方面,按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格,行使审核签认权。当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发生争议,必须坚持合约的精神,对照合同有关条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进行协调。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求承包单位改正。并要求承包单位的一切行动按合同条款和规范施工。凡是承包单位违背合同条款的,对建设单位违背《合同法》的现象,建设单位供应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等情况,项目总监应及时提醒建设单位慎重行事,并辅之协调、说服动员工作,指出违章的后果。

3.合同索赔和反索赔管理

索赔管理是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的主体是合同双方。随着建设监理制的实施,作为“公正的第三方”的监理工程师已成为建设工程索赔管理的主体之一。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承包单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是由于承包单位的行为使建设单位受到损失,为维护建设单位自身的利益,应积极进行反索赔。

4.索赔预防措施

(1)加强工程的风险意识,及早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风险来源的可能性,尽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监理工程师在设计及招标阶段,应尽可能地将地质情况及地下障碍物的资料收集齐全。督促勘察设计工作一定要细,尽量避免因勘察失误而影响工程。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要尽可能地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造价管理,要求承办单位认真细致地编制施工图预算,做到不漏项,不留活口,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合同和工程施工形象进度按期足额支付工程款项。

(3)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及进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避免随意进行变更或下达工程停工令,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工程延期而引起索赔。

5.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工作方法

(1)监理方对照施工合同:核查施工承包商资质等级、业绩及质保体系;参与本工程的管理人员的资格要求,对承包商自购材料、摊铺碾压设备的要求,对施工外部条件的要求;对质保期的要求等。

(2)必须保存并管好有关的文件和单据。主要有:合同文件,有关材料及设备的进场时间及规格、数量、质量、的记录,材料代用协议书;设计变更通知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措施,沥青砼的检查和验收报告,施工日记,与甲方代表、乙方代表会谈的记录、信函、工程照片等。

(3)依照合同、图纸和概算的要求,签署付款凭证,对工程投资和价款支付实施动态监理,常念“合同经”,督促检查承包单位执行合同情况,严格管理工程变更,按合同规定及时对已完工工程进行计量、验收。促成承包商严格按合同要求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费用要求各方面履约。

(4)现场监理部设专人负责合同管理,监理合同目录,编码和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质量投资、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信息,协调各合同之间的接口,及时纠正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定期向业主提出合同执行情况的报告。

总之,在项目实施阶段要结合工程的特点,从施工过程合同管理进行了有效准备、全面考虑、及时跟踪整理、索赔预防,以提高合同管理质量,使合同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