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景观设计基本要求

景观设计基本要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1 08:35: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景观设计基本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景观设计基本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小区;园林景观;方案设计;思路研究

1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属性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具有美学、文学与建筑学等相关知识的人对自然环境所进行的有意识改造的策划过程。具体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畴内,采用园林艺术对地形种植植物进行特定改造,并营造建筑物等的途径与方法。园林景观的生态属性主要是从人的角度分析,通过在景观的创意、内涵、视觉方面形成独特的展现形式与特点,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要有对自然要素的概括,又要突出人工化的要素,只有园林系统可以实现。园林景观在维护城市整体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理想的生活家园,借助大自然的优势来实现自我控制与调节。近年来,园林景观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园林的生态属性,展现了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形成了一种和谐稳定的立体园林群落。

2 居住区内园林景观方案设计思路

2.1 居住区内园林景观方案的设计原则

在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中,要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园林景观设计应改变传统小区设计中过分强调景物的观赏性作用,而忽视了小区绿地满足人们基本娱乐休息的需要。景观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到人们的运动、娱乐、交流与休闲需求,真正做到景为人所用,以人为本。

2.2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首先,园林景观设计要尽可能的保留小区内原有的植被。原有植被的保留在园林景观设计与绿地建设中是经常会忽视的一个问题,保留小区内原有的植物并不是将所有的植物都进行保留,而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与其景观效果进行分析,有价值的植物保留下来。一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原生的植物都遭到了破坏,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原生的植物要尽可能的保留下来。

其次,以互惠共生为基本原则,充分协调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互惠共生原则要求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保证2个不同的物种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双方均获利,比如,地衣是菌生与藻生的结合体,豆科、龙胆科中很多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案例,一些物种分泌会促进另一种植物的生长,或者2种植物均有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在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一些植物的分泌物会对其它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这需要设计者多多留意,尽量避免。

最后,对植物营养空间的准确定位。一般植物均会需要一定的营养空间,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并发挥其观赏性价值,植物会受到空气、光照、土壤等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不同生长型的植物会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上。在小区绿地设计中,最好有2个配植层次,比如,乔木与小灌木的搭配,以有效的充实顶层,并在中间留出虚空保证视线,还能避免植物对营养空间的需求而出现的“拥挤”状况。

2.3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区内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注意动静的统一,这种处理主要表现在水景上,一般水景是作为第4代建筑基本设计理念,已经得到建筑设计单位的认可,并深受居民的喜爱,因此,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水景的设计,强调水质与水形,保证居住区内水流的畅通,也就是所谓的活水。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水景的过程中,对水的补充、循环、排泄与净化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水景的生态属性。最好以涌泉或者瀑布作为动力,创造水位的高差感,让水体呈现自然的循环流动,产生涓流或者跌水等动态的水景效果,也可以增加水体与沙石的接触,以提高水的含氧量。另外,在不同的水体环境中,也可以布置不同的植物和构筑物,比如,莲花、芦苇、石头、长廊、小亭子、花草树木等,以多种形式来点缀水体,加大景观的层次性与深度,凸显出水的灵性与建筑物的韵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属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需要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建筑物的基本风格,以及企业文化进行配合使用。景观设计的宗旨与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居住区内绿色景观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者的身心需求,同时,也能够较好地促进生态平衡。因此,在居住区园林景观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营造一种绿色生态的居住空间,更好的展现出“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

1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主体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关项目工程施工方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前,应尊重和了解小区内居民的基本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居民小区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出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和强调“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切实照顾到小区内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要求,以及部分居民的特殊要求。

1.2整体美观性的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不仅是居民区内的一种观赏景观,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园林景观也会因为居民区的规模以及建筑等相关设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其设计的主要内容还是保持整体的美感,尽量做到园林景观与居民区之间相互协调、互相衬托。

2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管理的重点

2.1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与建筑工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要保证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与小区内居民建筑主要出口协调统一,使地下停车库的采光井以及车辆的出入口满足园林景观整体美观要求,还应注意到存在严重噪音污染的区域内设计是否合理,生活垃圾的设置点也要科学合理。

2.2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与市政工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花园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和市政道路工程协调统一。在园林景观道路的设置上,不仅要考虑到其美观效果,还要综合考虑到道路的使用功能,以及工程道路的标高是否符合居民区的环境,其基础的绿化设施设置是否合理,要保证后期的管理工作没有设计上的障碍。

2.3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与综合管线工程之间的协调关系

在设计和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到一些基础设施的处理工作,像独立开闭所、燃气调压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安装位置是否合理;同时,综合管线的走向、标高和居民区园林景观是否存在矛盾等;园林景区内的各种工程管道尽量避开道路、出入口等。另外特别提到的一点是,在小区内幼儿园或者儿童游戏场所内,必须禁止使用带刺、带尖、有毒性的植物,因为儿童的免疫力比较差,皮肤也容易受到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引起过敏乃至中毒的现象。

3居住区园林景观基本功能需求及设计

3.1功能要求

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最根本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所以,居民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要重点突出人本思想的基本功能。花园居民小区应该设置功能分区,其功能区可包括居民公共区、配套公建专属景观区、私家花园区等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功能还要满足居民区景观绿化的作用,尽可能满足小区内植树植被绿化覆土率的要求。同时,在对园林景观整体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着重从视觉环境、嗅觉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各个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居民户外活动广场,在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时,施工负责单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应综合分析和考虑其整体方向布局,尽量使其朝向位置减少或者避免眩光带来的危险。

3.2设计内容

3.2.1水景。

设计时应树立管理和养护服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具体内容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水景的天然生态气氛,切勿过分表现出园林工程项目的人工成分。

3.2.2假山、假石。

生活小区中的景观设计主要包含居民建筑、园林景观等。假山、假石是园林景观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假山、假石的设计方面,应注重和坚持与人文艺术相融合,从而达到提升居民小区整体人文气息的目标。

3.2.3园林景观建筑。

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面,首要目标是满足小区内居民的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园林景观建筑的美观程度,以及与居民区相互融合的协调程度。最大化地实现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统一。

3.2.4小区内园林景观的灌溉。

生活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程项目,也是属于城市园林绿化的一种,像景观中的花草树木都需要水资源,所以设计时应使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并加强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就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园林景观也是一个小区、一个城市绿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以上总结出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设计要求、设计内容,重点指出在现代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冠,彭全秀.浅谈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科技视界,2013(17)

第3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驳岸设计;工程力学;美学;经济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大多数园林在设计时都应用驳岸设计这一手法,将园林驳岸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园林驳岸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它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园林水体工程的力学特性,又要在设计中充分出园林的美观度和经济性,以便充分展现出园林驳岸在园林景观中的独特性,为园林景观赢取更大的吸引力。简单来说,驳岸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如果驳岸设计良好,能够与园林环境的整体艺术风格相切合,将对园林起到增色添彩作用,吸引更多的游人。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园林景观中的驳岸设计作相关探讨。

1 驳岸设计的原则

就国内目前现有的园林驳岸设计景观而言,驳岸水体建筑的设计形式很灵活,按照坡度大小来分,较为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斜驳岸设计和直驳岸设计。另外还可按照形式分为规则式驳岸和不规则驳岸。在园林驳岸景观设计中,为了在保障驳岸水体建筑质量的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出园林驳岸的美观价值,在设计时就应该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 坚持工程力学原则

鉴于园林驳岸是在园林内水体和陆地交界处建设施工而成的一种构筑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固水体堤岸,保护水体堤岸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水力冲刷而倒塌,或者淹没。鉴于这一点,园林驳岸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进建筑工程设计上的力学因素,基本要求是:驳岸设计要能够承受得住水体水流的冲刷和打击,要保证驳岸构筑物的自身强度和刚度。另外,由于不同形式的驳岸在遭受到水流的大力冲刷时,水流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会不同,从而导致驳岸的受力情况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驳岸设计时,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来正确采用不同的驳岸设计。

1.2 坚持美学原则

审美价值是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是凸显城市美学价值的重要标志,所以园林内部所有景观都必须要求具备相应的美学价值。因此,在进行园林驳岸设计时,同样也需要遵循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坚实美学原则。具体要求为:园林驳岸设计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在艺术风格上与园林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要求驳岸设计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为了实现这一点,在设计时就必须重视设计方法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依据驳岸所在的地质条件和地形风貌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种植方法,避免驳岸设计与园林整体设计出现违和感。

2 园林驳岸的功能

园林驳岸是园林景观中联系园林科学与水利科学的交叉。但是以往的园林水景项目中很少对于驳岸的研究,从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园林驳岸因其具有潜在威胁,需要科学的应对方法和设计方法。园林驳岸的功能具体有安全防护功能、景观亲水功能和良好生态功能。

园林驳岸最重要的功能是水文功能,包括减缓流速、保护岸坡、减少水土流失等。一般采用配置植物、石块等材料来减缓水体流速。园林驳岸可以采用缓坡式、台阶式、直壁式,同时可以设置亲水平台、木栈道等,使人们更易接近水体。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园林驳岸有很好的生态功能,对于大雨、暴雨具有一定的缓冲和抵抗作用,同时对于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和过滤作用。

3 引起驳岸破坏的状况和应对措施

3.1 直驳岸的破坏和应对措施

直驳岸有基础、墙体、垫层和压顶等构成。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基础和墙身的损坏。基础损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驳岸基础下的地基不能承受基层的重量而引起的下沉造成基础的下陷甚至断裂;另一方面是在冰冻层的体积变化引起基层的不稳定。墙身的变化则是由于水流的冲刷和内部土壤等蓄积的水对墙体的推挤造成的损害。

针对直驳岸的损坏的可能情况,可以分别采用合理的措施来避免损害的发生。首先,增强地基的硬度,采用桩基和填充混凝土等方式加强承载能力,避免下陷等情况的发生;其次,对于因温度差异引起的墙体体积的变化,可以采用设置变形缝的措施,实现墙体内力的缓冲,避免墙体积压产生变形和坍塌的情况;

3.2 斜驳岸的破坏和应对措施

斜驳岸由其自身的结构决定其稳定性取决于采用的材料之间的结合程度等因素,并且驳岸的稳定性与垫层有密切的关系。故而斜驳岸可能受损的情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施工材料具有在受湿度和温度控制下不同的力学系数,需要选择相互匹配的建筑材料,注意材料在吸水后的稳定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驳岸下垫层的材料的使用,需要根据级配和厚度等要求,去除基层中的尖物等杂物,避免存在的挤压等破坏情况,保护好边缘面和保护层等重点部位。

4 驳岸设计中美学因素

驳岸设计中的美学因素主要体现在驳岸造型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与环境的匹配、环境适宜程度等方面。

对于直驳岸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天然的山石和木材等。在选择石质材料时要注意避免因为气候和温度因素引起膨胀压力和冷冻变形导致驳岸的损坏,需要选择合适尺寸的强身断面,设置相应的变形缝和排水孔。对于木质材料,需要注意采用和周围环境较为适合的材质和景观效果的材料。木质材料由于存在空隙,需要在接缝处设置反滤层避免对土基造成的冲淘破坏。并且木质材料可以轻易设置成参差错落的景观效果,具有极大的美观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驳岸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具有着赏美、为有人提供舒适活动场所或游憩地的功能。园林驳岸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切合了国内当前所提倡的园林生态的理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对园林绿化和自然环境的需求。因此我们说园林驳岸是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园林驳岸设计时,务必要把握好驳岸设计的原则,综合考虑其工程力学和美学之间的关系,尽量选择能够同时满足力学和美学两方面要求的施工材料和设计形式,以便建设出环境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质量有保障的园林驳岸,为我国园林景观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陶颖颖,张洪东,魏巍.园林驳岸和护岸设计[J].山西建筑.2009(32)

第4篇

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在城市整体色彩中的感觉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2、桥梁设计的基本准则

(1)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经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2)功能决定结构。

桥梁的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而为了支承桥跨结构,必须有支承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3)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

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优化设计。

(4)从大处着眼,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入自然,既显示桥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独善其身。要想获得好的作品,就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灵活、准确地运用造型法则,精心构思桥梁造型、合理安排桥梁的轮廓空间组合,既要简单又要明确。

(5)于细微处入手,注意其附属结构与桥梁的协调统一。

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鉴赏。桥梁附属结构则为桥梁主体的通行能力与景观价值增光添彩、锦上添花。如栏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满足安全、经济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便于更换的前提下,其靓丽的颜色和优美的线性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3、桥梁景观设计内容

(1)景观本体的形式美。

这是历来就受各方面关注的领域,如桥梁、引道的水平及竖向线形的美学设计;桥型的美学比选;各种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相关的桥塔或桥头堡或桥亭或收费站的建筑设计等。

(2)桥梁及引道的景观设计。

这是随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而新出现的内容,如桥梁及引道的软、硬质景观设计;桥梁整体色彩设计;桥梁选址与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与调整;护坡工程的美学与环保;桥梁建设与水体环境景观的复原;桥梁夜景观设计等。

(3)观景系统。

该系统又可分成观桥系统与桥面观景系统,其内容根据桥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观桥系统的布点及视线分析;人桥亲和的观赏处及流线设计;桥面观景的流线及视线分析等。

4、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步骤

首先便是桥梁景观的规划,其次才是景观的深化设计。桥梁景观规划应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桥址设想;对桥梁区位进行分析提出桥梁的景观定位;并根据景观定位进行景观空间布局;此外还有配套建筑的规划及桥梁夜景观的分区与分级等。桥梁景观规划目的是对景观有统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桥梁的特性。桥梁景观规划应与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待可研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后再作景观深化设计。

5、桥梁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1)桥梁景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即桥梁设计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新晨

另一种桥梁景观设计的误区便是"伪桥型"现象。有些部门盲目追求"时代风尚",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拱,使桥梁外观感觉与桥梁实际结构完全不符。这种情况若出现在建成后的桥梁景观更新中情有可愿,然而有些桥梁设计者为迎合社会风尚,使"伪桥型"变成一种设计。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2)由于我国桥梁设计以功用为主导的传统,专业设计部门中建筑师拥有量的不足,建筑师在其中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跟不上社会的要求。

(3)设计思路狭窄,模仿较多,自主创新设计意识较弱。有时设计周期过短,为了赶时间,就要生搬硬套,很少进行创新和论证。

结束语

以往的桥梁设计侧重于结构、经济与交通功能方面的优化分析,而现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桥梁的环境景观提高到一新的认识高度,如桥两侧的引道及桥头绿地的景观生态、桥梁工程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工程对水体生态的保护等。在设计中,我们应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应以环境美、景观协调、速度快、质量好,来创建生态工程。

参考文献:

[1]《桥梁美学》,樊凡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第5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方案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庞大,也不断复杂,逐渐融入了历史、自然、文化、建筑等因素,在人类建筑发展史上成功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有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景观设计则需要不断地积累,进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1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重视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绿化功能。服务于园林景观绿化的主要对象,才能进一步明确对景观绿化设计的主题与功能。无论是风景名胜、居住区、休闲广场、公园等,或是有主题的大型专题园林设计,首先必须要重视其绿化功能。

1.2 加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艺术性。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点与线的完美结合,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情况,才能成功地将景观绿化设计作品塑造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艺术欣赏。

1.3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有历史文化内涵。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最大限度的有机结合,要尽量保证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尽量保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并充分考虑到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审美要求与心理要求,才会被广大群众接受,所谓景点要恰到好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4 合理配置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资源。在资源配置的初期,首先要对绿化覆盖率进行计算,充分掌握设计对象人均绿地率数据、立体绿量;另外,要重视多层次植物的配置,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对有害气体进行有效地吸收以及符合生态效益的具体要求。基于设计计算的结果,明确选择什么类型的草坪,或者是乔、灌木与草坪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草坪与林木相得益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5 园林景观绿化材料的合理选择。从具体的设计资料分析,园林景观绿化材料在选择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尤其是不同的植物综合在一起时,需要考虑各种植物的生长速度与影响能力,另外,还要考虑到其阴阳性、病虫害的交叉性以及观花、果、叶树的视觉效果等因素。

2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要点分析

2.1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感染力。绿化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将“景”与“意”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情景成功交融,实现以景动情的良好效果。当代园林景观绿化场景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精神愉悦场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好的环境氛围能够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也是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必须达到的目标。

2.2 园林景观绿化要保持一定的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园林景观绿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绿化设计具体的表现形式中,设计者要尽量让设计成果达到典雅、清新以及时尚的效果,尤其在某些尺度方面要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满足基本工程要求,还要保持绿化景观设计简单、大方、朴素,色彩方面要简单明快,在构思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要符合人们的生活环境理念,才能激发人们的观赏兴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结合自然环境,设计出不同的特色,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时代的风格。

2.3 园林景观绿化要以绿化为主导颜色,突出造景的优美。绿化环境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有心旷神怡、心情舒适的感觉,设计者在创造绿化景观时,要科学合理配置绿化材料,推崇以绿化为主导颜色,以此为基础,体现不同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恰当的融入一些春华秋实的内涵。

2.4 园林景观绿化造景的要点。设计环节中重要的是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将不同的植物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它们生长习性的差异性,以相互协调作为原则,塑造色彩美与线条美,使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其艺术性。

2.5 园林景观绿化服务系统。景观绿化服务系统同样重要,能满足人们日常活动的基本要求。景观绿化服务首先是考虑人们的需求,例如:具有商业性质的绿化设计,通常设置成外向型,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方方便人们观赏;修建厕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既方便使用,又不能影响人们的观赏雅兴;垃圾桶要投物方便,便于定时清理,最大限度保持整洁卫生。

总之,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有时代的特征,要符合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各种要求,设计更多具有人性化的绿化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园桥;类型;桥梁景观;设计步骤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桥梁是这样一种建筑物,它或者跨过惊涛骇浪的汹涌河流,或者在悬崖断壁间横越深渊险谷,但在克服困难、改造了大自然以后,它便利了两岸的往来,又不阻挡山间水上的原有交通。

园林中一般包括山、水、植物,有水的地方自然就会有桥梁,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古典园林、或是新建的公园及风景游览区,都有桥的身影。桥置于自然风景中,可以成为自然风景园林中的主要景观建筑。此时的桥不仅仅需要满通功能,还应具备观赏、游览以及分割园林空间的作用。一座别致的园林桥梁,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对景区的眷念,流连忘返,徘徊不去;整个建筑景观使水面与空间相互渗透,婆娑倒影,引人浮想联翩,给人一种如在画中的感觉。

1 园林桥梁的景观设计步骤

园林造园时大都布置水面.布置原则一般以聚为主,以分为辅。聚则水面辽阔,可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布置,虽人工开挖也富有自然情趣,或有白石砂滩镶边,或有水生植被点缀;分则似断似续,可构成曲折深邃的趣味。俗话说的好:山石是园林风景的脊梁,流水是园林风景的灵魂,桥梁则是园林风景的眼睛。所以园内的沟通与连续,联系必定有桥,少则几座,多则几十上百座,而且每一座桥本身就是一个景点,它同时也对应别处的景点,即游人既可从远处或附近看桥景,亦可站在桥上看远处或附近的风景,产生借景和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园桥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园林桥梁景观设计的基本步骤。1)从布局上总体考虑.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融人自然,既显示桥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独善其身.要想获得好的作品,就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灵活、准确地运用造型法则,精心构思桥梁造型、合理安排桥梁的轮廓空间组合,既要简单又要明确.2)确定结构造型.对桥梁造型进行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

的行为.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切勿出现盲目追求“时代风尚”,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拱,使桥梁外观感觉与桥梁实际结构完全不

符的”伪桥型”现象.3)考虑外装饰效果.通过人为修饰装潢,对桥梁的装饰、形态、材料、色彩及线条等方面的做出改变,改善原结构的形象表现,以迎合人们视觉美学的要求,达到对某些外观造型原本不足或欠缺部分的补充和改善.这是桥梁设计中比较能出效果的一个重要步骤.

桥梁和其他建筑一样,它的外装设计也应考虑到形态、材料、色彩和质感等多方面的因素:

建造桥梁的材料,有天然的藤、竹、木、石到人造的铸铁、钢、混凝土和组合材料.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有显著差别,各适合建造一定的结构形式;再加上色泽、质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素质.

色彩是人们的视觉对一个空间的第一印象,是空间里最能表达情绪和效果的重要元素之一。色的对比,质的对比,在效果上可以达到强调某种艺术气氛的目的。色彩用于增加阳光、亮丽和体现形象.色彩灿烂,景物各异,灵活应用,动静自如。材料特性的各种处理方法应以最美丽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这些线和形又使人浮起一些联想:水平直线的伸展,有扩张感,水平线条又因有韵律的重复而得到增强。垂直线条可产生强烈奋发或进取的效果。垂直和水平线条的结合运用,通过精心的组合能够得到种平衡的效果。

示例之一,某公园水域面积较大,布置桥梁约有40多座,在设计过程中,要使一桥一景,绝无雷同,除了使用各种桥梁形式:拱桥,索桥,梁桥等等,其它只能通过外部装饰部分的处理,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设计原则:其中部分桥梁采用同一跨径的单跨简支钢筋混凝土桥,主梁及桥台桥墩结构及尺寸尽量相同,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把设计重点放在材料选择上。桥梁形态、风格必须因地制宜,充分材料、色彩和质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桥梁与环境相协调,以达到“简洁明快、轻巧纤细、连续流畅”的效果。显然经济实用,反响较好:钢桥的轻盈,冷峻,传递着尊崇;石桥的凝重,传递着自然与和谐;水泥桥的端庄,传递着恬静与安逸;木桥的纯朴传递着温馨。

小技巧:本来桥梁建筑艺术,要求真实地表达材料本身特点。但在材料本身还具有暂时无法克服的缺点时,如钢材的易于锈蚀,则借助于保护材料改变其外表色泽;混凝土外表灰暗,可采用各种表面处理的方式来改善其色泽和质感。

最后,进行附属部分的设计。以往的桥梁设计往往偏重于结构设计,附属部分草草设计或是互相套用,张冠李戴.在设计中,如果忽略了如桥头引道、桥上建筑、栏杆、锥坡、桥台、管线预留孔、桥面铺装、桥面排水、灯光照明等诸多部分,就会导致桥梁总体缺乏统一一性.

3 设计体会

园林桥梁,应不同于一般市政及公路桥梁,在基本满通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桥梁美学和景观设计。桥梁建筑的美学表现不是形、色、质的单一呈现,而是三者在美学法则的指导下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

1)良好的结构方案是优秀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由于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2)功能决定结构

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能够安全、舒适地通过,必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3)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

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优化设计。

4)桥梁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5)于细微处人手,注意其附属结构与桥梁的协调统一

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鉴赏。桥梁附属结构则为桥梁主体的通行能力与景观价值增光添彩、锦上添花。如栏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6)突破盲点,不断探索追求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还无相应的技术规范,这使桥梁景观的思考缺乏科学依据。就结构而言,能参考的相关规范甚少,且经常不能满足景观设计条件。再者专业景观的建筑师人员不足,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跟不上社会的要求。

4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桥梁美学与桥梁功能性、安全性同等重要。在园林设计中,我们应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完善机制,博览纵长,在设计过程中吸引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实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参考文献:

[1] 唐海山.浅谈上海园林景观中桥的设计[J].绿笔采风,2009(2):2—4

第7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生态;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逐年来,城乡引入旅游产业的现象日益普遍。因旅游景观的构建具备长线的经济基础优势、地区区位优势和政府优势,旅游产业成为新城初建的先导力量。而在城市内的引入景观已趋于饱和、城市区域界限逐步消失,乡镇间旅游景观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由外重要。

1 乡村旅游景观构建的优势

生态因素是城郊乡村旅游得以兴起的基础,反过来,城郊乡村旅游也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基于这一关系,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生态价值取向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国家、社会对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构建的迫切需要

从1998年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至今,可以看出我国对乡村的建设从未放松。而现在及未来都是国家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着力推进各项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乡村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乡村旅游的成为当下当仁不让的切入点。在如此环境下发展乡村旅游景观可以算得上是顺应国家的发展政策。

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吸引,这符合当前社会自然保护大前提的基本要求,能促进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生态旅游的一些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方面表现在对自然、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原则。因此,乡村旅游景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现代人群对乡村生态旅游景观构建的迫切需要

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下,人们迫切需要回归自然以放松工作学习压力。而名川大山等传统旅游景点的局限性太强,城乡间的短途乡村游将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

面对民众日益增强的生态、环保意识,乡村旅游景观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景观的唯美、唯艺术的模式化及城市人工景观的“去自然化”,民众在精神层面上渴望回归自然。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以自然生产和环境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体,强调民众的自然感受和参与。因此,构建乡村旅游景观是生态影响及民众的共同需要。

2 构建具有地域性、节能性乡村生态旅游景观

2.1 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质

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构建生态价值取向观是“尊重自然”的表现,是建设特色型、节约型景观的要求。当前,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人造景观”泛滥已成为一个典型的现象。规模上贪大求全和内容上过于贫乏简单,“人造乡村景观”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人造景观、景点较多,投资较大,生产性能差,乡村特征不明显,致使城市化和人工痕迹明显,忽略原有宝贵的乡村自然资源及特色,失去“乡土气息”的特色。“人造景观”脱离朴素、自然、协调这些基本的生态原则。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文化差异,人们旅游的目的就是追求异质文化。特色是旅游者追寻的目标,也是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城郊乡村旅游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风景,有其自身的特质,农村风光、固有的风景名胜及乡村民俗文化均是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可挖掘可表达的内容,建设特色型城郊乡村旅游景观必须抓住“土、野、乐、趣”的特色。“尊重自然”是一个共性基础,针对不同地区,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还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尊重自然”既是源于对生态的考虑,亦是建设特色型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的重要手段。

2.2 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

建设特色型与建设节约型城郊乡村旅游景观是相辅相成的,自然生态属性既是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色,也是其创建节约型景观的先天条件。依据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色,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要点,即建设内容包括:①建成的景观能维护和美化乡村自然景观风貌,吸引招徕游客;②建成的景观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③景观设计要考虑在合适的地点,设计相适宜的项目,让游客具体参与一些乡村活动。

2.3 城郊乡村旅游的景观类型

2.3.1 乡村风光观赏型景观

以自然山水景观、野生动植物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乡村民俗景观为基础,以自然生态为主题,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观光旅游景观开发为主,包括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名胜观光等。

2.3.2 农副产品开发利用型景观

以观光为主、采摘为辅的果蔬采摘园是典型的具体形式之一。游人融入自然野趣的采摘环境中,体验休闲的快乐,享受采摘成果。这种保持自然野趣的景观形式,目前普遍受到游客的欢迎。农副产品开发利用型景观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在保持原生态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游客兴趣,有选择地种植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农产品,通过农副产品销售与特色餐饮美食、采摘垂钓活动等结合,可以形成“采摘园”“垂钓世界”“美食村”等特色景观。

2.3.3 乡村文化体验型景观

乡村文化体验型景观就是通过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尽享劳动、丰收后的一种喜悦的精神状态。“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物质表象是乡村文化体验型景观营造的重点和难点。乡村文化体验型景观的设计要依托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将务农体验活动的场所、设施、活动环节视为一种景观,通过对自然的再现与解读,表达出特有的景观状态。

2.3.4 复合型城郊乡村旅游景观

不过分偏重某一类型,而是几种类型的融合。复合型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土文化,丰富的野生生物种类和适宜的康体气候特点,多规划反映自然野趣和参与性强的景观活动。景观设计内容应注重康体、休闲、娱乐相结合,强调获得乡村生活的体验和享受淳朴的乡野之趣。

结 语

鉴于城郊乡村特殊而独特的景观条件和生态环境,在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建立生态价值取向观,目的在于运用生态价值取向观构建合理的景观设计意识,以确保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能突出乡村旅游和农事特色,突出生态效益,保持乡村旅游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促进当地经济效益的提高。城郊乡村旅游是一块潜在的大市场,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去研究城郊乡村旅游,能更有利于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今天,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语言、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风格也越来越多样,无论设计语言、形式如何变化,那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一定是尊重自然的、符合生态规律的、反映生态价值取向的。

参考文献

[1] 黄鹂. 旅游体验与景区开发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4-108.

[2] 朱建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2):78-82.

[3] 王紫雯.景观文化与景观生态学初探[J].建筑学报,1995(8).

[4] 戴春芳,王志凡.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22).

[5] 戴美琪,游碧竹. 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2006(4).

[6] 王云才.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8篇

关键词:遗产地;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71-01

一、poet生态复合体与遗产地的关系

poet是社会生态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指在一定空间内将人口、组织、技术、环境四大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地域共同体,亦称生态复合体。遗产地的景观设计应在生态复合体理论下的功能、人口、组织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遗产区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存在于大的组织结构之中,而如何在这个系统中做到poet生态复合体的四大要素之间的平衡和依存关系则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poet下的遗产地景观设计评价方法

(一)人口:原真性

遗产地的自然风貌本身是与当地的人口以及民俗民风,民间技艺,文化情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是遗产地形成的独特物证。遗产地不是死气沉沉的文物,它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其本身的资源发展,也包括了与遗产地发展相关的人类在这个地区的活动、还有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等方面,既包含了遗产本身的,又包含了与之发展有关的人类。

遗产区原住民的存在则伴随了许多千年传世的神话爱情或鬼神的故事,而这些神话与人的生活习性或自然山川河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些故事同样是遗产地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这些涉及到自然景观的神话因素,突出景观主题思想,体现出遗产地的人文文化特色。

(二)环境:生态性

遗产地本身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有着其特有的历史脉络以及地形地貌、材料、技术等,所以我们在进行评价时需要从遗产地的生态可持续角度出发。在设计中尽量要保持好原有的生态林和保持好景观的原真性。所以我们在对一个遗产地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和考虑形成这个遗产地的历史过程,包括这个地区的生物、生态山水环境、自然气候、植物等问题,然后我们就需要从整体全面的设计角度对这个遗产地的自然属性进行全面研究,从现有的山、水、植被出发,在不破坏遗产地自然天生的美的前提下,充分体现遗产地的独特性和适应性。

(三)组织:整体性

在遗产地的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遗产地景区的组织考虑,而不仅仅是对某一组织或单个元素的设计。这个整体的设计目标一定要明确清晰。遗产地的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实现遗产区的整体生态系统的优化和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其次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打组织的平衡生态系统,遗产地的各个元素就必须把它的最好配置放在这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里面,全面去了解遗产地的整体功能布局和其服务设施情况。

(四)技术

1、自然美学性

技术是指人们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知识体系,而遗产地景观设计是要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只有结合了遗产地自身的自然美与人工的美才能真正的具有技术性。

遗产区景观设计突显了景观格局空间意义、和氛围,并且使不同的景观格局空间更加的具有其内在的特征,也在情感和艺术上更加的富有感染力,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人类作为审美性的主体,自然要使得人与景观产生感应和互相之家的情感交流。

自然景观在其历史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其独特的造型,不论是雄、奇、险、秀等都被评为遗产地的重要依据。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所给予的。山间的峡谷溪流,风吹树叶,雨打磐石,林中鸟语,夜晚虫鸣等或激昂、欢快、喜悦、哀伤构成了一场有节奏和韵味的音乐会,游客们在这样的天籁之声中,尽情的畅游这人间仙境,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妙交响曲。

2、人工美学性

在遗产区景观设计中,人工造景对于营造出具有美感的遗产景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残缺设计是景观事物外在形象的不完美,如何通过残缺设计去挖掘这种美感,把遗产地的景观残缺变成具有美感的景观。

如果一颗好的,完整的树在那个地方,人们肯定会视而不见,但是如果说这棵树是断的或者是被砍掉一半的,那么效果肯定就完全不一样,有可能就是这一缺,才能吸引人的眼球。

峨眉山的景区中对于枯树、断树都是选择任其干枯,使其能够形成另一种独特

的残缺景观供人们欣赏。景区内的断墙,枯山石等也都是文化记忆的符号,无不都体现出岁月的痕迹。或者在野生林中,可以让人们进行小范围狩猎野兔野鸡等,让人们去感受这种劳作的野情。或者营造一个鸟语林,以当地原有的自然山体为基础,充分运用现有的花草树木、鸟群、山涧溪流、山石等构成的自然风景图,体现出这种自然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