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课堂学习

高效课堂学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3 17:12: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课堂学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课堂学习

第1篇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听课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外面的课堂真的好精彩;同时也认识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派尼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了不可思议的高分,我觉得他们是把学生培训成了一个个优秀的“小老师”!他们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手、口、脑解放出来,走进派尼学校任何一个课堂,令人无法相信,那就是课堂,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节课前,课代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组的组长,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走动的,目的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等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我个人认为,改革无论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学到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派尼”模式,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把派尼模式渐进式地、有选择地同化到我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同样需要“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导学案。就是把派尼成功较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有效的溶入到我们的课改中去,不是照本宣科的全盘吸收,要有地放失,灵活的吸收,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称得上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单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最初我改革课堂模式初衷是想让自己轻松一点,那是XX年5月一次听课,第一次见到一种与我不同的课堂模式的课后就深深的吸引,我觉得教师在课上真轻松,不用怎么板书,把教学目标、预习步骤打在投影上,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预习规定的时间后,让学生讲解,而且,还当场完成课堂作业,并当场批改,后来知道这就是洋思模式,所以,这八年来我的课堂都有这种方式的影子,从派尼学校成功的课堂我再次体会到: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后让学生自己燃烧!

高效课堂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

第2篇

“我与高效课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是在课前。就是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准备充分的话,课的教学思路就清晰可见,学习目标就明确无误。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二是在课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在课后。就是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每课的“教后感”的质量,通过反思来促进教学的改良与优化。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36-01

俗话说,备课有效,则教学有效;学案有效,则课堂高效。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实践意识,使教学情景更能贴近学生的学情实际,教学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更能贴近学生的成长实际。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实施科学学习教学方案,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有了粗浅的见解,现与同仁商榷。

一、洞悉学情,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学会科学学习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发探究兴趣,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形成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深入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和长、宽、高的内涵,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两选一”的预习任务,学生可以任选一题完成。一道题是让学生收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哪些相同的方面与不同的方面;另一道题是让学生参考书中示意图,利用硬纸板分别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并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种预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初步理解和感知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优化过程,生动情景导学,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日常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和探究情况,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融会贯通。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认识规律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笔者在课前精心制作集电影院场景、电影票式样于一体的PPT,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播放,当画面停留在第5排1~10号的10张电影票上时,笔者提出如果要从这10张电影票中拿2张连号的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得出有9种不同拿法,笔者用PPT配合演示。接着笔者又把10张电影票抽象成1~10的10个数字,让学生小组合作:①动手框一框,框2个连续的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3个数、4个数呢?②根据框的结果总结:“框的总次数与数的总个数、每次框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亲历了新知的探索过程,概括、总结规律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精讲多练,巩固新知,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新课标指出: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精讲多练,更要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寻找新知识产生的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和自我的感知来尝试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获得新知,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一课的巩固练习时,笔者先通过“试一试”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再把“练一练”中美丽花边这道题利用PPT进行了重新设计:先出示13朵花组成的花边。每次给相邻的2朵花盖上红色透明纸,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得出13-2+1=12(种);第一次变题,把“2朵”改为“3朵”,得出13-3+1=11(种);第二次变题,把“13朵”改为“n朵”,得出:n-2+1(种);第三次变题,不仅把“13朵”改为“n朵”还把“2朵”改为“a朵”,得出:n-a+1(种)。这组巩固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逐步提高思维的深度,由具体的数逐步抽象成字母,让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四、衔接生活,引导参与实践,让学生能力不断提高

世事洞明皆学问,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衔接现实生活进行施教,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要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通过测量、观察、计算、思考,增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发展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效的教;高效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持久战

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对教师来说,教,是师生交流、互动,知识传承的过程。对学生来讲,学,是师生、生生间的多方交流共同进行的活动。教师教的高效率要配合学生学的高效率才能让“高效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厢情愿的空话。

一、作为教师要高效的教

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思考是什么拖住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我们有共同的语言,有相似的工作、学习环境,应该说交流没有障碍,那么在教与学的衔接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我发现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物理情景建立生硬;其次是已有知识的生疏和遗忘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衔接不顺畅。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1.把生活场景放入课堂,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首先,凡是有熟悉场景可以利用的一定利用。作为学生来说,最熟悉的场景就是学校内及学校周围的环境,而这些场景也是教师比较熟悉的。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入周边场景可以很好的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比如在讲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的过程中,我几乎每节课的场景都是校门口马路上的车辆、运动场上各种各样的球。

其次,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场景,要多多加入学生熟悉的元素。比如讲气体压强微观解释,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有没有直观的教具模拟,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加入了家里厨房的场景。提供给学生简短的视频剪辑,让学生思考打开抽油烟机后,厨房的门窗开关会受到影响的原因,同时布置学生回家到厨房切身体会。这样,就把微观现象和宏观场景结合起来,让知识变得更人性化。

最后,在微观世界的学习中,教师应该保留一点点童心,多利用多媒体、情景剧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抽象的场景模拟出来。在电场部分,我就将正负电荷描述成两个喜好不同的卡通人物,用他们对不同场电荷的反应来模拟电场对电荷的基本作用,效果非常好。

2.巧妙利用别出心裁的小教具,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成功之母,让学生觉得物理课有用、有趣、有收获,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用学生常见的物品做教具很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巧用教具可以让教学更形象直观。比如,在讲飞机在北半球切割磁感线哪边电势高时,我手工叠了个漂亮的纸飞机,一个机翼写上左,一个写上右,现场“飞”给学生们看。学生戏称这是“左右”航空公司的……

b.巧用教具可以让物理情景生活化。比如,在讲到重心和稳度时,我用到“平衡鸟”。让学生分析鸟的重心在哪里,才能有这样的“稳度”,永远姿势优美悠哉游哉。在讲圆周运动向心力时,我顺手在儿子玩具箱里拿了只随处可见的小斑马,先让小斑马自由跑,再给它拴上缰绳,对比两种运动受力的区别。

c.巧用教具可以启迪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在讲远距离输电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低压输电不可行,我用硬纸板做了个直径15cm的圆柱模拟电线,视觉震撼效果极佳。

3.同一情景充分利用。

在物理课堂中,物理模型的地位非常重要,不过物理模型的建立是长期的繁杂的工作,让同一情景反复出现可以在日常授课中潜移默化的建立物理模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比如,在运动学初期,我给学生设立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场景:放学后,我在校门口往西用了20s走了50m到冷饮店,在冷饮店用了10s买了一瓶饮料,有用了20s向东走了70m到公交车站等车。

第一节课我用这个场景讲路程和位移;第二节课用这个场景讲速度和平均速度;第三节课还用这个场景引导学生分析s-t和v-t图像,并进行类比拓展……这样,将所有的知识点揉进同一个生活场景中,在单元复习过程中,只要提起这个场景学生就很容易的把相关知识系统梳理出来,省去了每节课重新分析物理场景的时间直接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学生对这个过程充分的理解和熟悉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新的物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更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4.用最“抢眼”的话描述最多的含义。

对于个别难记忆的重点难点,新授课时就要多花点心思,教与学都是连贯的行为,老师跟学生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默契,仅在课堂上用的独家“黑话”可以担当此任。

这个办法针对教学过程中难度低但利用率相对较高的知识点效果非常好。比如在讲“失重和超重现象”时,为了让学生清晰明确的了解超重失重的本质,记住这两种现象的特点,我戏称失重现象为“快速减肥法”, 将学生平时容易犯的错误容易疏忽的细节全部融进这个词中,指明速成的通常都是“假”的,而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下的人,体重视重马上变为零,所以跳楼是“史上最快减肥法”。这样复习课时,我只强调这个“减肥法”,所有与超重失重相关的知识点都会一起出现在学生脑海里。

5.作业布置要深思熟虑。

课下作业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查缺补漏的过程更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查缺补漏过程。有目的的布置作业,针对教学计划批改作业,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情为下一步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有效地课下辅助工作可以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彰显教师的“匠心”。

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高效的学

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多边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必不可少。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气氛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也正是具有了这样的保障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引领学生“学而不倦”。

1.“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更能亲其师。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学高为师”,任何时候充分的知识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更是掌控课堂局势的保障,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具备让学生信服的学科业务水平。

教师上课之前要保证每节课内容都精心准备,所有习题都心中有数,为了能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准确找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习惯把所有的题目按照自己的方式归纳整理,在授课过程中着重于提炼方法、“授之以渔”。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新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觉得在我这里听到的东西与众不同。新型社会需要新型老师,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只需要一桶水,新型的老师更应该像个永不停水的特殊水龙头,给学生水,还能告诉学生在那里找到水,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找到水……

2. 教师要对课堂效果高标准要求。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教师对课堂效果的要求侧面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学生“拉”进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重点备“层次”。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重在重点突出,对于重点难点的探究引导就要加强层次感,在通往重点的过程中多设置几个小目标合理选择每个目标跨度,让学生轻松实现各层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学”的通道。

其次,课堂上要尽力关注到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们对熟悉的人、物更感兴趣,在课堂上我常用精神奖励或者警示的办法把学生拉进课堂。比如,在平抛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很多学生可以快速准确的总结出平抛的处理方法,我就会用“某某定则”来为这个方法命名,采用这个办法可以让同学们很轻松的记住这类运动的分析方法。这种命名方式对学生有很好的精神奖励作用,多用于学习习惯不好需要多被帮助的学生。同样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某种典型错误,我也会用“某某失误”等名称,这种命名方式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多用于接受能力强但学习浮躁需要经常被提醒的学生。

3. 教师“有预谋”的出错,强迫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有师生的交流才能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有技巧的出错可以主动给学生自主思考提供机会,更能体现教师备课的匠心独具。在习题课上,这个办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集中精力,“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第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

两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已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采用。教学实践证实,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一、铺垫引导

教师首先要营造学习氛围,然后再引导全班同学进行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铺垫性练习。通过铺垫性的练习,突出新旧知识的共同点,揭示新旧知识的矛盾点,引发学生求知欲。

二、小组活动

1.独立思考

这一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具体合作内容有6个方面:

(1)辨析概念问题的合作讨论;(2)发现规律性知识合作讨论;(3)操作实验研究问题合作讨论;(4)选择解题答案策略合作讨论;(5)完成竞争性作业合作讨论;(6)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

2.小组讨论

这一环节是小组活动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发动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3.组际交流

在每个小组逐一讨论后,由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意见或结果。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做到了敢想、敢说、敢做,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4.集体评价

这一环节是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组际交流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提高。极大地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巩固运用

教师不只局限于导学案设计中的讨论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改题、也可以按小组集体改题和出题,组与组之间相互考查、评议。课堂上教师不要怕讨论中出现混乱的局面,要及时引导点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便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集体智慧的发挥。让每一名学生真正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者,让他们共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第6篇

关键词: 英语高效课堂 小组学习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兴趣,让学生在互助、互学、互让、互谅中学习。先生的话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改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何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呢?通过不断实践,我认为小组学习是体现新课改的关键。在小组内,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正所谓水涨船头高,学习差的得到了帮助,提高了成绩,同时促进了帮助者的提升。这也符合陶行知提出的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学。

小组学习如何才能有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第一是分组。每个组内一定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即A类生、B类生,C类生各占相同的人数,这样小组内便于结对子。其次组内人数不要太多,多了就不便于合作、探究。

第二,选适合的组长。一个小组学一般有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担任,也叫教师助理。组长不一定是终身制的,也不一定是全组第一名。组长必须具有组织能力和公益心。组长作用发挥得好坏,决定着小组的优劣,从而决定着该学科教学的优劣。

第三,组内结对子。对子最好是不同类型的学生之间配对。比如:A类生与C类生之间结对子,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C类生之所以为C类生,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习惯和态度决定的,让自控力高的优秀生来监督他们,帮助他们,促进了C类生的进步,反过来又使A类生更优秀。

第四,小组之间的竞争。为了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及时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及时评选出表现卓越的小组。通过小组评价,使全班处于竞争状态,这样课堂自然会活起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在小组分好、组长确定、组员已结对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做呢?当今的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少讲,甚至不讲,把课堂返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老师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尽量能够做到身在若不在。下面是课堂教学实例。

实例:牛津教材8A Unit5 Birdwatchers,在课前给出下列预习作业:第一,理解、会读并且记住生词的意思。第二,找出Reading中的重点句子和自己不理解的内容。第三,在文章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What and where is Zhalong?

2.Why is it a great place for whildlife?

3.What animals live in the special place? why?

4.What do many tourists go there to do?

5.What do the members of the Birdwatchering Club do?

上课时,在学生已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小组讨论。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是生词,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问、自己去解决。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是答疑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效。因为这是各个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拓展加深部分,也就适合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品质。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有的组提出: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whildlife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arth?通过引导、解答,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运用在文章中学到的知识来进行Talk about the Birdwatching Club:If you are a member of the Birdwatching Club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club ?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ings Birdwatching Club does/is going to do .最后,做一些巩固练习。不同的小组做不同的题目,然后进行评比。

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自学、对学、集体学,进行预习、展示、表达、交流、反馈,最后当堂测评,学生会知道思考什么、如何思考,这就实现了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感悟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协调者,作用是尽可能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地发展。在英语里有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其实,任何课型都应该探索小组学习形式,研究如何发动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才会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才不会抱怨累死了,才能达到高效课堂,也解放了老师,使师生关系更融洽。这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学生会学习,才能创造,才能乐于学习、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三学模式;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68-02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拥有高效的教学理念,掌握高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趣、实、活、新。

趣:趣味、有趣。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活:课堂气氛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实践操作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

在课堂改革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二、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一)巧设课堂步骤

创新“三学”模式,即采用“自主探究、全面辅导、活用练习”的教学原则,采取“三步教学法”。

1.第一步: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习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从而实现个别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布置的任务要由浅入深,突出重、难点,做好巡视监督工作。

2.第二步:全面辅导。学生自主学习了八分钟后,教师必须借助教学设备向学生做直观性演示和讲解。它不仅在知识教育方面有很大作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借助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最后教师一定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结论。

3.第三步:活用练习。练习作为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设计的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真正把数学练习变成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活用练习一是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量采纳身边的素材,进行合理补充,三是针对问题,强化练习,四是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五是鼓励性的选作题。通过练习不但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激发,都能起到提高的作用。

当然,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

(二)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来,在教学中要体现“互动性”,通过让学生阅读、寻疑、师生互相质疑、合作释疑和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畅所欲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敢想、敢说、敢比”,充分展示学生合作、交流、反思、体验的能力,形成一种互相补充、相互发展和互相激励的教学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具体做法是:

一是更新观念,培养参与意识,积极为学生提供多层面交流。在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重点,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

二是课堂教学中树立“三种意识、四种解放、五种能力”。三种意识是:课堂教学互动的意识,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勇于创新的意识。四种解放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脑子,让学生多想一想。五种能力是: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交能力,让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各显其能,主动发展。

2.把探索的积极性还给学生。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

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学习探索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享有二个保证和三种权利。即:保证活动时间,享有参与权;保证活动机会,享有选择权和评价权。

第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三个要”,即:导的方向要明确,导的方法要科学,导的过程要实在。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学步骤,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质疑的空间留给学生,问的权利让给学生。始终营造人人参与、个个成功的教学氛围。

第8篇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倡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

二、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

1.“课堂生命说”

叶澜教授是我国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论,开创了新基础教育实验的理论先河,并且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她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活力。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2.高效课堂的实验理论基础——“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如右上图所示,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是“阅读”,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是“声音/图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学习保持率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两周后学生可以记住30%。

第五种是“小组讨论”,采用这种方式,两周后学生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采用这种方式学习两周后记住的内容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三、激发学习动机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高效学习的特点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会激发潜能、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使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高效课堂实践的成功案例

1.构建化学实验教学平台,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这一节的“吸热反应”时,实验中用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分配任务,每组准备一个干燥的空矿泉水瓶(带瓶盖),并预习相关实验。在课堂上学生有条不紊地把预先称好的20克研细的Ba(OH)2·8H2O粉末和10克NH4Cl晶体分别倒入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轻轻敲击矿泉水瓶使瓶内固体混合均匀,这时用手触摸瓶身感受温度的变化,并轻轻旋开瓶盖用扇闻的方法闻气味。教师提问:“那刺激难闻的气味是什么?为什么矿泉水瓶冰凉冰凉的?为什么瓶内有白雾?根据现象判断该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哪一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吗?”小组内相互讨论,互相提问和解答,然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结果。这时再通过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加上相应的反馈练习,一个重要的实验原理就被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结果表明,通过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并亲自动手实验,学习的效果得到较大提升。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只是听老师讲述知识。根据“学习金字塔”,两周以后学生记得的内容只剩下5%,课堂效率低下。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这就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把上课内容做立即的应用,学习效果可高达90%。显而易见,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因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2.深化化学实验教学思维,以情境引领学习动机

近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中,课堂情境的预设和创建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在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化学实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教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课时,笔者就创设了几个不同的教学情境,分别如下:

【情景一】在20mL0.1mol/L的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到什么现象?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存在?

【情景二】运用难溶电解质的平衡移动知识解决问题(分组实验):

情景一中开始的白色沉淀是AgCl,加入KI溶液后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这里就有个认知冲突:溶液中的Ag+从何而来?自然地引出溶解平衡的概念。情景二中的几个问题就是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通过两个情景的设计,再通过实验过程,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师要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的激发。所以教师要创设更多适合学生思考梯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深入思考,便很容易直抵问题的实质,进而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当我们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学过程必然也会变得更加简洁生动。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这一化学认识过程来培养和训练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将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展开,以便学生把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主观形态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创设情境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边讲边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

3.让化学实验揭示猜想与实验事实的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违背学习者常识的事实,将造成学习者意识中的认知失衡状态,而摆脱这种认知矛盾状态求得解放的需求,就成了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性实验情境,预先让学生尝试猜想,然后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意想不到的新现象,激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顺应、解释这些新现象。例如,当学生已经掌握了钠的基本化学性质后,笔者让学生思考:金属钠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果能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钠比铜活泼,所以钠可以置换出铜盐溶液中的铜。学生很快就写出方程式:2Na+CuSO4=Na2SO4+Cu,现象是钠溶解,同时有红色的物质出现。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既有气泡产生又有蓝色沉淀生成,整个过程并没有红色物质生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的现象不符,由此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钠太活泼,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总而言之,要在40分钟内上一堂分量厚重、值得回味的高效课,功夫在课外。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探讨出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课堂,才是一节高效的、成功的课。

参考文献

[1]赵礼明.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4).

[2]陈玉乔.化学教学中预设认知冲突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