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一对一教育

中学一对一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3 17:12: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一对一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一对一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差异 德育

外语教学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为主的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能力,即重视知识的“工具”功能,而且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这点也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作出的要求。

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就有所不同。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当然,中西方文化差异也体现在德育方面也有所不同。我国自古以来素称“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度,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同样呼唤精神文明的快速协调发展。

在西方,道德教育初始是由宗教教育承担的,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兴起,道德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内容。同时,涌现了一大批潜心研究和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大教育家。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西方德育思想家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教育思想流派。例如,裴斯泰洛齐有明显的泛爱主义倾向。在道德教育方面,他也坚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天性中就具有善良、友爱、仁慈的种子。他说,道德的“主要根源是存在于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另外,赫尔巴特认同明辨与选择,即道德是人类最高的教育目的,因此亦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社会环境对人的不良影响(来自仆人、亲戚、游伴、自然本能等)。教育必须抵御这些不良影响和儿童天生的烈性。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创立的道德认知发展学说在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影响广泛而深远。在如何看待道德这个涉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本问题上,科尔柏格主要采用了杜威的相互作用说。

今天,我们不但要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弘扬儒家优秀的德育传统,同时还要研究、批判和吸收西方德育教育理论和观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我们做好当今学校德育工作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和重要意义。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都是在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尊重人格尊严的社会价值取向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他们都大力主张要给儿童极大选择自由的前提下诱导儿童形成某些道德价值观,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持批判态度。但反对在道德教育中的灌输和形式主义,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学生道德能力的形成,强调道德知识必须内化到儿童的知识结构和品德结构之中去,强调道德个体的自主发展,值得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借鉴。

在具体的外语德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习西方的德育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把具有我国特色的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各环节中,让其发挥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作用。

首先,外语教师应当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在新型师长关系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今天,我们要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方式,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平等相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爱护青少年,促使其健康成长。

其次,外语教师应该提升自我修养。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还应为人师表,身先垂范,以自己个人道德见解帮助学生领会道德价值观。师生之间应该是一对一的交朋友。教师要努力发现肯定并发展每个学生的特殊才能和优势。教师还应创造条件与机会使学生接触并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当发现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时,应与学生个别交谈促使学生得到矫正和提高。

再者,外语教师应该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客观评价和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有差异,各有长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差异,教师应当客观陈述和评价,不能带着个人感彩对西方文化进行否定或者过分肯定。而应当从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出发,根据国情,有选择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展开德育教学工作。

最后,外语教师的德育教学策略应该避免灌输式和空洞。在学校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中,一直存在着空洞、抽象、说教的现象。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注重于实践性、具体性与可操作性,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德育工作中借鉴的。

总之,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只有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德育教育的实践化、生活化是西方国家德育教育值得借鉴之处。外语学科在教学方法、理论发展上都处在很多学科前沿。我们外语教师应该借鉴西方德育教育的方法,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认识情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孟节省,林雪原.西方文化漫谈.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4.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6.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 农村 中小学 教育 意义

远程教育的定义:对远程教育这个概念的认定在业界还莫衷一是,对其定义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但从总体上来说很能被大众接受的一个定义是这样的,远程教育是指人们通过非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所进行的有指导性的、可交流的知识学习过程,这种学习往往是有一定目标,是为了掌握技能而进行的。远程教育可以通过通信、电视、电话以及网络进行,目前真正高效、及时并具有高交互性远程教育方式是网络教育。从这个意义来看,远程教育就是指将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员的教育,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学生与教师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讯联系的教育形式。

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大产物,对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与巨大的推动力。特别对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城市化程度低,农民人口多,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不高,要想迅速改变这个现状,改变城市与农村在教育上的差距,远程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实施途径。通过远程教育机制,使世界的、全国的、城市的各种先进的教育方式、教育、资料、学习资源等各种知识能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传输到知识贫乏的偏远的农村,让农村的学生能及时了解学习最新最好的知识,丰富思想。

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能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都缺乏师资,特别是一些主要课程合格教师更为缺乏,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为中西部各地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配套教学光盘,以解决这些学校在一些课程上缺乏师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为农村中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卫星教学收视点可以成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不间断培训的一个教师培训点。为农村乡镇初中配备计算机教室,要把在乡镇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乡镇初中计算机教室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促进学习,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便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

归纳起来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意义:

1.跨越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我国的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 虚拟各地名牌学校,让农村的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在自家学校里聆听全国名校、名师的指导、感受名师风范、培养内在气质;农村孩子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就读各所知名院校,不用为不能进入名牌院校而发愁。同时,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最大丰富的信息,使学习由被动的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变成学习者主动选择信息的过程。从物质上讲,网上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学校不必为学生安排教室,更不必为学生解决食宿等问题,学生用于交通的时间和费用也可大大减少,教学活动摆脱地域限制,延伸至全国乃至世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另外,由于网上教学的信息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存在的,信息的复制既简单、迅速又经济,节省了大量的书本开支,这样一来也就为农村学生节约了一大笔资金。远程教育下的城市和农村互通信息,互通有无,互相迷补共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难题,提高教育教学法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整体稳步快速发展。

2.远程教育是知识海洋

“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咱乡。数理化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这是我们农村师生对远程教育的描述,说得很是实在,但它也的确是这样的。通过远程网络,可以共亨全国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学生和老师均可以在上边无忧无虑的尽情亨受网络上的各种知识。老师上课需要的课件,学生学习用到的资料均可以在远程教育网络上找到,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翻阅大量资料的时间,减轻了负担,更何况,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更能让学生和老师既减轻负担又增长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轻松愉快,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在有的地方呀,流传着这样的话:“不会上网,就要下岗”,说明人们已深知网络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农村,由于经济、文化、地域方面和城市存在差距信息封闭,教师如果再不通过各种途径给自己充充电,增加点知识的话,那么就无法适应自己的工作,适应社会了,而使网络就是非常快捷的一个途径和渠道。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的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和学生知识面的掌握程度。以前,人们都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东西,如今,“有一桶水”的教师已达不到时代的要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教好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必须具有长流水,而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源头就在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教好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国家推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对我们这些农村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3篇

【关键词】人格;审美;养成教育;思品教材;教育意义

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鼎盛强大的封建王朝,文化播及大半个世界,“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就是典例。这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铸就民族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思想品德》教材便是这些“英雄”的聚集点。教师在学生的养成教育领域里充分利用教材中体现这种精神的”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养成教育。

一、健康养成教育

“教师理想——育人、无痕、教真、和谐;珍爱教育——不让爱沦为浮华,不让价值向物欲低头;”切实地指出了一种健康教育。思品教师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教育者之一,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明确这一职能。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教师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在地推进素质教育。教材中那些“人”个性鲜明,其人格魅力也是风光无限好。

身心健康则为美,人格美是那些“人”形象美的内涵和核心,是一切美中最动人心魄的力量。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它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思品课堂上展示出来的思品应该是一个多维度,色彩丰富的思品。如果只是一味讲授思品内容而没有思品教育,只关注知识表面化的力量应付考题,不求学生本质的理解,学生只知道这件事,却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有触及学生内心世界,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化、人的精神家园呼唤美的教育。教材中那些杰出的代表人物的故事中充满着一种既广博又隐含的美,教学的本质又有审美性。所以,教师应树立起审美观念,带领学生去聆听那些“人”与事。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说得好:不爱学习的学生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由此,教师何不让教材中美丽的人美丽的故事进入学生心灵,唤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积极执著地去探索呢?

二、用 “人”美好的品格在学生心中装上一盏灯,为学生导航

人的好品格形成,先秦思想家有一种观点“染积说”。意思是人格是在各种因素的“熏渍陶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积累而成的。教师必须让美好的人格在不断修正和完善解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作用。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透过“人”的情感世界:有对美好的向往,对高尚的赞美,对弱小的同情,对邪恶的憎恨,所以通过合适的审美渠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解析“人”、诠释“人”的意义,从他们身上看到闪光魅力,激发前进的动力,明确自己的价值认定。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以及世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清朝后期,外国列强的枪炮声震碎了腐败清政府的繁华梦,也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在中日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林则徐,面对英美法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鸦片,从肉体和精神上残害人民,在经济上进行卑鄙掠夺,他态度最坚决地说: 再不禁烟, 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1839 年6 月3 日, 林则徐亲自到虎门,主持销毁害人的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这些伟大的爱国者,充分表现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正是他们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强烈的息争御辱的爱国思想,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教师要成为有心人,能因材循导,使学生自觉体悟,就能唤醒激励学生释放出本质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造就学生的阳光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实现健康的养成教育。

三、教育学生要有“愚公移山”精神

学生在毕业后不久,很多知识很快就忘了,如果我们培养了学生良好素质,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植根于他们头脑中的民族之魂在随时发挥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愚公移山”的故事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是一个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奋斗。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两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实现目标中可能会遇到的各样困难,只要我们能够执著,坚持方向,坚守信念,坚信毅力,就完全可以凭借我们健康的身心和体魄去征服它、解决它。这样学生会明白生活中愚公有移山的精神,学习上我们要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毅力。

1998年夏,2008年5月,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力除雪难,抗震救灾。这些人和事,体现出公而忘私,舍生忘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不怕困难,敢于胜利,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尊自励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它使我们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为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壮美。亿万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强大。它把我们的民族品格带向一个光辉灿烂的境界”。学生一旦明白这些,那么它对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量。

第4篇

【关键词】“一对一” 尝试 探索和研究大放异彩

人们常说的“一对一”教育全称“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是由专门的“一对一”教育辅导机构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并由每个学生所配备的教学团队加以实施执行;通过全方位、策略性地辅导,不仅使学生掌握一种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改善不良学习习惯,稳固提升学科知识,而且在树立自信,完善人格,为人处事等方面均得以提升。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教育辅导机构流行”一对一”教学,我在想,现在的课堂教学能不能也引入“一对一”教学呢?

在我们农村的许多小学,由于师资紧张,一位老师通常要教几个班的学生。在我们这里,特别是英语老师,一位英语老师至少要教三个班的学生,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实行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是我很快又想到我们有强大的学生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老子曾经说过:教学相长。在教学中让学的快,学的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的慢、学的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不也是一种“一对一”教学吗?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首先是老师和学生组成的“一对一”教学。让每位学生课前都准备一个问题,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由课代表统一收齐交给老师,老师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评选,对所提问题精彩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把问题呈现到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对待讲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老师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学生成为驾驭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解决自己的难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较难回答的问题由老师来解决,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既有学生中的,也有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教学。

让学生提前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是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都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所讲题目的理解。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的选择题出现了错误,在讲解时,让做对的学生和做错的学生都阐述一下自己的理由,老师肯定正确的答案,帮助做错的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让老师来回答,为了提出问题,学生会对问题仔细的揣摩,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也会加深,从而让学生由被动的提问到主动地发问,课堂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在上课时会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但是还需注意的是老师对课堂的把握要到位,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有的老师非常注重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搞得非常好,但是往往对知识讲授不完,教学中总会留下小尾巴。

学生中怎样实现“一对一”教学呢?我们知道尽管老师的课非常精彩,但每节课都会有溜号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每个学生都检查那是不可能的,这该怎么办呢?在新知识传授完或者是考试题目讲解完后,能够担当小老师的学生在全班迅速分散开,对学习有疑问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检查,实现学生中的“一对一”教学,在检查结束后并及时向老师汇报辅导和检查效果,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能做到充分了解。

但是很快,我又发现,有一些学生上课状态更加不理想,学生上课的主动性有大大降低,怎么会这样?我认真分析,并找学生进行谈话,原来有的学生对“一对一”教学又产生了依赖,自己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有个别的学生认为上课学不会不要紧,到时候还有小老师来指导。怎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摆在了我的面前,创建新型小组,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展示,让“一对一”教学变成小组之间的“一对一”比赛。老师对学生的检查是必要的,但是检查的辐射面是比较窄的。小组检查能够有效检查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然后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示,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应该会不错,此措施一实施,小组之间竞争激烈,宛如一场激烈的辩论大赛,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不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高。看到孩子们学习氛围这么浓厚,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都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看我的教学课堂,那叫一个热烈。

正当我为我的小聪明感到沾沾自喜时,问题又出来了,当小老师的学生又不干了,他们说:“我们辅导和检查的很多同学都不是我们组的,我们把他教好了,我们组就落后了。”对啊,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怎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结合起来,表现好的小老师作为每期的智慧之星,把能够胜任小老师的学生作为学习之星,把进步的学生作为进步之星。根据日常的积累把它折成一定比例放到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之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尤为明显。

语言的学习,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交流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的发音问题,学生的发音不准确,就会导致相对应学生的发音错误,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发生,老师的指导应及时跟上,老师应不断地的去询问“一对一”学生之间的辅导和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正确指导。

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秦贤.浅谈英语课堂中的个性化教育[J]. 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 2012(12)

[2] 姜凌,钱桂红.个性化教育: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2(07)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重要意义;可行对策

On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Enhancing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to non-English majors in college English,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ion teaching to non-English majors should not be marginalized any more,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it in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current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nd furthermore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translation teaching;importance;feasibility

引言

翻译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然而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一直都只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低位,形成了“教材不讲,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尴尬局面,即便是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翻译能力也严重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复合型、应用型的翻译人才越来越紧缺,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有重要意义,顺应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同时也顺应时代需求,对增加翻译人才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后,本文还将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对策。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长期受到冷落,处于教学的边缘化地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大纲、教材及课程设置方面。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译”列入其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定义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提出“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由此看出“读的能力始终是第一位”,而翻译能力的培养“几乎是可有可无”(蔡基刚,2003)。新的四、六级考试虽出现了翻译题型,但分值只占总分的5%。作为英语教学的“指向标”,四、六级考试对翻译题型的弱化,直接导致了翻译教学长期受到忽视的状况。同时,大学英语的绝大多数教材几乎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对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讲解,仅仅只有课后的几个句子翻译练习。而这仅有的几个练习题也只是对重要知识点的巩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练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再加上重视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能顾及翻译理论与技巧,即便偶尔涉及,也是零碎杂乱,难成体系。

2、教师方面。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大纲、考试等的指挥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注意到翻译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抓好听、说、读、写就足够了。另外,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重,大部分老师都没有时间、精力来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因此缺乏翻译实践经验。

3、学生方面。在思想上,很多学生对翻译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只要读写能力跟得上,能够看懂、理解原文,翻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专门学习。由于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翻译技巧等方面知识的严重缺乏,学生所谓的翻译就是词义堆砌、罗列,欧式汉语、中式英语、误译等在学生的译文中比比皆是。另外,英语基本功不扎实、汉语表达能力欠缺也增加了翻译教学的难度,影响教学效果。

由于缺乏各方面的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边缘化低位长期得不到改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二、大学英语中的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

第6篇

论文摘要: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的当今社会,积极将心理学植入教育当中,洞察呵护初高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是对新时代下教师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对心理学进行综合概括;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今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介绍。最后,对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希望该课题的探讨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活”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学习环境,让初、高中学生在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引言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深刻的诠释了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如何借助各种手段完善呵护初高中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里,是时代为我们每个教育者提出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浅谈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做到客观公正的分析。

一、 心理学概括

(一)、心理学概括

心理学,顾名恩义,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科学。由于它的研究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非常多,和教育工作联系密切的就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二)、初高中学生心理状况

初、高中学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承载着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的重任,也是我们延续五千年文明辉煌史的希望。因此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优雅的情操,都是至关重要地。目前,中学生年龄段普遍在12岁——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嘘声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度过时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型交织在一起。而高中生年龄段一般在14岁——18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相对比较敏感,处于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相互冲突的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心里引导,会易形成孤独、自卑等心里障碍。

二、心理学对于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的课堂活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通过心理学可以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开展或者改善课堂活动。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一样,对事物的兴趣与理解有着大相径庭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根据年龄,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随着意志力的发展,中学生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显著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得到了迅速提高。“研究表明,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约20分钟;10—12岁是25分钟,而12岁以后则是30分钟左右。”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在这些时间段里面进行传授,而其余时间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等,既避开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帮助教师重组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年级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寻求适宜于任教班学生真实水平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综合能力。其实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学生学习水平都参差不齐。导致材学不但给老师有效教学提出了难题,还给学生造成了学习甚至是心理上的障碍,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使之达到更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过程从而更有效的吸收知识,是除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外,毫无疑问需要教育心理学的辅助的。

例如在教授12 个表示月份的单词时。这些单词不仅发音长而且难于拼写,要求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完全记住或背出这些月份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从上学期布置家庭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英语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并在每次布置作业时都会有意识地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由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记忆并掌握有关日期、星期和天气的词汇。教师还可结合人的学习记忆曲线走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和复习时间计划表,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帮助教师科学对待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

兵法有云:知己知己,百战不殆。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讲解、细致辅导,降低学生在知识吸纳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担忧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改进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曾经就读于本校的一个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喜欢与同学交流。遇到问题也不愿与同学进行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助老师。通过我私下了解与耐心沟通,发现这个学生性格孤僻的原因很大部分原因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我又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足球,而且足球踢得很好,因此我推荐他做了班级的足球队长。通过组织球赛,让这个本来性格孤僻的孩子找到了信心,也通过比赛慢慢和曾经生疏的同学建立了友谊。

总之,科学的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我们需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与初、高中学生的教育密不可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加速学生心理成熟,使其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民教师应充分的理解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让心理学伴随着我们教师与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施江玉,李辉.《对罗杰斯教育理念的再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01期

第7篇

【关键词】互动;课堂教学;英语课堂互动

Benjamin Franklin曾经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也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互动,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站着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忙于做着笔记,课堂几乎没有互动,学生没有机会提问,也没有机会与同伴分享、探索;老师也不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课堂氛围不利于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语言学习的阻碍尤为严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使语言学习成为了知识学习,而非技能掌握。经过新一轮教改,互动教学模式得到了推广。在互动教学这种更为灵活的方式中,教师成为了指导者、顾问、朋友,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指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去主动和老师、同伴合作,找到问题答案,实现学习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诸因素间实现有效的互动交往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灵活的组织学习材料,创设自主参与的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而言是有意义的或易于引发其体验和联想的问题。我经常在教学中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素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最大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外研社版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Welcome Unit一课中,在学习My Family这一部分时,我视频播放了一段《我爱我家》片段,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时候我用英语向学生介绍这个家庭的成员,并使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表达方式。然后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然后合作帮他/她制作family tree。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意识,进一步促进学生间的熟悉程度;又能够使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亢奋”状态,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互动交往,领悟自主探究的方法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内容,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活动,它重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我常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英语学习活动的机会,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探究。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自我意识和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创设和谐师生互动的关键

香港一所大学的教师Jackson发现,在英式课堂教学中,当进行到参与讨论教学环节时,中国学生往往会退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文化习惯、担心在人前丢脸、害怕成为焦点、担心被贴上“自大”的标签、缺乏自信心、习惯于孤独等待等。这导致了一些学生从不主动提供信息,即使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

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自由对话,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恰当组织非常重要。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提出问题时,应从学生差异出发,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才能确保学生有话可说。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应对其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的评价。教学中允许学生错了重答,不完整可以补充,不懂可以发问,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允许学生反问教师,积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创新,为学生的进步喝彩,让学生有受人尊重,被人赏识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优化生生互动的合作品质

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以问题或课题为学习中介,引导学生社会、生活、自然中去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这种学习方式更需要学生在协作中分工,在互动中交流,在合作中深化探究、取得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生生互动环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是构建和谐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满意的成果。互动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对英语课堂教学得到良好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古人伏.“师生互动准则初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

[2]梁朝康.“构建新课标语文教学的‘互动’平台”, 2006

[3]熊生贵.《新课程:教学创新新视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第8篇

1 PBL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1.1 产生背景

由于生物医学迅速发展和特殊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知识的积累成倍增长,教师们出于对专业的热诚,竞相扩充教育内容和介绍高新尖技术,造成学生学习超负荷,学生只重视记忆教材,而忽视了实践和医学道德的学习。以至毕业后,他们既缺乏独立的工作能力,又失去了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道德观念[2]。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察觉出这种偏向,以及将产生的教育危机,感到学生需掌握的内容太多,而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解决今后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已无可能。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刻不容缓。提出要把开发学生智能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培养目标,加以研究和贯彻实施,使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要精简教材,改变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并且重视医德的培养。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3,4]。

1.2 PBL发展现状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发源北美[5]。其实行的教学方法是:(1)取消上课,以自学为主;(2)问题解决或问题定向的学习;(3)全面采取综合性课程;(4)保证让学生个人有选择课程的自由;(5)全面贯彻小组的互相教学-学习;(6)小组配备的不是教师,而是作为“支持者”的指导教师;(7)不进行系统的讲授,而是个别指导。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不是给以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这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为此,PBL的课程设计尽量使其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接近临床实践,注意跨学科横行知识的联系,把基础课的学习和运用贯穿于临床全过程。这使得PBL打破了传统医学各基础学科之间的界线,实现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纵向综合和多门基础学科知识的横向综合。

作为一种医学教育改革途径,PBL已被许多医学院校采纳,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埃及、印度、中国等40多个国家的医学院校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哈佛医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PBL是全校性展开。有些院校如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医学院、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等是局部试用。当然,大多数院校还只是在基础课中采用PBL方法。其中一部分学校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中引入了模拟病人或标准化病人技术[5,6]。

2 PBL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影响

2.1 PBL的优势[7,8]

2.1.1 具有开放性

从时间和空间上,PBL教学法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开放性,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一方面,学生在获得新经验扩充原有的认知机构的过程中,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直接与间接经验有机的联系起来;另一方面,PBL具有兼容并包、各抒己见、学术自由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体现了更大的广泛性、灵活性和弹性。

2.1.2 具有探究性

PBL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取得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要经过提出假设,收集整理资料,检验求证等阶段,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应用,并且,该教学法更注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2.1.3 具有全员性

PBL教学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倡导学生自主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能力得到发展,优势领域进一步拓展。

2.1.4 具有交互性

在PBL教学法中,不仅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且也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2.1.5 具有系统性

PBL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人为将知识划分得支离破碎的弊端,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提炼和概括,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知识体系。

2.1.6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PBL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实现“学会”向“会学”转化。

2.1.7 培养集体协作能力

PBL教学法要求集体协作,这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在小组讨论研究过程中,每个成员受共同目标的指引,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活跃而融洽的讨论,逐步建立协调、积极、相互尊重而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

2.2 PBL的不足

2.2.1 课程设计

PBL教学法取消了各门基础学科教学,改为以临床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课程学习,打破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漏掉了一些内容,使得临床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不明了需要学习什么,不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和电脑资料检索系统,从而不能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影响了各种能力的培养。

2.2.2 教学管理

由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接触临床,某些课程必须按要求配备专业教师,每5~7名学生配备一名辅导教师,这就需要一支庞大合适的临床教师队伍,而目前,许多高校还难以达到这个标准。

2.2.3 学习环境

为保证PBL教学法的顺利进行,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考书、电教设备和实践基地,而在某些单位,由于财力受限,无法满足。PBL模式在欧美国家应用得比较广泛,也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但由于存在的各种问题,一直未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法。

3 结合中国国情,开展PBL教学

PBL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途径,在欧美医学院校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在于,这种学习途径有助于开展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结合中国国情,进行PBL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7,8]:

(1)经过长期实践研究表明,适合PBL模式的学生具有年龄较大,自我实现较高,独立成就倾向强的特点,国外医学生一般在综合性大学学习了4年,取得了学士学位,自学能力较强,具有开展PBL教学的基础。而我国学生高中毕业直接进入医学院校,一直受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自学能力差,根本无法适应一入学就采用PBL教学法。所有必须结合这一特殊性,建立合适的教学过程,先以PBL教学目标为导向,为低年级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然后再在高年级中开展PBL模式的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其进行自我评估,充分利用原有知识。

(2)PB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人们对其了解不多,疑惑不少,因此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更加敏锐地洞悉学生的想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上的支持。

(3)实行PBL教学还需要编写一套PBL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舍弃许多不相适应的内容,增强改革意识,编写出有利于学生自学的教材、自学提纲、思考题,以指导学生运用参考书目。

(4)试行和推广PBL教学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教学设备,如图书馆、网络、各种实验设备等,而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信息资料相对贫乏、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必须在财力上予以支持,建议有关部门设立专项基金,在经费上优惠PBL的实施。

(5)PBL教学的发展已进入到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阶段,因此必须逐步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这也是办好高校的一项中心工作。要实现这个目的,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大学阶段锻炼成真正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PBL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笔者相信通过与我国国情的相互结合,PBL能够更好地提高现代医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冬林,郭永松.科技进步与高等医药教育的未来发展.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10-11.

2 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16-17.

3 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1-2.

4 周伟.医学创新人才的成才规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4):23-24.

5 张效云,董明纲,刘洁.浅谈PBL教学模式.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3):80.

6 世行贷款中国卫生Ⅳ项目赴美考察团.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进展.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8,(1):7.

7 陈幼华,黄淑华.PBL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0,15(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