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4 16:33: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础知识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70-02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中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加强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按照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的培养思想,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控制工程基础”设为全院所有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全面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应用,理论严谨,系统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该课程不仅可以为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授课中,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是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难懂,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看到的是抽象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高深的理论失去信心。二是教师往往严格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授式教学,虽然逻辑严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见全貌,并且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三是笔者所在工程院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同于控制专业的学生,通信、电气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与本专业没什么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案例式教学就是一种运用日益广泛且相当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授课中合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深学员对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其定义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一套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1]学员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源知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参与中理解、探索出“衍生知识”,“参与”就是“掌握”的保障。
案例式教学法一般可分为学员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四个阶段。首先,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其次,各小组应以有效的方式自行组织讨论。再次,在正式上课时间内组织集中讨论。由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以将学员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最后,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这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案例引入有案例―讲解―总结回顾、讲解―案例―反馈、案例―讲解―案例―总结回顾三种方式。[2]应根据具体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合理选择案例引入方式和科学应用。
案例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准备、编写是否妥当,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这都决定了案例式教学的成功与否。案例是许多知识的综合体,优秀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趣味性。二是结果多元化。三是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或者都有必要寻求典型案例的分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程以及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都普遍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针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以下两类案例用于课程教学:一是能够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综合案例。该案例应尽可能涵盖经典控制理论中的所有知识点,涵盖各种工程应用技术,同时还应是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案例,如水位控制系统、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等。二是数个小案例。在通过上述完整案例讲授某一知识点时,适当补充几个小案例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但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人们所习惯的“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举例子,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所举例子也只是虚构的或真实案例片断或者干脆是教师即兴所得,其功能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是对所宣讲理论的简单重复。
二、案例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下面引用一个连续案例和一个独立案例来分析案例式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1.综合案例
液位控制系统[3]在控制工程方面有一定的典型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经验,易于学生理解,其中液位、流量等变量都比较直观,而且它们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也易于理解,为后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且引导出相应的概念、原理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液位控制系统是一个贯穿整门课程的综合案例。
课中,可以举出诸如抽水箱水位控制、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等实例,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对自动控制产生感性认识,发现单调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工程实例之间的联系,并准确掌握控制系统组成、基本控制方式等基本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结合具体系统可以总结建立系统各种数学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模型的特点和联系。在学习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法时,可以获得系统实际液位的变化曲线,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介绍到PID控制器时,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是什么,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出该系统是利用杠杆原理实现的比例控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4]
2.稳定性补充案例
针对稳定性部分的教学内容,使用“垮塌的塔科马大桥”作为补充案例,用于引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总结稳定性的定义,同时案例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描述:1940年11月8日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新闻论坛》刊登了一则轰动一时的爆炸新闻,大字标题“海峡大桥坍塌”。塔科马大桥是一座跨海悬索桥,姿态苗条,造型优美,号称当时世界第三。大桥于194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只要有风,这座大桥就会晃动。1940年11月7日,一阵不算很大的风激发起大桥的振动,且随着持续的风吹,跨边上下翘起的最大幅度越来越大,以指数状增大,仅十几分钟,振幅就达到28英尺(8.5米),最终大桥在震耳欲聋怒吼声中坍塌。
问题: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大桥垮塌的原因。
分析:从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将大桥当做一个控制系统,定性分析当风作为外作用时大桥的形变问题。结合大桥垮塌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大桥本身是一个临界稳定系统的结论。进一步通过计算机仿真或理论推导等手段,启发学生理解对于临界稳定的控制系统,当正弦外作用的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响应发散,这也是导致大桥最终断裂的原因之一。说明临界稳定系统不具有工程实用性。
三、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使用该教学方法,选择某些合适的工程实际,通过多媒体的有效传媒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对提高理工科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很大,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同时,优秀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对于提高整体授课质量有着不小的益处。但是在案例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案例式教学耗时较多;二是授课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本专业的一些案例,所以要针对授课对象具体为之;三是案例式教学弥补了传统讲授法的一些不足,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它并不能取代讲授法而独立存在。
参考文献:
[1]王学仁,艾春安,宁超.高等院校“传热学”案例式教学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74-76.
[2]王平.案例式教学中关于案例引入方式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2):29-3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意义,会求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将分式变形。
教学分析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变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分式?
2、使分式有意义要有什么条件?
二、新授
分式的基本性质
我们知道,分数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和化简繁分数的理论根据。
分式也有类似的性质,就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号法则。通分,约分及化简繁分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理论依据。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
解:(1)c≠0,x≠0,
,.
例2填空:
(1);(2).
解:(1)a≠0,
,即填a2+ab。
(2)x≠0,
,即填x。
注意:
(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添括号法则: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课时安排:本课题约需3课时,分配如下:
三、练习练习:P63中练习1,2。
四、小结本节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作业作业:P66中习题9.2A组1,2。
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从回忆算术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
从形式上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基本性质同乎是一样的,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各种基本的训练。
关键词 中职生 法律基础知识 案例教学法 学习积极性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被认为是考试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和关爱。我认为中职教师应努力让他们体验成功、重拾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及我校的教学原则对在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初步的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律基础知识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等方式,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当前我校中职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生源竟争太过激励,为了生存,我校在招生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量”,而非“质”。无论学生成绩好坏,素质高低,品行端正与否,是应届生还是历届生,先招进来再说。这从根本上增加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难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巨。部分中职生的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没有信心,自卑感强; 2.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3.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创业精神;4.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二)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我校对法律基础知识等文化课的教学提出了“适度、够用”的教学原则。该原则就是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学大纲的目标面面俱到,只需挑选出对学生适用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就行。
针对上述情况,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正好满足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筛选教学内容
认真贯彻学校提出的“适度、够用”的教学原则,教师务必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需要,进行重点教学。对教学内容要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本书共有六章,每章都有所取舍。如《宪法》部分突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法》部分突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经济法》围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展开,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法律储备;《刑法》以预防犯罪为重点;诉讼法则重点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等。有的方矢的重点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二)精选案例
采取案例教学法,应该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仅要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更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编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针对性。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教学。进入中职学校,基本上专业选择已经确定,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决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尽管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教材是一样的,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需求却不一样。上课时案例选择尽量适合学生专业需求,让教学更生动,学生更易接受,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服务。
第二,目的性。每一次的案例教学过程都必须明确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了解的知识点,即案例教学的目的性要明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案例,特别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不必给学生过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使每次课都有所收获。
第三,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律基本理论之目的。结合学生比较关注的,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问题开展讨论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四,实用性。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法规进行教学。主要有《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如购买到伪劣产品,这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就涉及诉讼途径、时效等问题。通过如此学习,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亲身感受到学法的直接好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多样性。既选择正面守法的范例,也选择违法犯罪悔恨终身的典型;既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微小案例,也选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
(三)增加教学环节中学生讨论的时间
由于法律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因而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案例。
(四)重视案例教学总结
老师在每次的案例教学结束后,要进行点评、系统总结、消化提升。精彩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是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其次总结案例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再次,要求写出心得,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就是就业,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加强他们的法制教育的确非常重要。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法律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我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中职学校法律知识课程教学中相对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三谈[J].黑河教育,1996(03).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10ppp-0c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CHEN Dai-jin
(Guangzhou KangD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omputer department, Guangzhou 511363, China)
abstract: How using case teaching promo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basic theory study, thu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rengthens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is the question which is worth studying earnestly. The article regarding this subject, has discussed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should grasp six key link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Basic theory
1 引言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以及灵活运用
这些理论来解决本专业中的网络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 背景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要么照本宣科,就理论讲理论,要么脱离实践应用,泛泛而谈,以至学生觉得理论性的东西看起来深奥难懂、学起来枯燥无味,用起来更是糊里糊涂。这种现象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中尤其明显:学生普遍感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理论太深奥太复杂,畏难情绪很重,学习兴趣不高,职业能力不强。一方面是社会上急需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网络专业的学生在能力上与社会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那么如何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改善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网络人才的能力要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承担了高职网络专业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利用案例教学对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学进行了改革创新,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学习在空间上从课本延伸到职场,在学习方式上从以前的死记硬背为主转向以职业应用为主,积极进行了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3 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从而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将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精湛的网络技术涵寓于具体的案例之中,是消除学生对理论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3.1 利用案例教学,降低理论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利用案例教学,降低理论难度并非指少讲或根本不讲理论,而是指如何在学生现有基础上,善用典型案例将理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逐个分解、逐步细化,并结合案例的应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讲透,讲细,讲得深入浅出,讲得让学生真正明白。学生只要真正明白了这个理论,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它深奥复杂了,从而对理论的畏惧心理也就会慢慢的消除。
大家知道,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对初次接触网络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照本宣科地向其讲授网络组成及相关理论,由于我们的学生底子薄,学生肯定觉得网络系统太多太深,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对他们以后更一步学习网络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善于利用案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网络理论逐步分解,并结合相关知识点在职业中的具体应用,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逐步消除学生对理论的畏难情绪,从而提高网络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在具体实践中,笔者选择了学生日常接触的校园网作为典型网络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向学生们系统地讲授广域网、局域网的基本网络架构、子网组成及划分等理论。虽然学生们对网络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是觉得理论太深,凭自己现有能力无法实现组网。对此笔者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对网络进行深入分析,逐步放大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子网构成,逐个剖析子网模式并讲授其组成原理,从而进一步降低网络的复杂度。另一方面,为增强理论教学的现实性,笔者常常带学生去实地参观案例中涉及到的相关网络设施,并及时向学生展示网络理论对技术实践的指导,将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亲身感觉,让学生觉得网络并非深不可测、遥不可及,从而逐渐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随着网络案例被划分的越来越小,相关理论难度越来越接近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学生们慢慢感觉到网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所涉及理论也不再那么深奥了,对组建出复杂网络也就有了信心。
3.2 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兴趣,转变学生学风
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兴趣就是要利用案例,引导学生以所学专业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并提高对这个职业的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发生兴趣时,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并集中精力去获得他所喜欢的职业知识。
笔者曾对学生的职业兴趣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职业兴趣不强。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选择并非学生的兴趣所至;
(2)进校后学生感觉到所学专业并非想像的那么简单;
(3)在基础理论的学习中,老师的讲解太过专业化,学生大部分听不懂;
(4)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5)理论学习无用论。长期受此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至无心上课,天天呆在宿舍玩网络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的先导,也是唤起学生情绪和激情的关键,增加师生案例互动、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用学生熟知的日常事例来设置成功案例、问题案例或悬念案例是激发学生职业兴趣的好策略。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笔者进行如下探索:一是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比如课间休息、网上交流等),向学生宣讲网络毕业生的大量成功案例,逐步让学生认识到以所学专业作为职业同样能大有作为,以增强他们的专业兴趣;二是在讲授网络理论时,除降低理论难度外,更是大量采用学生熟知的日常案例,深入浅出地讲授相关理论,比如在讲授IP地址的知识点时,我就采用邮政投递的案例,让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为什么要有IP地址,如何设计IP地址等;在讲路由和网关的理论时,我就采用商品流通的案例,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路由和网关的工作原理;三是设置各种问题案例或悬念案例,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在职场中的具体应用,在一系列模拟案例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四是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作为案例,传授给他们良好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笔者还注意引入学生的作业作为案例,在每次作业后进行评讲,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还注意引入实验作为案例,每次实验前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共同探讨实验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及要把握的关键环节,每次实验后要求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示,成功的分享经验,实验失败的找出问题,并在理论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3 利用案例教学,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利用案例教学,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通过案例,在基础理论够用的基础上,运用案例所涉理论灵活地指导职业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笔者以网络理论和公式结论的应用为突破口,注重它们的应用环境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案例驱动”,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职业案例,比如网络职位应聘案例,通过模拟招聘中网络职位的应聘过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网络技能展示能力等,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加职场成功率;比如网络故障排除案例,通过完全模拟工作中可能碰到的错综复杂的网络问题,来帮助学生将书本理论和职业实践相结合,锤炼他们对网络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环节,每次在实验前笔者都要求学生预先写好有理论支撑并且有详细操作步骤的实验报告,交给笔者检查,没有实验报告的同学必须补齐报告后才允许进入机房进行实操。考核时以能再现课程案例为考核目标,对于已经完成实验的同学,笔者要求他们抛开课本,将原实验“推倒重来”,直到能熟练再现教学案例,对于未能及时完成实验的同学,鼓励他们聘请已经完成实验的同学作“技术指导”,共同找出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4 实施案例教学应把握的六个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已成为高职基础理论教学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实施中,它以典型案例为媒介,调动起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深受学生欢迎。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能有效降低理论难度,激发学生职业兴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如下六个关键环节。
4.1 网络案例要精编。精心选编网络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为此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网络案例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所呈现的问题或悬念要具有代表性,要针对具体网络问题选择或设计;二是网络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就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案例要有启发性,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们在案例情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4.2 课前准备要充分。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做足每次课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比如案例情境设置,学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顺序及要求等。
4.3 引导讨论要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因此讨论也成为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一是要为学生创设自由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参与,积极讨论。二是在发言对象的选择上要注意差异性,要让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讨论中。三是教师要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在学生讨论出现“跑题”现象时能及时通过点评等方式将之拉回正题。四是要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在讨论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网络知识,更要明白“做事就是做人”的道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4 评价总结要到位。案例讨论后的总结评价十分重要,根据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注重“赏识评价”,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成绩。还要注意评价标准多样化,重点是评价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有效。
4.5 理例结合要紧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网络理论的讲授与案例应用紧密结合,以理支撑例,以例验证理。
4.6 教师角色要转变。案例教学对教师的传统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不仅要在专业及教学能力上狠下功夫,更要积极做好以下角色转变:一是由“主体”转变为“主导”。二是由“权威”转变为“合作者”。三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建构者”。四是由“独角演员”转变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高职教育已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改革也一直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从案例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了理论教学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高职理论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曾令奇.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5(4):55.
[2]李合亮.论网络教育时代老师角色的转变[J].当代教育科学,2005(1):51-52.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校教育出版社,2005.
[4]钱方明.改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2002(11).
关键词:案例教学 法律基础知识课 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提高法律素养。而中职法律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是使之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环节。而案例教学对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是普遍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安排并应用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释义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适时地引入案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但学起来并不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二)案例教学法符合一般性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础,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抽象的规则具体化,原则的法律生动化。课堂上运用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恰恰为学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础。因此,案例教学符合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三)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
法律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处理和判断有关问题时,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案例,通过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法条指定的初衷,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
三、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的选择
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 要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案例。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教材所阐述的基本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
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为迎合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兴趣片面选择一些热点问题或现实性、针对性强但却脱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案例, 防止偏离教材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现象。应当在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 选择成熟、典型、针对性强的案例, 尽量避免选择尚不成熟或自己把握不准的案例, 以免误导学生。
(二)贴近现实生活。
许多学生对法律基础课兴趣不大。老师讲到的案例大多成了调剂学生情绪的平衡器, 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其原因之一就是贴近现实生活不够, 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亲切感。法律是在动态中运行的, 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包括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 哪怕是很小的事件都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他们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法律是一个以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为主线, 各知识点和各基本原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学实践中, 选择案例应注意知识点与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结合。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要考虑整个法律基础 课的教学内容, 因为不是任何法律知识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的, 案例教学
法也不是研究法律的唯一方法, 因此教师应首先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同时, 案例并不能代替系统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案例应与系统讲授相结合, 分析案例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使之成为系统介绍法律知识的良性载体, 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的性。
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得学生暂时的关注, 因此不能为了讲案例而讲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应始终将教学目的贯穿于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记住了案例的故事情节, 却不甚了解或忘记了其中要说明的法律原理。
(三)法律基础。
课课时较短, 一般为32学时左右。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课时的安排, 所选择的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都要充分的推敲, 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魏敏.浅谈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1(3)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互动式案例教学,就是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结合老师制定的相关案例进行知识的讲解学习。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以一种开放的模式来更好的提升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将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完美融合的新兴教学方式,其主旨就在于通过贴切的案例达到一个师生间的良好交流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互动”二字,而案例教学也同时是通过案例来推动和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最终到达一个良好的交互性,基于以上这种师生互动的根本属性,将两种教学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以互动为教学期望,通过一系列详尽的案例来推动学生的探讨和交流来更好的达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在交流之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终完美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已经不仅仅限于老师负责教授而学生只能听从和学习的模式,该教学方法将开放性和互动性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如何达到开放的互动才是重点所在。因为在高职教育中,所面对的学生已经不是牙牙学语的幼童,更多的是有思想经受过一定学习教育的祖国栋梁,即便是面对他们从未学过的知识,互动性的教学和探讨交流也未必不会让老师也能有所收获。而互动式案例教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教与学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教中有学,师生之间更重视的是探讨和交流以更为深入的对当前讲解的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而这一切的纽带就是详尽而完善的案例。
二、周密的案例有助于提升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公共基础课教授的知识在今后运用很广泛也很重要。
公共基础课程所教授的知识都是比较基础但却在今后生活工作中运用广泛的实用性知识。除了基础知识,公共基础课培养的还是一种基本能力,比方说马克思、毛概,都认为是一种理论性的枯燥知识,但实际上这些理论却恰恰培养的是一种与当前社会主流所相符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最终的目的是教育出能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那么在良好的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后,也许在生活工作中并不会有任何直接作用,但主流而积极向上的思想会更好的推动他的行为从而使之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而不至于被摒弃。
(二)周密的案例准备才更有利于将相关知识全面的讲解。
案例本身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通过实际案例的具象化体现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透彻的学习好书本知识。所以使用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为了以案例的实际性帮助减少书本理论知识的抽象陌生性。但是将案例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是完全不可取的。草草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讲解,自己本身就没有达成一个透彻的分析,更不要说案例是否真的能够很好贴合当前教授的实际知识内容,那么最终只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陌生而对相应的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
三、良好的互动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一)互动性是贯穿整个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重点体现。
互动性指的是师生之间关于当前教学内容的良好互动,是一种对知识探讨交流的态度,而它也是整个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重点所在。互动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那些较为单一甚至是死板的教学方式,它是以交流和沟通为基石来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得到学习和提升。让课堂便得互动,让学生们学习的方式变得互动,同时还能让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生趣,让课堂“活”起来,这样自然就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们更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良好的师生互动是能帮助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而互动性对学生来说除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简单通俗点的,学生学习过后就一定会考试,那么课堂上互动性的教学自然能够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考试起来也就更加轻松。比方说对于马克思中关于“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良好的在课堂中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产生,引用一些实际的矛盾案例来深刻讲解这些可以出现在实际生活中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体现。学生们也自然愿意通过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想法来与老师交流关于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以一种辩证哲学的方式来看待矛盾。实践性的讨论能很好的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融洽师生关系。
四、通过案例教学以加强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其实就是一种对书本抽象知识的具象化体现,通过一些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进行学习。仅仅是对着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很难不让学生不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当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没有了甚至是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又怎么能够顺利开展呢?所以唯有良好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起提升才能更有助于其主动性的学习。
(二)案例能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提升兴趣能帮助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而案例教学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在其今后才能工作时能够更好的帮助进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所以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和适应社会。
结束语:
关键词:互动式案例教学;高职;公共基础课;应用;对策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互动式案例教学,就是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结合老师制定的相关案例进行知识的讲解学习。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以一种开放的模式来更好的提升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将互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完美融合的新兴教学方式,其主旨就在于通过贴切的案例达到一个师生间的良好交流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互动”二字,而案例教学也同时是通过案例来推动和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最终到达一个良好的交互性,基于以上这种师生互动的根本属性,将两种教学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以互动为教学期望,通过一系列详尽的案例来推动学生的探讨和交流来更好的达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在交流之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终完美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已经不仅仅限于老师负责教授而学生只能听从和学习的模式,该教学方法将开放性和互动性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如何达到开放的互动才是重点所在。因为在高职教育中,所面对的学生已经不是牙牙学语的幼童,更多的是有思想经受过一定学习教育的祖国栋梁,即便是面对他们从未学过的知识,互动性的教学和探讨交流也未必不会让老师也能有所收获。而互动式案例教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教与学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教中有学,师生之间更重视的是探讨和交流以更为深入的对当前讲解的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而这一切的纽带就是详尽而完善的案例。
二、周密的案例有助于提升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公共基础课教授的知识在今后运用很广泛也很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所教授的知识都是比较基础但却在今后生活工作中运用广泛的实用性知识。除了基础知识,公共基础课培养的还是一种基本能力,比方说马克思、毛概,都认为是一种理论性的枯燥知识,但实际上这些理论却恰恰培养的是一种与当前社会主流所相符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最终的目的是教育出能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那么在良好的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后,也许在生活工作中并不会有任何直接作用,但主流而积极向上的思想会更好的推动他的行为从而使之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而不至于被摒弃。
(二)周密的案例准备才更有利于将相关知识全面的讲解。案例本身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通过实际案例的具象化体现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透彻的学习好书本知识。所以使用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为了以案例的实际性帮助减少书本理论知识的抽象陌生性。但是将案例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是完全不可取的。草草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讲解,自己本身就没有达成一个透彻的分析,更不要说案例是否真的能够很好贴合当前教授的实际知识内容,那么最终只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陌生而对相应的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
三、良好的互动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一)互动性是贯穿整个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重点体现。互动性指的是师生之间关于当前教学内容的良好互动,是一种对知识探讨交流的态度,而它也是整个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重点所在。互动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那些较为单一甚至是死板的教学方式,它是以交流和沟通为基石来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得到学习和提升。让课堂便得互动,让学生们学习的方式变得互动,同时还能让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生趣,让课堂“活”起来,这样自然就能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们更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良好的师生互动是能帮助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互动性对学生来说除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简单通俗点的,学生学习过后就一定会考试,那么课堂上互动性的教学自然能够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考试起来也就更加轻松。
比方说对于马克思中关于“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良好的在课堂中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产生,引用一些实际的矛盾案例来深刻讲解这些可以出现在实际生活中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体现。学生们也自然愿意通过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想法来与老师交流关于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以一种辩证哲学的方式来看待矛盾。实践性的讨论能很好的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融洽师生关系。
四、通过案例教学以加强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案例其实就是一种对书本抽象知识的具象化体现,通过一些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进行学习。仅仅是对着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很难不让学生不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当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没有了甚至是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又怎么能够顺利开展呢?所以唯有良好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起提升才能更有助于其主动性的学习。
(二)案例能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升兴趣能帮助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而案例教学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在其今后才能工作时能够更好的帮助进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所以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和适应社会。
结束语:学生即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和希望,所以一旦关乎到对学生的教育就一定不能有任何的马虎。而公共基础课程虽然难度较低但作为基础并且在今后学生进入到社会中能够广泛在生活工作中进行实际运用的相关知识一定要进行重点教育。越是基础的东西就越要扎实的掌握,就如同建造楼房一样,只有将基础打牢才有不断向上发展的可能。而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进行深入的教学指导完全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学校教育学生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建设,达到社会与市场的需求,通过互动的方式将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在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时更好的适应当前需求,成为一个真正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安全技术管理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在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同时,不断推动专业的调整与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可以说,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高专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在此政策的指引下,我系根据我院的相关课程及教学改革的要求,开展了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具体概括如下。
一、以优化课程设置及专业方向为突破口,推动我系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是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重点,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本身的一大特色,是建立适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关键,为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我系成立了由系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校外专家团队组成的“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这其中包含大学的专家团队、企业的高工高管,其主要的目的是分析、研究我系的专业特点,找准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通过调研分析企业岗位设置和生产过程对人员的需求情况,明确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在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下,对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类,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务等工作,这为后来的工学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与企业高度融合,借助企业师资力量提高我系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关键,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教学改革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实施,教师的理念、能力、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鉴于此,我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在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基础上,还聘请了企业的EHS主管给学生上相关的专业拓展课,通过初步统计,学生的到课率非常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反映强烈,企业的EHS主管真正把企业一线的安全管理知识与理念带进了课堂,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推动我系的教学改革,我系将逐步沿用这种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师融合体系。
三、依靠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推动我师资队伍的科研教学水平,丰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在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方面,我系的专任教师作为主要的科研参与者,和相关的科研院所合作,正在研究企业在内的横向课题。在此基础上,在这次教改的过程期间,相关老师也是利用这次教学改革的机会,对我系的专业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发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发展思路探索等方面的论文,这对推动我系今后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与安监行业协会的高度融合,构建我系工学结合的多元化模式。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示,高职院系与行业的对接也是今后专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方向,鉴于此,我系依靠自身的优势,紧密联系区安监局,广泛开展企业联系及多元化的对外服务,除了把企业实用的安全管理理论带到课堂,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的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方面,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多次带领学生骨干到企业参观,交流学习;并带领上百名学生组织服务区的安全生产月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次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安全文化活动,并广泛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真正地让学生把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带到了学校,学生把理论的文化知识带给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努力得到区安监局、安监协会的高度评价。总之,这种与行业的无缝对接,也是今后我系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必须坚持的。
总之,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的必由之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方面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使高职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适合创新型社会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积极地进行研究、探索和教改实践。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根本任务,紧密结合企业相应岗位(岗位群)对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2],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构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