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4 16:3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券商投资价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与狼共舞”虽然是典型的形象性中国语言,但其基本含义还是很清楚的,也带有一定的国际普适性,那就是当一个国家及其企业面对外来企业竞争的时候所处的状态及反应。换句话说,可以表述为国际投资,主要是吸收外国投资对于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安全在产业角度的体现。一般说来,产业安全是指: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维持国家生存、人民正常生活所必须,对维护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性产业、战略性企业、战略性产品领域中,保持国家的控制或主导权;促进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培育和支持关系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维护与获得本国经济发展长久发展的能力。国际投资对于这几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讨论国际投资对于一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当然首要是是看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如对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对于产业发展基础的作用等等。至于国际投资在其中到底能发挥何种作用,不是一个理论阐述问题,而是一个实践操作问题,也就是说,国际投资对于东道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取决于东道国法律、政策水平、学习能力、本国企业活力等因素。如引进外国投资,固然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但另一方面,却也可能使东道国产生对于外来技术的依赖,或者抑制东道国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假如东道国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制度和科研基础,国家以及企业具有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的优良机制,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则外国投资对于东道国技术进步的负面作用可以得到有效抑制以至消除,而其正面作用却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从直观的角度看,国际投资似乎对国家对于产业的控制或主导权是个现实的威胁。狭义看来,主导权表现为本国政府(有时体现为本国资本)对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对重要战略性产品的控制力以及本国企业是否掌握先进技术等,从这个角度说,国际投资越多,就越会削弱东道国对于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但假如把产业主导权定义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制定权,以及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手段),调控产业发展和维护产业竞争秩序的能力,目标取向是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和良性发展,那么又会有另外的判断。
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来考虑国际投资与产业安全问题,不能把所有产业都与此联系起来,必须有所限定,即限于那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包括明确一些基本标准,如该产业是否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是否与人民生活的最基本需要密切相关;产业技术层次和关联度;生态环境因素;是否具有自然垄断产业特征;是否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等。
在产业安全层面考虑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际投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界定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机制的边界比较困难,尤其对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来说,容易把行政干预作为维护产业安全的基本手段,直接通过限制外国投资来保证产业安全,但这又可能阻碍产业的发展,从而造成新的产业安全问题;二是处理产业安全问题时,内外矛盾体现较为直接和明显,看似容易判断,但对于发展路径选择、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取舍等并非那么明显,反而可能导致决策的盲目性和非理性;三是应该协调国内政策与国际规则的衔接,国内产业层面的政策若与国际规则抵触,则可能引起国际的反弹甚至冲突,给自己产业发展增加难度;四是需要在准确判断国家利益前提下,协调不同利益集团,包括国际投资的利益;五是应处理好产业安全与产业成长、扶持本土企业或鼓励外国投资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
国际投资对于国家经济安全来说,毫无疑问是双刃剑。使用得当,则可以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使用不当,则会产生国家经济安全隐患,加大国家经济安全风险,或者引发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从国际投资的一般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吸收外国投资,对于东道国来说,从宏观层次上来说,具有增加生产要素、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供税收等等作用;从产业层次上来说,具有强化市场竞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等作用;从微观层次上来说,具有加大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企业资本实力、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等作用。这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强国家经济安全。
但在上述各个方面,外国投资也可能同时产生负面作用,比如在打破垄断、强化市场竞争的同时,可能导致东道国原有企业的大量倒闭,造成一定时期的震荡。对于市场机制健全、开放程度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强的发达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并不突出或普遍,但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这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转轨经济体,本来就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原有企业重组的问题,外国投资的进入一方面会促进调整和重组,另一方面也会加剧某些企业的破产倒闭。所以在各国的引进外国投资实践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遇到的情况和处理方式会明显不同,发达国家的法律政策基本稳定,一般不会对外国投资设立临时限制;而发展中国家则有可能因为某些情况而临时改变外资政策,波动性较大。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发展中经济体,由于其本身工业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低,通过吸收外国投资来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就成为加强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国家成了全球重要产业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他的国家经济安全就有了某种基本保证。这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引进外国投资的原因之一。
各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于国际投资的态度和做法。从这个角度看,各国对外投资可以分两种类型来分析。
一类是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或控制某种资源,或者是进入当地市场,或者是利用当地的廉价生产要素。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不管是老牌的英国、荷兰,后来的美国,以及再后的日本,都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只是在不同时期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各国需求不同而在表现形式及战略重点上有所不同而已。如日本由于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其对外投资的重点也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日本在美国建立汽车厂,主要就是为了绕过美国的贸易壁垒进入美国市场。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既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也是为了利用中国的资源。日本在中东地区的投资,则主要是为了解决其能源问题。
二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短缺和市场局限的问题,另外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不足,对外投资能力差,所以对外投资的目的相对简单和直接。如中东国家拥有大量石油美元,也有很强的对外投资能力,但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资金安全和增值。一些发展中大国,为了解决某种资源的短缺问题,以获得稳定的进口来源,也采取对外投资的方式。此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到发达国家投资,也是利用发达国家技术和人才的一种手段。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看,政府通过规制来管理和引导国际投资,从而趋利避害,都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做法。
这种规制,有国际层面的,也有国家层面的,但主要是在国家层面。有关国际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对于国际投资制定了大量规则,建立了一定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对其成员的国际投资都有约束力。在区域经济组织以及双边协议中,也对国际投资制定了规制措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多边、双边或区域性的对于国际投资的规制,更多的还是为了保护国际投资,保证国际投资的流畅运行。约束性的规制措施,则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
由于购并是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各国对于跨国购并的规制一直都很重视。与对国内购并不同的是,在制定国家对跨国公司的购并规制时,不仅要从市场垄断角度考虑,也就是考虑反垄断的问题(在这点上,对于外国投资和国内投资的规制是一样的),还要从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角度予以考虑(这是与国内购并相区别的地方)。只是在制定有关跨国购并规制时,需要明确有关产业、产品、项目、标准和程序,操作规范、透明。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对跨国投资的产业准入都有一定规制。如美国对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产业、飞机制造业、沿海船舶运输业、矿产资源业、能源工业、微电子业、汽车业、农业、核工业、国内航空业、大众传播业等,日本对汽车业、能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钢铁业、造船业、棉纺工业、石油化工业等,韩国对汽车业、能源工业、电子业、钢铁业、造船业、建筑业等,俄罗斯对飞机制造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造船业、宇航业、矿产原材料工业、核工业、造船业、机械制造业等,英国对国防工业、电子业、能源工业等,都有所规制。需要说明的是,有规制措施并不等于禁止外国投资进入,而是需要进行一定审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仍然可以投资这些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纯依靠自己的资源、市场来发展经济,也不可能关起门来谋求国家经济安全。所以,在考虑国际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时,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在开放的环境里,以开放的思维来判断和认识问题,以发展为基本目标来处理有关经济安全问题。
随着资本、服务、商品、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增加,区域经济、全球经济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问题易于在区域以至全球迅速扩展,所以一国的经济安全已不能仅仅在自己的国境内、单凭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区域经济、全球经济的稳定运行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成为各国的责任。所以,近年来某些国家或地区出现了严重经济安全问题时,往往需要各国以及国际组织通力合作解决。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发达国家由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高,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国际投资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相对容易判断并作出决定。比如对于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样的金额大(17亿多美元)、影响大的案子,美国也进行了国家安全审核,但在75天内就完成了批准程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与公平、政治与经济、政府与企业、内资与外资、竞争和合作等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国际投资本身具有的争议性和多方面作用,处理国际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各区县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财政分局、各外商投资企业:
为了规范外商投资企业提缴、使用中方职工权益资金的管理,维护中方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财政部财外字〔1999〕735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外商投资企业提缴使用涉及中方职工权益资金管理的通知》和我市深化社会保障及职工住房改革有关文件的规定,现就改进和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提缴、使用中方职工权益资金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经市政府同意,198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北京市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京政发〔1986〕43号)中涉及企业中方职工7.5%医疗费、20%日常劳保福利费用、20%养老储备金的提取口径、比例和列支渠道,以及结余资金的处理,从2000年1月1日起,改按本通知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外商投资企业招聘职工应当按规定办理招聘备案手续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依法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地为中方职工提取、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按照《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8年2号)执行。企业按全部被保险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19%按月提取、缴纳。企业提取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计入管理费用。经济效益好、经营管理状况稳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可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所保险种应适用全体中方职工,不得只有少数高级管理人员享有。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大病医疗统筹费。按照《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5年第6号)执行。企业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5%,按企业中方在职职工人数按月提取、缴纳。企业提取的大病医疗统筹费,计入管理费用。原提取7.5%中方职工医疗费的办法停止执行。新的医疗制度改革办法颁布后,按新的办法执行。
(三)失业保险费。按照《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9年第38号)执行。失业保险费以本单位中方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乘以1.5%,按实际应参保人数按月提取、缴纳。企业提取的失业保险费,计入管理费用。
(四)工伤保险费。按照《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费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9年第48号)执行。企业以上年度本企业被保险人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行业差别费率确定的标准,按月提取、缴纳。企业提取的工伤保险费计入管理费用。
外商投资企业按应缴数额提取基本养老保险费、大病医疗统筹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上缴后应无余额。
外商投资企业提取、缴纳上述各项社会保险费(大病医疗统筹费除外),应以中方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由计时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包括洗理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加班工资等部分组成。
三、外商投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的规定,及时足额提取下列涉及中方职工权益的其他各项资金,并按规定用途使用。
(一)职工福利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职工探亲假路费、生活补助费、医疗补助费、独生子女费、托儿补贴费、职工集体福利、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费、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也可用于支付中方职工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二)职工教育经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用于企业职工参加在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所需费用支出。
上述(一)、(二)项费用以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计提,但对于企业在与外籍职员签定劳动合同时,已订明外籍职员的福利费包括在其应付工资当中的,应以中方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
(三)中方职工住房基金。按照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颁发〈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住房制度改革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的通知》(京财建〔1995〕1445号)执行。其中:企业按规定缴纳的中方职工住房公积金在住房周转金中列支,不足部分,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企业按规定向中方职工提供的住房补贴和住房补助,在住房周转金中列支。根据市房改办、市财政局《关于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95〕京房改办字第37号),外商投
资企业必须为中方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的交存率按有关规定执行。企业为职工交存住房公积金后,根据市房改办、市财政局、市劳动局《关于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的规定》(〔93〕京房改办字第154号),不得再在成本、费用中提取每人每月30元的中方职工住房补助基金。现存的住房补助基金余额一律转入住房基金中的住房周转金。有关住房制度新的文件下发后,按新的规定执行。
(四)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按照国家有关吸收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新企业财务制度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京财合〔1994〕50号)执行。
四、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管理办法》(劳部发〔1997〕46号)规定,对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名义工资与实得工资收入管理办法的,其名义工资与实发工资之间的差额部分,用于企业中方职工补充社会保险、职工福利费和住房周转金。企业中方一般职工不实行名义工资与实得工资收入管理办法。
对于本通知之前,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或者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已约定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名义工资中包含应付社会保险费和国家物价等项补贴,以及对中方一般职工实行名义工资办法的,应按本通知的规定协商变更企业合同、章程或劳动合同。变更后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名义工资”中不再包含应付社会保险费和国家物价等项补贴。
五、中方职工权益资金的管理
(一)外商投资企业对涉及中方职工权益的各项资金在分别按有关财务会计规定正确核算外,还要同时设置辅助帐簿,全面反映各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对于本通知之前,企业已按财政部门规定,对中方职工权益资金实行中方单独设帐,单独核算,单独开户,单独管理的企业,可仍按原办法执行,但必须设置专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接受有关方面(包括外方)的监督。
(二)中方职工各项权益资金,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对外投资、企业间借款、赞助、捐赠以及购置与中方职工权益无关的财产。
(三)对现有的中方职工各项权益资金结余要进行认真清理,凡挪用、挤占中方职工权益资金的,必须及时清理收回;对不符合规定而多提的各项权益资金,应冲减成本费用。对涉及上述社会保险的各项权益资金结余,应首先用于补缴按规定应为中方职工缴纳而未缴的各项保险,补缴后仍有结余的,并入相关科目,其中:原按月提取相当于中方职工工资总额7.5%的医疗费结余,并入职工福利费;原按月提取相当于中方职工工资总额20%的养老储备金结余,并入职工福利费。今后用于离退休职工在统筹退休费用之外的必要开支,按规定计入企业管理费用。其他各项权益资金的正常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企业工会依法对涉及中方职工权益的各项资金的提缴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六、外商投资企业的主管财政机关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负责监督检查企业中方职工权益资金的提缴、使用情况。企业应将涉及中方职工权益各项资金的提取、使用、结余等情况,作为委托会计师(审计)事务所进行社会审计的内容之一。
七、企业清算时,涉及中方职工权益的各项资金以及用该项资金购置的各项财产、设施的处理,按照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期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京财合〔1995〕2118号)的规定执行。外商投资企业清算时,不属于清算财产的三部分财产无法交给接受单位的,应上缴当地财政部门。
八、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企业和直接责任人,主管财政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6月13日是南航权证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该权证毫无悬念地以“零价值”结束了其一年的交易历程,最后报收0.003元。从此,南航权证就退出了权证市场的舞台,这也意味着沪市的最后一只股改权证谢幕了,中国股市的最后一只股改认沽权证谢幕了。
南航权证一年的交易是短暂的。但作为中国股市最后一只可创设的股改权证,南航权证与其他所有股改权证不同,成为中国股市历史上遭遇创设最多的股改权证。南航权证的初始发行数量是14亿份,但南航权证创设的总量就达到了123.48亿份,是初始发行量的8.82倍,成为中国股市的一绝。也正是围绕着南航权证的巨量创设,南航权证这一路也充满了诸多的是是非非。创设券商因此获得暴利,而南航权证的投资者却损失惨重。南航权证无疑上演了股改权证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闹剧。
南航权证就这样地走了,但它身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还在。南航权证给中国股市以及股市里的投资者留下了太多的疑惑。也给笔者留下了这样三个疑问,这既是对南航权证的质疑,也是对股改权证这一品种的质疑。
一问:南航权证为何会被推出?作为一种股改权证,和所有的认沽权证一样,南航权证的推出明显是对A股流通股股东的一种忽悠。本来,股改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使非流通股的成本接近于流通股的成本,从而达到让非流通股也能上市流通的目的。但遗憾的是,在股改中以国有股为代表的非流通股股东根本就不愿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于是,在证监会的配合下,搞出股改权证这种所谓创新的对价方式,以忽悠流通股股东。如南航权证就是南方航空的大股东南航集团为了达到不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目的而推出来的。正是因为推出了14亿份认沽权证,因此南航集团就不再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任何对价了。事实证明,南航权证在交易的一年里,从来就不曾有过理论上的投资价值,最终结局以0.003元谢世也表明,这只权证是丝毫都没有实际价值的。管理层与大股东联手用如此的手段来忽悠投资者,这就难怪如今大小非成了困扰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从股改时就埋下的祸根。
二问:为什么允许南航权证创设?南航权证的推出是一种股改对价,它的推出是经过股东大会审议,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尽管南航权证没有投资价值,但它的投机价值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种以股改对价名义推出的认沽权证,却居然遭到了券商的大量创设,其创设规模居然达到了123.48亿份,是初始发行规模的8.82倍,这无疑是对股东大会决议的公然践踏,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公然践踏。
不仅如此,既然允许对作为股改权证的南航权证进行创设,那又为什么只是限定创新类券商才能进行创设。在南航权证理论价值为零的情况下,创设权证分明是有暴利可图的事情,因此,只允许部分券商创设权证,这岂不是向其进行利益输送?
不仅如此,券商创设权证的规模也是严重“超标”的。券商创设权证的规模达到了123.48亿份,如果按2:1的比例行为,所对应的A股股票份额为61.74亿股。而南航A股总股份数只有32亿股,明显不够行权之所需。可见券商对南航权证的创设严重“超标”,为了到股市里抢钱,为了向部分券商进行利益输送,什么规矩都不讲了。
券商分析师乐观预期明显提升
2011年4月的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未能延续3月的反弹趋势,较3月下降11%,至58的中性值。其中,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51,较3月大幅下降28%;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65,环比小幅下降1.5%,变动不大;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64,环比上升了23%。分主体分析,个人投资者依然是最易受市场影响、波幅最大的群体,4月机构和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趋于一致,维持偏乐观。
预计2011年4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71%,较上月调查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看涨比例为62.5%,较上月下跌近36个百分点;券商分析师的看涨比例为86%,较上月大涨36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的看涨比例为72%,较上月减少4个百分点。相较3月,投资者维持了对4月市场的偏乐观预期,其中券商分析师的乐观预期提升显著。预计未来6个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71%,较3月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券商分析师为100%,较3月上升12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为50%,较3月下挫49个百分点;机构投资者上升了7个百分点至83%。在2011年一季度即将结束的时间窗,全体受访者对2011年二三季度仍维持了偏乐观判断。
估值具一定吸引力
毫无疑问,在经过连续暴跌之后,市场和多数个股均已进入内在价值的合理区间,上证综合指数市盈率15倍左右,比道琼斯动态17倍的市盈率要便宜,市净率也才1.8倍不到,低于道琼斯指数的3倍PB。因此,投资者要把握下跌带来的机会,而不是害怕和恐慌。
经过短线的暴跌,市场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释放,这对长线投资者来说可能是非常好的买入机会。最近出台的证金公司获得央行首次公开力挺以及证金公司将加大买中小值股票两大动作,但市场还是恐慌性杀跌,券商也在做一些强制平仓,都导致了卖盘加剧的现象,在目前融资余额不足1.46万亿(人民币,下同)的基础之上,两融余额出现连续萎缩,基本接近尾声。
在此前提之下,最重要的还是扭转市场预期,让市场发现A股和港股的投资价值,同时国家队应该进场,在期货和现货市场同时做多,制造一种市场的看多气氛,通过趋势扭转来营造更好的氛围,才能改变市场做空的预期。
被动的逃离也是做空的动能,会让市场强制性地往下走。最近两天开盘为何很多股票连续跌停板,原因就在于很多资金提前在前一个交易日就开始下单卖出,都是打跌停板价格卖出,这种情况会让指数开盘就有跌停板,对整个市场心理有巨大打击。整个角度来看,融资盘只要不出现完全的爆仓的话,指数往下的空间还是会有,同时还要解决一个问题,扭转市场预期,让投资者觉得现在是个底部,是投资价值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强制平仓的人也许会减少。
当然,整个市场还要遵守游戏规则,不建议在现时新开空仓和强制平仓,这会无形当中增强市场恐慌性的预期。只要预期转变,市场就有信心,做多的力量就会增强,各路资金也会主动跟进来做多,包括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这样多方的力量会更强大。
新增资金也在源源不断入场,主要6月份之前上市公司的减持比较多,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了大概5-6千亿市值,从这个角度来讲,抛盘就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过程,因为当时指数上涨太多,股票估值过高。
QDII浮亏逾12亿人民币
美债危机牵动着QDII基金的神经。尽管QDII基金直接投资美债占比不多,但是在担忧美债违约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相关指数走低,其中截至7月29日,道琼斯指数已是连续6天下跌。这使得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遭遇不小损失,如果从5月16日美债规模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的时间点算起,基金QDII至今已浮亏逾12亿元人民币。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已经发行成立的QDII基金中,仅有两家基金持有债券。其中华夏全球精选债券汇总的市值约8.51亿元,占资产净值的4.72%;博时抗通胀基金的债券投资市值则为9924万元,占资产净值的7.53%。从直接投资美债上看,仅有华夏全球精选一只QDII基金。
15只集合理财净值近红线
近日,2011年度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半年报披露完毕。据统计,多达1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资产净值萎缩至1亿元附近。根据《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相关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计划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集合计划应当终止”,这意味着15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正濒临清盘。
业内人士分析,多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掉入清盘“陷阱”,既有业绩方面原因,也有发行方面的原因。投资业绩不理想,导致产品净值下降,引发投资者大额赎回,这很容易理解;然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偏高,导致首发规模偏小,也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现象。
王亚伟二季度重仓股揭秘
在经历了今年来的大幅调整后,创业板公司重新获得了基金的青睐。统计显示,在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华夏基金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进入维尔利、易华录和电科院三家创业板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同时其管理的华夏策略也在易华录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
据统计,截至8月2日,在已经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华夏大盘共在10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分别是丰乐种业、峨眉山A、丽江旅游、威尔利、易华录、电科院、广汇股份、天科股份、涪陵电力和科达机电。而华夏策略则在丰乐种业、易华录、广汇股份和涪陵电力等四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
基金论市
博时基金:积极关注资源品的投资价值
近期市场持续调整,继续对前期较快的涨幅做一定消化,对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担忧,也使大盘上攻管力。此外,尽管欧盟对希腊债务重组采取了阶段性的措施,暂时平缓了市场的担忧情绪,然而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还远未结束,不但希腊、葡萄牙等国近期局势持续严峻,欧元未来的走向依然扑朔迷离。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通货膨胀水平依然会是下半年市场关注的重点。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市场通胀预期,政策调控节奏开始更多关注通胀拐点,而不再是单纯的通胀水平。在投资方面,我们会积极关注资源品类的投资价值,尤其是业绩增长稳定性强的品种以及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华商基金:下半年市场将现结构性机会
华商动态基金经理梁永强认为,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类似一辆车在弯道处一定是需要减速的,中国在目前的情况下就面临着转型,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必然面临GDP的减速,这将是一个中长期的状况。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阶段,社会需求潜力很大,这也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大的背景。
对于下半年行情走势,梁永强认为市场将呈现出结构性机会。他表示,今年年初新兴、消费板块估值高高在上的,而周期类估值较低,上半年没有出现产业方向的行情,但这一情况下半年会有所变化,随着财政政策的调整,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相继出台,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将会显现。
国联安主题:关注稳定增长类股票
杨宇特别指出,牛市提升了风险偏好,已经成为驱动牛市的最主要的原因。但遗憾的是,在这轮牛市中,个人投资者却没有分享到市场上涨带来的回报。因为无论是大涨、大反弹等特点各异的牛市行情中,绝大多数主动管理投资的业绩表现都难以超越指数。以沪深300为例,其指数估值与发达国家和历史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较低位置。此外,增量资金的入市和沪港通带来的资金流入,都将对其形成利好。而从历史数据来看,无论是从2014年全年,还是从2006年最低点以来,以及2014年最低点行情启动7月21日市场上涨以来,包括当下这一轮从10月21日降息以来的几个维度进行统计,能够跑赢嘉实沪深300指数型基金的基金均不足10%。此外,嘉实基本面50指数型基金,作为2014年所有指数型基金中宽基指数当中表现最好,同时也可作为国企改革主题基金,同样值得关注。
与杨宇对于蓝筹指数基金的推荐不谋而合,对于春节前的走势,接受采访的众多公募基金表示,短线融资融券杠杆下的指数宽幅震荡会成为新常态,操作上不宜追高前期升幅巨大的个股。但由于1月份因年报披露公司数量少,市场整体走势将较为平稳;且2月份交易日为春节假期前后,按照以往的规律,春节前市场走势都不会太差,再加上“两会”期间可能有一些改革方案出台,所以这个阶段国企主题将受到资金青睐。食品饮料等消费类板块逆袭是大概率事件,包括一些中低档白酒类股票,比如顺鑫农业等。而从目前的中小市值市场来看,虽然估值比较合理,但却面临着年报和业绩的兑现期,调整还远未结束,短期内不是很适合投资小市值公司。
南方基金:股市将由快牛转为慢牛
南方基金日前表示,股市将由快牛行情转为慢牛行情,结构上应更加均衡,偏好PEG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白马成长以及极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货币政策将继续放松,但幅度和速度可能减慢,因此流动性仍保持小幅改善的趋势。
博时基金:
期权推出或放大股市上涨趋势
博时基金日前表示,上证50ETF期权推出可能放大股市上涨的趋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通信、环保及公用事业、非银金融、建筑建材、旅游以及零售六个行业。主题上维持京津冀、蓝筹行业轮动主题。
上投摩根:
上证50ETF期权短期受空方关注
上投摩根基金日前表示,股票期权后期有望增加蓝筹股流动性溢价,利好其继续估值修复。但由于前期已累积较大涨幅,短期上证50ETF期权可能更受空方关注,或使蓝筹股短期波动性进一步加大。
建信基金:新兴蓝筹价值回归
建信基金经理许杰日前表示,虽然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新常态的结构调整期,但其实现在已进入了一个短周期、小复苏的过程。其中房地产基本面的改善起到拉动作用,未来还会持续向好,传统蓝筹仍有上涨机会,新兴蓝筹也值得关注。
长城基金:低估值蓝筹仍是投资主流
长城基金日前表示,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但这是新常态下市场必须要适应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是牛市的必要条件,这一轮牛市是改革、流动性等一系列因素推动形成的。目前的投资主流仍然是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
华泰柏瑞:改革将带来三大投资机会
华泰柏瑞基金经理张慧日前表示,2015年改革将给A股带来三大投资机会:一是国企改革,包括资产证券化、战略转型和管理改革;二是区域改革与振兴计划,目前公布的计划包括一带一路、自贸区、跨省市经济区等;三是体制改革,包括土地制度变革、电力体制改革、医疗改革、体育改革等。
海富通基金:
券商正步入黄金发展周期
海富通基金日前表示,券商板块短期调整,但估值属于合理范围,未来存在T+0放开预期,若证券市场产品放开,券商或将成为最有潜力的行业。券商正步入黄金发展周期,其不断尝试与国际接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盘活证券市场。
泰达宏利:期权推出短期支撑股价
泰达宏利基金日前表示,行政审批权下放、国企改革加速推进、政策相对转向为宽松,均对经济有一定的托底作用。虽然期权的推出长期来看不会改变股票的价值,但是短期会活跃标的权重蓝筹股的交易,对股价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长信基金:
中小市值公司投资价值凸显
长信基金金融工程部总监胡倩日前表示,在经历了板块的整体大幅回调后,部分中小市值公司,特别是业绩优异的中小市值公司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中小盘走势日益分化,获取业绩主要依赖于选股能力,而量化投资在这一方面较占优势。
汇丰晋信:看好国企改革主题价值股
汇丰晋信基金日前表示,看好“国企改革”主题的价值股和“产业升级”主题的成长股。看好的行业主要有:金融(互联网金融)、核电、化工、医药、消费、环保和TMT行业。
信达澳银:
券商保险地产将有阶段性表现
信达澳银基金日前表示,2015年的投资机会比较全面,价值和成长的界限不会太明显,大小盘股票的差距也不会太大,主要的机会还是在基本面景气、估值有弹性的行业或板块。在经济没有起色之前,券商、保险和地产仍然会阶段性有好的表现。
德邦基金:
两会后,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有望公布,普遍认为创业板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创业板即将破茧而出。而与之相关的股票,在今后的几个月中,也蕴含着很多投资机会。那么创投概念股的投资机会到底有多少呢?
什么是创投概念股
按照一般理解,创投概念股是指主板市场中涉足风险创业投资、有望通过相关项目在国内或者国外创业板上市获得收益的上市公司。有券商研究还将此概念以狭义与广义之分加以解释,狭义创投概念股是指参股创司的上市公司;广义创投概念还包括持有准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司和传统行业中已经或者正在以创业投资为渠道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公司。
创投概念的核心在于那些拥有创业投资公司股权的个股。而创业投资公司的经营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发现小型企业的好苗子,然后注入现金入股,最终把这个苗子培育成大树;或者在成为大树之前卖出股权,成功套现。这就是创投,拥有这些专业投资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就是创投概念股。
受追捧的背后是高收益
创投概念之所以受追捧,在于创投所给市场讲述的超高收益的“故事”。以无锡尚德为例,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参股的创司对其进行种子期投资,此后尚德公司在美国上市,创司从投资到退出,4年多的时间回报率达到17倍。离我们更近的是,深圳中小板给相关创投带来的高收益。有数据显示,在2006年通过中小板实现资本退出的创司获得了25.8倍的平均回报。如此高的赚钱效应激发了各路资金对创投概念股的追捧激情。
据了解,推出创业板之初对于上市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而创业板的融资规模普遍偏小,每家公司融资的规模一般不会超过一个亿,2008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达到300-500 家。
创投概念股将成为短期热点
清科资讯最新公布了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创投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3位和第5位。而在2006年,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创投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名列第29位和第28位。由此可见,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的综合实力正在得到加强。
在创业板推出时间表日益明确,对上市资源需求可能超出预期的背景下,本土创业投资企业的最大问题――退出机制不畅通――将逐渐得到解决,创投板块将成为短期市场关注的焦点,相关公司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A 股市场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优质的上市资源。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大多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公司,未来市场对于这些公司都将给予较高的溢价水平,这种良好的预期将体现今后一段时间内对于持有主要创司大比例股权的上市公司的价值挖掘上,创投板块有望在短期内成为新的热点。
概念炒作正趋于白热化
在去年八九月之间,由于当时市场就预计创业板即将开设,创投概念股曾经有过一波行情。比如说大众公用、紫光股份、力合股份在8月29日至9月7日间,涨幅分别达到39.0%,50.5%、64.18%,超越同期上证综指表现分别达到37.4%,48.9%、62.6%,折射出多头资金对创投概念股的追捧激情。
问题是,在如今大盘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创投概念股的行情能否延续下去?创投概念股与券商概念股、期货概念股有着相同的特征,即对股权价值的重估。不同之处在于,创投概念股是对那些拥有创司股权的重估,券商概念股与期货概念股是对公司所持有的券商股权与期货股权的重估。由于券商概念股、期货概念股一直被市场视为概念炒作,股价走势往往会出现波动性。
对此,创投概念股与券商概念股、期货概念股略虽然同属于主体投资,但略有不同,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创投概念股所拥有的创司股权更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创投本身,还包括投资对象,大多是新材料、医药等产业的前沿领域,符合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业绩成长更为乐观。二是因为不少创投概念股公司本身的质地就很不错,因此,创投股的股价重估只不过是催化剂。因此,未来股价走势将更有底气,行情有望反复活跃,尤其是那些基本面相对乐观的创投概念股。因此,在目前行情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创投概念股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根据以往的经验,现在的创投概念炒作还只是预演。一旦政策更加明朗,那时的机会更多。创业板推出后,真正拥有优质项目的创司会获取高额收益,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投资创投概念股有迹可循
投资创投概念股有两条主线可寻:
1、寻找那些拥有巨量优质创司股权的个股。
优质创司往往拥有较多的准备上市的企业,业绩增长趋势相对乐观。而巨量优质股权有望给这些上市公司带来新的估值溢价空间。未来增长动能相对强劲,从国内主要的创司看,比较受关注的有深圳创投、紫光创投、清华创投、浙江天堂硅谷等。其中,深圳创投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创投企业,大众公用、粤电力、盐田港等上市公司各持有其20%、20%、3.13%、3.13%的股权;紫光股份、常山股份、天茂集团、中海海盛等11家上市公司则参股清华紫光创投。专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的浙江天堂硅谷股东中,钱江水利持有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