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4 16:3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实践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有较长一段时间是被分为了不同的教育类型。以往我国人民将职业教育的概念认定为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是可以得到国家颁发的教育学历。而对技工教育而言,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主管的学校,同时技工教育的毕业生也无法得到国家颁发的教育学历。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目前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因此,人事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将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之间的接线进行模糊,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融合。文章从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且结合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现状,讨论了如何将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进行融合。
一、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注重于理论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因此经过职业教育学习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上十分过硬。但是在实践方面,与理论有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现象,导致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虽然在理论上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是无法很好地进行的。因此为了让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进行,就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不仅不能完全和普通高等教育相同,同时也需要加强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以保证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的考试制度也需要进行改进。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考试过程中,主要是采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在考试过程中进行体现的方法。而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很好的检测学生对课堂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目前职业教育考试让学生以及教师深陷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无法自拔,在毕业后的知识掌握也无法达到要求。在职业教育的教师方面,教师的素质普遍较低,因此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了较好的进行,就必须与技工教育进行融合,吸收技工教育的特点,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
二、我国技工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技工教育显然要比职业教育更受企业欢迎,这主要是因为技工教育进行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技工教育培训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远远高于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在刚进入到企业后就可以为企业做出贡献,十分适合社会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专业素质培养十分关注。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技工教育可以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在通常的情况下,职业教育是介于技工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之间的一种教育方式,经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理论研究的能力上是无法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的,在动手能力上是无法与技工教育的毕业生相比的,因此在两方面都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也就无法得到我国企业的青睐。由此可见,为了让我国的职业教育较好的进行,就必须在我国的职业教育进行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精进。而如果我国职业教育在进行过程中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就能够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水平以及就业率。
三、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
如果让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进行融合,那么就能够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好地进行。而在我国某地的职业教育学院也与技工教育进行了结合,并且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例如我国某地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与当地的技术学院等技工教育学院进行了融合,并且组建成为了专门意义上的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实现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进行较好的融合。在融合之前,可以采用许多有效的手段以及措施进行融合。在融合的方法上,主要总结起来有3种方法。
(一)将办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办学方法上,可以进行创新,以保证学院较好较快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可以使用一些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创立方法上,可以将教育的中心确立为“能力”,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主题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需要建立起教学质量的监督体系,以保证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在融合后能够逐渐提升教学质量。
(二)需要让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全面融合
在这一方面,为了明确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在融合后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目标,可以制定出专门的发展纲要,并且可以使用一些竞争招聘的手段,在源头上让学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师资水平进行提升。
(三)通过迎评创优的方式来推动学院的发展
通过迎评创优的方式,则可以更好的帮助学员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院多参加省内外的各项评定,并且需要尽力的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提升学院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由于学院的知名度提高了,也就能够吸引更好的师资力量以及生源,帮助学院更好的得到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往往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而让我国的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进行融合,就能够帮助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也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于晓东.解析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的成功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2.
[2]李强.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的成功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173.
[3]廖茂侦.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以新余市“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为例[J].江西教育,2014,(10):27-28.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师爱;环境;评价;作品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才开始初步形成,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是进行美术教育的最佳时期。初中美术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通过他们对审美对象的欣赏、感悟、评价和判断,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熏陶、感染和感知正能量,提高学生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因此,美术教育是要学生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提高,净化和升华身心,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用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
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好坏。往往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开动脑筋、畅所欲言。此时,学生不仅会有一种想要学习、乐于学习的激情和心态,而且还能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相反,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不苟言笑,难免会出现学生不敢画、怕画不好的现象,产生自卑和畏惧的心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五彩斑斓、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来优化美术课堂。例如,我在进行“线条的绘画”教学时,就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张精美的线条作品,其中的山山水水、人物景色都是用线条画的,待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之后,设计了几个问题: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线条被这些画家赋予了生命力和动感,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是线条呢?说到学生熟知的事物,他们的兴趣也就跟着来了。大家纷纷回答:书本的边是线条,桌子边是线条,黑板边、文具盒边也是,毛线也是,柳枝也是。趁着大家的热乎劲,我紧接着问道:“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平时运用的线条都来自什么地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但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恐惧和抵触,而且还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除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之外,教师本身出色的教学魅力也一样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一位学识渊博又品德兼备的教师,会由内而外地散发一种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自然就会被学生喜欢和模仿。所以,对于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教师来说,必须要不断学习。俗话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必须要面带微笑,以一种温暖和友好的态度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关心、友善和理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科目,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此外,还要多关爱后进生,他们成绩差,心理自卑而脆弱,所以我们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厌其烦,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三、用积极的鼓励来评价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颜昊先生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意思就是说,与其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责备、去苛求,倒不如多花点心思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加以发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在智力、个性和品德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教师就应该要正视这些差异,给予学生不同的赞扬和鼓励:对于优等生,要赞扬和鞭策,对于中等生要肯定和鼓励,对于后进生要宽容和激励。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巧妙应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从而为提高美术学习能力打好基础。此外,积极的鼓励并不止于课堂,它还表现在作业评语上。也许就是因为教师简单的一句话,就会让学生重新扬起激情的风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用优秀的作品来熏陶学生
初中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美术教材的安排上有百分之二十的审美内容,其中还设有专题的欣赏和随堂的欣赏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传授美术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通过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的优秀作品来不断启发和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从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但是并不是随便拿出一幅作品来欣赏就能够达到预想目的的。欣赏的材料也是要经过考虑和选择的。在给学生的欣赏作品中,我往往会选择一些和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或是色彩丰富,意境新颖,能够激发学生情趣的。例如,我在教授“学习服装搭配”的时候,由于课本编排较早,很多样式都不符合学生对于“时髦”的要求,这时,我就挑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当下流行的时装杂志作为补充材料,有时候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衣着搭配,谈谈教师的衣着搭配。这时,学生便来了兴趣;他们可以谈论作品或学生自己的作品,或是教师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等等。在初中生中不乏一些拥有美术天赋的学生,他们无论是技能手法还是色彩搭配,无论是表现力还是想象力都十分出色。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他们的兴致就更高了。
参考文献:
[1]莫如海.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赵敏.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J].安徽教育,2006(7).
[3]贺亮.新课改形势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
摘要:本文就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这一趋势,针对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应具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特征,提出了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艺术;人才培养
一、大数据带给影视艺术产业的深刻变革与长远影响
“大数据”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是借助网络软件工具与高科技智能技术分析出复杂数据的集合群。它的强大功能和智能性不在于获得数据的表层信息,而是在对数据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数据属性的内在关联和隐含信息,通过专业化处理让庞大的数据群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1]互联网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和平台,网络音频、视频、图像、数字和一些公共交互平台层出不穷,在国家“互联网+”的重点工作指引下,中国大数据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并正在服务于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产业。大量微量数据作为影视艺术的新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大数据时代的强大功能下,不断革新着传统影视艺术行业的制作模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操作模式,即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受众的需求,对市场进行充分预估,再以市场为目标生产和推广电影,进行衍生开发,实现产业价值。这种新型的制作模式是对传统制作模式的扬弃,是市场竞争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向与生存根基所在。以网络电影制作为例,当下热门的网络大电影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趋势持续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满足了现代网络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发展趋势。从网络电影的制作过程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对电影进行的设计和生产。有数据表明,仅2014年一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450部,率先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的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601.6万。而到了2016年,网络大电影市场规模达10亿,爱奇艺top20总分账票房达1.98亿,在三年内增长了32.9倍。按照此增长趋势,预计到2017年底,整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0亿元。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趋于媒介化,网络等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影视艺术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也赋予了大众更多的选择自由,受众从大众化、被动的客体逐渐变为个性化的主体。尤其是互联网催生出的“网生代”,已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受众,由“网生代”受众的观影心理、观影趣味和观影行为集成的大数据,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全面反映了用户导向和内容导向。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在关注大数据给影视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同时,还必须客观的认识到,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并不是万能的,只能作为创作生产和项目运营的参考依据,它解决不了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性问题。如何在结合“互联网+影视”背景下实现影视产业数据化、市场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影视产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这对影视艺术研究和影视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命题。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人才需求特征
目前,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等影视产业对影视专业人员的需求非常大,市场十分广阔。但就人才需求的质量及拥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来看,仅仅掌握制作技术已无法满足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时代需要能真正适应数据化发展与应用,具有运用大数据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个性的复合型人才,影视艺术人才在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以下特点:1.具有把控产业发展趋势,自觉开展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双创”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影视产业领域也不例外。影视产业的“双创”工作,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具备自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影视人才,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力。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影视作品的创造必须兼顾艺术与科学,艺术专业理论修养奠定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基础,而实际的作品创作,以及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技术性要求以及影视创作的经验性,需要这门学科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3.具有宽广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和多元文化背景。影视制作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跨越多个学科。影视创作更是艺术的集体创作,打破“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拥有跨界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深入了解中西、地方、民族等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显要特征。[2]这也是影视创作的源泉和不竭动力。4.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影视艺术作为传承文化形态的载体,必然要求创作主体具备相应的文化良知和文化使命感,并成为影视文化的生成者与建构者。因此,具有良好的媒介素质,恪守传播功能职责,担负起文化责任,是对影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影视产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得到大力传播,走向世界。
三、影视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数据技术加速了影视行业的改革,面对影视艺术瞬息变化的技术更新和产业环境,高校需要更加冷静地思考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能真正适应时代需求。影视艺术教育要在遵循影视艺术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找寻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平台,探求有实际意义的创新。
(一)树立大学科意识,实施跨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打通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打破学科框架,树立“大学科”意识,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结构来拓展影视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科设置上由艺术学向哲学、经济、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范畴拓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作用和效能,完善影视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加强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传统影视专业课程设置的缺点是过于单一,影视艺术教育应逐步实施跨专业模式,在教学和实践内容结构的设计上趋向综合、融通与互补的特点,加强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性,科学设置学科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影视教育课程体系。[3]目前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单位多为综合类大学,学科设置完整,有助于扩宽影视艺术专业通识平台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内外的跨专业教育,如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课程设置应结合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影视制作、编导、摄影影像等专业要实现知识融汇贯通,音乐、舞蹈、美术、传媒等艺术学科可互选课程。
(二)探索项目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项目合作能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优势。第一,项目机制立足合作企业,按照市场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要求,有利于学校明确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教学,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第二,项目合作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释放出来,为其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空间。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调动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其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缩短学生与社会的对接周期,从而为培养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力量。第三,项目合作不仅让学生参与进来,还能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在实施过程中强化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其对影视艺术教育的认识,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四,高校通过项目合作机制与企业积极互动,能建立有效的大数据交流平台和数据资源库,提高双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拉近了市场与高校的密切联系,影视艺术教育应当积极地与业界对接,面向社会、面向产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为此,学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探索项目建设机制。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教育教学项目计划,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的制作,促进教学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推广,帮助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对学校的项目提出要求和建议,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背景,不断拓宽的市场为学校提供支持,通过深度参与项目掌握和对接人才的情况,吸纳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4]
(三)加强与产业互动,注重应用性培养
影视艺术教育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根据影视的高新技术、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实训内容。寻找更多与业界沟通的渠道,如到企业参观、访问、座谈、实习,加强与产业的互动,以产业需求带动教学,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现代化影视教育不仅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还体现在技术手段上,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影视技术,就要加大影视设备投入,整合教学实验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对影视制作、数字影像拍摄、网络音视频采集等相关专业技术的掌握。当然,影视艺术的应用性不能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责任的提升,甚至大数据时代的新运营方式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体现,才能满足影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关注技术革新,构建新型平台
在数据技术时代,教育方式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获取知识的路径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媒体和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学习将成为今后主要的教育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学会使用网络交流评价工具,更多地获取在线电子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找到适宜每名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定制出更符合个性化发展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大数据技术也会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习惯等信息作为研究依据,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革新不仅影响着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还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创客模式的兴起,使得“没有围墙的校园”成为可能。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高校将进一步向社会组织和企业开放。如何运用广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加速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目标重构,深化教学改革;如何实现与企业无阻交流,协同创新,构建新型的教育平台,影视艺术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实践性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为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将影视艺术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李梅.大数据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
[2]喻琢,万丽.全媒体环境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技能缺失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3(4).
[3]王艳玲,王一博.“互联网+”态势下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新常态[J].电影评介,2015(20).
论文摘要:在“十一五”大连市教师教育中,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开发适切研修专题、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提供内炼外修平台等措施,规范、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为契人,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以项目专家、科研点校为牵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务实工作,前沿指导,规范屯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适切研修专题,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方向
为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研训教师深人教学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在应对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发适切的研修专题,形成区域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并以此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方向。
我们把研修专题开发的目标聚焦到课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各校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点定位在帮助各校准确分析教育教学质量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联合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联合视导。研训教师深人每位教师的课堂、每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听取学校干部的听评课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学科教师积极进行评课和点评。联合视导之后,组织研训教师多次座谈,深人分析现状,挖掘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听评课”“学校教研组建设暨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活动能力培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技术”等系列研修专题,统领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实践
在将研修专题的理论转化为干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研训教师以身示范,针对上述三个研修专题,进行了全区各层面、各学科“下水式”研训引领。
1.集体听评课,研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月”总结会,以初三作文课为课例,研训教师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副校长集体评课;召开“西岗区中小学加强课程管理,提升教学有效性研讨会”,打破部门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进行现场评课示范,真正贯彻“深人研究课标,牢牢抓住有效,服务教师成长”的评课理念;进行听评课研修专题的培训,引领干部教师以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标准,评价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
2.形成研、训、科一体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教育工作将我区教研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组建设培训由培训部牵头,中小教、科研部门共同参与,并开展教研组长的专项培训。中教部指导学科教研组开展不同专题的研修活动,并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全区中层以上干部开放,研训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研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师开放研修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研修活动观摩研讨,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引导各教研组继续深人开展研究。中教部集体下校调研,研训教师为教研组长示范组织学科教研组评课。培训部对教研组长实施“关于教研组校本研修文化建设”的培训,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质疑的学术氛围和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意识。面向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实施“校本研修管理实践”专题培训,以校为单位的学员团队,以本学期所听本校教师的课例为资源,合作提炼学校下学期必须解决的课堂教学核心性问题,形成分析报告,聘请校、区两级专家组进行论证,其结果将作为制定学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的有效依据。
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示范培训、引领和把关,明确组织教研活动基本环节,即活动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准备—活动中进行质疑、研究、讨论、设计解决方案—活动后实施方案—再次活动时,反思、继续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设最终目标要为教师教育服务,只有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赋予教师教育“神”采。为此,我们以区域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为牵引,以科研点校、区级项目组、校级专家组、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扎实实施“形神兼具”的教师教育统领工作。
进人“十一五”教师教育,我区开展的“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学科。为使研究更贴近学校,更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点校,聘请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每月深人点校听课,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调研、诊断、总结、交流,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为各校培养科研型骨干教师。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语文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组和数学习题功能研究项目组,选定了项目组成员,分别制定了中小学实施方案和中小学一体化项目实施的研究和论证方案。在中学数学区教研活动中,确立数学习题研究主题,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围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与此同时,进修学校指导各校成立学校教学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通过参与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做示范课等途径发挥初步的引领作用。
为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师教育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修学校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报告会、市区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为校本研修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推广质量分析技术,提高自我教学诊断的准确度
为引导学校和学科教研组科学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并分析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研训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质量分析理论与统计学原理、SPSS软件、双向细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术,并应用于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中。富有准确、科学、合理、直观的数据和结论的质量分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内炼外修平台,提高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水准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为引领校长有效履行职责,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组织校长学习研讨“校本研修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校本研修走向内涵发展,校长该做些什么”“课堂教学观察与关键事件诊断”等问题;我们多次聘请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及其他区的名校长与我区校长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座谈、对话;我们特聘学院专家对名校长班学员进行“学校管理问题诊断”的跟踪递进式培养,这些工作有效地帮助校长理清了工作思路。
我们选派干部和教师分别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学习,观摩新课改下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解读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等。我区干部教师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与专家交流,返校后,及时将获取的前沿性信息和学习体会与同伴交流,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
本文结合体育课例“逃离火海”,分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安全教育渗透在身体练习的各个方面。如在模拟火灾的安全疏散演练中,场景的布置和描述以火灾为背景,指引学生面临危险调整心理状态,做到临危不乱,有序疏散,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在此过程中,有搬运灭火器、穿越障碍物、打结绳索攀爬或下行,低姿爬行、滚翻(拍灭身上火)、快速逃离现场、搬运伤员等一系列身体练习动作。
2.教学情景模拟贴近现实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真实反映事件的具体情景,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逃离危险。如大火初起,伴有浓烟;大火封门,出路被堵;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火势凶猛,衣衫着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搬运伤员等各种情景。根据各个情景,做出相应的自救动作。如大火初期,伴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鼻子,弯腰低位跑步前行;大火封门,出路被堵,通过低位爬行身披湿毛毯等穿越障碍物;火势凶猛,衣衫着火,在地上滚翻拍灭身上火;高楼失火,楼道被封,将绳子、被单等打结淋湿,爬过窗户或阳台,拴住固定物,悬垂下爬等。
3.精心设计与准备课堂教学
(1)搜集教学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各类生活常识,懂得各类安全事故过程及自救、互救的方法。另外,教学课时有限,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含量过大,可以向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先自学了解相关知识。资料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自救、互救动作描述要清晰,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2)场地器材的布置很耗时,也很讲究。
安全教育模拟现实情景才更显真实。如爬行垫、绳子、梯子等摆放是否安全,前后左右间距是否便于学生跑动、观看且避免相撞,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便于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布置时也要考虑集队讲解、教学示范的位置,合理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安全快捷集中、观察。
(3)“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环节。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高中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自学能力,已经厌烦了教师一味地灌输。因此,安全教育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为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运动基础,学生能够领悟安全教育知识点,并大多数能通过肢体活动完成逃生的目标。
4.艺术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利于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目标为导向,以贴近现实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适度把握教学秩序的宽严之度,激励为主。在有限时间,将教学涉及到“火灾”情景的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做到收放自如。教师设疑导入课堂,小组自学讨论并尝试自学,学生解疑。分组尝试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生动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互评动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并铭记于心。设置系列情景,学生分组练习,顺利逃生,收获成功喜悦。学生在实践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要将安全问题作为重大问题管理,做到宽严有度,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不失严谨、活跃而不失有序、紧张而不失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开发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1.利用学校环境,开发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我校属于乡镇高中,依山傍水,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地理资源进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讲授地震导致山体滑坡、下雨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如何自救与互救。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并进行地质灾害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技能。用搜集的数据和资料说明溺水问题的严重性,并解析溺水的原因,强调游泳和下水救人的注意事项。由于学校扩大教学规模,学生人数剧增,但教学建筑陈旧,楼道过窄是很大的安全隐患。1个教学楼,1个实验楼,每栋6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学班,2个1.8米的楼道,实验楼每层6个教学班,2个2.5米的楼道,每班人数60人左右。全校学生大型集会活动或者发生火灾时,如何让学生有序离开教室,预防踩踏事件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疏散演练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素材。
2.防止运动损伤,做好安全防范与救护
校园内常见的学生伤害主要是运动损伤,如崴脚、扭腰、摔跤、骨折、韧带拉伤等。除了对抗性项目中的冲撞导致外,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运动前没有热身习惯。如学生课余时间少,抢占篮球场,立即开打,当动作幅度过大或激烈时,就难免出现一些崴脚、手撑地骨折、大腿或肩关节拉伤等。教师应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专业知识,向学生讲解损伤产生的原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止血、如何包扎、如何固定伤肢等。
3.贴近高中生活,做好各类安全教育
由于高中生有了较高的自主性,自主出行机会较多,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较多,现实与需求的矛盾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各类安全教育有其必要性。利用体育游戏作为枢纽,设置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特别是紧急逃生的技能和知识,将它们融进游戏中,让学生在极其有趣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在“玩”中掌握逃生的技能,丰富安全知识。创编“安全交通”的游戏“、水灾安全教育”的游戏、“游泳救生”的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观察,认识原有观念,输入新观念,从而获得新的成长。
三、结语
【关键词】教师教育共同体;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校外实践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整个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更好地适应这种新情况和新形势,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强调任课老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优秀英语教师的重任,为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适应将来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一、教师教育共同体概述
教师教育共同体由关注教育的、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任课老师组成,在这个共同体内部,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相互学习和借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也具有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一)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概念。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在共同体的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指的是教师队伍当中的一个团体,由关注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组成,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亲密、稳定、志同道合的团体。每个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和探索,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当前教育变革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教师教育创新形式,体现教师教育改革方向,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也具有启示作用。
(二)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内容。教师教育共同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共同体、合作共同体以及实践共同体。共同体的每个成员有着共同的志趣和价值追求,肩负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他们具备团结合作精神,志同道合,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对遇到的困难也相互帮助,促进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另外,每个教师成员致力于关注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教师教育是复杂的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会面临很多问题,每个组员应该认真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每个组员会取得相应的进步和提升,彼此相互学习和借鉴,为了完成共同目标而努力。常用方式为参加进修和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项目研究等,从而更好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推动资源共享,促进相互进步和提高
(三)教师教育共同体对实践教学的启示。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教育共同体参与课堂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例如,在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中,各任课老师可以合作开展课堂研究工作,共同承担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任务,开展教师队伍进修和科研活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学培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从而对英语教育教学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在这些活动中总结经验,明确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推动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和完善,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受和经验,为他们以后从事教学活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此外,教师教育共同体还能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有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二、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环节,要求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工作,积极参加锻炼,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提升。但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教学管理等因素制约,当前实践教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存在被淡化的现象,不仅导致学生动手技能差,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校内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存在不足,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难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例如,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课堂实践活动组织不到位,课时得不到保障,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再加上一些任课老师课堂组织能力欠缺,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升,难以达到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校外实践是校内实践的补充,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它能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常见形式为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训基地不够,学生校外实训的时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加上管理监督不到位,考核评价没有严格落实,导致校外实训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为应对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结合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和今后学生从事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校内实践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在校内采取有效对策,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实践技能,为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效指导实践教学。弥补传统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注重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所占比例。以提高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结合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需要,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提升,对不同能力培养分别设置不同课程模块。例如,必要教育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等。知识技能模块包括英语语法、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翻译、跨文化交流等。教学技能模块包括英语教学法、教学技能课程、教案设计、英语演讲等。职业能力包括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设计等。还可以开设与英语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体育、舞蹈、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学校可以举办英语演讲、口语、口译、诗歌朗诵、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毕业实习采用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两种方式,教学评价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后续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2.合理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工作。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学活动的应用,学练并重,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知识学习与技能应用结合起来。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采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专业实训基础之上,每学期安排1~2周为语言实践教学周,加强语言实践教学,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3.科学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语言教学仅仅依靠课堂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重视课外练习,通过反复训练,将语言知识转变为自身实践技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社团活动,包括英语沙龙、英语俱乐部、英语剧社等,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加强英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英语读书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技能竞赛、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技能的应用过程,加深对语言技能的了解,明确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另外,这些活动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口语训练,促进口语表达技能提高,对学生以后从事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和定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实践技能。
1.教育实习。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认真组织教育实习,它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必修环节。通过对中小学教育的了解和掌握,熟悉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不仅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课堂组织能力,还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组织课堂教学,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以后从事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初步认识,可以采用听公开课、示范课的形式,返校后让学生评课,发现其中的优点,谈谈自己听课的感受,并将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进行对比,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还可以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农村学校进行一次送知识下乡的实践活动,并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然后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并撰写调研报告。这种教育实习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还能使学生对农村英语教育教学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精神,促进自身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还可以组织学生每学期到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在实践锻炼中提高教学技能。
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当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学校应该严格落实顶岗实习的要求,遵循教学管理规范标准。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很多单位不愿意在人才培养方面花费过多时间,希望教学能与实践实现无缝对接,而这一目标要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顶岗实习应该无缝对接,可采用集中和分散方式进行,并加强管理和监控,确保顶岗实习效果。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基地比较多,幼儿园、中学、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都可以进行顶岗实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农村和边远地区进行爱心助教活动,这些地区比较落后,英语老师比较少。通过学生实习不仅有利于充实当地的师资队伍,还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他们以后从事英语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四、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保障措施
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外,为推动其得到有效落实,使其更好发挥作用,还应该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具体来说,应该从师资、制度、组织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一)师资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推动实践教学有效落实和完善,充分调动任课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重视师资保障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坚持将实践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实践教学中加强各任课老师的协调与配合,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不断丰富任课老师的经验,提升实践技能,推动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二)制度保障——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结合具体需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推动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课时、流程等内容,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完善校内基础设施建设,为校内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设备保障。严格落实实践教学的各项制度措施,更好发挥其规范和指导作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对实践工作有效开展的班级和任课老师给予适当奖励,发挥榜样和模范作用,带动其他班级更好开展实践教学,促进整个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三)组织保障——校企合作并加强考评监督。高职学校应该增进与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拓展实训基地,为开展实训教学提供充足的场所,让学生更好开展教学活动。坚持互利共赢、资源共享原则,密切与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依托实训基地,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确保实训课时到位,给每位学生以充足的实训时间,并做好考评监督工作,保证实训效果。注重实训教学的管理和考评工作,建立学校和院系两级考评工作制度,分工负责,完善制度措施,促进考评工作有效开展下去。根据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监督和考评,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对监督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改进和完善,促进实训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保障实训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并提供师资、制度、组织上的保障,加强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从而更好推动实践课程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增田,赵庆来.教师教育共同体:内涵、意蕴与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曹阳,高凤兰.“转型期”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J].学术探索,2015(2)
[3]张景斌,蔡春.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2(1)
[4]贾睿.岗位核心能力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5]张媛媛.地方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2014(3)
[6]许瑛.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7]曹阳.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李桂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科学,2012(3)
[关键词]教师研究;教师发展;教育实践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努力争创示范性高中,建一流名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名校何以“成名”,起决定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中学因有名师而扬名。名师绝不是教书匠,而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不断反思教育实践,不断改进教育行为,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和教育的创新者,进而达到成名成家的理想境界。如何才能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呢?
一、唤醒科研意识,激发研究潜能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究其本质,就是期盼教师以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与反思者的姿态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一切现象或事实;就是希望教师对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教育现象或事实追问“何以如此”“将该如此”等问题;就是希冀教师把那些不言而喻、心照不宣的个人信念、预先假设推到个人理性的“审判台”;就是期待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当教师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时,教师无疑就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
(一)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首先要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而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并不会自动地走进教师的头脑。教师要有可思、可研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深入思考;要以事实、经验和逻辑为依据,敢于怀疑,勇于质疑;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并进行类比与移植;深入探究现象,勇于创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的反思。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极为有益的。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以单元为阶段,以个人反思和集体讨论为方法,以集体备课为平台,以个体教学实践为对象,各抒己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等方面,积极探讨新思路、新认识、新方法,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思想的方式。如果组织及时,带头人引导得当,这样的集体备课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对于激发参与者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曾跟踪观察我校高中部某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一个学期,从初期备课组长的“独唱”到中期的“小合唱”再到后期的“大合唱”只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上,先前发言的多是中老年教师,后来年轻教师慢慢的由听众变成了“演员”,并逐步成长为“主角”。而讨论的问题也由初期侧重于“操作”(如何讲解例题、重点应该讲什么、布置哪些作业等)发展到关注“精神”(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某一个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否有益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等)。集体备课不仅要研究以后的课如何上,更要反思已经结束的课上得如何。这种集体备课活动,事实上是教师的教学研究过程,他们是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是要把“自己摆进去”,聚焦自己特定教育教学情境的经历、体验与感悟,描述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惑与迷茫,以及尝试理解、诠释与解决的过程,其结果教师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研究者”的行列。
(二)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也要唤醒他们的成功意识
在“科研兴校”观念日益获得广泛认同的背景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类学校也都越来越重视和提倡教师“做研究”。在实践工作中,部分教师虽有参与研究的热情和愿望,但由于多年来只忙于教学而疏于“写作”,表现得不自信、不积极,成功意识非常薄弱。因此,教师开始“做研究”时,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指导与帮助,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赢得自信、体验成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能够做研究,我也能够获得另一种成功”。
我校数学组有几位中年教师参加了一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组织的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很受鼓舞,产生了很强烈的“做研究”的热情和愿望,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后来,他们经过努力加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并承担子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聘请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教学论专业的教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等专家为顾问,制订科学周密的研究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探索。他们以校园网为平台,以网络杂志《数学角》《爱科思》为阵地,指导学生动手动脑搞研究,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们学会做研究的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密切师生关系,体验到研究成功的喜悦。该课题2006年结题以后,课题组又申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子课题。为了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学校有目的地组织该课题组教师通过公开课、展板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并请参与的同学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数学教材修订会、教改实验基地学校年度表彰大会也在我校召开,课题组成员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表彰,教师们做研究的信心与热情更加高涨。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出现了多个研究团队。
(三)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还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
教师如果能将教书育人自觉地视为自己的职责,并化作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他就会对教育教学过程精益求精,达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的境界。而一个教师具有了这种追求,达到了这种境界,其自我发展的愿望也会愈加强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也就会高涨。因此,学校应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意识到: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二、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交流环境
教师的研究是通过反思性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合作,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提升个人经验、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的成长过程,学习与研究辩证地统一于教师的实践探索之中。为了帮助教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丁作中寻找到研究与学习的乐趣,我们曾经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课题组为团队,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开展学习
中学教师教学任务很重,难以集中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了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我们提倡将工作、学习、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边教边学、边学边研,走的是以学习引领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的实践探索之路。无论是学校自主立项课题还是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立项课题,学校都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课题组负责人既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一些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供课题组成员研读。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论文、研究信息等,分发给其他成员,供学习之用。为了督促检查学习效果,课题组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相互传阅读书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发表研究成果、提供新的研究资料。这种集会,既是鼓劲会也是交谈会,参加者在分享与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二)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劳动方式的个体性特点,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个体之间需要通过交流来分享喜悦,诉说困惑,展现自我,获得友谊。校园网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为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的力度,2003年我校建立了“六艺牍”网站(),搭建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交流平台。教师利用它可以学习教育理论,研究他人案例,思考教育问题,记录教学(或管理)心得,积累实践案例,促进自我成长;学生利用它可以回看老师教学思路,自己动手操作课件,吸取同学经验,分享同学成果,发表自己见解。这个网站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是一个极为便利的学习资源库。同时,它又为教师发表个人研究心得提供了一个园地,为师生的教学问答打开方便之门。2009年初,这个网站与学校网站整合,更名“教师发展网”,在帮助我校教师获取新课改信息、交流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举办“杏坛百家”讲座,开阔教师眼界
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谈,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是“苦干”和“苦读”所不能比拟的,这是更为有益的一种学习方式。我校设有为学生和教师分别举办的“杏坛百家”讲座。每年的五月和十月,我们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来学校为教师做理论辅导报告或开设示范课,解答教师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课题组深化理论研究。许多专家与我校的教师保持长期联系,担任课题研究顾问,充当教师研究的领路人。实践证明,专家引领教师参与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研究的成功之路。
三、编制课题研究指南,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
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教育进行研究,也不是让教师发表所谓“标志性”的论文,更不是让教师把教育教学撇在一边,埋首资料堆中“另起炉灶”进行研究。而是教研结合,在教育中研究,在研究中教育。换言之,教师的教育研究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育实践、为了教育实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或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是源于教师自身解惑的需要且为了改变教师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教育教学情境而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使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批判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养成一种反思、追问与探究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将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和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和服务对象(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与之共同构成自己的生活世界。因此,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帮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十分必要的。
为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建立,引导我校教师研究的健康发展,追求研究效果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从2002年起,学校教科室会同教学督导委员会结合教学督导所发现的问题,效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指南,每两年精心设计一份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划拨一定数额的研究经费,供教师申请校级科研立项时参考。每年的四月,教师以课题组方式自由申报校级科研课题,申请课题获得立项以后,所得经费单项列支,由课题组按计划使用。这样一来,一方面困扰教育教学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立项课题的形式展开研究,体现出了教师研究内容的“教育性”;另一方面课题组基本上也是备课组,问题是从课堂中来,成果又应用于课堂,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为了建设学校课程,学校围绕科学与实验、亲近大师、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四个领域设计了80门课程,以课题的形式招标,教研组研发,不仅保证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特色和学科分布,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目前已经出现了“组组有课题,人人皆参与”的可喜局面,校本教研有计划、有落实、有检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研究习惯
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素养是需要后天培养、提高的。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师发展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将伴随其整个教育人生。教师成为研究者,真正走上由学习——研究引领发展的自我完善之路,就必须由“要我研究”发展为“我要研究”,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关键词】高职测绘实践
引论
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对一些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要时刻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从而完成我国的创新性发展任务。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测绘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为高职的实践性教学发声,以期激发高职院校的思考和行动。
一、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高职院校招生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人才的选拔,这样就往往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又通常是以经验教学为主,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技术学习的兴趣。而实践教学的引入正好弥补了这个缺点,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引入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知识和创造更高一层的融合。这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有很大帮助。国家的根本发展之路就是创新,而科技的进步又需要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则依赖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模式的逐步优化,开始由教师准备材料,学生进行计划制定,从而完成课程目标,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及成果
(一)提升地位,重视实践
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教育,比如专题讲座,从而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为日后的教学任务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测绘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要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注重创新性和综合性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的培训,加强学生的实习能力,更好地与用人单位相联系,从而拓宽学生的工作渠道。
(二)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多地是要求学校要将职业技能训练与精神养成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坚持理论的教学,还有将技能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统一,因为对于其他方面来说,道德品质更为重要,始终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对学生开展教育,使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胸怀祖国,奉献社会,实现真正的科教兴国。
(三)完善考核制度,实现教学管理
因为测绘专业的特点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部分优化,开设“测量技术培训”课,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仪器的运用能力。一个学期后,应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比如导线测量、数字化测图等技术。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评价,从而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技能训练,实现教育的规范化。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构建
学校的建设离不开素质教师的培养,只有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教育者,才能为整个学校的教育带来升级与活力,比如通过专家的讲座开展,丰富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或者专家项目的开展能够带来最新的前沿科技知识。逐步加强教学队伍的多元化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学习应该多多组织教师进行与无能力训练,从而提升整体能力。
(五)校企合作,服务社会
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也是实现教育综合化的重要途径。《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了教学培养与应用并重的转变,学生们通过在企业中的实习,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