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股票投资决策

股票投资决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4 16:33: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股票投资决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股票投资决策

第1篇

一、行为决策理论的兴起

自Herbert A.Simon于1983年将行为决策理论引入我国后,关于行为的研究一时风靡学术界,产生了行为金融学、行为经济学、行为财务学等学科。追溯行为决策理论的起源,要从阿莱斯悖论和埃尔斯伯格悖论的提出开始,这两个悖论引发学术领域对人类实际“决策过程”的研究。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被引入到了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之中,使很多谜团得到解释。“行为决策理论”之父Edwards(1961)总结了1954年以后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决策权重”的思想,对后续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行为学研究进展并不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ahneman和Tversky的研究成果,使行为决策理论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之后,行为决策理论研究视野不断扩大,微观、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决策研究成果丰富,尤其是在证券投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不同于建立在“经济人”假设之上的理性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假设人是“社会人”,面对时间和资源的限制,采取的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寻求满意解。行为决策理论通过研究决策者的认知和心理过程,也就是在传统决策理论中加入行为变量,使其得到修正和完善。即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是行为决策理论的特例。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范围涉及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和管理科学,它将是这些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已不再研究和批判“理性决策”理论的不足,主要致力于发现各种行为变量,据此修正理性决策模型,而且善于吸收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使行为理论的研究外延扩大了很多,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提供更切实际的决策依据。当然,要在实际运用中检验新模型,进一步修正模型,并且寻找该模型的新推论,再论证其对误,如此不断深入。

二、行为决策理论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

行为经济学提出的“多心理账户”投资决策理论,认为在不同心理账户中,人们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如著名经济学家Shefrin和Statman 就在论文中把人们的收入分成三类,即固定的薪酬收入、资产收入和未来收入,并按这些不同收入的现有价值来消费,这就是“多心理账户”决策的体现之一。

本文所说的“行为”指的是投资者的各种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会使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偏离理性。“行为”是行为决策理论需要不断发掘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已经有较多的文献提出了各种“行为”。被发现的行为之一就有“损失厌恶”心理,如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若未来财富低于预期,他就觉得遭受了损失,此时投资者的心理主要是要避免损失,故而往往会产生冒险行为,成为风险进取型投资者;反之,就是风险回避型的。“过度乐观”也是一个在投资决策中经常出现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大多数投资者习惯于相信自己有超常人的感知、判断和决策能力,从而相信自己的决策优于别人。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和行为中还会表现出“后悔规避”的行为特征。Bernard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对企业的收益没有太大反应,而对其他较好的或熟悉的信息反应较为敏感,至于与自己的预期或判断不一致的信息,则会被回避掉。

目前研究者发现的“行为”还在不断增多,而且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还停留在对“行为”的寻找上。但是,如何将这些“行为”引入投资者的决策过程,研究其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并力图避免其负面影响,这才是学术研究的重点。但是国内外这样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建立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的行为决策理论分析模型。本文的模型是一个框架模型,而且仅仅涉及股票,属于行为投资组合研究的一个初步探索。

三、股票投资组合的行为决策理论分析模型

在学术界,关于行为决策研究目前主要有两个主流分析模型:一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展开;二是从收益—风险的角度展开,在收益一定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在风险一定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本文采用第一种模型,一般是通过将人类的情感、认知等行为通过数学处理后引入效用函数,力求新的效用函数能更好地描述投资者的行为。比较出名的效用函数有CRRA型效用函数。本文在这个思想的启发下,通过量化“行为因素”对股票投资组合的影响,建立一个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股票投资组合的行为决策理论分析模型。

由于投资者具备各种各样的“行为”,要想把所有行为一起考虑在目前的研究现状下是很难实现的。一般来说,投资者会表现出一种主要行为,而且只有研究好了单种行为的影响,才可能把所有行为一起考虑。因此,本文只研究单种行为对股票投资组合决策的影响。

其一,建立“行为”效用函数。针对每一种典型的“行为因素”,修改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使效用函数能够反映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如新的效用函数可表示成u(c,si)或者u(w,si)的形式,其中w表示财富,c表示消费,si表示一种或多种行为特征。本文用财富的多少和变化来衡量投资者的效用,主要是期末财富的数量和各种“行为投资者”的主观认为即将获得的财富(主观财富)和期末财富的对比,建立期望效用最大化模型为:

其二,描述“行为变量”。研究如何用v(·)表达各种“行为”,即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各种“行为投资者”在财富变量的作用下的效用分布。如Kahneman和Tversky的财富变化价值函数:

其中r'为各种“行为投资者”主观认为即将获得的收益率(主观收益率),所以这一问题转化为如何确定r'。关于r'的确定,本文总结和提出三种方法:

(1)期望收益率。

(2)行为者决策心里模拟法。如“纵向代表性偏差”型投资者的收益确定方法。因为纵向代表性偏差为将某一事物当前的局部特征作历史的比较,在其历史发展轨迹的角度上,判断和预期事物的未来走势。为此,模拟其决策思维为:投资者选取股票过去的历史收益率数据,将与今年某些特征相似的股票选出来作为参考,把股票过去的绩效当作未来的代表,进行错误的趋势预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某一投资组合所含资产的N年历史收益率,表示为r1,r2,...,rn,分别赋予权重η1,η2,...ηn,且η1

四、结论

本文将行为决策理论引入股票投资组合决策的研究领域,研究如何通过考虑投资者的“行为”以建立更符合实际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最终确定投资者对各股票的选择权重。首先,论述了行为决策理论的兴起、发展过程及当前的主流研究模式;其次,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些主要“行为因素”;再次,在效用最大化分析框架下,建立了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的行为决策理论分析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建立的仅仅是一个框架模型,后续可在此框架下进一步研究各种“行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选择,而且应当考虑将所有行为变量一起考虑,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参考文献:

[1]普劳斯著,施俊琦、王星译:《决策与判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2]Edwards W.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61,12:473~498

[3]Tversky,A.,Kahneman,D.,1974,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Science,185,1124-1131.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股票投资;投资者

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障,也是投资者作出最理性的股票投资决策重要依据。虽然,我国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股票投资视角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在资本市场不断迅速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和来源。然而,有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

第一,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危害就是动摇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危害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披露其会计信息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信息来作出自己的决策。这样,它不但会严重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几年来,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规定尽管不断完善,监管也有所加强,但仍不能令人感到满意。按照市场有效性理论的要求,上市公司所有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历史数据、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管理状况、赢利机会等应尽可能详细地公开,不得故意隐瞒、遗漏。而实际上,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报喜不报忧,只公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使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因而降低了市场效率。

第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缓慢和延迟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因此,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上市公司应尽的职责。从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及时性一般都能保证,但从临时报告的披露来看,则及时性就存在很大问题。由于股票市场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准确确定一些重大事件在何时发生,因此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而决定何时披露重大事件,甚至与庄家勾结,配合庄家操纵市场而择机披露,从而降低了相关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众多股票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2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纵观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历史,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资本市场就不可能长期健康发展。可靠、充分、及时、对称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一,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作为上市公司,应该意识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坚决杜绝出现经济交易失真、会计核算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等现象。此外,在市场上建立完善约束机制或监督机制,就能有效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并加紧相关法律的制定、颁布和实施。

第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在披露真实信息的前提下,信息的充分披露会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一方面,应鼓励企业自愿披露有关企业价值的信息和预测性的信息。例如,上市公司聘请专业人士,提高信息开发的效率;对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作出补充说明,使其通俗易懂;不断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投资者的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市场监管机构和准则制定机构应当有效地引导企业进行充分披露,并给予一些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披露。

第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首先,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虽然会计信息是一种历史的财务信息,但是主要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决策是与企业的未来相关,所以必须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其次,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临时重大事项变更的披露。作为上市公司,有责任第一时间向股票投资者任何信息,不得故意拖延。再次,提高股市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作为股票投资者应时刻关注上市公司的动向,尤其是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时,投资者必须迅速反应、及时判断,作出合理的决策。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力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及对称性是健全会计信息与股票投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秦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2]郑海玲.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反映行为相关分析[j].财会研究.2008(12):211-212.

[3]何春.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变动和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j].法治与社会,2008(12):115-116.

[4]王保林,梁淑勋.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对股票投资的影响[n].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9.6.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 羊群效应 风险 收益 价值投资

一、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作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换句话说,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市场,其构成十分复杂,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金融市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市场,其参与者众多,人们倾向于认为多数的决定是最合理的,进而引申出羊群效应这种不利于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非理。一般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类。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中股价波动较大。一方面,股价波动是股票的固有属性,是受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另一方面,股价暴涨将引起股市泡沫,且这种虚幻繁荣有投机性、价格高估、突发性、联动性等特点。

二、金融市场中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分析

金融市场运作的虚拟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股票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近年来证券市场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变化,导致市场操作难度加大。在国际化、全流通、专业化、价值化等视野下,投资者必须思考如何运进行股票投资,在买卖股票时需采用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方法和策略,以及应该优先买卖什么样的股票。然而,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羊群效应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就像魔咒一样,不断左右着广大投资者的思想。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我国投资者的理性意识还不健全,跟风等各种非理现象比较突出。研究表明,在市场大幅下挫的时候给投资者带来的抛售压力明显大于在市场上涨时给投资者带来的购买冲动。在市场大幅下挫时,大盘的走低使得大部分投资者担心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挫,于是纷纷抛出股票,这种卖方的羊群行为反过来使得许多股票价格同时下降,这样形成了价格下降和抛售羊群行为之间的正反馈。在市场大幅上升时,虽然有一些投资者看好市场,大幅增仓,但是也有些投资者担心价格过高而不愿跟入,此时投资者的行为相对分散,跟风行为低于在熊市中的羊群行为。

三、股票投资中的风险及收益的再认识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引入

1、风险

所谓风险,一般的理解是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股票投资的风险是指实际获得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而造成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股息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非预期变动。

风险一般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部分。系统风险是指总收益变动中由影响所有股票价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变动是系统风险的根源,它们的影响使几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样的方式一起运动。非系统风险是指在总风险中对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是独一无二的那部分风险。管理能力、消费偏好、罢工之类的因素造成一个公司利润的非系统变动。非系统因素基本独立于那些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的是一个公司或一个行业,因此只能一个公司一个行业地研究它们。因非系统风险仅涉及某个公司或某个行业的股票,所以,投资者可以通过审慎的投资选择来减少甚至避免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主要形式有金融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

2、收益

股票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报酬。一般情况下,股票投资的收益主要分为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两大类。货币收益是投资者购买股票后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得的货币收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投资者购买股票后成为公司的股东,并以股东的身份,按照持股的多少,从公司获得相应的股利,包括股息、现金红利和红股等,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有时还可得到一些其他形式的收入,如配股权证的转让收入等。二是因持有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形成的资本增值,这正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直接目的。非货币收益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投资者购买股票成为股东后,可以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查阅公司的有关数据资料,获取更多的有关企业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在企业重大决策中有一定的表决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投资者的参与感等等。

投资者要提高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关键在于选择购买何种股票以及在何时买进或抛出股票。任何股票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买到赢利丰厚、风险小的股票,因此,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考虑投资对象的企业属性和市场属性。股份制公司企业属性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公司的财务指标、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其成长性、发行公司的规模等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考察。

3、价值投资

在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进行股票的内在价值分析,可以使投资者更加理性和成熟,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以及短期的逐利行为。

股票投资内在价值评价的目标是股票投资人得到稳定可靠的收益,而尽量避免风险。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一支股票的收益性越大越好,而它的风险性是越小越好,对于一些长期持有者来讲,股票的成长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采用因素法,可以将股票投资价值的因素归结为收益性、成长性、风险性三大方面,而这三大方面又可以作进一步的细分(见图1)。

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股票收益性、成长性和风险性的分值,以定量分析的方式对股票进行综合评判。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A:对会计报表中的数据经计算和无量纲处理后,得出C层数据;

B: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出B1、B2和B3的得分值;

f(B)=Σ(C层因子得分×因子贡献率)

C: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出B1、B2、B3的权重W1 W2 W3,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F(A)=f(B1)W1+f(B2)W2+f(B3)W3

四、实证分析

本文结合宝钢股份股价走势,利用相关模型说明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说明:在该实证分析中,我们选取的是宝钢股份在最近一个月的股票收盘价并将其作为研究样本,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库,通过估计出一个绝大多数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投资预期回报率。首先计算出股票的波动性,即样本的标准差;其次做出股价运行的模拟模型,基本可以看出预测的股价和实际价格的偏离程度;最后做出股价的正态分布图,观测出价格出现频率最高的区间。

研究目的:通过以上的定量分析,可以获得现实股价和预期价格的偏离程度,衡量出其风险程度,并验证股价走势属于正态分布。以图形的形式使得投资者对股价的走势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看出股价的分布概率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分析中的经典假设――历史会重复,为未来的投资决策做基础。

假设有10%的投资回报率,以最近27天的数据为样本,并认为一年有250个交易日。在表1中,通过Ln(number)函数的使用,对每天的股价比求对数,得出日投资回报率,进而使用STDEV函数求出日标准偏差,最后乘上250个交易日SQRT(250)可获得该股票的年波动率,利用EXCEL软件,可以轻易得出其年波动率为53.91%。

结合对该股票年标准偏差的计算(53.91%),紧接着要对股价运行进行模拟,将时间的步长值定为1,从而设立时间序列。

首先要对我们估计的年收益率进行连续复利调整,以Mu代表预期收益率,代表股价的波动性,那么可以得到调整后的预期回报率为Amu=Mu-^2/2=-4.53%。

其次,利用RAND函数在这27天中进行随机抽样,并通过函数NORMSINV将随机样本转换为正态随机分布。

最后,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本文将股票价格分为两部分,即股票价格=确定价格+不确定价格。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是对于股票价格,由于是在原来价格基础上进行模拟,故接下来的价格自然不能再使用原来27天的观测价格,而后一天的股价=目前股价EXP(时间步长值Amu/250+后一天的随机抽样正态分布值SQRT(时间步长值/250));二是对于其中的确定价格,可以由公式:今天的确定价格=昨天价格的确定部分EXP(AMu时间步长值/250)得出。宝钢股份的当前价格为16.45元。

根据表1的天数、股票价格、确定和不确定四栏,可以画出模拟图形,该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示出股票价格是如何遵循几何布朗运动假设而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反复按F9来生成多个不同的价格通道,并观察到模拟股票价格通道与实际股票和股指的股价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在表1对股票风险的测定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一个模型,使其能在一个图表中很好的显示股票价格在未来某一时点的对数正态分布。在该模型中首先需要计算出股票的最低以及最高价格,利用EXCEL的分析数据库,股票的最高(低)价格=EXP((Ln(目前股价)+AMu时间期限)+/-4SQRT(时间期限));其次在得出股价的步进值后列出其价格序列,本文将宝钢股份的价格范围划分为200个相等步进值,因此该股票的价格步进值为(最高价-最低价)/200;最后利用NORMDIST函数求出股价的累计概率。

将以上数据进行图表化,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正态分布的趋势以及股价出现概率最大的区间。该模型可以使投资者感受到股价未来价格的分布将如何随各种影响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通过改变标准偏差,可以观察到波动性很低时,分布趋向于对称分布,而波动性很高时,分布的斜率也会加大。同样,时限很短时,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而时限加长时,分布的斜率也会越来越大。

五、结论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在直接融资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非理性的投资不仅会扭曲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带来巨大波动的同时还会影响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构建一个理性的投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目前我们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钟会根:从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谈我国证券市场文化建设[J].金融与经济,2007(9).

[2] 叶莉萍:对我国股票市场调控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9).

[3] 沈小平:我国股市宏观调控观点评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4(7).

[4] 汪伟全:股票价格――投资机会与泡沫风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6).

[5] 张蕾:股票内在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8).

[6] 安东尼・桑德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7] 花俊渊: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7).

[8] 郭济敏:股票市场泡沫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第4篇

关键词:MM模型, SIM模型,有效边界线,Blume方程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rtfolio Theory Form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Efficient Critical Line By The MM And SIM Models

Cao Jian Mei

Abstract:According to Markowitz’s portfolio theory,we analysis the optimal portfolioes of ten stocks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withshort sales allowed or not ,byMarkowitz’s and the single-index models.

Key Words:the Markowitz’s modelthe single index modelthe efficient critical linethe blume function

根据Markowitz现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作为理性的投资者, 其目标是: 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 使其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最大; 或者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下, 尽可能分散化风险, 使风险最小。换句话说, 理性的股票投资者, 应在其最优投资组合集内即有效边界线上, 根据目标风险或收益水平选择最优组合, 方可实现投资者价值最大化。由此可见, 对最优投资组合及其有效边界线的认识和是股票投资决策有效的必要前提。

一、 模型介绍

(一)MM模型

(三)β系数及Blume方程实证检验的理论.

Blume应用相关分析研究β值的稳定性。具体方法为:

(1)将样本期划分为前期、后期,分别估计两个期间不同股票的β值,得到两组β值。

(2)计算这两组β值的相关系数,按照股票名一一对应。

(3)最后,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样本β值的稳定性。

二、数据处理

本文从Wind咨讯选用了深圳A股中,科键,汇源,双星,石油济柴,索芙特,盐田港,徐工科技,云白药,中集,万科等十支股票,这十支股票来自不同的行业,之间的相关性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而能代表整个大盘的个股。时间从98年1月9日到02年12月27日,每支股票的周收益率为 ,其中外收盘价 采用前复权,消除了股利对价格的影响,得到的周收益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市场指数采用深成A指,无风险利率 取0.0484% 。

三、实证分析

(一)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MM)

通过Excel求得十支股票在MM模型下的最优投资组合,及对应的期望收益和标准差并绘图,得到有效边界线如图1所示:

横轴:标准差;纵轴:期望收益(以下各图同)在马科维兹框架下,收益率是由其所承担的风险决定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在市场机制完善时,允许卖空的有效投资组合可以更有效地回避风险;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风险较低时,有无卖空限制对收益率影响的区别并不明显。当风险较高时,可以卖空时选择的最优投资组合获得的收益率大大高于不可以卖空时最优投资组合得到的收益率。

(二)单因素模型的有效边界(SIM)

通过Excel求得十支股票在SIM模型下最优投资比例及相应的期望收益和标准差,并绘图得到有效边界线如图2所示:

分析: SIM模型下得到与MM模型下一样的结论,可卖空时的有效边界线往往优于不可卖空时的有效边界线。在市场机制完善时可卖空的有效投资组合可以更有效地回避风险;这是因为在不可卖空时,对投资的权重有限制,必须为非负。

(三)MM模型和SIM模型的有效边界线

(四)beta(β)系数及Blume方程实证检验

本文将样本期划分为1998年―2000(上半年),及2000(下半年)―2002年两期:

由于样本选取的是五年期十支股票,样本容量及样本空间都没有达到足够的大,得到的四个方程与Blume的方程不十分接近。但它们基本支持了Blume有关β有回归趋势的观点,即前期β大于1时,后期β有减小并向1移动的趋势;前期β小于1时,后期β有增大并向1移动的趋势。另一方面,本文的实证检验也支持Blume关于 β具有回归特性的观点。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有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意义:

1.投资者可以清晰地认清大市走向,利用回归方程,选择买进、卖出的最佳时机。

2.β值 是划分股票类型的依据,根据它可以把股票的收益与风险直观具体的表达出来.

3. β值为投资组合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投资者可以通过β值选择不同的股票进行组合投资.

从以上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投资组合理论在我国股市基本成立,但是由于所选取的数据时间较短,再加上我国股市成立时间短,大多数投资者属于散户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策略并不象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按照投资组合理论进行投资,他们大多数的投资策略是追涨追跌策略,即所谓的“羊群效应”。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体制还不完善,上市公司也正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同时,违规操作、操纵股市以及上市公司虚假报表现象大量存在, 所以现实中我国股市并不是完美地与投资组合理论相吻合,但不能否定MM模型及SIM模型在投资决策及解释股票收益率差异方面是很有用的工具,我们仍可以用它们来度量投资组合的表现。

参考文献:

[1]Alan L.Tucker、Kent G.Becker:《Comtemporary Portfolio Theory and Risk Management》,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4。

第5篇

一、美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5、非现金方式取得权益性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不同。我国对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以应收账款换入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以非货币易换入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是以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而美国对非现金补偿方式取得投资,投资成本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

第6篇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美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5、非现金方式取得权益性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不同。我国对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以应收账款换入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以非货币易换入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是以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而美国对非现金补偿方式取得投资,投资成本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

第7篇

岁末正值年会旺季,这两天赶场连连。在第一财经一档知名节目的年会中,看见许多知名企业家的身影。有人走过来和我寒暄,也提及了我在《理财周刊》的专栏。聊着聊着,这位企业家好奇地问:“我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在理财方面,心理学家会把人分成几类?我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

嗯,好问题。

用一些足以区别的标准,将大伙儿的个性及行为分类,的确是最佳了解自我及他人的好方法。

谈及理财,大部分的人都比较熟悉“风险承受”高低的分类。也就是说,风险承受力高的人,在理财行为上会愿意冒比较大的风险;而风险承受力低的人,则小心翼翼,谨慎出手。

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区分方式。例如:学者Ryan Wood和Judith Lynne Zaichkowsky在2004年所进行的研究,就要求股票投资者依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自我评分,也邀请你一起来,为自己的理财性格把把脉吧:

第一,长/短期投资取向:投资者购买股票的计划是长期持有,还是“快进快出”的短期投资;

第二,风险偏好: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投资获利承担较大风险:

第三,损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of loss):投资者是否将投资损失归结于自己的原因(这次赔了,都是我不好……);

第四,投资自信:投资者相信自己的股票投资经验,认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够获利(对于投资,只要我出手,肯定没问题……);

第五,投资控制力(control):投资者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密切关注股票动态,对投资绩效有控制感(对于投资理财,我总是紧跟市场信息,能做出最好的反应……)。

结果如何呢?相信你对自己在理财方面的状况,应该有更清楚的了解了。

接着,这两位学者用投资者在以上各个维度的得分,把个人股票投资者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类,低风险承受者(risk-intolerant traders)。

这类投资者风险承受力极低,对投资自信心和控制力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发现,在低风险承受者中,80%的投资者交易次数很少,每年股票交易不足5次;因为对投资缺乏自信和控制感,他们会密切关注股票的动向(有40%的低风险承受者每天都会查看股价行情)。

第二类,自信投资者(confident traders)。

这一群体的投资者年龄均在30岁以上,投资金额明显高于其他人,投资经验也最丰富。他们拥有较高的投资自信心与控制力,股票交易非常积极活跃,持有的股票种类最多,且基本为短期投资。也就是说,37%的自信投资者,每年股票交易次数在10次以上,36%的投资者每日查看股市行情。

第三类,规避损失的年轻投资者(loss-averse young traders)。

这一类型的投资者大多年轻且缺乏经验,在股票投资中,他们并不介意冒险(四分之一的人每年交易次数在15次以上);但在遭受损失时,心情却会非常低落,并且常常将损失归结为自己的原因。与“自信投资者”相比,他们的投资自信心与控制力都明显偏低。

第四类,保守长期投资者(conservative long-term investors)。

第8篇

【关键词】 有限理性; 决策特征; 投资决策

一、前言

在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决策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传统财务学认为: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决策者在完全理性、信息完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假设前提下,找到所有备选方案并对其筛选,选出最优决策方案。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决策是基于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人风险偏好等不确定条件的存在,投资者的决策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因此,只有运用行为财务理论才能有效地解释投资者在财务决策中的有限理,分析财务活动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并为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有限理性的产生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是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人在决策时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蒙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论证了人类行为的理性是在给定环境限度内的理性,有限理性是由人的心理机制决定的。他认为,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而是满意的标准。它纠正了传统决策理论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选择的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众多研究表明,投资者在决定时往往受到信息、时间、技术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认知、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合理筹划和充分利用资本,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心理预期倾向。决策者感知和记忆能力的有限性、注意资源的限制、思维的偏误、情绪等造成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使决策者的财务决策变得非理性化,增加了不确定性。

三、有限理性下投资者的决策表现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和动态性、投资者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等因素,使其决策行为的有限理性特征更明显。具体表现有:

(一)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就是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者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人们过高估计高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过低估计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第二,人们用于估计数值的置信区间过于狭窄。第三,人们不切实际地积极自我评价。多数人认为,他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比普通人及别人要好。他们对自己能力和前途的评价比同辈人要高。例如,对一项关于司机能力的自我判断的调查显示,有65%到8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能力是“超过平均水平”的。过度自信在投资活动中的表现有:一是如果投资者过度自信,就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市场上不断更新的信息,即投资者常使用过时的信息作出判断。二是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过滤和加工各种信息时,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过度自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学基础,当个人面对不确定性时,无法作出适当的权衡,便容易出现行为认知偏差。当投资者投资后,通常只关注相关的利好消息,而忽视有关的不利消息,并且当投资者被套牢时,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因为一旦卖出的话就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会伤害自己的自信心。当然,投资者并不是财务市场中唯一受过度自信影响的人群,专业人士和机构投资者也同样无法避免。

(二)心理账户

所谓心理账户是指每个个体根据自身的参考点来订出一个决策的方案。参考点可以是特定时间的组合市值、单个证券的购买价格或者是托付给基金管理人的金钱数。在参考点附近,人们的态度最有可能发生变化。投资者对不同的账户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于避免损失的账户,他们表现为高风险厌恶;对于追求潜在收益的账户又表现为高风险寻求。例如人们对作为现金的一块钱和作为资本进行股票投资的一块钱的感觉是不同的。传统的经济理论假设所有的资金都是等价的,但是现实中,人们眼中的资金通常并不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心理账户可以很好地解释股市上投资者具有偏好系统易变性的非理。

(三)风险相同时追求更高收益

研究表明,在面对潜在的获利时,投资者是回避风险的,但是一旦涉及到亏损时,投资者往往会倾向于追求风险,他们往往会有赌一次的想法,因为赌博有可能使他们的亏损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例如,假设一个投资者面临在可以肯定拿到7万元的情况或是有70%的机会得到10万元但有3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之间作出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肯定得到的收益。虽然从期望收益的角度看,两者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此时人们都是风险回避型的。但是,把情况掉转过来看,若假设一个投资者现在是在肯定亏损7万元的情况或是有70%的机会亏10万元和30%的机会什么也不亏之间作出选择,虽然两者的期望收益还是相同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亏损更多的概率很大,较少亏损的机会还是比肯定亏损更可取。这时,因为赌博的性质改变了,人们会选择赌一把,变得追求风险了。

(四)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往往更注重损失带来的不利影响,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而不是把收益和损失赋予同等的权重来考察,不按照实际收益和损失来采取行动。有关研究表明,损失带来的影响是同样大小的利得的2.5倍。因此,投资者在经济活动中对利害关系的选择应该是首先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利益。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到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到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五)避免后悔

避免后悔是指当人们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时,会对自己的决策感到痛苦。因此,即使面对同样的后果,如果某种决策方式可以使得投资者的后悔心理相对于其他决策方式来说要轻一些,那么这种决策方式将优于其他决策方式。为避免后悔,投资者以强烈的从众心理,常常作出一些与理性决策背道而驰的非理。如投资者经常仿效多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投资,倾向于购买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后悔的情绪反应或感觉会有所降低。其他类似的非理有委托他人代为进行投资决策、“随大流”、“羊群效应”等。

四、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策略

行为财务更多的是从投资者的心理和期望等方面来诠释投资者的行为。基于行为财务理论的解释,针对证券市场的非理性表现,为解决投资决策过程中所存在的认识与行为偏差,投资者应采取以下投资策略。

(一)动量投资策略

股票的历史回报率对未来表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是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基于股票动量效应,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获利,这种利用股价动量效应构造的投资策略称为动量投资策略。这种投资策略是针对证券市场中“反应不足”的股票所进行的短期投资。在反应不足,股价自开始上涨直至达到顶部通常有持续几天的过程,动量投资者如果在股价出现上涨趋势时购入,虽然价位较高,但是今后几天内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仍然可以获利。

(二)反向投资策略

与动量效应相对的是反转效应(Contrarian effect),指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将会低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反向投资策略是指买进过去表现差、近期亏损的股票,或卖出过去表现好、近期盈利的股票,以期在未来价格发生逆转时平仓盈利的投资方法。该投资策略是针对证券市场所存在的反应过度和羊群效应等现象所实施的一项长期策略。对此,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在实际投资决策中,由于投资者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的表现,大多数人通过简单外推的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未来进行预测,对公司近期的业绩情况作出持续过度反应,从而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所以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找到了套利机会。

(三)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是流通规模较小的股票。小盘股投资策略是指在同等条件下买入小公司的股票,比买入大公司的股票将获得更高股票收益的策略。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也就是说无论是总收益还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都与公司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小盘股由于易受庄家控制而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因此小盘股投资策略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

(四)平均成本投资策略

平均成本策略与投资者的后悔厌恶和心理账户有关。平均成本策略是指投资者对一个确定的投资对象持续地、分批地投资相同的金额,每次投资的时间间隔相等,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造成较大风险的策略。这种投资策略是针对证券市场中“后悔厌恶”所进行的长期投资。对于刚步入证券市场的新投资者,只需定期投资而不必考虑投资时间的确定问题。

(五)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

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也与投资者的后悔厌恶和心理账户有关。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指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可能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

五、总结

投资者进行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性不完备和认知偏差,本文在分析有限理性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总结出有限理性下投资者的决策特征,有助于投资者进一步了解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化走势及其特征,为合理解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思路。同时,针对有限理性下投资者的决策特征,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投资策略,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邵春燕.行为财务理论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8).

[2] 张功富,蒋基路.经理人非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