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影视作品的价值

影视作品的价值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4 16:33: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影视作品的价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影视作品的价值

第1篇

一、影视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使影视作品形象更加地饱满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影视作品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呈现方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总是能够使人们眼前一亮,从而陷入到有中国特色的时代背景中去,对影视作品产生强烈的认同感。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之中,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地鲜明、饱满和独具特色,给人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嬛例如,电视剧《甄嬛传》中,鲜明地呈现了清朝皇室的饮食文化、宫廷服饰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增进了人们对于清朝宫廷生活环境的了解。而融入了大量古代经典的人物对话,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古代淑女的婉约气质,即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能够使人们产生心向往之的感情。

(二)影视作品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和发展

影视作品本来就应该是文化产品,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加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很好地促进包括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历史文化等在内的各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漠视,这就需要影视作品承担起其文化传播的职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例如,嬛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其雅致的、经过现代化改变的句式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进而竞相模仿,这从侧面促使人们感受到了传统的中国语言之美,进而促进了人们对传统语言的了解和学习,从而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和现代化的发展。

二、现代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缺失的现象

(一)在对外国影视作品优秀经验的学习过程中舍本求末

外国的一些影视作品通过宏大的场面制作、精美的画面以及完整的文化内容和价值观传递而获得巨大的成果,但是国内很多导演在对外国优秀影视作品的模仿过程中之中只单独对其制作进行了模仿,而没有在其中承载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传递当代中国人民态度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这使得这些影视作品显得苍白无力,观众认可度较低。

(二)现代影视作品缺乏民族特色

首先,中华民族是有着长远发展历程以及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但是,很多现代影视作品都缺乏对这些特色元素进行挖掘,而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国际化,导致拍出来的作品即不符合本国观众的需求又难以被国外观众认可。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对这些民族文化进行挖掘能够更好地辅助影视作品内容的呈现。但是,影视作品的制作者却不能够在制作的过程中重复利用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导致拍出来的作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

(三)影视作品中价值观的呈现过于生硬

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要求影视作品必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弘扬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正能量,但是,很多影视作品中价值观的呈现过于生硬,不仅破坏了影视作品的整体感而且使观众产生了逆反心理。例如,在很多抗日题材片中为了表现我军战士的英勇而上演手撕鬼子、战士要害部位中了很多枪依然顽强抗敌等,都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抗议,影响了价值观的顺利传递。

三、促进现代影视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融合的策略

(一)将外国的影视拍摄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地结合以获得观众的认同

首先,在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要充分地借鉴外国的拍摄技术、人物性格的呈现方法以及文化元素的展现方式等,将其合理地利用于自己的影视作品之中。其次,影视作品内容的展现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当中要充分立足于观众的文化需求、观众生长的文化背景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等,并将这些充分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之中以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呈现,以实现影视作品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目的。

(二)充分挖掘中国的民族文化元素

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使得中国产生了稳固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中国多民族的特征则使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所以,我们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元素,通过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作品当中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要求,同时促进民族文化内容的传播。

(三)在影视作品中用正确的方式传递价值观

首先,在影视作品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细节的描写来促进价值观的呈现,而非是不经过思考的将人物神化。其次,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要坚持以影视作品的内容辅助价值观的呈现,内容要为价值观的呈现而服务,将价值观蕴含于作品之中,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非是突兀地将一个问题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来对观众进行训导。

第2篇

【关键词】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48-01

我们以往对影视作品价值的理解并不全面,往往只注重其所传递的审美感官与道德的教化作用,而忽视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完善上的积极意义。影视作品具有形象性,其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去打动人心,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枯燥的文字性叙述通过鲜活的荧幕形象进行表达,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学生在被影视作品中光与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所打动的同时,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品德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现如今,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担任的角色也越来越重,已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影视作品的教育特点

影视作品具有跨越时空、形象直观、涉及内容广泛、兼具视听等特点,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之一。影视作品无阅读能力的限制,较纯文字性的描述而言,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不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助教学手段,其独有的魅力更增添了思想政治的影响力,其独有的生动、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其兼具情感体验与人生思考,相对传统的教师耳提面授而言,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影视作品带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向学生巧妙地传递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无法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一)影视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影视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具有跨学科的天然联姻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大学生,传授社会发展所需的政治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其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政治觉悟。然而任何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深刻地传达其内涵,而独具代表意义的影视作品不失为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可有针对性的选取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可在此过程中接受社会各方面的主流信息及思想政治教育,可促进师生间形成的良好的互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影视作品具有潜在的教育作用

影视作品是较为生动与直观的媒体传播形式,在自由开放的影视文化世界里,影视作品可连接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情节,其间透露着浓厚的文化韵味、社会形态,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功能可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等各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对文化的追求,也实现了思想与思想,心灵与心灵间的对话,使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实现了升华。

(三)影视作品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影视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可为我们更为立体地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如今的社会形态,用鲜活的银幕形象再现思想政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利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在课堂讲授之余通过选取可传递教学重点的影视作品来进一步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于观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或写观后感都是对教育内容的再复习与运用,以影视作品辅助教学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耳提面授的教学方式的禁锢,而且拓宽了政治教育的教学视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影视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各类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大片的不断出炉,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素材,使课堂效率大为提升。

(四)影视作品可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大学生爱国主义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也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不乏推行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于高校政治教育的工作中的方法,事实证明,我国具有大量的优秀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如《任长霞》、《建国大业》、《建党大业》、《正道沧桑》等影视作品中或反映了爱国主义精神,或反映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内涵丰富,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在这些真人真事中可受到相应的感触,可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总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已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学习资料与重要措施。

(五)拓宽了学生社会情感体验的范围

学校与家庭是大学生生活体验的主要环境,二者在其身心发展与品德培养上起着巨大的作用,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因此社会体验较为单一,影视作品可消除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体验范围。影片中所涉及的某些社会环境是大学生还未接触过的领域,自然引发了大学生的注意,对大学生的旧观念形成了冲击,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帮助其形成新的生活观念,大学生在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其思想观念将会得到逐步的改善,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第3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文学;文学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静态的文学语言通过直观、有声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产品,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又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的世界,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须在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同时它兼具了看和听的两种形式,是电影和电视剧存在的内容基础,而影视艺术则为影视文学服务,让电影或电视剧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会增加一部影视作品的生命力。

一、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字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学类型,它是指将文学剧本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等声话设备,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来表达文学思想的内容。它已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可缺少重要分支,比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影视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是文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同其他的文学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它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思想感情等方面具有传统文学所具有的规律。

第二,由于其在表现上结合了影视媒介,所以又具有传统文学不具有的影视媒介特点。既可“读”又可“看”,还可“听”,所以影视文学具有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

第三,具有鲜明的影视特征。一是视觉性,既将文字描述的文学形象通过具体、鲜明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二是动作性,就是通过具体影像将文学描述中的动作表现出来;三是蒙太奇结构,就是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对剧本中各种内容、场景根据需要的效果进行衔接、组合的特殊结构方式。

二、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就是指在影视作品中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手段来增加银幕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一种时空结合的艺术效果,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审美等需求。影视艺术讲究的是神韵、意境和意象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并能达到启迪净化心灵的目的,既可养眼又可养心。影视艺术最早应用于电影,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升级,在电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影视艺术通过空间空间营造、空间再现、空间表现、叙事要求以及发展方位这几个方式来表现。在这里要特别申明两点:

第一,那些仅仅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拍摄的迎合观众胃口的商业影片并不代表影视艺术的最高境界,相反,现在有些影片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往往降低了艺术标准,流于通俗化、低俗化、暴力化,这与影视艺术决不能相提并论。

第二,现代光电科技造就的光怪陆离的特技效果并不等同于影视艺术,那些特技效果的确提升了电视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视觉的刺激和冲击,这些“后现代艺术”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养眼与养心,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的艺术,而不单纯是视觉的。当然如果能够将现代科技很好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中去,那是会提升影视艺术的效果,但这个“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虽然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他们都不会独立存在,也无法完全独立的区分,影视文学作为另一种文学类型,与影视艺术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无论哪一部分有欠缺,影视作品都会失去一定的光华,显得不那么完美。

(一)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含有艺术共性

无论我们怎么去界定,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艺术共性都是彼此渗透、深刻相连的。

首先,从表现的内容上,影视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都是以人物为主体,思想活动为主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关系间的连接,表达出完整的故事,感染人们的情绪。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中,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其气氛的渲染都要求影视剧本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性,所以文学剧本的艺术性是影视文学的第一步。而影视艺术的表现也必须构建在人物关系之上,它不论使用时间还是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最终也是为了烘托影视人物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二,从美学形态来看,两者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人物和故事情节,影视文学本来就有表达美的诉求,以启迪、升华心灵为最终目的,而影视艺术所采取的所有手法也是为了达到美的、震撼心灵的目的,所以说两者从艺术的出发点上来说是一致的。

第三,从表现手法上,影视文学为了将各部分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蒙太奇结构的运用,使故事内容、情节的组合堪称完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视艺术表现的形式。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影视艺术作品需要含有文学性。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单纯的影视艺术是不存在的,它所存在的基础首先是影视文学的存在。只有有完美的影视文学,才能给影视艺术以展示的空间,否则再完美的艺术也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内涵,内容不能吸引观众,再有魅力的影视艺术也不会得到人们长久的关注。所以影视艺术需要影视文学的存在。

第二,影视文学需要影视艺术的衬托。对于一部具有吸引力的文学剧本来说,就像一座地基结实的房子,但是单纯依靠牢固的地基是不能吸引足够的眼球,还需要不断地添砖加瓦,让她穿上漂亮的外衣,充满光华,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再有意义的文学内容,如果缺乏影视艺术的烘托,就会显得干瘪,没有欣赏价值。影视艺术就是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是影视文学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让人们通过艺术的表现更加加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

总之,没有文学价值的影视艺术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而影视文学如果缺少了影视艺术的修饰就会显得干瘪,缺乏美感。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作品,使影视作品丰满,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拥有历久弥香的力量。很多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片其实就是在这两方面结合的很好的代表作,像《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就是如此,首先拥有感人的内容,又有饱满的表演,和精心的故事编排,再加上完美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被感动,被震撼,影视文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人们在叹息美好感情的同时,产生撞击灵魂的力量。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以文学为前提

前面我们讲过,影视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所以影视作品首先具有文学的特征,影视艺术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艺术。

第一,影视艺术需要尊重文学。影视艺术首先是为文学内容服务的,是为了让文学内容具有更好的表现力,所以影视艺术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必须围绕文学内容来进行,而不是自成一体,或者凌驾于文学内容之上。那些为了运用某种艺术手法而使文学内容受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艺术手法只有在尊重文学内容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运用,才能使影视作品显示出和谐之美。在这里我们要批评一下现在的有些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不惜胡编乱改,比如说是一部影视剧,明明悲剧结局会更有意义,回味悠长,但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非把它改编成大团圆结局,结果整部影片就失去了协调美,没有了影视剧应有的韵味。当所有的作品都仅仅只有娱乐功能的时候,影视作品就失去了积极地意义,影视作品的艺术性暂且不谈,就思想性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所以说,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不应该被绑架,始终应有自己的思想。

第二,影视作品赋予文学更丰富的内容。传统文学是一种静态的表达方式,而现代文学通过影视的方式来表达,使文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复杂的社会万象可能通过影视作品的一个镜头,就表现出五味陈杂的故事。影视作品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综合内容,使文学的表达形态更为多样,既丰富了形式,又增添了美感,精确性、敏锐性、艺术性等赋予文学更为丰富的内容。

(四)在观众接收方式上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应紧密切合

上面我们说影视文学和艺术不应该被大众文化所绑架,但是并不是说影视作品就要脱离观众。而是群体的意愿不能忽视,但是也绝不能一味地低级附和,只是为了博大家一笑而已的低俗,暴力影视创作倾向是不提倡的,那样的作品虽能带来一时的视觉冲击,并不具备长久的影视价值。影视文学是目前很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着比传统文学更普遍的受众,所以它在思想感情的传递上,审美观点的塑造上都对大众有着深刻的影响。影视作品说到底是为了广大观众观看的,如果没有观众的认可,那么再有深意、再精美、再艺术的影片也不会有人欣赏,没有了市场的影视作品,自然谈不上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让影视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就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需要影视内容贴近广大观众,又要能够通过艺术传达美的主题,起到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文学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上找到一个与观众的切合点,既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又能使影视作品的文学和艺术水平不会降低。

四、结语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最为广大的观众群体。一部优秀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视觉的盛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享受。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作为影视作品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影视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有着弥久的影响,如何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影视作品在艺术升华的同时,能够提升大家的观赏兴趣,达到到启迪、净化灵魂的效果,是现代影视作品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找到影视作品的文学效果和艺术效果与对观众影响的切入点,并将其联系起来,影视作品才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德]克拉考尔.电影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第4篇

影视传播首先是一种文化传播,天然地承载着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影视作为利用影像来完成叙事的艺术形式,通过各种故事的讲述反映社会生活,传达大众的思想情感,通过画面造型、镜头运动、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手段创造着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传递着现代的审美需求。这一艺术创作的过程必然需要从既有的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起到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另一方面,影视自身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又包含制作方式、运营模式、发行放映等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和市场因素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电影产业的文化。不管是电影文本所传承的文化、还是电影自身所创造的产业文化,都直接反映或间接折射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思想文化特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影视都必然地要参与到国家文化的建构当中。任何影视创作也都不可能脱离国家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影视传播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传达着国家所积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途径。影视传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影视作品作为影像艺术受众的接受度更高,不受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可以说是老少皆宜。与小说、报纸等传统艺术形式和媒介相比,影视作为一种用具体的形象来叙事的艺术接受起来更容易,因为影视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可以直接转化为一种心灵的感受,而不需要经过“大脑对文字的理解”这一中转过程。因此,影视对观众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恰如瑞典著名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所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影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更容易深入人心。影视传播的受众面更广。影视可以说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大众娱乐形式。据称,目前的娱乐新闻中90%-95%都与电影相关。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影院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国覆盖。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影院建设和银幕数量都在极速增长,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繁荣阶段,一部影片的观影人数动辄以千万计。而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的收视观众数量则更多。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影视更是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时刻不停地传送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除去传统的影视传播方式之外,网络、MP4、MP5、手机电视、微信等等都成为了影视传播的载体。众多的影视剧网站、各大门户网站的视频版块也都日益风行,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最为快捷方便的观影平台。影视传播的地理范围之广,人群数量之多其他传播方式难以企及的。借助影视媒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以超出想象的速度传播到各地。影视传播还是目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影视传播不仅可以增强本国民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接受,而且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输到国外,塑造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我国的影视产业也开始进行“走出去”的改革和努力,将中国的影视剧作品推向国际市场,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输出和价值观输出的问题。这必然需要我们的影视创作主动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也只有承载着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影视作品才更有力量。

二、影视艺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性

作为艺术娱乐形式,影视作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必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不同于一般的政治说教或思想政治教育。影视作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具有隐喻性,而不是简单的政治图解。影视作品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和反映来传达思想的,题材来源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某种抽象的思想或概念。现在我们概括精确、表述清晰的“24字核心价值观”恰恰只是几个抽象的概念,倘若真正将其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其表现出来的样貌将会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城市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而影视作品正是通过对这多种多样的生活的表现来承载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影视作品绝不会将自己的思想主旨像喊口号一样地喊出来,而是将其隐藏在故事当中,隐藏在叙事手段和艺术形式当中,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和领会。影视作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还具有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影视剧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大异其趣的。单就我国的电影来说,长期以来区分为三种艺术形态:商业影片、主旋律影片和艺术影片。不同形态的电影在话语体系、艺术追求上都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排斥的,“这些不同电影的话语体系中除了在制作方式、盈利模式、表述策略上各说各话之外,在价值观念上也在自说自话”。这便使得三种形态的影片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上也大相径庭。主旋律影片在这方面无疑是最具有自觉意识的,许多影片因为急于突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和传达,甚至不惜损害影片的艺术性,而对主题思想进行简单的图解或进行口号式的呼喊,反而显得“假大空”,实际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商业影片因为更注重娱乐性,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还是影像风格等方面都有意地远离“政治性”,努力消解影片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许多影片看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关系。而艺术影片则因其过重的反思性常常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批判色彩,对社会问题或人性阴暗面的表现反而使其有一种对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嫌疑。事实上,“任何电影创作都不可能超出意识形态的阈限,电影的生产和接受都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本不可能存在‘真空’式的生产环境”。不管是哪种形态的影片,都必然地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其中自然包含着或隐或显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和传达。影视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和传播具有了一定的复杂性。目前世界影视产业形成的是一种“全球化”格局,各国的影视产业面对的是一种大交流、大融合的局面。中国影视产业也不例外,摆在中国观众面前的也是包括本国影视作品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资源。鉴于影视与意识形态难以分割的关系,来自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必然会带有原产国的意识形态色彩,承载着他国的价值观念,其中必然会存在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思想和文化。一旦观众在接受的时候缺少足够的辨别力,就可能会产生思想混淆的结果。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将会起到消极的甚至负面的作用,反而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难度。影视艺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喻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观众对影视作品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不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一个从具象的故事到抽象的思想的转化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辨别力。

三、加强“影视作品赏析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第5篇

一、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及其特点

(一)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

声乐艺术是一种融合生理学等多学科的音乐艺术,通过语言与声音音调的结合来传达情感,从而使听众得到音乐的洗礼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一切艺术都开始于情感,也将以传达情感为目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其情感的传达也需要声乐艺术来表现。因此,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想打动观众,影视作品不仅需要有具有感染力的实景画面,也需要有渲染气氛、传达场景主题的声乐艺术。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当被使用在影视作品中会使影视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同时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观影的时候也得到听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二)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特点

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广泛使用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影视声乐艺术。声乐艺术运用在在影视作品中时,既要考虑自身艺术需要还要求考虑情节需求,努力渲染氛围、营造影视作品风格。声乐艺术具有情感的传达力,在影视作品中更容易感染观众并引起情感共鸣。影视声乐艺术不再是单纯的声乐艺术,而是结合影视作品主题为其服务的声乐艺术,其与影视作品情节发展紧紧结合并形成统一整体。因此,对于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合的声乐作品非常重要。

二、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

在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独唱、对唱、合唱。独唱具有将人物内心情感外化的作用,而对唱会使影视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并刻画人物内心,合唱则使观众更加融入影视作品的氛围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独唱、对唱和合唱都能传达人物内心情感,但三种表现方式在风格、形式、演唱状态上有所不同,对于情感的感染力不同,艺术效果当然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场景所要传达的内心情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影视作品会有许多不同的场景,不同场景的感情和氛围也会不同,而合理选用不同的声乐艺术会让观众有不同的听觉享受,从而感受到不同的气氛,也使影视作品更具有欣赏价值。当然,声乐也会反映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甚至不同地域也会有不同的声乐艺术。独唱、对唱、合唱等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不同表现方式的采用要符合情感需求,要适应文化、政治、地域等因素。

三、声乐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一)听觉与视觉的立体结合,烘托艺术氛围

早前的影视作品为无声阶段,主要通过现实场景布置来传达影视作品的主题与情感,但缺乏声乐的配合会使影视作品显得稍许乏味。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声音被加入到影视作品中并受到广泛欢迎。在影视作品中声乐艺术与现实场景的结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立体享受,给观众独特的观影效果。正如前所述,默片时代只有现实场景而对于传达影视作品主题情感显得乏力。而声乐艺术的加入对于艺术氛围的烘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场景的变换更加自然,使故事的发展更加紧凑,同时也对主题思想的传达有着推动作用。电影《倩女幽魂》开头舒缓而具有古典风格的声乐极易将观众带入唯美梦幻的氛围中。随着剧情的展开,声乐旋律也逐渐展开并达到,给电影增加了独特的魅力。声乐的发展也预示着情节的进展,使观众欣赏到视觉与听觉的立体观影效果并融入影片所要传达的氛围中,影片结束后也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回忆。

(二)增添艺术感染力,推动情节发展

影视作品主要还是通过情节来将故事来龙去脉以及主题情感传达给观众,演员的演技、现实场景的布置和台词描述都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品中情节的发展主要靠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但是声乐艺术在情节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声乐艺术烘托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氛围,缺少声乐会使情节显得苍白单调,难以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染力。举例来说,科幻电影中加入节奏感较强的声乐作品除了烘托影片激烈的氛围外更使故事情节发展更加流畅自然;爱情影视作品中配合诸如《爱如空气》之类的声乐作品会诠释男女主角内心情感并烘托爱情戏的忧伤甜蜜;喜剧影视作品中加入声乐作品会显得情节更加搞笑,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观众注意力。对于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配合风格合适的声乐作品,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能够增添艺术感染力。

(三)诠释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影视作品中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但主题思想需要一主角的故事来传达。在描述主角经历的故事时最难刻画得是主角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无法探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声乐艺术以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可以烘托氛围并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情感毕竟很难探知,但喜怒哀乐都可以借助外物来展现出来。声乐艺术具有多样性,在人物不同的内心感受下配合不同的声乐作品,便于观众去领会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同时也使观众产生共鸣,增加对影视作品的认同感。喜剧电影《让子弹飞》中插曲特色十分鲜明,其中的口哨十分具有节奏感,形象地反映出麻匪内心的胆大妄为、快意恩仇。正是因为人物内心难以具体展示,所以声乐艺术等多种表演方式共同合作才能诠释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四)概括主题思想,传播影视文化

可以说,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就是对影视主题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影视思想情感的再度升华,更加便于传播影视文化。影视作品中主题曲一般都是独自创作,主要是为了更加契合主题,与故事情节、人物情感具有相符性,同时在影视作品之外也可以得到传唱,便于传播影视文化,增加影视作品给观众的影响力。举例来说,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形象地展示了剧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以雄厚的气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英雄人物的起伏也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使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多年之后还能起到传播影视文化的作用。声乐艺术概括了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起到了传播影视文化的作用。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影视;网络版权;特别保护

近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管理中心)《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62.1%,网络视频媒体成为网民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主要渠道。其中电影、电视剧是网络视频用户最为喜爱的内容。

报告同时显示,17.2%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过去半年曾上传过视频节目。只有6%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过去半年曾经付费收看过视频节目。非付费用户中72.9%习惯免费收看视频,未来没有付费意愿。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数字化影视,在网络出版渠道之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视频已成网络主流应用,而影视则是其最主要内容;网络渠道对于数字影视的价值,有可能将超越影院、光盘等传统发行模式;仍然只有比例极少的网民,愿意为影视作品网络版权买单;热衷于自愿上传影视作品的网民,数量依然非常有限。

虽然上述报告并没有直接针对数字影视版权问题,但从其调查结果中,依然可以看出不少蹊跷:在报告统计的2010年下半年,网路视频用户在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超六成,却只有17.2%的用户在过去半年内曾上传过视频节目――那么,在前几年视频业务起步阶段,又会有多少真实用户主动上传过内容,而视频分享网站上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又从何而来?答案已经非常明了:网站自己传上去的。

数字出版物网络侵权严重,这是业界面临的“集体困惑”,在数字影视领域,这种伤害尤其严重。笔者认为,其原因既有数字版权领域普遍的“立法缺位”、“取证困难”、“侵权范围广”等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来自数字影视作品本身具有特殊性,但却缺乏必要的“特别保护”所致。

在此,我们有必要先来分析作为网络版权客体的数字影视作品的特征。在版权法上,作品包括了文字、图片、音乐、计算机软件、影视等诸多类型,相比之下,影视作品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质:

内容上以娱乐为主。与文字、软件等相比,影视作品的娱乐性凸显,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影视作品都与娱乐或相关内容为主,而非学术类成果载体。正是由于其娱乐性明显,影视业一直被归入娱乐产业范畴,而且可以说是娱乐界的核心内容,这一点与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科技作品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投入上成本比较高。在大片盛行的今天,制作费动辄过亿的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闻,影视作品的大投入、专业化、大制作不言而喻。当然,这种大投入也代表着影视作品的高价值、大产出、大影响,假如从产权角度看,则完全可以与“不动产”、“大型机械”这样的产权类型相比拟,而理应同样获得更加严格的特殊产权保护。这一点,也是多数文字、图片、音乐、美术等所不能相比的。

创作上追求独创性。与文字、图片、软件的创作往往参照前人成果不同,影视作品在创作上,更追求独创性,与众不同、超乎想象对其意义重大。学术研究有“站在巨人肩膀”的需要和规律,可以说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便很难有新的成果的诞生,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在影视行业,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前人的影视作品,很难成为后来者直接吸纳的基础,于此相反,所谓“翻拍”的影视作品,往往要与旧作明显区别,才能体现价值。

传播上高峰期间短。与文章的“千古事”和金曲的“百听不厌”不同,受院线档期所限,电影的黄金周期往往较短,“热门大片”也就个把月的风光,受展示方式所限,影视作品往往也很难吸引观众多次重复观看,电视剧也有着类似的特征。正因如此,影视作品在侵权行为面前,便显得异常“脆弱”,高峰时期出现的盗版行为,给影视作品带来的,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损失往往超乎想象。

权属上权利源明显。作为一种投入大、专业要求高的作品类型,影视的版权人虽然内部关系复杂,但其最主要的版权人(出品人)却往往标注清晰,容易对接。影视作品成本大、价值高,通常情况下非普通人所能轻易涉足,而需要专业机构来完成,而影视作品的片头片尾上,都有会有清晰可寻的权利人署名,更何况影视作品推广往往附带有强大的宣传辅助,其知名度、影响力非一般作品类型可比,这些特征,都足可令他人、公众对影视作品的版权注意业务大大提高,“不知或不应知”的免责理由的采纳必须受到严格限制。

司法上程序较复杂。由于呈现方式动态,针对影视网络盗版行为的取证,要比静态的文图、软件更为复杂,实际上维权人往往要动用公正机构协助才能完成,而针对影视作品的侵权行为往往隐蔽,侵权人删除证据相对也要简单得多。

利益上偏重财产性。相对于文字、音乐、摄影、美术所具有的精神利益,影视作品的财产性十分明显,尤其在市场化的环境下,版权人投资出品影视作品,虽然不排除提升品牌度、知名度,但核心目标还是获取经济利益。

影视作品的特殊性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选择以上若干,是因为在网络版权保护中,这些特征在相当程度上足以降低对“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保护标准,而提升加强版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应属于版权保护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如前所述,版权法对版权人权利的限制,是为了照顾他人的合理知识需求,照顾文化的社会传播。然而,对于娱乐为主,追求独创的影视作品来说,法律似乎没有太多理由,非要提供足够的免费机会给第三人“学习”。而对于投入大、生命周期短,举证艰难,权属源头清晰的作品形态,法律也不应该留给盗版者过多“避风”的抗辩理由。

所谓的“避风港条款”,是指在发生网络版权侵权案件时,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自己并不上传、制作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但并不被直接视为侵权,只有其拒绝删除时才被视为侵权。显而易见,这一规则从鼓励网络新产业发展、鼓励网络知识传播的立场出发,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版权人的权利,并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网络版权立法的采用。

遗憾的是,影视作品的上述特殊性,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却常常被忽视,司法实务上转而用调整文字等作品类型的习惯标准来调整影视作品,“避风港规则”被毫无保留地应用于数字影视的网络侵权认定之上。这样的情形,在现实中信手拈来:视频分享网站雇佣人手充当“网友”上传盗版影视,然后惊呼“网站对海量信息甄别不过来”,成功进入“避风港”;网吧从假冒“版权人”手里以不合常理的廉价购入“正版电影”,然后委屈的争辩“我们也是被骗的受害人”,从而逃避被追责;即使被抓个正着,一些审理法官也“自由裁量”出象征性的赔偿数额,令费尽气力的版权人得不偿失,赢官司输钱。

显然,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影视作品网络版权调整上的利益失衡,版权人则成了这一失衡的受害者。而这种失衡,势必阻碍影视优秀作品创作,进一步伤害整个影视产业的良性发展。

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笔者认为,在影视作品网络版权保护中,应该强化“红旗原则”,提升第三人对盗版行为的注意义务;同时充分利用“自由裁量”空间,根据影视作品投入大、收获期短等特点,大幅提高影视作品侵权行为的赔偿额度;而不是急于担心影视版权人对权利的“滥用”。

按照“红旗原则”理论,即使网站上的一些内容不是由ISP自己上传的,但只要这些内容像红旗一样显而易见地属于盗版,那么ISP就应主动删除,而不能因为没有收到版权人的通知而拒绝承担责任。我国等多数国家立法都借鉴这一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影视作品产业的发展,与其他版权作品类型产业在整体发展逻辑上并无二致,那就是创造优秀作品,满足使用者(观众)需要从而获得收益,进而创造更多优秀这品。而盗版,则会在中间切断这个良性循环体系,破坏整个产业的发展,影视产业情况尤甚。笔者建议提高对影视版权人的保护,提高侵权赔偿额度,其基本目的并不在于为版权人提供通过维权获得更多收益从而实现“盈利”的机会,而在于校准调整影视作品网络版权的利益平衡点,维护版权人合理利益,有效对抗影视盗版行为对产业发展的破坏,从而维持产业长远良性有序发展。

总之,数字影视产业大繁荣,在网络版权保护上需要“红旗飘飘”。

参考文献:

1、张今.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J].科技与法律,2004(4).

2、张今.网络传播权立法的价值取向[J].法律适用,2005(1).

3、冯晓青.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J].知识产权,2003(6).

4、胡天成.我国网络版权立法的法理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

5、王迁.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再研究[J].法商研究,2010(1).

6、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

炫富现象也渗透到了很多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之中。尤其是一些反映都市生活的作品所传递的价值理念和审美趋向,透露着对金钱的各种向往和崇拜。电视剧《你好,乔安》里的乔安在家道中落、情场失意后心有不甘,依然租住在豪华公寓,租用着顶级豪车,似乎只有奢华生活才可以证明她活着的尊严和价值。在电视剧《欢乐颂》和《好先生》里,创作者对剧中的“富二代”曲筱绡和江莱不约而同地投下赞许和认同的目光。她们近乎偏执的占有欲,有钱就任性的价值观,在华服美妆的映衬下似乎理所应当,甚至值得称道,而身处工薪阶层的劳动者往往被描写成自私、狭隘、目光短浅的“土包子”。还有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里程家阳的母亲,在挑选儿媳妇时,眼里仿佛只看到财产多寡、身家几何,所以对家境困窘的乔菲报以轻慢和嘲弄。这些作品中,金钱似乎是丈量一切的标尺,人生理想、生活意义、人格尊严似乎都可以被金钱置换,就像电视剧《遇见王沥川》里面那句刺耳的台词:“千万不要让你的自尊阻碍你的前程”。

亿万富豪、奢华酒会、香车豪宅、性感美女是这类影视作品的标配。创作者潜移默化中把观众拖入物质和本能欲望的混沌中,然后让他们逐渐接受拜金主义的“洗礼”,产生价值认同,最后欲罢不能。炫富的升级版叫作崇洋。时下的一些影视作品中,男女主角要么是留学欧美,要么是跨国公司的中国合伙人,仿佛一旦跟国际接上轨,人物形象就立马高人一等。他们衣着光鲜、妆容新潮,讲究葡萄酒的年份、纠结于手包的款式,思念纽约的大街和瑞士的滑雪场,还偶尔蹦出一两句外Z来装点一下门面,缅怀一下过往。这种“杠上开花”式的炫富,充斥着金钱堆砌的优越感和对西方社会浓浓的献媚。

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系列电影以及全真人CG动画电影《爵迹》可谓将影视业的炫富现象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作品宣传企划的重点就是所谓影片耗资过亿、全明星阵容、电影花费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用于奢侈品购置或特效制作等,然后把一个个颓废而怪诞的奢靡故事,裹着大把的钞票和香艳的肉体,抛向观众。导演郭敬明也通过社交媒体曝光自己的豪宅和生活细节,炫耀财富。仿佛站在巨额钞票上面,他就是“人生赢家”,就应该获得众人的膜拜一般。可悲的是,还真有一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热烈拥护这位早已经用金钱与他们划清界限的“郭老板”,陶醉在虚妄的小时代里饮鸩止渴、甘之如饴。

第8篇

关键词:影视作品;视听盛宴;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9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86-02

电影电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门依赖科技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会带给人类诸多影响。今天,电影由最初混迹于杂耍歌肆的“丑小鸭”迅速成长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而略显年轻的电视艺术大有毫不逊色的魅力。人类的传媒工具在经历了非语言流、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后,目前影视成为主流传媒工具。影视在技术与艺术方面互相借鉴,尤其随着新的技术和文艺理论不断注入,使其以珠联璧合之态成为目前主流媒体。

那么影视是什么呢?它以音画作为载体,传播信息、文化,是承载着人类生命情感的文化媒介。电影电视经历了种种艺术运动,加上科技的力量注入影视艺术中,今天的电影电视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传播范围和效果早已今非昔比。画面构图匠心独具,剪辑流畅自然,音画配合浑然天成……当我们翻开影视诞生之初的作品,不禁感慨这一百多年的变迁。目前网络的确是一种新兴传媒,但是从受众数量和传播效果来看,影视的力量仍然是主流。影视艺术和现代媒介合流后形成的影视产业,后影视艺术市场,影视文化……都是影视艺术产生的后续效应。这些后续效应对受众的行为、观念、心理……无不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影视这门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今天的电影电视展现在受众面前不再有诞生之初的粗糙。现代科技不断为影视视听注入活力:从无声到有声,从单声道到环绕立体声,从普通屏幕到立体屏幕,从传统制作到数字技术的介入,影视作品的视听的确发生质的变化。受众欣赏到的影视画面逼真,犹如置身其中,仿佛“人在画中游”。

目前的诸多影视作品走上商业化道路,尤其以电影最为明显。所谓商业大片,引用一位资深电影学者的观点:一是制作规模,包括大投资、高科技、强大的明星阵容:二是制作目标,跨国界、跨文化而进入全球性的主流市场:三是看它在全球性主流市场上的效益和业绩,三者不可或缺。让人担忧的是,很大一部分电影电视更多的关注形式,追求大场面,力求在视听上给受众震撼,愈来愈忽略作为传媒的社会责任、文化底蕴、民族内涵。在这华丽视听盛宴的背后文化逐渐流失剩下的是快餐文化。诸多影视作品有华丽的外壳、豪华的阵容,却只是一次性体验,在艺术的长河中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在注重大制作,投入巨额资金和高科技的同时集结最有影响力的明星阵容,以此作为票房的号召力。殊不知,决定一个影视作品的终极价值是它的人文关怀而非上述种种。不管是国内还是世界的传世佳作除了绝妙的视听设计以外,更是道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在作品内涵上下足了功夫。针对我国的影视作品流于形式的现状我认为国产影视的出路在于“人”在电影中的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和尊重。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和对人性深度挖掘以及终极关怀乃是成为一部具有经典电影的必要条件。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在影视创中注入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既艺术家以其博大的仁爱情怀关心人的生存处境,提倡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中心构筑他们的艺术世界,表达人性的呼声和要求。离开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营养,豪华的视听盛宴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黑格尔说:“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景,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情景。”

的确,影视从诞生的那天就注定是带着“镣铐”生存的艺术形式。受众的多少成为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一部收不回成本的作品往往被怀疑它的存在价值。电视艺术是尤其依赖于大众需求的艺术门类,它不可能为少数人而存在于象牙塔中孤芳自赏,它应该是为一切人的艺术――描写人的情感与伦理世界,表现鲜活人物个体的个人理想和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展现普通民众的生存境遇,以偶然昭示必然,以微观昭示宏观。对于影视文艺工作者,应当超越时代,超越现实,在作品中挖掘人文精神去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及其价值,表现出博大且持久的人文关怀。电视艺术自诞生以来,在经历了娱乐、新闻等相对单一的功能阶段后,如今其功能已具有多元性。它对社会生活的巨大涵盖和对人们精神及生活需要的极大满足,使之自身也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电视的观看模式要求作品散发出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文关怀,既贴近了百姓的生活,又贴近了百姓的感情。相对于电影而言,导演的个人化更强一些,但是这并不是说电影可以脱离人文关怀。电影和电视一样,经典的影视作品必然触动人内心,以不同内容为载体表达人内心世界。也就是影视作品离不开人文关怀。法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丹纳曾指出:一个作家只有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在自己的周围招致整个时代和民族的共同感情。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量影视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流失严重,向观众展示的是建立在技术和资金基础上的华丽的大场面、震撼的听觉盛宴。受众对于影视作品只是走马观花,文艺作品不但没有起到教人育人的作用,反而形成资源浪费。这样的情形,令人堪忧。

我们这个时代是消费的时代,而消费的原则强调的是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任何经典文化和高雅文化都有不可逃脱被拿来“消费”的遭遇。在这种消费主义的语境下,影视表现为“戏说热”、“大话热”和“搞笑风潮”。终极关怀与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使命感遭到放弃与淡漠,游戏或是娱乐成为主要的形式。影像时代的“读图”时尚的流行促成视觉文化颇受青睐,而人文关怀日益走出大众的视线,影视艺术在走出高雅转向低俗的过程中诱导大众缺失审美判断和自我提升的激情与能力,不断弱化对人类或个体的深度精神关怀,进而降低了对人性境界和人文精神境界的自觉追索的热情与进取能力,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抵制消费主义文化潮流盛行下影视娱乐化、低俗化,这有助于规避影像时代大众文化认同的精神危机。总之,一个有责任的影视工作者有责任重视“人文精神”。影视作品的精神价值的层面对当今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化发展提出更高的期待与要求。

就影视自身创造而言,毋庸置疑必须兼顾产业生存和艺术创造精神、必须寻找艺术内涵和形式追求共容的规律。而在全球化盛行的现实面前,不能不更加强调本土特色和人文关怀的价值。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好莱坞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和产业推广经验,在全球横行一时。但顽强抵抗的各国本土电影并非没有生存实力,关键是要在看清自身的优势和文化的承传特点的同时开掘人类共通的话题。用影视这种形式关照人类的终极价值,探究不同地域和文化下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因此,全球化令人们或是欢欣鼓舞或是忧心忡忡,事实上在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的同时,人类的共同文化、共同情感和普世价值是影视艺术走出国门、对外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影视作品既要注重本土文化也需要高扬人文精神大旗。对于我国的影视艺术曾经受到美国好莱坞电影、前苏联电影蒙太奇理论以及西方电影纪实美学的深刻影响,面临深厚历史文化和当代多元文化的交融点上。文艺作品既要秉承历史的博大精深,更要深切关注当代国内国外的影视文化新动向,以关注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利用国内外电影市场,开掘出影视精品。

另外,国家政府的影视文化政策应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提倡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爱人的生命价值为核心的“为人生的艺术”,坚持倡导影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美学品格的有机融合的文化审美取向,倡导影视作品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艺术性和思想性、终极价值和精神升华等有机融合的价值取向。影视理论界,应当肩负起构建人文关怀的重任,从作品的构思创作到文艺评论营造具有勃勃生机的影视作品创作氛围。充分利用科技与艺术的联姻,促成影视不仅成为现代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而且也成为体现现代人类最高精神活动和审美思想的重要艺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