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4 16:33: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综合实践探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理论与实践 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材内容教学,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少的。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系统不完备。而如今倡导将课本内容与综合实践相联系,能够很好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与个人能力。综合实践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学会自主思考、探索、获得知识,这样最终取得的学习更有效果。合作学习法是综合实践中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也是符合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方式。笔者将具体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简要论述如何更好地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践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是该课程开展的第一特征。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比如:通过上网或者查阅书籍搜集实践学习互动资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独立或者以合作形式完成这次探究学习等,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开展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地测量的综合实践项目《数学与我们的校园生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六到七人一小组,让他们观看学校的布局,分别测量计算教学区、就餐区、运动区等不同区域面积。然后由学生负责人统计各个小组的数据,得出校园总面积,并分析这种面积的划分与布局是否合理。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于怎样测量面积是最简单的,有学生想出用固定长度的绳子测量,也有学生想出用运动的小车走过测量边的时间计算长度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加强综合实践互动开展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体现的是整个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将数学课本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化课程。而且数学本来就与各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教师要合理地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接受能力,适当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慢慢学会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
例如,在小课题《生活中的数学研究之食堂数学问题》研究中,我就运用统计学知识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整个研究中,学生的研究主题在于弄清学校食堂的剩菜,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剩菜问题。整个研究开展的时间是一个月,其中学生小组至少要统计十五天数据。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呈现他们的调查数据呢?这里我教学生使用一些基本办公软件进行表格及直方图绘制,从而让数据表达得更清晰,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结果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研究不同项目时,其实得出的学习结果对最终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且喜爱这门课程呢?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对他们学习活动的评价,这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并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方法。教学结果不是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与能力的独立成长。
为了更客观地获得学生的评价资料,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培训过程中我开展了三方面评价:一个是组内评价:这个评价由组员做出;第二个是教师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小组学习状况给予他们评价;第三个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如在上述案例《食堂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就可以按照这三个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开展评价。根据学生最后做出的调查,教师和其他组可以分享和评价;以百分制分别给组内成员调查过程中的表现评分。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评价结果会显得更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在小学五六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活动实践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从而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时一定要将活动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也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内部特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落实课标,拓展实践的空间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片面追求结果。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为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读书兴趣,很多班级开展各种关于读书的专题活动。如“读书之星”的评比,制作书签,比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笔记最丰富……孩子们自主地在书海中尽情遨游,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读书多达几十本。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又注重了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班会定期举行阅读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他们不仅能学到好的读书方法,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样,读书成了一种享受。
二、走向社会,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设计了“蔬菜营养多”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跟随家长上菜场买菜,看一看、问一问、闻一闻、尝一尝,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写一写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这项活动中,学生收获很多,挑食情况有好转。再如,学习“体育世界”单元后,很多班级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发展史,奥运会的金牌榜,历届主办城市等知识;学生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奥运冠军,并将资料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神舟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此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学习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生活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知识。
三、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个性
综合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学生可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这样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使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力量。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调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地搜集资料。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去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协助其他小组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做得好,可能会极大地激励学生。如果评价过程不全面、不合理或在评价的某一细节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活动课的操作进而产生不良的效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过程中,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价值和成果价值这两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两点。而前者又是重中之重,因为作为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成果的赞扬和肯定,更多时候还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情感关注和心理的慰藉。学生对于各种信息进行处理、整合所得的学习成果,虽然显稚嫩,但不乏独到见解,应该充分肯定去赏识学生的成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空间,使学生保持连续不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的连续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不同的选题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既要认识收获,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自我评价基础上鼓励进行小组间的评价、总结。在小组评价中,应从学习他人的优点入手,培养学会认识他人长处,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同时,在小结自己的收获时,鼓励他们对学习的方法、形式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次综合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将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进课程之间的综合与吸纳,克服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割裂现象;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有利于科教兴国与素质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获得更高音乐素质。
1.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并通过欣赏音乐和演奏音乐,体会到音乐中的意境,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乐理知识不断积累的背景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更出色。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音乐思维获得创造性发展。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资源得到共享。既然是合作,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习惯。例如,进行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学时,可以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与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有平等的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情感交流。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歌词,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大雨和小雨的区别。你能根据什么变化判断天空要下雨?学生通过小组分析和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进行小组自学歌曲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学得更快。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一边哼唱一遍记忆歌词,还有的先把歌词记下来再学习演唱。等学生都能演唱出这首歌曲后,教师拿出各种演奏乐器,让学生进行为歌曲配乐的音乐实践活动,小组之间通过倾听和探究,使歌曲的配乐演奏得更好。通过积极参与这种音乐实践活动,学生的音乐能力获得增长,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1.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音乐的形式多样,可以欣赏音乐,可以演奏音乐,还可以倾听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每一种学习方式中,音乐教师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中的美,促进他们积极深入到音乐中,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通过音乐实践中的主动探索,对音乐知识掌握得更牢,促使自主探究。
2.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固化于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思路进行有效转变,虽然在方法?c内容上实现了活动式实践教学,但其开展活动的核心思想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中,使方法与理念产生分离,并不能全面有效的发挥出活动式教学的方法优势。
(二)开展的活动忽视学生兴趣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体的实践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然而很多活动课堂忽略了这一点,在设置活动时,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偏向,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严重的阻碍了学习中积极性的发挥。但部分教师,显然没有注意到这类问题造成的影响,反而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让活动的开展阻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
(三)活动内容与真实性的分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这一点。但由于平时的教学内容较多、经验总结不到位,很多教师没有顾全到活动的生活性设置,反而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开展活动,使真实性水平严重降低。这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必然不会受到学生的良性反馈,无法起到积极的教学目的。
二、完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教学理念,调整实践教学的灵活性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数学知识以讲解和传授的形式,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学生通过自主的理解与练习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这一方法下,使得当前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保留着这一思维惯性,没有从根本意识上形成与方法相匹配的教学理念。
在数学实践活动式教学的开展进程中,要求围绕着学生学习任务和教师教学目标,进行具有强烈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由原有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课堂实践活动的引导者,激发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实现自主式学习。
同时,在知识的角度出发,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的答案和讲解,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找出实践活动中的助学知识与逻辑,培养学生能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发挥,摒弃原有教学思路的桎梏,真正从方法与理念上实现统一。
(二)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创新设计教学活动
数学知识具有其明显的科学性特点,有着一定的抽象性水平,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意识尚未形成,相应的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并不能很好的根据字面对知识产生理解[1]。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使抽象的思维逻辑关系更加具象化,弱化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潜在的数学知识,在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渐的培养起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数学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数”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指认某一样物品,让同学们说说看这样东西到底有几个。在这种基础的练习下,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对数的概念进行理解,从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三)充分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
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使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充分的结合生活内容,对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学习,切身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其知识点与逻辑关系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逐渐培养起综合能力。
【关键词】民办;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也是提升青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民办高校作为新时期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有效实践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探求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成了时代赋予民办高校的重要要求与崇高使命。
“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1],这就意味着素质在具有家族遗传的先天性的同时更具有后天通过教育而得来的可塑造性。大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较高层次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等等。如何立足时代需要,主动探索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路径就成了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和永葆生机的重要动力。
一、转变教育理念,确立思想内核
教育的成功与否核心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是否先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民办高校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路径的思想内核。以往民办大学的传统教育理念大多是重理轻文,重视智育忽略德育,重视技术培养与灌输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重视专业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培养,这些理念显然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对人才的时代需求。因此新时期民办高校要想拓宽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路径,当务之急是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这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科学创新为核心的思想内核。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要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综合发展。首先德育是灵魂,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有了提高才能在综合素质上有更大的进步。其次智育是保障,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所在。智育的提高不仅仅要求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学习知识和技术,同时更要积极培养其科学和创新能力。科学创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思想内核,创新精神更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源泉。此外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体育是综合素质的基础,一方面是指大学生应该具有强壮的体魄,另一方面更要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美育是综合素质的外在延伸,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有创造美的能力,更要具备甄别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依托课堂教学,发挥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大学生实践综合素质的主体。在现阶段高校依然以传统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主要路径之一就是紧紧依托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做到专业课、选修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三位一体。“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武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2]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上大多以专业课为基础,注重专业课的设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重要路径就是整合课程教学的资源,在原有专业课的设置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然而一些民办高校往往因为自身问题的制约,注重开设一些实用性的学科,忽视了对这门基础课程的设置。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适当加重思想政治课的比重。改进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坚持已有的专业课、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之外,更要注重开设一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人文科学类的选修课。人文学科是以培育人的人文精神为主要目的,从人类文明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民办高校不仅要增加人文学科选修课的比重,在实践中明确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转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适当增加选修课中人文课程的比重,确立人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将人文精神自始至终的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践教育整体的优化配置,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三、加强社会实践,营造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又一重要路径,更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包括道德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由于时代的特点,大学生往往长于理论学习,却忽视了生活中的社会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根本上将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当中。主动沟通与联系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便利条件,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桥梁是民办高校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
如果说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外在机制,那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则是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的外部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既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熏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相互的,只有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所学院的灵魂,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4]民办高校更是要下大力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较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做表率、树榜样。加强学生的学风,在校园中抵制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的思想,树立浓郁向上的学术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大学生提升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搭建良好的平台。文化兴校、文化润校、文化养校是当今民办高校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之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新路。
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民办高校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民办高校管理者、教育者应该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科学创新为核心的思想内核。在内容上依托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做到专业课、选修课、思想政治教育课三位一体,构建丰富完善的的课程体系。在行动上加强社会实践互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综合素质关乎这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如何更加有效的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积蓄力量,提升综合素质将是高校人不断思考与探索,不断丰富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辞海》,第320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2]《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第31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3]刘立忠.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影响分析.出国与就业,2012,1;45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挖掘的原则
1.合意性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置,需要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在追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益的基础上,按照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规律,更好地凸显小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兴趣提升。如在我执教的《灌南河道水质调查》这一综合实践主题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调研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灌河、盐河等河道,安排学生与家长、教师带领等方式进行河道水质的调查。通过开展调查活动,激发小学生综合实践学习与探究操作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水质健康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为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2.优化性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效益的优化、课程资源内容的优化。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性与密切性,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综合实践课程的组织目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主题需要入手,将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内容、教学方法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为依托,做好对现有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有效地整合与创新,是激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效益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目标、使用方法、创新思路等方面进行整合。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挖掘的内容与方法
学校在开展关于劳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不同种类的花卉等植物,帮助小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植物品种类型与生长习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对植物的认识,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周边的公园等观察植物的种类、特征,并安排学生做好记录。这两步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或者与家长一起来种植某种喜欢的植物,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综合实践学习的魅力。
1.注重小学生的自主探究,传授活动开展的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以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的组织方式,安排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积极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探究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实现的。小学阶段的自主探究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为目的。
2.依托社区来挖掘丰富的实践资源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设置,需要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与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在追求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益的基础上,按照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规律,更好地凸显小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兴趣提升。社区资源作为小学生身边最常见、最便利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综合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水意识等。社区的广场、家庭、人文、物质环境都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教师要通过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为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素材。
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借助学生周边的现代生活设施,提升综合实践资源开发的生活化程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周边的超市,开展我的消费观等实践活动。在活动安排上,教师以安全为底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家长等一起去超市了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特点、超市的经营特点等。利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3.家校合力共促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学习 指导要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基础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综合能力的来源就在与学生的综合学习,主要是要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途径,同时形成心理构建。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为例来浅谈语文综合学习的指导要点。
一、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如下所述: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之所以小学语文综合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综合学习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让学生在自身生活和学习经验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所以,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其身边的社会资源,这样不但能够扩大学习资源的使用范围,而且还能够通过贴近生活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情趣,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原动力。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打破了原有上课方式的封闭性,而是实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就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社会生、生活、自然中的正向能量都可以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素材。那么,小学学生在这种广阔的教学资源背景中,通过自主化学习,进行体验、探究以及发现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收获很多直接的语文元素,就会形成能动的能力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语文素养是真是的、丰富的、深厚的。
3.养成探究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实现能力的锻炼,在小学语文综合学习中也充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因为综合学习的主要学习资源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学生就会不自主的进行学习探究活动,同时,在老师的组织之下,这种探究活动是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样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之下,学生会养成一种探究思维模式,形成探究精神。
二、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之所以被很多小学老师所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特点。
1.具有较强的开发性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以语文教材知识体系为基础,又大胆冲破其束缚,广泛向社会生活延伸扩展,大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内容、形式、时间、空间和指导方式。”,所以说,语文综合学习具有开放性。在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以一种开放的心理氛围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各个学科知识的联系性,进而形成立体的语文知识框架,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具有一定的主体性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中的主体性特征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手段等,而该自主选择并不是随意选择的,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条件下进行的自主选择,所以,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指导地位,适应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尊重主体性的前提下,学生会养成一种优化选择、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习惯。
3.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
实践性特征是综合学习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亲身感受,以及在联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学校、社会、生活、自然等同语文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够发现并解决的问题,这种综合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多维试验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的锻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综合起来看就是一种实践能力。
三、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不但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应用这种综合学习方式,明确知道方法,提高综合教学效果。
1.选题指导方式
学校所进行的综合学习是由很多不同的学习任务所组成的,而这些小任务的研究方式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进行,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切实完成小课题的探究,以此来看,教师从选题进行综合学习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选题过程中,教师要把所有可选题目都列举出来,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老师要逐个了解学生选题的理由,并帮助他们明确题目选择的关键在于“兴趣”。同时,要把选题的原则表述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原则进行科学性、创造性的研究。
2.活动方案制定过程的指导
对活动方案制定过程的指导主要可以从三个问题开始“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研究哪几点?要做那几件事情?”,也就是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分工。在活动方案制定之前,教师让学生明确,活动方案制定的重要性,即“为了使研究科学而有步骤、分工明确而突击、研究内容清楚而合理。”同时,活动方案设计要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老师向学生表明,即“课题名、成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工及研究的步骤等。”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这些内容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讲解。
3.信息收集和整理指导方式
信息收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而获得的,交流讨论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问卷内容设计、观察方法、访问内容以及对象、资料查找方式等,这样,各种观点之间的碰撞就产生最有效的信息收集方式。信息处理方式,分为几个步骤,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信息的筛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用性探讨。其次,数据统计,可以通过问卷形式进行。再次,信息分类处理,指导学生根据所研究课题的主要方向进行分类。最后,加工信息,让学生明确对信息进行加工的重要性,加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并跟据实际情况进行改正,这样的信息才能够应用到研究报告中。
结束语:
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是一种适应时展而产生的学习方式,但是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说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进行详细指导,而指导的方向主要有选题、活动方案的制定、信息收集和处理等。
参考文献:
[1] 晁宇晶.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 小学教学参考. 2010(15)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well about the Chinese languag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in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chool, rural teacher education among some of school teachers through the depth interview of using the time of half an year , there are a massive research activities i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and other form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city. We hav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to the current rur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Key Words: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practical activity
为了解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部分教师利用半年的时间,通过深度访谈、匿名问卷等形式,对保定市农村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主要调研学校:保定市高新区大马坊乡大边坨小学、贤台乡东贤台小学,新市区江城乡西队小学、南奇乡北章小学,南市区五尧乡东五尧小学、丰台小学,北市区韩庄乡大西良小学,安新县老河头乡中四小学、北喇喇地小学,顺平县逸夫小学、明德小学,容城县大河小学、城子小学等,总计发放问卷542份,访谈68人,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开展、开展形式、效果呈现、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通过问卷整理及访谈记录,我们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有了详细了解。
一、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对教学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各类资源。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打破壁垒森严的学科界限,需要教师的有效合作、知识共享、能力共享,这与以往的学校管理多少会有些冲突。探究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教师、学生占有大量的资料、足够的信息、必要的实验条件,但农村小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有的学校目前尚无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这一切都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
2、应试观念作祟,缺乏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1]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应试教育十分普遍,而且根深蒂固,衡量学校的重要指标是升学率,衡量教师看的是考试成绩,家长对教育的期望或评价也停留在考试分数和升学上。凡是与考试关系不大、与升学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家长非但不关心支持,有时甚至反对,认为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将来的上学,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否开设、开设效果如何因为与升学考试无关,自然会被忽视。
3、教师素质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唯一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司空见惯,学生只需认真听讲,死记老师抛给的知识,至于学生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次要的。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却应大胆放手,做课堂的观察者、指导者,氛围营造者;鼓励学生亲自去探索、体验乃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这要求教师从知识灌输到合理放手 但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们在这一角色转变中暴露出诸多不足。如教师课程意识缺乏 导致开展不利;缺乏整合意识,综合性体现不够;教师引领不到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等。
二、思考与建议
农村小学要保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开设,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克服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把学生从狭小的课堂、单一的书本中解放出来,并通过有目的系统训练,大规模提升教师素质,以适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1、加强学校关注,做好各项保障
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得到校长的关注和支持。无论是面对严重不足的课程资源、多学科教师之间的配合,还是课时的必要调整、评价体系的相应变革,都需要学校领导、学校制度的相关保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阵地,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要保证活动效果,就需要弹性课时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融合的课程,单个教师素质不足以满足学生开展活动的要求,这就需要一个和谐的教师团队的支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提高素质而非传统的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新课程,这就需要评价改革的跟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向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需要走出课堂,走进村落,走进田野,这也需要学校的协调作保障,尤其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家庭环境支撑。
2、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教师。考虑到农村小学经费紧张等具体情况,最现实的还是教师的自我孵化自我提高,学校可开展系列校本培训活动,让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有个比较完整的理解。校内培训、研讨受时间、地点和经费制约的程度小,是一种很经济、有实效的做法,任课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会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另外,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农村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尤其要选取一些有能力,有发展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学习专家、名师的精彩表演和讲学。
3、挖掘地方资源,拓展课程空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的课程,广大农村教师应立足农村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各种乡土资源,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课程资源相对匮乏,但不等于农村小学无法开发课程资源。农村小学综合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从书本出发,教师要有资源意识,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多因素,真正关注农村生活,立足农村实际,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依托,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开发课程资源。因此说,只要教师真正用心,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实际去设计主题,农村资源匮乏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会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农村的办学条件、教师观念相对落后,知识更新的速度慢,普遍缺乏课程意识,给农村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不利。但是农村地大物博、风俗各异,为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蕴藏着丰厚的资源,留有广阔的实践空间,这是对课程实施有利的一面。立足农村实际,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开展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