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5 18:12: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卫生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入学体检和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制度,保证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要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认真整理、分析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要安排好患有疾病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学生和他人健康。尤其是要将不便于从事剧烈运动学生的情况通知班主任(辅导员)和体育教师,以便在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时,班主任(辅导员)和体育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相应安排,防止学生隐瞒不报病情给自己和他人健康带来隐患。
二、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
要科学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进行每天的学科学习和体育锻炼。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总量(包括自习)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小学生、初中生、高中及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学生每天从事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基本保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快乐健康成长。
三、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
要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按照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使学生正确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克服惰性,战胜自我,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同时,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平时不锻炼,考试(测试)拼体力的现象发生,帮助学生养成重视平时锻炼的良好习惯。凡体育课缺课达三分之一以上、大课间(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缺勤(次数)达五分之一以上、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只见习不运动(次数)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体育课考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待补齐体育课课时和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后,准予补考(测)。
一、打造绿色教育生态,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国家有国家的民族文化,学校也有学校的校园文化,而我校的校园文化正是从绿色生态教育做起。因为绿色生态代表着和平,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希望。所以绿色生态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师生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进而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最后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和谐协作、相互关爱的道德境界,树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
1.文化是行为的支柱
建设校园文化必须从为国家培育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提高人才素质,锐意树立良好的校风。其关键是优化师生的内部心理环境,建立民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教学相长,奋发向上的教育氛围。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要求学生勤奋学习,自己先做到“发奋忘食”。所以,有文化的教师才能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感化和教育学生。建设校园文化,就是要打造一支德行高尚,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的教师队伍。
2.环境是育人力量
在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从整体着眼,从小处着手;既要有长远的百年大计,又要有短时的锦上添花;既讲求实用,又讲究艺术。在具体布置施工时,努力达到“三精”的境界:即内容精要,避免多而杂,密而满;设计精心,形式新颖,颜色协调;制作精细,讲求工艺。尽力使校园的每一景点,每一设施或以声悦耳,如广播;或以图文悦目,如宣传栏、墙报;或以文化赏心,如太极拳艺术交流场、书法图画展览园等。当师生们置身于生机勃勃,四季花香的优美环境中,一种安居乐业、流连忘返的恋园之情悠然而生。
二、创建绿色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健康发展的人如同一颗质量好的种子,只有在绿色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建设绿色文化校园呢?如果把绿色文化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走进我们的校园,一排杉树直插云霄,如同一位位学识渊博的老人,指引我们探索知识之奥秘。前行,脚踩在层层干净的阶梯上,听那春末的和风温情地拂动绿树的新芽,看那春日的娇花与鹅黄的幼蝶共舞,形成一个恍惚迷离、令人如醉如痴的世界。这声,宁静了我的心;这景,怡悦着我的情。此景此情,让学习的疲惫、工作的烦恼在瞬间消失无痕。这就是数千名师生心中期盼的绿色校园。
走进我们的课堂,映入你眼帘的是师生自由表达的赏识园地,如天使留言板、心灵加油站、创意文化园等,有欣赏、有鼓励、有提醒,有期待。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意设计作品、师生合作设计的名言无不彰显着和谐的绿色文化。虽然环境育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才能使学生享受阳光般的幸福,享受教育的快乐。这就是绿色的人文“环境”,它就是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辉煌的文化校园。
走进我们的教师, 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个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完美的人格、学识渊博的圣人,他们身上分明就具备了与生俱来的某种感召学生的力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向。因此,创建绿色文化校园,首先要培育一大批具有健康人格魅力、优良道德境界的导师,作为学生提升自我人格修养的原动力。这就是绿色文化的创始者、高尚道德的引领者――教师应有的向上的生命气象。
三、构建生态文明学校,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生态学校的目标就是要创设一个具有良好的教育生态的学校文化。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个性发展,使人的生命活动处于自然和蓬勃的状态。
1.自主学习、自由发展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情为主导、教师为助推,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反馈为基本环节,课堂上以教师引导和点拨为主导下,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对抗、检测等形式,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教学改革。新课程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所以,生活在文化的、创造的、诗意的课堂中的学生,其真、善、美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扬,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学习品质不断地上升,学习质量不断地提高。
2.文化立校、德育为先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文化的主要载体,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强调文化立校。文化立校的前提是提高全体师生的道德水准,即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生命本能,以人格养成和精神涵育为本体,凸现人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走出对功利追求的怪圈,摆脱低级趣味的竞争,使我们的师生具有恢弘的气度、高远的志向、纯朴的情怀、高雅的行为。
3.民主管理、制度保障
Abstract: the 2011 is our city to create the national health city key year. My courtyard Chuangwei work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ity Chuangwei do overall demand, always adhere to the" developing Chuangwei work, and promote the hospital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rough increasing pair of hospitals soft, hardware construction input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规划 建设 双赢 创卫
Key word:Study 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win news
十堰市太和医院始建于1965年。近年来十堰城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教育,医疗大幅度提高。从2008年开始。十堰市开展了“三城联创”这一具有全民性质的活动。所谓“三城联创”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三城联创”活动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被市委市政府定为首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太和医院积极响应了市委市政府发起的创卫号召,并且敢于做起此次创卫的急先锋,勇于完成指定的任务目标,表现出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战斗决心。
一场考验医院基础建筑和环境规划的战役在后勤中心项目部里打响。各个科室响应号召,积极备战,找准目标,找对问题,积极面对。由于创卫工作已经展开,医院里部分原有的建筑物内外设施的规划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创卫的具体要求和需要,再加上我市土地资源缺乏已经不可能废弃原有的建筑物而去重建新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改造和维护已经是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考验一个城市的发达先进与否,关键在于城市地下管网排水系统的功能,这一问题在医院里也同样时刻被考验着,项目部在院内每一条道路的排水沟上都附加了钢丝网,并且清除了沟内大部分垃圾,保证了阴沟、下水道畅通、清洁,有效防止了脏、乱、差现象。这样使得一方面防止了四大害虫在沟底生存从而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使得以后下雨冲刷出来的灰土垃圾不会再进入地下管网,造成二次堵塞。
另外,医院内部的翻新以及外部的扩建也成为了摆在太和医院面前的一大难题。但是在迎接完国家创卫领导的检查后,我们便知道努力找准问题,从而一一破解难题是值得的。并且从太和医院建筑扩建的几种类型上就可以看出太和人是用百分百的心在面对创卫这件大事的。
一、局部性加建
即为了满足现有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医疗设施的完善,新增加一些医院的病房,同时,增加部分医疗设施,使得新旧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保持医院的整体性。这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院的中心手术室于各个大楼之间的天桥。该天桥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路程缩短,从而增加了医疗效率,保证了手术区在运用时的绝对封闭性。
二、 功能性加建。
即对现有楼房进行内部、外部的改造,包括内部结构、内部装饰、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外观等一系列的项目,使之成为功能较为合理的医院建筑。而这一建筑的典型就足够多了。例如济世大楼的外观改造,五楼和六楼(耳鼻喉门诊),二楼的干部保健门诊,济民大楼四楼的神经细胞实验室等等数不胜数。并且,我院一直在不断地维护和翻新各科室门诊区和病房。医疗设施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努力做到最好,一定让病患满意。
三、 整体性改造
就是在现有医院用地范围内分期拆除,重新规划建设,这一类型的例子就是太和医院的南广场的整体改造项目,使其不仅成为医院南大门一道风景,更成为集提供病患散步休闲,停泊车辆,医院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建设项目。即便是工期长、资金链条大,但是基建办的同志们一定可以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分阶段的成功完成改造任务,使其在不久以后成为太和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也在我院的建设历史上留在了极有份量的一笔。
另外.我院对职工住房环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供电、供水、供暖、供气、洗涤等后勤保障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医院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稳定人才队伍,修建职工住房以及对全院供配电系统、供水、供气、供暖管、线进行彻底改造,消除了潜在隐患,使用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安全足量,为医疗活动,职工生活与工作提供最佳保障服务。医院为了给病人,职工提供更加优美、舒适住院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对院内破烂不堪、杂乱无章的环境进行了彻底全面整治的改造,并围绕新的建筑重新进行绿化设计,重新修建了花园,人行车道,种花、种草和栽树,院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院内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如今,院内旧貌变新颜,使人漫步于院内,但见芳草青青,绿树成荫,鸟鸣花香,四季如春,置身于如此优美、洁净的环境,信步而行,真让人感受到“医院之中有园林,园林之中有医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境。不得不说。这都是创建卫生城市给太和医院带的积极效果。
这次创卫活动之后。我院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医疗设施都取得了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的提高,从正面反应了此次医院创卫取得的积极成果。虽然顺利通过了国家创卫领导的第一次大考,但是仍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在市卫生局、我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部署下,全院职工将继续努力,以我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继续加倍积极开展创卫活动,加大扩大创卫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创卫意识,为我市顺利通过以后各个阶段的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和谐校园
在高等教育高度重视自身发展的时代,繁荣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近半比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创建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近年来,受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自身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发生了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因为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氛围也是学生心理和谐的体现。心理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概念,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大学校园的和谐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根本上说,指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校园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只有当作为主体的人内心和谐,心理健康,才会有和谐校园的基础。否则个人心理的不健康就会阻碍个体的正常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个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从而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消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条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培养和建设社会人才的前提。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教师才能乐于施教,发展创新;学生才能安心求学,快乐成长。因此,要把和谐校园的发展纳入到大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置于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广大的高职院校有着历来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级而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就需要作更多的努力,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变得更为迫切,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落差感导致的心理冲突。
首先,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感比较强烈,尤其是作为在高考中失利,没有发挥正常水平而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看到原来的同学都上了理想中的大学,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强烈的落差感导致心理失衡。其次,学生家长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容易给学生造成强大的压力。尤其是家长对于子女就读高职院校所表现出来的自卑感放射到学生身上,会更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最后,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一高再高,导致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错误判断,强烈的落差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学习问题导致的焦虑心理。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群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由于高职院校的学习更注重实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这对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很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欠佳,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诉求,但是仍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有效的突破,于是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困惑心理。
在笔者进行学生访谈的记录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出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迫切需要帮助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宿舍同学关系的处理,同学之间的交往,与陌生人的沟通及情感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处于青春发育成熟期的高职学生,一般自尊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对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需求都比较敏感,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身份及他们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弱势,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在交往过程中小心谨慎,畏缩胆怯,甚至产生严重的压抑心理。
(四)自我认知问题导致的消极心理。
虽然说高职学生的心理已渐趋成熟,开始自主地思考人生,反省自己。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人情世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总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于是产生了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但是受外部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受到挫折时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否定,从而因为自我认知的不完善而产生消极心理,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
三、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面对高职学生目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校园文化环境尤为重要。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要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入手,引起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发学生学习的渴望,供给学生发展的动力,构建学生成长的环境。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风尚。
首先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工作。在校园中极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确立起安全心理的自我成长目标。同时,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及与人沟通的机会,促进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逐渐被重视,本科生中已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但是在高职学生中,受学生人数较多、师资力量有限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在积极准备中。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做好教育和咨询工作。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学校要有一支以心理教育专职教师为主,素质较高、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工作队伍,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因此,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制订长远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重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帮助解决学生常见的普通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跟进后期辅导咨询工作。
针对学生有心理问题却没有重视,甚至因为羞怯不愿求助一味压抑的情况,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学生中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妥善运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针对新生入学、毕业生入职等特殊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于测评出来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并有效控制。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于所有入学新生都有心理普测,针对排查出的结果,确定重点关注人群,制定辅导方案,对于后期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四)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分享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风会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会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学校应该关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同时利用校园媒体、主题班会、咨询接待等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感受,分享学生的情感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乐观勇气,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五)增强学生活动的集体意识,鼓励学生社团积极活动。
人是社会属性的,所以需要来自群体的支持,群体的支持会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学生有校园的群体环境,因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群体属性,在班级、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组建不同的学生社团,让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彼此认识,亲密接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有陌生且亲近的朋友可以倾诉。良好的团体互动氛围,能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环境中得到思想的提高,意志的磨炼及心理的调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蓓颖.谈教育管理视阈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2(11).
关键词 卫生法学 课程建设 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1高等医学院校卫生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编写质量低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共有自编或协编教材20多个版本。但整体而言,卫生法学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缺乏应用性较强的特色教材。多年来,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与部分医学院校多次组织卫生法学教材的编写,教材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力度不够,教材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内容陈旧、相对滞后,跟不上最新立法发展,缺乏时效性。第二,与医疗实践相脱节,结合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实际和社会现实不够紧密,缺乏实用性。第三,有些教材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不够具体,大而全,缺乏针对性。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对于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其中“法律基础”部分在《思想道德修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约占三分之一的课时。笔者认为,《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应合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不衔接有两个弊端:一是授课时间间隔太久。医学院校往往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安排《法律基础》课程,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安排《卫生法学》课程,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法律基础知识概念模糊,卫生法学教师在教学中面临是否重授法律基本知识的问题。二是教学内容上有一定脱节。《法律基础》仅仅停留在普法教育,不能与《卫生法学》的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1.3教学效果不理想
卫生法规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没有得到新的突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尤其是单一的课堂讲授,缺乏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教学活动方式,考核方式也仅限于笔答考试,不利于高等院校医学生法规素质的培养。并且,目前卫生法的教学仍是传统大课讲授,影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卫生法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抓好课程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要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教学改革之后要靠课程建设进、深化和完善。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综合性建设,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稳定性等特点。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建设。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从教学改革内容上来看,虽然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教学工作的诸多方面,但就本文而言,高等院校的卫生法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主要围绕上文提出的问题,需要注意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
2.1改革现行教材
第一,建议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卫生法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有经验的医学、法学专家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教材,将与各专业相关的法学知识、法律法规整合到医学院校各专业中去,使医学和法学融为一体,编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卫生法教材与辅导,实现卫生法教育目标。
第二,在教材的编写结构上,要根据职业岗位群,采用模块化形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及时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更新和修订,使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和新法规的出台相同步,体现教材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最后,在教材形式上,除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要开发电子教材、视频教材、多媒体课件,以满足人文课程的教学需要。
2.2优化课程设置
就本校而言,建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与《卫生法学》合并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前述弊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考虑到医学生的课程设置安排,笔者认为如将《法律基础》与《卫生法学》合并教学,以安排不少于48学时为宜。
2.3增强教学效果
针对教学内容而言。根据卫生法学教学实际,最有效的教学内容优化就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精选,实施卫生法学的专题教学。此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医科生的专业集中在医学、药学、护理以及管理方面,卫生法学是作为其公共课或者专业课的补充,课程单一,课时量少,不可能平铺直叙长时间地系统学习包括卫生法学在内所有核心或主要法律课程。二是由于现行卫生法尚缺少一部成型的基本法,其层次较高的内容主要是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和一些行政法规。每一法律法规自成体系、独立性较强,相对整合性较弱,而且权威的或者高质量的卫生法学教材著作缺乏,所以结合法规分专题教学是现实的需要。
要考虑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卫生法律实践工作,给学生传授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知识,突出适时性。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与卫生法律制度发展步伐协调一致,与时俱进,及时充实新的卫生法学理论成果和法律规定。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颁布之后,如果教材未能及时修订,讲授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时要着重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医疗纠纷处理带来的重要影响以及在有关制度上发生的重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宏岩等.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此次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从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随机抽取中职生350名进行测试。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2份,回收率为97.7 %经过筛选和统计处理,保留有效问卷339份,有效率为96.9%。本次问卷数据统计采用的是spss16.0。另从各个班级甲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了集体访谈,验证和改进了通过问卷统计得出的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结果。
二、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现状分析
1.考试焦虑
(1)面对考试,缺乏自信心。中职学生在人学前学习成绩相对来说处于中下等水平,由于其个人学习能力的限制,其学习成绩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学生在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和测试内容时,保持很好的心态是需要充足的自信心的,由于自身能力、考试环境等的限制,其自信心的缺乏就导致了其出现考试焦虑的问题行为。
(2)作弊心理。过度渴望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但又知道自身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学生采取作弊手段。但在日常学生教育中,他们明自了作弊被发现的话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惩罚,因此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3)外界影响。家长、教师和同学会依据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在校表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直接影响了自己在外人眼中的形象。在这种压力下,学生们在考试前难免焦虑万般,造成考试失常等非正常行为。
2.学习适应不良
(1)对于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由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课程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职业教育的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跟上教学环境的变化,逐渐厌烦学习,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行为。
(2)学习目标模糊。学生为了上学而上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然缺乏明晰的学习规划,在学习过程中得过且过,相应产生了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就养成了一种学习惰性,这种性格在任何学习环境下都会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
3.攻击行为
(1)个性理解偏差。一些学生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还处于迷茫阶段,对于如何正确的展现自己的形象存在认识误区,把攻击别人看作是自我的强大的表现。
(2)环境适应性差,未能及时转换自身地位。学生升人中职院校,从原来的高年级学生突然变为低年级学生,他们无法适应这种地位转变,心甲自然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想法和行为,很容易采取侵犯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地位的方式。
(3)新集体的组建,虚荣心作祟。学生进人一个新的集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暂露头角,为了这种虚荣心,部分学生就开始寻求受关注的途径。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故意产生攻击性行为,以达到满足虚荣心的愿望。
4.退缩
(1)性格胆小。部分学生生性胆小,在日常生活中就畏手畏脚,很少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行为在长时间的重复下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统治着学生的行为和言语,禁锢着学生的思维,是学生在亚健康的状态下成长。
(2)畏难情绪。中职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相对来说处于初级水平,而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一直处于前沿领域,在作业和竞赛中学生面对的都是社会需要的问题。中职生在接受普通教育的过程中就倍受打击,在这甲又是一系列的困难,重重地障碍使他们开始逃避困难,逐渐成了问题行为。
(3)兴趣淡薄。在校的部分中职生对于人生缺乏一个明晰的认识,长时间处于一种混日子的状态。他们对于周围的事情缺乏兴趣,缺乏一双发现美、发现幸福的眼睛,终日昏昏沉沉,不参与集体活动。
(4)传统教育的弊端。这是一个关键的原因。教育的导向是受教育学生的发展方向,传统教育是一种内敛式教育,自然就会培育出大量的内敛式学生,而过度的内敛就是退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问题行为。
(5)面子心理。这在我国是一种社会普遍心理。为了不丢面子,学生们就会不去主动去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情,而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看着参与活动的人因为没有做好而丢面子。这种负面心理,会导致人缺乏勇气,在面对新事物时勇气不足,缺乏自信,不断退缩。
(6)缺陷型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成长环境,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原发性的。中职学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于农村,这些学生的家长倾向于让学生少惹是非,诸事少出风头。经过十几年的培养,学生一般不愿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形成退缩的问题行为,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5.神经质
(1)心理发展不成熟。大部分中职生年龄处于14-18岁之间,其心理发展还未达到成熟。心理发展不成熟导致学生不能熟练应对变化的环境,在环境的转换间他们不能及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和心理,容易导致一种不成熟行为的发生。
(2)心理敏感期。青少年的心理处于成长期,其心理相对来说较敏感。而环境的变化是不考虑学生的敏感心理的,这样在环境和心理之间呈现失衡的状态,结果就是学生不理智的行为的发生,出现神经质的问题行为。
6.违纪行为
(1)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上主要形成一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导引下,学生无视他人和学校纪律和利益,过度维护自身利益,以致侵犯他人利益和违反学校纪律。
(2)学校校纪教育存在缺陷。学校的校纪教育未考虑到学生的生长发展的历史环境,只从当前学校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成长,导致学生对校纪产生逆反心理,违反校级,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3)学生法纪观念薄弱,道德意志不坚定。部分学生在社会上就漠视法律,进了学校后对于校规校纪依然熟视无睹。学生道德意志薄弱,为了图方便和舒服,无视学校纪律,倒向了不道德的一面,产生部分违纪行为。
(4)教师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宽松要求,导致了一些陋习的附身。在校园中难免会显现出来,给学生以恶劣的影响。一些学生会利用这个漏洞为自己的违纪行为作辩解,从而进一步恶化自己的言行,造成不良影响。
总体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来自其成长的内外部环境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导致了学生发展的过度压抑或者过度释放,从而形成了种种问题行为。
三、对策建议
1.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
学生的问题心理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潜伏状态,特别是在正常的教学环境甲,学生会潜意识的把自己的非常规行为和心理隐藏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尽力去发现学生的生存状态,发现真实的学生。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拥有华北地区齐全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在学生中普及素质拓展训练,不但可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生存面貌,还可帮助教师干预学生的心理行为,辅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作为旁观者,也可作为参与者。
(1)教师作为旁观者,应利用文字、图像和视频等手段详细记录下来学生的行为和言语,特别是注意细}i的观察、记录和思考,心理活动是通过细微动作表现出来的,看到了学生的细i,就看到了学生的内心。这些材料是教师在以后工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参考资料。
(2)教师作为训练活动的参与者,在培训过程中,应帮助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同学,为他们加油打气,协助其完成各项看似危险、困难的培训。这种实然性的辅助可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畏惧心理,这种自信会在其他活动中产生相应的正迁移,提高学生面对陌生、困难事情时的勇气和自信心,从而在参加考试和其他活动时排除焦虑情绪,从容应对,取得优秀的活动成果。
2.调整素养课结构,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
素养课在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已作为一项常规性课程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素养课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应优化、转变、提升素养课教学内容,加大对于学生心理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力度。
(1)在素养课上,教师应向学生们传递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再对学习是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应通过替代性强化的途径,即举出若干优秀学习习惯对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性的例子,最好使用音频资料,用直观的形象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听觉和心灵冲击。
(3)在每一次素养课程之后,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课程感想,做出下一周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应尽量贴近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
(4)在新的一次素养课上,教师应带领学生对班甲每个同学进行评测,及时给与学生反馈,强化其思想意识。经过这种周而复始的强化,在优良学习行为的导引下,学生会逐渐正视学习,对学习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加强优良的学习习惯。
3.建立心灵氧吧,弱化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学生出现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自我心理疏导不畅,导致了异化的心理释放方式。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时,尽量不要采取强制性制止措施,这样会增加学生扭曲心理,导致问题升级。在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人手,采取疏导的方式,弱化学生的激烈情绪,消除其问题行为。
每一个教师都应做一个心灵氧吧。教师在遇到学生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应立刻转化为一个心灵氧吧。制止学生攻击性行为发生,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发展历程,甚至是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导,用言语教化、行为指引和替代性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无理性和无道德性,从学生内心否认攻击性行为的可取性。
学校同样需要建立实体性的心灵氧吧,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心理调解室,帮助学生在必要情况下释放强烈的情绪和行为。
4.全员参与校园系列活动,淡化学生的退缩心理
当前,中职院校部分学生存在退缩心理,贫乏的活动参与度是导致退缩心理的关键因素,同时造成了学生贫瘩的生活内容,久而久之,产生一系列其他心理和社会问题。学生每年举行了大量的种类不同的活动,但从参与人员看,主要为学生社团、学生会和班级积极分子,而其他同学参与的却较少。参与度不同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分化,给班级和学校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教师应鼓励所有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特别是对那些存在退缩问题行为的学生,应鼓舞他们参加一些团体性的、难度低、成就感大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能力,逐步树立起科学的自信心,摆脱退缩心理。
5.完善社团体系,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
神经质其实是一种人的社会化偏差现象。由于人的社会化程度与其自身生理素质和生存环境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导致其他人认为其活动非正常,处在神经质的状态。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就是辅助学生正常的进行社会化,表现符合其身份的言行。
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最优途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简单的社会环境,促使学生融人这个小社会,感知自己行为的规范性,主动使自己的言行正常化,社会化。在中职学生设立有众多的学生社团,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是一种能够得天独厚的环境。但当前中职学生的社团建设还需要继续提升空间,才可满足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学生社团缺乏特色的社团文化,正规的社团制度未建立起来,没有固定的社团活动空间,部分社团活动设施的空自,社团成员的成长档案的缺失,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社团丧失了其举办宗旨,未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完善社团的体系,建立规范的社团制度,营造特色的社团文化,积极吸引学生加人社团,争取达到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的目标。在社团活动,教师和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使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言语、行为、服饰等等。以同学们对于各种自身的表现进行他评和自评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身思想、言语、行为和服饰等方面存在的病态现象。同时指导学生表现出规范、正常的行为方式,使其体验到科学的言行给其带来的快乐感、幸福感,导引学生渐进正常的社会规范,消除神经质行为,成为一名规范的学生。
6.深化素质大讲堂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学生频繁出现违纪行为的第一因素即其对校规校纪认识的空自性或模糊性。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是在思想上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关键。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为学生开设素质大讲堂,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教师要把其作为干预学生心理行为的一种手段,需要深化素质大讲堂的内涵,活化其运行方式。
科学研究证明,听觉、视觉所给人带来的记忆的深度和长度要远远落后于亲身体验所带了的记忆的深刻。因此,教师需要把素质大讲堂深化作素质大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刺激学生各种感官,促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深刻性增强。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教学 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63-01
21世纪,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学校出现学生就业难、择业难的种种现状,这对高校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重要的是需要高职院校从学生教育管理入手,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一方面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另一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本文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梳理,对其内涵进行解读,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的内涵解读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育改革理念,从此确立了中国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从人本主义视角来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教育,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感情、理智、情绪和行为进行相应的影响教育,也就是做到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重视学生的健康。身心的健康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很重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从人的健康发展的三个方面着手,尊重人的发展的自然属性和规律,注重生命的需求。第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参与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展的社会属性。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弘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主体意识,调动其学习生活的参与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根据高职学生“半社会”的性质,开拓他们的群体社会性。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把握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通过学校开展活动或班级组织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人际交往,为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提供更好的途径。
二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1.坚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要坚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很多教育管理者的大脑,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很多教育者又会重蹈以自我为中心的覆辙,命令式、灌输式地教育学生;另外一部分人并没有理解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于其本质和内容在实践中往往容易犯错,完全放任学生的做法,这都偏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具体的学生管理中,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理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什么,然后再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坚持理念不动摇,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进行有序管理和创新性教学,实现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的目的。
2.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目前中国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学校学生的复杂性。但是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积极性差、注重自我和个性、就业压力大。对于这些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出发,教育管理上宽严并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完善的职业规划指导。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
在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时,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核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要围绕他们来进行设计和组织。而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见性上,教育要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教育的目标设置开始,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开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锁定的目标明确,然后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设置培养课程和培养内容,将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在学生手中。
4.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尊重个别学生的差异性。正确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在班级管理时要做到凡事因人而异,把握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或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找出其身上存在的弱点,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顺利地步入社会。
5.关注学生情感,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主张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理智、情绪和行为。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也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设置班级管理目标、建立班级管理档案,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点,将情感的升华转变为行动的动力,使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得以提高。我们在关注学生情感教育的同时,需要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高职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成年,他们面临学习、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我们应为其排忧解难,做好他们步入社会的引路人。
三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含义,分析了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团队;以学生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更需要努力创新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的创业创新教育理念。
1 “以学生为本”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理念,主动了解学生,在解决学生最为关心的学业和就业、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等实际问题中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1.1 注重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创业创新教育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提高解决大学生学业、专业、就业等现实问题的针对性。比如帮助大学生以创新的观点和角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积极帮助大学生做好创业创新的准备工作,营造出“青春与创新共舞、创业书写灿烂人生”的激情与行动氛围,确实提高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1.2 注重被教育者的关注点。努力成才、健康成才、成就自己的梦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是每个大学生的共同心愿。创业创新教育应从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最大愿望出发,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用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积极推进“大学生学业生涯自我设计”、“大学生课外创新作品大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正视、剖析自身,制定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创业创新的价值。
1.3 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创业创新教育要特别注重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例如,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和专业特点创意推出“最具创意的创业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和“在校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新手和专家谁更容易出成绩”等大讨论兼现场辩论赛等主题教育活动,由学生去描述、评判身边的人及自身的创业创新的观念和行为,通过描述、评判过程,去觉悟、去警醒,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创业创新意识。
1.4 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业创新教育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业创新素质。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及时抓住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发掘和培养,因材施教。
2 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工程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少创业创新教育知识和经验的情况,高职院校就应该积极实施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工程,组建有志于参与创业创新教育的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专兼结合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师团队。
2.1 集中最优势的学术力量组建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高职院校可以运用行政指定、个别协商、择优竞争等的方式,在全校教师中组建一个高素质的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优秀的创业创新教育团队,需要高素质成员,尤其要有合理的学科和素质结构。因此,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团队要跨部门、跨专业、跨学科组建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团队成员的研究和实践应涉及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营销学等多项学科领域和专业人才,以形成互补效应。
2.2 定期举办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要通过广泛搜集各类机构或学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资料,认真研讨交流。同时根据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合理分工,分头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创新培训:不仅要传授有关知识,更要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其学习方式应多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任务情境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法,按照创业创新能力素质的要求引导学员分析自己和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寻找市场机会,撰写创业计划。
2.3 逐步完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以创业创新教育研究团队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师资力量,聘请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的优秀教师组成创业创新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兼职指导教师团队,以创业创新教育训练班的运作方式作为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总结经验教训,拾遗补缺,尽力弥补课程知识内容、活动组织安排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优势,精选校外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较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2.4 在校内各专业教学实训中推广创业创新教育实践训练。有了遍布全校各系、各专业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团队及课程的带动与熏陶,有助于渗透课程以及相关隐性课程的建立。有了较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团队和创业创新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创业创新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可以积极帮助校内各系、各专业熟悉掌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模式的各个要素、运行环节及质量要求,促进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华. 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罗建国 赵亮. 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