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安全概念

护理安全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5 18:12: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安全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安全概念

第1篇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72

快速康复外科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一种外科护理理论, 它将外科围手术期间的多学科医疗措施给予综合, 以通过选择最优的护理干预路径, 促进患者术后早运动、早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1]。本文通过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胆囊切除术患者, 通过比较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 评价该方案对患者术后康复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胆囊结石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2例, 根据入院病历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奇数组)与观察组(偶数组), 各21例。对照组年龄35~54岁, 平均年龄(42.2±6.1)岁;男17例、女4例。观察组年龄37~52岁, 平均年龄(41.3±5.4)岁;男18例、女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入院诊断为胆囊内结石, 具有临床手术切除指征, 病程不限, 不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年龄18~60岁;所有患者均了解病情并同意治疗方案;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1. 3 排除标准 患者不能按照预期研究方案完成护理内容。

1. 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护理内容给予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禁食>6 h、禁饮>2 h。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方案及处理预防。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对手术产生的负面不良情绪, 并在术前做好胃肠道准备护理工作。②术后护理:术后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干预, 保持病房干净卫生、通风良好, 温湿度适宜, 做好各种导管的护理工作, 密切观察引流量和导尿量。术后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适当给予疼痛药物干预。常规鼓励患者于术后12 h后进行床上适度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根据快速康复外科概念给予相应处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不再常规给予患者术前肠道准备, 保持术前患者胃肠道的水喝电解质的平衡状态。②不绝对要求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但应以易消化或高能饮料为主, 避免食物的胃肠道残留。③不再强调排气后再进食, 术后第1天可以以少量清流质性食物开始进食, 如胃肠道条件允许可在术后第4天以后开始改进半流质饮食, 尽量减少静脉营养液体的输入。④尽量减少术中常规放置的导管留置时间。⑤强调对术后疼痛的持续止痛。可预防性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干预, 不必等待患者对疼痛无法忍受后再给予止痛措施干预。

1. 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排气时间, 同时记录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 对照组下床时间(14.2±4.2)h, 排气时间(38.1±6.6)h;观察组下床时间(5.7±4.2)h, 排气时间(22.4±5.7)h。两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皮下气肿、胆漏、术后出血等), 两组术后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概念是在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首次提出的[2]。近年来, 快速康复外科概念在欧美一些国家受到了极力的推广与应用。且国内也能看见较多报道。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降低手术应激, 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 同时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3]。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现行的医疗措施应用的不当, 造成了快速康复外科在外科围手术期间应用的局限性[4], 使得快读康复外科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快速康复外科要求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 加速患者康复为目的, 通过一系列措施协同完成围手术期的医护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宣教、选择最优麻醉方式和给药途径、强调术后止痛减少术后应激反应, 强化术后患者康复。快速康复外科的有效实施, 不但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对快速康复理念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也需要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协同完成具体治疗内容。

本文将快速康复外科概念引入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方案。通过比较分析认为, 在常规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配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内容, 并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注重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理念, 提倡早活动、早康复的快速康复理念, 结果显示与传统护理措施相比较, 该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疗效, 且该方案的临床安全性与传统护理方式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该方案具有安全性, 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 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优化的临床路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1):12-13.

[2] Kehlet H, Wilmore DW. 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 Am J Surg, 2002, 183(6):630-641.

[3] 张小红, 何红燕, 何红, 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4):18-21.

第2篇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106-01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餐桌饮食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是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的统称,具体还可以表现为脑血管疾病和肺循环疾病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为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同时也是危险性和突发性最高的两种,下面就心血管护理的安全管理进行简单的介绍。

2 心血管护理安全管理简介

2.1 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士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极为重要,主要原因有护士是患者进行自主护理的协作者和教育者,同时也是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代言人以及整个患者群体的管理者,总得来说护士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负责患者的安全,同时还要负责对患者的安全进行管理,是一个肩负着管理研究与改进的双重角色。而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针对可能引起或导致患者发生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允许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损害、缺陷或死亡等的管理活动,其不仅包括护士的执行安全,同时还包括保证患者享受到应有的良好服务和护理等。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不仅能够为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还是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和加强整个护理工作的水平。

2.2 护理安全管理中隐患分析: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的是环境因素,包括患者床位的稳固性、周边物品摆放的合理性,室内光线的强弱,地面是否湿滑造成跌倒等;其次是药物因素,在使用药物之前首先应该了解患者是否具有不良反应或者过敏症状,而对于镇静剂、心血管扩张剂及强心剂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且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避免造成不良伤害;最后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协调功能差导致跌倒、坠床或烫伤等,此外由于心肺功能较差或者情绪低落导致的自残、自杀等心理不安全因素也是应该重点注意的方面。

3 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入院评估的安全管理:入院评估是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管理的首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对于重症或者紧急的病人应该安排在靠近护士站的房间以方便抢救和病情观察,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的安排护理病房的类型及位置远近等。此外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使用床头卡、腕带等等级标示制度,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以考虑留院陪伴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安全。

3.2 重点患者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所谓的重点患者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病情较重或需要特殊照顾的患者,如急性心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患者均应安置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的心理、生活或疗效观察,在保证护理工作预见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做到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掌握患者的情况。此外对于一些年老、行动不便和患病种类较多的患者也属于重点看护的对象,由于老年患者属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多发人群及重点看护人群,所以对于这类患者的安全管理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还有就是对于患有血压病的老年患者极易出现饭后低血压、性低血压和药物性低血压,所以在进行安全护理时应该尽量安排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在改变或者下床行动时应保证动作缓慢或有专人进行帮助,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还应建议家人陪护,如果家人不能陪护的应该签订说明病情的协议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另外采取简单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进行护理安全措施的讲解,及时进行沟通也是减少和降低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

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可以分为对于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管理和针对重点区域和时段进行重点管理等两个方面,其中第一点是指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为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或老年人,很容易感染流行病毒延误治疗或者加重病症,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病房环境及个人的卫生工作,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以降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而第二点是指对于厕所、门窗、用水房等容易发生意外的区域应该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证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排除。此外重点时段是指在患者就餐或起床的时段应该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进行相关的协助工作,而对于患者因起夜时易发生意外的时间应该采取双板或者倒班的制度。

3.3 患者出院前的心理康复指导: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反复性和难治愈性等特点,多数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经历长时间的恢复和反复治疗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极易产生沮丧、不安和情绪激动等影响治愈效果或配合程度的不安全心理因素,所以安全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患病的本质和特征,在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康复的指导。此外还应该向患者或其家属耐心、详细的讲解相关的日常饮食注意事项或者需要进行进补或调养的环节,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还

有助于患者身体和心情状态的同时恢复。

4 结语

通过上文对于心血管护理安全概念和相关影响因素的简单介绍,加深了对安全护理管理的认识以及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安全还存在较多需要改进和分析的方面,但随着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不断提高,一定能够使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安全;措施;影响原因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160-02

护理安全这一概念指的是患者在接受医院护理时,不出现违反相关法律及法规的身体上、心理上以及器官功能上的缺陷、受损,或是死亡情况[1]。安全护理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也是作为优质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减少工作差错,降低医疗事故纠纷的关键环节。因此,护理安全工作在医院护理工作内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讨如何提高护理安全操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该研究主要探讨影响护理安全的一些原因,并指出解决方法。

1 概念

护理安全在广义上,其包括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安全,也就是在工作时不会遭受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范畴之外的意外不良影响,以及身体及心理受损[2]。该研究是根据环境因素以及系统因素进行分析护理安全的影响。安全工作管理旨在确保病人的身心健康,并针对出现各种不良影响因素或是潜在原因进行有效、及时控制或是预防。安全管理作为确保病人安全的一个必要环节,能很好的帮助提高护理质量,也是帮助降低事故发生的重要步骤,在消除或是控制不良因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分析护理安全工作的影响因素

2.1 护士缺乏广泛的法律知识

护士在工作岗位上没有认真学习与医疗工作内容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规章制度,当患者出现疑问时,不能给予证据说明。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慎独精神,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在工作岗位上发现缺陷时没能主动上报领导,并采取对应的解决或补救措施。对于患者或是其家属提出的问题,不经过思考分析或是询问医生就随便提供答案。

2.2 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在护理工作上,病床护士与临床护理人员在人数之比稍微低于卫生部门规定的1∶0.4比例要求[3]。护理任务多,从而造成护理人员一个人做了几个人的工作量,使护理质量出现降低,比如巡查病房不及时、护患交流不到位、简化工作步骤或是缩短时间等。

2.3 护理管理方面问题

在医院实际工作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医院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健全,管理质量监控执行力度不强,这是导致护理安全性不高的影响因素。比如,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的监督控制工作不强,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各岗位护士没有得到合理编制,造成工作负担重、压力大,而且待遇不高。

2.4 护理设施方面

随着医疗技术逐渐发展,新治疗措施以及医疗器械在护理安全上也有了不同或是更严格的要求。护理设施能帮助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若缺少这方面的硬件设施,或是设备质量性能不佳,会对治疗及护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而护理人员如果不熟悉并掌握新型设备的操作方法、设施条件不佳,尤其是急救设备、工具出现故障或准备不到位,都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2.5 患者原因

患者因某些原因而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管理,在治疗过程中隐瞒自身身体真实情况,没有对护士及医生说明自身真正的感受。无视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并在病室内擅自使用电源,不听取医生嘱咐要求,没有向医生请假就私自外出。

3 提高管理护理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重视护士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护士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做到遵纪守法。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时,既要获得护理工作的从业资格,遵守对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不断扩充法律理论知识,规范操作,在工作岗位上做到敬业、认真。医院应该注重护理工作者的技能培训,针对不同护理工作类型多开展各种岗前知识教育,从而不断提高护士的能力水平。培养护士养成全心全意为病人排忧解难的理念,以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理念作为目标,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出现。

3.2 合理进行人员编制,真正做到关心护士的工作及生活

根据医院实际工作情况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各岗位工作,避免出现超负荷工作情况,确保护理质量。真正做到关心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及生活水平,并根据各人员能力水平、资历进行岗位提升,提升员工的工薪待遇,使护理人员真正感受到重视和关怀,进而在工作过程中能投入更多的心思。

3.3 健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

制定能有效管理护理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护理部,并设置“科护士长护士长骨干护理人员普通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小组,做到细化分工操作[4]。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可对应采用PDCA循环理论作调整,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对应的操作步骤,然后真正落实到位。这样,在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是就不会出现束手无措的情况,也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差错情况出现,从而降低医事故出现。

3.4 加强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良好的护患交流沟通,能明显改善病人与护士之间的关系。使患者了解所在医院的相关规定,从而使其做到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进行治疗及护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理安全工作管理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管理内容的核心,也是管理护理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更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一个关键评判依据,还是医疗健康发展并在社会立足的前提条件[5]。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降低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科学、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荣伟.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和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9(5):1185-1186.

[2] 叶和梅.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管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535-536.

[3] 耿荣娟,陈莉,张侠,等.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408-1409.

[4] 夏引芳.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S1):112-114.

第4篇

该院内科护理总体比较好,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以及对病人护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而造成。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给药的错误,在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以及注射药品的给药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住院的患者较多,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导致部分药品摆放混乱、床号标记不清、单据字迹潦草等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导致接班护士出现发放错误或者混乱的情况。其次,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丧失了自我行动能力,由于照顾人员的疏忽等问题,容易出现输液的渗漏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是局部坏死。最后,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害。这方面损害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与患者的自我行动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病患的跌倒、坠床、窒息以及烫伤等问题。内科病患部分丧失了行动能力,或者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在其自主活动或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由于行动不便而出现的意外。

二、基于安全视角的临床优化对策

基于如上所反映的多方事故以及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护理意外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而避免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药物的管理、护理行为的规范及病人行动辅助等三个方面对安全模式下的临床优化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如下:首先,对药物清单以及床位号等明显标识采用电子化办公以及电子输出等模式进行,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由于字迹潦草等人为问题造成的药物管理混乱。通过建立核查机制即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的双重防范机制,利用主治医师对药品进行最终监管的方式来对药物的注射以及发放进行最终核查进而保障药物发放与使用的正确性。此外,还需要明确护理人员交接工作的具体流程,从时间角度去看需要为护理人员交接提供必要的缓冲时间。从管理制度角度去看需要明确交接责任。其次,这对输液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输液统计以及输液护理工作,护理科室对于输液内容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按照输液过程中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类识别与管理。做到风险化的区别对待。最后,建立并积极应用高效的床头召唤设备,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缩短护理人员的反映时间。在病患出现意外之前对所有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提示工作。

三、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第5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2(c)-106-01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特别关心人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患者住进医院,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与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特别需求和反应。他们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更承受着多方面的精神压力。为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应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首先从以人为本观念出发,倡导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一个护理环节之中。从多方面关注患者,爱护患者。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真情感动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身心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

1 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工作是医院的窗口。护士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担负着“保护生命、减少痛苦、促进健康”的崇高使命。在日常的护理服务工作中,护士先从生活护理、晨晚间护理做起,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不嫌弃、不怕累地照顾好患者的清洁卫生。帮助患者洗脸、洗手、洗脚、剪指甲、梳头,为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冲洗会及床上擦浴,擦浴的水温以42-54℃为宜。给予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与骨突出部位等。总之,护士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把护理真正落实到患者身上。使患者受益。

2 护士仪表言行规范

护士的着装及仪表言行直接影响患者的心境和情绪。护士平静、端庄的形象和文明的语言会从情感上感染患者,每一个微笑都会给患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患者的心目中护士是保护生命、促进康复的使者,他们非常在乎护士的言行举止。因此,护士应做到着装整洁、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规范。良好的第一印象可增进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病房环境舒适

首先,病房要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整洁干燥。设施方便、安全,要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室温为18-20℃,湿度为50%-60%;护士工作时做到“四轻”,即操作轻、走路轻、开关门轻和说话轻。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治疗环境,要让患者有一种居家的感觉,使患者消除陌生、焦虑感。

4 认真巡视病房。做好护患沟通

护士按分级护理制度认真巡视病房,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活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范与减少患者跌跤事件与患者压疮的发生,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对新人院的患者,要进行科学、正确、全面的评估,做好人院宣教及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热情地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帮助患者排忧解难,让患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还可通过工休座谈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采纳他们合理化的建议,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5 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第6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一方面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对医疗保健过程中人文关怀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护理工作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认识人文关怀的内涵。加强尊重病人的权利和情感、人格和隐私,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关心和爱护病人,实现对人的整体关怀[1]。这一系列问题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眼科患者因各种原因所致视力障碍而导致生活自理困难,他们与健康人拥有同样需求的同时,更需要同情帮助、关爱呵护。面对病人的期盼与渴望,护士的角色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近两年来,我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眼科推广人性化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智慧和潜能,在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态度、服务艺术和服务效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眼科护理工作中实行人性化服务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转变传统模式,更新服务理念

1.1 实施人文关怀,转变护理观念 护理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单纯的解决服务态度、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问题,而是要重新认识“护理”的概念和内涵。发展现代护理需要培养现代护士,现代护士的形象应该是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是内在思想与外在美在语言、行为上的反映。

1.2 实施人性化服务,从理论到实践 实施人性化服务要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的理念和根本,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还要有与患者交流的技巧、沟通的能力、人性化服务的精细、优质、高效和廉价。我们开展了“六声服务”即“患者入院主动迎接,操作失误马上道歉,患者合作后道谢,询问有回应声,接电话有问候声,出院有送声”,并用“四性语言”即“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和保护性语言”。规范护理人员行为、语言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2]。从不直呼病人的床号,尽量使用大伯,阿姨,奶奶等尊称。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全科护士淡妆上岗,上班时间不带手机,讲普通话,着装统一并整洁大方,交接班以饱满的精神按一定礼仪形式站立。全科护士每年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三基理论及操作训练并考核,取得了理想成绩。在职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及护理部组织的针对心理知识、护士礼仪、护患交流技巧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2 人性化服务的临床实践

做好人性化护理,首先应该热爱我们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病人。只有爱岗敬岗,才会真心付出让病人得到最大的帮助,使人性化护理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来。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措施。

2.1 病人入科 护理人员微笑着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微笑是一种语言,医务人员真诚热情的微笑,可以无声的传递信息,沟通感情,融洽气氛,缓解矛盾,并使我们的医疗服务充满人情味。我们实施了“六个一服务”,即“为病人备好第一套整洁被服,为病人打好第一壶开水,安顿好病人的第一餐,一声问候,一声祝福,一张联系卡。”为病人创造温馨的氛围,消除其陌生感。认真做好入院指导,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呼叫器及热水器的使用、病区环境、同室病友、医院的规章制度等,并强调人生安全及财产安全。

2.2 住院期间 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也实施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性化护理实现的手段。一句亲切的问候可以改变病人的心情,巡视病房时要经常询问病人的感受,及时了解病人需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给予指导,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住院期间,我们除了根据入院评估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与要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外,每周生活护理日为患者修胡子、洗脸、修剪指甲、洗头、洗脚、擦手等,发药时为病人送上一杯开水,为病人点眼药水。由于眼科病人的特殊性,搀扶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遇到行走不便、视物模糊、术后入厕的病人主动上前搀扶。用真诚创造更好的服务,显示人文关怀。这不但提高了我科护理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3 眼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其重要性:“眼里不能容沙子”,可见其敏感性。因此眼科患者的痛苦可想而知。所以,作为一名眼科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做好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我科开展了“服务明星、穿刺能手”的评选活动,把投票权交给住院病人,由病人选出他们认为最满意的护士。每季度进行一次评选,以星级护士的模范作用带动护理工作。既能起到相互激励自我制约的作用,又能接受病人的监督,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理质量。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护理人员,从而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其目的就是提高护理质量[3]。护士时时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即以患者需要为输入,以患者满意为输出[4]。我们在细微处下工夫:如进病房前先敲门、操作前介绍、操作完毕给病人摆好、盖好被子。在病区内设置了“方便盒”,为病人准备针、线、吸管等。病区内自制防滑温馨提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这些小事中得以升华。

3 体会

3.1 提高了眼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要做的、要想的、要面对的和处理的问题较以前复杂,这就促使护士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去学习、去适应。知识水平、沟通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提高。

3.2 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人性化服务更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和心理需要。人性化护理服务能更好地营造人文氛围。护理人员提高了安全意识,自觉完成本质工作,基础护理到位,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达到落实和体现。

3.3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几年来,我科护理人员立足本职,采取不同的手段转变服务理念,通过弘扬“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树立了良好的护士形象,提高了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我院眼科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同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发现新问题,思考新对策,以此不断的完善眼科护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概念[J].护理研究,2003,17(1A):2.

[2] 林 茜.护理需要人文关怀[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57.

第7篇

介绍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以及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具体应用,以提高新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教育;新护士;培训

护理风险管理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是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处理变为风险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1]。在有效防范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护士由于环境适应不良,缺乏经验,操作不熟练,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是护理风险易发群体。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对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明显、积极的有利影响。近年来,医院护患关系趋于紧张,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临床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效果也十分显著。护理风险管理教育注重培养新护士对护理风险意识的正确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风险意识,以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提高护理质量。

1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2]。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处理,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3]。

2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护患关系日益紧张,公众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护士要努力杜绝护理差错和意外事故,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护理风险管理教育能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风险的鉴别能力,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Luquire提出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现实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同时建立相关的消除或减少风险和教育培训程序,以预防护理风险及确保护理质量提高。Megan-JaneJohnstone[20]认为有对毕业护士实行特定的临床风险管理教育计划的需要。

2.1新护士是临床实践的风险高发人群

2.1.1新上岗护士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4]在临床工作中缺乏预见性,不能正确预防并及时处理意外情况,由于缺乏经验,对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察觉,易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2.1.2新护士的沟通技巧欠缺[5]由于社交经验不足,不懂如何正确与病人沟通,不重视健康宣教以及操作前告知病人的重要性,不能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极易触发护患纠纷,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

2.1.3环境与心理因素[6]新护士对工作环境适应不良,又或由于想要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又有盲从、悲观的心理,一旦受挫便出现自我否定和焦虑,这种心理环境适应不良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工作热情,必然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医源性的损伤。

2.2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有效识别并防范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王慧[7]研究发现,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刘珊珊[8]经调查发现,对ICU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ICU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巩越丽[9]研究证实,实施风险管理之后,医院的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高风险科室病人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2.3护理风险管理教育能满足护理人员个人职业安全防护需要

[10]护理行业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与卫生信息中心的国际职业危害数据库将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为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工作环境改造学、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六大类[11]。近年研究显示,新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护理防范知识知晓率较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12]。Sellick认为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可明显减少针刺伤发生率。因此,有必要对新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职业危害,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3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

3.1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13]风险管理教育首先应该让新护士理解护理风险的概念、类型及危害。掌握护理风险管理的概念、目的,以及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意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职业安全、护理质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护理风险意识越低,护理管理能力越差,护理质量及护理职业安全就越低,反之亦然。Greene认为只有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才是减少护理风险的前提,并且要不断进行管理干预来解决这一问题。

3.2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

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护理[14]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病人与护士的安全。护理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衡量与评估、风险处理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构成一个风险管理的周期循环过程。通过学习,提高新护士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和识别护理风险,并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与评估,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对整个护理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寻找不足,总结经验。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护士应在护理工作中时刻保持警醒,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3.3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3.3.1护士因素由于护士个人因素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包括操作技能不熟练、不能严格遵守护理制度、缺乏沟通技巧、工作繁忙尤其在交接班等高危时段易发生护理风险。通过学习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有利于护士自我监督,自我改进,从自身方面减少乃至杜绝差错事件的发生。

3.3.2病人因素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配合[15]。护患双方是合作关系,病人不良的求医动机和行为,对病人是否能与护士密切配合有较大影响。若病人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或不配合护士进行护理操作,都极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

3.3.3组织管理因素我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护理风险控制和管理对策系统性不强,这些都无疑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其次我国每千人护理人数还是很低,男护士比例较小,由于病人较多,护士相对较少,护士工作量大,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4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4.1提高新护士护理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

4.1.1培养新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护理工作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在新护士培训中,首先应该培养其责任心,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尽职尽责,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每项护理操作。

4.1.2树立法制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规范新护士岗前法律知识培训,将学习法律知识纳入新护士培训计划,以护患纠纷实例教育新上岗护士,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护患纠纷发生[16]。新护士应树立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规,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并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正确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

4.1.3规范护理操作,提高综合护理能力新护士应在岗前培训中着重训练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士的操作能力,减少因操作失误对病人或忽视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

4.1.4培训护理文书书写格式、内容、要求新护士应注重培训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护理文书是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法律文件,是护士执行医嘱的证明,又能在处理护理纠纷时提供重要证据。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及时、准确、完整,简洁,清晰,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4.1.5合理沟通技巧,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操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新护士需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正确的沟通方式,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最大限度地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减少由于护患配合不良引起的护理风险事件。

4.2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护理管理者在对新护士培训过程中,发现并健全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如护理部定期将质量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高发或危险程度高的护理风险环节和事件进行通报,避免同类事件重复发生,合理安排交换班以及配合工作,减少风险高发时段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总之,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改进,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当代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不断改善自身、加强学习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服务安全。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应始终贯穿在护士理论学习与实践之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充实理论。风险教育不应局限于护理课程和新护士培训,定期对新、老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逐步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与模式,有助于提高医院护士整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永平,徐海红,边亚滨,等.新护士培训流程再造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2A):68-72.

[2]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7.

[3]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4]王芳,韩强.新上岗护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5):1289-1290.

[5]侯秋秀.护理风险教育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85-86.

[6]陈建春.临床护理教学中实习护士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82-83.

[7]王慧.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对减少医学院校实习护生医疗差错及纠纷的影响[J].贵阳中学医院学报,2013,35(5):312-314.

[8]刘珊珊.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98-99.

[9]巩越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病人安全目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1.

[10]胡艳宁.对护理职业风险管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56.

[11]宋亦男.护理职业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6:1.

[12]邓璐璐,周卫.护理专业学生医疗护理风险意识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09-311.

[13]查万群.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减少实习护生医疗差错和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63-64.

[14]秦军富,苗梅静.护士的风险教育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2013,11(1):36.

[15]李晓波,郑瑾.临床实习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1C):270-271.

[16]李梅玲.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7):53-54.

第8篇

1.1护理理念陈旧,护理管理不完善

1.1.1职业形象不规范,服务意识有待改善

基层医院存在重医生轻护理的现象,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不规范,着装不统一,精神散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病人及家属发生冲突;只重视打针、输液护理工作,没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病人误解、反感等;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却责怪家属不会观察。

1.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护理质控体系构架不完整,质控标准陈旧;护士培训计划空洞,缺乏分层次管理内容,新聘护士无岗前培训,不良事件的管理概念含糊,讨论、上报不及时。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护士长管理意识欠缺

护士长科学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比较欠缺,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抓护理质量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安全管理。

1.1.4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新护士刚进入临床工作时,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杂,且对病人的病情、心理等估计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易发生护理差错。

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缺乏力度,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的待遇偏低均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管理,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该院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尚不具体;交接班制度实施不到位;手术室贵重器械无专人保管;急救物品管理欠规范,抢救车放置病房内,且急救物品、急救药品摆放零乱、基数不统一,各病房抢救设备参差不齐等,存在不安全隐患。

1.3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无菌观念不强

治疗室及换药室环境脏乱,物品、药品摆放凌乱;无菌区、清洁区概念模糊,无菌包布及敷料发黄、发硬,破损;手术室无菌敷料间布局不合理,无菌物品随意放置在物品柜、架、抽屉内,送、取无菌包均使用同一容器;消毒溶液未注明有效时间,存放过期物品。

1.4安全防范及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护理风险的认知能力,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隐患认识不足。病房楼道内放置的氧气瓶无固定的装置,易发生不安全隐患;手术病人无腕带核查身份;检验标本不能及时下送,采血管未注明病人的信息;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记录不够正确及时,书写欠规范。

1.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重视

我国大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有调查显示,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上升10倍甚至20倍。目前,我国一些医院也在逐渐采取非惩罚性上报系统,体现我国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该院护理人员忽视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存有侥幸的心理,存在上报不及时或未上报护理部的现象。

二、管理对策

2.1转变护理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2.1.1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在护理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护士长作为医院一个护理单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管理活动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逐渐把注意力从护士完成工作的结果转到完成工作的过程,即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原理,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制订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护士的需求,实行弹性排班制;其次体现在为病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2.1.2落实护理工作标准,实施护理工作的规范管理。首先从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规范抓起,组织临床护士进行服务礼仪、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以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举止为病人服务;同时,规范了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长查房,提高了护士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监管能力。

2.1.3完善护理部相关文件,规范护理质控检查。建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控小组,按护理质控内容进行具体的分工,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深入一线掌握病人反馈信息。以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作为检点,尤其是检查护士与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完善护理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岗位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做到有效的规范执行。

2.2.2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

。贺彩芬等认为,护理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1)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2)简化护理病历书写。(3)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4)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2.3加强监督,抓好关键点

,以点带面。即那些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如(1)规范了抢救车的管理:全院各病房统一将抢救车放置于治疗室,规范了急救物品、药品的数量和摆放,统一了急救盒内的物品,绘制了抢救车平面图。制作药品一览卡,醒目的标识管理,减少药品、物品的浪费,保证了质量,便于急救的应用。(2)建立健全贵重器械管理档案,由内勤护士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和操作性能,减少了损坏,提高了贵重器械的管理水平,起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3)对治疗室、换药室的布局和物品统一标识管理。(4)标识腕带的使用: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辅助工具,为手术病人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

2.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2.3.1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畅通、无障碍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

2.3.2提高护士长对护理差错的认识,美国学者认为,发生护理差错后,以责罚的形式不能有效地控制护理安全,要分析差错,找出错误的原因,减少错误发生,增加安全性,并且认为应将精力集中在医疗活动的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因此,采用非惩罚式上报不良事件的管理方式,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提高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的认识程度;对不良事件内容组织分析原因,防微杜渐,引起全院护士的重视。

2.3.3增设各种警示标识,细化管理工作。住院环境、仪器使用及危险品管理等是易导致病人生活、治疗及抢救安全隐患的因素。在护理单元安装了氧气筒的固定装置,确保了医疗安全;病房及治疗室制订并使用风险安全警示标识防患于未然。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