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急诊病人的护理

急诊病人的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5 18:12: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急诊病人的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急诊病人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急诊病人;输液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 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笔者总结多年来的门诊护理经历,供同行交流。

1输液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创造良好的清洁的输液环境,会带给病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家庭般的温暖,从而缓解病人紧张情绪。积极的情绪如愉快、兴奋或充满信心的时候,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痛阈增高。卫生员打扫输液室卫生,用湿拖把清洁地面, 用湿布擦拭桌面,应尽力避免尘土飞扬。如地面有水、垃圾等应及时清理,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输液环境。及时主动地与病人适当交谈,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对于大多数患儿怕针头、怕痛,不配合治疗,可以通过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保持患儿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尽快配合穿刺。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输液,护理人员首先要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并主动交流,仔细询问病情,态度热情、耐心、和蔼,使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用语,讲明病情,介绍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提高病人在输液治疗时的信心,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加速疾病的治愈。

2输液过程中的心理、生理护理

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掌握常用药的药理知识,注意配伍禁忌,尽可能避免过多药物联合静脉输注,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有条件的医院,护士应在计算机输入每组组合输液药物,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该组输液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自动查验,确保用药安全性。为病人实施“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连贯性、程序化、全程护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输液中的心理、生理护理以及输液中的健康教育。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成功率,是减少病人疼痛和心理顾虑的关键。目前药物使用经常推陈出新,短期内频繁更换,而且药物名称多样,护士应对新药的规格、剂量、性质和应用等完全掌握,按性质、病人特殊情况调节滴速。护士在输液时在病人床边通过询问病人的治疗、护理及生活情况等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在穿刺时,灵活运用希望法、注意转移法、遮挡法、开导法和鼓励法,使病人放松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切忌拿起针才开始做心理护理。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并且应主动向病人解释药物输液时间、间隔时间以及滴速快慢的影响,使病人或家属配合输液。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对于婴幼儿及心力衰竭患儿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整体护理,对输入青霉素类药物的病人及无家属陪伴的老年人应重点巡视。

3输液反应及预防

3.1发热反应

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防治方法: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3.2预防心力衰竭、肺水肿

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防治方法: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48-01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心理护理学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急诊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其心理护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病情的预后,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掌握影响病人心理的因素,提高心理护理的水平,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1.1影响一般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1.1.1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病人有安全感,容易信赖,能够配合治疗[2]。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肾上腺素可以收缩血管,因而注射肾上腺素可使人脸色变白,手脚发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产生焦虑。如果一名心原性哮喘的病人错注了肾上腺素,就会引起严重的医原性疾病,对病人造成损害。同样出自医护人员之口的一句足以刺激病人的话,也可以激起机体内源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因而产生同样的反应,且可以持续很久。除了语言,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暗示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思维和情绪。引起医原性疾病的有害精神因素是无定量的,因此,在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如何掌握语言和态度的分寸,对病人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1.1.2医院的管理制度、辅助设施一家医院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2],管理制度不健全,医务工作者不负责任,显然无法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反而使他们在担心和焦虑中消耗能量,进而影响他们的治疗和恢复。

1.1.3病人之间的影响有些病员在与病友的交流中听信一些病友对诊治和愈后一知半解的解释,夸大了某些药物、治疗手段和检查手段的副作用,使病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3]。

1.1.4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病人的心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对患者关心、鼓励会使患者有信心、有能力、主动地配合治疗。反之,会对病人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4]。

1.2 影响特殊病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1.2.1服毒自杀未遂者在对其护理中,笔者总结了此类病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些特点:①认识到自杀行为是错误的,此类病人占该类病人的98%[5],他们认识到这样的死亡毫无价值,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家庭增加负担,因此感到悔恨和内疚。②部分自杀未遂病人感到死而不成,被人耻笑,产生悲观、冷漠心理。③矛盾心理尚未解决,继续采取自杀行动。

1.2.2重型外伤病人此类病人大多病情进展快,而且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是创伤,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

1.2.3急腹症病人此类病人发病急,疼痛剧烈,病人都表现为痛苦难忍、焦虑、紧张不安的恐惧心理[4],他们来到医院对医护人员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急于得到诊治。这时护士应以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的态度,把病人视为亲人,给病人被重视的感觉,赢得病人信任,再根据病人的体征、表现配合医生给予正确的诊治。

2护理对策与分析

2.1一般护理对策

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素养。护士要尊重病人,主动与病人打招呼或自我介绍。交谈中态度自然,有礼貌,既不拘谨又不放任,语调柔和而热情。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努力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由于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护理工作内容往往十分繁杂,护士要依靠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区分急而不危与危而不显的病人。护士应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沉着、充满信心,用自己娴熟的操作技术,为抢救赢得时间。

2.2特殊病人的护理对策

对自杀未遂的病人,护士要因人而异,分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同情、关心、帮助,用真诚的心去温暖病人受创的心灵,积极开导他们,让他们面对现实和人生,热爱生活,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使其主动配合抢救避免出现拒绝治疗现象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任何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有伤口出血、疼痛,突然受到刺激会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情绪稳定,做到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一面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不要让病人直视伤口,一面迅速止血、固定、包扎。即使遇到最复杂、最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不要惊惶失措,以免加剧病人的恐惧心理。在抢救工作中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取得病人的信任而使其产生安全感。

对于急腹症病人,一方面迅速给予病人正确的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耐心说明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使病情恶化,不利于诊断治疗;鼓励病人坚持片刻,就会很快得到彻底治疗,以激励病人配合诊治,信赖医务人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由于急诊疾病的突发性质,病人被送入院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很强,我们必须认真地做好心理分析,切实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

[2]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47-49.

[3]马文元.实用护理心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884.

[4]王俊,盖丽梅.浅谈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1):39.

第3篇

【关键词】昏迷病人;接诊分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50-02

昏迷主要是指患者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没有任何反应,患者完全失去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认知。近年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对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抢救具有重要意义[1]。昏迷是一种典型的危重病,一旦发生昏迷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急诊对于昏迷病人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急诊昏迷病人的接诊分诊以及相关急救护理知识[3]。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分布12-65岁,患者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的昏迷时间在4-12min之间,其中属于轻度昏迷的患者有76例,属于中度昏迷的患者有84例,属于重度昏迷的患者有40例;所有昏迷患者中知道明确昏迷原因的有83例,不知道昏迷原因及病史的患者有117例。回顾性分析每位昏迷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具体临床资料、对昏迷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以及治疗预后等情况。

2 分诊

正确的分诊,特别是对于深夜出现昏迷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争取第一时间接受专科医生的紧急救治,这样可以对昏迷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4]。本组200例昏迷患者中,分诊的正确率为90%,在对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正确分诊应该注意的几点要包括:(1)相关专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通过平常的多起对昏迷患者的救治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危机时刻对昏迷患者进行正确分诊具有重要意义;(2)实施救治的医生要具备过硬的基本救治功底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对于昏迷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典型表现及时判断出患者出现昏迷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5]。(3)施救医生需要有对患者的症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患者的脸色、肤色、呼气及气味等进行仔细的观察,从而有助于得出相应的救治结果[6]。

3 急诊处理措施

3.1 对患者昏迷期进行救治:

对昏迷患者救治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安放患者,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以及发病特点等进行简要的询问,同时仔细观察昏迷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患者脸色、呼气情况、气味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救治[6]。

3.2 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一般情况下,昏迷患者的呼吸都比较衰弱,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经观察,本组200例昏迷患者中有80例患者出现了呼吸微弱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救治的过程中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快速进行人工呼吸救治,同时通知医生准备气管插管等物品。本组出现的80例呼吸微弱患者,护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后,有56例患者得到了抢救。

3.3 其他急诊救治措施:

对于昏迷患者的救治还可以通过对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进行抽血配血,争取救治时间,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控昏迷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基本项目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助,并通知相关医生[7]。

4 讨论

昏迷作为一种危重病情,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8]。昏迷主要是指患者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一旦处于昏迷状态后,患者完全失去了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的意识,近年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数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对昏迷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抢救具有重要意义[9]。医院接昏迷患者的过程中,护士首先接触患者,也是对患者实施抢球的第一医护人员,因此,护士应该对昏迷患者进行第一步的观察和抢球[10]。总之,对于昏迷患者的治疗中护理人员的角色非常重要,必须对患者的昏迷症状具备扎实的急救功底,在治疗过程中发挥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导致患者昏迷的原因,对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医院与患者家属之间因抢救问题发生纠纷事件[11]。

参考文献

[1]段志刚,邵桂春,张凤兰.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62-63.

[2]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护理杂志,2011,20(9):93-94.

[3]岳丽娜,徐国丽,崔淑节,裴晓璐,田秀霞,尤玉双,周峻伟.浅谈沟通技巧在急诊的应用-“表演的技巧”在急诊分诊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

[4]陈瑛,郭夏阳,张红丽等.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置管化疗的护理1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2,18(10):50.

[5]魏陶军,刁纪敏,段元娥,孙黎红.急腹症的分诊及急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09).

[6]段志刚,邵桂春,张凤兰.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2010,11(2):62.

[7]汪志青,钱立蓉.昏迷病人ICU期间预防褥疮的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02).

[8]段志刚,邵桂春,张风兰. 621例急诊昏迷病人的呼吸道护理[J]1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62-63.

[9]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5实用儿科学6[M].第7版(上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第4篇

【关键词】急诊 躁动 丙泊酚 地西泮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53-02

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是急诊意识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可促使患者病情加重,延误检查、治疗,造成医护工作的不便,甚至引起意外伤害,给抢救带来了极大困难。躁动分级:Ⅰ级,言语能够控制,不劝又动;Ⅱ级,需行约束带控制,并需要镇静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0年68例各种病因入院的急诊躁动Ⅱ级病人,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8.72±9.36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试验方法

实验组先静注丙泊酚1.5 mg/kg行镇静诱导,缓慢静注,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根据不同的患者用药量为每小时0.3~4 mg/kg;对照组以常用方法,予地西泮5~20 mg静注,镇静目标为Ramsay氏分级Ⅲ~ Ⅳ级,药物静注后观察患者到达镇静效果所需时间。

1.3 效果评价方法

1.3.1评价标准

镇静效果评估标准按Ramsay分级为六级(6分):Ⅰ级,清醒,焦虑烦躁不安;Ⅱ级,清醒,安静合作,定向准确;Ⅲ级,嗜睡,仅对指令有反应;Ⅳ级,入睡,反应灵敏(对轻度压眶反应迅速);Ⅴ级,入睡,反应迟钝(轻度压眶反应迟钝);Ⅵ级,深睡,无反应。

1.3.2起效时间 从注射开始至起效时间

1.3.3 2 组达到镇静目标的时间比较

实验组到达镇静目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P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

2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意识状态:按Ramsay分级连续、动态地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防止镇静过深;对于镇静效果欠佳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减少因躁动带来的危害。 (2)生命体征:运用心电监护同时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仔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的节律、频率、深浅变化。(3)观测急危重患者出入量变化,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的变化情况。

2.2严格无菌操作:(1) 丙泊酚为乳化脂肪,容易被污染,因此,在操作时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镇静治疗需缓慢静推,使用后余液不得留用。

2.3注意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舌后坠,使用口咽通气管;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以YYx型一次性吸氧管湿化气道,避免痰痂形成;采取合适的,叩背协助排痰或吸痰,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2.4 准备好人工通气设备和氧气等急救仪器、设备,必要时可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特别是在镇静状态下外出检查或转科等情况下必须备好呼吸面罩、气囊、脚踏式吸痰器等,及时处理呼吸暂停等情况。

2.5 血压呈进行性下降,心率增快,要观察是否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及时告诉医生病情变化,予多通道及时补液,维持生命体征,血压呈进行性升高,心率缓慢,考虑颅内出血、血肿时需与医生联系迅速使用脱水药物,需手术时均应完善术前检查。

2.6 护理问题比较;试验组 问题较少,主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呼吸暂停和及时处理血压下降。对照组有较长时间的躁动,颅脑外伤呕吐及窒息可能,受伤肢体疼痛加重躁动,较长时间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开放失败以及坠床,摔伤风险,尿管被意外拔除等各种护理问题发生。具体见表2

3 讨论

3.1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急诊患者引起躁动的原因主要有:(1)各种疼痛;(2)原发疾病本身的损害;(3)由突发疾病、创伤或者紧张情绪引发的心理应激反应;(4)医源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洗胃、导尿等。对于躁动的患者,首先应给予言语性安慰、关怀,让其自身能够平缓情绪;效果欠佳或者由疾病本身所引起的躁动,应予镇静处理及约束带捆绑,避免病情加重及再次损伤的可能性,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

3.2 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因其起效快、苏醒迅速而完全、副作用少、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作用等特点,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手术麻醉,也被推荐为ICU患者镇静治疗。(1)研究[1]发现丙泊酚可以对颅脑外伤患者有保护作用,还有抗呕吐作用,可能拮抗中枢的多巴胺D2受体所致[2];(2)丙泊酚注射液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能减少患者的躁动和抵抗,不仅减轻对患者的伤害,而且缩短插管操作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3]。(3)丙泊酚注射液应用于中毒洗胃患者,尤其是不配合的患者,对于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或抵抗心理,减少洗胃操作带来的不适,减少胃液返流,防止误吸等,效果良好。(4)同时防止因躁动加重患者病情,延误检查,治疗时间,造成医疗护理工作的不便等问题,给抢救赢得时间。(5)还可避免因躁动引起摔伤,坠床及过分约束引起肢体坏死等二次伤害。丙泊酚单次注射时可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相关,尤见于心脏储备功能差、低血容量的病人。丙泊酚使用时可出现外周静脉注射痛,因此临床多采用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方式[4]。我们所有丙泊酚镇静均采用缓慢静注,且患者治疗及完成辅助检查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并予充分补液,未发现有严重副反应发生;而且丙泊酚镇静快,镇静效果可控,在急诊躁动达到镇静效果时间明显短于地西泮,而使用禁忌、护理问题相对较少,对于急诊躁动病人处理,丙泊酚镇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建华.丙泊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中国临床医学,2009,16(2):294-295.

[2]誉铁鸥,周立新,方滨等.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副作用比较.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5,5(2):148-150.

第5篇

【关键词】 急症病人 门诊 心理护理

1 急症病人的心理概况

1.1心境欠佳 当一个人生了病,或多或少会引起不愉悦的情绪如急性腹痛病人在未明确诊断前遇事易激动,甚至与病友、医务人员发生冲突。此时如得不到护士的理解,很容易产生矛盾,这种情绪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1.2焦虑和恐惧 [2]多数急危重病人入院时常因病情危重而十分焦虑与恐惧,而护士在执行治疗过程中难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病人自我意识障碍而过度紧张和恐惧又会进一步加速疾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

1.3自尊心理 患者到医院诊治,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照顾,更希望护士能用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手法、无痛苦,并且有些检查希望没有他人在场。

1.4抵触不信任心理 患者平时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些对医院不良的说法,担心由不成熟较年轻的医护人员执行治疗时会难以一此成功,初诊时期待正确诊疗故有挑选医护人员的心理。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不利于康复的行为,促使病人康复的方法[3]。

2.1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让病人先看病再,在心理上满足病人的第一需要。

2.2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术,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疑问,工作中尽可能表现自然、大方、信心十足、动作敏捷,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2.3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对病人应严守隐私,尊重病人的人格,切忌态度粗暴,交谈过程中巧妙地对病人的错误观点予以否定,既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并能赢得病人的尊重和信赖。

3 心理护理方法

3.1接待病人要热情,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候诊、就诊环境,解除病人疑虑,增强病人诊治的信心。

3.2分诊、导诊要细心,应了解和掌握病人就诊的复杂心理活动,耐心细致地指导如何挂号。

3.3就诊按排要灵活,护理人员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3.4消除病人的紧张、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解释诊治问题要清楚。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做出解释。护理人员的解答可接触病人的心理负担,对治疗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3.6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对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引导病人心境转移,消除恐惧心理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3.7加强护理宣教,消除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和顾虑心理。

总之,对急症门诊病人的护理,我们要从病人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情中了解其心理反应、心理需求,制定护理对策,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全面掌握并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知识,使患者接受治疗时能有一个安定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以达到较好的诊疗效果,增去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邝凤连.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4卷第9期.

[2] 张义华.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2005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确诊的80例脑栓塞患者中,男性46例,占57.5%,女性34例,占42.5%。年龄从57-85岁不等,平均年龄72岁,平均住院时间15.3天。

1.2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

脑栓塞患者由于大脑受损、神经细胞功能出现问题,多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同时还有失语症、肢体功能退化等症状,脑栓塞患者自身免疫力极低,因此容易产生并发症。

1.3临床护理

1.3.1心理护理。急性脑栓塞患者一般伴随着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关心、尊重病人,同患者交谈时,态度要和蔼,要有耐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病人的言行。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状况和该疾病的治疗情况,让患者放松心情、减少恐惧感。通过医护人员的介绍,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热情,产生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多与家属沟通,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让家属主动参与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1.3.2生活护理。急性脑栓塞患者由于颅内血管堵塞,导致头颅血压偏高,极易并发脑溢血。因此,对于脑栓塞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具体做法是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卧床时为平卧或侧卧,头部应适当抬高,以减少颅内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1.3.3饮食护理。对于脑栓塞患者,要做好饮食护理护理,饮食标准为低盐低脂。患者在进食时,速度宜慢不宜快,以流食或糊状食物为宜。对部分昏迷或是有吞噎障碍的患者,应对之采取鼻饲流质护理。

1.3.4呼吸道护理。脑栓塞患者意识薄弱,呼吸不稳定,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呼吸。对于卧床时间长、无行动能力的患者,每隔一段时间为患者更换。在病人清醒时,询问患者呼吸状况,对其进行指导。保持患者肺部不受压迫、呼吸道通畅,在平卧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便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

1.4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为五级,生活能够自理。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肌力为三-四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未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肌力为零-二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

2.结果

80例脑栓塞病人中,有25例患者痊愈,40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身体状况变好,10例患者无明显变化,生活不能自理,此外还有5例患者死亡。

3.讨论

3.1脑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

脑栓塞患者在患病后一般会伴随着失语症,对自身的状态不能表达出来,同时由于神经系统的损坏,四肢瘫痪[3]。因此,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时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患者身上的小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遇到不能解决的要及时联系医生。在后期,还应注意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护理,努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3.2护理体会

3.2.1康复护理

急性脑栓塞患者在康复期,主要是对其进行调整,以便于患者的康复。因此为了让患者身体得到充分的延伸,可在患者周围放置一些棉被,一是可以保护患者的关节自由度,二是防止患者碰撞。患者脑栓塞之后,四肢僵硬,不能正常运转,因此恢复四肢的机能是后期康复工作的重点。对患者的四肢的护理,应当尽量减少压迫,患者在平卧位时,护理人员可将患者上肢缓缓抬起至90度屈曲,不可用力过猛,在四肢下面分别垫上枕头或者棉被。在下肢的护理上,可将膝盖适当弯曲,在膝关节下面枕着枕头。当患者侧卧位时,对向上的上肢和下肢做适量的活动,注意保持头颅与肩膀的垂直。

当患者身体状况稳定,无生命危险之后,再精心编制一套适合患者恢复的运动动作进行训练。采取先翻身再起坐最后站立步行的顺序依次进行训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患者身体的清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脸等动作。待患者未表现出任何不适之后,可适当加快训练速度。此外,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多跟患者交流,护理患者发声。遇到患者不理解的地方,护理人员要解释清楚,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第7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多见病,其具有病死率高、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1],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肌持续缺血严重,部分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因此做好接诊急救护理工作对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思路是进行早期心肌再灌注,挽救患者濒死心肌。本院一直以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急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在3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78例患者发病时具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出汗、呕吐、面色苍白等表现。

1.2护理方法

1.2.1氧疗护理氧疗护理可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窘迫,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氧疗的流量根据患者病情调节,病情发作时选择6L/min的氧流量,病情稳定后降低氧流量至4L/min。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面罩通氧;对于重度低氧血症的患者,通氧过程要加压;对于急性心衰竭的患者,采用加乙醇吸氧,因为乙醇可使肺泡扩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改善气体循环功能[3]。早期吸氧有助于缓解心前区疼痛,本研究中78例患者中有42例救治时面色苍白,疼痛剧烈,采用充足的给氧后病情逐渐稳定。

1.2.2静脉通道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进入急诊科后需马上进行静脉通道建立,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信号,给予扩冠、抗凝等对症药物治疗,静脉滴注速度要缓慢。为了防止患者病情突然变化,通常需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及时应对突况。

1.2.3药物止痛镇静心肌梗死疾病发作时患者心前区会疼痛,剧烈的疼痛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同时儿茶酚胺的分泌也会增加,从而使患者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耗氧量增加,此时患者易躁动不安,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会扩大[4]。因此对疼痛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应迅速使用杜冷丁或者吗啡进行止痛镇静。

1.2.4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疾病病情危重,患者病情发作时较焦虑恐惧,濒死感与恐惧感会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进而加快心跳速率,因此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感意义重大。向患者讲述情绪对疾病恶化的危害,给予患者鼓励,强化患者自身精神力量;语气平和,尊重患者大声喊叫等疼痛表现;讲述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

1.2.5溶栓治疗相关研究报道,心肌梗死发病后及时溶栓可降低病死率,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病死率可降低50%。溶栓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再通冠状动脉,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近期有过脑出血、外科手术、肝肾功能不全等溶栓禁忌的患者则避免溶栓治疗。溶栓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调节输注速率,100ml的葡萄糖溶入溶栓药物后一般要求30分钟内滴注完毕,滴注速度太慢会影响溶栓治疗效果。另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倘若出现过敏反应、心律不齐等并发症应及时上报。

2结果

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78例患者均安全转送入病房治疗,其中痊愈53例,好转22例,死亡3例,总体抢救成功率96.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如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课题。相关研究表明[5]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与否,与发病的程度、救治的及时程度有绝大关系。因此,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对策具有现实的意义。

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充分的吸氧,可控制心肌梗死面积,同时可避免低氧血症的出现;有效的药物镇痛可缓解患者心肌绞痛;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信心,缓解患者恐惧情绪;而溶栓治疗有降低梗死面积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急诊急救措施,比如吸氧、静脉通道建立、药物镇痛、溶栓治疗、心理护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痊愈53例,总体抢救成功率达到96.2%,可见急诊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绍芳,赵玉,陈海燕,等.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9):56-57.

[2]刘贤玲,闫加兴,刘贤宝,等.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1):6145-6147.

[3]孙静.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2(09):805-806.

第8篇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医院特需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9年8月~2011年4月儿童医院特需门诊患者100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临床护理方法,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结果 100例患者主要的心理特点为:焦虑75例,占75%;悲观58例,占58%;有不可言语的秘密31例,占31%;恐惧49例,占49%。其临床护理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的需求。结论 儿童医院特需门诊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护士要通过各种方法,判断其护理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

【关键词】特需门诊;儿童医院;心理特点;护理服务

特需门诊,是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所建立的一种特殊门诊,其主要是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有利于开发医院的医疗资源,并保证护理质量日趋上升[2]。而对有特殊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儿童医院特需门诊患者的护理的内涵[3]。为完善临床护理服务,我院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4月儿童医院特需门诊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患儿年龄在3个月~10岁,平均(6.28±1.28)岁。其中0~1岁患儿23例,1~3岁患儿29例,3~6岁患儿37例,6~10岁患儿11例。

1.2 方法: 通过交谈法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在交流前,先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方法,以取得其配合。选择具有良好判断能力的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从其语言、动作等进行判断。如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无精打采,则提示有悲观心理[4];如患者有发抖、哭泣,则提示有恐惧和焦虑;如患者有沉默不言,则提示有不愿言语的秘密。

2 结果

100例患者(患者家属)主要的心理特点为:焦虑75例,占75%;悲观58例,占58%;有不可言语的秘密31例,占31%;恐惧49例,占49%。此外还有患者出现愤怒、敌意、抑郁等情况,但发生较少,或与其他心理状态并存。

3 护理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