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5 18:12: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高分子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引自郭海清《化学咏・化学总论》前半段
博雅塔下,未名湖畔,有这么一首有关于化学的诗在燕园深处回荡。诗的作者是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郭海清。
仰望北大百余年历史星空,名师荟萃,星光灿烂,包罗万象。而作为我国化学研究的重地,100多年来,北大化学学科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先后吸纳和涌现出许多在学界领衔的著名学者。
与这些著名的学者相比,郭海清更愿意将自己称为科海中的一“粟”,普通化学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虽然渺小,但一直努力以科研先辈为榜样,在专业科教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一直践行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快乐埋首于奇妙的化学分子研究世界之中,立志创新,力戒浮躁,一步一步走出了特色,展现了一名身在燕园的普通化学教研工作者应有的风采。
扎实创新演绎化学之美
人类识吾路漫漫,前仆后继恒向前。金石三黄仙丹炼,未成神仙寿命完。原子分子本质现,崭新世界换人间。能源材料环生命,我为基础竞争妍。
――引自郭海清《化学咏・化学总论》后半段
一首诗,一生情。对于自己将从事一生的化学事业,郭海清总是投以极大的热情。在他看来,这一学科正如诗中所诠释的,虽“历尽沧桑”,但其地位和作用终会显现:“自从人类认识了化学的本质即原子分子论建立以来,人类避害兴利,合成得到了原来世界上没有的很多新物质,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真像是‘换了人间’”。
那么,化学的奇妙作用在哪里?从古时候的炼丹炉,到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从蒸馏水的应用到香水的制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里,化学就像是一剂“催化剂”,催化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当历史的车轮驶向现代文明社会,如今的化学学科已经建立起日益精细而齐备的研究体系。
在郭海清的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化学研究世界里,即包含有用来作生物医学荧光标记,用于肿瘤等疾病和食品农药残留等检测、开发平板显示技术、制作太阳能电池等应用的发光半导体纳米材料研究;也可以包含有用作表面修饰剂和香料原料等应用的新型巯基酸有机分子研究……随着研究日益深入,新型显示和照明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用发光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合成技术等研究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郭海清置身于学科发展的“风口浪尖”,带领着他的团队实实在在地“翱翔”、探索其中,收获了陶醉科研带来的成就感,多年致力创新,换来了硕果满园。
在水溶性发光量子点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团队水相直接合成的CdTe等水溶性量子点,其发光量子效率达80%以上,在同类方法产品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相关产品正在进行市场化推广中,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单从各种现有试剂盒来说,如果能用量子点代替现有的有机染料技术,市值在亿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合成CdTe等水溶性量子点的关键试剂研究中,郭海清及其团队的新型巯基酸有机分子研究技术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OLED用发光材料研究中,郭海清及其团队设计合成的二嗪类(6元芳环中含有两个N原子)配体Ir(III)配合物,突破了现有国内外此类材料的专利限制,其发光性质优异,可望用于OLED市场;
在高分子合成方面,他们探索了新的高分子合成方法,提出了用超分子组装体为结构单元的“高分子板块构筑法”,合成了“分子型”可溶无机/有机复合发光材料;另一方面,发展了“自由基/正离子转化聚合”方法,用该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嵌段、接枝和星型共聚物……
就这样,靠着扎实从研,创新以求突破的精神,郭海清及其团队攻克了一座又一座“高山”,为推动我国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化学研究走在国际前沿贡献了一己之力。其中,他们历尽10余年潜心研究发展的高分子可控合成方法-自由基/正离子转化法在科学和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结果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有48篇,取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虽然在创新方面有所收获,但郭海清和他的研究同伴们心里很清楚,这是一条漫长的科研道路,中国要想在这条道路上不至落于人后,就必须时刻保持追赶的姿态。以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研究为例,目前我国在光刻胶生产方面较国际上落后很多,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化学研究团队近来发展了一种高分子合成的新方法-CTCR聚合,采用CTCR聚合合成了新型的248nm光刻胶中的成膜树脂。这一自主创新的突破为打开我国光刻胶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郭海清及其团队意图寻求更大的突破,他有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欲寻高分子树脂合成企业或光刻胶生产企业,进一步研发、中试、直至生产。
“能源材料环生命,我为基础竞争妍。”正如郭海清诗中所说,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在医学、生命科学、材料、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领域绽放了绚丽的风采。为将化学之魅力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郭海清和他的科研同伴还将会继续追索。
薪火相承期盼桃李芬芳
桃随绿叶风中舞,李伴青枝雨里吟。芬自心间袭肺腑,芳飘万里醉鬼神。
――郭海清《化学咏・总结――愿》
一首“桃李芬芳”的藏头诗,将郭海清对于“园丁育人”这份职业的深厚感情展露无疑。他用这首诗鼓励学生要能历尽风雨,做到真诚豁达,期待他们有朝一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
薪火相承是北大历来重视的传统,而郭海清正是这一传承的受益者。三十多年前,他突破千军万马,成为北大燕园化学系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沐浴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聆听恩师教诲,吸取深厚积韵精华;三十多年后,昔日学子摇身一变成为反哺学校的“园丁”,力求以恩师为榜样,同样以严谨从研,平和做人的态度“撒播阳光”“孕育桃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郭海清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从最初置身北大绿荫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到在河北化工学院(现合并为:河北科技大学)从事长达7年的基础教研工作;再到跨出国门,远赴日本大阪大学理学研究科攻读博士,并担任理学部教员。在外辗转数年,郭海清为自己累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及实践基础。正因如此,他更明白“寓教于乐”的道理,自从1997年回到北大从教以来,他一直努力践行这一任教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固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