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能学习方法

高效能学习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5 18:1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能学习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能学习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潜能生;英语学习效率;方法探究

潜能生是指学生本身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潜能,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激发出来,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帮助下,最后有可能发挥出他们学习能力的学生。潜能生学习英语低效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潜能生不良的心理造成他们英语学习的低效;其二,潜能生普遍缺乏对英语学习系统完整的认识;其三,英语教师对潜能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学法辅导,使潜能生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他们学习英语的低效。那么,如何培养潜能生的英语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教授他们灵活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把“潜能生”平稳转化为“优秀生”?本文提出以下几点

做法。

一、分析影响潜能生学习效率的思想、心理因素,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困难,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时,在教学工作中被称为潜能生,但潜能生并不是天生的,大部分是在学习过程中误入歧途或者因遇到学习困难、心理受挫、学习自卑等原因而成为潜能生。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特点就是知识零碎,难于记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因为年少贪玩,对学习任务不抓紧,英语学习越来越落后,但他们总认为是自己天生笨,不是学习英语的料。也有的学生,勤奋努力,但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低下,时间长了,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些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差,只在上课期间听老师讲一些英语知识,在课下不注意预习和复习,也导致英语成绩越来越差。因此,要提高潜能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必须先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只有解决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才能激发潜能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培养潜能生的英语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使用有效方法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目标性、责任心是学习的主要特点,培养潜能生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有助于潜能生对英语学习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加深对英语学习的了解。英语学科重视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英语句子结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培养潜能生英语学科意识和学科思想,教师可以通过从学习英语的细节做起。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写英文句子时,要先向学生讲述句子所用英语单词的词性,写出的英语句子要保证结构的准确,向学生传输英语学习既要意思准确又要结构严谨的思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汉语的思维去写英语句子,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鉴于此,就必须将培养潜能生从英语视角分析学习中遇到英语问题的能力,让潜能生觉得,学习英语有很大用处,英语和生活紧密相关,这样就可以逐渐培养潜能生的英语思维。通过举例对潜能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就能够从思想上重视英语学习,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对潜能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学法辅导,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1.对潜能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古语有云: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这说明兴趣对学习具有特殊作用,因此提高潜能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就必须培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潜能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潜能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潜能生从内心喜欢上英语,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在当前英语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在解决潜能生的学习问题上,缺乏耐心,喜欢用批评的方式对潜能生进行教育,这是非常不利于潜能生学习英语的,潜能生在英语学习中本就面临着学习困难,教师的批评又容易给他们造成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使他们自卑,放纵自己,破罐破摔,因此一定要注意尽量不用结论性语言对潜能生进行批评教育。相反,要多对他们进行鼓励、表扬,肯定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帮助潜能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学习自信心是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多鼓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对潜能生进行英语提问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即先提问浅显、简单、易于回答的问题,在他们回答正确以后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解决英语学习难题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

2.对潜能生进行必要的学法辅导,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首先,在英语教学方法上要不断研究更新,保证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英语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当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如,在英语教学方法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潜能生学习英语理论基础知识,贯彻教学工作直观性原则,还可以通过开设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文学鉴赏等科目,来培养潜能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兴趣,并把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英语影视和文学的赏析中。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应当重视户外英语教学,多开设户外英语实践学习活动,如在学校设立英语广播电台,积极鼓励潜能生参与,提升他们英语实践运用的能力,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其次,学法辅导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指导潜能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潜能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写一个语法要求较高的英文句子,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由于思维敏捷,分析能力强,能较快地找出英文句子的语法结构,抓住句子实质,很快地写下英文句子,甚至可以写出几种不同的语法组合,并找出最能表达英语思想的句子。而对于潜能生,则大不相同。在培养潜能生时,要注意做到依据每个潜能生的特点,进行英语学习辅导。指导学生的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真正适合潜能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才能提高潜能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增强英语学习的效果。

总之,如何让潜能生掌握适合于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如何提高潜能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从探究潜能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分析影响其英语学习效率的内在的思想、心理因素,重视对潜能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教育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教授他们灵活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实现潜能生向优秀学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增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多多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1)掌握阅读理解正确的基本步骤

第一,快速浏览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或抓住主要内容。第二,带着问题阅读。阅读文后题目,先不作答,带着疑问仔细阅读文章,快速地寻找与题目有关的词句,找到有关范围后再完成那些较简单的题目。第三,分析全文,进行推理、比较和归纳,解决难度较大的题目。第四,答完全部题目后,再次快速通读全文,检查所答题目是否正确。

(2)略读和精读相结合

略读是一种比较实用和省时的快速阅读技巧。具体步骤为:先浏览标题;接着通读第一段;再跳读下面各段的首句;最后通读最后一段。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大多数阅读材料均有主题句,用它来说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句展开说明的。主题句大部分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当然还有的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阅读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句子,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三、不断扩展词汇及词汇搭配,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阅读是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阅读的基础是词汇,词汇量掌握越多,阅读的障碍越小,教师可通过构词法如:词素的曲折和派生变化复合词逆构词紧缩法等词汇变化学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词的搭配组合来记生词这些固定搭配不仅有助于对词汇的记忆,而且便于在言语中表达使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从构词法,一词多义,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

四、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础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训练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除此之外,通过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广泛地涉猎难度适中的英语阅读材料,不但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提高阅读速度、训练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和英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志贤,王慧.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1,(15).

第3篇

关键词:新进教师;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24-02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学生数量有了巨大的提高,而高校原有的师资力量已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因此,大批青年教师被招进全国各高校以满足师资的新老更替和发展。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是非师范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尽管学历层次很高,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由于刚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换,难免存在心理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他们没有经受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对教学方法了解较少,教学经验也相应缺乏。除了教学以外,科研也是高校的主要职能,高校要发展必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青年教师除了需要熟悉校园环境以外,还要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因此,高校新进青年教师亟需通过自身努力,采取各种方法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一、调节角色,转变心理

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结束研究生学习生涯就来到学校工作,自身还带有浓厚的学生气息,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心理转变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以至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面临诸多困惑,包括教师角色意识淡薄、教学能力薄弱、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失衡以及教学与科研协调不好等。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心态的调节以适应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调整积极的心态。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青年教师往往在工作之初会因受到不少挫折而出现自信心受创、工作倦怠的问题。比如青年教师在准备任职以来的第一堂课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或者在准备课件时担心课件是否准备得很完善,是否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眼球;或者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充满期待眼神的数以百计的学生,会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讲课时又能不能做到口齿清楚,语速平缓。再有,目前许多高校在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青年教师在面对学生评价较低时会情绪失落进而自信心严重受创。当出现这样一些负面问题时,青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准确定位并且虚心学习,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争取迅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以推动自身的发展;然后,要树立高度的教师责任感。青年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铭记与自己接触的是思想和心理最为敏感的青少年,自己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时在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精准,不能含含糊糊,蒙混过关。这是由于青年教师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往往钻研的是更为微观的问题,知识更细化,更深入且更专业。但是青年教师授课的对象是专业背景浅且复杂多元化的本科生,另外又不仅仅是本专业的学生,因此在面对不懂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来授课。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时更需要花费时间去探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谨言慎行,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积极参加岗前培训

为了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和顺应时展的需要,青年教师需要在岗前进行培训,使自己能以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热爱,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和对未来负责。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软件硬件,进而熟悉教学环境以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可以熟悉教学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等教学常规内容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岗前培训有利于青年教师深刻认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初步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学会备课、上课,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及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青年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并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在培训的时候需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迅速融入学校文化,铭记学校校训。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拟定教学目标,争取在短期时间内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长期时间内可以称为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高尚、教学和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三、注重培养教育基本功

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的研究生,没有经过教育专业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等)的学习,通常存在授课经验匮乏甚至无授课经历的问题。那么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尤为重要。首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助教和听课。助教就是协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好一门专业课。通过助教,青年教师不仅可以熟悉该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还可以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以及精通业务、严于律己、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但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的岗位津贴以及职称评定等各项条件均对教学工作量有定量要求,这使得不少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把助教工作当做完成教学工作量的任务来看待,而忽视助教工作本身带来的重要作用。因此,青年教师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不能仅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助教工作中,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助教工作仅仅针对一门专业课,要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听课的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听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们的课以便充实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用心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熟练运用教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听不同教师的课,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要善于总结比较,博采各家教学方法之长,选择更合理、更准确、学生更愿意听的讲法,然后总结、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另外,青年教师还应该多参加说课比赛。通过说课的形式可以直接获取别人的点评,清楚认识自己在教学水平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育业务水平。

四、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提高科研业务能力

青年教师除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业务素质以外,还必须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科研水平,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团队。这需要青年教师先对所在院系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条件要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结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大趋势、地方行业特色,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青年教师要尽量结合科研团队的学科优势开展科研工作,以团队研究作为基础,提出独立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以便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青年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既是相对独立的科研个体,又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成部分。另外,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怀疑,细心观察,善于在微小的事物中寻求创新性结果,还要培养实事求是、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等较高的科研素质,这样才能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高校是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机构,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大多数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科研,面对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后都必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要以教学作为基础。青年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应该以教学为基础,树立教学第一位的观念。教学工作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在备课、讲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启发思考,为寻找和定位科学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其次,要以科研求发展,寓教于研,科研实践不断为教学服务。青年教师可以在不断的科学研究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把新知识贯穿到课堂和实践教学当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又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统一,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

青年教师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我国精英人才的希望。青年教师在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重大压力下,要清晰的认识到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个重要职能,二者同等重要。青年教师需要通过实时调节角色转变心理、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以便做到教学与科研双赢,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t,刘红恩.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转变及发展规划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

[2]唐勇军.高校新进教师快速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0,(8):218-220.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策略

为适应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积极贯彻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要跟上当前的步伐。作为主要实施者的高职院校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新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采用最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保障高职教育特色,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在目前的教学组织中,教师仍以传统模式教学的大有人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据调查: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美国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则较强。显然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基础理论要新、应用性要强、理论深度要浅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得如何,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但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要。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高职教育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彰显高职教育特色与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实现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市场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需要不断创新高职教学方法手段。如目前在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改革中积极探索的“工学结合”,这种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能到企业顶岗实习,还要求教师也要同步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需要学校与企业保持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显然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3.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要想把纲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反映在高职培养模式、教材的建设、课程的设计和内容的选用上,这些都需要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把他们具体呈现出来。因此,高职教学改革前进的道路上,离不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4.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我们的社会是向着创新性社会进行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就业教学上,还要向着创业教学的方向转变,只有依据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拓展高职学生更广的发展思维,具备一种全新的“自我创业”的能力,才能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适应专业技术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发展和应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5.更新教育观念的需要。当前正处于社会科技发展与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同时,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点,才能与现实社会生产接轨,轻松地应对多次职业变更。作为高职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教育的教学心理。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情绪不良等心智问题的时候,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心底入手,便捷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把新的教学理念合理地运用到高职教学活动中,真正形成一套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手段。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手段创新的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上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站在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二是突出高职教学方法的特点。

1.高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以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原则。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实施的教学改革中,一些颇有创新特色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被高职院校正在尝试采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单纯的技能传授方法。但是,在借鉴别人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突出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特点,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努力做到教材讲义和参考资料互为补充、学习软件和操作硬件相互配套、纸质文本和电子文件相辅相成、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相得益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会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2.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上应突出以下特点。(1)实用性原则。各种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差,只有实用、有效之说。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明白授课对象是需要具备岗位胜任能力,还是要升学,或只是岗位再培训。其次还需考虑授课内容。只有把这两方面充分结合在一起,然后再考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显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2)多样性原则。鉴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个体差异性很大的趋势,需要因材施教,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便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3)实践性原则。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协调,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顺利就业。(4)先进性原则。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合理地应用于课堂,不仅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还能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如多媒体教学、影视教学。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还有益于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与水平,有益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规模和数量也随着蓬勃发展起来。但是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能否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仍是现今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一线教师如果在平时教学中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并把当前最新的社会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才能带来整个高职教育质量、效益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高职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考虑。

1.教学方法的创新要适应高职生的生源情况。目前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主要由“对口”职业中专、普通高中毕业生和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三部分构成。这些学生无论在入学成绩方面,还是在兴趣、爱好、学习动力、意志、性格、品质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口”职业中专的学生在专业基本技能方面要好一些,而从普通高中来的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只对教学内容分层,学生不分层,也不指定学生谁是好层次,谁是差层次。只对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基础目标、中等目标、较高目标,把讲解再现作为第一层次目标,问题答疑作为第二层次目标,再现探索作为第三层次目标。把这些目标公布出来,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也可结合运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适应高职生的专接本升学方向。针对有一部分高职学生要参加专接本升学考试,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重理论,从认知规律出发,运用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把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部分高职学生,一方面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为学生提供分析、交流机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技能测试和理论应试中得心应手、操作自如,跨入理想的高等学府深造。

3.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适应高职生的就业发展方向。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行为导向(Handlung Sorientierung),又称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各国的职业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常见方法有:第一,模拟教学法。这是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方法。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例如财会实务操作,由于企业账面保密性强,学生很难到财务室真正实践企业的账务处理操作,最多只是接触些皮毛而已。学校可以通过模拟财务室,让学生仿真模拟进行账务处理。学院会计系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模拟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第二,案例教学法。即通过选用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职业活动中应变能力的培养。例如审计课程教学中,在对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为使学生对审计业务流程更熟悉,可以通过教师介绍精选案例、学生讨论案例、对案例进行多元评价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并延伸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上,以达到循序渐进掌握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第三,项目教学法。即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通常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任务,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与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制订计划、实施、自我评价;最后由教师检查评分,并把工作结果应用到企业或教学的生产实践中。第四,角色扮演法。即分岗位模拟实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涵活动和对方角色的心理,充分展现现实社会中各种工作岗位的实际流程,进而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扮营业员和顾客的形式,模拟如何接待顾客。对扮营业员的学生来说,可以考验出在其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时,能否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第五,引导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借助引导文等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教学方法。在制定出明确的任务和引导问题后,由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检查自己的成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的方法,特别是灵活有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5篇

“高质”才能“轻负”,“轻负”必须重视并实践学生的高效率学习。两年来,学校进行的“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心理技术的初步探究”研究在改进和解决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率过低的实际问题中,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获得了学生学习效能和教学效率较大幅度提高的可喜成绩和初步的成功经验。

一、研究目的

1.初步试用教育心理技术条件下高效学习的可操作性方法,优化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

在部分学科初步试用教育心理技术条件下,调节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高效学习可操作性方法,引导学生以高效率学习心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手段,自主调节学习的心理状态,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变低效能学习为高效能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理认同体验,真正从心理负担重压之下解脱出来。

2.研发提高学习与应试能力的心理激励活动,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研发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学习与应试心理状态的方法与技术,构建具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健全发展的高效学习心理调节技术培养训练应用系统。有针对性地实施,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调节积极的学习、应试心态的能力训练与心理激励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身的良好素质得到发展,养成主动学习、优秀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优秀学业成绩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健全发展的预想目标。

3.促进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意识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水平提高。

通过综合现代多学科研究成果,对学习本质及规律深化认识与应用性学习技术的初步探究,把高效学习的心理技术全面渗透于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能。强化多种教与学的心理技术综合运用,促进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意识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应用技术指导下的高效学习心理调节技术(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

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How to study / How to think)的应用性知识,是关于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方法与手段,也是学习者有效、高效学习的载体和保障。采用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习者学会学习、记忆和思维,还能促进一个人的智能状况改变,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高效学习的快乐,减轻学习负担,获得智慧潜能和优良品质的发展。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出发点是教师的教学,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终点则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一些学科初步试用了高效能学习的心理技术:

(1)激励高中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心理认同的图示引导。

在培养学科兴趣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储备,建立认知图示,挖掘学习潜力,训练思维方式,建构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图示起到了心理引领、预期建构、目标达成、成果验证的作用。学生在预习课文树立预期、课堂学习体会认知和课后反馈检验成果中参与学习,主动建构,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

(2)高中数学学前心理智能准备指导纲要。

基于帮助学生处理好初、高中教材有效衔接的目的,以高中数学学前心理智能准备指导纲要,为学生架起初、高中数学学习通顺的桥梁,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潜能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学习的乐趣,坚定参与的信心,真正做到把“想”学变成“能”学,将“能”学提升为“乐”学,让数学高效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学习与成长同步之目的。

(3)高中思想政治目标流程导学大纲。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按“认知知识―引领方法―体验实践”的思路创编的高中政治目标流程导学大纲,将知识分解为不同层次,以由知识到能力递进的程序,帮助学生通过流程式地学习目标导学方式,指导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再由应用导向的心理激励导学,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和实际脱节的“两层皮”问题,尝试利用心理引导和激励调节学习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效果。

(4)高中地理教材学习的心理引导框架图。

高中地理学习心理引导框架图,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结构,创编了学生既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也容易对地理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心理引导。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概括到具体的学习过程心理引导,代替了传统的文字描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快速地知道要学习内容的全貌及知识和知识的联系,学习方法与学习目标也涵盖在框架图中,优化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效能提高。

2.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心理激励技术。

学生学习效能与应试水平的高低,本身就是一个人心理功能的体现。基础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沉重、挫伤学生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并不是学习任务本身过于沉重,主要是学习效率过低、学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学习心理负担量沉重,即学生的主观体验(效能心理)出现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心理激励技术,不是表面上的减少学习任务量,而是着重在改进提高学习的效能心理上下工夫。其特点是,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结果质量高,学习过程速度快。学生在高效能心理状态下学习,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和优化,学习质量提高。

运用注意策略提高学习效能的心理激励活动。以改善学习态度,焕发积极、专注情绪状态,提升注意力品质为目的心理激励活动,面向班级全体学生,采用知识讲座、团体游戏训练活动的方式,通过教育性心理激励与支持性游戏训练,情境性心理激励与意识引领游戏训练,问题解决性心理激励与短期措施游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自我激励技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身的良好素质得到发展,养成主动学习、优秀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优秀学业成绩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卓越的学习能力。

三、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积极接受知识的心理效能,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一讲到底的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创编的目标流程分解教学目标导学的条件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接受效能,开启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不再沉重。实验学科的学生试验后的学科测试水平高于试验前。

2.实验学科改变了教学模式,课堂面貌明显变化。

“地理学习心理引导图”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使用,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原有模式,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尤其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导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知识的魅力和学习模式的吸引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心,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导图,共同修改和完善导图,由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教学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模式。课堂俨然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兴趣盎然的探求知识实践。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带动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相应提高。

第6篇

关键词 听障学生 项目化教学设计 微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39

Study on Micro Class under Teaching Pattern of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 Project

XIE Dianwei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af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af students project based teaching design and micro class production application, the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oject prepar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expansion theory four in every link of produ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icro class, and the design of micro class interface for sign language display area and courseware display area, project demonstration area, caption display area for students to better receive information, the micro class into the project to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learning theory and skills in teaching, improve the common role.

Key words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project teaching design; micro class

1 问题提出

听障学生是教育的特殊群体,在残疾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在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实施目化教学改革中,出现了学生在课外学习相关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缺少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构建能力,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等问题,对项目重点把握不准等问题。

微课是教师在5~8分钟将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同时学生能花较少时间学到最关键的内容。是一种高效能的授课形式,有效利用学生短时注意力的特征。国内微课始于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胡铁生教师,他提出在微课内容上围绕小而精的本质开展微课设计,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即使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微课都可以重复使用。在国外,微型课程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开创,又可以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在西方国家的许多学校,都设有“补救性课程”,这种课程主要是针对那些学习成绩差或学习困难儿童的特殊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因而,国内对微课的功能界定为单个知识点的精讲,国外微型课程是短期的单元知识化教授。现阶段普通中小学、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对微课的研究及开展主要集中在以视频为传播媒介的课程授课形式,意在通过该种形式的授课讲透独立的知识点,对其在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补偿性作用。

2 中高职阶段听障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针对听障学生生理特点,采用了“五位一体”项目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若干个项目,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理论讲解、教师演示、实训指导、项目化教学、模拟实践五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将以教师为主导顺利过渡到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一个从“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练学生实践应用”的全方位教、学、用的过程,给学生创造完整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3 项目化教学模式与微课融合应用

3.1 中高职听障生项目化教学与微课融合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是以任务为驱动,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听障学生的语言是图像语言,与声像语言相比,获取信息的效率相对较低,所以对听障学生认知特点,在项目化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应对项目预习、项目实施、项目理论建构、项目扩展四环节进行设计。

首先,将实施项目、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制作成课前预习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微课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和QQ群文件中,以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学习。

其次,项目实施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并设计情境,在成任务中插入相关知识。将项目任务制作成情境微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任务知识。

第三,建构项目理论知识,用微课形式将本次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建构知识框架。

第四,项目知识技能扩展应用,将本次项目所学知识和技能具体应用到其他相近项目中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

3.2 中高职听障生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微课制作

(1)听障学生项目预习微课制作应体现以项目所涉及的多方面知识为主,主要是提供学习资源,解释相关概念。将微课视频界面划分为手语区、文字区和图片区。项目介绍、学习任务、学习方法采用文字配手语讲解说明视频。相关概念在微课界面中采用手语讲解区、图片区、文字说明区。

(2)项目实施微课以详细说明重难点内容、操作手法为主,微课界面分为信息导航区、视频手语展示区、课件展示区、项目演示区、字幕显示区。

(3)项目理论知识建构是将该项目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建立该项目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微课界面分为信息导航区、视频手语展示区、课件展示区、字幕显示区。

(4)项目扩展微课重点在说明该项目所学知识和技能可解决那些问题,在具体岗位中如很应用等问题。微课界面分为视频手语展示区、字幕显示区、相关内容应用视频区。

3.3 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微课应用

(1)以戚风蛋糕制作项目为例,班级分为3~5人一组,预习布置项目,在项目预习微课中,首页在字幕区“戚风蛋糕制作”项目名称,在图片区显示戚风蛋糕体图片,在手语区显示字幕手语翻译。然后在字幕说明本次学习目标是能够制作戚风蛋糕类产品,第三介绍戚风蛋糕视频网站、书籍等信息,讲解戚风、分蛋、鸡尾状、干性发泡、湿性发泡、鱼眼泡等概念,要求学生了解戚风蛋糕概念,各原料在配方中的作用,起发原理,制作工艺,常见产品等内容。将制作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文件中,以便学生及时下载学习。

(2)项目实施环节。设计情景:酒店接待100人以上会议三天,要求每天早上自助餐供应两款戚风蛋糕,三天不可重复。教师首先讲解示范机器设备使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两款以上戚风蛋糕产品制作,制作款式越多加分越多。教师录制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录像。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展示戚风蛋糕制作流程微课,微课中手语展示区翻译操作讲解步骤,课件展示区展示操作步骤文字和重难点图片、项目演示区展示戚风蛋糕制作流程视频、字幕显示区展示戚风蛋糕制作流程讲解文字。微课讲解完成后播放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环节视频,请学生总结自己操作所存在的问题。

(3)项目理论知识建构环节。在项目实施中学生所学到的只是戚风蛋糕操作流程知识和制作方法:原料配比蛋黄搅拌蛋清搅拌面糊搅拌入模烘烤冷却加工包装。缺少对该项目知识框架的构建,通过微课制作构建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

(4)戚风蛋糕项目扩展。在微课中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示十款以上戚风蛋糕图片,为学生提供参考,要求课后制作。再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配方,不同的投料组合,让学生体会在一个配方中某一因素改变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在授课后提供提子卷蛋糕、瑞士卷蛋糕、草莓卷蛋糕、虎皮切块蛋糕、北海道蛋糕、香草蛋糕、巧克力蛋糕卷、抹茶蛋糕卷、纯牛奶蛋糕等产品的图片和配方,制作方法自行查阅书籍或网页解决。每个小组完成以上所有蛋糕的制作,并总结以上蛋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以提子卷蛋糕制作为基础,在蛋清中不加塔塔粉或将糖加入蛋黄中,感受产品的变化,将水换成纯牛奶等方做法感受每种原料的作用。

图1 先加三分之一蛋泡糊原理

4 结语

在对听障学生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时将微课整合后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微课这种视觉传递信息形式。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技能融合理论知识,在微课中建构知识体系,指导具体实践,两者相互促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和技能。两者的融合对听障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指明了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3年院级立项课题“‘视觉一体化’微课对中高职聋生专业教学补偿性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KY2013-18)

参考文献

[1] 解殿伟.浅议西式面点课程“五位一体”项目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2(9):38-40.

[2] 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 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4] 苏文倩.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高专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四者是相互交织的关系,同等重要且相互渗透。根据2017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整合地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理解口头、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并能有效地进行交流。(2)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比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品格,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3)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即发展学生辨析语言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构建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学会评价、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后方法”的核心外语教学理念

所谓“后方法”,就是“教无定法”,就是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后方法”是针对现有教学法的对立面提出的,但它并不是对之前出现的教学法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将已有的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整合。“后方法”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印裔美籍学者库玛(Kumaravadivelu)提出的,在他2004年出版的专著《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中,库玛详尽阐释了“后方法”的外语教学理念:他认为外语教学要强调教学的特殊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要重新认识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并提出了指导微观教学的十大教学原则[10]。这种动态的、灵活的及开放性的“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对我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启发。具体而言,“后方法”的外语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后方法”的外语教学理念是一个以特殊性(particularity)、实践性(practicality)和可操作性(possibility)为特征的体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特殊性:特殊性即特定性。特殊性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后方法”的外语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采用某种特定的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师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只有根据学习者及地方实际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践性:实践性涉及理论知识是否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教师能否真正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等问题。“后方法”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进行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试验、解释、评判专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因为这样不利于教师建构自身的教学理论。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再行动,将教学实践理论化,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要求把学习者看作“全人”,即完整的社会人,而非孤立的个体。因为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者会受到来自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学不能将学习者和社会环境割裂开来,只有首先保证学习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2)重新阐释学习者、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学习者角色。“后方法”理念下的学习者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效能学习者。“后方法”的教学理念充分肯定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社会意识和情感态度。另外,学习者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正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去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教师角色。“后方法”理念下的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和知识的终身学习者。首先,想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充当服务者的角色,如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等。其次,为了避免机械地照搬某种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不断认识、反思教学中的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要想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紧跟英语教学发展前沿,适时吸纳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师教育者角色。“后方法”理念下的教师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由于“后方法”理念下教师教育者的任务是为未来教师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反思教学过程、分享经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教师教育者要和未来教师建立对话协商的关系,鼓励未来教师进行批判性思考,将个人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联系,最终形成自身的教育理论。另外,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育者还要转变自身的研究理念,尊重新手教师在教学上的价值观、理念及知识,和新手教师一起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3“后方法”所倡导的外语教学原则

(1)学习机会的最大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机会的提供者和创造者等多重角色,这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另外,学习者自身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发表看法等方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学习机会。(2)协商式的交际互动。在课堂中,鼓励使用目的语,且有真实交流意义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结构和意义的理解。另外,要想帮助学习者理解交际的整体意义,在交际互动中首先就要充分肯定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3)师生互动的误解最小化。英语课堂交际或多或少存在歧义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关注自身和学生在交际、语言、策略、文化、评价、过程、指令、态度等方面认知的不匹配,来减少师生间意图被曲解的可能性。如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材料等。(4)直观的启发式教学。自我探索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语言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从中推断出潜在的语法规则及其功能,从而帮助他们构建语法知识体系。(5)学生语言意识的培养。语言意识即不仅注重语言形式结构,还要注意语言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功能,学生语言意识的提升有助于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因为这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语言本质及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6)语境化的外语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孤立地教授知识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想要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的综合本质,教师就要提供语言输入的语篇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7)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化。由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将各部分割裂开来会阻碍学生的语言习得。因此,对语言技能的培养要协调配合进行,课堂教学要兼顾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如通过听说结合、以读促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8)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语言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式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9)与社会环境相关联的语言教学。社会环境影响着二语学习的动机、目的、学习者的语言输入等,英语教学只有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结合才能提高效益。这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材料、采用评价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10)文化意识的输入。文化意识的输入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中输入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文化。如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交际的机会,在比较文化异同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如何运用“后方法”的外语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

综上所述,“后方法”所倡导的主要外语教学理念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相一致,对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很多方面,“后方法”的外语教学理念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贡献:(1)提供真实、语境化、综合性的语言输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后方法”强调整体语言、意义优先的语言观,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一,在英语课堂中采用真实的英语语言素材。丰富、真实的英语语言素材不仅能增进学生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真实交际,进一步提高语言意识和语感。如通过英文绘本教学,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通过观看英文影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等。第二,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入的语境化。传统的语言教学表明,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会妨碍学生习得语言,在实际语言应用中产生误解和偏差。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用英语表达意义的能力,英语课堂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有真实交流意义、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听力、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提供语篇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在教授单词和语法时,要结合有意义的句子或语篇进行讲解。第三,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因为这四者技能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如果将各部分割裂开来会妨碍学生的语言习得,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和表达意义时,听、说、读、写等技能要协调配合。因此,课堂教学要综合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例如在阅读课中增加听和写的教学环节,或在写作课中增加口语、阅读的内容。(2)开发和整合英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后方法”强调回归生活、实践体验的教学观,在语言教学中注重文化意识的输入。因此,英语课程可以通过开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程,整合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第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课程。语言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英语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输入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英语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在英语课堂中加入当地文化习俗、道德榜样等文化元素。因为这样不仅能丰富英语课程内容,也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第二,整合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想要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价值,就要将它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各类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比较文化异同中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进一步发展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3)采用交际性、直观性及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后方法”倡导互动协商、合作探究的学习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交际性、直观性和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一,注重师生间协商式的互动交流。受传统教学法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很少有“说”的机会,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敢说”、“怕说错”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开展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第二,运用直观的启发式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有真实意义的语言材料,并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发现规律,最终使得学生能够从语言材料中推断出潜在的语法规则及其功能。因为通过这种“自我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语言,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在社会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英语课堂要给学生提供接近生活实际、贴近时代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知识辨析社会现象、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发展学生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4)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后方法”充分肯定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运用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最大化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现状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另外,由于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也可以鼓励学习者自身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等方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学习机会。第二,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即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但这并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利用学习资源等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