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5 18:12: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合同管理要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统计;高速公路;建设;管理
1、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合作与社会交往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区间交通运输的快捷度与便利性已经成为了决定地区发展方向的关键性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基础道路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事业飞速发展,全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已突破9.6万km,高速公路网已在我国东部地区基本形成,并有向西扩展的趋势,可以说,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进入了建设的黄金时期。而在公路建设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高速公路工程也因其投资额巨大、工期紧张、工艺要求严格等特点,更加需要科学的管理决策作为指导。而在我国公路建设制度日臻完善,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中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各界认知和重视。
2、统计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高速公路建设中统计工作的内容及其特点分析
统计工作一般是指运用各种现代统计手法,对社会、经济、建设项目等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统计数据资料,并通过统计的形式,为其对象提供咨询服务或予以监督。而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中,统计工作主要是指通过对公路基础建设、资本运营及其费用管理等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加工,并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活动,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前期建设情况的相关信息的统计;所辖范围内高速公路情况的统计;高速公路运营期间各项费用信息的统计;高速公路投入运营后各项维护和养护信息的统计;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统计工作。
高速公路的统计工作具有工作量巨大、信息要求具有极强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由于统计的内容包括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相关的工程建设运营、道路维修养护等各类相关数据信息,涉及项目多、内容广,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收集和整理。如在高速公路的运营方面,统计要将境内各路段的过路、养路等费用自低一级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向高一级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按项按类逐级汇总,并进行大量的整理分析工作,为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数据信息参考。而这些信息本身及其审核都须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即除确保各项统计信息要客观、真实外,还应正确分析其变化趋势,探究其变化原因,并及时排除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的统计失误,杜绝统计信息不精确给公路的建设管理可能带来的问题。此外,公路建设管理信息总是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变化的状态中,因此必须使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和工具,确保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为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持。
2.2 统计工作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贯穿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始终的重要工作,统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为公路工程的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在公路建设前期,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预算资料中需要大量关于项目影响区域内国民经济指标、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统计数据。项目建设时期,工程量清单、设备清单、主要材料购置等方面同样需要通过统计这一重要工具,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客观分析、科学论证,以决策指导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进入营运管理期后,统计工具更是促进高速公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
2.2.2 实现公路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
无论在公路的设计施工或是运行阶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都需要实现在资金、人力、及物力等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统计工作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后,将提供合理准确的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对各方面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地节约成本、充分利用资源,并提高了工效、缩短了项目工期,使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2.2.3 保证公路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公路项目的建设实施进程,任何信息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若高速公路建设环节中某个数据的小数点点错位置,一旦采用此数据,可能会使工期延误、成本提高,甚至使整个工程瘫痪或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以全面细致的统计工作对各项数据予以审核,确保公路的设计方案、项目的成本核算、养护措施规范等准确可靠,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2.4 平衡经济利益、社会及环境效益等各方关系
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既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地区交流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同时对环境空间产生着影响。传统的基础建设中,往往对公路项目的生态效益不加重视,导致一条道路的建设改变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使沿途大量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将生态统计工作引入公路建设管理,通过对生态数据的分析研究公路建设方法及运营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路建设运行对生态的改变和破坏,有利于在工作中平衡经济利益、社会及环境效益等各方关系,实现我国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统计工作对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反映着当前公路建设、运营的整体情况,也能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对其内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或进行有效监督,在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和作用。然而应该看到,目前的统计工作中依然存在着统计技术落后、统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统计功能发的挥。这些问题必须引起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加强统计工作的专业技能培训及统计标准化、法制化的规范建设,通过高效的统计实现公路建设管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青丽. 浅谈新形势下公路统计工作的完善与发展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2).
[2]潘丽玲. 公路工程建设期的统计工作[J]. 现代商贸工业, 2007, (02).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每个开发楼盘的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决定了资金回收的速度、企业产品的自有生命周期和企业的获利空间。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的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各种合同的履行来实现的。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履约意识不强、项目合同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象。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意义与作用
1.1 合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计划和实施有决定性作用
合同分配着工程任务,具体地规定着工程任务相关的各种问题,工程所涉及到的生产材料和设备供应、运输,各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由签订的各合同协调并统一工程各参加者的行为;合同确定了项目的组织关系,规定着项目参加者各方面的经济责任权利关系和工作分配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组织和管理系统的形态和运作;合同作为工程项目任务委托和承接的法律依据,是工程项目各参加者之间经济关系的调节手段,也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和解决双方争执的依据。
1.2 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合同标的涉及的范围宽、内容复杂、金额巨大,通过合同管理,能够落实项目的目标和计划,将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目标有效统一起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要求严格合同管理,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项目的运营,只有严格合同管理,才能按期保质地完成工程项目。
2 建立项目合同管理系统
房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建设单位、设计部门、监理公司、材料设备供应商、银行、保险、政府职能部门等众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公共关系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因而需要一些专业扎实、业务精通的合同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流程后,识别企业各职能部门合同管理要素,系统地分析各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合同要素网络,合同要素网络要确保建设项目合同在谈判、签订、履行、变更、终止、争议解决等一系列过程中能妥善处理好与各关系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是建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的依据。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体系的设计应能确保提供对合同文本和条款的拟定、研究、审查、谈判、签订、履行、变更、终止、争议解决等的总体原则和操作方案,合同管理体系的框架应能有效保证在合同“两期”内合同要素网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2.1 合同形成期
坚持“遵守”、补充、“审核”相结合的原则,保证签订的各类合同从过程体系上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遵守各类合同标准文本的合同条款,保证签订合同的总体方向,维护合同各方基本的责、权、利关系;补充合同条款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保证不同工程项目、不同时期、不同签约方签订合同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审核补充条款由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合同责任人提出,以保证合同补充条款在合同日后顺利履行。
2.2 合同履行期
建立合同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合同标的,实现合同目标。确定合同执行责任人,明确责任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管理目标,并要求合同责任人根据目标制定完成管理目标的工作计划;建立合同责任部门定期汇报和合同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制度,从宏观上监督责任人按计划履行合同的情况,保证合同管理工作计划的落实和合同目标的最终实现。建立合同考核制度,把合同考核标准和指标纳入企业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中,激发合同责任人的工作潜能,保证合同网络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3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制度化和标准化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建立一套适应企业目前发展状况的比较完善、切实可行、合理合法、能有效调动各合同管理责任人积极性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过程中的各类管理标准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能够有效堵塞各类漏洞,避免企业在签订、履行、变更合同时遭受经济损失。
程序化是合同管理的保障。把合同管理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转变成工作程序,有利于将合同和合同分析文件下达到责任人;在项目组织和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落实各合同规定,有利于协调各合同关系,明确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力,执行合同档案管理,监督合同实施过程,调解合同争执,处理索赔与反索赔,从而对工程实施跟踪诊断,来实现对工程进度、成本、质量控制。合同台账及档案管理程序:在程序的设计上除要考虑按标准编号收发、归档、保存合同外,还要记录合同从谈判、签订、履行、变更、终止、争议解决等一系列过程,为合同后评价提供原始素材;合同签订管理程序:要明确各类合同实施的目的,充分考虑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坚持程序化管理和例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合同签订管理程序,从源头上控制合同执行的方向,保证签订的合同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利益;合同履行管理程序:为及时预测、发现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追踪、反馈各类合同信息,必须在坚持全面履行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合同目标管理与合同考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并优化合同履行管理程序,保证项目相关的各个合同按计划高效率地执行,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按期保质地正常实施;④合同变更及索赔程序:由于合同的变更和索赔发生后,意味着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偏离了预测的方向,因而在程序设计方面要明确合同变更及索赔的提出方、决策权属的相互关系,明确企业处理变更和索赔的原则,保证按程序办事既能有效减少变更和索赔的发生,又能及时处理变更和索赔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本文对供方工作表现评价的实施方法进行了简析,目的是通过借此实现对供方的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关键词 供方 工作表现评价 实施
供方是企业的相关方之一,企业应管理好自己的供方。高质量的供方管理对于企业和供方都能起到正向作用,可以提升供方对企业质量安全的贡献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对供方开展工作表现评价是供方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供方进行工作表现评价可以从企业的供方中遴选出优质供方,企业应对这类供方进行积极督促和培养,并与其开展长期合作。对供方进行工作表现评价同时也会发现一些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供方,企业可以依据评价记录对这类供方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不再续签合同、主动停止其提供物项或服务等。高质量的供方工作表现评价实施方法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的供方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供方工作表现评价实施
供方工作表现评价的实施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开展:
(一)确定评价组织部门
一般供方的接口部门都是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并且合同管理部门的人员对于相关合同的进展最为清楚,也容易将供方工作表现评价的结果反馈给供方或者以合同考核的方式对供方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供方工作表现评价的组织部门应是合同管理部门。
(二)确定评价节点
在合同管理流程中,一般都会有对供方的履约评价环节,因此,对供方的工作表现评价最好与单个合同挂钩。可以在合同执行至支付最后一笔款项(质保金)前对该单个合同的执行情况开展工作表现评价。
(三)制定评价要素
工作表现评价的要素可以包括四个方面: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能力、商务状况、安全管理能力。其中质保能力是可选项,针对的是物项和服务重要性高的供方;安全管理能力也是可选项,主要针对的是进入企业内部提供服务的供方。另外,根据供方承担任务的特点,物项类供方和服务类供方的工作表现评价要素有所不同,例如服务类的可能会对人员配备情况及工作态度等做评价,物项类的可能会对物项性能在使用中的状况等做评价。当所评价供方为多个使用部门提供物项或服务时,技术能力则由多个部门共同评价,可以根据管理合同项目的多寡在权重设置上有所倾斜。
(四)成立供方工作表现评价组
根据评价要素的设置情况,评价组通常由安全监督部门、质量保证部门、使用部门、合同管理处室的处室负责人指派专人组成。评价组组长由合同管理部门的采购经理担任。
(五)评分标准
在各评价要素方面,应编制本要素的评价表,为尽量保证公正公平,最好设置标准评价表,每次开展工作表现评价时直接使用模板即可。胃鎏跄康钠婪稚柚5个等级,包括“优秀、良好、一般、需要改进、明显不足”。每个等级对应的得分分别是“5分,4分,3分,2分和1分”。
(六)结果分级
各评价要素(技术、商务、质保、安全等)得分=(实际得分/实际评分项目的总分)*100,如果有n个使用处室参与评价,技术部分的得分=(责任处室评价实际得分/实际评分项目的总分*100+使用处室评价实际得分/实际评分项目的总分*100)/n。总的得分为各领域得分的加权得分:总得分=技术得分*40%+商务得分*20%+质保得分*20%+安全得分*20%。按照评分结果对照分级表确定供方该年度工作表现的星级。
(七)生成评价报告
对供方的各要素评价完成后,由采购经理负责汇总各要素评价表,给出总体评价结果,并编制评价报告,经各评价人所在处室会签后由合同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生效。
(八)评价结果应用
1.五星级供方。五星级供方是优秀供方,企业应从业务流程整体优化的角度寻求与供方进一步合作的机会,通过业务流程的整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消除不增值活动。对于被评为五星级的供方,可以在其合格供方资格到期后可以适当简化处理,用工作表现评价报告等效资格续评报告;可以优先与其签订中长期合同。
2.四星级供方。对于本级供方,各评价部门应针对供方的不足之处积极督促和培养,使其能够有所改进,成为五星级供方。合同管理处室可以考虑与四星级供方签订中长期合同。
3.三星级供方。对该类供方应加强采购过程控制和管理,并积极发展其他替代供方。如其中有具有技术独占性或垄断地位情况,各评价处室须针对该供方的不足之处,积极督促和培养,使其能够有所改进,级别有所提升。
4.二星级及以下供方。对于本类供方,其能力明显不足或需要改进,合同管理处室应采取措施如:不再续签合同、主动停止其提供物项或服务等。并根据情节考虑是否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或将其列入黑名单。
【关键词】 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缺陷
在水电工程中,合同是明确业主和承包商权利义务的重要文件,是维系工程建设正常进行的保证。合同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
一、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要素
(1)合同管理人员。人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当前水电市场存在着重工程进度、轻合同管理的倾向,体现在合同管理人员上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人员数量匮乏,合同管理人员明显偏少;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合同管理人员原来从事其他工作,经过短暂培训就上岗操作,还不能满足精细化要求。(2)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合同管理的基石,在水电工程建设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承包商以接标为前提,不敢也不愿将重大风险费用预报充足,这就为合同实施埋下隐患。(3)合同履行。合同履行应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监督承包商按合同要求与承诺施工,在合同工期内保质保量向业主移交工程,合同履行是合同管理的关键,进度结算款作为合同履行的重要执行手段,发挥着支持和调节工程建设的作用。(4)合同变更。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期长,合同变更频繁,如不严格把关,变更金额可能大大超出预期,给合同管理增加很多麻烦,合同变更是合同管理的重点。(5)完工总结。合同终止并不意味着合同管理的结束,完工结是合同管理的必要补充,完工总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作:合同资料收集、整理、登记、编号、装订、分类、文本归档、电子录入合同管理系统;认真开展合同管理后评价。
二、水电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缺陷及问题
(1)企业合同履行主体分工不明确。施工企业把项目部作为合同的责任主体,企业法人远离合同管理。企业在对某项目投标中标签订合同后,与项目经理签订内部经营责任书,把合同直接授予项目经理或项目部,企业法人对合同履行情况不再过问,只要求项目经理按经营责任书返回企业利润就行,对项目上带来的巨大亏损可以不计,这是我们很多在建工程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2)企业法人合同管理部门与项目部合同管理部门工作脱节。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对项目合同管理缺乏业务指导,项目部也未能及时反馈合同履行中的信息,造成项目合同管理出现漏洞无法弥补。企业法人合同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合同应分类建档,跟踪合同履行进展,定期实行合同评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重大偏差。项目部的合同管理部门,应定期向企业提供项目合同履行情况的详细书面报告,对合同中的疑难问题主动聘请企业合同专家及时处理。
三、水电工程变更及索赔等问题的处理
(1)合同管理中承包商对变更索赔的责任。合同管理中,承包商对因以下原因产生的变更索赔应承担责任:承包商没有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将不合格的材料混进工程;未按合同的技术要求施工,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因承包方的责任,未按期完工;因违章损坏业主设备、设施;未按合同签订时的承诺等等。
(2)变更索赔的对策。索赔是指合同双方,因一方违约未履行其合同规定的义务责任和风险,使另一方遭受损失,则受损方向责任方索取费用和工期补偿的事件。为尽量减低风险,尽力减少损失,对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一是承包商在招标阶段应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必须在投标前就了解风险转移条款,合同中规定了承包商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应承担的风险,应依据情况协商合同外的补偿,根据合同规定可由业主投工程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二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工程所需材料必须保证质量,按照施工技术条款的要求施工,保证工期。三是一般讲施工设备由承包方自备,一些特大型专用施工设备由承包方自备有困难时,业主购买后可有偿、无偿提供给承包方以确保工期,减轻承包方的压力,同样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同总价。这时可能出现的索赔情况是:业主设备未按招标规定的时间进场;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及配件供应不及时。承包商为了减少因这两种情况而引起的风险,应当和业主一起验收由业主提供的设备,并接受培训;与业主签订机械使用管理合同。四是对于合同变更项目,采取现场办公的原则,现场发生,现场签证,尤其是隐蔽工程,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无误,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五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施工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进行优化设计和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改善施工环境,避免与其他工程发生交叉施工,互相干扰,影响合同工期。
(3)工程变更的处理。当由于工程变更导致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时,应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并按规定计算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的数量,保证承包商在各个环节上符合合同要求。一旦出现合同争议,在进行争议评审或仲裁时,承包商可以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得到应有的补偿。
参考文献
[1]林密.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truction companies mostly pay attention to contract management tasks, and ignore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contracts, resulting in the interests loss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Content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factors that involved in the contract oper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actively resolve enterprise risk.
关键词: 合同内涵管理;规范管理;化解风险
Key words: contract content management;standardized management;to resolve the risk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79-01
0引言
合同管理在项目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双方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双方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合同进行,合同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是规范和平衡双方经济关系的重要支撑点。
1当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合同意识淡薄面对激烈竞争的水利建筑市场,只注意经营承揽任务,缺乏对施工合同内容和条款的认真研究及对策,而是先干后说,边干边说,为后期工程管理和索赔留下隐患。
1.2 忽视合同执行管理施工企业重视合同的签订,忽视合同执行管理,没有对合同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动态分析和管理。针对业主不规范的市场行为,缺乏有效的规避合同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2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合同的内涵管理
所谓合同的内涵管理,就是依据合同对施工企业各生产要素(施工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人员素质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合同会审水平、管理水平、执行水平,增强施工企业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制度意识。[1]
2.1 提高合同会审水平合同会审是合同成立的源头和基础,也是预防合同执行风险的重要屏障,提高合同会审水平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是明确各自职责,确定责任人,建立起合同的评审、起草、会审、审核、审批制度,严格程序管理;②是参与合同会审的各部门都要针对合同执行时期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风险处置预案;③是在合同审核阶段增加法律方面的考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合同,要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员对合同及合同风险处置预案进行审核、把关,做到合同文字表述准确、明白,合同风险处置预案切实可行。
2.2 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目前施工企业与发包方合同的签订往往由经营开发部门完成,合同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负责,而与专业分包队伍、劳务分包队伍以及材料、设备分供方的合同签订,则由施工企业的工程、劳动、材料、设备等职能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在实际工作中,职能部门、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可能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很难对合同的履约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2]
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就是将目前合同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具体说就是将静态的合同文本内容具体化和实践化,对合同实施进行全程的动态跟踪和监控,及时修正和消除现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管理隐患。
3为保证合同内涵管理的创新及实施,施工项目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合同运行信息回流制度由于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是野外作业,点多、线长、面广,现场施工管理基本上是项目经理说了算,施工企业高层管理鞭长莫及。要想及时发现和消除合同管理的风险源,约束项目经理的权力,使其行为统一到施工企业高层的工作策略上来,就必须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变革,当前高速发达的互联网已超越了物理上的时空界限,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合同运行信息回流制度,[4]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3.2 健全机构,统筹管理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涉及到公司的生产经营、预算、施工管理、质量、安全、计量、决算、财务、设备、队伍管理等诸方面,现在一些水利施工企业大多把合同管理放在生产经营部门,没有独立的合同管理机构,组织机构的缺失造成合同管理的不到位,突出的表现是招投标组班子,合同中标散摊子。合同执行不力、基层管理不到位导致施工企业利润流失现象非常普遍。为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突出合同在施工企业的地位,强化合同在施工中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不仅以合同约束对方,同时也以合同约束下属,提高合同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3.3 实行以工程签单为重点的规范化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施工现场,而各种施工变更、图纸变更往往是业主和承包商利益交锋的焦点,大的风险源往往也在这里,施工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防止利益纠纷造成利润流失,就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针对容易引起利益矛盾的环节和工作点,对所有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制度大于人情”“一诺千金”不如“一字千金”[5]的观念,不搞下不为例,不搞先干后说。
4结语
强化合同内涵管理,其实质就是对施工企业中进行素质提升,因为只有自身素质提升,才能更好地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源,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林红梅,张浩.关于加强水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8,(2).
[2]程含春,杜四勇.筑牢分包合同管理之堤[J].施工企业管理,2006,(12).
[3]杜振军.项目施工合同管理要略[J].施工企业管理,2007,(9).
关键词:合同管理 风险防范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97-02
现代市场体系是由各种相对独立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所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诸如资金、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产权等)以及市场的运作、变化、发展运行机制和管理调控机制。在历经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后,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也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当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发展和壮大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契约形式互动发展经济已成为主导。在实践中,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所签订的合同以及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被社会各经济主体广泛认同和接受。同时,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基础性措施也成为各企业常态化的工作。当然,由于社会经济矛盾的客观存在,合同纠纷也就在所难免,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将合同纠纷作为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内容是必然的。那么,为规避和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潜在经济损失或其它损害风险,最大可能地防范合同纠纷的出现,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就必须采取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合同范本的推广和应用就应运而生了。
一、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
合同管理是指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预期的管理目标,运用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对合同的订立及履行实行全过程管理活动,合同管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来说至关重要,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和经营性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发展壮大产生着巨大的推动力。
合同管理的内涵是指以实现合同价值为目的,以合同为管理对象,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在合同从准备、谈判、订立、生效、履行、变更、解除、转让、争议解决、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直至立卷归档全过程的管理行为,它是伴随着公司的经营活动同步进行的。企业从最为基础的生产设备、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投资融资以及所有人员的劳动合同等诸多方面无一不涉及,合同的管理工作已经涉及到了公司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规范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1.规范的合同,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市场经济主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合同关系呈现复杂多样性,合同的作用越来越广泛,依法签约和履行合同,是开展守信活动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赢得商家信誉可以提高物资采购的性价比),而且会在合同实施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营造“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氛围,是培育和树立企业良好信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规范企业经营发展和守法维法维权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当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卖方市场的时候,企业的信誉尤显重要。
2.执行规范的合同范本,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监督管理。执行规范的合同范本,不仅可以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及执行情况,这也是合同履行中管理的重要环节。就企业的合同管理而言,一份完整有效的合同必须进行签订前的法律审查,而在企业某些合同商定的价格具有相对保密性,为了实现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产生同时又兼顾合同的保密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可以从完善合同范本入手,不仅满足合同管理的要求,同时也保证了签约效率和对合同主要条款不遗漏。
在合同范本的执行过程中,企业的法务部门、监管部门和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履行状况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一则可以督促按质按量、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及时解决履行中遇到的阻力;二则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上的调整变化,及时发现和修订完善范本合同,以确保企业效益的最大实现,从而避免潜在的经营风险、避免企业重大损失的发生。
3.依法签订合同,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依法签约、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是确保企业经济利益实现的保证,合同范本的使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签订合同不违法,又能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愿望,达到当事人交易等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用合同范本的一个基本要求。当然,合同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如合同授权委托、分类管理(按职能部门)、合同的审查、合同审批的权限、归口负责等制度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总体上形成了企业对合同管理的程序和模式,保证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三、合同范本管理的方式和程序
合同范本具有反应及时、贴近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企业权益等三大优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类别进行归属,参照法规及相应的执行合同版本,制定出符合经济活动需要的合同范本。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把企业的各种合同范本归类为“防范性(或规范性)合同”,这类合同是为了便于有约可循、操作规范、减少或避免争议、防范合同风险而订立的。
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常用格式合同。合同管理重在防范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共识,也就是说企业法律顾问应该担当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防火员”,而不该只在风险已经产生后充当“灭火员”。不过,企业涉及的合同份数众多、种类复杂,法律顾问人手有限,往往又难以事事参与、款款把关。
为了解决这一管理效率上的矛盾,首先必须从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与制定格式合同开始,为企业建立或完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提高格式合同的使用效率。相关管理制度包括:(1)交易对象审查制度。从合同相对主体究竟如何开始,弄清交易相对方的身份、资质、资信等基本信息,做到不谈、不订糊涂合同。(2)高水准格式合同使用制度。对于常用、非重大的书面业务合同,区别其性质与种类,由企业法律顾问制定比较规范的合同格式,供业务管理等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3)合同条款及法律讲解、培训制度。定期为业务管理人员讲解条款、研读法律,让他们在提高合同法律及风险意识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有关条款的具体含义及利害关系,避免不知其所以然的机械套用。(4)合同签订前的最终把关制度,明确流程和责任。(5)已签合同的企业法律顾问留存备案制度。(6)履行过程中风险出现或可能出现时,对企业法律顾问的第一时间报告或通报制度。
2.对于重大、复杂的业务合同,企业法律顾问必须从各个环节真正参与其中,必要时与单位外聘的律师协同管理。标的较大、法务复杂、事关企业重大利益的合同,从一开始洽谈时就应该有企业法律顾问的全程参与,以便在交易对象、交易标的、结算方式、品质保证、合同担保、争议解决方式、诉讼管辖乃至于适用法律、合同文本等方面从严把关,在合同签订、履行、协商等各个环节,为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合法权益。考虑到专业知识、执业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可会同单位外聘的律师进行合同协同管理,以真正帮助企业避免法律风险,维护企业最大的合法权益。
3.注意合同签订、履行、协商、联络等环节证据的留存与收集工作。对于与合同相关的票据、文书、往来业务资料认真收集,妥善保管;对于未能顺利履行、可能发生纠纷的合同,相关往来文书必须由企业法律顾问起草与经企业法律顾问修改发出,避免业务人员因不谙法律而可能造成的被动局面;同时,又为其后的救济性合同管理留下证据、打好基础。
4.出现纠纷后,进行协商、调解解决问题可能性的判断,并与业务人员一道,做好纠纷解决工作。现实中,利益的不同与冲突使得合同履行过程中(及履行后)的不同看法、争议并不少见。如果争议不可避免,且争议明显具备法律性质,则企业法律顾问就不能置身事外,而应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如争议产生的原因、涉及企业利益的大小、对方态度与要求等等进行综合判断,看是否具备协商、调解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与业务人员一道,制定好解决纠纷的各类具体协议并参与、监督这种救济性协议或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实现妥善解决纠纷的合同管理目标。
四、规范使用合同范本应注意的六个环节
建立完善公司的法制体系,使公司成为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经营企业。规范的范本合同管理将随着市场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壮大而日显重要,这要求在严格规范范本合同的订立程序的同时,还要加强坚持程序和实体法并重的原则。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在管理实践中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环节:
1.强化法律意识,即强化经营者、合同管理人员及合同承办人的合同法律意识。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业务员素质是其首要任务,也是做好合同管理的最大前提。
2.健全管理制度,即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在公司内部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协调与制衡并存的有效机制。
3.夯实基础工作,即建立健全合同签订和履行基础档案,实行合同实施流程的统一管理和监管,防止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个人行为,加强公司相关人员工作调动的交接工作程序及监督,减少或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
4.严格把关流程,即把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的控制关,根据不同种类的合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程序,严格工作程序,实行分类管理。
5.完善监督职能,即强化合同的履行监督,通过公司的法律机构、监察审计机构和工作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大监督模式,全面掌握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和法律风险的出现。
6.适时创新管理,即积极推进合同管理的创新,推广范本合同的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的推进,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经济形势,合同管理作为市场经济中新型的管理学科,会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探索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也需要根据公司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更新管理观念和方式,不断创新合同管理的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企业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规范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司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杰利.合同管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施工企业面临建筑业市场化、工程管理国际化的形势,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对树立合同观念,加强合同意识,设立合同管理机构、培养合同管理人才,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现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与完善。2004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满3周年了,这意味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3年保护过渡期结束,2004年12月11日起建筑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中资、外资企业都将享受“国民待遇”。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逐步对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建筑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另外,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法律强制性,因此在建筑领域逐渐出台了《合同法》、《招投标法》、《建筑法》等以合同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合同是联系各合同主体的纽带,任何一方违反合同,必然要受法律的制裁,从建筑市场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利润减少,合同的风险加大。只有重视合同,重视合同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增加企业利润。
2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施工企业与国际交往逐渐频繁,到国外承包的工程及在国内承包的国际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严格的合同管理是这些国际工程的惯例,一般都严格使用FIDIC合同条件。
就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完全法制化的社会环境。建筑和合同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法律条文不够严谨,有空子可钻。另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2)缺乏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业主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提出苛刻的合同条件,施工单位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业主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随意性太强,存在不按合同、不按规则和惯例办事的现象。
(3)施工企业的合同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管理层对投标、签约工作还比较重视,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统计、考核、奖惩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4)合同管理人才缺乏,对合同管理人才培养不够重视。我国的合同管理起步较晚,合同管理人才缺乏。另外,由于外部环境不规范的因素太多,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重合同的意识和重视合同管理人才培养的环境。
在建筑市场上,不慎签订的一个合同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面临破产的窘境,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合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加强合同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树立合同观念,加强合同意识
企业要对管理人员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人员,不但要学习《建筑法》,更要学习《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使他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处处以合同为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按合同办事,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国际工程中,合同管理更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尤其对承包商来讲,可以说其合同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是否顺利,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
3.2设立合同管理机构、培养合同管理人才
一个合理的合同管理机构,以及对合同管理部门的权责及与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面的合理界定,是合同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合同管理人才,需要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责任心强,需进行在职培训,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内容有《合同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建立有效交流渠道,以达到互相促进、互补不足的目的,明确合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建立完善岗位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机制促进人,
3.3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制度没,这些环节应包括:介绍信的开具、信息的跟踪、合同的草拟、洽谈、评审、用印、交底、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索赔、违约、解除、终止等。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减少失误。
3.4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是合同管理的窗口。为了能及时掌握合同的实施情况,合同文件、变更记录、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各方的来往函件等文件要及时传递给合同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合同管理应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合同管理,可以建立局域网,信息网站等。
4总结
合同管理是一项高智能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面对我国建筑领域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我国建筑业国际化的趋势,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就不能实行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就不能顺利的完成工程预期目标,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合同意识,只有合同管理规范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的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2]韩风光,中小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关键词:EPC模式;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
引言
核电工程的主体是一台由核岛、常规岛和BOP组成的完整的核电厂机组,凝聚了核物理、机械、电气、热工、化学等专业学科,是复杂且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核电项目EPC工程周期漫长、投资巨大,土建、安装、设备采购、调试等工作量大、接口十分复杂。鉴于核电工程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国内外的核工程项目常采用EPC总承包的合同模式,即承包商对核电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全过程实施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费用全面负责。
1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三个要素
1.1合同管理的标准化组织设计
围绕着合同管理过程,核电项目总承包企业通常会建立以下几个核心职能部门:合同立项/归口管理部门:按照需求,对需要通过EPC分包合同来实现物项或服务采购的事项提出立项申请,并统一协调或管理公司内某类业务或资产的部门。该部门负责明确合同的技术、质量和进度的基本要求,进而负责编制或审核合同条款。实际工作中往往在合同管理的初始阶段通过合同的评审、招标、评标和合同谈判等环节,对合同工作的质量、进度与技术等进行总体把控,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归口管理。合同商务部门:协调、组织合同管理流程各环节工作的部门,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符合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负责制定合同管理程序以适应核电项目管理的需要,协调上游部门对合同采购中的条款制定、评审、招标、合同谈判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合同的日常管理,执行合同条款,协调、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支付、争议、索赔等各项事宜。质量保证部门:通过对潜在承包商的资格审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质保监察等活动来负责合同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进度/费用/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在合同形成阶段和合同执行阶段对涉及技术、质量、进度、费用等提供专业支持。审计部门:对核电工程项目相关活动实施内部审计和对项目运作进行监督的机构,对标准化合同管理的效益、合规性、经济性负有监督责任。综上,在标准化的核电项目合同管理中,各部门基于职能和合同事项这两个维度,以矩阵式的架构进行运作。针对某个相对独立的合同事项,由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形成工作组并对相关合同事项进行处理,工作组随着合同事项的完结而自行解散。通过这种矩阵式的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可以使各个部门可以同时承担多个合同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职能互补、充分配合。此外,工作组成员以集体智慧形成决策或意见,既满足核电工程对合同管理效率的要求,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误判的可能。
1.2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体系
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体系的建立,是EPC承包商对从合同编制到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同管理工作制定标准流程并不断实施完善的过程。建立并完善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能够解决核电工程合同管理中条款编制评审把关不严、合同管理低效、合同执行不力权责不明等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合同管理程序体系应当涵盖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对合同的编制、评审、招评标、签订、执行、事项处理、支付、合同终止等阶段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由于企业在合同管理不同方面的特点,标准化体系可分为管理层和工作层两个层次。管理层主要起到对合同签约和履约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的作用,工作层的标准主要承担具体合同工作实施和形成各类合同标准文本的工作。由于核电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建议在合同管理标准化程序的建立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序采取强制性与推荐性相结合的办法,确保管理规范性和严肃行的同时又增加管理弹性与灵活程度。
1.3合同管理责任划分标准化
核电工程项目专业交叉、分工复杂,进而导致了EPC总承包商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参与的部门和人员众多。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责和要求进行责任划分,以满足核电项目建设对合同管理“逻辑清晰、权责明确、规范高效”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责任划分的过程中,将项目合同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逐级分解,形成便于进行组织管理的单项工作,再确立分解后单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在确立单项工作及其责任部门后,对各个部门在每项工作中的职责进行分工,明确每项工作所对应的授权权限,同时规定每项工作的输入、输出文件。
1.4合同管理标准化的持续改进
由于EPC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项目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与运作并非一蹴而就,合同管理标准是在统筹规划、研究确立和持续改进中不断建立并完善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经验反馈、工作程序升版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管理系的标准化程度。建立程序定期梳理与反馈的机制,对程序使用过程的反馈意见定期整理,对在实际工作中不适宜的工作程序及时进行修订或增补,确保管理程序体系不断优化。防止因工作程序的规范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偏差。同时,工作层还应针对不同类别合同的特点制定并不断完善合同文本,确保标准合同文本的健壮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