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艺术;提高
高中生物课堂因为新课改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只有讲究教学艺术,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讲究备课艺术,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状态、接受能力、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中的难点等。然后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正确具体的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都吃透,进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方案,构思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以此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比如,哪里需要提问;哪里需要师生互动;哪里要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再深一步就是如果提问,要用怎样的方式等等,还要注意对设置问题的必要性、表述的准确性、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加以选择。这样才能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疑问,分析和解决疑问,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完善,不但教学的重点难点被突破、教学目标也会顺利达成。举个例子:在人教版的“光与光合作用”一节中,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光合作用被发现的过程。教师再提出问题:“水中的H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转移的?二氧化碳的C又是怎么转移的呢?”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思考才能找到答案,这就使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展,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正确利用教材,才能把问题提的恰到好处。
二、讲究教师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而且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特异性免疫”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容易认为一种抗体能和所有的抗原结合,我说抗体真不知好歹,恩将仇报,专杀自己的父亲(使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抗原与抗体是特异性结合,并非一种抗体能与所有抗原都能结合。遗传中果皮和种皮的性状也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总认为种皮和果皮的性状与父本有关系,于是,在讲时,我说“种皮、果皮相当于妈妈的肚皮”,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果皮、种皮的性状与母本相同,与父本无关……,因此说利用好语言艺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讲究教学方法艺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仍然需要更直观、更形象的思维加以辅助。因此如果把它放到现实环境中或为其设计一个相关的情境来发问,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演示的手段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刺激,增加问题的形象感和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节中,教师把相关的“问题探讨图”用视频播放给学生,并让学生根据此图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举例说明人体衰老的特征;第二: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一样吗?第三:说说细胞衰老的特征。这些问题都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只要对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就能构成细胞衰老的概念。如此一来,既能把抽象单调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又让学生明白利用旧知可以探究新知的道理,教师对这个问题情境的巧妙设计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讲究指导艺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能力。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还要在高中生物课上教会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应该有其特定的思维方法,比如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并掌握所有的基本原理、自然规律以及定律,对其中出现的特例要特别加以关注。生物学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和复杂,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摘要与记录,并在教学初期提示学生应该记录什么内容,使他们慢慢形成良好的笔记习惯,然后再逐步放手并加快教学步伐。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完成一节课之后给学生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必要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最后,让学生学习课后复习,教师要在初期教会学生怎么看书,什么时候看书,并要求学生通过写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教无定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生物老师教学的艺术性,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娄延果,郑长龙.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2]薛庆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3]陈顺兴.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学生物学,2009,(03)
[4]吴小峰.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8,(39)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方法艺术
Initially searches the biology classroom instruction new class to induct art
【Abstract】Nimble perse leads the class metho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ssentially. So long as w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unceasingly the summary and the perfect teaching method, certainly will make th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teaching progress, will cause the biology class to become most receives a discipline which the student will welcome.
【Keywords】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new class inducts; Method art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的导入方法,主要应从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根据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定。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法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如在上“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萎蔫的蔬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萎蔫的蔬菜为什么会硬挺起来,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比如,在讲解《动物资源的保护》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出有关画面,再配以解说:《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大学生为拯救一只丹顶鹤而献出年轻生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主人公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信念。处在这样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环保离他们不再遥远,更易促使他们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善待地球、善待我们家园中的每一个成员。以此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3利用简笔画导入新课用形象、简明的图形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学习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讲到“血液循环”这部分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一上课,我就在黑板上画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以及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然后对着这幅图问:你们知道人体内血液往复不断的流动所经过的途径吗,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我乘势指出: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血液循环途径”方面的知识。
4设立讨论问题导入新课讨论导入,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借学生提出的疑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争执不休时,教师就其争论的焦点,加以引导而导入新课。讨论引入吸引力强,记忆深刻。例如:在讲授《根对水份的吸收》时,我提了“如果植物没有根,能不能活?”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针对讨论的情况,再不失时机地引入新课。
5利用与新课有关的“谚语、民谣”导入新课这种形式的导入是恰当的引用谚语、民谣、歇后语等,来针对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知识。如用“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导入《人类的食物》,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导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等。
【关键词】生物;教学;语言
谈到生物课堂的语言的艺术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教学的语言艺术,通过对董杰锋、郭启明、钱威等人的学术观点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然而结合生物教学,我认为,除以上特点外,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特点: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四)情感性
英国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思想性活动,它的功能在于情感的表现。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让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语言
谈到生物课堂的语言的艺术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教学的语言艺术,通过对董杰锋、郭启明、钱威等人的学术观点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然而结合生物教学,我认为,除以上特点外,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特点: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四)情感性
英国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思想性活动,它的功能在于情感的表现。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让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艺术性重点在于它的严密度。严密性主要是指内在的逻辑性。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语言上的逻辑错误,表述不够严谨、周密、条理不清,会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如果表述得当,则可以给教学增加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教师个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定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表述准确,表述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教师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62-01
在课堂中,教师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是我们常见的方式,通过提问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知识载体相互了解、共同发展。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的课堂提问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掌握好提问策略对于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谈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高中生物课堂应问怎么样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问些“对不对啊?”、“好不好啊?”、“是不是啊?”这类封闭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过于简单,毫无思考价值,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虽然答众口一致,看似热闹,实是课堂活跃的假象,学生不加思考的随声附和。这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和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有些老师喜欢提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教师在讲授“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时,提问学生: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开始回答“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两者都有很多细胞器”等等。教师本意是通过比较引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动物细胞的特有细胞器分别是什么。而问题设问得模棱两可,可作多重理解,最后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尽可能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联系实际,要把课本中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现象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牛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时,可设计以下问题: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人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现象?这样的问题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间时体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二、高中生物课堂应面向谁提问
有调查显示,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会在“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一位”来回答问题,有的教师总是“固定地提问某几位学生”,而不管他是否举手也提问他。提问的对象不应只是少数尖子生,不能孤立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否则学生的自尊心会备受伤害,认为老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老师们可以综合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是否已经回答过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来选择提问的对象。如“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位于哪里”等这类识记知识的问题,可以面向基础薄弱的同学。而对于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提问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调动全班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全体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使提问具有普遍性。
三、高中生物课堂如何控制提问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提问期间,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控制好进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既不要无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比较好的做法是用激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选准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有些老师对于刚刚抛出的问题,由于教师过于心急,或估计时间错误,而自己来回答,或者未等学生表述完自己观点时就做出评价,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据美国学者研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等待3秒以上,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等待3秒以上,再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衍生另一个问题,使问题的回答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高中生物课堂如何评价学生的个性回答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结果时,应始终坚持鼓励的原则,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要默守原有答案,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可用“恭喜你答对了、你很聪明、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也不能一概否定,首先肯定答案中的合理之处,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至于答错的内容,决不能挖苦,讽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亲切和善意地指出不足之处,或者积极引导,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在发言后,还可以就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行鼓励性评价。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感受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的提问,能充分体现以知识为载体、能力为立意的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旨,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理解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精心策划各种类型的提问,形成有自己个性的提问风格。
参考文献:
一、问题型开课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关键,因为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型开课虽是一种传统的开课方式,但却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开课方式。
问题就是尚待解决,需让人去弄明白的一种情境。“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开课时恰当地提出问题,把学生带入一种“愤、悱”状态,让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师生互动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定能自主地“开其心,达其辞”。
如:“花的结构和花序”一节内容,教师提出递进式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提问:“绿色开花植物有那些器官?其中生殖器官是那些?花、果实、种子是怎样发育而来的?”学生回答花是由花芽或混合芽发育而来的之后,教师接着问:“那么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艳丽的鲜花谁不爱;丰硕的果实和种子谁不喜。教师讲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的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必然急欲步入花的海洋去了解花的结构,探索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奥秘。这样,学生去解剖、观察花,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学习效果甚佳。
二、娱乐型开课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开课,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1.猜谜语。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以一则谜语来开课,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进入主题,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一则动物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学生立即猜出是蜘蛛,随即出示挂图“蜘蛛捕食”,并设问:“同学们可能都讨厌蜘蛛网,但你知道蜘蛛是怎样结网的吗?蜘蛛结网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对“圆蛛”(蛛形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和教师一道去了解圆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及其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
2.演小品。小品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学形式,把它恰当地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如在上“种子的结构”时,从复习形形的植物过渡到被子植物,可以用演小品的形式来实现。头戴不同植物头饰(代表不同植物类群)的五位学生按其所扮演植物类群的进化顺序隆重登场,各述说本“家族”(类群)的特征,并争论哪个“家族”的种类最多?哪个“家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的贡献大?目前地球上哪个“家族”最为繁盛?面对同学收集的种子,争论它们各是哪个“家族”的成员。请同学评判,引出被子植物;再由饰演被子植物的学生介绍(自豪地):“我们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你们人类如果要更好地利用我们被子植物为自己服务,首先就须多了解我们的生活,这里有许多‘为什么’等着你们来探究哦!”然后教师提问:“被子植物一般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讲故事。关于动物的小故事很多,通过让学生讲他们熟悉的动物故事引开课题,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开课方式。如:“小猫钓鱼”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一则故事,请一位学生讲述,他最后讲道:“小猫集中精力,全心钓鱼,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鱼!”教师用课前准备好的鲫鱼(放在装水的水槽里)就能立即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直观、生动而又形象。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能激发学生们探究两栖动物知识的激情。这些小故事能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且寓教于乐,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致志、遇到问题不耻下问、对锁定的目标去努力地不懈追求等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教育教学效果奇佳。
三、直观型开课
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具、学具,直观展示学习的材料,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又使知识的可接受性强,是生物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开课方式。几条蚯蚓、一朵桃花、一个蝗虫的形态结构模型、几张挂图、一段“青蛙捕虫”的录像、一件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都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新陈代谢”内容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对旧知识的复习很重要,课前我在黑板上贴出“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器官系统的挂图,打出“新陈代谢图解”的投影片,营造一种以新陈代谢为中心,结合其它各系统知识一起的学习情境,学生一走进教室,立即进入了一种我们将要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算算总账”的准备状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挂图并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利用教材上“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即“将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归结为数学问题并求解的过程”。
关键词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教学的基本环节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叙述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掌握重要的数学观念和思想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运用意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建模的视角来对待和处理教学内容,把基础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使之符合“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规律。
本文从《一次函数》教学为例,谈谈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一些研究。本人教学一般围绕五个基本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
情境:给汽车加油的加油枪流量为25L/min。如果加油前油箱里没有油,那么在加油过程中,用y(L)表示油箱中的油量,x(min)表示加油时间。
(1)y是x的函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y与x之间有怎样的函数表达式?
(3)如果加油前油箱里有6L油,y与x之间有怎样的函数表达式?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择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为知识的形成做好情感上的准备,并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二、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导入学习课题
由上面的情境,我们得到了两个函数关系,前面我们也得到一些函数关系式,如:、y=100t、g=h-105这些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y=kx+b(k、b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一次函数(linearfunction)。
特别地,当b=0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通过学生的实践、交流,发表见解,整理、描述,抽象其本质,概括为我们需要学习的课题—一《一次函数》,渗透建模意识,学生应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教师适时启发与引导得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模型,也让学生感受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三、研究模型,形成数学知识
1.在上面我们所讨论的一次函数y=25x+6、y=25x、、y=100t、g=h-105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不是正比例函数;
2.同桌之间互写三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指出其中的k、b.
小结: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实际上,只要去看它的函数表达式是否具备y=kx+b(k、b为常数,且k≠0)的形式;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实际上,只要去看它的函数表达式是否具备y=kx(b为常数,且k≠0)的形式。对所建立的模型,灵活运用启发式、尝试指导法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课题学习,形成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享受成功喜悦
巩固练习:1.水池中有水465m3,每小时排水15m3,排水th后,水池中还有水ym3。试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y是否为t的一次函数,是否t的正比例函数。
2.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5cm,宽为10cm.如果将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那么长方形的面积y(cm2)与x(cm)之间有怎样的函数表达式?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x的正比例函数。
应用我们得到的数学模型到实际中去,并用它去解决很多来自日常生活及经济中的问题。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五、归纳总结,深化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脉络,而且还能够起到提升认识、内化认知结构的作用。老师、同学、自己三方融为一体进行知识梳理、答疑、解惑,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问题意识。同时体会和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深化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模型是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注重方法的提炼,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强调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解决同一实际问题以及用同一数学模型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职中 生物课堂 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且是在基础课程之后、专业课程之前开设的一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职业中学的生物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生物基础普遍很差,有不少学生不知最基本的生物概念;如何使学生提高认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改革教学理念,创建和谐生物课堂
1.建立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必须树立崇高的教师形象,以优良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来感染学生。教师要赢得学生喜欢,就必须主动关心、爱护他们,多找他们谈心,拉家常、聊生活、谈理想、话未来,多与他们下棋、打球等一起活动,只要你把他们当朋友尊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热爱你、尊重你,从而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确立源于课本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要让学生想学,就得让学生知道生物与自己的生命及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生物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如学习到蛋白质时,先介绍下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中出现“大头娃娃”和引发婴儿死亡的原因,鲜活的事例摆在面前,这使学生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重要作用时特别用心。联系实际生活案例教学,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知道了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树立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
育策略
职中不少学生对专业课很重视,一心想学好专业技术,认为生物课,只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必须在教学中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让他们觉得生物对他们学习专业很有用。给机电专业学生教学时,可穿插介绍电弧焊时的电弧光对人皮肤、眼睛和生殖细胞的伤害,并教授给学生一些包括如何正确防护等与相关职业有关的知识。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感到很有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建设高校生物课堂
1.重视实验操作改革教学实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一般对生物实验都有很大兴趣。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给予鼓励、赞扬,激发学生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其存在的缺点,辅以适当的批评,达到促进作用。
2.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其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把静态、枯燥的文字材料变成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充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反映生物中的客观事物,并且通过对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注意,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看得高兴,学得容易,也使教学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3.利用谐音记忆、口诀助记强化知识
掌握
生物知识多而散,系统性、条理性差,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学会,但很快就忘,而谐音记忆、口诀助记的特点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而且句式整齐、大体押韵,便于记忆。若将它们正确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使零散、枯燥而烦杂的生物知识变得易学、难忘,例如:教学动物12对脑神经时教给学生的助记口诀是: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简洁顺口的口诀一下子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选用提问方式深化教学艺术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尤其对容易分神、开小差的职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导入式、悬疑式、师生角色互换式、温故知新式、操练式、总结式等提问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思考。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生的差异,在提问内容上要讲究目的性、逻辑性、针对性和适度性;在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上要考虑到层次的清晰性、时机的选择性、方式的灵活性、诱导的启发性、对象的广泛性、角度的新颖性等,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照书讲书,照本宣科,教学效果是难以想象的。
总之,教无定法,在当前的课改大潮中,如何更好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晓红.找出病因.对症下药[J].中等职业教育.2008.1:第14页.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出版社,2004:P15~P23,
P157~P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