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0 03:58: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命之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直线勾勒蓝图
直线有生命?相信青少年朋友们面对这个问题会疑惑不解。然而,只要看过何镜堂画直线,你就会顿开茅塞。他给学生传授画直线的口诀:“不看起点,看终点,头尾用力,中间一笔过。”那灵巧的手,那笔直的线,真让人佩服。何镜堂画直线竟然不用尺、不托膀,可是他的手腕却能保持一动不动,直线画得比尺更有力度,更有动感,仿佛真的在动起来。他的直线好像画出了生命。
何镜堂的直线的确画出了生命,他的建筑设计图也因此画出了特点,画出了境界,画出了美感,画出了神韵。在何镜堂的设计大厅里,一幅幅精美建筑效果图无不鲜活着直线的生命;一条条富有生命的直线勾勒出一幅幅宏伟蓝图,支撑起一座座雄伟大厦。这些蓝图,这些大厦,无不包含着何镜堂的“生命的直线”,也无不因他的“直线的生命”而灵动鲜活起来。
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
何镜堂画直线的功底如今已炉火纯青,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画直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磨练和思索的结果。谁会知道,大学一年级的何镜堂在学线条练素描时,也曾困惑、也曾迷茫、也曾徘徊。那时,他觉得自己画线条的功底不够深,画素描的功夫不够硬,画静物的技巧不够精。于是,他痛下决心,苦练本领,从线条入手。然而,学线条却没那么容易。徒手画线条,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它牵涉到线的粗细问题,笔的用力问题和手的姿势问题。一笔下来,画得很直的人寥寥无几,画得很神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何镜堂深谙画线的难度,但他知难而进。他在课堂上与同学切磋,下课后向老师讨教,在书本上找答案,在实践中求真知。学美术的,人人皆知,素描线条粗细由铅笔笔芯的形状与角度决定,线的深浅由力度决定,线的平直由手腕和手臂决定。何镜堂决定从角度着眼,从力度入手,从姿势起步。刚开始的时候,他画线不够大胆,画直线不够有力度,于是,他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只有直线。每每画线,他心静如水,从容不迫,顺着直线,看着方向,慢慢画,细细想,不知不觉,笔尖所到,沙沙做响。慢慢地,笔触有了力度,直线有了动感。他原来画线不够流畅,立体感不很强,于是,他潜心学技巧,着眼练画姿。慢慢地,他悟出了奥妙:把直线画流畅,短线靠指力,长线靠臂力!他琢磨出画线的正确姿势:手指捏笔,手腕自然,手臂腾空,定好起点,瞄准终点。慢慢地,他找到了笔触的感觉,熟悉了线条的变化,他的直线也就自然了,流畅了。他原来画线条也不够均匀,所以,他每每画线,总是聚精会神,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最终练就富有变化与生命力的线条,有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画直线练素描是辛苦的,是枯燥的,是乏味的。画久了,腰酸背痛手乏力,但何镜堂还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画直线,不厌其烦;他练素描,不怨其苦;他学建筑,不悔初衷。功夫不怕深,铁棒磨成针。何镜堂就是这么勤学苦练。从大一练到大五,从大五练到研三,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他画线千万遍,终于下笔如有神,练出了富有生命的直线!
有耕耘自有收获。何镜堂练直线画素描,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练出了影响,画出了名气。大学二年级,他当上了美术课代表。大学三年级,他被选为学习委员。大学毕业,他被推荐为研究生。刚刚跨进研究生的大门,他的才华就被岭南建筑宗师夏昌世发现,从此,何镜堂在伯乐的精心指导下,在建筑学学习的天地里奔驰。
1964年,何镜堂为写毕业论文到北京收集资料,找到一本英文书―《医院功能及设计研究》,对他的论文很有帮助,然而当时并没有照相机和复印机,他只好连续三个昼夜一笔一画地把一百余页的书完整抄了下来。书中字体细如米粒,更有大量的表格和图纸,没带绘图尺的他徒手勾画图表,线条遒劲有力,工整如印刷,哪怕最为细微处相邻的两条线段也泾渭分明。那本凝聚了何镜堂心血的手抄本如今成了建筑学院莘莘学子的“励志宝典”。
积极整合生命教育资源
学校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在小学的语文、音乐、美术、科学、思德等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通过认知、实践、情感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欣赏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学校要求成立生命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小组,因时制宜,编制校本教材,专门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畅通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渠道和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渠道,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等各种资源,努力打造立体化、多方位的生命教育格局,使学生认识生命、感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校将已有的特色活动加入生命教育,如艺术体操―生命的舞蹈、少年交警―生命的敬畏、书法教育―生命的共振、消防演练―生命的保护、关爱动物―生命的传递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加真切、更为丰盈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提升教师生命教育水平
优化教学管理是生命教育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深入学习生命教育有关理论与经验,做到在教育教学计划中安排生命教育,钻研教材联系生命教育,备课时设计生命教育,教学中体现生命教学,评课时涉及生命教育,教研时研究生命教学。同时将生命教育纳入校本教研活动中,并要求全体教师分学科、分年级段开展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及时总结、分析、探究、交流,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专业水平,为生命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以德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校情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创造性地集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升旗仪式、办主题黑板报、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蕴涵革命传统的故事等一系列宣传生命教育活动,将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理念注入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中,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校园文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生命与自我和谐、生命与社会和谐、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学校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时,先是将心育课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各班建立了心理信箱,成立了心语小屋咨询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挖掘心育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写在教案上,定期检查学习笔记,随时随地以不同方式进行交流。
学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生命教育:一是人性化教育。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敬的师生关系,教研人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的讨论性问题,要求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二是个性化教育。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发散性的思维、标新立异的答案。学校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有信心去思考,重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给学生心理支持,帮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
多面拓展生命教育领域
今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将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的工作,其中明确要求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由此引出了社会上对转移支付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关注和思考。
转移支付计算公式
我国转移支付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二是专项转移支付。然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究竟有多少,为什么给,按照什么比例,考虑哪些因素?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少强介绍,目前计算各类转移支付的方法主要有“因素法”和“基数法”两种。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和部分专项补助都采用“基数法”。陈少强说:“‘基数法’是以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收入为基数,把按新体制计算的净增加收入返还给地方,逐年递增。国家采用‘基数法’计算,主要是因为在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初期,中央财政困难,能够用于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财力极其有限,加上长期包干体制下地区间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国家需要通过‘基数法’维护地区的既得利益并实现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目标。”
与之相对,一般性转移支付采用“因素法”。“因素法”是各国通常的作法,是用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乘以转移支付系数,其核心是收支要素的测算。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因素法”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额=(地区标准财政支出-地区标准财政收入)×地区转移支付系数。
陈少强介绍说:“各省的标准财政收入由地方本级标准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及补助和计划单列市上解收入等构成。其中,地方本级标准财政收入主要根据相关税种的税基和税率计算,并适当考虑实际收入情况确定。中央对地方返还及补助收入按照决算数确定,主要项目包括‘两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原、体制补助、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取消农业特产税减收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结算补助、其他补助等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中的分部门事业费补助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各地区对中央的体制上解、专项上解等。”
标准财政支出共分为 14 类,其中 6 类为政府部门支出,其余 8 类为具体的事务支出,然后分别计算各类标准支出。例如,在计算2008年行政部门标准财政支出时,按如下公式计算:
标准财政支出 = 各级次总人口×该级次下的人均支出标准×支出成本差异系数)。
其中,i= 省本级、地市本级、县级(县市旗、市辖区分别计算),j=0, 1, 2⋯⋯ 该级次行政单位个数,人均支出标准=该级次全国总支出÷该级次全国总人口,支出成本差异系数 =(人口规模系数×0.85+面积系数×0.15)×[艰苦边远系数×人员经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温度系数+取暖费占该项支出比重+海拔系数×运距系数×燃油费占该项支出比重+路况系数× 车辆维修费占该项支出比重+1-(人员经费占比+取暖费占比+燃油费占比+车辆维修费占比)]×民族系数。民族系数是针对民族地方的财力状况,通过选用“人均财力”和“财力增长率”两项指标作为因素调整的主要参数。
“不透明”的原因何在
尽管转移支付有一套系统的计算公式,但制度本身仍存在诸多弊端,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灵活”的部分,这也让地方“跑部钱进”之风才愈演愈烈。其中转移支付一直未能公开,更是让资金的使用效率遭到人们的质疑。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转移支付过程中的“不透明”,地方政府每年要大费周折,疏通人际关系以期获得更多的专项资金,也因为“不透明”很多部门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环节,导致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效能的评估没有一个明确标准,转移支付的资金存在“不计成本去花钱”的现象。
针对此,陈少强表示:“我国当前转移支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不是钱的原因,而是制度设计的问题。没有好的制度,钱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却因资金规模大而暴露出更多问题。”陈少强指出导致转移支付不透明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是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清,转移支付资金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的基础是政府支出责任,政府支出责任的明确是转移支付分类的前提。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还不够明晰,转移支付和投资项目设置目标还不够明确,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安排的项目内容重复,中央和地方政府经常共同完成某项支出,结果造成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较大。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中专项转移支付为13310.91亿元,占总量的52%。专项拨款范围过宽,不利于体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2是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1.专项转移支付的立项程序不规范。专项拨款范围过宽,其审批权在各部委,运作往往不规范、不透明,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很大,容易导致重复申报、虚假申报和权力寻租等现象。2.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不力。政府事权与财权的模糊使政府间责任不明,难以界定,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难以严格审计,政府内部的监督还政出多门,财政、发改委、审计、监察都进行监督,但可能是谁都不负责任,同级监督容易流于形式;而且,部分转移支付资金还未进入预算,脱离人大监督的视野。3.过度要求地方配套增加地方负担,使项目资金难以落实。
记者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财政局了解到,该县每年财政主要依靠转移支付,但很多是专项转移支付,不属于财政可支配的财力。勐腊县财政局副局长张健告诉记者:“部分专项资金在年终结算时又被重复算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比如教育的转移支付,很多是直接由教育部门负责的资金,但又被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账面上加大了资金总额。”张健表示,目前仅有的转移支付资金远远不够满足现行的财政支出,地方可用财力只能基本保工资、保运转,根本无法实施其他项目,一些配套资金存在缺口。
3是计算公式有待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计算公式的确定时间不长,不足20年,计算公式的确定难免存在一些不如人意之处。”陈少强分析说:“首先表现在收支口径不够合理。在收入方面,没有考虑所有公共收入,导致部分非税收入和基金收入没有纳入计算范围之内,有的则将实际财力代替标准收入;在支出方面,部门支出和具体事务支出混杂,分类标准不清晰,比如在六类政府部门支出中,部门利益倾向严重,似乎转移支付针对的不是接受公共服务的当地居民,而是考虑维护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的利益,明显违背转移支付基本的均等化原则。”
“其次是成本差异系数的设计不够科学。成本差异系数的设计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确定哪些因素影响地区间成本差异;二是各个因素的权重为多少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影响因素可以进行细分。”陈少强补充说:“目前,我国公式中支出成本差异系数较为复杂,不够清晰。公检法部门标准财政支出、教育部门财政支出和文体广部门财政支出的成本差异系数是比照行政部门测算办法计算确定,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没有恰当考虑这几种支出本身的特点。例如,公检法部门支出还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犯罪率高低以及案件类型的比重,因为这两个因素对各地单位服务支出或者说成本差异是有一定影响的。”
透明化的解决方案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非常明确,将财政的溢出效益转化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而达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力平衡发展。
就目前转移支付透明度的各种问题来看,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一套事权,财权匹配,科学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最理想的状况。正如陈少强所讲,“转移支付透明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计算方法,从根本上建立一套财权、事权和财力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具体操作办法,陈少强表示可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政府间的支出责任。在现有的财权难以进一步扩大的制约下,合理划分政府间的事权范围,一些该有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可适当上移;二是逐步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并加强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计算公式,如完善收支口径的确定,规范支出标准,成本差异系数应进一步细化。”一旦转移化制度形成规模,并且各级财政严格按照模式实施,转移支付透明的问题或将迎刃而解。
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革,财政预算的公开力度快速提高,而预算公开的重中之重便是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的公开。陈少强表示:“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原则实际上已经公开,但计算过程却一直是个‘黑箱’。转移支付数据公开将是下一级台阶。”
最近几年我国财政预算公开进程明显加快,中央财政预算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可以预见,中央和省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因而,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过程必将更加明朗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同时陈少强指出,我国转移支付的公开进程是自上而下推动的,目前财政数据公开较多的是中央政府层面,地方政府层面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的数据还没有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财政数据更多的是在政府部门内部运转,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数据更是难以获取。
以勐腊县为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级财政对勐腊县的转移支付已经逐步直接发文到县级,虽然资金通过州一级,但县级能看到省级具体的下发文件。“这种做法使当地政府能够清楚明白自己的资金是多少,增加了资金来源渠道的透明度。”张健建议说:“希望中央在下达转移支付时,可以明确到县的能否尽量明确,并将文件公开到县级。随着预算公开的程度自上而下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精细,转移支付的管理办法也将更加完善。”
随着我国自上而下的财政预算公开活动的展开,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也会不断增加,届时我国纵向转移支付资金计算办法和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完善。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不论你在什麽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後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其中,弦制是指琴弦的制式,也就是琴弦在一个八度内的排列方式。传统上,我国古筝琴弦的排列方式通常是五声弦制,所谓五声弦制是指琴弦在一个八度内的排列方式是以五声性音阶的顺序排列组合的,所以,学术界通常把这种弦制的筝称作五声弦制筝;朝鲜、日本所谓改良筝就是在我国五声弦制基础上又增加两个音而形成的七声弦制,亦即将古筝琴弦在一个八度内的排列方式以七声性音阶的顺序排列组合,所以,学界也把这种弦制的筝叫做七声弦制筝。实际上,五声与七声弦制已经是目前世界乐器中比较成熟的弦制。然而,在筝类乐器中,无论是五声弦制的筝,还是七声弦制的筝,也包括我国近现代诸多改革筝,他们在形制结构和演奏技术上都存有这样和那样的局限性,如不能满足越来越多乐曲中复杂的调性变化,很难满足现代作品中更加多元的个性需求等。不难理解,多声弦制筝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2012年6月21日晚,北京音乐厅上演了一场名曰“敦煌国乐——古筝重奏协奏音乐会”,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机构特别指定的一台音乐会。我有幸受邀再次现场目睹了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发明研制的多声弦制筝的艺术魅力,感受了一场具有时代特征的古筝重奏与协奏的交响作品音乐会。音乐会后,我又参访了相关多声弦制筝的局内与局外人士,聆听了来自不同受众者的多方声音,如对多声弦制筝乐器及其器乐的不同见解等,它和不断与时俱进发展的多声弦制筝乐一起,构成了多声弦制上不可回避的时代“筝鸣”。为此,我想把自己观看该场音乐会后的一些思考,写出来给大家分享。
据我所知,自2004年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研制七声弦制筝(C型弦)开始到现在,多声弦制筝研发的历史已经过了9年多时间的历程。在此期间,以李萌教授为首的研发者们,集思广益,励精图治,克服种种困惑,不断孜孜探寻,曾多次推演过多声弦制筝专场音乐会,出版过诸如DVD《敦煌之夜-2008古筝新作品音乐会》和《古筝名家协奏曲音乐会》等音像制品。这其中,有被质疑的困惑,也有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管怎样,我认为走到今天,他们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多声弦制筝已经是一件比较成熟的改革乐器了,主要理由如下:
1. 从乐器形象上,它是个多元的左右组合琴体,并有别于传统筝以及诸多改革筝的整体形象。如,左五+右五、左五+右七、左七+右五、左七+右七(五和七分别代表五声弦制筝和七声弦制筝)以及根据演奏需要进行多种不同弦制的定弦等。正是由于多声弦制筝如此多元的有机组合,加上乐器的绝对弦长又没有比传统筝减少(琴弦被巧妙地延展至琴体共鸣箱内),因此,多声弦制筝的声音效果,也就是乐器学所称的宽频共振,较比传统筝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2. 从乐器形制上,它是个开放体系。虽然它是五声弦制筝和七声弦制筝的自由组合,但它绝非表层上所见的系两个传统筝的简单叠加,或者是所谓的“子母筝”,而是二者互为一体的多元融通。因为多声弦制筝不仅涵盖了五声弦制筝和七声弦制筝的所有形制特征,更可以通过换弦和调弦来达到弦制最多的变换,甚至还可以自由地调换成半音阶或微分音阶等。这不仅大大扩展了古筝的有效音域,更有机地拓展了古筝乐器无限的多声空间。
3.在乐器演奏技术上,首先就是演奏姿势,它不仅可以像传统筝一样坐式弹奏,更适合立式表演。其次是演奏技术上,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五声弦制筝和七声弦制筝所有的演奏技术,更是因为立式演奏和可自由调换的多声弦制,使满足乐曲更多的演奏需求成为没有障碍的多种可能。
4.在乐器组合形式上,多声弦制筝本体就已经超越了传统上独奏多于组合的形式,因为它本身就是两个同类乐器的自由组合。众所周知,传统上的筝除了用于独奏外,主要是用于伴奏,包括声乐和器乐的伴奏,而与其他乐器组合演奏的形式比较罕见。如今我们看到的多声弦制筝不仅有两件同类乐器以及与竹笛、大提琴、贝司等中外不同类乐器的重奏组合,更能鉴赏到多声弦制筝与交响乐队的协奏形式。
正是因为上述等诸多客观缘由,才让我们今天欣喜地看到,多声弦制筝不仅能够自如地完成中国传统的五声弦制筝曲,也可轻松地在演奏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五声弦制与七声弦制并用筝乐的同时,更能够很好地演绎中外作曲家为筝而作的非五声弦制与七声弦制的多种筝乐。下面仅以本次音乐会的几首代表曲目为例:
从本次音乐会整体的安排上说,音乐会曲目的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整场音乐会共由七首筝曲构成,其中,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开场曲目分别是李萌教授以往创作的多声弦制筝曲《铜鼓舞》和《红水河狂想》。而上半场与下半场的结束曲却是作曲家王建民创作的两首传统风格的古筝曲目,分别是大家颇为熟悉的《西域随想》和《枫桥夜泊》。上下半场中间演奏的三首作品,均是为本场音乐会创作的首演作品,它们分别是,上半场的中央音乐学院刘长远教授的《月下》,作曲家谢鹏的《第二古筝协奏曲》;下半场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唐建平教授的《洛神》。这种将传统与现代、以往创作与新创作曲目有机组合的结构安排,很容易引导观众在不知不觉的听觉感受中,完成先温故而知新,再回味传统的鉴赏过程与审美活动。
从本场音乐会七首曲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看,李萌教授上半场开场的《铜鼓舞》,原本是一首为多声弦制筝而作的独奏曲,作者在乐曲中融合了多种民间音乐元素,让歌舞乐三位一体,并创造性地运用扫奏古筝琴弦和拍击琴体不同部位等演奏手法,使演奏者在表演时的一招一式似乎都在歌舞升平,这些演奏技术的要求在传统的独立五声弦制筝和七声弦制筝上,都是无法实现的,这从该曲的乐器定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谱例1
1.兵七进一 炮2平3
2.炮二平五 象7进5
黑方飞左象与飞右象二者各有所长,同样都是黑方对抗仙人指路的主要变例。
3.仕六进五 …………
红方上仕,构思别具一格。通常多走马八进九,马2进1,车九平八,车1进1,兵九进一,车1平4,双方各具攻守。
3.………… 马2进1
4.炮八平六 车1平2
5.马八进七 卒7进1
进卒稍缓,不如改走车2进6积极有力,红方如接走马二进三,黑则车2平3,车一平二,卒7进1,车九平八,卒1进1,黑方严阵以待,足可抗衡。
6.马二进三 马8进7
7.车一平二 车9平8
8.车二进六 …………
红车占据卒林要道,正确的选择。如改走马七进六,则炮8进4,马六进五,马7进5,炮五进四,士6进5,相七进五,卒1进1,黑势不弱。
8.………… 士6进5
黑方上士缓乎,也是造成被动的根源。应改走炮8平9兑车,红如车二平三(如车二进三,马7退8,炮五进四,士6进5,马七进六,马8进7,红方并无便宜),则车8进5,炮六进五.马7退8,黑方双车灵活,且占据要道,局面已呈反先之势。
9.马七进六 炮8平9
10.车:平三 车2进4
11.马六进五 马7进5
12.炮五进四 卒9进1
如改走卒1进1活马,红则兵九进一,卒l进1,车九进四,车1进5,相三进五,马1进2,黑方力争先于,红方也有顾忌。
13.兵九进一 …………
进兵活车是扩大先手的佳着。
13.………… 车8平6
14.亨九进三 车2平6
黑平肋车准备通过强行邀兑的手段缓解左翼的压力。
15.兵五进一 前车退1
16.车三平四 车6进3
17.兵五进一 炮3进3
18.兵三进一(图)……
如图形势,红方弃兵运于是取势佳着,山此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18.………… 卒7进1
19.马三进五 车6进2
20.相三进五 炮3平2
黑方如改走炮9进4,马五进土炮9进3,相五退三,车6平3,车九平一,炮9平8,车一平二,黑方丢炮呈败势。
21.炮六平七 将5平6
22.马五进四 炮9平8
23.炮五平四 车6平4
24.车九平八 …………
红方进攻着法井然有序,而黑方难以防守,局面已成败势。
24.………… 牛3进1
25.马四进二 将6进1
26.相五进三 士5进4
27.车八平四 将6平5
28.相二退一 车4平3
29.车四平八 马1进3
30.相七进五 车3进2
31.车八进一 卒3进1
32.车八进二 马3退4
黑方如误走马3进5去兵,则车八进二,将5退1,炮四平五,将5平6,马二进四,以下红方伏有炮五平四和马四进二双重杀着,黑方亦难以防守。
33.相一退三 车3退1
34.炮四平六 卒3平2
35.车八进二 炮8退1
36.马二进三 将5平6
37.炮六进二 卒2进1
38.车八退二 炮8进5
39.车八平六 炮8退4
赵怡1989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就喜欢冒险。2011年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知识产权公司做文员,工作枯燥乏味。有一天,她在网上闲逛,看见某户外游论坛上有一则广告,招募参加救援的志愿人员,觉得好玩,立刻报了名。
老妈反对她参加此类组织,担心她伤残了怎么办?救援中出现问题怎么办?她搪塞老妈,说先去看看,其实,她去后便直接进入志愿队培训基地。
一个月的培训极其残酷,她是所有集训人员中的唯一女性。在深夜,他们被赶到山上的坟地,教练没收手电筒,让他们每隔10分钟出发一个人,凭夜视能力找到宿营地。湿滑的山上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坡底,在黑暗中,赵怡惊恐极了。一次,她记得宿营处没有水声,而出发处水声响亮,她用听觉判断方向,当走到来时的熟悉墓碑时,墓碑后闪出一“鬼”幽幽地说:“你终于来啦。”吓得她全身发抖,来不及尖叫便傻愣在原地,扮鬼的教练恢复正常声音:“没吓哭?恭喜你,这个项目得满分!”
她阴差阳错地通过全部测试,加入蓝天救援队。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强健体魄。
入队以后,赵怡继续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无线通讯、绳索装备等知识,参加应急救援员培训、消防特勤训练、预备役观摩训练等。不久,她取得了红十字会急救员资格及CMAS国际一星潜水员资格。
他们这个救援队有四个部门:能够迅速找到位置的搜救队,有内外科医生和经过专业急救培训的户外救生员医疗队,运输后勤补给的后勤补给队,还有可以运输装备和人员的运输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在救援队兼职的“职业”也各有不同,有通讯专家、地质专家、野战外科军医、山地救援专家以及洞穴、高空、水下救援专家。在实施救援过程中,人手不够,还要互换角色,一专多能。赵怡被分在了医疗队。
通常,他们遇到救援事件,要先判断位置,综合考虑季节天气和位置三个条件,然后决定如何救援,采取远程救援还是实地救援,判断很重要。大多数远程救援,用通讯装备,如电话、GPS就能完成。如果必须启动实地救援,先会考虑派哪些队员参与,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判断有误差,比如装备不够,药品不足,或者到达前线的队员不善于处理当时情况,就要由第二梯队补救。通常,一个人要发挥多个人的功能。
既是公益又能得到锻炼
赵怡接到的第一个实地救援任务,是2011年8月上旬的一天傍晚,北京某大学三男二女5名大学生,在密云与怀柔两地交界的云蒙山上走失……队长马上给赵怡等人发信息:“地点云蒙山,5名大学生失踪,半小时内出发。”
晚9点,他们赶到云蒙山脚下。漆黑的山路,风吹得林子发出低沉的吼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上山的路越来越难走。云蒙山方圆上百公里,遇险同学会在哪里呢?夜里11点,站在一处山脊上,赵怡看见两团萤火虫似的光向一处山沟间移动,她试着喊了两声,可声音立即被山风的吼声淹没。次日凌晨1点45分,手机响了,传来“北屿”、“风行”这一组的声音:“发现目标,在临近东坡的一处山坳里,请向那里靠拢!”
听到呼叫,赵怡一下子兴奋起来,及时把情况通报给同时赶来救援的当地消防人员,随后开始向目标方向靠拢。2点10分,几束手电强光同时照在遇险的5名大学生身上。他们又累又饿,加上害怕,学生们的精神已经快要崩溃……
赵怡拿出身上的水壶,先给几近虚脱的两个女孩补充葡萄糖水,又蹲下身子安慰她们:“别怕,很快就送你们安全下山。”她特意在“安全”两字上加重语气。早晨4点10分,5个大学生在救援队员们的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下了山。
早6点,车子回到北京市内。队长疲惫地说:“把这次的费用算一下,AA制均摊……”
11月的一天,石家庄附近一座水库发生游船侧翻事故,两人遇难。事故发生后,救援队员连夜从北京赶到,稍事休息,他们便开始打捞工作。
水冷流急,鱼钩暗网密布,情况比预想的复杂,需要专人潜入水下,确定遇难者遗体和沉船的位置并固定绳索。赵怡和男队员一样,轮番下潜,搜索目标,每次入水时间并不比男队员少。时至中午,沉船终于被拖出水面,一起上浮的还有两名遇难者的遗体。“这总算是给死者家属一点安慰吧”,她长出一口气,对队长说。
2012年3月中旬,西南地区发生旱情,村民吃水、耕种成了头等大事。在北京红十字会帮助下,队长率领队员们出发了。幸运的是,作为政府花钱买服务的一次尝试,此行费用由北京红十字会负责。到达贵州当天,他们就前往受灾最严重的晴隆县找水。3月28日上午,在野麦冲村附近一处山石问,赵怡正准备坐下休息,耳边恍若听到石间有一种声音传出,她跪在地上,用耳朵贴在岩石上仔细听,是水珠滴落的声音,声音来自地下,附近一定有溶洞。循着水滴的声音,他们在15米外的树丛问,发现一个一米左右的洞穴入口,捡块石子扔下去,很久才传出回声。赵怡把升降器绑在腰上,戴上头灯,拿上手钻,扶着洞沿,慢慢向下顺滑,其他队友也一个接一个顺滑下来。滑到大约40米深时,洞径开始向右侧倾斜,赵怡深呼吸一口气,试试里面的氧气是否充沛,还好,没有感到胸闷。又下降100多米后,下面出现一个小水坑,他们发现一个面积有20多平方米的积水潭。洞里越来越窄,赵怡俯下身子,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往前挪动身子。约爬行200米后,眼前豁然开朗起来,只见一处面积约50多平方米,水深约1米左右的水潭呈现在眼前。赵怡拿出一只空矿泉水瓶,灌满水,作为水样保留。然后拿起相机,把水潭的深度、流量、面积大小一一拍摄下来,其他队员则用笔绘制草图,记录溶洞的长度、深度、路径等资料。
这是一处极具开采价值的水源,可以满足村民的用水需要。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队员们在其他四个州县发现三处可用水源,其中一条暗河能够保证周围几个乡镇的用水需要。
这样的活动,对于赵怡来说,既是一种公益,也是一种生命的历练。
危险也无妨
前不久,一场大雪让救援队的热线电话骤然忙了起来,赵怡和队友们赶去救援,香山、小五台山、凤凰岭……这期间,他们亲手营救的遇险者人数达到50多名。
12月下旬的一天,在小五台山,30位登山爱好者只顾照相,没看到身后的崖壁,不小心失足坠落,有人小腿骨折。接到报警后,救援队立即启动报备系统。
所谓报备系统,就是救援队成员每一次外出旅游都要将其全部出游信息告知救援队做备案,以便在紧急时刻可以被派遣到邻近地区参与一线救援。
救援队总部搜集到赵怡正在附近,立即派遣她只身A就近救援。这时,她要一人饰演多种角色,又是医生又是救援者,还要给被困者做心理疏导。到达现场后,她先用防潮垫给被困者骨折的小腿做固定,防潮垫内层柔软可以给肢体保温,外层坚硬可以给肢体定位。待后续救援队员赶到,采取之字提吊的方法,现场做滑轮系统,用担架把伤员凌空运输到安全地带,这个过程要保证伤员的平衡,不能歪,必须保持一个平面。
那天,天色已近全黑,起风后绳子的晃动可能导致二次伤害,为保险起见,救援队决定在山上陪同30名受困者过夜,天亮再实施救援。
因为遇险人数较多,他们睡在长满杂草的帐篷里,半夜还得爬起来向外排积水,还不时受到毒蛇、青蛙的袭扰,整夜几乎没有睡。在荒郊野外,吃的都是携带的方便面、火腿肠、罐头等食品,有队员出现厌食等不良反应,闻到方便食品的味道就想吐。赵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白告奋勇去找吃的,在营地附近找到一处废弃加油站,自己动手架起炉灶,又摘些野菜,把方便面煮一煮,让大家吃上一顿热饭菜。
在救援队,常常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深山救援时,赵怡常自告奋勇做开路先锋,柴刀劈开挡在身前的杂草,却顾不到脚下的,小腿常被荆棘划出交错的血痕,血印子再沾上汗水和草汁,第二天就奇痒难忍,还留下很多疤痕。
她后背上也有两条像“柳枝”的疤痕。记得那次救援的路上,必须下一个60度角的大斜坡,她拴好绳索后让队员们拉着绳索蹭下去,轮到她自己收绳时无法着力,只好自力更生,可暴雨刚过很滑,她不小心滚下去,后背被尖树桩划出两条深深的血痕。自此,她和露背装断了缘分。
一、和谐课堂文化的提出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我们发现学校活动、观摩课可以搞得民主、活泼,但一旦到了常态课堂却完全变了模样。很多时候学生听命于教师,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教师专制,学生厌学。课堂文化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更暴露了传统“一言堂”教学方式的弊端。教育不是功利的,我们需要一场荡涤教师和学生心灵的课堂文化春雨,和谐课堂文化应运而生。
二、教师行动变革,追求和谐共生
课堂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需要真实、丰满的课堂活动来支撑。《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长远谋划要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和谐课堂中,追求的是让学生带得走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自我。
三、关注细节,建构课堂文化
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缩影。我校和谐课堂着重体现的是“公正、理解、信任、开放”。
1.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我校率先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出经典诵读及艺术教育5门课程。器乐(葫芦丝、口风琴)、形体与健美操、形体与舞蹈、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课程走进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公正的机会展示自己,开放的评价方式,恰当适度的把握,关注差异,践行了师生和谐共生。
我校霍颖超老师曾写过这样的感慨:
伴着浑黄的夕阳,嗅着淡淡的草香,感受着春天渐行渐近的气息,我和孩子们奔跑在操场上,此时的我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幸福,试问:有谁能够像我一样,享受着前呼后拥的待遇?在跑步时,她们都愿伴我左右;有谁能够像我一样,一呼而簇?每当我起身走出教室时,不用说,孩子们就像一条条小鱼,鱼贯而出,奔向操场;又有谁能够像我一样,享受将军一样发号施令的待遇?我就像在指挥着千军万马一般威风!
也许,此时的我还在为他们领跑,可是,我知道随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她们会慢慢地超越我们,在生活的跑道上,尽情奔跑,享受到领跑的甜蜜和幸福!
2.推崇“我会提问题、我能质疑、我有方法”的成长信念。“乖孩子”教育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生产的是很多平庸的孩子。慢慢的孩子没有了生气,眼神中缺失了神采;不会交流、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失自信,遇事胆小。长此下去,不单是教育的悲哀,更是这个国家的悲哀。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最耀眼的是那些敢说、敢于和老师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我们的口头禅是:你们想怎么做?你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你们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其他学校的教师都说我们学校的孩子怎么感觉就是不一样。我想不一样就在于学生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他们的神情没有胆怯,课堂上他们是自己的主人。
3.改变固有师道尊严,平等对待师生关系。不要求教室内安安静静,不提倡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提倡平等交流。课堂决定着学生的生命质量也凸显着教师的生命质量。在教师创设的课堂空间里,我们提倡教师去理解学生,了解学情,以学生的需求为己任。让学生愉悦的学习,并逐步得到提升及拓展。
刘建华老师随笔:
在我们班的课堂上不时地会响起阵阵笑声。在讲《荷花》一课,文章讲到时,我边指着孩子们边说:“你们就是那一池的荷花,在老师眼里真美。”话音刚落,一个个便来了劲头,露出了天真的笑脸,立刻坐得笔直。接下来我便背起了课文: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不时的摸着他们的脸蛋)……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便能让孩子们咯咯地笑出声来,那笑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就在欢声笑语中会背了课文,足以让孩子省下了课下再背课文的时间。这就是真实、平等、快乐、有效的课堂,它闪烁的是教学的智慧。
4.去掉“害怕”留下“信任”。老师怕学生成绩不好,怕学生不听话,怕学生出安全事故;学生怕出丑,怕回答错问题……“怕”字当头什么也干不成。我们倡导在课堂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有尊严的。无论年级高低,都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每个人发表个人见解不用考虑有什么负面影响。让我们的课堂回归最基本的尊重,人与人留下信任,享受和谐。
我校张敏老师在教学札记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