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经济实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现代企业 经济管理 模式 管理体系
一、什么是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种资源价值实现的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由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型管理发展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型管理。
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不仅要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控制产品成本与费用,提供适当的薪酬福利,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全部生产活动,加强经济核算与经济评审, 获取良好的资金利用率与投资收益率。
而且还必须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要素,按照市场需要与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
首先,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未能摆脱掉计划经济旧体制的不良影响,严重的滞后于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国家拨资金”,“国家统理收支与统负盈亏”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效益的提高。
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市场化与全球化特点更加显著,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组织环境日新月异,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开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企业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明显起来。
由此可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掌握经营管理方法,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深化企业财务改革,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实施资金投放、资金筹措与营运资本管理,并构建与规范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确是当务之急。企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经济学概念,即要把企业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包括发生阶段与发展阶段两部分的过程来看。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一个创立、生存与发展的过程。
众所周知,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而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于企业内外资金运动的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又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最核心的内容。
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1)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能。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向企业员工宣传有关经济法律、法规与企业经济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制定经济管理方针与经济目标,确保经济管理所需资源的获得, 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策划, 在对经济管理体系策划进行变更与实施时, 应保持经济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
(2)经济管理体系代表的设置与职能。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并授予一定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经济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与保持,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经济管理体系的业绩与改进的需求,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与相关方及企业规定要求的意识。
四、企业内部审核
企业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便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符合策划的要求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企业应对内部审核人员的组成、资格,审核的方法、范围、时间做出策划。内审的记录要保存。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元素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与验证结果的报告。
五、计量装置的控制
应对经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计量、核算设备工具进行有效控制。应对国家有规定的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并防止搬运、使用与储存期间的损坏、失准。对经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应进行确认, 必要时要再确认。
六、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
(1)采购过程。企业应确保采购活动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对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及供方的履约能力要做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做好并保存评价记录。
(2)采购信息。在采购前要对供方的有关经济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包括供方的履约能力、信用状况、经济实力、经济管理状况、计量方式、运输手段等。
(3)采购产品的验收。企业应确保采购产品的验收,确保采购产品的数量、质量符合合同的约定。
七、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
(1)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核算。确定其方法、程序、人员、设备及审核活动是否符合项目(产品)经济策划的要求。
(2)对特殊过程的确认。企业在为生产与服务提供经济活动过程管理时,应对那些以前没有经验可循的新的产品、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专题策划,并进行确认与再确认。
(3)产品物资防护。企业应对生产的半成品与成品,采购的材料、物资提供合适的场所使之在储存、搬运、使用过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符合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 避免产品因丢失、霉变、挥发带来的损失。
八、企业如何实现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企业经济管理的金字塔顶,应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作为企业最高的管理者,首先应对经济法律法规与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所熟悉并加以重视,将这种重视传达到企业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乃至普通员工处,并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与方针的制定,要与企业的宗旨方向一致。
0 引言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危机,世界经济市场大环境严重低迷,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订单数量锐减,产品严重积压、滞销等情况普遍存在,企业经济效益极度降低,企业发展严重受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亟需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适应新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
1.1 企业经济管理呈现出综合性趋势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趋向于对内部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产品的成本预算、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试图恢复以往的生产效益。
1.2 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联系更加密切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要想迅速走上正轨,企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联系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工作,这就必然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人员与资金的调配。企业只有实现内部协调,才能为自身经济运行提供良好氛围,收到良好的管理成效。企业的所有工作都与经济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管理工作涉及企业所有员工和部门,与个人收入、企业效益紧密相连,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密切联系,有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1]
1.3 企业经济管理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财务指标上,企业管理者通过月度、季度、年度各个阶段的财务指标获取企业发展动态情况。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企业发展计划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进而制定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经济出现了较大波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发展较为缓慢。我国企业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现实,通过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下,全球经济经历了负增长时期后,企业在下一阶段发展中力图突破金融危机造成的束缚,这就造成了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间对于优势资源的争夺也更加激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得以生存,我国企业应该摒弃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优势。[2]
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曾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也因此暴露出诸多弱点。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我国国内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企业人才分配不合理,内部管理失调,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设备落后,科技创新实力较弱,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因此,我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很好的面对经济危机。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企业需要努力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而逐步恢复企业经济实力,转变竞争中的不利局面。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应立足现实,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探索自身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把控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途径探究
3.1 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是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前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理念的指导。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应该更新观念,改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立足现实,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做出正确判断。
企业管理者应首先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积极将危机管理意识、企业发展意识等重要理念引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来,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进行企业管理工作,并通过对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来传递管理理念,使企业少走弯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尽快走上正轨。
企业在更新自身经济管理理念后,应适时引进新型管理模式和先?M的管理技术,积极总结,努力探索,最终确定符合本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3]
3.2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信息科技发展迅猛,为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多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起独特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远程操控,实现异地审计、远程数据传输,第一时间发挥财务工作的应有功效。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实现领导对财务工作的实时监管,促使财务工作更加透明、更加严谨。另外,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财务数据库,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财务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实现严谨化;另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可以使财务数据更加精确,更新数据更加及时。先进的财务技术软件还能为企业经济管理者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及数据发展趋势报告,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及时评析和预测,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在促进财务管理多元化的同时,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支出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完善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实现对财务支出情况的规范化管理,让企业的各项费用在支出与报销时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应保证制度落实到位,例如公车使用、人员接待、差旅费等的支出等都须按照规定办理。[4]企业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资金流向,确保企业资金合理利用,帮助财务人员做好预算,切实实现企业开源节流。
同时,财务预算工作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基于国家当前的财政政策,企业应建立起科学的预算体系,帮助企业评估市场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保证企业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在新形势下平稳运行。[5]
3.3 创新企业经营策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应该加强对经营策略的掌控与创新。企业经营策略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营策略的转变包括组织结构、经营观念等方面的转变与创新。企业应该不断更新经营策略,积极推进组织结构重建,多采用柔性的组织结构,增强管理工作的弹性,加大企业经营观念建设幅度。企业经营的核心策略包括加强企业联盟和提升品牌意识。加强企业联盟是指,企业可以与同类型企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稳定的经营联盟关系,摆脱企业孤军奋战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增强企业抗风险、抗危机的能力。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创新品牌理念,提升品牌意识,努力树立自身特色品牌,运用品牌效应,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扭转不利局面, 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3.4 创新企业协同合作模式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形式下,?f调合作是形成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与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在内的外部业务伙伴的有效协同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财务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协同力量,积极推动产业链建设,发挥产业链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是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1.1我国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投入的成本不足
一是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属于私人企业,这也就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不可能拥有太多的资金用于人力资源的培育上。由于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受到了国家财政及政府的相关支持。这些支持还是远远不能够帮助我国现有民营企业振兴的。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时会存在惯性,这也就决定了消费者对于企业的选择会根据企业的品牌与知名度等来进行选择性的消费,从而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客户资源较少,无法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实现销售利润增长,这就让大多数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将资金用于开拓市场或产品包装当中。二是而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其大多数拥有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支撑,从而使其拥有较多的资金、时间与精力,可供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但是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其存在有管理方面的弊端与诟病,从而使大多数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投入大多数的资金、精力与时间用于人员的培训。另外,加之我国国有企业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与准入条件,使其内部员工较多,并且由于大多数项目的分配来源于国家,使相关经费的开支过大或者是需要经过上级机关单位的层层审批。
1.2我国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层次不一
一是我国企业现有用工形式十分复杂。在中国社会体制的影响之下,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经济的过快发展,使得我国政府不断开始思考改革开放之初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当代社会已经重新进入了经济新常态时期,在社会当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企业现有用工形式复杂的问题正是在经济过快发展中逐渐凸显出来的。对于现有国内企业用工形式非常复杂,不仅有适用于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的正式编制、非正式编制,也有适用于一般企业的临时工、合同工、聘任制、委派制等等。在这一用工制度非常多样与复杂的现状之下,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相对来说较大,非常难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指导。并且由于各种用工制度在每个企业的叫法与实质内容也存在不同,从而使大多数求职者在正式工作之后才发生真实情况,致使我国现有企业员工的流动比率不断增大。二是我国现有培训能力、内容不一。我国现有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的不同,其中一些企业较为重视人才,而一些企业由于行业特点或经济实力的原因,并不是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在这些不同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态度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我国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水平层次不一现象。
1.3缺乏具有目标性的人才培养
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缺乏具体培训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而造成了这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与精力的培训并不能取得实际的培训效果。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是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制定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较为规范的培训与培养体制。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状,他们都会专门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这些人力资源管理部分的工作内容及职责仅仅是将人员招聘进入企业中,并且还通常会设置较多关卡来考核众多的应征者。
2.创新解决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增加当前我国企业用于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资金与精力
(1)我国私营企业应当重视人才培养,减少人才的流失率。如果现有企业相关资源不足,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培训与制度培训的方式,或者是为员工安排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或者是设置弹性工作制度,最终使得这些企业员工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能够在私营企业当中长久的发展下去;(2)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也应当重视人才培养,国有企业的发展与人才有着紧密的联系。现有组织结构的改革、制度的改革,以及更加公平与公正工作环境氛围的设置,将更有利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2.2改进当前用工机制,平衡企业人力资源投入
在上文的研究当中,作者发现,我国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一,并且由于我国较多用工体制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现有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一现状的存在。为此,作者认为我国企业应当建立起同工同酬制度,使每个员工获得更加公平的待遇。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为企业员工量身打造更加易于其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且需要为企业员工开发更加准确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以便于员工能够享受公平的待遇与晋升机会,从而使企业员工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并且能够获得自身事业的满足感,使其能够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当前工作中。
2.3改善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重视人才培养
对于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其人才的培训机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缺乏具有战略性目标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制,忽视了人才在企业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此,我国企业应当尽力对现有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整合与调整,使其变得目标更加明确,使企业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资金与精力取得较高的回报。
3.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并且带来了我国各行各业总体能力与实力的提升和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过快发展,致使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加之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出现了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云红.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北方经济,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背景 国有企业 现状 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改革,完善财务政策,强化内部管理。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尤其要重视自身财政管理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指的是由国家政府投资或参与管理的企业。而当前我国过由企业还包括许多地方政府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企业。国有企业的兴衰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体现,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在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是否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国有企业自身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已位居国有其中各项管理机制首位。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国有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维持其经济财务状况。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也被称作国有企业理财,是国有企业为实现其理财活动目的而对企业资金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可以说,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财务制度。因此,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最大收益的效果,反之则会极大的阻碍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的选择财务管理模式。这不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程度较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市场化转型。作为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程度与方向启到极大的影响。因此,为适应这一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
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上来看,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具有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例来制约,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而企业的社会审计又收到了利益的制约,往往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完善并落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因而难以形成有效的企业统一管理。
从相关的监督部门来看,虽然具有庞大的监管体系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但并没有实际解决其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是监管部门没有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一些监管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以后,这样的监管虽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通常很难将已经造成的损失追回,可以说,这种监管并不具备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
从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行为中来看,人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管理的核心,因此,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人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不断的调整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是高级管理层意志的直接体现,由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需要,财务人员往往会为高层管理者人为的制造一些数据,以满足国有企业的需要,但这样就会使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较差。受此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全球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据调查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向信息化办公转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各大企业也已经开始趋向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办公具有高效率、高精确率的特点,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普及信息化办公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是虽然引进了大批设备,但利用率不高,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考验。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而在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潮流了,因此,各种类型的企业对其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四)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面对风险时抵抗能力差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大力发展企业规模,扩展企业经营范围的同时,过分求快,企业自身实力与企业发展速度不成正比,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力度较差,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没有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没有科学完善的预警系统,对市场风险的前瞻性不强,在面对诸如金融风暴等重大经济危机时抵抗能力较差。
三、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建立现代化管理队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不断的引进高端人才,并在日常运行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一支积极向上,踏实肯干,同时富于创造精神的管理队伍。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代企业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多种综合资源,为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充分的发挥各项资源的综合优势。而要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需要企业内部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
(三)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许多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完善的制定与实施。而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运营中出现种种问题。当前,国有企业要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就必须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强化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与监督力度。
(四)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个方面因素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在给企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常会伴随着更为巨大的利益。而要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企业就必须具备应对风险,转危为安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重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协助企业合理的规避风险,并在应对重大市场风险时,合理的利用风险创造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管理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这一基本目标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措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因此,要对以前的管理模式加以改造,不断探索适合时展潮流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董永,张大军.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上海会计,2008
[2]王学龙,王宝麟.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与实现[J].中国财会研究,2009.
[3]程干祥,李寒梅.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探[J].中国财会月刊,2010
[4]杨超,何进日.新经济时期下国有企业财务目标实现浅论[J].中国财会月刊,200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愈加激烈,我国许多企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严峻形势,因此,我们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制定多方面的创新策略,改变运行机制,提高生产技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有效且高效的管理模式,加强科技领域的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策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能稳定持续发展。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1. 经济管理是企业围绕切实可行、有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工作中,引入经济管理体系,用管理的手段去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通过适当的管理系统去维持企业利润的稳定。
2. 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制定企业战略目标、设置组织机构和职能、经济管理体系、内部考核、人力资源、生产持续改进以及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的管理体系。
在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必须把生产与经营作为主要部分,同时还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生产和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原材料、人工、销售等方面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根据企业经营模式和经济管理策略对企业整体结构进行有效调整,确保企业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只有企业不断完善现存的经济管理策略,充分利用好企业现有资源,再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企业经济管理是结合企业整体规划,并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制定出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由于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经济的正常发展,企业经济管理就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大多数企业还是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这将成为阻止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在如今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结合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管理策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及时进行创新。一些企业仍是把经济利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地位,忽视了长远持久的企业发展规划,使企业经济管理形成混乱不堪的局面,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使企业逐步陷入经济危机中。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它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现有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对管理制度体系不重视,造成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与实际管理情况大相径庭,就会导致企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大漏洞,致使企业陷入管理危机。另外,一些企业制定管理体系时,没有根据经济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具体情况,导致制定出的管理策略理论性太强,华而不实,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失去了实用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
在企业的体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包括企业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岗位分配以及各种考核等,许多公司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思考,资源投入不足,对人力资源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者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没有完全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挥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的作用。一些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对岗位职责无法进行落实,就会加大人力资源的负担,常常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混乱的情况。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对工作的交接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管理机构缺乏灵活性
企业管理中会出现不同的管理模式,各个部门都会根据部门性质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模式,这就会导致有些制度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相互限制,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模式处于停滞状态,不能正常运行。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对经济管理体制不重视,致使机构体制出现衔接不当、管理混乱的情况,与经济发展的规律相违背,必然会影响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使企业陷入经济和管理的双重危机。
三、市场经济发展管理下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一)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为改变陈旧落后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就应加大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力度,让企业从上到下的员工都重视起来。
(1)企业管理者要坚持长久发展的眼光管理企业,制定长久可持续的整体规划,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企业的长久发展,制定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理念的创新主要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定企业战略的实施方案,要有全局性和先进性,在执行中,不断促进企业对多元化竞争方式进行创新,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占据优势地位。
(3)制定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时,要把危机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中,提高企业的危机意识,制定完整的危机管理和解决危机的措施,使企业全体人员居安思危,做好随时应对市场变化的准备。
(二)不断完善组织机构
企业的整体管理都是从上层到下层不断壮大的管理模式,类似于“金字塔式”的结构,使各个管理部门能科学合理地衔接在一起。这种管理方式要进行不断优化,就需要从整体管理方面作为着眼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作为金字塔上层的管理者,必须熟练把握企业管理的全部程序,不断熟悉了解法律法规,让企业的管理策略能落实具体的工作中。
作为金字塔中层的管理者,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熟悉企业整体的管理策略,制定出与企业整体策略相配套、符合企业发展策略的管理方案。在执行管理策略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制定的方案进行评估审核,不断进行完善,制定出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做好领导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真正关心基层员工的需求,真正做到上情下达。
(三)强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针对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部门管理不当、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当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不仅要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应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
(2)对人力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给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
(3)建立完善的竞争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的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要做好员工岗前培训,提高员工在实际工作的能力,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管理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在执行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有效约束和监督。企业从开始到发展壮大都需要一个过程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即使再完善,都无法抵挡外部环境的影响。面对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将经济管理策略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从企业内部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约束各级管理人员要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策略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五)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可以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分析出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企业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济管理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控制力度,确保随着市场变化而做出调整的经济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
(2)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寻找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改,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监督约束,促进企业能又好又快发展。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性对企业经济管理策略进行风险评估,对企业可能承受的风险进行研究,进而提升了企业所制定出的经济管理策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要想持续长久地发展,就必须和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保持一致,制定出可行的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和确定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执行经济管理策略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不断完善现有体制和组织结构的同时,还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提升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当然,企业现在的经济管理策略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通过系统的管理制度去不断进行规范,不断对企业经济管理策略进行创新,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同时还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不断进行创新,共同推动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企业管理模式
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只是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模式上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让世界经济呈现出了一种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发展趋势。这就使得知识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对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措施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探究。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方法的转变趋势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首先,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企业但是组织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间的知识实力竞争,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1]。这就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扮演一个知识传播者和知识创造者的角色。这种新的企业经营理念的产生,就对企业中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现代企业中,以企业经理人员为代表的中层领导要在发挥自身监督控制这一职责的基础上发挥一种指导与鼓励的新职能。从企业的驱动模式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围绕顾客来进行的。例如新型校车的研发与上市就是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的,针对频频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国家加大了对学校校车的管理力度,学校及一些负责学生通勤业务的客运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能对已有的车辆进行更新,宇通、金龙、扬州亚星等客运车辆生产企业正式基于这种需求开展了新型校车的生产工作。
二、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和激励制度陈旧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一些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经对缺乏外网、内网及信息库等软件系统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一些企业推行的以底薪和业务提成(绩效)为基础的薪资模式,已经对传统的以岗位定工资的激励制度进行了变革[2]。但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是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还依然存在着组织结构僵硬的问题。以职能分部门,以职位分层次以企业规章制度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是一些企业仍然在沿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对干部职工责任意识的强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过于严密的管理模式对员工的创造力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以外,员工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也在一些企业中有所存在,在一些企业中,员工担心自己在参与知识交流以后失去对这种知识的“专利权”,这种思想的存在也会对企业内部的知识传播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措施
第一,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构建一种专门的知识管理制度。一些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构建专门知识管理部门的做法就是注重发展专门知识管理制度的体现[3]。第二,企业要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了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品物质含量占产品价值的比例呈现出了一种不断下降的方式,这使得产品的知识价值含量呈现出了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现代直销领域中流传的“跨界打劫”的发展模式,就是产业边界概念被突破的一种表现。这样,企业应该从营销策略方面入手,对自身的发展理念进行更新。科技的发展成为了我国企业的一种营销重点。在对科技创新问题进行关注的过程中,企业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对自身的组织与管理进行完善。我们还是以客运车辆制造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现在在街头常见的一层半客车就是客车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产物,面对高速铁路客运业给传统客运行业带来的冲击,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成为了传统客运行业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在应对这种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客车生产企业通过对生产双层客运车辆和单层客运车辆的传统思路进行创新,在对双层客运车辆的整车高度进行降低的基础上,通过提升载客区域地板高度和驾驶室下沉技术和节油技术的应用,推出了一种介于单层客车与双层客车之间的层半型豪华客车。这种客车在客运行业中的应用就可以说明这种新型客车的研发是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结论
知识经济的到来是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只有我国的企业家只有在扎根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才能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丁锋.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05:55-57.
[2]罗丽娜.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状问题;对策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且日渐成熟。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迎接市场挑战,把握市场机遇,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方面的焦点话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内企业现阶段的经济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生产为中心,以经营为目的,实现生产和经营两者的相互结合[1]。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而且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2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概述
做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应充分理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等进行逐一分析,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其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密切关联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指的是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基本经济体制,特点表现为经济关系货币化、经济系统开放化、经济资源商品化以及市场价格自由化等[2]。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则主要指的是企业针对自身发展情况所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具备控制性及协调性特点的经济活动[3]。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建已成为企业获得财富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重要基础。较计划经济体制不同,企业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特别是企业自身优势和特点,制定出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或制度,为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资金周转等奠定坚实的基础;(2)充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经济管理中应制定科学、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市场发展相一致。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定变革,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4]: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中,企业经营以政府拨款支撑为主,国家和政府是企业真正管理者;第二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中,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由市场决定,以竞争为动力,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将企业生产、经营、流通等进行融合,进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3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国内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些情况对企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单一的计划与指挥经济活动模式,向着监督和决策经济活动转变,以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目前,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较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了更加显著的改善,管理体制逐步成熟,但是,多数企业仍存在着普遍的通病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5]。第一,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虽然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但是,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的工作相对缺失,造成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完善性。造成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因素诸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经济管理重视程度仍不足,在建设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过程中受传统、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影响,致使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另一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企业基层职工,都将过多的精力放到生产管理之中,而在经济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相对缺失,这造成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效果不显著。第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企业中员工整体经济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偏低,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对相关人员等激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但对企业员工参与经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人力资源部门波动大;同时,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以非专业人员兼任,没有得到过系统、正规的培训,导致人力资源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平不高,对企业经济管理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企业内部员工受工资待遇、福利、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及其他各方面因素影响流动性较大,严重破坏了企业人力资源整体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稳定性。第三,在企业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同样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造成其组织结构不完善,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不利影响。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建构过程中受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影响,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过于陈旧僵化,与市场经济体制极不相符;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但对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同时,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长期、科学、有效的规划,而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导致其组织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此外,企业领导层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组织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4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对策
针对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状问题,充分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特点和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需求,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6]。第一,转变传统、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借鉴和吸收优秀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应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逐步将企业经济管理中传统理念转变,一方面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从企业规章制度自身发展着手;另一方面,应根据国家、行业内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促进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特点,企业要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制定出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并对其实施效果和执行力度科学性进行有效评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加强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沟通协调,整合企业各方面资源,做到优化配置,进而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切实可行。第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应不断健全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专业化,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责任,确保管理部门管理有效实施。针对企业经济管理现状需求,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并充分体现出其权威性和重要性,进而能够在生产与经营部门起到协调作用。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能够监督其他部门的运行情况,以便促使企业的正常运转得到实现[7]。可见,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督查和审计规范并形成常态机制,可以有效地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中各相关部门应充分遵循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确保各方面工作都能够在相关制度的规范下执行,进而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第三,企业管理层应重视企业组织结构,针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组织结构问题实施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说,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结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陈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在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取不同情况使用不同应对方法的策略,发挥出企业的自身优势,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进而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完善。一方面,企业应当充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对企业内部员工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训工作,促进企业员工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对外招纳人才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长期规划战略,引进高端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此外,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其价值。
5结语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其不但决定了企业社会经济效益能否实现,而且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转变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进而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科学、合理、高效。
作者:胡生军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葛微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5).
[2]毛春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
[3]陈卫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战略,2016(529).
[4]温东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6(01).
[5]张万秀.探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关键词:企业年金 养老保险 投资管理
发达国家企业年金计划按照筹资和运作模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缴费确定型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简称DC计划)和待遇确定型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简称DB计划)。
一、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的计划类型
(一)DC计划DC计划是由企业设立,为雇员建立个人账户,并按个人账户积累额支付退休金的一种退休金计划。这种计划事先确定每期的缴费金额或比例,雇员对个人账户拥有投资决策权,并承担由此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回报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金水平取决于雇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的缴费额及其投资收益,因此退休金数目并不确定。一般来讲,企业和雇员缴费额符合条件的部分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二)DB计划DB计划是由企业出资建立养老基金,定期向退休雇员按固定金额支付退休金的一种退休金计划。该计划事先确定雇员的退休金水平,然后根据基金的运营状况、雇员年龄、雇员离职率、工资增长情况以及管理费用等因素,逐年计算企业的缴费额。企业缴纳的这部分金额在规定限度内享受免税待遇。该计划筹资所需的金额往往是不确定的,退休金的投资决策权完全掌握在企业手中,风险也由企业承担。
(三)DC计划与DB计划的比较显然,DB计划与DC计划在企业年给付、给付金额计算、给付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表1)所示。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DB计划与DC计划在设计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企业或雇主承诺受益人享有某一给定标准的养老金,其标准一般由一个特定公式决定,通常与受益人的收入或工龄有关;后者明确的是受益者现期的缴费水平,一般根据雇员的收入或工龄由雇主或雇员单独或共同缴费,雇员退休时的受益水平取决于雇员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额。从退休金的筹措责任与风险分摊角度分析,DB计划中雇主承担了大部分投资风险,当边际投资回报率大于假定的投资回报率时,雇主缴费额就会减少;反之,则必须增加。除非雇主破产或其它特殊事件发生,受益人养老金的高低不受年金投资状况影响;DC计划则由受益人承担投资风险,除非年金方案中规定了最低投资回报率或最低养老金给付,否则养老基金投资好坏与否都不会给雇主带来额外的负担。显然,DC计划更强调自助与自我负责的理念,随着世界“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和各国财政负担的加重,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采取该计划。
二、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税收模式的比较
(一)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税收模式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行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先由企业或雇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再通过养老基金投资获得回报;最后从养老基金及其运行中获得养老金收入。上述三个环节中,保险缴费、投资回报和养老金发放为政府征税提供了可能。(表2)列举了OECD八国对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政策。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对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选择了EET模式,即对养老保险缴费和养老基金投资回报实行免税,但在年金待遇给付时要征税。采取这种企业年金税收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二)EET模式可以有效地调动雇主和雇员参与年金计划的积极性,促进年金计划的推广(表3)列出了常见企业年金税收模式的对比结果。从可以看出,EEE模式的年金增值率最高,达到61%,雇主和雇员得到的税收优惠最多,但国家财政的税收损失也最大;EET模式和TEE模式的年金增值率相同,前者是在养老金待遇支付环节征税,后者是在养老金缴费环节征税;TIE模式和ETT模式都是在二个环节征税,税负较重,年金增值率较低;而'ITr模式税负最重,年金增值率是负数,不可避免地会挫伤员工储蓄养老的热情。另外,从各国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实践情况来看,EET模式对于调动雇主与雇员参与年金计划的积极性、平衡雇员在就业期和退休期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EET模式有助于保持企业年金税制与基本养老金税制的一致性从整体范围来看,多数发达国家对养老金体系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实施的税制模式也是EET。例如,美国、英国、德国对于雇主和雇员向社会保险缴费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允许将其作为费用支出在税前进行扣除,也就是养老金缴费是免税的;另外,发达国家对基本养老金大多实行的是现收现付模式,几乎不存在基金的投资积累,因而也就不存在向基金投资收益征税的问题了;从待遇给付环节来看,尽管部分国家对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给予了一定的税收豁免,但多数发达国家(如英国、加拿大、荷兰、瑞典等)规定退休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时需向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显然,基本养老金的税制模式属于EET模式,保持与基本养老金税制相一致,以便于税收监管,这是各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制度选择EET模式的另一个原因。
三、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的资产运营管理
(一)企业年金的管理方式国外的企业年金一般由企业指定的托管人进行委托管理,托管人必须决定如何对企业年金的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受托管理人的产生有法定程序,大多为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是银行、寿险公司或企业自己的投资运作部门。受托管理人可以另外雇用其他服务提供商为养老金计划投资运作提供相应服务,如计划的事务管理人、账户管理人、资产托管人、外部审计师和律师等。这些服务提供商除受到自身所在行业的监管外,还要接受养老金投资运作监管机构对其提出的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以英国为例,企业年金的具体管理方式可分为四类:一是直接购买保险公司现有的养老金保险计划。在这种方式下,托管人只需将缴纳的年金基金直接转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会依据承诺的收益提出企业年金缴费的水平。二是企业年金托管人可以决定参加由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基金,基金的运作独立于托管人,不会承诺投资收益。而基金一般是一揽子投资管理,由若干个小的子基金构成,企业年金托管所持有的基金份额的价值就是企业年金的总价值。三是企业年金托管人可以通过直接委托一个或多个金融中介机构来自己管理企业年金资金。四是企业年金托管人自己直接来管理企业年金的投资,这种方式又称为“内部基金管理”,托管人可以聘任一个或多个投资经理来管理。无论采用哪一种管理方式,对企业年金账户通常每年都要审计一次。托管人需要将企业年金当年缴纳和支出的情况,以及投资收益和总资产规模向企业及其员工进行披露。
(二)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与各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和政府监管水平密切相关,年金基金投资组合中大多包括了债券、股票、抵押贷款、房地产等多种投资工具。结合(表4),综合考察发达国家年金投资的资产配置状况,主要
有如下特点:(1)股票类资产投资比重与资本市场成熟程度有关。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股票类资产在养老金中的投资比例较高;反之,比例较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监管水平的提高,股票类资产的投资比重也将逐步提高。(2)无论资本市场成熟程度如何,政府债券一直是各国养老金重要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波动较大时,政府债券是理想的避险工具。(3)共同基金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等特点,养老基金通过投资共同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式。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可供养老金投资选择的共同基金有多种,其中,投资于国内股票型基金占了绝大多数,投资效益较好。
(三)企业年金的投资监管与投资收益国外对企业年金投资的监管存在严格限量监管和审慎性监管两种基本监管模式。(1)审慎性监管模式。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用审慎性监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企业年金专业投资机构的准入资格仅作一个基本条件要求,选择专业投资机构主要依靠受托人或基金理事会自己拟订的标准进行,政府一般不过多地介入基金日常运作,在投资行为细节和其他方面给予基金充分的自由,但这种监管模式是以成熟的资本市场、严格的法律约束和良好的监管水平为基础的。(2)严格限量监管模式。法国、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的国家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在这种监管模式下,监管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通过限制市场风险暴露来保护受益人的利益。为此,政府通常实施严格的专业投资机构准入制度,对企业年金专业投资机构的公司组建、系统建立、标准设立和人员选择方面采取“一揽子”的监督管理,对年金基金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作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监管机构则根据这些规定,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运营。(3)比较分析。从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来看,实施审慎性监管的养老基金投资收益比实施严格限量监管的养老基金更具优势,见(表5)。实施审慎性监管的企业年金基金之所以有较好的投资收益,主要在于“审慎性”监管规则使投资管理人拥有很大的自,其年金投资受政府约束少、自由度高,对投保人的利益更加关注;而严格限量监管过分强调单一资产的风险而忽略了投资组合可以分散风险,不能投资于衍生金融工具和国际证券,实际上加大了投资的系统风险,并极有可能导致投资组合的趋同,使年金成为政府预算赤字的融资手段,不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才及投资专家队伍,容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作风。
四、国外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一)尽快建立以EET为主体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模式由于企业年金承担着明显的社会责任,发展初期往往需要政府推动,大多数国家通常都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为职工设立企业年金计划,我国也是如此。2000年国务院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通知,在通知的第二部分第十条提出“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列支”。这是我国首次在税收政策方面对企业年金发展提供支持。但是,这一政策在具体操作中尚有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其一,该政策并非作为明确的、全国性的财政政策出台,而只是作为企业年金试点办法中的一项规定,其约束力有限,有些省市修改了企业年金税前列支标准,如重庆改为3%~5%,湖北提升到12.5%,另有12个省市没有相关的扣税政策规定。其二,没有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员工的工资水平差距,使得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年金税前列支标准,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其三,没有考虑对个人的税收优惠,对员工个人而言,加入企业年金不仅没能享受到税收优惠,而且还会降低即期收入水平,这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年金计划的积极性。而没有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将失去群众基础,有违政府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年金发展经验,逐步建立起以EET为主体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模式,只在员工领取养老金时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职工参与年金计划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与壮大,也有利于缓解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促进企业年金实现养老保险20%替代率的目标。
(二)逐步放宽对企业年金投资工具的限制我国目前对企业年金投资监管选择的是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企业年金投资呈现“5:3:2”的分布状况,即债券投资不超过50%,股票权益类投资不超过30%,现金、票据等流动性资产不超过20%,这种投资比例限制是从我国当前的投资环境和居民风险承受能力,本着谨慎投资的原则制定的。但是,目前这种比较保守的投资方式并不能有效防范通货膨胀,年金投资收益增长空间有限,难以缓解养老金的收支矛盾。借鉴国外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经验,现行企业年金投资比例限制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1)增加权益类金融产品投资比例,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根据国外经验,股票及基金投资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适当提高权益类产品在企业年金投资中的比例可以增强企业年金投资的盈利性。随着股权分置等深层次问题的基本解决,从2006年开始,我国股市正向更加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投资收益水平正稳步上升。从基金业的情况看,经过9年的发展,我国基金业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投资业绩均有明显的提升。企业年金投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战胜通货膨胀,1999~2004年我国股票型基金(含混合型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是6.02%,而同期的通货膨胀水平仅为0.65%,股票型基金投资已初步显现了具备抑制通货膨胀的效能。因此,现阶段适当提高股票及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在企业年金投资中的比例是完全可行的。(2)综合运用多种投资工具,降低企业年金投资风险。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更好的投资工具,实施多样化的分散投资,这是我国企业年金投资长期应当坚持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利率掉期、期权等衍生工具陆续推出,应当允许企业年金参与少量的以套期保值、对冲风险为目的的衍生工具交易,进而降低投资风险。此外,鉴于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期,企业年金也可适当投资期限长、有稳定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期限长、流动性差,为确保年金资金的安全性,对这类投资应有适当的比例限制,并要公开、透明地操作。(3)拓宽投资渠道,开放海外投资。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当不同资产收益的相关性较弱时,将这些资产纳入一个投资组合,可在保持平均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投资风险。通常国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相关性较低(各国产业发展周期不同),因此适度开放企业年金的投资领域,允许到国际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不但可以分享国外经济增长产生的利润,增加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而且可以降低本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风险,使年金投资在多样化方面得到更大的益处。
(三)建立市场化的年金投资运作体系,力戒政府介入企业年金属于非公共性质的养老保险计划,企业年金的运营可以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