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绿色债券市场格局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福川伸次
高度技术社会推进协会顾问
金融业与服务业一体化新动向
现在不仅是制造业,包括金融业、服务?也都已经出现了新的一体化动向,日中韩FTA(自由贸易协定)当中,大家都指出不是1+1=3,而要一定得到4、5甚至更大的成果才行,为此我们应该做好相关的基础构建工作,其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各国的企业家,尤其希望各位企业经营者能够在这当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董事长
一体化需要企业家的务实行动
亚洲经济一体化需要企业家的务实行动。 21世纪企业有四个新的特征:一是有更强的适用性,二是具有更强的整合能力,三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存亡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四是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将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新时期的企业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以务实的行动来促进和推动亚洲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肖钢
中国银行董事长
债券市场发展有利于金融稳定
当前大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亚洲区内金融的稳定。东亚各国普遍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也即依靠银行体系融资以支持经济发展,把金融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亚洲金融市场不完善,当遇到外来冲击时容易引发危机,所以大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有利于我们这个区域内的金融稳定。
守村卓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副行长
中等收入人群促进经济一体化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所加快,特别得?益于我们区域内的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增加映射到我们亚洲区域消费领域,我们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
李东生
TCL集团董事长
中日产业结构有强互补性
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产业结构来看,中日两国在大部分产业结构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日本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有很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以及正在成长起来的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三村明夫
新日本制铁公司会长
能源安全不能忽视
考虑能源问题至少有三个因素不可不提:首先要想促进增长必须要以合理价格获得足够量的能源;其次能源安全非常重要;另外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影响也必须认真要加以考虑。这三点非常重要。
张国宝
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中日应争取取消“亚洲溢价”
在世界能源新格局下,中日两国不应在?所有领域都把对方看作竞争对手,而应该是拥有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比如油气价格历来亚洲高于其他地区被称为“亚洲溢价”,中日两国都是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国,我们应该统一协调立场,增强油气谈判地位,争取取消“亚洲溢价”。
刘顺达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
能源、数字及管理创新应为一体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现在发电量在世界上已经位居第二,但是我们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中日双方在合作上应该提高一个新的层次,这个层次就是能源、数字及管理创新为一体,这一切正是日本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迫切的希望。
北村雅良
电源开发株式会社执行总经理
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所有的产业基础是要完善充足的电力供?应体制,这也是我们今后的追求目标。但是,发电业务还包含着我们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发电站建设和运营一定会带来影响。如何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且使电力开发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这是我们最核心的问题。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
海外长期稳定矿产资源是紧迫课题
中日双方都面临一个紧迫课题,就是寻?求海外长期稳定的矿产资源。立足长远,面向未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布局。中日双方在金属矿产领域存在同样的需求,面临同样的机遇,可以通过企业间的携手在矿产资源投资方面深化合作。
邢炜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资源创新需要跨领域合作
第一,节能和资源的管理不再是资源和?能源管理企业的责任,而是所有企业家的责任。我们要共同承担,我们更要去创新;第二,经济结构调整会带来许多创新,中日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也要创新,我们的创新要有跨领域的合作,凡是有利于绿色有利于环保的事业,都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把我们的经验、技术贡献出来共享。
袁懋振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咨询委名誉主任委员
中日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中日能源领域合作的前景广阔。在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日本的节能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环保产业拥有世界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中国的环保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技术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中国节能环保的发展前景也为日本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共识关键词
枝野幸男
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
中日企业家应多达成共识
中日企业交流会期间,《博鳌观察》对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枝野幸男进行独家专访,对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枝野幸男认为中日企业家应该多达成共识。
A股短期还有一段动荡期
7月CPI6.5%创出新高,比市场普遍预期略高。7月CPI环比0.5%,仍高于历史均值水平,上投摩根预计8月份的CPI预期暂为6.4%;9月和10月份也有可能在6%以上。但通胀压力阶段性高峰期已过是大概率事件,近期大宗商品的回落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趋势,但后续的下降比较缓慢。
上投摩根表示,短期看,即使CPI创新高,本月央行也很难有所动作,政策调控的预期减弱。现在市场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海外,由于全球投资者对重要经济体的国家债务信心危机升级,是否会演化为流动性危机,有待观察,而市场的稳定需要各国政府一致努力,需要假以时日。受此影响,A股短期还有一段动荡期,但我们相信在基本面并没明显恶化的情况下,A股还是处于底部区域。下面要做的是保持信心,等待情绪稳定,收复失地。
大摩华鑫基金:美国经济
基本面未发生实质变化
大摩华鑫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大摩强债基金经理汝平10日表示,此次美国信用评级下调不具有实质性影响,美国的基本面并未因评级下调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此次下调不会引发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全球债券市场的深幅调整。当时的次贷危机是流动性问题,次级债券普遍从AA+以上评级下调到投资级以下,引发大量机构争相抛售,流动性匮乏,金融体系坏账急升。美国国债评级下调至AA+后,违约风险依然很小,流动性非常好,市场资金也相当充裕,即使抛售也不会出现无人接盘的问题。目前仅标普一家下调评级,穆迪和惠誉仍然给予美国国债AAA评级,金融机构不会由于自身投资制度的要求而被动地大量抛售美国国债。此次评级下调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升反降,这说明评级调整本身的影响不大。市场参与者对经济的担忧导致避险情绪上升,推动美元回流,相应降低了国债收益率。
大成基金:
不宜过度悲观
鉴于近期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调,国内猪肉价格也将回落。在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性放松也将是大概率事件。我国经济领先指标已出现见底回升的趋势,投资者不宜对股市过度悲观。
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大幅下跌,通胀压力明显减弱。统计数据显示,7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商务部食品价格指数涨幅均低于6月,食品价格在7月已经出现拐点。商务部食品价格指数7月第一周创出高点,后三周连续显著回落。至于PPI,尽管7月同比上涨7.5%,但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环比负增长。
大成基金预计,在目前的宏观经济新格局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具有稳定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其股市表现有望优于发达市场。大成基金看好我国股市在内需、创新和绿色环保领域中较具成长性的公司,具体行业包括光伏、电子、物联网和新材料。
博时基金:
CPI难以快速回落
[关键词] 国民经济;金融改革目标;证券;优化金融结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16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22- 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市场对于金融改革的需求逐渐呈现出更多的需求。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和国际的经济环境之中存在一定的不稳定以及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当前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该要注重国民经济转型与相关的控制金融风险、稳定经济增长、防止严重的通胀等相互结合。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逐步对当前国家金融的宏观调控体系进行完善,并且全面深化金融的改革,为当前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出一个更好的信贷和货币的环境,从而将金融服务的水准以及经济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促进中国的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1 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改革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当前,中国的金融机构组织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组织架构格局,不过中国诸如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的国有控股银行,虽然进行了相对应的股份制改革,但是仍然是国有资本占据绝对优势,在市场的金融机构竞争当中,依然是中国金融格局里较大的权重。当前中国的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网点、服务的辐射面积,都相对超越了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发展的状况不断深化,而且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头都在发生着格局的变化,所以,金融改革制定的目标当中,建立起具备多元化以及跟多层次的现代化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就成为了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加快对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对中型银行以及小型银行的配置分层,还有布局结构产生更为合理科学的调整。中型、小型的金融机构以及融资机构在中国的准入门槛降低了,从而促进了民间资本的活力,并且规范了民间资本的流动,促进民间资本的合法投资。并且发展得较快的城市和区域,已经渐渐形成了城市的银行,这种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地区的融资能力,降低社会各界的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改革,能够更好地促进政策性银行的运营合法性,从而对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畴予以划定。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能够更好地强化金融的细化,从而明确各类型金融机构对于各项金融业务的协作和分工,从而对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且在金融机构的改革过程当中,针对农业的借贷方式,能够更好地进行运转,从而为农民的金融需求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服务平台。
2 金融市场体系改革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市场金融改革以及发展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对国民经济提供服务为核心,也就是通过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目标之中,非金融类的金融企业进行直接融资要占到社会整体融资规模的15%以上。因此,资本市场和中国的金融业态,要更趋于层次多元以及功能丰富,才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当前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股份转让也进一步信息化,并且对于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更多的“绿色通道”。
2013年中国的证券业监督协会,已经对资产多元化转让提出了新的鼓励思路,并且鼓励企业进行有价证券、公司债券以及金融债券在市场上、交易所以及银行之间进行流转,从而促进企业的资产流转,激活市场资本的活力。而且要更进一步对资本市场进行多层次地构建,这一部分是在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中的退市制度改革里产生影响的。而且创业板的退出,也可以进一步改革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规则。中国的证券业也开始主导相关的私募产品,这些也都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实质性的影响。
当前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是十分丰富的,对于市场的基础制度仍然要强化建设,而且对于金融市场中的主体货币市场和其他的子市场之间的联系要予以关注,这一方面的发展目标将会对货币市场的投资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3 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1)银行业在经营业务方面出现的升级转型。银行业内的金融机构要更注重对多层次信用贷款的投向政策进行适当调整。随着这一部分的改革,当前银行的信贷投资的资源,往往更注重民生大型工程以及城镇化的建设,从整体上对于国内市场内需是起到扩张和拉动等经济作用的。而且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其信用贷款的投资方向逐渐趋向于三农部分和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第三产业等,对于国民经济中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积极推动作用。银行业在经营业务上的改革目标,更多指向了绿色的经济领域,如生态的经济、循环式经济以及低碳类的产业,并且对高污染以及耗能类的行业,特别是当前国民经济之中,产能出现过剩行业的信用贷款进行严格把关。并且对于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对于信贷结构进行深入的优化,调整当前银行金融客户的结构,并且对于企业以及个人金融业务的升级转型。而且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问题,要构建出一个更好的中小类型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并且更为积极地推动多种层次的中小类型企业的担保系统,对于能够达到相关融资要求的中小类型的企业,可以透过创业板或者相关的银行债券市场进行直接性质的融资。
(2)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目标,更加降低资本上的消耗,能够推动当前金融资产的快速发展。当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目标,能够更快地促进企业的经营转型以及创新,从而对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够对于产品的创新以及各种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进行扩大化。这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降低了资本的交易成本,从而出现了投资类、信用卡以及托管、离岸等新兴的金融业务。
(3)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改革方面,能够强化银行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的责任心态,从而促进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的水平。这一类的改革目标,会对当前金融风险的量化考量系统和计量的系统进行运用,并且对当前金融风险管理方式进行系统的整合。这一板块需要对于零售类的信用贷款风险的合理控制和管理,对于市场上以及资本流动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对于各种票据以及跨境、跨行业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且这一个方面对于当前国民经济当中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能提供更合理的规避和解决的方法。
(4)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银行业改革,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创新。当前国有控股的大型银行以及各个类型的商业银行,很多都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农村的金融业务开拓了不同层次的服务,而且能够更好地拓展农村的金融资本供应链条,对于当前国家的资本配置效率能够更好地提升。特别是对于农村的林权抵押、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以及相关宅基地的抵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此进行了探讨,并且也提出了农村土地确权的问题。因此,对于农村的银行金融改革,是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路向。在这一个目标的指引下,农村的各项融资形式的办理流程应该进行简化,而且对于支援三农的相关融资项目,其担保的机制已经逐渐出现了创新的趋势。
4 金融业务的多元化改革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1)金融业务多元化改革中信托业的发展。信托业的改革和发展,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是被压制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这种信托业的建设,逐渐给市场的金融业态带来更多新的力量。信托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对于大型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房地产投资提供更多的支持,在金融改革目标的指引下,信托业自身也会进行调整,对于其市场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而且加大了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2)相关的证券机构进行改革发展。证券机构的改革发展逐步加快,这种改革能够打破当前市场上证券产品的同质化,避免对于行情的过分依赖,而且提供更为细化的客户服务,避免市场中的客户流失等现象。这些方面都可以更好地促进证券行业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整。而且证券机构的改革以及发展,能够创新自身的销售模式,提供具备行业差异化的服务,从而促进市场中各个证券商业机构的良性竞争,给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多元的证券金融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国权,徐露辉.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J].浙江社会科学,2004(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际收支不仅在总量方面规模快速增长,而且开始出现了以“双顺差”为特征的结构性转变。从1999年到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八年“双顺差”,经常项目特别是商品贸易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构成部分。
2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形成的根源
2.1内需不足
内需不足方面主要表现为储蓄过剩,资金闲置以及资金利用率低等现象。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0663亿美元。相对于如此之多的国家储备,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观念的差别,使得在政府中存在着大量的政府储蓄,微观经济主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私人储蓄。政府对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也使得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医疗、教育成本预期的上升,进而减少即期消费,增加了私人储蓄。
由于内需不足,使得国内资金利用率低。为了确保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实际贷款利率明显偏低。而且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之下,可以用来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金,大多数被用于生产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这些造成资金的低效率使用。
2.2资源不合理利用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经济持续发展不能持续。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最近几年内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并形成了过大的生产能力,超过国内消费的能力,因此相关产业必须通过出口找出路,这是我国钢铁产品、电解铝、焦炭等“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近几年外商投资持续增加,以机电产品为主导的国际制造业向中国大量转移,使我国成为部分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国际制造中心。一些产业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国内市场需要,这是出口大量增加和贸易顺差等不平衡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3相关政府政策的不足
以发展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在该政策出台初期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资金,充分利用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活力。但是,这种政策使得我国受资源约束,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出口大量增加。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政策。长期以来,各地政府为了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往往把GDP的增长作为评估其政绩的主要指标。各地政府的出口创汇、招商引资成为重要的手段,并最终以“双顺差”反映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其中地方政府在各地的投资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吸引外企的政府优惠税收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配套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口退税政策、“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政策等多项税收减免政策,都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其全球的利润中心,以充分享受优惠的所得税政策。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形成。
2.4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融资渠道单一也是造成目前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之一。从金融市场发展来看,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融资渠道以银行体系为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尽管国内积累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通,形成了国内资金流动性、外汇储备、境外融资规模“三高”并存的局面。
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1)增加政府职能,扩大内需。在贸易顺差巨大的情况下,增强国内消费是消化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产能的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持续、稳定、合理比重的国内需求是维持GDP长期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增加国内需求也是解决“双顺差”不平衡最根本的途径。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以及教育体系,加快对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和发展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吸引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通过政府和媒体抵制资源不合理利用。在政府方面,应当在各地政府当中,积极推广并采用更能反映资源稀缺性和体现经济外部性的绿色GDP来衡量各地政府的绩效。通过政府从更加宏观的方面把握整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媒体方面,可以通过媒体来加大宣传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等观念,从人的价值观上来影响微观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引导其更加健康合理地消费。
(3)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征收资源费、排污费,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成本。通过征收资源费(税)、排污费(税),将厂商生产的负的外部效应成本化,也就是将社会成本反映在厂商的产品生产成本中。当前我国价格体系尤其是资源类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这使得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4)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5)对于金融市场层面的调节,应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满足境内外机构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仍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企业融资依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在我国压缩信贷规模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一些国内企业只能转向境外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需要继续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推动债券、股票等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并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成各市场间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一、山西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
(一)政府“标杆突破”引领全面转型
山西省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煤炭资源重组整合,打造以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为主的煤炭工业格局,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煤炭资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出台《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认定办法(试行)》和《标杆项目优惠政策》,筛选了第一批20个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总投资3063.9亿元。同时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用地保障、融资支持、上市扶持、电价优惠和重要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0项优惠政策。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838项,成为全国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保留下来的269项审批全部纳入电子监察平台,审批时限比原来缩短了三分之一。
(二)加快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
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积极落实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机构设置,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的合力初步形成。对煤炭资源整合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201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煤炭产业提升项目贷款余额3108.62亿元,较年初增加561.99亿元,增长22.07%,支持煤炭产业升级改造和产业链延伸,2013年累计发放1741.66亿元。
(三)多措并举力促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如晋煤集团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构建起了六大产业结构,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截至2012年末,企业总资产1856亿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684亿元,其中非煤产业收入占比达到74.72%,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如阳煤集团依托煤焦和能源优势,围绕“肥、醇、炔、苯、油、烃”六条发展主线,开展煤化工循环工艺研究,逐步形成煤―煤气化―煤化工产业链、电石―乙炔―精细化工产业链、电石―乙炔―氯碱化工产业链。三是以绿色能源为支点,着力推进能源结构新型化。如晋煤集团牵头成立了国家级“煤气共采”战略联盟,建成国内实力最强的煤层气工程研发中心,其自主研发的“井上下联合抽采技术”,使煤层气抽采效率提高4倍以上,连续6年保持全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冠军。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山西已投资640亿元建设了20个循环经济园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建设的14个园区已初具规模,并成为煤炭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金融支持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一)后续资金需求旺盛,信贷有效投入面临压力
长期以来,山西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煤炭行业,严重地影响着山西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增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山西省实施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收到显著成效。尽管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近尾声,但由于市场并购活动的不同步和企业自有并购资金到位比例的差异,并购市场资金尚未得到完全满足,存在约200亿元的资金需求。按照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总体目标,煤炭产能将从2012年的9亿吨提升到2015年的12亿吨。据测算需要2400亿元资金支持。同时,随着“洁净山西”目标的推进,洗煤行业需增加投入约100亿元。在上游煤机装备方面,预计到“十二五”末,煤机年需求将达到300亿元以上。在当前行业效益不佳的背景下,煤炭行业面临信贷资金压力,后续贷款投入不足或将成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瓶颈。
(二)直接融资比例偏低,融资结构不尽合理
直接融资具有专业化、分散风险、融资成本低的优势,是煤炭转型发展项目理想的筹资渠道。然而,长期以来,山西直接融资比例相对偏低。从2001年至2005年,山西省直接融资比例不足5%。2008年以来,直接融资比例明显上升,企业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债券融资(含可转债)比例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3年的32.3%,但银行信贷仍然是主要融资渠道,金融资产的70%集中在银行体系。
(三)行业景气持续下降,行业信贷风险加大
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减速、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影响,山西省煤炭企业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一是煤炭行业生产疲软,价格持续下跌。2013年,山西省原煤生产96256万吨,同比增长5.3%。价格方面,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吨煤全年平均综合售价450.64元,同比减少89.97元,下降16.64%。二是煤炭效益大幅下降。2013年山西省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利润45.75亿元,同比减少77.10亿元,下降62.67%。三是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截至2013年底,全省煤炭行业应收账款余额为794亿元,较年初增加175亿元,增长28.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37.9%。
三、金融支持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支持体系,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在煤炭业产业重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维持良好的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全省煤炭资源进行整体评估和统筹规划,清理煤炭行业转型发展中的制度障碍。二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省、市、县、工业园区和企业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建立健全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技术标准和政策体系。三是支持、引导煤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努力做好煤焦化、煤液化、煤气化三篇文章,力推煤层气抽采利用等煤化工项目,使其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创新融资机制,打造多样化的融资平台。
优先将符合上市条件的大中型煤炭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支持、推动其利用沪深主板市场融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公司。同时,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息、资源、技术以及人才上的优势,引导煤炭企业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等融资工具对优质项目进行低成本融资。
(三)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特色金融服务
一是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量身定制适合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从煤炭企业技术改造、兼并收购、设备采购、煤款回笼、资金理财等方面定制全新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建立适应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特点的信贷业务流程和信用评级制度,制定符合山西省情的煤炭产业贷款管理办法,简化授信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三是加强绿色信贷制度,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环保部门信息共享,掌握低碳产业政策、环保企业名录、绿色产业项目规划等,构建和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办法。
(四)探索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激发金融支持内在动力
建议政府部门充分利用财税杠杆,建立和完善与绿色低碳信贷政策相配套的财政税收风险补偿机制。在税收政策上,适当降低商业银行在绿色低碳项目中的营业税税率以及相关的所得税税率,允许相关贷款拨备税前列支,出台绿色低碳项目的认证规则、机制,为商业银行介入绿色低碳项目提供指导和支持。建议由财政出资建立煤炭产业风险补偿基金,为煤炭企业的能效融资项目提供履约担保,承担部分风险补偿。加快建立煤炭行业担保公司,为重组方提供与风险投资配套的政府低利息优惠贷款,确保金融支持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山西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融资服务功能,将符合条件的煤炭企业纳入再担保体系,进一步扩大融资担保范围,促进煤炭项目融资稳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容和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3]赵志华.中国煤炭业重组研究:产权交易与金融支持[M].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4]赵志华.山西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M].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混合模型;随机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60-03
一、理论分析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低碳经济引起广大关注,然而学术界关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理论界认为,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直接影响:金融政策等手段可以改变资金的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证分析中,把金融政策等手段具体化为信贷、资本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建立混合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问题:
y=Xβ+Yγ+ε
其中,X是固定效应解释变量矩阵,β是固定效应系数向量,Z是随机效应设计矩阵,γ是随机效应系数向量,常用到的假定是随机效应项满足MVN(0,G)分布,ε是扰动项,协方差矩阵为R。
二、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
(一)金融支持
1.信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信贷投入对各产业GDP增长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近年来我国信贷投入效益变动情况来看,单位信贷增加额与各产业GDP增加额显正相关性,同时存款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信贷来作用于产业GDP。
因此,我们选择各项存款(DEPOSIT)和各项贷款(LOAN)作为解释变量(单位亿元)。
2.资本市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证券市场能够通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资金向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流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们初步选择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亿元)(变量名STOCK)、公司债券(亿元)(变量名BOND)、上市公司总资产(亿元)(变量名ASSET)和市价总值(亿元)(变量名VALUE)作为解释变量。
3.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投资结构对各产业部门的潜在产出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按资金来源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我们将各项汇总作为投资变量(亿元)(变量名I)。从数据来看,我国各产业产值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投资结构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把各个行业的产出作为Y(亿元),行业记为INDUSTRY(分类变量,取1表示第一产业,2表示第二产业,3表示第三产业)。把1993—2010年共18年的数据按照行业差异整理为分层(纵向)数据结构(条记录)。
现在建立线性混合模型,需要考虑三类产业结构之间的方差结构和关系,针对三类产业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设定三类产业结构之间的方差矩阵为UN型。按照第三类方差分析的结果进行变量筛选,同时结合经济学常识,保留了不太显著的LOAN变量,最终进入建模的变量的固定效应的第三类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1。
由此可见,贷款LOAN的效应不算显著,但是考虑到贷款对于金融支持的重要性,以及专家学者的完整论述,本文予以保留。
相应模型的AIC为588.9,AICC为589.2,BIC为584.9。整理固定效应的回归系数如下页表2。
由此可见,投资(I)、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额(STOCK)和存款(DEPOSIT)的效应都为正,p值可见拒绝原假设犯错误的概率都很大,变量比较显著,特别是存款和投资变量。贷款(LOAN)的效应为正,但是结合p值可知与0没有显著性差异。存款对产值的影响为正,而且显著,这肯定了存款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贷款的作用却不显著,这说明融资渠道中,从储蓄(存款)到投资(贷款)的转化渠道不流畅,或者存在一些制度。
产业的影响系数中,第二产业达到18.1041,但遗憾的是不太显著,第一产业为-82.2860,考虑到产业变量为分类变量,需要结合常数项117.1,因此第一产业的截距为34.8,第二产业为135.2,第三产业为117.1。三个产业作为一个因子,其总体效应是显著的。
最后看看三产业的协方差矩阵,由随机效应估计的估计结果可知,UN(1,1)的估计值为0.000424,残差为8068.5。
(二)产业与低碳
对于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总量、人口、单位GDP能耗、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根据KaYa公式调整为:
=××
人均GDP×能源消耗强度×单位能源CO2排放量
其中,能源消耗量/GDP为单位GDP能耗,反映能源消费强度,主要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有关;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与能源结构、技术结构有关。
由表3中数据可知2010年,江苏省单位GDP能耗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单位GDP能耗为0.015 538千克标准煤/元,高于第三产业产业平均单位GDP能耗0.015 277千克标准煤/元;而在2008年,第一产业的单位GDP能耗为0.015 757千克标准煤/元,要低于第三产业产业平均单位GDP能耗0.017 677千克标准煤/元,可见,这两年中第三产业的能耗有了显著改变。第二产业的单位GDP能耗从2008年的0.107 716千克标准煤/元下降到2010年的0.095 978千克标准煤/元。第二产业中工业的单位GDP能耗最大,达到0.106 848千克标准煤/元,虽然相对于2008年的0.117 570千克标准煤/元有较大改观,仍然是能耗大户。然后是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为0.082 710千克标准煤/元,相对于2008年的0.095 314千克标准煤/元有较大改进。其他第三产业的单位GDP能耗较低,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三、结论与建议
有学者认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由供给方转为需求方,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由总量需求不足转为结构矛盾,结构调整后没有对经济增长发挥出应有的支持作用。为了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必须发展与完善金融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功能。
根据以上数据和实证分析结果,我们给出以下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强化资金导向机制,提高金融资源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配置作用
国家层面上,政府应引导和激励投资,积极鼓励商业银行、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进入低碳经济产业项目,达成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的社会共识,促进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市场保障机制。
中央银行应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将信贷支持的重点逐渐由传统产业向低碳经济领域延伸。
促成商业银行的利益竞争机制,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校正与倡导机制,强化资金导向。同时,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发挥纠正市场失效、实现公平的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
(二)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扩充融资渠道,疏通资金形成机制
应完善与发展证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让直接融资成为市场的主体。配套建立与完善抵押担保制度和偿债基金制度,增加企业债券品种。同时必须强化金融监管,强化风险责任。
(三)发展绿色金融,加强金融创新
经济主体应把生态概念引入到经济活动中,把“绿色利润”作为银行经营目标,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低碳经济,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晓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 刘晶晶,陈肖,于甜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8,(4).
[3] 张双英.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6).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因素;对策
本文系教育厅科学技术处资助项目:“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编号:NJSY1431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7日
目前,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面临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重叠阶段,经济的发展稳中有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市场主体稳中有升。从最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前行的新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对于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突显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截至2015年末,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五大基地”的建设取得非常重要的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9.4∶54.5∶36.1演进为9∶51∶40,多元化发展、多极支撑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占整体经济发展的比例明显提高,现代物流业、文明绿色旅游、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等行业迅速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治区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已经占全区GDP的63.6%,纳税总额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80.8%,城镇非公单位从业人员占全区城镇从业人员的76.69%,为自治区经济快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企业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最初的资金都来源于个人和家庭的积累。经济不断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跟着快速发展起来,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使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仅仅依靠非公企业的内部积累不能满足企业内部扩大发展的规模。因此,需要对外进行集资。但是,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放贷款时,却不能给予优惠,反倒会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限制,程序繁琐复杂、贷款额度低、利率高等等不利因素。非公企业自身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内部控制缺乏、信誉低、管理混乱。很难得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与支持。所以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发放股票和公司债券市场门槛较高,企业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根本不符合上市的条件。
为了进一步规范融资市场,内蒙古对非公有企业利用的非正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加以整顿,使民间借贷的行为遭受重大的影响。企业从银行或其他的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不到20%,而从民间借贷或与亲戚朋友筹款的比例高达70%;企业使用的流动资金的50%也是来源于企业的自身积累,从银行或其他的机构贷款的比例达到30%。单一的融资渠道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重要因素。首先,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审批权过于集中,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提供贷款的种类又很少。信贷规模不完善,且贷款利率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已经不能满足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贷的需求;其次,经济实力不强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尤其是从事服务行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缺少有效的质押物,信用担保体系又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很难得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授信。
(二)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比重偏低,发展后劲不足
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准入门槛过高。近几年,为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也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但是不能进一步适应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仍然缺乏可操作,而在市场准入方面同样需要加强和完善。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引起中央到地方的重视,制定了很多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企业运营理念、服务宗旨及发展目标等决定性因素的制定实施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有偏差,部分精神、理念的执行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受阻。受一直变化的市场环境影响,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管理理念的确定在指导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效指导。而一些政府服务部门依然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的问题。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实际效益无法确定一个较高的标准,而只是片面机械执行的问题;有些收费不合理;个别地方政府为了优化环境,对地方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存在着不一视同仁的思想,总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向前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创新完善。在一些非公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因为多数企业都是个人创业发展起来的,虽然有一些企业一直秉承为员工着想的理念,但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有些并不是员工生存发展所需的必须因素也被强加在员工身上。理论上是为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升着想,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员工的工作压力。相关福利政策又不能相应的给予保证,所以使得员工对政策不理解,使得集团内部对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存在误解,不仅不利于相关制度在集团内的顺利执行还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都匀大桥头,汽车打圈圈,火车打转转。”这是贵州人熟知的一句民谚,却曾是都匀城市面貌的真实写照。
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老城,一度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城市建设饱受诟病,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城市规模狭长局促,“大桥头”是许多外地人对都匀的固有印象。
为此,都匀下定了决心:在破与立的辨证中拓宽发展空间,在旧与新的更替中汲取跨越动力。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行文《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都匀市成为获批复的25试点县(市)之一,是贵州省唯一的县级综合试点。
这一年,且看都匀如何旧貌换新颜!
新规划:以人为本扩容提质
11月20日,冬雨绵绵,都匀南沙洲绿地公园却依然人来人往。有市民在慢跑,有游客在拍照,还有老人倚坐在凉亭中歇息。这座被剑江环绕的小岛,亭台楼阁交错,民族风情荟萃,被都匀市民称为“海南岛”。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年多前,这里是都匀有名的棚户区――500多户人家挤在这片小岛上,唯一的进出通道是一座危桥。
2013年,按照黔南州“一圈两翼”的战略布局,都匀市开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南沙洲所属的马鞍山片区与观澜、西山等十个棚户区被列入改造规划。2014年12月,都匀成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城镇建设如何破题?
都匀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详细的思考,迅速组织制定系列规划,明确提出“走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四化同步、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把都匀打造成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山水桥城、国茶之都’”。
建设目标明晰之后,都匀市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选择:将占地115亩、处于黄金地段、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南沙洲打造为绿地公园,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福利”。
“以试点工作为抓手,以安置成区、道路成网、生态成系、商业成集、设施成套为原则,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吴丹表示,都匀的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新”字,让城市不仅扩大规模、还要提升品质。
一个个棚户区拆迁重建、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连接成环,一处处美景点缀其间……
这一年,都匀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医教文体、商超办公、公园绿地、休闲养老、地下管网、道路停车、文化保护等10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布局正在统筹实施;
9个安置房建设项目正在进行,15374套安置房建设即将完工,十大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
四大畅通工程全面铺开,建成南出口大道、毛尖大道等多条干道,基本形成“封闭一环、顺通南北、强化东西、区块成环”的交通格局;
建设剑江河主干道滨河景观带,七大公园雏形已现,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7.58%;
5个商业中心、3个城市综合体正在建设,都匀市区与都匀经济开发区形成“一江带两城”的新格局。
新举措:多方协力经营城市
举全市之力推进“大都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仅需要破旧迎新的决心与气魄,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强大支撑。
“开始推动棚户区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时,我们就听到不少质疑。”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胜军说。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否实现预期规划?配套设施是否能跟得上?
针对这些问题,都匀市积极创新,先后建立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挂钩机制、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市场化运作经营城市管理项目机制。“试点城市,就是要先行先试。许多做法没有先例作为依据,我们‘借脑引智’做足规划、‘勇吃螃蟹’大胆实践。”刘胜军说。
特别是在投融资创新方面,都匀市建立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贯彻“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土储、国资、城投等融资平台作用,拓宽以资本债券市场为主的融资渠道,在“金融创新”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015年初,都匀率先成立了PPP(即公私合作模式)项目工作中心,建立内含39个项目的PPP投融资项目库。其中,都匀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进入评审阶段,这是黔南州第一个落地的PPP项目。
9月23日,《都匀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管理机构组建方案》获得省发改委批复,意味着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投资基金及其实施主体贵州新匀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设立,预计为都匀的城镇化建设融资20亿元。
11月初,国家发改委向都匀市发出“受理告知书”,表示已收到“15匀棚改债”的申报材料,并承诺在60个日内办结。作为国家新型债种,棚户区收益债在全国都没有先例可循。15匀棚改债发行成功后,不仅能为都匀城市建设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还将为新型城镇化融资改革提供借鉴。
通过这些投融资手段和平台的创新,截至2015年11月,都匀已获得融资90亿元,全部用于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融资―投入―收益―再融资―再投入―再收益”的良性循环。
在城市管理方面,市场化运作成效初显。
2015年1月起,都匀市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外包,将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购买服务分为8个标段。现由7家中标公司分别承担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服务,较外包前每年节省资金500余万元,实现了社会效应与管理效能的“双提升”。
新机遇:城乡统筹共谋发展
11月19日,墨冲镇清河村村民骆化粉与丈夫住进了新房。这栋3层小楼位于墨冲镇的布依文化新城。与他们比邻而居的都是清河村的乡亲,因为上游要修建水库,村里50多户人家都以优惠价购置了小楼,“移民”到新城生活。
与此同时,东方机床厂整体搬迁工程开始推进。这座在都匀市区“住”了51年的老厂,将“搬”到绿茵湖产业园区开始新生活――升级工艺、更新设备、扩建厂房。位于城区中心地段的原厂房将与政府联合开发,工厂获得的资金将用于技术优化升级。
生态移民搬进新房,大型企业退城进园,都匀市正在下一局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的大棋。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民上楼’,而是要实现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让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多名基层干部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实践证明,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为代价、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卓有成效――
在绿茵湖产业园区,因生态移民和征地原因安置的150余户群众住上了统一规划、设施完备的两层小楼,既可以利用一楼的门面做生意,也可以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园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在墨冲镇,一批倒闭停业的老企业撤离城区,布依文化新城建设即将完工,三条骨干路网连接了高速、国道与老城区,农民工创业园吸引了7家企业入驻、30家企业签订协议。当地居民自豪地说:“新城建好了,住在墨冲比住在都匀还安逸。”
在平浪镇,国家级卫生乡镇(村)创建工作已进入评审阶段,全镇投入60余万元资金建设环卫基础设施,还建立了专业的保洁服务队伍。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居民的健康意识大幅提升,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