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合同信用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区主要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种类
阿司匹林 国家基本药物中有阿司匹林。
β受体阻滞剂 国家基本药物中有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乐克)。
降脂药物 非诺贝特、苯札贝特、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中辛伐他汀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绝大多数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需要服用降脂药物,今后我们将单独介绍降脂药物的合理使用,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品的有单硝酸异山梨酯。
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地尔硫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未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的有尼卡地平。
ACEI类 国家基本药物中有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其他有贝那普利、富辛普利等。
主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的综合合理使用
除了降脂药物另外单独介绍外,我们介绍其他5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的综合合理使用。
阿司匹林综合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用药,已被列入2009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除了注意阿司匹林本身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过敏、头痛等)外,社区使用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①与其他水杨酸类药品、双香豆素类、甲氨蝶呤、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等合用时,由于竞争性地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了它们的作用和毒性;②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可加剧胃肠出血;③可降低ACEI类的降压效果;④胃肠出血、溃疡病、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者、
β受体阻滞剂的综合合理使用除了注意β受体阻滞剂本身的不良反应(如眩晕、精神抑郁、反应迟钝等)外,社区使用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①对于患有Ⅱ~Ⅲ度房室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是禁忌的。②患者使用本类药物不宜骤停,否则会使原有症状加重;长期应用撤药时须逐渐递减剂量,至少经过3天,一般为2周;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应定期检查血糖。③与多种药物有相互作用(以普萘洛尔为例):合用洋地黄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合用钙拮抗剂特别是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要警惕心肌和传导系统抑制;合用氟哌啶醇可导致低血压及心脏停搏;合用氢氧化铝凝胶可降低本药物的吸收;合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增加本药物血药浓度;合用苯妥英、苯巴比妥和利福平加速本药物的清除;合用安替比林、茶碱类和利多卡因可低本药物的清除。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基本与普萘洛尔相同,但是与甲氰咪胍无相互作用。
硝酸酯类的综合合理使用除了注意硝酸酯类本身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胀、潮红、口干等)外,社区使用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①禁用于血容量不足或低血压、青光眼、严重贫血、颅内压增高患者;②慎用于前房狭窄的青光眼、儿童、妊娠妇女;③降压药可增强其低血压作用,与乙酰胆碱、组胺类药物合用时疗效可能减弱,西地那非可加强其降压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2-0044-03
Gener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IOT
CHEN Li1, LIU Tong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80, China; 2.Beijing TopGrid Technology Inc.,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The diversity and dispersibility of IOT application and lack of managemen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OT. The objects connected and managed by IOT contain static and mobile end equipment and a variety of assets. These devices connected with sensors or other perception devices become the network nodes. Based on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IOT, a general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f IOT is designed using the idea of common network management. The platform can integrate various heterogeneous systems and distributed resource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controlling and operation, construc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IOT,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smart, conservation-oriented society.
Keywords: IOT; system architecture; network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0 引 言
当前,全球经济逼近二次探底的边缘,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有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信息是最核心的要素,信息革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骨架和灵魂。为了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必须把信息和物理世界相互融合,物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并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它通过传感器把互联网和物理世界连在一起,用信息的“力量”使物理的世界产生变革,推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
物联网体系包含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网络层是实现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应用层是指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图1所示是物联网的三层结构图。
图1 物联网的三层结构
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运营商和集成商也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集中力量开发物联网管理平台。尽管关于平台的研究都有一些成果,但是,这些平台存在平台多样、标准不统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自主创新的通用型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以适应广泛的传感节点和不同的行业应用,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使物联网的应用更加普遍和灵活,提升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1 物联网平台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外物联网平台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是应用广泛,导致平台多样而不统一。物联网的应用多种多样,每一个应用对应一个不同的平台,从而导致关于物联网平台的研究多数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应用领域[3],例如物流行业、智能楼宇、路灯管理等,而没有考虑适用于各行业的物联网的整体架构。
第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现阶段,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M2M应用和“两化融合”等相关应用[4]。对于每一类应用,使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各不相同。RFID相关应用主要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网络,以及用于传感器、传感网以及采集信息的嵌入式系统;M2M主要是基于有线长距离和无线长距离两种通信方式的应用;“两化融合”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主要依赖于有线短距离通信,以现场总线为主作为“最后一公里”连接,然后并入IP网。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物联网发展相互分离,不能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与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
第三则是管理平台的可参考模型存在弊端。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模型。对于现阶段可以参考的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来说,在国外,欧盟的EPC global主要针对物流仓储的物联网应用模型[5],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而国内目前的管理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都是借鉴国外已有的平台进行各自为主的行业开发,缺乏创新性,参考价值不大。
由于物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是指导具体应用系统设计的首要前提,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框架支撑作用的体系架构至关重要。
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物联网要连接和服务的对象是末端设备和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基于微处理器做成的应用系统、各种智能卡或RFID卡,以及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相互连接组成传感器网,传感器网作为末端的信息采集者将信息发送给网络,是一种可以快速建立,不需要预先存在固定的网络底层构造的网络体系结构。
物联网,特别是传感网中的节点可以动态、频繁地加入或者离开网络,它们不需要事先通知,也不会中断其他节点间的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高速移动,从而使节点群快速变化,节点间的链路通断变化频繁。传感器网络的这些使用上的特点,导致物联网或者是传感网具有如下特点[6]:
(1) 网络拓扑变化快;
(2) 传感器网络难以形成网络的节点和中心;
(3) 传感器网络的作用距离一般比较短;
(4) 传感器网络数据的数量不大;
(5) 物联网网络对数据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
(6) 网络终端之间的关联性较低。
为了有效地进行传感设备和节点的管理,将物联网要管理的终端设备或资产看做网络中的网元,并利用通用网管的思想对设备进行信息管理[7],按照OSI的定义,网络管理主要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等五个功能域[8],其具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及管理功能
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3.1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针对目前物联网平台存在的问题以及物联网的网络特点所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本平台基于通用的网络管理思想,将各种感知设备看做网络中的节点来实现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报警联动、调度指挥、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3.2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根据物联网的三层架构设计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如图4所示。
图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框架
图4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体系架构
3.2.1 感知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根据不同的采集对象选择有线局域网或无线组网等不同的组网方式,采集节点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终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采集终端可对传感器节点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并在网络层发出请求时传递出去。
3.2.2 网络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利用中间件技术,并基于TCP/IP协议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解析、编码,并传输到网络层,同时可兼容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通信模式,以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9]。
3.2.3 应用层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层通常由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构成。其中,硬件设备是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云计算概念,在服务器上完成主要功能[10],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中心处理服务器,以分别负责数据的存储、应用程序的管理和各种功能的处理。管理员和操作员通过网络访问云端数据,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以便于系统功能与规模的扩充。应用软件则在满足网络管理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通用管理模板,实现大多数物联网及其资源的管理,用户也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应用的特殊要求自定义模板。软件系统大多基于B/S结构,可提供远程维护支持。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物理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物理结构
3.3 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特点
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可应用于各种领域。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没有行业限制,感知层可以根据行业需要接入不同的传感器节点(例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进行信息采集;软件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实现不同的管理功能,从而构建可扩充、可扩展、可视化的综合管理平台。
(2) 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利用自主开发的中间件可兼容多种通信模式,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异构物联网网络的接入和访问,从而真正组成一个可连接各种感知终端的有机通信网络平台。
(3) 统一协议。本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于标准的网管协议SNMP对设备进行管理,能提供开放性的接口给用户,同时兼容自主开发的协议和特殊行业的协议,也可以实现不同设备和网络之间的互通,从而实现对不同领域、不同设备的管理。
(4) 模块和分布式设计。基于通用网管的思想,在通用的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的基础上,可提供特殊行业的管理功能,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模块化和分布式管理。本平台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而且容易剪裁成行业实时管理平台,比如IDC机房管理、粮库管理、污染或能耗监测管理等多样性平台。
(5) 节约资源。本设计将五种管理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以对数据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资源,实现低碳低污染的智能环保型经济模式。
4 结 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工业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或个人都对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流程监控以及服务整合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为行业整合提供一种思路,互通互联的结构可以有效对各类服务进行整合,提高企业整合的高效性,为建设低碳、智能、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李静.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灵魂是信息革命——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N].经济参考报,2012-6-20(8).
[2]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8.
[3]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31(11):2-9.
[4] 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29(6):1-11.
[6] 张顺颐,宁向延.物联网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30-35.
[7] 魏宏,邱雪松,孟洛明.综合网管体系结构研究及信息模型建立[J].通信学报,2003,24(12):84-90.
[8] 任戬.网络拓扑发现研究及网管模块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关键词:综合网管;电力通信;通信网络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45-02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电力事业也不断发展,在与之相适应的情况下还扩大了电力事业在通信网络中的规模,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通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以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为目的,进而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进一步精简管理操作系统,为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发展和应用而努力。
1 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而言,随着电力通信设备系统的逐步扩大和网络全球化,许多同步系统网络出现了诸多因素,使得在运行中维护人员难以对多个网络进行数据恢复和管理。然而,又因为网上设备种类繁多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整个网络系统日趋繁杂,很多开发商利用其自身的网络技术设备进行研制和应用,从而给网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如互不兼容、管理信息不相同、管理内容多而杂、操作界面呈多样性又缺乏网络综合管理等问题,使得整个网络系统不安全、不可靠。同时还常常出现厂商不提供数据和接口不开放等问题,以至于整个应用系统在进行开发时出现设备缺乏、接口不标准和不规范等现象,进而给网络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障碍。
2 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电力通信的资源管理系统是通信网络管理的关键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通信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体系。其中,这个体系的管理范畴应具两大方面:一方面要涵盖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各种功能模板,使其对通信网络在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中的高效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为电力通信网络提供设备查询、报表和应用分析等各种通信系统,再根据对电力通信网和通信资源的组合进一步分析用户对资源的需求,进而为通信系统的生产、运行、维护和业务提供管理和服务。有效地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如机房、连接设备、线路网络、资源收发点、管道、杆路等。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具有用户权限、数据分发、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它能对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在关键时刻发挥积极作用,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处理。
3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平台的应用及发展
3.1 综合网管系统平台的具体情况
现代社会的综合网管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政府、石油、煤炭、电力、通信、交通及天然气等领域。因此,在整个设计系统中我们要以客户为主体,利用计算机的操作优势对其整个网络中的各项设备进行监督和控制,为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通信平台,以便于若出现故障时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和
修复。
3.2 综合网络功能的分析和系统中的优势
在综合网络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协议的网元管理,这样能够准确、灵活地对综合网络进行管理和协调,并以此通过集中式或分布式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还可以将综合管理系统中的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及一些业务管理层统一起来,通过综合有效的管理进行准确及时的故障处理,从而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和警告监测等功能的恢复和运用。
3.3 综合网管系统发展
3.3.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故障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全程监控与预警,对多层次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需引入专家系统技术。实践中可以看到,该技术可准确诊断和处理复杂事故,并且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在综合网管应用系统尤其是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在网管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内容,建议将其纳入到流程工作范畴之中,比如故障处理、作业计划以及数据交换核对等流程之中。在此过程中,还有其他相关技术作为支撑和基础,比如分布计算以及软件粘合剂等技术,从而为大量异构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同时,组建式开发技术应用也非常的关键,比如COM技术,其应用为集成异构系统的分布式计算管理模式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再如Web以及XM技术,又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内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高度集成,这些都为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
保障。
3.3.2 结构标准化为电力通常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现有的网管技术已基本成熟,并逐渐成为热门技术,很多组织、论坛都对其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制定出一些标准和要求。比如,TMN基础上的公布式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的主流方向。该技术提供了组织性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电信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且该原则已经日渐被人们所接受。
3.3.3 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与推广。随着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空间将变得更加的广阔,同时电力通信也随通信网络的发展建立起专门的网管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各专业网络间的集中管控与监管。这为确保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综合网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离不开纵向上的综合管控。事实上,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发展,主要是为了确保全网层次上的通信资源有效共享,同时通过综合网管众多网管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实现全网资源故障问题的有效管理,对其安全性、计费等工作加强管控,从而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通信网络在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也很复杂,但是,整体发展却是全面的。因此,我们可得知,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为电力系统行业在通信网络中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先进网管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带来了社会性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得网络管理接口及结构体系的标准化在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中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耿苗,刘鑫.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建议
[J].通讯世界(下半月).2013,(5).
[2] 邓晓刚,陈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设计与开发
[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 吴建伟,张文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改造方案及实
现[J].机电信息,2010,(36).
[4] 伊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J].机
电信息,2011,(36).
[5] 陶邦胜.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对ASON的管
理[J].价值工程,2010,(8).
关键词: 口岸核心能力;信息化;统筹;科学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世界传染病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态势亦日趋复杂多变。国际卫生条例的修改,促使国际传染病疫情防控模式不断变化,防控目标亦向更宽范围的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拓展,口岸卫生检疫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口岸主管当局和相关部门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做好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并不断地持续改进和发展口岸核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需要不断发动地方政府和口岸运营单位,一道加大投入,共同参与到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中;另一方面也更需要进一步深挖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决策,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高效、科学管理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对信息化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讨论。
1 现状分析
目前,总局开发建设了一部分卫生检疫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口岸卫生检疫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国际航行船舶电子检疫管理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均为卫生检疫的业务工作系统,实现了大部分卫生检疫直接业务的管理,但未涉及到卫生检疫业务开展所需口岸核心能力要素的基础信息,以及信息统计、查询和管理,卫生检疫工作的业务管理部门或决策层想要获得各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基本情况,仍然沿袭传统的书面统计、调查等人工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同时受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获得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亦不能及时获取口岸核心能力的即时状况和动态变化,从而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 总体思路和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数据库,并及时动态更新,准确掌握各口岸核心能力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情况,从而着眼全局,科学决策,统筹制定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国际卫生条例的口岸核心能力要求提炼出相关匹配条件设计在系统中,辅以日常主客观评价,实现对各口岸的核心能力的即时考评,提升管理效能和科学性,切实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反恐怖防范工作。
3 功能架构及功能描述
系统主要功能框架包含数据采集、统计查询、风险预警、即时考评和系统管理几大功能。
3.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分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和重要业务数据采集(重要业务数据采集虽然不属于口岸核心能力要素,但是基于业务管理的需要,并且为了能从侧面反映口岸核心能力的建设成果,因此选择了部分比较重要的业务数据进行采集)。
3.1.1 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 口岸核心能力最主要的形成要素包括基础设施设备、人力和技术资源、工作机制资源,这些也是做好卫生检疫工作的基础要素,因此本模块设计了基础设施模块、设备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工作机制模块等,具体功能描述如下:①基础设施模块主要采集各口岸卫生检疫用房、实验室、查验通道等的面积、格局等情况。②设备模块可细分为查验用设备、实验室检测设备、防护装备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主要掌握各口岸现有的正在使用的各类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期限,并要求各口岸根据设备的增加和减少情况,及时录入系统,使管理部门能够随时准确全面掌握各口岸的设备情况,做到对口岸的设备配置统筹考虑、科学调配,做到既满足需要,又不闲置浪费。③人力资源模块主要采集全省卫生检疫人员的数量、岗位配置情况(含动态变化)、人员的基本情况,含专业、学历、资质、技术职称、参加过的培训情况,工作经历、科研情况,并设定培训模块和能力评估模块(培训模块可放置学习资料,并对学习情况统计,能力模块可通过随机考试等形式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使管理者掌握人员与岗位的适配情况,遴选专家,科学调配,制定培训计划。④工作规程、制度模块主要放置总局、省局、口岸分支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应急预案、工作规程、工作制度以及应急工作流程、协作机制、国家标准等,供各级人员工作学习参考,并在应急时使用。
3.1.2 重要业务数据收集 该部分可定期(月)收集各口岸分支机构的重要业务数据包括:查验的交通工具数量(含阳性数量)、出入境人员数量(含有问题的数量)、截获的各类医学媒介数量、卫生监督的数据等。
3.2 数据查询统计 该模块可实现对各口岸不同要素的查询和统计,包括查询统计核心能力各要素的各种信息,也可实现模糊查询,例如查询某人员参加过何种培训,查询某设备使用期限等,同时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统计。
3.3 即时自动考评 系统内设置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求和标准(可及时调整和更新),可实现以口岸为单位将该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各要素与建设要求和标准进行匹配,进行自动考评打分。
3.4 风险预警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提供信息功能,可将有关国际疫情动态和总局的预警公告等信息进行即时,并设置提醒功能,对一线人员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并可设定有效期,过期自行删除。
3.5 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具体包括业务数据字典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日志查询等功能模块。
4 系统设计原则和技术架构
4.1 设计原则 ①规范性原则。系统设计遵循国际通用开发标准,并按国家标准执行,结合项目需求,形成接口规范、数据规范、应用系统接入规范等。②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应保证长期大规模访问下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运行性能,避免单点故障和关键信息丢失。③扩展性原则。系统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在技术架构和设计模式上保证技术的延续性,灵活的扩展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确保系统能够在数据及业务功能扩展方面的需求。④易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符合一般用户访问习惯和要求,提供简便、灵活、易用的页面布局和功能选项。⑤安全保密原则。系统具备统一完善的多级安全机制设置,符合国家安全及保密部门要求,拒绝非法用户和合法用户越权操作,避免系统数据遭到破坏、窃取和篡改。
4.2 技术架构“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设计,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层。基于windows2003sever操作系统,采用SSH开源框架实现。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实现,业务服务层采用Spring框架实现,并且可同Struts框架有效结合,数据持久层主要采用Hibernate框架,并实行O/RMapping,对JDBC进行对象封装,建立Java对象模型的持久对象。集成框架的方法主要是利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架构,负责MVC的分离;在Struts架构的模型部分,利用Hibernate框架来提供持久层支持,业务层用Spring支持。具有不需要专门开发客户端程序、可跨平台操作、系统维护及时方便等优点,所有数据及大部分参数都存放在服务器端,系统运行维护、升级时只需操作服务端,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
具体做法就是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据需求来提出一个模型,将这些模型用Java语言生成Java基本对象,并编写出DAO接口,然后设计基于Hibernate的DAO实现,用于实现Java对象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采用Spring框架进行业务服务层的设计,提供管理和服务。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层次化设计,并能降低系统架构的耦合度,使系统维护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整合后的Web系统架构图可用图1表示。
4.3 数据库设计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可增加速度并提高灵活性,并且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5 建设建议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不单是信息化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开发设计一个管理系统便能解决所有问题,更多的是管理层面的问题,各级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重点推行系统的使用,并明确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及时补充、完善、更新系统所涉及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系统的效能,同时还应根据工作的发展变化、功能需求的变化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吕志平.口岸公共卫生与传染病检疫核心能力[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论文关键词:供用电;合同;法律手段;电网;安全
一、供用电合同的法律地位及其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都对供用电合同做了明确和具体的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二条至三十五条对供用电合同签订的时间、应具备的条款、双方应履行的权利义务做了明确规定。《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条至九十四条对签订供用电合同做了明确规定。在《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中都明确指出了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正式供电前根据用户需要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签订供用电合同。因此,供用电合同是以书面形式签订的供用电双方在电力供应和使用上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书。
供用电合同的内容在《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供用电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供电方式、供用电质量和供电时间;用电容量和用电地址、用电性质;计量方式和电价、电费结算方式;供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合同的有效期限;违约责任;双方共同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条款。”《供电营业规则》第九十三条规定:“供用电合同书面形式可分为标准格式和非标准格式两类。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电方式简单,一般用电需求的用户;非标准格式合同适用于供电方式特殊的用户。”“省电力经营企业可根据用电类别、用电容量、电压等级不同,分类制定出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的标准格式的供用电合同。”
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的实际需要,供电企业与各类电力用户签供用电合同文本最常见的有六种:高压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低压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10千伏以下的电力用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趸购电合同(供电企业与农电系统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转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转供电和被转供电三方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临时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基建工地等短期、临时用电用户签订的合同)。以上五种合同为标准格式文本。第六种是居民用电须知(供电企业告之居民用户有关供用电相互责任义务的背书式合同)。
此外,还有用户自备电厂并网电量购销合同、非供电企业所属电厂供用电合同(与电力系统外的地方小水电、小火电厂签订的合同)、《电费交纳协议》及《调度管理协议》等。
二、金州供电分公司供用电合同签订情况
十几年前,即20世纪最后两年,金州供电分公司在营销科设立了专职供用电合同管理员,负责分公司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分公司用电检查人员负责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工作。这些年来,金州供电分公司供用电合同工作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难到易,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10千伏及以上用户的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 99.82%;380伏10千伏及以上低压用户的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90.6%。2005年以来新建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率100%,2006年以来临时用电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为100%。这些供用电合同的签订,使分公司与占用电容量80%以上的大中用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双方依法经营,用法律规范电力市场,为安全可靠供用电提供了法律保证。
三、重点保证重要用户安全供电
电力用户按照负荷性质可划分为三类,保证一、二类用户的供电安全是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9年对重要用户加强管理的基础上,2010年对重要用户的管理又有新的突破。首先从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就对重要用户的重要性加以约定,在双方谈合同条款时,对于用电方放弃重要用户条款的,我们在供用电合同中没有约定重要用户,但在管理上一样按照重要用户对待。除此之外,金州供电分公司建立了重要用户档案,实行跟踪管理,用电检查员在巡视过程中也能做到重点巡视,重点管理。在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中双方约定了保证安全供电的技术措施:双回路或多回路供电;专线供电;用电方自备发电机或自备发电机组;用电方自备非电措施。除此之外还约定:必须自备紧急保安电源。全面履行供用电合同给供用电双方在安全供用电上都提出了约束条款,分公司为更好地保证重要用户供电方式与供用电合同相符做出了很大努力,到目前为止可以保证所有重要用户的供电电源和供电回路。
通过几年来对供用电合同工作的宣传、培训及召开重要用户供用电合同会签会,使生产、计划、调度运行多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了解了分公司有多少个重要用户,对双方在安全供电上都有什么样的保证措施,供电企业如何履行供用电合同条款有明确规定,做好重要用户供电安全。
四、走访建材、冶金行业,对其安全隐患提出整改要求
大连金州区有建材、冶金等生产企业110户,66千伏用户3户;另外还有其他行业的小企业107户。
3户66千伏建材、冶金生产企业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约定的是一类重要用户,107户小企业虽算不上重要用户,保证安全供电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近年来分公司领导和有关人员每年都要对这3家66千伏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和走访,另外安排有关部门对其他行业的107户小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分别采取措施。
3户66千伏企业在受电电源上存在着没有保安电源,受电线路自维,并有一塔双回线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起草了一份文件,直接送达到3户企业。另外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发现分公司存在双回线同母线供电的情况,及时向分公司领导汇报,在分公司领导的安排下调度室和继电室采取技术措施,实现不同母线的双电源供电。
107户小企业中10千伏供电的88户,供电总容量6944千伏安。其中100千伏安及以上的21户;100千伏安以下的67户,380V供电的19户,设备总容量307千伏安。10千伏供电的88户小企业中有66户签订了供用电合同,2户未签订供用电合同是因长期停产无人。19户380伏供电的小企业全部签订了供用电合同。我们在供用电合同中都约定了由用户自备发电机,保证在系统突然停电时解决井下供电问题。同时对调查了解到的安全隐患向局领导汇报,分公司做出了对一些线路保证供电安全的措施。同时将88户小企业的用电情况报区政府有关部门。
五、针对不同行业提出特别约定,保证安全供电
金州区几家大的医院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提出医用CT在电网系统事故重合闸时,造成设备烧损,修复费用昂贵。而系统事故重合成功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能因为几家医院就改变继电保护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供用电合同特别约定中,要求用电方对医用CT加装失电压延时装置,如不采用失电压延时装置,造成的后果由用户方负责。这样在经济上维护了供电企业的利益,在安全上保证了对其他企业的连续供电。
高次谐波、冲击电流、非对称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十分严重,我们称之为谐波污染。近年来轧钢、铸钢企业用电猛增,这些企业向系统输送高次谐波的机率极大。针对这个问题及时与省、市公司主管部门沟通,在供用合同第九条违约责任条款中增加了“用电方的谐波电流、冲击负荷、非对称负荷对供电质量有影响或对安全运行构成干扰和妨碍时,用电方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如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力,达不到国家标准时,供电企业可中止对其供电”的内容。
六、把住新装签订关安全供电有保障
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除对原有用户的合同进行补签工作以外,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是做好供用电合同工作的关键。为了把住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关,我们制定了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通知单》。
对经过报装接电窗口办理用电手续的新装用户,在办理手续前签订供用电合同,否则不予办理用电手续,这样有90%的新装用户都在送电前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在送电前签订供用电合同后,使一些安全隐患在送电前得到有效的避免。
对不经过报装接电窗口办理手续的新装用户,每月从营业信息系统中调取新装用户的户名、数量,对新装用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进行考核。基本上做到新装用户在送电前签订供用电合同。
【关键词】电力工程 信息管理系统 实际成效
自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电力市场同样受到了成本和费用控制方面的严峻压力,在确保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电力工程成本的节约,形成更加有效、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成为电力工程发展的一项制约性因素。当前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性较强,投资额度较大,如果能够适时的引入和运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在工期限制、成本压力和工作成效方面进行适度优化,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的工作流程和总体的工作进度的有效控制。
1 当前我国电力工程信息系统的使用现状
从时间来看,我国的电力工程信息系统建设的萌芽是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各种电力工程信息产品的出现。这些产品大多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和流程来开发和使用的,由于电力工程专业性较强,而且在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区分较大,因此这些产品只能够通过建立不同系统间的中介接口,来实现对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产品的信息实效性不足,缺乏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有效整合。一项电力工程项目的成立,需要考虑包括技术能力、设备水准、配件设施、地理因素、成本支出等在内的多项因素,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单纯依靠人力难以把握的,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按照工作流程的进展,将因素的影响与工程进度结合起来,来为电力工程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包括Primavera Systems,Ins的P3、微软的Office Project以及国内的梦龙等,他们功能方面的共同性在于通过多工程项目流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限定要素,来进行成本方面的预计和进展速度方面的估算,从而提前做出应对措施。这些软件都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对于实现电力工程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具有中介载体的作用。
2 电力工程信息系统实际运用的可能性预测
(1)安全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对于类似电力工程这样投资巨大、流程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项目而言,安全应当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点的预测、风险值的衡量、针对不同风险的防范措施等,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控,能够实时掌握工程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对对其进行快速识别和准确计算,将风险控制在最初状态;通过设立不同的流程连接点,能够将工作进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登记,对需要注意的风险点进行重点排查,提示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强对风险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工作一旦开始实际运行,还能够对风险点进行动态跟踪和全方位监控,强化先创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电力工程的有序运行。
(2)进度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除了安全问题之外,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质量问题。这里的质量问题,包括了电力工作的整个流程,从工程的设计研发、试用施工、后期调试和生产准备等各个方面,电力工程的质量与进度问题是合二为一的,绝不能因为对进度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实效,而应当在实现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工程的总体进度,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将电力工程的流程进展信息与质量要素充分结合并准确规划。具体的说,就是要将工程进度中项目的进展计划、个体项目的完成期限和工作要求等,通过不同的信息平台来统一传递至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监控,形成统一的工作计划,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就能够快速、完整的将质量信息进行记录,等待项目完成后与工程进度的总体以比较,来实现对工程信息的动态查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实现一定程度的全面掌控。
(3)投资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电力工程的投资行为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计划、研发、投标、施工、投产等各个方面,因此对于项目的具体投资行为要求很多,必须使其能够切合工程的整体预算、实际成效、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将工程的投资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与工程的工程的踪迹进度信息进行联合,才能够实现共工程管理的全面掌控。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制定统一的行为控制对象,建立通用于系统各部分的数据平台,实现对信息的可预测分析,确保分析的数据既能够反应工程投资的实际情况,又能够贴合工程的实施进度。具体的说,可以以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作为基础数据,将投资信息进行适当的切入,并在系统的管理中采用横道图法、曲线测算法、表格法等对投资行为进行有效性分析,或是将不同环节的投资行为与企业的物资储备情况、财务经费情况进行比对,更直接的分析投资完成情况。
(4)资源和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工程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例如对工程设备、所需材料、人力耗费、机具需求等,这些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完成效果,要实现对工程资源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根据工程的流程进展,制定相应的施工规划,按照科学的人力和机具的配置标准进行统一调配。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资源的库存和使用情况与流程状况结合起来,进行信息整合与信息比对,就能够依据不同的工作进展对资源进行合理监控,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具体开展不同比例的配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记录,对资源是否到位、是否符合需求、资源使用情况都全面掌握,专项任务专项纪录。
由于档案是整个电力工程的最可靠的真实资料,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于提升后期的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技术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档案资源中的施工计划、工程指导、材料使用计划等,是对工程实施的动态记录,将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到档案资源的运行系统中,就能够对相关的档案资源进行规范,实现工程进度的期限保证。
随着当前时代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的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总体趋势,通过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各种信息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电力工程的有效控制,还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积累,最终达到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建,顾志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信息技术,2013(01).
[2]张洪涛,徐靖.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接口技术研究[J].继电器,2007(22).
[3]李杰,邹海英,李泽宇.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作者简介
刘琼,电力工程技术专业,现工作于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职称为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
前言
近些年来,供电企业逐渐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各项信息进行管理,其管理功能也在日益的完善中,然而,在信息管理系统实际的运行中,却存在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各项功能之间衔接不足等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文章主要针对这两方面内容展开分析。
1 目前供电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的不足
1.1 信息化管理不够完善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应用系统管理功能也在趋于完善,而且,信息化管理系统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供电企业中,对促进供电企业快速发展以及提升供电企业的管理质量有着极大的作用[1]。然而,从当前供电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例如,在规程、规定的管理中,未能结合实际的情况考虑,信息化管理的套用现象屡见不鲜,未能充分将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发挥出来,而且,信息化具有的更新性也未能充分的体现出来,长期使用一套信息化管理程序,信息化技术过于落后都会影响到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发挥,严重的影响到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
1.2 各项功能之间的衔接不足
信息化管理会结合实际的情况设置相应的管理功能,将供电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标准充分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不同组织来建立各项功能,在满足岗位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不断的向着信息化的管理方向发展[2]。然而,作者在对供电企业当前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的调查中发现,在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各项功能之间的衔接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功能之间出现脱轨的现象,功能前后的衔接不足将会给整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2 目前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的解决思路
2.1 对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有序管理
信息应用系统管理主要是对各类信息进行管理,而信息管理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管理的不够全面,会遗漏部分信息,将会对供电企业信息管理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引发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无序性,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作者建议应对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有序的管理[3]。由于信息的载体主要以文档的形式存在,一旦信息量过大的话,文档就会积累,而以往对文档的管理主要是分散在各个员工的存储介质上,虽然信息系统已对其进行管理,但是,由于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利用,从而造成文档管理不得当的问题。而对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有序管理,主要从对文档的跟踪、组织、传递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并根据供电企业岗位标准来对各项文档信息的进行考核,确保系统各项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另外,要对各项管理文档进行归类,尤其是对一些抽象角色库的文档进行有效的归类,要确定文档与各个管理角色之间的相联性,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对信息的有序管理,同时更有利于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并且将一些信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等功能有效的融合为一体,能够提高供电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管理有效性并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信息应用系统开展有序管理势在必行。
2.2 合理增强信息系统功能
结合以上信息应用系统管理的功能分析,现阶段,供电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不够完善,而且管理作为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旦管理的信息出现问题,将对供电企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从实际情况来分析,引发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系统功能的不足,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增强信息系统的功能[4]。当然,在增强信息系统功能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问题:例如,用户系统与功能的连接问题,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等信息数据的管理问题,专业工程师、管理人员等权限提交的文档问题,必须将其妥善安排,避免系统功能增强后却与系统运行不匹配问题的发生;此外,信息系统功能的增强应考虑到文档传递和共享的问题,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管理会涉及到大量的文档传输,而传输过程为了避免文档信息外漏,应对其做好保密措施,而且文档的共享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而共享文档可以被任何登录系统的人员进行阅读,为了确保文档的安全性,对其实施保密措施以及设下相应的共享权限,可以保证只有具有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查看,从而保证信息应用系统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
2.3 加强对抽象角色库的建立
通过以上对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的不足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管理功能不完善、功能衔接不足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对抽象角色库的建立。首先,应对信息应用系统管理的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结合供电企业岗位要求来分析管理结构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并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5]。其次,要对结构以及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同时,要将各个岗位的具体责任清楚的描述出来,并根据角色库的变化来对管理职能以及结构等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实施的有效性、适应性,充分体现出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再次,应对抽象角色库的建立进行重视,由于供电企业以及岗位的工作要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对系统也应进行功能改进和创新,确保信息应用系统功能符合岗位的发展要求,才能确保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实施的有效性。另外,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应结合岗位的发展需求,适当的对部门管理以及其他管理等功能进行合并,确保各个管理职能所产生的系统管理信息有着一定的连续性,从而有效的解决功能之间衔接不足的问题,提升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实施的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对各类信息的管理也逐渐应用到信息化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信息应用系统管理也逐渐在完善,根据供电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不同岗位的标准要求,不断的对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进行完善,从而保证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而通过文章对当前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功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对供电企业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有序管理、合理增强信息系统功能、加强对抽象角色库的建立等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升供电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与同行人士共同探讨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奇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企业信息应用价值及收集策略[J].中国商贸,2011(12).
[2]李军,王健.新技术条件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浅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7).
[3]李春华.利用Lotus Notes/Domino构建设计院一体化信息应用平台[J].科技资讯,2014(11).
【关键词】 数字光纤通信设备 设备管理 应用技术一、数字光纤通信设备所具有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电缆通信系统,数字关系通信设备有着更加明显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其主要表现在(1)数字光纤通信设备所具有的安全性能比较高,数字光纤通信设备通常都是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环境当中运行,因此,其在设备当中进行传输的光纤数据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同时在整个加工和传输的过程当中也很难被人非法获取内部的信息[1]。(2)光纤通信设备经济性比较高,该项设备在制造材料、工艺、难度以及成本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和那些功能相同、长度相似的通信网络和设备相比较,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价格明显低于那些传统的设备价格。(3)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当中所具有的信息容量比较大,其内部的光信号在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当中进行传输时,一般都可以使用分光技术及色散技术来实现对其信息容量进行扩充的目的,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速率及容量方面的需求。(4)光纤通信所具有的损耗通常比较低,其在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当中的传输使用的都是光全反射的原理,因此在设备当中进行传输的同时,其所产生的能耗及信号方面的噪音等普遍较低,直接在客观方面延长了其信息传输方面的距离,大大减少对通信网络当中中继站的设置情况,在保证其传输质量的同时,直接降低了其数据传输方面的成本。
二、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系统分析
2.1 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系统
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系统主要有光接收机、光学信道、数据源以及光发送端这四种,其中光接收机主要是接收那些来自于外部传入的信号;光学信道则是光学信息需要进行传输的主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来实现其传输的目的;数据源主要作用是将外部一些需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加工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的方式。;而光发送端则需要将那些被加工及数字化后的信号转变成真正的光学信号,这样就方便其进行传输。
2.2 数字关系通信系统当中所包含的主要设备
光纤通信系统所具有的主要设备为:(1)PCM设备,PCM设备主要作用是将一些数字化的信号真实的转变成可在光信道当中进行传送的光脉冲[2]。(2)光发送端则是所具有的光发送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码型方面的转换,通过设备将其成功的转换成适合光路传输的另外一种码型,随后将其送入到光发送的电路当中转变成光信号。(3)光继器的作用是当信号在真正进行传输的过程当中出现衰落情况时,如果不对信号进行整型放大及再定,则信号就很容易因为失真而出现误码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信号的后续使用。(4)光接收端这些设备的作用和光发送端设备的作用截然相反,主要是将光信号还原成相关的电信号。(5)光纤设备,光纤是在光通信网络当中的基本设备,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来设置光纤设备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同时在对光纤进行选取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根据真实的应用环境来选择和分析。
三、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管理和应用技术要点
数字光纤通信设备是整个光纤通信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就需要对数字光纤设备进行加工、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一次来加强其在技术方面的运用,同时也应当技术的进步对于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重要性。主要目的的想要通过技术方面的手段来确保数字光纤通信设备能够真正稳定和正常的进行工作。所以,针对光纤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应当结合光纤通信设备所独有的特点来开展和进行[3]。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贯穿了光纤通信的全过程,所以为了保证整个光网络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做好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工作。(2)需要对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做好定期的检测工作,以保障其通信系统的的安全和流畅性,及时做好检验及维护工作。通过对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来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3)如果数字光纤通信设备出现故障时,则需要针对产生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维修的工作,而数字光纤通信设备也同样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超出了使用寿命的范围,则很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同时一些正当或者是不规范的操作,所以出现故障时就需要对全网络进行排查,以方便恢复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