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机构网络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机构网络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网上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6-02

Structuring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LIU Yan, WANG Hui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en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 One important part to compose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 our college is that students evaluate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s eval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network,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s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mean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in our college.

Key words: teaching evaluation on the network; students evaluate teaching; teachers evaluate students; system design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学评价系统承担着监督教学效果,使教学双方形成有效交互与反馈的重要任务。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软件,无疑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河南省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唯一的建筑类学院,自1958年创办以来,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校生人数突破万人,用手工进行评价指标数据的计算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建立网上教学质量考评系统软件是必要的,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意义

教学质量考评对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学院原先的考评方式是采用人工工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统计的繁杂,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易出错、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化,网上办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构建一个在线电子考评信息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网上评教系统利用网络服务器,可以长期、动态地存储大量的个人信息、而且所有的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有利于进行检索、查找、计算、统计等工作;评价过程的公开性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性,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大大节约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达到真正的以评促教,也为学院进行师资管理,实行聘任制和评选优秀教师及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网上评教系统的设计实现

随着Internet应用的迅猛发展,Web技术的应用刺激了大量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各大软件厂商都开发推出了自己的Web应用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应用的拓展和系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软件的复杂程序也在不断增加,软件系统结构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微软新推出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1 的发展优势

2.0是微软2005年年底推出的新一代企业级应用平台,基于.NET Framework的Web开发平台,它具备开发网站应用程序的一切解决方案,包括验证、缓存、状态管理、调试和部署等全部功能。作为ASP的升级替代方案,有着诸多的优势,右表1是将ASP与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2.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根据软件层次模型理论,结合Web评教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要求,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B/S体系结构,更加合理地划分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1)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该层用于实现用户界面,负责响应用户的各种请求,获取用户的输入数据,完成输入数据的校验并向中间层提出服务请求,回显结果给用户。2)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该层是整个系统的逻辑处理部分。一方面为表示层提供功能调用,另一方面根据所调用的内容向数据访问层请求数据调用,并处理后反馈给表示层。3)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该层是整个系统的最底层。主要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由于该系统是学院校务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都要从校务系统数据库中获取,所以,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多个数据库间建立关联,向业务逻辑层提供统一的接口。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网上教学评教管理系统基于.NET Framework,SQL Server2000后台数据库的Web开发平台。

1) 系统管理。

包括评分数据准备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系统日志管理模块。

评分数据准备模块主要负责Web评教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准备,根据校务系统中已有的学生信息、教师任课信息、课程信息、班级信息等自动生成本学期评教所需的基本数据。权限管理模块是系统判断登陆用户身份的功能摸组。权限管理模块既保证了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可审计性,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权限管理模块将用户分成四种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系部管理者和校领导级管理员。用户通过权限管理模块被判定为不同的角色,并获得相应的系统功能的访问许可。系统日志管理模块可记录所有对系统的操作,在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快速对潜在的系统入侵作出记录和预测。

2) 评分模型体系维护。包括评分项目管理模块,评分细则管理模块,项目分值管理模块。

3) 基础数据录入。学生评教模块、教师评学模块。

4) 数据处理。根据各评分选项的不同分值,生成教师对班级的平均分、学生对教师的平均分。

5) 报表打印处理。全院入口(从宏观上掌握各评分指标的得分情况),可按评分指标分,各评分指标的分值,可体现总体教师在某些方面的优劣;教学系部入口。可查看该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对该班级的评分明细。

6) 系统数据维护。负责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确保数据安全。

该系统不仅采用结构化的设计原则、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而且对数据库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查询数据量超过百万条记录速度变慢的问题,并提供友好的程序界面,尽可能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方便、数据准确,有效解决了手工评教中遇到的操作问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对手工评教中出现的错误信息起到了很好的过滤作用,有科学性。对不同的用户可设定不同的操作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较好地实现了管理的需求。教学质量考评软件,以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以IE浏览器为操作平台,采用科学的量化指标,方法科学,数据处理准确。

3 评教结果的探索

对评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获取评教结果的关键步骤,尽管网络化的评教模式借助于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避免了数据误差,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却不能完全代表其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教学评教系统中,原始数据的准确收集只是第一步。评教作为一项具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要有规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对于学生评教而言,制度规范的建立应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明确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和组织要求,确保评教活动定期、正常开展;其次,明确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该项活动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的主动性,积极开展组织、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评教中来;第三,明确学生评教结果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确保评教结果的权威性,充分实现学生评教这一质量监控活动对教师的帮助、引导和督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四,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评价体系,使师生能够得到最为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调动师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用技术开发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评教系统,结合了目前Web应用开发的最新技术,结果合理,数据可靠,实用性强,大大扩展了数据分析的空间。

该评教系统使用领域涵盖全院所有任课教师及班级学生,在用户使用之后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普遍反映明显降低了学院评教工作的成本,提高了评教工作的效率,是代替手工评教的好方法,同时也避免了主观印象导致的误差,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献.学生网上评教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7(4):89-91.

[2] 施.基于的Web评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97-100.

[3] 崔国生.大学生评教结果可信度的统计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8(4):377-380.

[4] 郑亚娟.对学生评教的几点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4).

[5] Dino 2.0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第2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依托各级学科为中心进行扩展的教学模式已显得难以适应,对僵化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业已变得刻不容缓。尤其是国家提出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模块化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手段,对于有效进行学科知识整合,防止学生知识体系过于狭窄和僵化,培养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

2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传统网络模块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网络知识也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和深造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地增多,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因为学校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在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模式、制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上往往都会有所不同。

2.1计算机理工类偏向七层参考模型

大多数理工类院校或者综合性院校中理工学科专业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育,多以OSI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为基础分层次展开,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协议等,理论知识偏多且高度抽象,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网络案例多数又不完全符合OSI七层体系结构,理论知识又和生活中网络操作关系疏松,学生往往会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同时,因为教材更新的原因,对于新出现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技能较少涉及,因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2.2非计算机类多偏向网络的应用

非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熟练利用网络查阅所学网络资源,包括掌握基于HTTP、FTP和EMAIL的技术应用,部分专业需要拔高到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服务器架设等要求,需要解决网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目标本质上都是基于网络应用,比较贴近非计算机类专业需求,该类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学在实验上多安排一些诸如局域网搭建、子网掩码配置子网及服务器搭建等。

2.3注重感性思维的美术类专业网络模块方向模糊

这里所说的美术类专业,鉴于其学科发展的特点及院校专业的特殊性,其计算机网络知识教育和上述两类综合性院校就显得截然不同。首先,美术类专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网络知识要求并不高,其主要应用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局域网配置及互联网检索上。其次,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多注重感性思维,对直观的、视觉化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对于抽象的理论和条理化的内容容易产生抵触,因而其网络知识教育模块的定位也一直是模糊的。

3专业美术院校的网络模块教育构建实践

通过上述综合院校网络知识教育模块的设置与对比分析发现,专业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中的网络模块构建,必须结合专业院校自己的特色,走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特色教学模式和适合美术生培养需求的教学内容。笔者所在高校经过借鉴兄弟院校的一些经验并自主探索,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网络模块构建方案。首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美术生计算机知识教育,无论是综合或师范类院校,还是专业美术院校,其教学计划中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在该课程内容模块中,计算机网络知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章节。以此为契机,笔者所在教学小组将网络章节划分为局域网和互联网两个模块方向,局域网模块中重点介绍组成网络的软硬件设备、网络的发展与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组建与共享方法、网络接入方式等,而互联网模块知识则主要集中在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域名系统及互联网提供的应用服务等,同时也包括有关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网络攻击与病毒方面的常识。在此模块环节教学过程中,由于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参与的专业特点不同等各种制约因素,对于传统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略实践部分的问题,或者理论与实践脱节,上课学生能听懂,但上机操作却无所适从的不统一现象,一方面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复杂问题转化为视觉化的媒体元素,并设置悬念和疑问吸引学生兴趣,然后通过结合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网络问题设计网络实验,并结合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技巧。从效果来看,对网络基础知识模块部分教学基本达到目标。其次,增大学生平时利用网络参与学习和使用的力度。知识的引导和激发有赖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增强了兴趣,才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教与学双方的互通互动能力。通过网络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对网络的追求和兴趣只是第一步,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利用网络效率才是更深层次的教学需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大学生在宿舍基本上普遍建立了互联网络,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涉及到子网掩码和网关等配置和应用,教师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教授学生亲自动手解决网络应用中遇到的连接问题。其次,教学过程中还综合使用了网络空间、云技术、电子邮件及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教育技术,采用在线考核与网络提交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参与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最后,通过在多个学期多批次地增设与网络相关的选修课程模块,有针对性地提高网络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做到网络学习不间断,网络知识逐步更新。这其实是增强网络知识教学改革过程的第三个层次,是针对网络爱好学生自行选择的一个模块,也是最难开展的一个模块环节,因为其开展既需要涉及到多部门的合作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及修改,又需要有足够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可供支撑和使用。教学的改革有赖于教学计划制定与执行部门的大力支持,笔者所在高校陆续开设了诸多与专业美术学生关联密切的选修模块,如网页设计与制作,介绍了最新的网页设计语言HTML5及网页布局技巧,网页交互设计以及站点服务器的设置等知识,其他选修模块还包括诸如网络动画创作与技巧、网络检索与实践、网络传播与策划等,基本能做到连续2年四个学期的不间断网络教育。

4总结

第3篇

关键词: 网络交际 英汉网络交际词语 特点分析 相似之处

近年来,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日益加速,也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即网络交际。网络交际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们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并风靡全球,在网络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网络交际词语。

1.什么是网络交际及网络交际语

网络交际是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其形式包括借助聊天工具进行的即时聊天、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网络交际是对常规交际的一次重大突破,网络交际为人们的交际语交流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

什么是网络交际语(Cyber language)呢?有人说网络语言就是在网络上出现并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的,但是,网络上出现并使用的语言与其他语境中使用的语言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也并非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的,而只是一种语言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只不过是一种变体,像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人际交往中使用的语言。当然也有人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广义网络语言和狭义网络语言两种。“Cyber language”这个短语本身就颇具口语化、通俗化色彩,有人说它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笔者认为网络交际语是网民们为了交流方便及沟通顺畅而在网上使用的、为众多网民所接受的、有着其独特风格的习惯用语,是为了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有着较多群众基础的网络语言。

2.英汉网络交际词语构成的相似之处

很多网络交际词语的产生看似随意,但有其自身的根据和来由。作为全球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网络交际词语在构词上有些相似之处。

2.1非常规缩略词的运用

在日常交际中,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会使用一些常规缩略形式,但大都是一些专地名、国家名、业术语、机构名称等,如“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为“世贸”(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美利坚合众国”一般简称为“美国”(US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但数量较少。在网络交际中,大量的非常规缩略词语在网民中被广泛地运用。网络交际是一种实时交际,讲究的是速度和效率,因此交际各方必须即时接收和发送信息,以达到快速交流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非常规缩略语就应运而生了,以满足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交流的需求。汉语中有很多拼音缩略语,如JJ=姐姐,GG=哥哥,JP=极品,等等,而在英语中,也不乏此类例子,如FT=FAINT,BTW=BY THE WAY,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2.2巧妙地使用标点符号语

符号词语包括数字语和表情语,网络主要指表情语,即用键盘上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成为表情符号,以表达各种不同的而有着实际意义的感情。如zzzz表示睡觉,

:-)代指微笑,:-D则指哈哈大笑。用符号代替语言表达感情是网络交际语独有的特点。这些符号语在英汉网络交际中都得到了灵活应用,从而大大削弱了网络交际本身的沉闷枯燥,并增添了网络交际的趣味性,数字符号也在网络交际语种得到了发挥,如用“==”代替“等等”,用“+油”表示“加油”。

2.3用数字或数字+字母代替词语

虽然用数字代替词语并不是网络交际语中才有的,但是数字在网络交际语中可以被更广泛地运用。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网络交际实质就是文本化的口语交流,借用文字输入来交流,其速度远不及直接的口语交流。为了达到快速交流的目的,用数字代替词语便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汉语中经常就会出现这样的网络用语:9494=就是就是,520=我爱你,而英语中经常会用数字+字母的方式简化复杂的词语,如B2B=business to business,3c=community,content,commerce。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汉语的网络交流中,甚至出现了汉语读音的阿拉伯数字或符号+英语发音的英语字母组合的“混血”网络新词,如“3Q”(=Thank you),“9P”(=9 pages)。

2.4用假借手法造词

假借成了网络交际用语产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量的网络交际语都是假借过来的。这些假借包括联想意义假借和和谐音假借。假借字在英语中叫Loan character。联想意义假借,即指用表达某种意义的词表示另一种事物,如“恐龙”指不漂亮的女孩、青蛙“指不帅的男生”。而谐音假借,即指对原字词的读音进行模拟,从而构成一个与之读音相近的新词,如斑竹(指版主)、楼猪(指楼主)等。这些假借词以其幽默诙谐的特点为网络交际增色不少。在汉语中,网络上甚至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谐音假借词,如“吃饭”说成“恰饭”,“妈妈”为“麻麻”所替代。英语中的谐音假借虽然不及汉语中多,但也不乏一些用字母代替谐音单词的现象,如“DO U C?”(=DO YOU SEE?),“ARE YOU THERE?”(=R U THERE?)英语还有一些用谐音数字代替单词的例子,如用“4”代替“four”, 用“1”代替“won”。

3.结语

网络交际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使得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而网络交际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原有的词汇,不仅丰富了网民们的生活,而且使网络交际更加方便并增添了趣味性。英汉网络交际语虽然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相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英汉网络交际语的发展和特点。

参考文献:

[1]Crystal, 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刘钦明.“网络语汇”的组合理据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

[4]刘卫兵.硬汉网络交际词语理据之比较[J].南昌高专学报,2009,(6).

第4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 个性化学习 网上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33-02

一、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认为“情境”、 “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有效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效果与效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习效果的可测性和量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学习需求以及师生分离的教学实际,结合课程特点,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学习、面授导学、网上学习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为网络课程设计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方面,远程教育学习对象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学习过程中,各自的学习进度和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因人而异,学习需求也随之多样;另一方面,“教”与“学”过程师生分离,造成两个教学主体间心理疏远、情感交流缺失。这是设计该网络课程的两个基础。同时也要求网络课程设计提供融合式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混合式学习。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以解决专业相关问题为目标,我们建立了教学内容体系,引入相关虚拟实训软件,并对相关专业典型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在选取内容与资源建设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在课程设计时,根据学习者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导学-精讲-跟我练习等学习环节。同时,为尊重知识的连贯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建构的过程,课程设计时在导学-精讲-操练等环节,重视知识体系构建,方便学习者系统学习。而且也要创造仿真的学习环境,围绕学习目标和主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各种学习情景,增加真实感和吸引力。如:虚拟教师指导学习-跟我练习、虚拟教师指导实验-跟我实验、虚拟课堂答疑-按知识点互动答疑,虚实结合辅导-课程论坛和在线课堂,为学习者创造了网上网下的融合式教与学活动的场所。

网络课程打破时空界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不同年龄、不同起点的学习需求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个性化学习途径。根据远程教育成人学习者的特征,我们就助学-操练-互动设计了三个活动区,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进入不同的学习活动区域,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基于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分析,按照教学任务总要求,将每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依照网上学习-面授导学-网上学习的顺序进行一体化“教”与“学”设计,发挥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途径,切实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将网上学习和面授导学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设置相应的栏目,支撑课前网上预习-课后网上复习-课堂网上再现:教师在网络课程上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应用网络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在面授环节,不仅强调以导学为主,而且更关注应用网络课程来组织教学;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在线复习,未参加面授导学的学生可通过观看面授导学的实录播放及网络课程中的直播进行在线学习。

二、技术规范

本课程充分根据教学有效性,且考虑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基本需求,以人机学原理为指导思想,将学习资源和我们的教育理念通过恰当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加工、丰富的人机交互技术加强辅助、强大的数据库和动态语言技术作为支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首先,在技术上,本课程教学网站基于B/S架构,采用SQL数据库、等开发平台,并综合运用了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多种技术手段。手机版课程网站则利用最新移动开发技术HTML5,CSS,JQuery-Mobile做支持;使用缓存、利用AJAX局部刷新,使流量达最低。运用音视频、图像和动画以及流媒体课件等技术和形式,以HTML载体进行组织和链接,使教材立体化、多维化。Windows 流媒体(Stream Media Technology)技术的运用让对视频的访问更流畅和自由。Adobe Flash 动画技术使枯燥呆板的内容展现的更精彩。

本网络课程采用的数据访问控制技术ADO,它是一种高效的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对虚拟实验的开发设计,考虑到虚拟实验需要,同时又要能够在浏览器中运行,因此使用FLASH+XML作为虚拟实验的整体解决方案。

其次,本网络课程设计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导航式栏目指引学习方向。“学习指南”、“教学文件”、“教学评价”、“网站链接”、“课程导航”等栏目介绍课程内容、提供学习策略与方法,为学生有效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设置“渐进式学习”、“查找式学习”、“案例式复习”、“模拟测试室”、“虚拟实验室”为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供了可能。网络课程中的“跟我练习”和“跟我实验”栏目,分解解题和实验过程,每个解题实验步骤都进行提示和解答,特别适合基础薄弱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通过设置“课程论坛”、“网上答疑”提供仿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干扰、解决学习问题、督促有效学习,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师生间的交互。

“教”与“学”行为栏目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记录统计学生在各章知识点的学习活动行为,如观看系统精讲和例题精讲等栏目次数及时间;浏览课程导学等栏目的情况;参加课程论坛和网上答疑的发、回贴数量;知识点作业、本章测试和综合测试完成情况,这些信息可在学习评价界面中以图表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使其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各章中的学习进度和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并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计划。同时,教师可以查看到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统计评价情况,便于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组织有针对性的辅导答疑。对于教师的网上教学活动情况,则统计该教师的发贴数、学生满意度、批发作业份数等行为并进行考评。

本网络课程在页面画面的设计以及诸多细节方面,都充分体现出计算机应用特性。以简洁的文字、动画、和谐的色彩、清晰的音视频等相辅相成,力求使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增强教学内容表现力。通过层次分明的内容设计,形成了以章模块为母体系,以节模块为子体系的框架结构系统,以超链接方式实现便捷的内容展现,既体现了该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的特征,又体现了该课程的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系统性特征。

三、学习支持

本网络课程充分考虑 “情境”、 “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对学生的影响,努力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矩阵列表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从内容学习的助学区、强化训练的操练区、到交流答疑的互动区的完整的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完成相对独立知识点的学习过程。

其次,各栏目的精心设计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每一节的“课程导学”指引初学者了解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和学习策略; “跟我练习”、“在线作业”和“虚拟实验”栏目,引导学生从初学、了解到掌握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循序渐进、手把手式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初学者;“在线课堂”通过再现面授导学,以实时、在线点播的方式满足不能现场参加课堂教学的学生需求。

再次,创造了仿真的学习环境,“系统精讲”和“例题精讲”为学生创造熟悉的课堂教学环境;“本章小结”、“本章测试”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复习、检验学习效果的功能;“网上答疑”、“课程论坛”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交流经验、相互励志、协作学习的平台。

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活动组织形式采用了应用导向、任务分解、案例引导的教学策略;在学习策略运用上:依托网络课程,采用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形式,按照网上学习―面授导学―网上学习的顺序完成预习、掌握重难点、巩固测评等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分为:课程导学、渐进式学习、实训室、查找式学习、案例式复习和作业与测评等环节。

四、教学支持

在教学活动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依托信息技术,将面授导学和网络课程相结合,实现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采用基于网络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一是该模式强调应用网络课程开展面授导学和网上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面授与网上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由该教学模式导出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适合远程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二是将教学总学时分成面授导学学时与网上学习学时两部分, 通过n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总任务目标;三是按照“网上学习―面授导学―网上学习”顺序,借助于网络课程进行课前网上预习(网络课程提供个性化预习教与学环境),课堂重难点讲解(网络课程提供网上直播和实录后的上传区)和课后网上复习(网络课程提供个性化复习教与学环境),其中相连的两个环节(指网上学习或面授导学)互为联系与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打基础,对学生起指导作用,而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给教师或学生同时提供反馈信息,网上学习与面授导学过程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循环巩固。

2.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列举了大量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授人以渔”,启发思考,教会学生掌握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案例均来自与本专业相关的现实问题以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职业应用能力。

3.创造良好的泛在学习环境,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

本课程充分尊重“教”与“学”师生分离的实际,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课程教学网站根据角色不同设计相应栏目,提供人机交互窗口,如疑难提问、交互课堂、课程BBS等;二是提供基于互联网络的视频流、文本相结合的授课系统和多媒体实时交互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例题重难点的针对性辅导,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就像在传统的课堂上一样,生动、亲切,使远程教学的学习环境更加人性化;三是提供基于最优教学设计、适合多层次学生学习的“跟我练习”、“在线课堂”和“跟我实验”栏目;四是融合式教学加强了学习过程督导,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五是手机版课程网站则利用智能手机点、拖等交互形式进行人机交互,适应触摸屏操作习惯。

五、网络课程构建和效果

该课程具有显著特点:将数学建模基本思想和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中。在数学教学内容做到“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跳出了《线性代数》数学理论体系的束缚重新架构了矩阵教学内容体系,达到了数学教学内容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有效融合。将数学实验软件MATLAB引入教学内容中。

《管理线性规划入门》网络课程,是上述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设计思想的典型代表,我们开展基于该网络课程的融合式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网络课程获得2012年深圳市教师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参考文献:

[1]骆舒洪. 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J]. 2007,(9):25-28.

[2][美]R・M・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50.

[3]胡新生.开放大学背景下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一体化设计研究 中国远程教育[J]. 2012,(7):48-52.

[4]孟香惠.基于网络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中国远程教育[J]. 2013,(6).

[5]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J]. 2011,(7):153-156.

[6]袁薇.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计算机教育 2006,(8):47-49.

作者简介:

赵凯:深圳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

第5篇

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系统是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将课程教材扫描进计算机作为课件。科学合理的远程继续教育系统可以使继续教育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教育系统从整体上可以分为实时性教育系统和非实时性教育系统。

一、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

在网络上实现远程教学可分为两种形式: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 同步教学是指利用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因特网上模拟课堂教学,使处于远程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实时的音频和视频,双向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学习。这种模式要求较高的网络传输速率,并对硬件设备有一定的要求(摄像机、话筒等),因此,教与学双方的投资都较大,不适合于面向个人的远程教学。异步教学是指利用因特网的WWW服务进行教学,教师事先将课程的内容编制成HTML文件,存放于WEB服务器上,学生通过因特网访问这些课程的信息,并通过E-mail、BBS等手段,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投资较小,特别是对于学习的一方,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就能参加学习。因此,这是一种适合面向个人的远程教学模式。

二、远程教育系统结构分析

分析一个教育系统,从系统功能角度可以分为实时授课系统,网络学习系统,考核评估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等四部分,总体上涵盖了教、学、管、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时授课系统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将从常规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者。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即为信息源。网络技术为信息的流通、转换、储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表现为在某些方面替代教师的角色,把教师从简单的、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但这并不是说教学过程已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由于学生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信息资源的鉴别和测验成绩的判断等方面都需要帮助,教师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监控,帮助学生开展学习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等。

网络实时授课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师单元面向所有学生单元,以实时交互的方式进行授课。除教师单元和学生单元外,此系统还包括教学内容单元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通信单元。这四个单元构成了网络授课系统的核心内容。

由于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时交互手段,以及多点控制单元(MCU)提供了多交互方的控制方式。因此,网络授课系统以视频会议系统和MCU为通信机制的基础。建立若干个网上教室作为学生单元,同时建立多个教师单元。

上述模式的网络授课系统能够体现网络授课系统的建设水平,但由于需要视频实时传输,对于整体教育系统的硬件设施要求较高,投入很大,局限性也很大,虽然教学的效果比较好,但要达到普及还有一些距离,目前比较适合于集中教学。

(二)网络学习系统

网络学习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学生提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环境,是一个基于Web的网络学习系统。基于Web的学生端只需要有一个网络终端和一个浏览软件,它和提供学习内容的Web服务器构成一个典型的Browser/Server结构。基于浏览器的学习环境,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高效学习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完成自己控制的课程学习或专家引导的课程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利用连网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访问网上课程学习资源库,调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变为在计算机中自主化、自导式学习。

网络学习系统要能够针对课程学习提供友好的界面,提供辅导答疑、网上作业、在线讨论等辅助系统。网络学习系统,能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手段,极大地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考核评估系统

由于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不能采用面对面的考核机制,因而网络教育更加强调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因此在任何与其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中,都必须满足对任何学习过程的跟踪能力和计量能力,例如对某个参与学习者学习时间、学习评估结果的统计等。

1、要能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和具体的学习情况,如作业完成情况,问题提交情况等,要能清晰地表现参与者学习过程的计量特性,系统要能够进行自动的统计存储,并能够根据管理需要随时整理显示。

2、严格的网上测试为了定期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必须辅以一定的检测措施。系统应通过构建网上习题库,针对学习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在线的测试和课程考核。并能够将测试考核结果自动进行统计记录。

(四)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授课安排、课件制作、学员注册登录、学籍管理、学习过程跟踪以及系统维护等内容。

三、远程继续教育系统特性分析

远程继续教育系统作为一个进行网上教育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可扩展性

所谓可扩展性,即教育系统开发的目的,是为目前现有的课件,建立一个统一的运作环境,从而有效的管理起来,并提供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学习环境,提供学员的学习效率。作为扩展性好的系统平台应可以向系统上构架所需的任何课件模块,同时删减相应模块而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也不会产生任何冗余信息。

(二) 稳定性

整个系统要能够稳定地运行于网络环境之中,不会因为各种人为的误操作影响系统运行,从而影响到应用系统进行教学与学习。

(三) 适应性

适用于继续教育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并且记录学生的环境及进度状况,且教师可以针对每一名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环境修改,从而控制进度,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指导。

(四) 友好性

一个优秀的教育系统,应从一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来开发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使用方法简便,学习环境个性化,并且可以适时反馈出学生的学习进度状况,从而使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调节,提高学习效率。

第6篇

一、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方便更多学生学习,我国各高校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系规模,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连入了因特网中,而且还有很多高校有了自己的校园网。这集中体现在各高校和主管部门在建设中所投入的经历,包括在人力方面、财力方面和物力方面的投入,使得信息化内容有了很大的丰富储备。不过,尽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使得在教育形态、手段乃至思想方面有了质量上的飞跃,体现出了数字化、网络化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现象,但是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学校分为多个部门,不同部门也就有不同系统,这也就使得各个院系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进行信息化建设,为相互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流和分享带来了诸多不便,由此缺少了统一的接口标准,导致信息资源不能被学校统一规划。

第二,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资不平衡,多是进行硬件方面的建设,忽略软件的投资,因此导致信息资源被不同使用者分散到网络各个位置中,很难被集中起来利用。

第三,教育教学资源在多样化的方面上呈现的是单一化,主要以文本形式,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应用不全面,这也就导致了结构枯燥化现象的出现。

第四,信息化虽然进行了发展,但在高校里,信息资源不能被统一管理。除此之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学校之间不能很好合作,而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且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化资源不能得到稳固。

二、针对不足进行分析

一方面由于高校在网络建设中不能够统一的进行规划和管理,导致各部门和组织在信息化建设中以自我为主,形成了信息不能被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发展也带动了各个软件产品的发展,在使用这些软件时,不能够很好的将技术融合到一起,由此也加深了资源不能共享的弊端。而对于WEB来说,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是两个进行信息交互的两个层面,其服务器端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地,客户通过对服务器端进行交互来获取信息。由此,服务器的开发技术不足,也直接导致了信息不能够共享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采取新技术使资源集成,构建统一网络平台,保证系统和平台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三、根据需要,建设教育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

(一)对需求进行分析

教育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此平台上有很多要素构成,例如老师、学生、管理员和各种教育资源、以及考试等。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教育网络平台需要在建设中满足一些基本的要求:一是为保证教师和学生等够共享资源和使得教育资源有效的集成,则需要创建一个教育资源库;二是老师作为使用者之一,教育网络平台要尽量满足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三是为满足学生学习方便的要求,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完成学习,需要利用现代学习法建设;四是完善平台的功能,实现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线交流、视频教学、邮件服务等;五是在教学方面实行电子教务和政务方面的管理。不同学校的教育网络平台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本文中只是对它进行功能方面和实现方式中写一些说明,来对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意见。

(二)对功能模块方面的设计

第一,学生模块。为方便学生使用,教育网络平台在功能方面上需要包括选择课程、上网查询课表、网上完成作业、提出疑难问题等功能。

第二,老师模块。对于老师来说,主要是设计对课程安排、辅导和作业的批改以及考试安排等方面的功能。

第三,管理模块。良好的管理功能,才会避免问题发生。因此主要功能包括用户、资源、考试、课程方面的管理和信息公告以及安全方面的管理。

第四,交流模块。针对教育网络平台的用户,即老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方便的交流模块,可以方便老师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使得轻松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其功能可以包括在线聊天,疑难解答以及邮件等。

第7篇

(解放军理工大学 指挥信息系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和培训班两种学生类型,参考先易后难教学理念,按照TMN层次结构分别提出网络管理教学设计,首先是基本网络管理模型,然后是基于SNMP的网元管理内容,进一步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最后介绍网络安全态势的相关平台。

关键词 :网络管理;TMN;教学设计

第一作者简介:吴君青,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 jupiwujun@163.com。

0 引 言

网络管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联网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相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以及工具,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描述和表达问题,具有熟练的系统分析与应用能力[1-2]。该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需要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编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虽然只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但是网络管理的教学内容选择性较大。从网络管理生命周期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学生需要学习规范化的、可定量的网络管理方法和模型;从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角度,教师需要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3]。此外,学生类型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希望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训班学生希望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能够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因此,整个教学设计的选择性较大,如何适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先易后难”是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4],首先介绍简单的、基础性的、容易理解的概念,然后学习比较复杂的、能够使用简单概念描述的抽象概念,最后学习那些综合性的、依赖于前面概念的知识信息。TMN层次结构是一个明确定义的网络管理层次结构[5],该层次结构中,网络管理可以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业务管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TMN层次结构,按照“先易后难”方式,实现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1 TMN层次结构

TMN是由国际电联(ITU-T)针对电信管理网络规范而制定的标准,其优点在于提供了一个明确而且广泛接受的术语学,有利于讨论网络管理的相关主题。TMN层次结构模型中描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层次,每个层次建立在另外一个层次之上。

TMN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网络管理内容划分为网元、网元管理、网络管理、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5个层次:①网元层,对应于单个网元内部部署的管理,涉及设备自身所支持的、与任何管理系统无关的管理功能;②网元管理层,实现单个设备的远程管理,功能包括远程查看、修改配置、报警监控等;③网络管理层,基于网元管理层进行功能分析和掌握网络基础设施的整体运行情况;④服务管理层,管理对象是网络为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⑤业务管理层,核心目标是实现网络服务的支撑和统计,如计费和定价、业务预测等。

经过仔细分析,服务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面向具体的网络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灵活性,而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公共内容,是提供网络业务的基础性支撑。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按照网元层、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进行组织。

2 教学实施设计

作为一门网络专业课,网络管理要求学习多种专业工具,掌握相关网络管理协议;在专业工具方面,需要介绍设备管理器和维护终端、网络分析器、网元管理器、管理平台等;在网络管理协议方面,需要介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6]、命令行接口CLI等内容。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网络管理功能,教师需要介绍网络管理基本模型FCAPS、OAM&P[1],讲授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学生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组织,按照一种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方式进行。

2.1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结合TMN层次结构参考模型,通过分析各种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协议可得其所对应的管理层次,详细关系见表1。

其中,网元层重点介绍网络设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可以选择常见的超级终端接口进行讲解。对于服务器设备,教师可以介绍专门的自检工具或者类似于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工具。网元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SNMP协议。作为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SNMP的支持和应用极为广泛,整个介绍内容需要涉及SNMP自身优势、运行原理、MIB信息等内容。网络管理层方面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管理平台。作为一种网络管理集成方式,管理平台得到当前业界的普遍认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系统作为学习案例。

整体教学内容包括相关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在教材方面,选择Alexander Clemm编写的Network Management Fundamentals[2]作为参考教材,也可以选择其他具有类似知识结构的教材,要求是系统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和原则,试图从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点介绍网络管理,同时阐述网络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的课堂设计以TMN层次结构为主体内容,同时增加必要的概述章节和总结性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和培训班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类型,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2.2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普遍掌握网络原理,但缺乏网络故障严重性认识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学习目标是深刻理解网络管理的必要性,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目标是理解和应用网络管理相关标准和模型,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20+20(小时),具体知识分配见表2。

第1部分是网络管理概述,主要介绍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工具和活动。通过相关案例介绍,学生首先能够对网络管理的用途、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从整体上对这门课程有直观认识。

第2部分是网络管理模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网络管理基础知识,学生在面临巨大的网络管理系统时,应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逐个分解并解决,同时理解网络管理功能的分类方法。在该章节,教师可以初步介绍TMN层次管理模型和FCAPS等管理功能模型。这部分内容配套安排了一个实验,使用常用工具Ping测量网络中设备的响应时延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该实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过适当的网络管理能够定量了解网络运行状况。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之一,首先需要分析比较CLI和SNMP两种管理协议,分析各自的优点并介绍SNMP的管理模型组成;然后需要学习SNMP的MIB相关知识,掌握基于SNMP的开发方法,为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介绍常用的MIB库,学习SNMP浏览器的相关使用。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通过使用SNMP浏览器,学生既能直观理解SNMP工作机理,又能够用该工具解决一些网络管理问题,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学习网络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和原理并通过Manage-Engine_OpManager系统进行实践。管理平台的开发实践是可选内容,介绍WebNMS的开发框架。这一部分的实验环节和课堂教学相对应,重点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和WebNM的开发框架。实际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验时间要超过6课时,可以选择只学习其中一个软件。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OSSIM是开源安全信息管理系统(Open Source Security Information System),支持多种开源软件系统的信息集成并实现事件关联。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OSSIM的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安装和使用视频进行学习。

第6部分是课程总结,教师可以按照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实施。

以上是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按照TMN层次结构介绍多种管理工具,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网络管理工具;③侧重于学生进一步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2.3 培训班教学设计

培训班的学生来源于实践岗位或者是即将参加具体岗位的本科毕业生,整个学习时间很短,学生特点是对系统开发兴趣较低,但是对于网络故障认识深刻,明确网络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大部分学生有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经验,其学习目标是系统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工具,为实际工作服务。因此,教学目标侧重分析网络管理工具的原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选择;一旦需要解决网络故障,能够准确选择网络管理工具,具有定位和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基本技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为10+10(小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表3。

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实际应用学习。其中,第1、2部分内容和工程专业教学设计基本一致,目标是理解网络管理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培训班的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管理已经有感性认识,因此不安排实验。

第3部分是网元管理层,主要介绍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相关原理、MIB浏览器的使用以及常用的MIB库信息。在实验环节方面,教师可设计SNMP浏览器的实验内容。

第4部分是网络管理功能集成,主要介绍管理平台的集成方法,学生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和选择依据。实验环节是学习使用ManageEngine_OpManager。

第5部分是新技术的学习,学习内容和网络工程专业一致,介绍基于OSSIM的安全事件管理集成。实验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安装和使用OSSIM系统平台,了解系统集成在安全事件方面的应用。

以上是针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主要突出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中注重整体介绍网络管理,强调网络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②侧重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工具的实际使用能力,通过介绍当前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自我学习能力。

3 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计划目前已经在两个培养对象类型上实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共计40人;培训班的教学对象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的设备维修培训班学员,共计42人。

3.1 考核指标安排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4。

对于培训班的培养对象,考核指标见表5。

两种考核指标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人员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考核的内容中包含部分开发方面的内容。培训班的考核指标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由于授课时间较少,整个考核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应用能力方面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3.2 考核结果分析

经过教学实施,我们最终统计出两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布。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考试40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75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90分,最低成绩为60分,平均成绩为78分。培训班学生参加考试42人,理论成绩最高分为81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成绩为68分;实验成绩中,最高成绩为85分,最低成绩为60分。整体的成绩分布如图2所示,详细的成绩百分比见表6。

两者的培训成绩中,在偏重理论的知识点方面,两者差距不是很大。大部分知识点中工程专业的掌握情况比培训班的掌握情况要好,差距最大的是第3(TMN层次结构)、第5(SNMP的管理模型)和第7(管理平台)3个知识点,差距在10%以上。在实践操作方面,如第4 (SNMP操作)和第8(管理平台操作)两个知识点,培训班的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是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SNMP的相关开发内容,要求掌握更多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培训班的学生操作任务比较明确,更有利于集中时间学习。

总体上,整个测试成绩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有利于掌握网络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实际操作,尤其是能够较好掌握SNMP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操作步骤。

4 结 语

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对规模因素、鲁棒性、可伸缩性和可维护性具有苛刻要求的复杂系统,包含广泛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因此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笔者提出基于TMN层次结构的网络管理教学设计,注重在整体上介绍网络管理的相关功能,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了教学实施方案。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对象,除了学习管理工具的使用之外,还介绍了相关的开发方法;对于培训班的教学对象则侧重于原理性知识和实际工具的结合。总体教学设计中都考虑了学习资源的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网络管理教学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环境的建设,一个典型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教学两方面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实验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下一步将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Subramanian M. Network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012:61-67.

[2] Clemen A. Network management fundamentals[M]. Indianapolis: Cisco Press, 2006: 24-25.

[3] 陈鸣, 胡谷雨.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43-47.

[4] Scardamalia M, Bereiter C. Knowledge building: theory, pedagogy, and technolog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1-12.

[5] Martín A, León C, López A. An intelligent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efficient network management[J]. Revista de Sistemas de Informa o da FSMA, 2012 (10): 10-18.

第8篇

一、医学成人教育的特点

1.专业性强,学习目的明确

医学成人教育的学员几乎都是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或者是与之相关的工作,他们之前大多接受过专业的专科教育或中专教育,都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历,对知识的渴望比其他专业更加迫切,他们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医学技术、考取执业医师资格、为职称评选做准备等。总的来说,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强。

2.年龄跨度大

医学成教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有的是刚刚踏入社会的专科或中专毕业生,有的是在乡村医疗机构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他们的年龄普遍较大,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都不如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3.学习时间少,学习时间与工作矛盾突出

医务工作者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具有不定性,学习、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比较突出,他们大多没有固定的休假时间,一方面要用大部分时间来工作,另一方要抽出时间学习,还要照顾家庭,学习的时间比较少,而且医学类的知识大多需要死记硬背,学习任务很重。这个矛盾在年龄比较大、已经成家的学员中表现更加突出,尤其表现在低工龄、学历低,需要接受高一层次学历教育的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身上。因此,在医学成教护理专业的学生上课率比较低,甚至有一些学生中途退学。

基于以上医学成教学生的特点,如果教学方法采用一刀切和普教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率低,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极低,学生也学不到知识。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要改革医学成教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网络环境下医学成教教学模式的构建

1.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模式

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的知识很多,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知识很难在课堂上讲解清楚,而且不容易记忆。因此,医学成教要加大网络课程的开发力度,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网络课程,采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时间上的压力,将学生从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中解放出来。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与学习内容的特点来决定是否选取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使枯燥无味的内容更加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2.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医学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但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可以采取将一些选修课程改为自学课程,让学生自学,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些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点拨,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自学课程,教师在开课前做开课动员与开课报告,将课程的教学要求发给学生,并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编写指导性的自学方法、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在每章节设置课程练习,学生通过做练习、测试来检查自学的效果。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图书等手段,及时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学分制管理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实施学分制管理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实现了对学生的弹性管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学分制在成人教育方面的应用却很少,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资金,另一方面是成人教育的学生不稳定,难以实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制约着成人教育学分制的实施和管理。与传统的学年制管理制度相比,学分制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更加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能更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分制管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不同专业的学生只要选修了相同的课程就可以在一起上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医学成人教育中实施学分制管理,对于巩固医学成教学生的上课率,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订学习计划,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其次,弹性的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大缓解了医学成教学生学习、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矛盾。医学成教实施学分制管理也有利于整合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培养适应时展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是医学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才能整体提升医学成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大鹏,罗旋辉,黄妍.发展医学成人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中国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