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兴趣教学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是实践性很强,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要从这一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出发,从多个方面研究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一、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要动手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没有技能训练的过程就如同纸上谈兵。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把操作练习布置下去,就千万不能放任自由,而是对此进行巡视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告诉他们有些操作比如打字练习,只要我们坚持长期练习,打字速度和准确率就会极大提高,同时激励学生坚持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有些知识内容只要亲自动手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就会从内心感觉到计算机并不那么神秘。长此以往,即便学生每天动手操作能够有一点点小小的收获,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随之信心会大增,学习劲头自然会越来越足。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来自电脑游戏,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玩游戏势必就影响教学,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虽然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玩游戏,但是有时可以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我们在讲解指法练习的时候,如果老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那么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能强迫学生练习。
鉴于指法练习知识内容本身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很多的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的位置不是非常熟悉,因此打字的速度很慢,甚至个别学生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学生抓到。有学生会问老师怎么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给他们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这样为学生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爱为出发点,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在批评教育之前要先思考,假如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和语气和他进行交流,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某一方面做得不好或某一件事情做错就气急败坏或大发雷霆。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学生和我们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自尊心一般都很强,需要用真心呵护。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要热爱学生,认真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指法训练的时候,盲打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技术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但是往往一个人练习就显得比较枯燥,所以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在他们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随之他们的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如何讲授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这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需要,更是培养信息素养高和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需要。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与文献:
关键词: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众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愈加重视,而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强调学生的共同进步。以往的班级授课制大多采用的是大班化的教育,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无法保证学生的真正参与,使得教学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而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些弊端,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学校教育小班化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
1.实现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在实行小班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使得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并在尊重这种差异的基础之上,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其自身潜力的发挥。
2.实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了更多参与以及表现的机会。再加上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信意识,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课堂的主动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
3.实现了教师主导性的展现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教师的教学负担大大减轻,减小了教学心理压力,使其能够把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到对学生以及教学过程的关注上去,从而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把教师在课堂当中的主导作用展现出来。
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小班化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全员参与的意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给予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参与意识。
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教育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而采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就可以把自己更多的情感投向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步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世界,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3.注重分层教学工作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不能很好地注重学生个性的教学。而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并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注重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让学生都能受到重视,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评价制度
激励能够让人产生前进的动力。在实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建立一种激励评价制度,对于一些表现良好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使得这部分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上进心;对于一些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公正的对待,不能歧视,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自信心,让这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帮助尽快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公平的点评,并把评价结果进行公开,让每一个学生对于自身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最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以往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规律。小班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的分层教学工作,能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并通过对学生的不断激励,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翠琴.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4(04):20―21.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42-02
作者简介:顾舟山(1967―),江苏盐都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何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带动学生主体,以教师的主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解决这些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新课改的理念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充分理解、掌握新课改理念。当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无非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充分体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 “回归生活”,则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当然,新课改内容并非只有这两点,但是以上两点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将新课改要求的全貌展示出来。新课改积极推崇解放学生,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里,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做好课堂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与以往知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需要,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完成了启蒙阶段的学习。然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对学生自己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高中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生活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高中生身心发展也日渐成熟,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知识文化积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度,让他们增强探究的意识及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语文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多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根据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站在学生角度,拓展教学思路,合理设置问题,注重对课堂的总体把握,做好新旧课的有效衔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点。
(二)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极难提高。新课改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发挥其主体性。当老师关注学生时,学生心里就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进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这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语文课堂形式应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比如,在课堂上采用演讲、话剧、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将学习与兴趣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文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与沉淀。
(三)引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常常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过程。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便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其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知识,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首先要做好小组的分组工作,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将好、中、差生合理组合,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感情等因素。教师可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认真去探究知识,鼓励他们善于坚持自己的观念,与人辩论,但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同时,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及时察觉学生各自存在的学习优、缺点,从而使指导更有针对性。
(四)渗透人文精神,体现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新《课标》别强调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文性,也就是语文教学应体现生活美、生命美。这不仅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丰富他们的情感思维,从而能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这也正是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改为契机,重新认真研究语文教材,尤其是要对某些经典篇章加以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能反映出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这些素材的运用,将美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五)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真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通常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内容的延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让学生开始密切接触网络。而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在作业的布置方式上与时俱进,尽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不失教育本质,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满足自身的需要。这些是课后的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应该将它划入学习范畴当中,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得到主动、生动的发展,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课改的立足点在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将其真正融入教育对象之中,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进而改善教学手段,寻找更多积极有效的方法,以此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有几条教学策略。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1.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是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首先,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是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次,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从行为指向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拓展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内涵,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过程,推动高效课堂的进展
新知识的理解、巩固,不可能一步到位,它始终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捕获信息,灵活选择教法。随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而灵活应变,需要一个信息的交流反馈处理、再反馈的过程。这就是活跃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处设疑;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过程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案例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学
概念背景:我们知道,比较两个三角形,从形状上看有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但对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我们如何刻画呢?
问题情境:我们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两对边中垂线对折,并在纸片上画一个三角形,用小刀切下这个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由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分析理解。
猜想发现:“由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引发学生猜想: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
表述验证:如果将几个三角形叠合到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的话,那么就称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这种数学概念的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概念间的本质属性,为新概念的产生创设适当的平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概念。
2.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再创造提供广阔的天地。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和有效地提问,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知识,那么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然而在今天,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师组织的课堂气氛较之传统课堂是热闹多了,但大多是在热闹下的无效教学。要么就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提问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记忆型的知识,停留在简单判断和机械回忆等较少智力参与的问题上,因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有效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切实落实教学目标,让数学课堂也有语文课堂的精彩,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话题。我认为要从课堂的切入、内容的选择、提问的技巧三方面来注意课堂“提问”,除了以上三方面,还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能作出及时明确地反映,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
3.创造性地“用教材”。
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的教学方法,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合理的教学加工,把抽象的、严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贴近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案例2:在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采取这样的引入:先画一个ABC,问题:擦去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只剩下ABC,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如何将这个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教材中并没有这样的设计,这里创造性地设计问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体现了“教师不仅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者”这样一种理念。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如上述案例2的教学就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启迪、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最后,创设合作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同时,合作交流要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5.合理的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好教学节奏,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慢条斯理地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因材施教,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我们要向时间要效率,精选练习,查漏补缺,创造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我们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以求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每一堂新授课结束,我总要留10―15分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如何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吃透大纲、钻研教材,抓住新授知识点精心选择,设计习题;练习要求学生及时交换批阅,教师评析,并马上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巩固情况,针对反馈中有差错及易错的知识再反复强调,使学生能运用和巩固知识,形成一定技能,初步达到目标。
7.重视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通过小结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课堂的重点与难点,是整节课教学的升华。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而且可以节省课后的时间与精力用于他们自己喜欢的其他方面,使其个性和潜力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创设语言环境等许多方面。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许多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和反思,数学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 探究 教学策略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48-0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改背景下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探究式课堂教学”。与此同时,融合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也引起了笔者的深刻反思: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基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与老师在一种轻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中交流。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高涨、热烈的情绪,大胆、积极地进行讨论交流。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
二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随着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实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我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模式,在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以优等生带动中等生,以中等生带动学困生,创设了一个优良而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全员参与,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究、归纳的过程。老师充当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简单的学生点评,较难的老师引导、补充、深化、点评。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乏味单调的数学课变成他们期待上数学课,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就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注意因材施教,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成功愉悦中焕发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三 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首先,要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在导学前准备部分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红笔划或写在导学稿旁边的教学札记部分。其次,要培养课前复习的习惯。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个环节不重视,课前复习即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像过电影一样将上节课的内容过一遍,这有利于将所学旧知识加以巩固,并有利于在下节课学习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一节课最关键、最重要的是集中注意力听课,笔者认为上好一节课要做到以下几点:在课堂上要带着预习时的问题,认真听讲;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四 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自觉地进行系统的复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其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知识,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地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应用,且得到“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总之,要实现课堂的时效性、高效性,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就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实效好的教学模式。时效性的教学,不应是老师的主宰,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适时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人,追求教学的真实性,这定能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数控加工;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50-01自新课改颁布和实施以来,本着“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原则,编写的机械数控加工教材,为新课程结构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这一课程作为数控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促使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值得深入研究。
一、机械数控加工的基本内容
比起普通机床加工,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使用自动化的管理技术,是一种具备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的机械加工手段,是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主要技术手段。现代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联结自动化系统和通信传感技术,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与传统机械加工手段比较,实现加工制造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减少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的简化和高效,迎合了现代加工制造业的社会生产需要。
二、提高机械数控加工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1)机械数控加工集中时间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才能实现对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的学习和初步应用。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大部分只是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有浅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而对于实际应用到机械加工当中的能力却相当匮乏,导致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因此,为了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初步掌握机械数控加工编程语言和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采用集中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学时间集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时间集中方式,即知识传授时将整个课程集中在限定的时间内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机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教学中,安排4个学时的连续教学,其中1个学时用于内容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和编程知识,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1个学时用于机械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教学,另外2个学时用于对学生仿写的编程语言和计算机仿真操作进行实时指导。这4个学时集中教学的方式,从时间上保证了一个机械数控加工程序的完整教学,实现学习、编写、讲解和指导的教学过程。
(2)以培训工程能力为基点安排三步走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机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这一课程的实践内容要结合专业教育的实践内容,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和爱岗敬业专业精神的形成两大目标。然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能力不单单指动手操作的能力,具体来说,工程实践能力指的是从工程认识、工程实践直到工程验收整个过程的综合能力。对此要妥善安排组织,避免对学生采取二加一或三加一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过早步入企业环境中实现就业,而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阻碍学生机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这一课程的继续学习和认识的提高,严重地还造成学生自由散漫行为的产生。为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快速养成和提高,在实践教学阶段分三步进行。一是在学校的工程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初步掌握设备的实际操作方法。该阶段要具有较多的教学辅导人员,以“师带徒”的形式参与教学,使学生在工程实训基地接受正规化的实训内容,这些是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重点教学内容。所说的正规也就是说学生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掌握使用设备的方法,实训中的加工材料应为实际生产活动中的材料,所加工的工件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体会整个工程实训的工艺和要求。二是组织到实地工厂参观和实践,参观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械数控加工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及其所处的阶段和已具备的水平。该环节可以实现对所学专业发展方向的预测和对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为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提供依据,更是教学实践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最后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安排学生到生产单位实践,这种实践过程是广义上的教学过程,并非真正的教学,而是在工作实际中获得能力的教学阶段。同时也不完全等同于就业,二者界限的合理划分是促进这一过程学习效果改善和提升的有效前提。该阶段不能使学生过多地承担体力劳动,应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为主。于是,该阶段最好能将学生按组或班进行划分,选择对口的企业安排学生到实地进行生产实践,实现对企业机械数控加工的生产全过程初步了解和认识。最佳实践周期为两个月,这期间引导学生选取工程实践中的典型工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真正投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是实现较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的一种技术,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在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有效利用学校的工程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对设备的操作章程和使用方法的快速掌握。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实地参观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以实现工程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提高机械数控加工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业内人士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下.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是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和差异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根据个人条件、爱好、特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让学生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备爱好和特长项目,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是体育教师发展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要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课堂准备策略
古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通过认真备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应准备以下几方面。
1.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吃透新课标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2.认真研究学校规定的选修教材内容,深挖教材所蕴含的体育内涵,以确保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材所隐含的体育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育内涵,唤起学生的主动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内容理解、探究、重组,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3.认真研究教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主动实践.这决定了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的最佳教学方式是:主体参与式、合作探究式、主体活动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从而在参与实践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4.认真研读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能有效进行,要看教学主体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备学生。
(1)学生在所选择教材内容上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等。
(2)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差异、同一项教材上体现出来的主动求知内驱动力的强弱;运动技能迁移、重组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3)最近发展区域不同。探究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心、自尊心的支撑点、持续增长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位学生的运动潜能,形成其运动爱好和特长项目,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运动天才。实施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爱好、特长的项目,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按上述方法组建的教学班,学生在运动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尊重、适应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教学主体,帮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认知层次、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针对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性,尽量采取分层次教学或个别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要求、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维持不同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的内驱动力。 2.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主体的体验性。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性.因此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维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动力,引导、促进、激励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和亲历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教学案例:在双杠单元教学后.我设计了以“双杠、跳绳、爬竿与软梯、肋木”为练习点,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主题的身体活动课(只规定活动路线,活动练习图略),教学目标: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合作与共享。在课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通过每个练习点的方式不断创新、超越,如通过双杠练习点的方法有:跳上支撑摆动+分腿骑坐前进、双臂撑“走”双杠、走双杠、走单杠,助跑滑杠,金猴倒挂式、二人携手走单杠,同伴推运式等,可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热情,引导、促进、激励学生的自主性、亲历性,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展个性,这种教学理念,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究。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2)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向及遇到的问题要予以指导、点拨、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
(3)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一自我展示一引导、点拨一一分层教学一自我展示一一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一提出问题一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一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一设置问题一亲历实践一规范与点拨一自主探究一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2.以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3.体现个体差异性评价原则。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创设出适当而有效地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点思考。
1、情境应具有一贯性,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情境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解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数学教学也应紧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能各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情境创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能用好这个平台,将对创设情境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不是把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大屏幕上,也不是把问题的所以细节都完整地演示给学生,给学生不留任何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开展活动,创设活动情境
七年级上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中,请每位同学准备4个立方体,自备剪刀,6人一组,将立方体沿不同的棱展开,有多少种不同的剪法,请同学将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总结出来规律。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不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识别的过程中体验怎样能展开,怎样不能展开,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三步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流程大体分三步走——
提出问题 预设情境
我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列慢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需多少时间?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到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解析过程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事先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是将题目条件改变出示给学生: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离桥需要多少时间?这个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做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
创新问题 创设情境
随后,我要求学生将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是动态的,重新自编应用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山洞长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需要多少时间?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 时速为 a km,两列火车相向而行, 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需多少时间?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 时速为 a km, 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更有优秀的学生,在题中增加“两车距离b km”的条件, 这是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
解决问题 体验情感
我告诉学生,要出示的原题正是第二、三类的综合。此时,学生情绪更高,我便顺水推舟,启发学生要善于总结,延拓新的问题。
因此,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促使学生各种感观和心理活动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相结合、求得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上初二《全等三角形》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解决这道习题时,我仍采用前述的“三步曲”模式,其功能主要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可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愿意上,试更换命题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了:将“第三边上的高线” 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将“两边”换成“两角”,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
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写出了证明过程,此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因此我告诉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这个命题的证明非常简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就一定有收获。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学生证明了“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命题的正确性,而前述几个命题都可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其过程更简洁。更为使我惊诧的是,学生又发现了另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若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有一条对应的派生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这个命题他们又发现,将“派生线”换成“三角形的边”,命题也成立。最后,这个命题成为:若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有一条对应边(或派生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当然归功于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教学功能。
学生在总结出前述几何命题的正确性之后,自信心倍增,我借助此时的气氛,激发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在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结论。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两人智慧胜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