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年级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教学任务相对繁重,课堂上教师常常重视自己的讲授,如果讲得过多过细,那么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而且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课堂上因担心讲错而变得“金口难开”。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敢交流,不会交流,不善交流。如何改变以上不良现状,让高年级数学课堂上的交流也充满活力,我尝试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循循善诱,发掘课堂交流的兴奋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仅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且在学习能力上也呈现出差异扩大的态势。为了较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学生交流的热情,充分发挥课堂交流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循循善诱,激发他们交流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后,教师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圆柱的侧面积是62.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求它的体积。一开始发言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教师及时宽容地鼓励学生:“不要着急。”并等待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结果这个学生终于一步一步讲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先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再算出圆柱的高,算出底面积,最后求出圆柱的体积。学生讲解完后,教师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真爱动脑筋,思路很清楚!还有更简捷的思考方法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个学生举手说自己的算式是62.8÷2×4。其他学生一脸困惑。这时,教师继续鼓励道:“你的算式是对的。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教师先肯定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再引导其讲解自己的思路,学生就有了底气。学生借助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图,说出了思考的依据。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了他的意见,纷纷表示赞赏,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热情洋溢的鼓励,积极发掘学生交流的兴奋点,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了分享,思维的深刻性和简洁性得到了培养。
二、明确要求,规范课堂交流的注意点
为什么要进行交流,怎样交流才是合乎要求的,交流效果才更好,不仅教师心中要有数,也要让学生知晓并努力做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上如何交流作为一种教学常规进行训练。数学课堂上的交流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要更加准确精练,并且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提出了三条交流的注意点:一是要求学生交流时,发言要积极主动,不放弃,不退缩;二是学会倾听,准确接受并辩证分析别人交流的信息,不曲解,不盲从;三是交流时声音要响亮清晰,语句要完整而有序,突出主要的数学信息,不重复,不罗嗦。为了强化学生交流的规范意识,我常常让发言的学生再重复一遍,甚至让大家跟着再讲一遍。最后,我还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活动中的交流表现,包括发言和倾听的情况进行记载,作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评定项目之一。
三、认真备课,确定课堂交流的聚焦点
数学交流的内容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展开的需要,确定交流的话题。这样的话题往往就是课堂交流的聚焦点。教师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针对不同课型和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使得学生的交流得以聚焦。如,在知识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思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交流可聚焦于探索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时,关键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基于小数意义理解基础上的算理,即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学生在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0.8+0.5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说说0.8元与0.5元各是什么意思。学生在交流中很快就明确:0.8元就是十分之八元,就是8角;0.5元就是十分之五元,就是5角。这样的交流自然引发了将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加法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加法计算思路:0.8+0.5=13角=1.3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竖式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要把8和5对齐,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把0对齐,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悟到小数加法计算的法则──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这样的交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学生在交流中深化了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因材施教,引导课堂交流的生发点
数学课堂交流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是组织课堂交流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引导话题中的生发点。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通过画图和操作实践,得出了各自不同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于是,我就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作为交流的生发点,重在引导学生说清楚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有的学生说成是把高除以2,即三角形面积成为半高与底的乘积;有的学生说成是把底除以2,即三角形面积成为高与半底的乘积;也有学生把除以2说成是用所得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对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少数学生忘记除以2 ,教师没有做任何讲评,而是出示这样的差错,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其实,学生在交流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纠正错误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正面讲解和示范,而必须是一个由学生参与“自我否定和纠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提供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并引起必要的“观念冲突”,让学生在暴露思维的过程中发现并改正错误,正确地构建新知。
数学课堂交流会因学生情况的不同,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等显示出多样性。比如,在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我常常先示范式地引导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再让他们相互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注意给他们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说透;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要适时加以点评或组织学生同伴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交流给予明确的反馈,以逐步提高学生开展数学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
一年级数学知识较简单,如:数数,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因此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都想回答问题,导致的结果便是很多人都在说,但没有一人是认真思考了的,回答问题总是围绕在浅层,没有深入挖掘。一节课给人的感觉是乱哄哄一气,长此以往,若学生养成了这样一种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学习将非常不利。因此,课堂常规的养成尤为重要。
“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共十四个字,但它能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一开始开展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教师要利用时机,对于这样做的学生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其他同学也主动、积极地去这样做。
二、教给学生怎么交流和交流什么
1.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
如在学习数字时,我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数字。学生找到了教室里有1张讲桌,2个门,我们家里有3口人……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数学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体会其快乐,让学生觉得数学交流有话可说。
2.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经历的
如在教学数字比大小时,我让学生先利用学具摆一摆,并想想怎样才能给别人讲清楚为什么5比4大。学生先利用学具怎么摆的都有,也有无从下手的,慢慢地就有学生用5个圆片表示5,再摆4个三角形表示4,然后将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放在一起,最后剩下一个圆。这时候让已经操作完的学生,一边做一边讲解,即将自己刚才的如何做得过程完整、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听完之后,其他学生再边做边说,这样的数学交流对全班学生而言都是可以实现的。
3.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2+3=时,我们先说书上的情景,即看图将自己看到的信息说出来,并引导提问一共有多少。再让学生模仿编问题,如:我有2块橡皮,同桌有3块橡皮,一共有几块?这样的模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在不断说、不断听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
4.不要局限于一种交流形式,多种形式,使课堂活而不乱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兴趣;方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现象,教师应该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持续性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的教学观念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英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根本性改变
在现如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教育偏差,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可以正确地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完成家庭作业,能够在考试当中分数较高。学生把知识硬塞进脑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或考试的时候背出来,这样的学生就被认为是学习好、能力好。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连续不断地讲授语法,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法训练,而学生只是在将这些知识硬挪到脑子中;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英语课程,但是下课之后却几乎没有学生运用英语对话。在进行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之后,根本没有与外国人进行日常沟通的能力,学生所学到的英语知识都跟随着卷纸上的成绩以及教师的赞扬随风远去、忘却……对学生来说,英语沟通能力,恰恰是以后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技能。
因此,教师要把运用知识的概念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教会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发现、探索,灵活运用英语知识,把其看做一种交流工具,去实现学生更高的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知识灵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那么,获取新的知识就会更加容易。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一个概念,学习知识是目的,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让它成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在教学当中遇到一个新知识点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创造、交流,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一个单元的英语词汇学习过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使用一些重要单词进行造句,或者给学生一个相关题目,让其使用所学知识进行相互交流,真正做到让英语知识灵活起来。
2.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这是学好英语和其他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众所周知,在孩子小时候,若让他在外国长大,不用专门教他英语,他也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我在每堂英语课开始之前,都让学生用英语汇报天气情况、出勤情况或者用英语说出班级的一些趣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
所谓的灵活使用知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东西方在文化、习俗、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具体可以通过介绍西方节日、电影视频、英语原著或者报纸杂志等逐步培养学生跨国度的文化意识。在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和愚人节等,教师可以开展相关内容的英语活动,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下了解西方的民俗、习惯,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并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厌烦英语、不恐惧英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灵活使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思考和创新等。教师要把自身具有的亲和力全部表现在学生面前,用人格魅力和幽默感营造开心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全部学习热情,让学生和教师在精神上产生共鸣,从而使英语课堂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71.
[2]张晓燕,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新出路[J].新课程:中学,2012(1):4.
关键词: PPT教学 协作学习能力 培养方式
21世纪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时代,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要立足这个社会,除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竞争意识外,还必须具有协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就如何通过PPT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1.什么是协作学习
1.1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组成员协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资料跟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跟其他组或者全班学生共享。
1.2协作学习的优点。
1.2.1增加生生之间的凝聚力,学会互爱互助,培养责任意识。当学习任务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时,成功靠大家,可增强生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凝聚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接触,在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中增强同学友谊,学会互爱互助。在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不要拖小组后腿,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2.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努力学习,开动脑筋,刻苦钻研。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外在驱动,渴望同伴肯定的内部动机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1.2.3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小组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与学生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解惑答疑,生生之间也时刻进行沟通,互帮互学,在做中学,这一切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协作学习教学法在PPT教学中的实践
PPT是制作演示文稿的应用软件,简单易学,学会容易,但要作美、作精,满足将来的工作需要,就要下一番工夫。教学中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做,在做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在做中学。PPT演示文稿应用软件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协作学习教学法,因此我在PPT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教学法将学生按不同层次随机抽样搭配,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也叫异质分组),每组2人至4人进行教学。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PPT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在PPT教学中,主要采用“合”与“分”的教学方法。首先用“合”的方法集体教学,具体教学步骤是:让全班同学①看:观看成品演示文稿,分析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张幻灯片有什么特点;②模仿:你能做一个一模一样的演示文稿吗?这部分主要是介绍新知识,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PowerPoint提供的各种对象插入工具,如插入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影片等;③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思考框架结构,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进行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版面设计,图片选择,最后总结,采用“分”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④创造:学生自己做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演示文稿,提示学生可参考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诸如各种海报、广告等设计,借鉴别人的方法,如配色、选择字体、字号、排版等。整个PPT教学以“分”为主,即以协作学习为主。
3.在PPT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
3.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步调一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线、以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增强PPT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更好的良性协作。
3.2利用小组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在PPT教学中,因为采用异质分组,学生基础不同,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充满温情和友爱,互助与竞赛,有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学习效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的力量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3.3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得、失。
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好好学习。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只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真正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鼓励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自信。
3.4学会换位思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享必要的资源。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可以优势互补,发挥相互帮扶、促进的作用。如在学习中,某个组员遇到学习困难时,其他组员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了解困难的原因,积极提出建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可能的资源要与大家分享,以协助有困难的组员解决学习问题。当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进行帮、带时,不仅让学习差的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学习差的学生的进步对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促进的作用,还会让学习好的学生学会如何帮助别人、关心他人。
3.5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人进行交流,互通有无。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个人对问题的想法也不太一样。若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交流,对已对人有害无益,不利于团队协作。学生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从而增强自身的协作学习能力。
4.利用PPT教学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PPT协作学习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利用PPT教学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4.2分组方案要合理。
教师在考虑教学分组方案时,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考虑分组教学的可操作性,还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异质分组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3教会学生协作学习的方法。
在协作学习中,要告诉学生协作学习的方法,如何选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和突发事件,怎样上交作业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固然可以使他们掌握和更好地识记动作方法,但练习次数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增加他们的练习负担,学生具有强烈的被动感,实践证明持续效果并不理想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从提高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注重教会他们练习的技巧和窍门而不是强调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做到饶有兴趣的苦练和巧练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上下功夫,才能更好达到体育的锻炼目的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新教学内容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模仿练习到比较熟练的动作定型,教师所起的作用是辅助和引导性的,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正确、优美的示范、清楚简洁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动作内容,指导他们在练习中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出新知识的规范性和要点,启发孩子们自己表达出对新内容的学习观点和认识,并能在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上有他们自己的创新,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轻松自如地掌握好动作技能。
三、 培养学生的适应、交流能力
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社会性,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都会反映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交际的能力,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心理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从自身行为出发,在同学生的往来交往中调整改进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交流,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消除因隔阂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和压抑,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真挚的交往中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呢?
一、针对实际情况,分步指导
1. 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
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列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如在学习新课程八年级教学上册第1章“1.4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时,可针对该课时内容给出以下预习提纲:(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组成的?(2)横轴、纵轴是如何确定的?(3)什么叫有序实数对?什么叫点坐标?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4)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怎样的关系?
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可不给出提纲,应放手让学生去预习,并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2. 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来指导学生阅读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提问题本身也渗透着怎样阅读教材的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强调教材中例题的示范作用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致使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结构欠严谨,层次感较差。每逢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例题,从中找出差距,使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懂得应该怎样使用教材和阅读教材。
4. 及时交流阅读教材的经验。
学生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的自觉程度不一,因此,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教材的经验,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阅读教材中,很多同学会得到这样的启发: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运算法则等重要内容要用醒目的记号标出;要理解,熟记定义、定理;要善于从教材的例题、定理、法则中悟出一些发现,从而转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并能对教材中例题的解法提出更多的看法。如此总结、交流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会大有裨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当学生感到自己的自学能力在提高时,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数学方面的参考书,或者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借阅相关书籍。趁热打铁,形成风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如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中 汉语文教学 汉语文思维 培养
高中汉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汉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汉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汉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一、汉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汉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空间,在交流探讨中让学生互补、辩论、认知自我,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交换。思维的交流性,会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入地挖掘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拓宽了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广泛性:人的想象力是无边界的,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虚无缥缈。所以,汉语文思维的特点也是广泛的。在汉语文教学中,文化也是广袤的,没有国界,没有地域。社会、道德、思想、经济、法律等等,凡汉语文所涉猎的无所不包,这样必然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思考反馈。面对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便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得到创新思维的开拓,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渗透性:思维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逐渐地渗入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之中。汉语文从来都是集聚美的地方,无论是语言美、形象美、还是意境美,都融合在汉语文学科中,当教师以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欣赏、探究文章时,思维便已经形成,并逐渐地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及审视得以提升。
二、如何在高中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思维
1.教师要有培养汉语文思维的意识,坚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汉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且,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汉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就要具备汉语文思维的能力,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具备精心设疑、巧妙分析、快速解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将汉语文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以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其次,还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为人师表”,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汉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而将自身的汉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实现自身汉语文思维的提升。
2.拓展学生汉语文思维的广度。汉语文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地域中,我们无处不受汉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所以,形成汉语文思维,首先就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汉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课外作品的认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的做好预习,巩固李白的生平简介,对李白的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白头吟》等等。由于好些高中生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这样自然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再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相应地变得高远,进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汉语文思维。
3.挖掘学生汉语文思维之深度。肤浅只会让学生逞一时之快,过后便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达不到知识的积累,也无法拓宽知识的领域,进而就无法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汉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地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道士塔》一文时,学生会很明显地了解到,王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环境来进一步探讨内在实质。这样学生就会得知,根源在于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腐朽。这样使学生从现象上升到了本质,进而进入到更深层的理解,开拓了视野,发散了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知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在其中得到更多深层的东西。对于汉语文教学也一样,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例如: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地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拿《林黛玉进贾府》来谈,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精心地设疑,为什么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感觉已是熟人?为什么刻意地描写王熙凤放荡的笑声?这样让学生对红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极力地想知道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样,学生就会挤出时间进行《红楼梦》的品读。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的探索中进行思维的培养。
三、结束语
汉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牵制着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解放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使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胜,也使之在未来的发展中制胜。
参考文献:
[1]黄荣. 如何在高中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思维[J].
[2]胡艳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
论文摘要:信息素养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自身努力取得的。本文分析了中学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了现行中学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重点阐述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启发。
社会正迈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将是所有公民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中学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信息素养培养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提升信息素养,从而支持全面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发展。
(二)信息素养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息素养培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当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信息素养正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查找、利用信息。
(四)信息素养培养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鉴别、评估、分析、使用和创新信息,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求人们具有信息素养。
二、现行中学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新课改中,要求师生之间积极交流、合作,在互动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新课改中有点不适应,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不够。
(二)信息素质差异大。各地区中学由于受经济、区域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就计算机而言,有的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还不懂,有的懂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有的经常接触计算机,甚至是高手。
(三)信息技术不重视。信息技术暂没有列入高考科目,社会、学校、学生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深度、广度就有限了,信息素养培养就落后。
(四)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区别不清。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但许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信息素养。
(五)片面地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QQ聊天或打游戏的高手未必就是信息素养的拥有者。
三、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师要融入新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转变中,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重视起来;其次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现在许多老师认为非高考科目不重要,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到学生,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们必须得尽快融入新课改,转变观念,给信息技术以应有重视。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交流、实践。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环境。要努力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学生能够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
(三)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工具。信息素养教育应遵循学生的生理条件、学习心理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立足点,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要通过对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奠定基础。
(四)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文明使用因特网的基本信息素养。教师要利用网络这种交互方式的显著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要综合地创设信息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任何一节课的教学中,都不可能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环境,使同学在各种信息环境中,做到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中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
(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认知的工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学生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最佳工具,而上网查询也必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这一单元内容时,与语文课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等,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
(七)要及时评价,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评价与教学过程一样重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评价作品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通过评价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四、中学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组织各项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在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时,应尽可能地创设现实生活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作为交流的工具、研究的工具、决策的工具、创新的工具。
(三)要通过家庭教育、社会网吧监督与管理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来形成合力。
信息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和挖掘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