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同管理的建议

合同管理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6 15:50: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合同管理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合同管理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优化

近年来,我国在公路工程建设上取得的成绩足以让人自豪,伴随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合同的管理逐渐成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合同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会对公路工程最终效益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不仅如此,当前市场经济的多变性,公路工程的承包方以及建设方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权与义务就必须要通过合同来进行实现,这也就充分展现了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

1公路工程合同特点

公路工程中对于合同的管理一定要对合同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合同管理的有效性: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条款多。公路工程合同的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广的,除了要保证承包方与建设方的自身利益之外,还要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所以对于公路工程合同的拟定,不仅要对常规条约进行制定,还要以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状态为基准来进行特别条约的拟定。公路工程中的建设方与承包方在进行合同签署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彼此企业的全部情况进行掌握与了解的前提下,来进行合同的签订,以此来避免由于合同内容的差异性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②合同的法律性特点。公路工程合同在签订之后就具有了法律性,因此必须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工程,并履行合同中的各种条约,倘若合同超出时间限定的话,就不会再具有法律性,自然也就不会受法律保护。公路工程的建设所花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除了要进行工程招投标工作之外,还要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设计与规划,之后才可以进行工程的施工,还包括工程竣工阶段的验收等,因此工程合同的有效期限必须要在两年或者两年之上;③多变性特征。公路工程属于户外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合同会经常性的进行更改,这就使工程合同具备了多变性的特征。引起合同变更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与实际不符以及施工进度慢所导致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前期阶段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此外,公路工程的建设也会涉及到一些附加工程,所以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现场情况来及时的进行记录,以此来为索赔以及变更等提供凭据。

2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中,对合同管理加以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公路工程合同条款中除了会对与经济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约定之外,还会对企业的社会效益目标进行呈现,不仅如此,对技术、经济以及法律三者之间也会进行有效结合。公路工程合同签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建设方与承包方的各自职责与义务等进行明确规定,倘若两者之间出现经济纷争的话,合同也会发挥其自身的法律效应。不管是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工作还是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都必须要依照合同中的规定来执行,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合同落实到工程中的每个阶段。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主要就是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等的管理,而这些管理必须要以合同管理为基础,如果合同的管理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话,工程的管理也就无法进行,因此对公路工程合同加以管理,并进行优化,是保障双方利益以及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3公路工程合同管理近况

3.1合同管理缺乏规范性

城市的持续化发展,使我国在公路工程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也不断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市场变得更加激烈,对合同的管理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致使合同的管理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①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条约不具备严谨性,合同内容的制定也不全面,甚至有些条款模棱两可;②合同的制定中建设方与承包方的职责与权益不一致,具有不公平性。

3.2合同管理的相关体制不完善

不管是任何一所工程的建设,都是建立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的,公路工程也不例外,所以就会导致大多数施工企业比较看重施工的建设,而不注重工程的管理,尤其是合同的管理更是认为没有必要。就目前而言,在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上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从而导致合同管理比较絮乱。不仅如此,对于合同的签署过程也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就算有部分企业制定了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最终导致合同的无效管理。

3.3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偏低

当前的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之所以取得的效果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就是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偏低,具体体现在:①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在法律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②没有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导致在遇到深层矛盾或者是纠纷的时候,处理能力明显不足。

4优化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对策

4.1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性

只有保证合同管理的规范性才可以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所以对合同管理进行规范是很有必要的,并不断地增强法律意识;①双方在对公路工程合同进行签署的前期阶段,一定要对合同中所包含的各种条约进行逐一查看,并对合同的严谨性与法律性进行审核,以此来避免遇到合同纠纷时,能够保证自身的利益;②合同在签署之后一定要进行严格管理,倘若建设方或者是承包方出现合同纷争的话,可以作为索赔以及合同终止的凭据。

4.2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查

为了保证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对合同进行全面的审查,主要就是检查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性,是不是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以、双方是否有履行能力等,并且也要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查,保证其规范性,合同中的内容也要确保双方公平,建设方与承包方的职责与权力也要进行明确。在对合同签署之前,不管是建设方还是承包方都必须要按照公平的原则,并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合同中的条约进行协商,当双方协商完毕之后才可以签署合同。

4.3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

只有不断的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才可以达到当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要求,所以企业一定要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以定期培训的方式来对相关知识与管理技能等进行培训。除此之外,培训内容还应该以法律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等作为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合同管理经验交流的方式来使管理人员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管理方法。

第2篇

Abstract: With the effect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ing (PMC) mode becom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mastering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management idea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has become the compulsory subject of project managers, but there are no clear rules about how to divide the owner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author make suggestions on contract management of PMC mode from this angle.

关键词: PMC;合同管理;项目管理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contract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080-02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及业主们对建筑工程要求的多样化,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一套优秀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都是有好处的。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还有利于工程的工期缩短,另外对工程建设的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都有好的效果。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产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同样也带有一些问题,其中项目管理合同双方的职权划分是这种模式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问题。

1 PMC项目管理模式

1.1 PMC项目管理的概念 PMC模式包含于项目管理,而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所实施的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PMC服务模式是指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建设项目全过程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1-3]

1.2 PMC服务模式的对象 PMC服务作为提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业主。但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由于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面对复杂庞大的工程项目可能难以驾驭,因此,项目管理企业也可以根据总承包商的需要提供某阶段或某几个阶段的项目管理服务。[4]

1.3 PMC服务的范围界定 PMC的服务范围是非常的广泛的,可以说从建筑工程从策划立项一直到建成运行都在PMC的服务范围之内。具体的服务范围需要特定的项目具体来制定,由工程的项目管理企业和服务的对象进行共同商讨来决定服务的范围。从服务的内容来说,PMC服务能够提供以下这些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协助办理土地征用、规划许可等有关手续;建设工程经济技术咨询;设计管理、采购管理等服务;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处理工程索赔,组织竣工验收;生产试运行及工程保修期管理,组织项目后评估。[5]

2 PMC模式下的合同管理

2.1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PMC合同模式 关于PMC承包商的选择,通常的方式是进行招标,另外也可以通过面试或者谈判的方式进行选择。业主在选择PMC承包商的之间,最好将合同的格式,条款,报酬等内容提前约定,这些前期工作的准备能够有效的降低和承包商谈判的难度,也可以节约谈判时间,从而有利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实施。PMC合同一般可分为总价包干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类型。针对工期短的工程项目,需要采用总价包干合同;而工期比较长的就采用单价合同或者成本价酬金合同。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的特点来确定合同类型。 [6-7]

2.2 根据PMC服务内容提出具体合同条款(专用条款)建议

2.2.1 立项决策阶段 ①协助甲方进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立项报批;②协助甲方选择咨询单位,并对咨询单位的编制工作进行检查、管理。

2.2.2 设计管理 ①协助甲方选择勘察设计单位和签订勘察设计合同;②协助甲方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料及外部条件的证明。

2.2.3 前期准备阶段 ①协助甲方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②配合甲方做好设计、施工、管理等招标的监督、协调,并提供相关服务;③协助甲方进行设计工作的协调,提供优化建议。

2.2.4 采购管理 ①协助甲方进行整个项目的合同体系策划,制定采购计划;②完成招标的全部工作;③协助甲方进行采购合同的管理。

2.2.5 项目实施阶段 ①负责协调设计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配合工作;负责图纸催交工作;②配合设备、材料招标工作、技术协议的签订、设备催交催运;③负责工程管理的月报季度年度的工作报表报告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④监督监理、施工单位合同的履行,负责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基建期的现场协调会的主持工作;⑤协助甲方牵头组织工程竣工验收;⑥审查承包商的竣工验收报告,代表甲方组织竣工预验收;⑦负责移交竣工资料并配合甲方办理备案手续;⑧协助甲方完成本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事宜并配合做好项目审计工作;⑨负责施工单位报审的月度完成工程量的审核。

2.2.6 项目文档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时负责文件资料的收集保存,在项目竣工时将工程来往批件,技术资料和施工图纸整理完好归档移交甲方。

2.2.7 项目后评价阶段 项目竣工后,配合甲方完成项目勘察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生产运行等方面的后评价工作及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价工作。

2.2.8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甲方与乙方约定的其他管理内容。

2.3 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 由于甲方的原因致使工程项目发生延误、暂停或终止,乙方应将此情况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通知甲方,甲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甲方未采取相应措施,乙方可继续暂停执行全部或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直至提出解除合同,甲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乙方未履行全部或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义务,而又无正当理由,乙方可发出警告直至解除合同,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2.4 奖罚办法建议 ①乙方通过采取科学管理办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优化设计或施工方案,在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安全、进度、质量的前提下,甲方根据相应奖惩制度给予乙方适当奖励。②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并经竣工财务决算审核批准后,如决算投资额比批准的投资指标有节余,甲方根据相应奖惩制度给予乙方适当奖励。③由于乙方未按合同约定完成管理工作内容,未经甲方批准擅自变更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致使工期延长、投资增加或工程质量不合格,甲方有权扣减乙方项目管理费用。

3 展望

由于PMC项目管理模式在我国实行时间较短,以致我国目前还未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定业主和PMC承包商,PMC承包商与工程监理等咨询单位,PMC承包商和工程项目总的权利义务,易导致在部分工程的实施中发生争议,尽快的划分各个利益方的权利义务是我国PMC模式合同管理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丁郡瑜.从业主角度浅析PMC合同管理[J].管理世界,2010.

[2]王学科.项目管理的PMC模式及其应用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44-46.

[4]曹先平.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管理科学,2008.

[5]陈飞志,代建制.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在我国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9.

第3篇

    分歧意见:审理中,就海鲜城应否赔偿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海鲜城不应赔偿。理由是:陈虹刚进来,尚未就坐,消费还没有开始,双方并未缔结合同,彼此之间还不具有饮食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陈虹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海鲜城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二种意见认为,海鲜城应当赔偿。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此处涉及到一个先合同义务问题。先合同义务是指缔约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合同成立之前,彼此基于诚实信用、公平原则,由缔约双方各自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互相保护、通知?告知?、协作、保密等义务。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六十条之规定,如果因没有履行先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简而言之,即不管合同是否订立,只要违反了诚实信用、公平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害,就应当赔偿。本案中,海鲜城的先合同义务应该包括:以自己的积极行动,确保顾客安全,促成消费。

第4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在服务社会管理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社会管理,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是统一战线构建和谐、不断发展壮大的客观需要,也是统一战线与时俱进,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注重组织保障,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建立大统战格局上来。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各司其职、多方共进。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必须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具体负责,统战社团联动协同、工作对象广泛覆盖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台州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纳入县市区委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着重完善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的统一战线不稳定不安全因素预防与处置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海联会、知联会、新联会、少数民族联谊会市县两级组织全覆盖,在市外建立113家异地台州商会,探索完善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台州模式”,将游离于传统统战工作体系外的新阶层人士等纳入统战工作视野。

注重人本管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凝心聚力上来。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实质是通过做人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必须更加注重凝心聚力工作,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台州以实施“同心·深入推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活动”为抓手,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以“双七一”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培育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原动力”。

注重源头管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协调处理好五大关系上来。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必须把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作为着力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统战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挥应有作用。台州以实施多党合作助和谐、民宗工作助和谐、社会各阶层助和谐、台州乡友助和谐等“四大行动”为载体,加强多党合作各项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创建服务民生平台;探索开展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管理服务社会化、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委托制、宗教活动场所重大事项票决制、法制科普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工作,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探索开展六大类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分类综合评价工作,引导非公企业推广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第5篇

关键词:电力仪器;检测;工作流;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世界上电子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比起以往的检测管理有了很大的优越性。目前现行的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关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自动化程度。

1电力检测仪器仪表概况

电力仪器仪表设备的检测和鉴定可以涉及到高压、计量、热工、低压质检、化学环保等多个不相同的专业,并且仪表设备种类多种多样。电力仪器仪表的检测任务是一项比较流程化的管理工作,一开始从委托人的送检,到经历仪器仪表在实验室待检、检测人员检测试验、出证书报告、核验、审批、收费等环节,最后委托人取回报告和仪器设备。目前各专业独自操作的管理方式,使检测工作缺乏规范统一的流程化管理,检测仪器仪表的基本信息和结果信息不能共享。

2 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

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仪器仪表的识别。RFID 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 (交变磁场或电磁场 ) 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给每个工仪器仪表贴上唯一的、可识别的标识,作为工仪器仪表的身份证。

(2) 信息的采集。利用固定式或手持式终端设备,对仪器仪表上的 RFID 标签进行识别,通过终端设备上的软件,输入该器件的状况,并通过内部网络将这些数据传送到服务器,将 GPRS网络用于现场监督。

(3) 后台数据处理。利用后台服务器运行数据库管理软件和 web 服务器软件,实现 B/S 架构,让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浏览器就能访问数据。

(4) 各数据互为通讯、兼容和调用。通过对所有数据库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平台,使已有软件和数据库的数据互为通讯、兼容和调用,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高效管理的目的。

3电力检测仪器仪表平台架构

电力检测仪器仪表平台的建设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的工作流、业务流和数据流进行管理,实现电力仪器仪表收发、检测、证书报告、审批等的信息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流上的各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和规范管理。

3.1电力检测仪器仪表平台架构设计

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来实现。系统在企业内部网运行。B/S结构的系统通过浏览器对系统进行访问和管理。

基于B/S结构的系统部署均在服务器端进行,系统的维护也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当需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扩展时,只需要在服务器增加相应的功能页而即可。为了防比服务器负荷过重,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在B/S结构的基础上又引入3层架构对系统体系结构进行优化。

系统在服务器端又分为数据库和3层架构,承载数据源的数据库服务器上安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系统数据的管理和向外界提供数据支持。3层架构中的前端表示层部署在Web服务器上,通过IIS向外界进行Web,即向用户提供访问和进行系统操作的网页。业务逻辑层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该层是仪器仪表对象类和仪器仪表数据处理组件的集合体。处理组件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处理函数封装成的dll动态链接库。数据访问层负责向应用服务器提供仪器仪表信息、仪器仪表检测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以完成系统具体功能,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数据库以更新数据。

3层架构将服务器端的逻辑应用按功能划分,使各层所而向的对象更加具体化、简单化,系统体系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藕合度大大降低,有利于系统的后期整合。在系统部署时根据负载情况,将不同层的应用程序部署到1台或多台服务器上,增强服务器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2电力检测仪器仪表平台架构的实现

系统前端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的实现采用ASP. NET技术。前端表示层即网页的开发使用HTMI二语言、JavaScript、CSS等常规技术。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用C#. NET开发,以及数据访问技术。

4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功能设计

4.1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对企业业务对象进行调研和分析,完成了电力仪器仪表检测工作的业务流程,即由客户送检开始,接着为办理委托单,提交给承办部门,部门接收后仪器仪表就会处于待检待测状态,接着仪器仪表就会进入检测试验阶段,然后进入证书报告管理部门由他们检测完成、提交核验的报告,提交批准后,进入收费管理,最终取件取报告,这样就整个的检测流程就结束了。

4.2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检测业务流程以及检测业务的全过程分析,确定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主要有委托承办管理、检测管理、证书报告管理、收费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标准管理、系统管理、短信通知服务等几大主要功能模块。

4.3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4.3. 1证书报告管理

送检仪器仪表样品检测试验完成后,都会出具相应的检测证书报告。系统将所有的检测证书报告集中进行管理,并将证书报告统一为Microsoft Word文档,由检测人员按照规程编辑为Microsoft Word模板,并在需要的位置相应的插入书签。

当检测人员撰写编辑证书报告时将启动相应的文档模板,系统将根据定义的模板中书签与检测参数的映射关系,自动的将检测数据填写到书签定义的位置或定义的表格中。

4.3.2电子签名管理

在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中,从证书报告的撰写、审核、审批,到打印输出全程是电子化的。在证书报告中,一般都涉及到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和审批人员等3类人员的签字,因此系统设计对签名实现数字化。首先将将这3类人员的手写签名进行扫描处理成图片后存放在数据库中,当要进行签字时,从数据库中将相应人员的签名调出,插入到证书报告的签名栏中。

5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的应用成果

(1) 实现了企业对电力仪器仪表的全过程管理,以仪器仪表台账管理为主要功能,以报表查询为展示方式,以电力仪器仪表检测流程为主线,实现对仪器仪表的全程检测管理。

(2) 降低了企业仪器仪表检测管理的复杂度,提高了电力职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错误出现的几率和安全隐患。

(3) 实现了预警管理体系,提升了管理能力。对安全库存、试验周期、报废周期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监测,提高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检测管理中心多环节相互衔接的漏洞,降低了不安全因素。

(4) 实现了信息录入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操作人员录入的信息,由系统数据库自动管理,因此不存在信息丢失的问题,同时未经许可的信息访问被拒绝,并且避免了纸媒体记录被涂改或遗失的可能。

(5) 实现了信息查询的简便、快捷完整。

结语:

一般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每年都会承担大量的检定检测试验管理工作。每年平均完成各类检定检测大约10000件。不仅工作量繁多,涉及的专业也很广。电力检测仪器仪表系统投入运行后,提高了检测管理业务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了检测工作流和数据流的统一管理和规范管理,实现了检测与流程管理的自动化和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谢勇,王红卫.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26(4):90-93.

[2] 卢志俊,黄若函,周招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0 年 7 期.

第6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责任;制度

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建筑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没有建筑合同,就无法实施与监管后续的生产活动,而合同一经签订,企业所有的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随之纳入承包合同的规范之中。建筑企业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也正是按照其与建设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来确定划分的,其内、外合同的关系不但一脉相承而且标的、权责也高度一致。也就是说,所有内部承包的具体内容,就是企业对外承包合同所含各项指标的分解与落实。这就使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从形式、内容和管理范围都不同于其他企业,而是一个格局完整的、自成系统的管理方式。

二、合同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承包人的责任

分析承包人的建筑安装工程总任务,施工现场管理,给发包人的管理人员提供生活和工作条件等,超出合同约定的工作要及时准备索赔。

分析合同中工程量清单、图纸、工程说明、技术规范的定义,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的内容及报价,分析工程范围,在合同实施中,如果发包人或工程师指令工程变更超过工程范围,可向发包人或工程师提出补偿要求。

分析工程变更的补偿范围和索赔有效期,在索赔有效期内提交索赔报告,列出索赔的事项、索赔的依据、理由和计算。

发包人的责任

分析发包人或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如对平行的各承包人和供应商之间的责任界定及进行协调,及时做出工程实施的必要决策,按时准确地提供设计资料、图纸和技术文件,及时提供满足施工的场地条件,及时支付工程款,组织竣工验收并接收已完工程等,如果发包人或工程师将自己的部分工作交由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则建筑施工企业应及时提出补偿要求,如果由于发包人或工程师的责任使建筑施工企业工期或费用受到影响,则应及时提出索赔。

合同价格分析

分析本合同的计价方法及合同价格包括的范围,如是固定价格合同,则建筑施工企业应正确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材料贮备,进行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测,降低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如是可凋价格合同,则应分析价格凋整的范围,调整的方法和计价的依据,为正确进行索赔汁算做好准备工作;如是成本加酬金合同,也要为发包人着想,尽可能降低成本,降低发包人的投资,为建筑施工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影响。

施工工期

根据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和分解,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施工工期的因素,如气候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金供应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施工工期分析重点要分析可能影响工期的关键工作,并落实专人在合同实施时进行跟踪检查,防止工期拖延给企业造成损失。

违约责任

分析发包人不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合同可能产生哪些后果,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密切地加以关注,当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及时提醒发包人,既可以防范风险,又可以加深与发包人之间的感情。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不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合同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在合同实施时认真注意,防止发包人的索赔。

三、合同管理制度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审查批准制度

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前还应实行审查、批准制度。即在各业务部门会签后,送交合同专门管理机构或法律顾问审查,再报请法人代表签署意见,明确表示同意对外正式签订合同。这样,通过严格的手续,使合同签订的基础更加牢靠。企业应将合同签订审核作为合同生效的必经程序和主要环节,形成以主办部门和财务、审计、法律部门以及分管领导三级审查网络。合同审查的主要内容围绕:(1)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2)是否超越自身履行的能力;(3)对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4)对方资信情况是否真实、可靠;(5)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平等明确;(6)合同条款是否具体、规范等。合同未经审查,批准人不得批准合同,也不得先批准、后审查,遇有特殊情况则应办理相应的手续。

2、印章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的合同专用章是代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外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签订合同的凭证。因此,企业对合同专用章的使用、保管要有严格的规定,要建立合同使用登记记录,合同专用章要由合同管理人员专门保管、签印,实行专章专用,尤其不准在空白合同上加盖印章。

3、合同统计考查制度

合同统计考查制度就是利用科学方法、利用统计数字反馈合同订立、履行情况。通过对统计数字的分析,总结经验,找出教训,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合同统计的内容一般包括中标率、谈判成功率、合同履行率等等指标。

四、合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

(1)在施工项目中设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使现场的合同管理专职化。

(2)在合同总分析和合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合同总体目标分解到合同实施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工程活动上。

(3)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分析文件,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对合同概况、主要精神、合同总目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树立全局观念,避免施工中的违法行为。

(4)将合同事件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说明完不成责任的影响和法律后果。

(5)建立有效方便的文档系统,使合同的监督、跟踪和诊断工作正常进行,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决策,而且在发生纠纷时能及时地提供有力的证据。

(6)建立报告和行文制度,工程中合同有关各方的沟通都应以书面形式作为最终的依据并形成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各工程活动有根有据。

2、及时做好合同跟踪

(1)对合同文件和各种工程文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或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直接了解得到反应工程实施状况的信息。

(2)分析工程实施状况与合同、合同分析文件等的差异和差异程度。如未完成合同责任、工期拖延、成本超支、质量不合要求等。

(3)分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合同履行情况,提出分析报告。

3、根据合同分析结果,实施有效的合同监督

(1)现场中对各工程小组、项目小组或分包单位工作的监督,给它们以合同方面的帮助,如落实计划、提供工作保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同方面的解释。

(2)对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合同监督,协调与他们的关系,如督促他们完成合同职责,检查对方合同责任情况,追究其违约责任,进行合同索赔与反索赔,处理合同纠纷。

(3)参与各种检查验收,并提出相应的报告。

(4)对各种来往信件、请示、签字指令、会议纪要、索赔文件、合同变更文件等做合同方面的审查和控制,并记录在案,及时预防行为的法律后果,弥补自己工作中的漏洞,而且有利于寻找对方工作中的漏洞,及时提出索赔要求。

(5)经常性地解释合同,对工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合同扩展分析。

(6)收集、整理、保存各种工程资料。

4、进行有效的合同诊断

(1)逐条分析各个问题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

(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达到影响程度的大小。

(3)分别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由谁引起,按合同规定应由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大小。

(4)对这些问题和差异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如责任方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采取新的技术方案,提出索赔要求,修改计划或修订合同。

参考文献

【1】成虎编著: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实用大全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7篇

沟通技巧包含的环节

寒暄:寒暄实际上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一种非正式的晤谈,但正是这种非正式的晤谈才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心情,可以使病人在交流一开始就感到心理放松和亲近,有利于会谈的顺利进行。寒暄中可以利用以下一些技巧,以达到良好的效果:①尽可能叫出病人的名字。出色的医务人员善于记住病人的名字,病人在心理上有受到重视和尊重的感觉。②选择适宜的语言打招呼。对于首次就诊的病人,“您好”、“请坐”等礼貌用语会令病人感到热情、亲切和温暖。对于熟悉的病人,“嗨,老张”之类的称呼给病人如见故人的感觉,往往一下就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对于老年患者、儿童等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选用相应的招呼方式和语言。③离开座位,迎接病人。病人进门时,离开座位,与病人打招呼并做出迎接病人的手势和动作。

倾听:医疗活动中,老年病人、慢性疾病患者和焦虑压抑的病人,很多情况下需要倾诉、发泄,医务人员往往是他们倾诉的对象。倾听不仅仅是采集信息的过程,也是主动接纳、关切的过程,不仅要听说出来的内容,还要解析“弦外之音”。有时还要听“无声之音”。

正确引导:合理运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可以用“是”或“否”等简单词汇来回答的问题。例如“你还吸烟吗?”“你最近食欲好吗?”“你家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这类提问主要是想得到特定问题的信息,对关心的问题进行确证,引导病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利用封闭性问题可以节省谈话时间。

合理地鼓励与赞美:鼓励病人谈话表示对他谈话的事情感兴趣、关心他的讲话,也表达了对病人的接受。点头、赞美、看着对方显出若有所思、说简短的示意语或肯定的语言,都是鼓励对方继续谈话的方式。例如,不时地说“对”、“好,还有呢?”等。

形体语言的运用:表情是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方式,可以表示出情感的瞬时变化,反映出喜怒哀乐等情绪。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医生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从内心同情病人,自然会流露出充满同情的表情,给病人以温暖的感受。反之,板着面孔,冷若冰霜,或神态傲慢,都会给病人不良的心理感受,影响医患交流。

姿态也往往反映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也表示人们参加交往的愿望。采用沉着稳重、端庄的体态与病人交谈,可以使病人产生信任和依赖感;而叼着香烟、翘着二郎腿或与病人交谈时东张西望、漫不经心、边交谈边翻阅书报,会给人搪塞、应付的感觉。

眼神传递信息的重要性被人们普遍注意。睁大眼睛表示对事物的认真关注,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表示人的磊落与自信,眯着眼睛看对方表示怀疑、疑惑不解等等。一般来说,多与病人进行目光接触可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但目光接触时,一定要避免逼视对方。有人认为视线上下在眼部与肩部、左右在双肩的范围内,会令人感到目光的亲切和自然。与病人握手、拍拍病人的肩膀、抚摸儿童病人,都可消除病人的紧张感、达到密切与病人和家属的关系的效果。

小 结

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细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它决定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医院的被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是一蹴而就建立起来的,医院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提高服务标准;要畅通医患交流渠道,合理优化服务程序。要采取有效的举措,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信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要重视细节的执行力度。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何伦,等.医学人文学概论.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键词:产品成本;成本核算;会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55-03

2010年初,财政部下发通知对现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关问题开展调研,为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以下简称《成本制度》)做准备,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规范的重要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制定《成本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成本核算规范的发展

中国成本核算规范形成初步体系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开始明确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如将“生产费用”科目分设为“基本生产”、“辅助生产”、“自制半成品”、“车间经费”等科目。1984年国务院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规定了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成本管理制度。其后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明确了对成本的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到,成本核算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1986年为了与《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配合,《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出台,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中国成本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对开创中国成本管理的新局面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全国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这些法规,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如轻工业部颁发的《全国陶瓷工业企业统一成本核算规程》、化工部颁发的《电石成本核算规程》等。1993年中国进行会计改革,成本核算也有了新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再采用完全成本法,而采用制造成本法。但此后中国没有再对成本核算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二、建立统一《成本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6年财政部重新了39项会计准则后,中国已经建立了以《会计法》为核心,涵盖道德与技术规范两个重要方面,较为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这一体系对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在现行体系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本核算的要求较少涉及,且零散的分布于有关具体准则中,缺乏系统的框架,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指导和约束性不足。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会极大改善这一现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会计规范体系,更为企业成本核算行为明确了方向。下页图1体现了增加《成本制度》后会计规范体系的框架结构

2.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会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成本核算作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不例外。在中国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虽然各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规范,会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客观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通过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核算中的随意性加以限制,同时也可以增强成本信息的可比性,进而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3.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必要环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进行制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不完整,未能将全部成本如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系统,因而取得了成本优势,进行实现价格优势。通过制定《成本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成本核算内容,并与国际惯例协调,减少贸易摩擦。

三、统一《成本制度》的适用范围

要建立统一的《成本制度》,应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从而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按照现行会计规范中对于成本的界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由此可见成本核算既涉及传统的制造业,也广泛涉及现代服务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成本核算的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虽然由于不同行业生产特点、组织规模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各行业其成本构成及其核算,但就其成本的本质而言是一致的,因而《成本制度》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成熟的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依据建立,其他行业根据各自生产的特点遵照执行。

四、统一《成本制度》框架

《成本制度》要规范企业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而成本管理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建立统一制度时必须要确定其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成本基础管理制度

为保证成本核算质量,企业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就不能顺利进行,因而《成本制度》中将建立成本基础管理制度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成本基础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基本前提。

成本基础管理制度应明确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建立健全成本原始记录、定额等与成本相关业务管理制度。

2.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成本信息的生成最终受到成本核算方法的制约,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确保更加准确、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以供管理决策之需。但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本核算结果,由此造成企业有可能操纵成本数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而为避免企业随意使用成本核算方法,影响成本信息的客观性,就是会计规范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客观要求《成本制度》中必须形成完备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划定范围。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是进行成本核算具体手段,体现成本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应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和成本计算方法等。

3.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

企业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必须要通过归集和分配才能计入有关成本,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结果。为保证企业在选择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上的科学性,在《成本制度》中必须明确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具体要求。这一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等。

4.成本核算业务流程

成本核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也必须讲求工作效率,明确成本核算业务流程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顺利,避免不必要的环节,因而《成本制度》中应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便于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参照执行。成本核算业务流程主要说明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及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各项内容的关系及其相互衔接等问题。

5.《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成本制度》框架必须明确各内容的功能,从而才能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从外在形式上看用于形成企业成本的原始数据进入成本核算系统后,受框架内容的制约,经过系统加工后生成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成本制度》框架为成本信息生成提供了技术和质量保证。具体表现为:首先成本核算基础制度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核算环境支持,明确了进入成本核算系统的信息的基本条件,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即什么样的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成本,什么样的成本被排除在系统之外;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与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持,决定了原始数据的加工方法及最终结果,即原始数据如何转化成成本信息,转化成什么样的成本信息;最后,成本核算业务流程明确了成本核算工作基本顺序,提高成本信息的及时性,确保了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成本制度》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它们相互独立,分别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成本核算进行约束和规范;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将成本核算联结为一个整体。

五、关于建立《成本制度》几点建议

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已经成为会计业界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共识,但在制定制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制度的全面性、适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的制度真正发挥效用。

1.提高《成本制度》的全面性

成本核算不是特定行业的管理要求,任何企业都涉及成本核算,因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各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和要求,尽量避免以偏概全,使《成本制度》真正在各行业起到统一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2.增强《成本制度》的适用性

成本核算由于涉及内容广泛,造成工作环节极其复杂,但成本信息又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因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尽量保证成本核算方法明确、简洁、易于操作,使《成本制度》在规范成本核算过程中更加高效适用。

3.注重《成本制度》的前瞻性

成本核算必须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企业管理要求也不断发生更新,成本核算也要与此相适应,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提高的基本趋势,以保证《成本制度》长期有效,避免经常性修订。

4.完善《成本制度》的系统性

成本核算最终成果体现为成本信息,成本信息不仅受成本制度的约束,也要遵守相关会计规范的要求,《成本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其他会计规范相适应,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其他规范的有关规定,避免重复或存在不一致地方,保证《成本制度》与其他法规构成完善的会计规范系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11.

[3]孙光国.会计制度设计: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Some Reflections on Establishment ofUnified “Product CostingSystem”

ZHANG Xue-yi,CHANG Hong

(HeilongjiangBayi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Econimics & Management,Daqing 16331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