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8 09:40: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卫生价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xx是省卫计委确定的第一批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十个试点县之一,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把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重点,努力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得到了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认可,增强了计划生育家庭的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工分值。
全县计划生育家庭中,有0-6岁儿童22626人,孕产妇2432人,老年人19663人,慢病病患者26067人。为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及公分值我们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在综合考虑项目的服务标准及所需成本、风险及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计生家庭的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在多次召开会议征求镇卫生院及卫计办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全县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标准化的工分值设立四级目录,用于衡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可衡量比对。同时县卫计委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将质量系统作为评估考核因素,确保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两卡制”工作的基础,也是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两卡制”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保障对计生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建立电子医师注册系统。根据卫办秘〔2014〕423号文件编码规则为每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统一身份识别编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全省范围内有唯一编码以此作为个人的绩效卡;同时为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医师注册系统”,完成了开发测试进行上线运行,完成了机构和医护人员注册工作。
二是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基于两卡制试点工作要求,需要实现给患者的每一次服务均通过刷卡或刷脸来保证真实性,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做到数据及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发完成了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在内的基础业务系统以及省级移动终端APP。通过移动终端APP为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采集健康数据可以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个人健康档案。
三是建立工分录入系统。根据省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确定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类46项工作的标准化工分参考值。针对不同层次的工分值可通过“工分录入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医生端可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查询所有医生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
四是建立电子健康券系统。为增强计生家庭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在已上线的工分录入系统中关联电子健康券功能。设置标准工分值后进行健康券的配置。为每个计生家庭提供其相应群体属性的电子健康券,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APP中,每张电子健康卷与此项服务的工分值相挂钩。计生家庭享受服务后,经身份认证后通过扫描该项服务的电子健康券二维码,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也同时计算此项服务的工分值。
(三)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试运行。
在前期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工分值的基础上,县卫计委积极协调xx公司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两卡制”试点运行,特别是全省“两卡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后,及时选定xx街道社县卫生服务中心、石台镇卫生院、段园镇牛眠卫生院3家卫生机构及其下辖村站为先行试点机构。目前,通过“两卡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为全县计划生育家庭服务18240人次,其中为0-6岁儿童服务5790人次,为孕产妇服务567人次,为老年人服务5547人次,为慢性病患者服务6336人次。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实施,经过近十年的推进,虽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进展,但为达到各种建档率、随访率、管理率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出现居民随访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存在不真实、有水分的情况。计划生育家庭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两卡制”实施后,通过刷脸或刷身份证,使服务的数据有效上传,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虚到实,无论是服务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得到了保障。
2、提升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满意度。通过“两卡制”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中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都按照服务规范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且通过医护人员的细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计划生育对象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遴选了部分村室进行“电子健康券积分”兑换小奖品活动,激励计划生育家庭对“两卡制”工作的积极性和支持度。在对计生服务对象进行的电话回访中,辖县内各医疗机构服务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3家试点机构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所有服务人员熟悉并掌握“两卡制”操作流程,为计生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根据淮北专网特点,督促软件公司开发移动公卫的离线版本,有效解决村医不能携带入户随访的问题,同时协调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取像间隔时间,确保系统顺畅运行,提高服务效率。
(三)根据工分录入和绩效考核系统的设置,在试运行实施过程中,根据运行情况对不合理的设置如工分值和绩效考核系数等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字 : 公共卫生服务;医学院校;职能;
一、面向地方公共卫生的人才培养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完善需要大量的公共卫生人才,大力发展我国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关键也就是人才。为地方培养合格的、高质的公共卫生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的最基本形式。医学院校的发展应该与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需求发展相结合,不断努力提高公共卫生人才的教学质量。医学院校为地方培养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首先就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为地方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医学院校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1. 加强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
预防医学教育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但是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医学院校教学中,无论是专科医学还是全科医学,都必须要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通过预防医学的教育,可以加强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态度,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并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临床行医过程中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报告,第一时间的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2.公共卫生人才的层次培养
医学院校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氛围不同的层次进行人才培养,其中应该以大专或本科学生为主培养基层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对公共卫生硕士应该培养成为更高层次的公共卫生领导者。通过对不同层次人才的的不同培养,可以更好的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好的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强化对在职公共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
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在毕业后还是要通过医学教育进行不断的培训、提高。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在职公共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要积极的为创造条件,为公共卫生的专业开设成人学历教育,并可以实行相对宽松、合适的弹性学分制,准许参加培训的公共卫生人员分阶段的完成全部学业,并鼓励在职的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到学历教育中,提高整个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能力水平。
(二)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医学院校为地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方法就是要为地方培养适合的公共卫生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培养途径,不断丰富和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而这些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方法改革
医学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新时期内仍是需要提倡的,但同时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就必须要继续的、充分的挖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内在优势,以培养学生更为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
2. 教学模式创新
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因此医学院校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共公告服务,就应该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特点,并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选择设计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弹性学分制的设立来吸引更多的在职公共卫生人员进入学校学习,不断完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3. 重视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特殊的工作,对其工作人员的培养和职业培训必须要在强化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医学院校在进行专业知识和节能培训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辅以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保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认识。
二、加强公共卫生研究
(一)增加地方科学研究比重
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除了对公共服务人才的教学培养、以及附属医院的医疗工作外,还肩负着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在医学院校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在重视教育和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增加对地方科学研究的比重。医学院校通过增大面向地方的科学研究比重,可以更好的开展公共卫生的研究。医学院校除了要在教学阶段积极的争取国家的科研项目外,还应该加强与地方科学研究结构、省市重点科研企业之间的联系,充分的发挥医学院校在人才、技术、设备方面的优势,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鼓励学校教师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处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防控、社区医疗保障、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不断的提高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二)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医学院校在重视医学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增加对地方科学研究的比重、增加科研课题研究,但在此基础上,医学院校还应该要积极的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开发,才能够真正的转化为可以应用与生活、生产的物化现实生产力,才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医学院校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要强化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意识,不断的探索更加丰富的教学和企业合作的模式,通过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的战略联盟,加强学校科学研究实验与企业生产开发的衔接,为地方建设一批能共服务于地方建设、具有较高及鞥整理的可以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全面的附近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全方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变得更加丰富。医学院校除了承担着教学工作的任务外,还应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做好基本社会服务的同时,可以开辟更多的服务渠道来为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宣传文明卫生理念
现代大学负有创新文化、引领社会、宣传民众的使命。据调查统计,2003年我国公民基本科学文化素质达标率仅为1.98%,与发达国家情况相去甚远。中国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已为世人侧目,公民卫生意识急待提高。早在上世纪4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的现代健康观,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医学和卫生革命的理论基础。
传承和普及医学和健康思想文化,普及现代健康观,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医学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医学院校可以根据地方实际的卫生情况,以及在日常行医过程中所发现的地方性的常见病和季节性的常见病等常见疾病进行宣传,向公众进行科学的解释,引导公众参与到卫生宣传中,保持对健康知识的学习热情,促进公众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温州医学院一直高度关注这一工作,常年开展各种以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开设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将卫生宣传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组织出版了一系列面向公众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报刊和读物,提出了让公众走近现代健康理念的口号。
(二)积极献计献策
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通常在公共卫生领域内,对一些涉及到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有着权威的、科学的、专业的发言权。而在地方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积极的专业的意见对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在服务于地方公共卫生工作中,要支持并鼓励其教师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的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通过自身专业领域内的咨询决策工作来推动地方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科学制定。
(三)重视卫生防病工作
卫生防病工作通常是地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而卫生防病工作的开展需要医学院校融入与地方,并要主动的与政府相配合,发挥自身优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此来为地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必要的支持。医学院校可以充分的发掘学校在人力、物理方面的各种资源,与地方群众的健康情况相联系,尽可能的满足地方群众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各种需求,满足群众对疾病预防、科学质量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傅华.如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夯实公共卫生这道墙[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87-89.
[2]陈菲高.等医学院校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6)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巧。但在目前它只是门年轻的学科,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也没有成熟的教学方法供我们借鉴。因此,我们只能在教学上加强研究,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技术的改革,各科教学都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上发挥特长,各抒己见,可谓是百花齐放。我也愿在这教学改革的春天里,做好本职工作,教学上精益求精,为这春天增添一抹绿色。
一、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向课堂的45分钟要效率
所有的教学都离不开课程的讲解,尽管教学改革不断进行,但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操作中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知识只有经过老师讲解学生才能明白。信息技术每班一周一节课,要在有限的课堂里传授众多的内容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对于每堂课我都精心备课,但我会充分尊重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电脑前进行简单的操作。例如电脑的硬件组成、系统的构成及病毒的查杀,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了解、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然地把知识消化掉。另外,我在计算机中装了一系列的必修软件,让学生通过一个软件学会一些知识,同时也允许学生到一些指定的网页进行网上学习。这样,学生从计算机课中了解到: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或获取信息。要精心准备教学目标,让每一堂课都紧张有序,环节紧凑。总之,老师要精心准备,不浪费课堂的每分钟,向高效课堂要效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大都15岁~18岁,诗一样的年龄。这样的年纪,讨厌老师整天说教,他们爱幻想也有实践的冲动。所以,我们的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许多学生不知道的新奇事物,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情景,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形象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信息技术的功能时,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演示,把信息技术的优越功能展现给学生。在讲解信息技术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小软件逐渐揭开信息技术的神秘面纱,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动手,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还是孩子,爱玩还是他们天性。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尊重他们的这种天性。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觉得上信息技术课既充实又享受。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他们赠送给同学一段既定的祝福(此段文字老师已经写好),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他们就会发现,要想赢,必须先练习好指法,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喜爱游戏也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对孩子们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因为它充满了趣味性与挑战性。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一些教育小游戏,让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并有效地进行实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有效的评价机制“鞭策”学生学习
妇幼卫生工作评价指标是反映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保健服务体系,各地积极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经济、技术和物质支持,因而各地用于反映妇幼卫生工作和健康状况的指标也很多,包括卫生资源利用、保健服务提供及健康结果等各类指标近百个,这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妇幼卫生健康水平和服务质量。然而如此众多的指标在使用的时候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很难根据单个因素、指标对某两个地区的妇幼卫生工作做出全面、正确的比较评价。因此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制定一个能够全面反映某地区的妇幼卫生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 便于不同时间、地区、人群的相互比较与评价。尽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也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指标体系,但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妇幼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与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所选主要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人群的健康状况是会经常变化的,因而妇幼卫生评价的指标体系也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研究基于对卫生水平指标功能的认识和国内外各种卫生评价指标及其优劣的分析,提出了下列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导向性:指标应能反映国际上和我国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导向,对实现国内外的相关目标有推动作用;(2)代表性:指标要能够反映妇女儿童中多数个体的情况,指标既要综合全面,又力求精简扼要;(3)实用性:适当考虑统计资料的可得性及数据收集质量;(4)可比性:指标体系要具有横向及纵向可比性,尽可能选择国内外通用的指标;(5)科学性:选择的指标要有确切的研究证据作为支持,定义明确,指标之间相关性弱[1][2][3]。
2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研究方法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方法总体来说分为两大类: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在建立妇幼卫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德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例如王燕等[4]在建立生殖健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先开展了选题小组讨论,然后对选题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类、加工为7个部分112 条指标,从而形成第一轮问卷专家函询问卷。随后进行德尔菲法,采用了两轮调查问卷,选出最终的入选指标。定量的研究方法有:基本统计量法、相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优序图法、逐步回归法等。例如康晓平[2]利用我国五省114个县的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现况调查资料中10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对处理后的指数值作Q型聚类分析及平均指数法分析,对不同地区间的卫生水平进行比较。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王友洁等[1]利用专家咨询法, 对87名实际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妇幼保健专家及妇幼卫生管理专家进行了调查咨询, 研究了41个妇幼保健指标的7个特性,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7个特性在选取指标中的权重, 并用加权关联分析对41个指标排序选优, 确定了孕产妇死亡率等30个指标作为综合评价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指标体系。
3 主要研究成果
3.1 指标体系框架:大多数研究者在制定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确定指标体系研究框架。根据研究的目的,有的从组织管理角度,有的从业务角度进行分类。王友洁等[1]在妇幼保健工作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中,从组织管理过程的角度出发将41个指标分为三大类:组织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妇幼卫生事业纳入当地卫生事业日程、上级卫生部门每年对妇幼工作进行考核等归为组织指标;婚前检查率/产前检查率、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住院分娩率/高危孕妇管理率等归为过程指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等归为结果指标。康晓平等[5]在中国五省农村地区妇幼卫生状况研究中将10个指标分为妇幼卫生资源指标、服务提供指标、健康状况指标三大类。楼超华等在生殖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中从业务角度出发,将19项指标分为计划生育、母亲保健、婴儿和儿童保健、妇女病及性传播疾病情况四大类。曾玲等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项目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中,将指标分为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三大类,也是从业务角度进行分类。
综合以上文献,可见关于妇幼卫生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少,而与妇幼卫生工作相关的指标比较多,但指标来源多样,需要建立一套能够适应于大多数地区的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并统一指标来源,将指标进行标准化。以上文献中无论是关于妇幼卫生工作,还是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可以归结为“投入(组织)-过程-产出(结果-影响) ”模式,这几个维度涵盖了管理的全过程,按照此模式分类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妇幼卫生指标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友洁,刘筱娴,杜玉开. 妇幼保健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医学与社会,1995,3:17-19.
[2]刘新亮.雷海潮.国外儿童发展与福利状况综合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医学与社会,2007,20(11):6-9
[3]刘新亮,雷海潮,李立秋,王晶. 构建儿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8, 27(4):68-71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其中恶性疟发病凶险,一旦误诊、误治,极易导致死亡。今年,我市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打工返回人员中已陆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人25例,其中恶性疟病人14例且已出现死亡病例,我市的疟疾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或杜绝疟疾死亡病例的发生,现就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
疟疾是一种易反复、传播快、危害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稍有松懈,就可造成疫情回升,甚至暴发流行。我市于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疫情基本稳定。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外来输入病例不断增多,新感染时有发生,存在疟疾重新流行的危险。
各县(市、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疟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克服麻痹思想,切实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大疟疾防治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和能力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对相关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疟疾诊疗知识培训,使其熟悉掌握疟疾的症状、诊断、治疗等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利用各种方式,切实提高本单位医务人员疟疾病例的发现意识和诊疗水平,要主动询问就诊的发热病人是否有赴疟疾高流行区旅游、务工史,并根据结果及时开展疟原虫血检项目。特别要加强恶性疟诊断治疗方面的培训,保证恶性疟病例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杜绝疟疾死亡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乡镇以上医疗单位都应具备疟原虫镜检能力,设立疟原虫镜检站,以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为镜检对象,采血镜检疟原虫。镜检疟原虫阳性病例,按查到的疟原虫虫种作出间日疟或恶性疟等诊断。
三、加强监测,密切关注重点人群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主动与劳务输出公司、旅游公司和公安局等部门联系,及时获得自疟疾高流行区返乡的人员信息,并向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增强防范意识。
针对当前疟疾流行的新趋势、新特点,认真组织开展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疟疾主动监测工作。乡镇卫生院要与村卫生所负责人签定省卫生厅印制的《承诺书》,及时登记本辖区内到非洲、东南亚、南美等疟疾高流行区从事经贸、援助、劳务和旅游的人员信息(姓名、性别、住址、所到国家名称、返乡时间、联系方式等),加强对上述重点人群的监测。对所有就诊的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归国人员以及往返于、等疟疾高发区的人员和就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均要进行疟原虫镜检。
四、做好疫情报告,规范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为了严肃法纪,惩治腐败,坚决查处干部个人在建私房中以权谋私和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保持党和国家机关廉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特作如下通知:
一、凡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全民、集体企事业单位(包括乡镇企业)的在职干部、离退休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对城乡个人建房的有关规定。
二、干部住房确有困难的,应首先向房地产开发经营部门购置商品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取集资方式组织统建、代建、联建办法解决。
三、干部要求个人建房,先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建房理由、拟建房屋规模、占地面积、资金、建材来源以及用工办法等,经所在单位审查,张榜公布,按干部管理权限报送主管部门或人民政府批准后,再根据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建房等申报手续。
四、干部个人建房只限用于自住,不得开设营业性店面,不得出租盈利,不得私自出售。如需出售自建住宅,必须通过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和房地产交易部门办理出售手续。
五、干部建造住宅应服从土地、规划和建设等部门的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均不得为违章违法占地建房者提供条件。
六、在本城镇已有旧房或宅基地的,应就地利用翻修或翻建,并服从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不得再申请建房用地。
七、配偶一方居住农村的,不得在城镇建房;夫妻同属城镇户口的,不得分户或易地建房。
八、严禁个人以任何名义动用或串换公有财物、劳力以及计划指标为个人建房,不允许公私混建、套建住房,也不允许利用职权损公济私资助他人建房。对私建公助或公建私助的房屋,其产权分割及偿还办法要明确,不得化公为私。
九、住宅建成时,应向审批机关递送竣工报告,汇报建房的投资、投料、投工的实施情况,经土地、规划、房产等管理机关审查验证后,方可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十、住宅建成一个月内,必须退出原居住的公房。已自建住宅的干部,不得购买原住公房或其他公房。
十一、各单位应加强对干部个人建房的教育和管理,要经常教育干部在建房中遵纪守法,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十二、各部门要重视群众举报的违纪违法建房的案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追查并进行处理。对违法或采用不正当手段建造住宅的,或以违纪违法手段为建房者提供资金、材料、用工和工具的,应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党纪处分,并可依法处以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其赔偿;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严重违法建造的个人住宅予以折价归公、没收或限期拆除。
十三、有关建房审批的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各尽其职,公开办事制度。由于审查、审批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越权等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四、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或者相当这一级人员建私房的,参照本通知精神,由乡政府负责执行。
十五、各地要对干部个人建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凡一九八五年以后建私房的干部,在本通知下达后,均应于今年年底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主动申报建房情况,由县纪委、监察局进行汇总上报(申报表式样由省惩治腐败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定)。
【关键词】公正体验 公正辨析 公正践履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更是学生孕育德性的基础,是学生道德发展的生长点。拉斐尔在《道德哲学》中深刻地指出,“公正是一种美德,而且是最基本的美德,也是最重要的美德。”皮亚杰则指出,“具有社会公正感是个体道德成熟的主要表现。”而另一位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则认为,“公正与学生其他的道德内容的关系是一种‘纲’与‘目’的关系。”可见,公正在社会秩序和个体道德发展中具有奠基性、指导性作用。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将公正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努力开掘公正教育的源头活水,培养学生运用公正意识思考问题,用公正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公正的行为习惯,努力让公正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一、公正体验,激活学生的“价值经验”
学生公正意识的养成,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进而激活学生内在的公正德性种子。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将学生作为“道德洞”、“美德袋”,将关于各种“公正”的思想、条目和规范等通过灌输的方式直接“告知”、“告V”学生。在这个意义上,公正教育不是“知性教育”,而是一种“体验教育”。因此,中学政治教学要链接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公正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例如结合班级管理,让学生畅谈“制度”的公正性、“选举”的公正性等。如对于“制度”的公正性,有学生认为,班主任老师应当“依法治班”、公正管理;有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应当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有学生认为,班干部处理班级事务应当按章办事;有学生认为,公正意识和公正能力应当统一起来,公正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写在条文中,更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等等。可以说,正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正”的力量。在实践中,学生深刻体验到中国古代公正箴言的合理性,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这些现实的公正体验,激活了学生的“公正经验”,成为了发展学生互惠意识、共赢意识、共享意识的支撑点。
二、公正辨析,正视学生的“价值冲突”
学生公正意识的培养、公正实践践行有赖于教师的价值引领。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念主宰学生的行为。学生是公正教育的主体,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建基于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对公正认识,对公正的判断、对公正行动的选择能力。一方面,教师的价值引领是有方向的,有目标的,这就是形成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价值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教师不能采用“不道德”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公正教育。教师的强制、强权、话语霸权等不会让学生认同公正教育,不会在学生的内心形成公正意识的种子。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对话的方式、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共识,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公正教育。可以通过设置“话题”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公正、公平的辩论、辨析、辨识。只有通过价值冲突才能抓住学生那根敏感的神经,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彼此观点碰撞,进而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讨论“角色”与“担当”,讨论“我看中高考”,讨论“高考纳入刑法”、讨论“是否应该给拾金不昧者以酬金”等。现实问题的正反辨析,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公正”的内涵。通过辨析,引导学生达成价值共识(即对人类价值生活公理的确认)和价值互识(即对他人价值观的宽容)。这是“公正意识”在超越个体利益后的提升。
三、公正践履,引导学生的“价值行为”
中学生的公正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不能成为“认识”与“行动”的“两张皮”。教学中,教师要导引学生对公正价值观念的积极践履。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表率,秉持公正思想,让自身成为对学生进行公正教育的典范。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用自己公正的言行形成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警惕学生形成虚伪的人格、双重人格。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主题班会、主题教学、节日讨论、主题征文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正践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班级舆论、班级风气等的公正教育载体、媒体导引学生的公正行为。因为,学生尽管形成了“公正意识”,但在一些现实的利益面前,人的公正意识往往会变得非常脆弱。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班规、班制等公正性规约导引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对“公正”价值的体认能够超越“小我”,走向“大我”。让学生能够秉持“公正”观念,不仅批判现实,更能批判自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正不仅是一种主体性能力,更体现为主体间性能力。因此,公正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人格特质。
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 辽宁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
1月15日,省人社厅表示,今年我省将进一步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休假制度,保证职工年休假制度落实到位。对于确因工作需要,应休未休人员依法给予3倍未休假工资补偿。
执行范围为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在编在岗正式工作人员。其中,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2019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2019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年休假可一次性安排,也可以分段多次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如因野外地质勘查、野外测绘、远洋科学考察等特殊工作任务,单位不能在本年度安排其休假的,可以安排在下一年第一季度。在下年度第一季度也无法安排的,应按规定发放未休假工资补偿。
未休假工资补偿标准为,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国家规定的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国家规定的岗位津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及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规定的岗位津补贴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之和。
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年休假制度,确保带薪年休假计划得到落实。积极推行A、B角工作制度,做到工作休假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