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利水电规划

水利水电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5-28 09:40: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利水电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水利水电规划

第1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规划;模糊层次分析法;A.D.HALL系统结构;分析难点

1层次分析法基本概述

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方法的一种,英文简称AHP,该种分析方法主要模拟人的决策思维,通过将参与决策的诸多因素分出系列层次,然后按照从属关系构建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型简单讲由三部分构成,层次由低到高,最低层为方案层,中间层包含准则与指标,最高层则为目标层,工作人员可依据对客观现实的判断,对每一层的各个因素给予定量判断,然后赋予权值表示重要性次序,最后依据权值的综合计算,得出每个方案的组合权值,依次对方案进行排序,选择最优方案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2层次分析法在水利水电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2.1基于A.D.HALL技术形态的系统三维层次结构在水利水电规划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规划中的前期勘测、规划设计、组织施工、项目管理等衔接较为紧密的几个阶段,带有较强的层次性,其可以共同组成基于A.D.HALL技术形态的系统三维层次结构[4]。在该三维层次结构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水利水电规划技术要点、水利水电规划知识数据库、水利水电资料合同储存管理等板块。在这一层次分析法的引导下,基于A.D.HALL技术形态的三维层次结构,可以全面统筹水利水电规划的各个步骤及具体的细化模块,因而,水利水电规划在内容上更加喜细致,其在建设运行及后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瑕疵,也可以经由三位层次结构数据库的调用,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的目标。

2.2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水利水电规划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规划需要实现数据信息的定量统计及定性分析,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可以打破原有的规划数据信息过于孤立分散的弊端,为水利水电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上,规划要素判断矩阵主要是借助于要素间的两相比照而实现。在实际的水利水电规划实践中,为提高规划方案及规划影响因素的分析评估质量,往往是在众多的规划要素中,选取权重较大的要素进行分析比较[6]。水利水电规划中,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方法要点如下:第一,构建水利水电规划因素归集及判断矩阵,结合本地区水利水电规划中的实际情况,如水利水电建设区域自然环境及法律法规政策、水利水电规划设计及施工企业的自身资质及实力、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合约条款等,形成判断矩阵的准则层。

3层次分析法于水利水电规划中存在的难度与优缺点

3.1难点

水利水电规划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方案综合决策,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难点:一方面,判断矩阵易出现不一致。判断矩阵的构建需要精确挑选标度值,然而水利水电规划问题各层级之间的影响要素较多,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难度较大,若矩阵存在严重不一致将影响分析结果精准性。另一方面,计算过程复杂,计算方式应用繁琐,易造成计算结果错误。判断矩阵的正规化特征向量、最大特征根等均需通过计算获得,其中将运用到和积法、幂法、方根法等诸多的计算方式,计算复杂,繁琐的计算过程增加了结果准确难度[7]。

3.2缺点

层次分析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在水利水电规划应用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缺点:其一,结果比较粗略。该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均较为粗略,不适用于方案中部分精准要求较高的问题,故而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分析精度。其二,限于后评价。所谓后评价是规划方案提出后,实现对原有方案的分析评价过程,为此层次分析只是系统评价的工具,不能对方案中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也不能形成新的规划方案[8]。其三,分析结果具有时效性。水利水电规划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规划方案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即评价指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故而不同时间阶段对规划方案进行层次分析,需对其判断矩阵进行重新构建,权重也需重新计算。其四,决策结果受主观意识影响。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对各层级因素进行评价分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受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决定。

3.3优点

基于以上两种层次分析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分析,可将该种分析方法优势特点总结如下几点:其一,实用性强。实现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是该种分析方法的突出特点,相较于传统的技术分析手段而言,该种方法不仅应用范围广,且具有较强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9]。除此之外,建立层级结构模型,可促使决策者、决策分析者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很大程度提升了决策的有效性。其二,系统性强。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的处理手段,分析的目标对象并非独立单一,而是通过将目标分解然后比较判断,最终运用综合思维实现决策的过程,分析对象是复杂的系统。

4结语

综上所述,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水利水电规划中,对其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模糊层次分析与A.D.HALL系统三维结构图的应用,更对规划方案的综合判断与评价发挥了关键效果。同时,次分析法并非完美无缺的分析方法,其虽具有应用性、系统性强,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点与缺陷,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全面结合实际情况,避免项目建设出现方向性错误。

参考文献:

[1]高延霞.层次分析法在水利水电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3):123~124.

[2]朱波,张辉.层次分析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后评价工作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1):9~11.

第2篇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测绘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都能够严格按照预算展开。建立工程控制网,就是要建立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为测绘工作确定基准位置,确保测绘工作顺利展开。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测量包括两种测量方式,即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1.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运用平面控制系统,对水利枢纽地区以及水利工程建筑物地区测图。与其他的工程项目有所不同,水利工程项目测区相对独立而狭长,所以在工程项目所在位置的选择上,要根据位置、大小设定平面控制系统。如果要对重要的工程建筑物所在区域进行测量,就需要考虑到测绘区域内的投影长度变形问题,通常变形值的界定范围为每平方公立5厘米。在设定坐标系的同时,考虑到投影变形,需要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通过坐标转换来完成,即采用换代计算的方法,将国家大地点的坐标转换为测量区域所在中央子午线处的坐标,也可以建立独立的独立坐标系统,要将起始数据确定下来,计算出国家大地点的坐标和该点至另一个大地点所形成的方位角即可。

1.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高程控制系统。中国采用正常高系统作为准点的高程系统,原点高程为72.260米,但是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根据工程实际对高程系统进行选用,以使系统运行与工程所在区域的基础资料相匹配。高程控制测量中,选择高程系统还要尊重当地的使用习惯。

2水利水电工程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为规划选址和建筑物布置提供参考依据。地形图的测绘要遵守国家行业测量规范,在具体当地测绘工作中,还要考虑到当地地形特点。

2.1地物测绘

地物测绘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控制点、居民点、地质勘探点、道路、输配电线路、管线、独立地物以及气象设施等细致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要将测绘的区域划分为工程区域内和区域外。对工程区域内的建筑,要仔细测量建筑规模和高程,并确定建筑的性质,在地形图上标注。工程区域外的建筑,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放宽测量范围,对测量内容合理取舍。另外,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测量,要从工程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工程的建筑测量要仔细,而建筑物内的测量则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测量内容进行取舍。工程测量内容以及所获得的数据都要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2地貌测绘

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理环境复杂,以依山邻水之地居多,进行地貌测绘,不仅程序复杂,而且操作困难。对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貌的测绘中,要使用等高线,以专用的地貌符号表示地貌,并做好高程注记点。为了提高测绘质量,不仅需要将高程点保留下来,还需要勾绘等高线。对于地貌复杂的环境进行测绘,要将地貌碎部特征绘制出来,就要运用绘间曲线,还需要将部分高程注记点和比高保留下来。在部门地形图中,还要将经济价值的地貌以及植被绘制出来。

2.3水下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中,水下地形测量是重点环节。测量的过程中,要确保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全面而准确。如果在水下有重要的沟渠、涵闸,在地形图中使用特定的标记标注出来,注上底部高程。

3水利水电工程的断面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绘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土石方施工内容较多,诸如削坡、填高以及挖深等等。工程施工中,都要涉及到断面测量,测量是否准确对工程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

3.1横断面的布设

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中,横断面的布设要求间距控制在50米至200米之间,不仅要对断面间距充分满足,还要考虑到一些断面形态变化,比如,河道的急转弯出、主流的入口处等等。为了确保横断面布设的合理性,还要根据区域内地形特点开展实地勘察,以对断面间距进行适当调整。

3.2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的测量,是量取横断面的间距,然后明确中心线高程所呈现的变化情况。沿线地物投影所处中心线位置也需要通过纵断面测量确定下来。纵断面的测量是否存在合理性,直接关乎到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比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进入到河道疏浚环节,往往会将河道的中心线确定下来。如果是加固河流堤防,则需要确定堤顶线。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总工程量计算中,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测量精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测绘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以使工程量概算与真实值趋近。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74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问题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确保居民的经济水平不会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而受到影响,做好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1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

1.1 移民安置规划不合理

移民安置规划不合理是当前各类工程移民的主要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当中其不合理方面主要表现在移民安置规划精度和深度不够、移民安置方法不科学以及少登漏记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移民的合法权益,更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有效开展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与项目业主对移民安置规划重视度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移民规划设计周期过短,没有充分做到全面、精确,进而影响了移民安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2 移民安置方法不科学

移民安置方法有很多种类,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种类其安置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目前工程单位在未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多以一种方法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业主方在未考虑当地居民生产行为的基础上,将移民安置到一个与移民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的地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会直接导致移民经济收入的下降,不利于移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居民也会因此选择拒绝移民,给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带来阻碍。

1.3 移民补偿政策不全面

移民补偿政策是确保移民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数量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国家的移民补偿政策很难真正得以落实,这使得很多移民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另外,目前地区的移民补偿政策以直接性经济补偿为主,此种方法虽具有一定的补偿效果,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移民补偿,但工程业主为了方便,往往会选择此种方式来进行移民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地方移民补偿政策不够全面的问题,既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业主方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2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

想要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先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确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确保移民的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总会出现一些因为工程移民而出现的不和谐事件。不可否认在“不和谐事件”当中的确有一部分移民的素质较差,影响移民计划的正常进行,但其只是一小部分,“不和谐事件”的主要原因往往来源于工程方。在确立移民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主体地位基础上,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环境、进程以及相关事务都会变得流畅、和谐,这不仅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有效建设,更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2 合理规划移民安置设计

合理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条件,因此要想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确保移民安置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在进行移民安置设计时,相关单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移民安置地点的选择。要根据移民数量、人口结构、生产类型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移民安置地点,在保证移民得以有效安置的基础上,避免对当地的人口结构带来不利影响;二是移民经济保障。移民经济保障是移民经济的最基础内容,相关单位要保证居民在迁移后的经济水平不能有效降低,同时还不能因为移民而导致安置地平均经济水平的降低,因此必须要在移民安置设计时,做好相应的规划与分析;三是移民距离问题。在移民距离问题上,要尽量避免远距离的移民。一方面远距离移民会带来较大的成本支出,且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远距离移民会给居民心里带来“背井离乡”的不适感,这会给移民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

2.3 完善移民安置补偿政策

移民安置补偿政策是对移民的一种补偿行为,其补偿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性经济补偿。从表面上看直接性经济补偿是最具时效性的一种补偿方式,但从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方法并不绝对科学。另外,由于各地区的客观条件不相同,因此政府的移民安置补偿也很难达到令双方都满意。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目标,一次性补偿不仅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甚至还会打破居民原有的生活经济模式。为此,政府部门应在一定程度的直接性经济补偿基础上,出台一些惠农、惠牧以及鼓励创业等相应的帮扶政策,来帮助移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满足生活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工程建设,其为居民带来的应该是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经济的提升,所以必须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正在逐步得以实现,这不仅能够确保移民的基本经济水平,还能够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良性发展,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进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应政.基于复杂系统科学的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水库淹没特点、移民安置

Abstract: han jiang high suited hydraulic project is han jiang river downstream and delta flood control (waterlogged), water supply (including irrigation) two major system is the key project.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population and land covered in engineering design reduces submerged lo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tex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ormal storage level backwater schem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riefly discussed the han jiang (high suited) water conservancy hub reservoir resettlement planning points.

Keywords: han jiang (high suited) water conservancy hub, reservoir submerged characteristics, re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TV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是韩江干流的又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坝址在大埔县高陂镇上游约5km处,距大埔县城、梅州市、潮州市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15、50、60km。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6590km2。开发任务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和航运等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初选正常蓄水位为38.0m,校核洪水位为46.29m,其防洪库容为2.037亿m3,总库容为2.937亿m3,电站装机容量为100.0MW,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1]

2 设计洪水标准选择

工程为了减少水库正常淹没和临时淹没而采用补偿凑泄的调洪方式调洪。即当来水小于开闸流量时,闸门关闭保持正常蓄水位;当来水大于开闸流量时,闸门全部开启泄洪,电站停止发电,河道恢复天然状态。因此根据水库运行特点拟定耕、园地,农村居民点、集镇和一般工矿区以及专项设施均采用开闸流量回水标准,林地、草地按正常蓄水位标准。[1]

3 水库淹没特点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属典型的山区河道型水库,主要涉及到梅州市大埔县的高陂、银江、大麻、三河四镇。水库淹没有以下特点:一是水库淹没损失的区域分布平均,库区上下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水库淹没损失涉及到的人口和土地数量多。三是由于库区属山区耕地数量少且可供开垦的耕地数量少,水库淹没耕地比重大。由于水库淹没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征地移民设计工作。

4 实物指标分布特点

水库淹没区涉及到的淹没实物指标较为单一,主要为耕地、人口和房屋,淹没影响涉及到的专项和工业企业等其他项目较少。由于属于山区河道型水库,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垂向的分布对工程规模的控制性影响较大。

(1)土地

从淹没土地数量角度分析,表1中列出了36米、38米、40米正常蓄水位方案淹没陆地的数量。由表可知,土地分布高程较低,且随着水位升高淹没陆地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呈现明显的山区河道型水库特点。

表1各正常蓄水位方案淹没土地数量(单位:亩)

从淹没土地主要地类角度分析见表2,由表可知三种主要地类均分布高程较低,随着水位升高淹没耕地增长呈递减的趋势、园地和林地增长呈递加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库区地形影响,由于水流冲积作用高程低的地区平坦适宜耕作,库区两侧山地地形陡可开发耕地数量少,林地和园地数量所占比重增加。

表2各正常蓄水位方案淹没主要地类数量(单位:亩)

表3列出了防护前和防护后情况下正常蓄水位分别为36米、38米、40米时直接淹没人口数量的基本情况。对比可知库区内人口垂向分布变化明显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在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后三个方案直接淹没人口分别减少了822人、2949人、3398人。主要是由于大麻镇区集中了较多人,在采取防护措施能有效减少淹没人口。

表3 防护前后各方案直接淹没人口基本情况

综上所述,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水库淹没实物中呈现陆地分布高程较低,且随着水位升高增量呈递减的趋势,并且耕地分布高程低,随着高程增加林地、园地比重增加的特点。人口垂向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

5 农村移民安置初步规划

根据对库区淹没及影响调查分析,至规划水平年(2019年)全库区搬迁安置人口总计737户4030人。需生产安置8043人。

5.1 搬迁安置规划

工程本着对移民负责的宗旨,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实地,深入到移民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借鉴相关工程的安置方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移民群众地方政府的意见。确定本工程采取本县范围内以集镇为依托,集中、就近(原生活区、耕作区)安置,基本以村为单位选择安置区。具体调查分析如下:

(1)移民本土意识浓烈。工程涉及大埔县4个镇的13个村委73个村小组的737户4030人。如果把各个镇村的移民集中安置,建立移民集中安置点,各镇的移民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而且当地农民本土意识浓厚不愿在异乡生活,且与不同地方的人生活适应性较差。易出现返迁、移民上访等诸多问题,从而产生不稳定因素的群体效应。

(2) 以集镇为依托,集中安置,可以统一解决安置区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尽量减少甚至基本消除这方面的遗留问题。以集镇为依托,交通较建库前更方便,信息更灵通,原来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可继续从事其原职业,外出打工也将更快捷方便。

(3)就近(原生活区、耕作区)安置,可以尽可能少的改变移民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劳动力可返回原耕作区继续从事原来的农业生产,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结合上述因素,初步确定淹没涉及的移民全部就近安置,移民安置区包括大埔县的高陂镇区、大麻镇青里和银江镇河口等8个安置点。

5.2 集中安置下的生产安置初步规划

库区人均耕地少且可开垦耕地少,难以实施大范围的以土地为依托的农业生产安置方案,一次性货币补偿存在失地移民当时受益,钱花完后仍无着落的境地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移民群众地方政府的意见,确定采取以长效补偿为主,少量以土地为依托的农业生产安置和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为辅的生产安置方案。

(1)以土地为依托的农业生产安置方案

库区涉及镇淹没前的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为0.58亩。由于大埔县山多陡峭,属于山多耕地少,且可开垦的山地容量少,淹没前和淹没后库区镇人均耕地,都接近广东省政府规定的每个农民要保证0.5亩的保命田的指标,因而更无法从镇内调剂出耕地来给水库淹没移民耕种,而且现有山林地大部分坡度大于25°,难于开垦新的耕地,因此移民安置难以实施大范围的以土地为依托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进行安置。

(2)一次性货币补偿

此安置方式存在失地移民当时受益,钱花完后仍无着落的境地,以致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多,地方政府也不赞成大量的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的安置方式。原则上对少数具备自谋出路、投亲靠友选择远迁的移民可进行本方式安置。

(3) 长效补偿

长效补偿即改变了原有的静态一次性补偿为长期逐年补偿。以工程征用的耕地为补偿范围,以被征用耕地所涉及的承包农户为补偿对象,以库区耕地年产值为补偿标准,按照“淹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以资金的形式对移民进行补偿[2]。长效补偿能够有效的化解人地矛盾,维护移民的长远生计,使移民的生存和发展有保障,确保库区和移民的长治久安。长效补偿能够减少韩江(高陂)水利工程水库淹地不淹房随迁人口,减少了移民远迁后线上资源难以处理问题的难度。更能够使移民不受土地的束缚,开展其他产业的工作,能够保障移民提高收入。

6 总结

目前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处于项目建议书阶段,征地移民的规模与投资是工程规模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主要实物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能够对水库的淹没特点更好的认识。移民安置有效的解决移民环境基础设施及移民对环境的适应问题。长效补偿方式有效的化解了库区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并减少随迁人口,保障了移民的长远生计,使移民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刘远新,苏扬,罗涛涛.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淹没、工程征地与移民专题报告[R]. 广州: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

第5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的稳定。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1.2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我国依然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用水不可能大幅增加,然而,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同时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对灌溉的依赖性愈来愈更强,而原有的技术和条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在工程立项时常常忽略可行性研究,常常在立项后才发现诸多问题,在迫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形势下,常常追求急功近利,甚至有时不顾技术规范,违背自然规律,在工程立项问题上搞政绩项目。

2.2立项不规范,对工程了解不周全,致使有些工程今年建,明年坏,后年废,达不到应有的设计使用周期。某些工程设计,对项目的远景发展分析不够充分,在项目方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上,项目方案所适应的整体条件和个别条件区分不够严密,常造成顾此失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性能大大减低。

2.3在投资上对项目实行强挤、硬压,明知某些费用严重不足,却要强行开工建设,常常对工程项目缺乏技术经济分析或不搞技术经济分析。在某些设计方案上采用生搬硬套的办法,造价能够节省的方案没被采用,所以,一些工程项目在进行实施建设之前,其方案预算成本就已经失控了。

2.4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相关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2.5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

3.1实事求是

在设计建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3.2申报和建设,要讲实际

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利于环保”等原则,申报建设项目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一窝蜂的上,以免给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3.3认真做好农民群众的动员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农民群众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前,要把农民群众的工作做通,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4 坚持筹资筹劳的多样性

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通过国家投资、地方积极筹资、社会广泛集资、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积极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时,必须坚持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4、科学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措施

4.1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从整体、长远角度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支持灌溉、储水、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改、扩、新建项目,做到主支衔接、因地制宜,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做到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

4.2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

要根据当地水利设施现状,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同时,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

4.3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通过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4.4技术标准执行要灵活

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尚不完善,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依据现行的技术标准,但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不能教条地应用技术指标,可在现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或建立地方性技术标准。

4.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安案制定要严格

工程施工要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基建程序运作,项目实施时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建设过程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四制”要求管理。要求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必须要有“一照、三证”,施工队伍要严格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活动,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落实分级管理负责制,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项目建设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交付管理。使用过程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第6篇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现状

1.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制度重视不足,落实不够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往往不会被纳入工程建设的同布置、同检查,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相比,重视程度不够。在工程建设之初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对档案资料管理应承担的工作职责没有进行明确,造成了档案资料管理职责不清。在日常的文件材料管理方面各单位的岗位责任制、文件归档制度、文件保管制度、档案鉴定制度等大多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也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无明确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在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对文件材料的管理仍旧是以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为主,侧重于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再加之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文件材料交接手续不到位,档案验收无档案部门参加等因素,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未能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深度。

2.档案管理人员非专业,保管环境不达标

调查中的重点水利工程内容大多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工程中的各个单项工程会被分成多个标段,标段内又会分包。参与施工的单位多而杂,素质参差不齐。这些施工单位一般重视技术工作,档案收集管理意识薄弱,片面的认为工程质量和按时完工才是主要工作内容,对档案收集管理工作不重视,普遍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岗位。对于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基本是由行政人员、技术人员兼职管理,这部分人员中又以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居多,他们经验不足,又没有经过专业档案培训,且身兼数职、精力有限。所谓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是被动的接受并保存文件资料。再加上工程工期长、临时机构解散、人员流动性等不确定性因素,还会发生文件材料遗失、缺项漏项、签章手续不全等问题。这就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情况,还会出现工程面临竣工验收时才会想到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现象。于是,为了能顺利完成验收,就会突击补材料,这样材料的真实性就无法保证。此外,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时都会成立项目部,选址一般都在工程所在地,房屋结构为彩钢瓦。由于场地和条件的限制,项目部无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档案室,各参建单位的档案会放在办公室的铁皮柜中保存,项目部环境杂乱,档案保管的“八防”标准无法达到。

3.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

一是原始资料收集不齐全,整理归类不合理。因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导致文件资料收集不及时、内容不齐全、整理不规范、分类不准确、卷内文件联系不紧密,组合不合理,案卷书写不规范。如工程建设中,各单位只顾及工程数据资料的收集,往往不会留存施工建设场面的影像资料。有的工程连基本的工程施工前后的对比照片都不齐全。有照片的也没有按档案整理的要求放入档案专用照片册中,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有。二是案卷内容不完整。工程建设档案的形成与收集整理没有系统的流程,归档范围也没有严格的界定,再加上工程建设档案资料内容繁杂,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受时间约束较大,造成归档材料不完整。如工程施工、监理日志做不到一日一记,出现对应不上的情况;工程的监理,往往只有监理员在工程现场,监理总监不到位,需监理签字的资料会由他人替签或集中补签。三是文件材料的搜集整理与移交接收工作严重脱节,造成档案的缺失。目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般不直接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这样就造成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文件材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被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有些因遗漏而未被整理入卷的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在水利工程完工移交后,能被找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档案不可逆转的缺失,对今后的保管利用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4.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主体的地方水务部门的水利工程档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水务部门及工程参建单位的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计算机的运用主要是进行登记,检索工具只有“目录检索”一种,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1.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与制度

第7篇

1、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和原则

系统建设总体目标是实现一个是集电站安全监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水工建筑物管理等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为企业生产部门提供统一平台,实现公司与电站运作的信息交换、多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协同办公,实现各类生产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提出了系统总体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分阶段”建设策略。由于公司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公司现状,在现阶段信息化建设中应当重视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系统建设应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满足实际业务需求,系统易于管理和部署,易于学习和操作;

(2)面向基本管理和生产运营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目标,着重于管理规范化程度较高、与生产运营、安全、企业效益密切相关、数据规范化和完备化程度较高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强调数据基础和基础性业务的信息化。

(3)扩展性和灵活性原则

系统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使得结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保证系统投资,使得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并为下一阶段管理决策信息化打下基础;

(4)规模适度:在满足业务需求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主流的先进技术实现系统,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起点,延长系统生命周期;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1阶段:重点实现面向电站的生产信息管理,以及覆盖整个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该阶段中,主要目标是:从公司管理角度出发,实现电站生产运营、设备管理维护等数据的管理,建立完备、准确和规范的数据基础,实现基础的业务流程(如工作票、操作票流程等),实现日常电站工作信息的集中管理、查询和统计。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面向设备生命周期的设备维修管理流程,如设备维修计划自动编排,基于历史设备故障和事故信息的设备故障诊断或预测等。

(2)第2阶段

重点在前期生产运营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对生产运营实现决策支持,使得公司领导决策能够得到系统支持。改善电站到公司本部的通讯条件;将实时监控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将其与日常运营管理数据相结合,实现实时和事件数据的集成化管理,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的纳入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提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

结合电力市场发展,针对成熟运营的电站运营模式,实现与直供大用户、电网公司互联的营销管理系统,支持公司领导在综合内外部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决策支持;

(3)第3阶段

在前期基础上,将财务信息、人事管理信息纳入整体系统,建立一个数据和流程完美结合的集成化系统,重点建设对公司经营管理决策起到直接支持作用的生产、营销、财务等经营管理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面向生产运营管理实际的用于技术支持的各类专家系统。最终,实现对各个层次的管理决策的综合信息化支持。

必须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与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密切相关的任务,需要得到公司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全方位支持。只有得到公司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有力支持,得到各个部门对信息化的统一高度认识,信息化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系统规划

2.1 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整体分为设备台帐、生产运行、安全管理、综合管理、系统管理等5个子系统,共计26个功能模块,如电站基本信息管理、设备铭牌及技术参数管理、设备数据管理、设备编码体系管理、发电机运行日志、水轮机运行日志、调度命令记录、巡检记录、事故记录等。

其中设备编码体系管理是在电厂统一标识标准KKS基础上设计和确定电站设备编码体系。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编码体系以设备树的形式进行呈现。每一设备具有唯一编码。设备编码包括设备类型、位置和工艺特征,大型设备可分解为若干设备组件,编码可多层次进行编制。

2.2 硬件部分配置方案

公司总部服务器:两台专用服务器,配置大容量存储器或磁盘阵列,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和Intranet应用服务器。

各变电站:配置至少一台较高性能的台式机或(低档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

各变电站到公司总部应建立虚拟专用网络,由于目前各变电站均采用拨号上网的通信方式,因此建议主要大电站应申请ADSL作为通信手段,其它电站采用拨号上网方式。公司总部应配置支持多线拨入的路由器作为接入手段。

3、系统应用结构设计

总体上,系统应用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即公司总部配置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公司层次管理和生产运营数据的存储,以及必要的信息和应用处理。各电站采取ADSL或拨号方式上网以虚拟专网模式接入。

第8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体布置;设计;规范;研究

一、前言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布置设计,作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的目标就是使水利水电项目工程能够顺利、安全完成竣工,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运输、存储、仓库、设施以及加工工厂进行合理的布置;对工程项目中与建筑材料相关的铁路、码头、桥梁、垂直运输交通工程皮带运输机以及水平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区域的医疗、文化、办公、卫生、娱乐、保卫以及居住等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的停放、保养、拼装以及工作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区域中的照明、供电、供水、通讯、供风、排水等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科学合理的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区域生活、生产、环保等一系列方面存在的矛盾。

二、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体规范布置设计中的工程效果图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布置设计成果中的工程效果图,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工程施工区域对内与对外交通示意图、工程施工区域征地范围图。

1、工程施工总布置图

水利水电项目中的施工总布置图,主要表述的是对各种相关的设施规模与位置进行布置,工程施工布置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利水电项目中一些建筑物的轮廓尺寸,其中包括辅助建筑物、临时建筑物等。

1.2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油库的占地面积与位置位置。

1.3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工厂设施的占地面积与位置布置。

1.4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现场的布置情况表,如图1所示。

1.5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建筑材料堆放的占地面积与位置布置。

1.6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临时施工道路与永久交通道路。

1.7 水利水电项目中的主体建筑物。

1.8 水利水电项目中各个不同区域的分界线。

1.9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工程形象面貌,其中包括地貌、地形。

1.10 文字说明

2、工程施工区域对内与对外交通示意图

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对内与对外交通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内、外建筑材料物资在运输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机场、条路、公路以及港口的名称以及标注方向位置。

2.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大坝地址位置,还有施工区域的范围。

2.3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外来建筑材料物资,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中转站站址的规模、名称以及示意位置。

2.4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对外交通特征标注、指标表,如图2所示。

3、工程施工区域征地范围图

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征地范围图,包括需要征用土地的实际状况与土地面积、征地区域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所在地方的名称。

3.2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征地地域范围的坐标。

3.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所在流域、河流的流向、名称以及大坝地址位置。

三、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体规范布置设计中的表格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布置成果中的表格,一部分表格蕴含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体规范布置设计中的工程效果图中,还有一部分表格蕴含在文字报告中。上述已经阐述了一些表格,所以就针对性的表述一部分表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表格:

1、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对内交通运输特征标注、指标表

这一表格,主要对水利水电施工区域对内交通运输具备的特点、指标进行有效的表述与反映,它是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对外交通特征标注、指标表的补充,可以将其插入水利水电项目的文字报告的施工区域内交通规划要点中,如图3所示。

2、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工厂设施特点标准、指标表

这一表格,主要对水利水电施工区域工厂设施布置的相关特点指标进行表述,如图4所示。

四、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体规范布置设计中的文字报告内容、格式

1、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的对外交通

1.1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内、外建筑材料物资在运输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机场、条路、公路以及港口的名称以及标注方向位置。

1.2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外来建筑物资的类型、运输方式、数量、中转方式。

1.3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域中外来建筑材料物资,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中转站站址的规模、名称以及示意位置。

2、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总布置

2.1 施工总布置原则

2.1.1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场地,应当选择位于大坝下游的一些滩地与荒坡,尽量避开自然、文物保护区域以及一些地质不良的地段,选择要达到国家相关规定中的标准,例如:安全、防火、环保、卫生、防洪等。

2.1.2 对水利水项目工程中已经存在的施工设备进行合理的运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2.1.3布置应当紧凑,根据水利水电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位置,用地节约、施工便利。

2.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区域的规划

结合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的特点,根据各个布置区域具备的功能,对水利水电项目中的施工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主要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本地建材开采区域、施工工程设施区域、工程垃圾存储区域、工程主体施工区域以及办公、生活区域。

3、水利水电施工区域布置规划项目

3.1 本地建材开采区域。主要布置规划项目有石料场、土料场以及砂料场。

3.2 施工工程设施区域。主要布置规划项目有混凝土拌和系统,供水、供电系统,砂石加工系统,施工设备维护系统,综合加工系统、混凝土供料系统,通讯系统、混凝土预热、预冷系统等。

3.3 工程垃圾存储区域。主要是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堆放,对垃圾场进行开挖。

3.4 工程主体施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土石方、机电等一系列方面进行合理布置。

3.5 办公、生活区域。办公区域主要有接待中心、办公楼、培训中心、办公楼;生活小区主要有食堂、邮局、花园、住宅、娱乐休闲设施等。

4、布置方案与布置规模

主要内容包括:布置方案对比、场地位置选择以及推荐方案规模。

5、施工场地内部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主要内容:交通量检测、路线确定、道路等级确定、物资运输线路确定。

五、结语

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总体规范布置设计,必须对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临时和长久三个方面的布局进行综合协调,使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总体建设达到安全经济合理、施工保障可靠、设备利用率高、环境美化良好、物流便捷以及管理方便有序的效果,促进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杜玲玲,樊启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化浅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