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8 09:40: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跨境电商技术创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金普新区;中小企I;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117-03
[作者简介]刘钊(1976-),男,汉族,辽宁大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年校级创新团队项目“金普新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支持计划资助成果(项目编号:2014XJTD01)。一、大连金普新区建设概况
2014年6月国务院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金普新区成为我国第十个国家级新区。根据《大连金普新区总体方案》,金普新区将在对外开放层次、提升竞争力、利用外资水平、引进海外人才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加大改革和建设力度。
在对外开放层次方面,金普新区将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地缘优势,创新对外开放模式,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
在竞争力提升方面,金普新区将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不断加快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发展,努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及综合竞争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在利用外资水平方面,金普新区将努力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努力引导和推动外资更多地投向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在海外人才技术引进方面,金普新区将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在金普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积极融入东北亚和全球创新体系。
在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金普新区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金普新区的建设为大连企业尤其是大连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大连全力推动金普新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抓住新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企业国际化大发展。
二、大连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大连市中小企业局公布数据显示,大连市现共有中小型企业219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这些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以下六个行业:
一是消费类产品制造业。这些消费类产品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都市型工业为主要特征,如:服装加工业、医药生产业、旅游工艺品生产业、食品制造业等。
二是机械制造业。这些机械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为相关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为主要业务特征。
三是流通及服务业。这些流通及服务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企业。
四是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这些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精细化工、农药以及日用化工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五是建筑及建材制造业。这些建筑及建材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城市建设为主的企业。
六是电子器件及软件制造业。这些电子器件及软件制造业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是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企业。
2015年大连市GDP为773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3476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经营对两项指标的贡献率达65%,中小企业已成为大连市经济贸易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组成部分。大连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规模小、产品中低端、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
三、大连市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连市中小企业多处于传统产业链中低端,国际竞争力差
据不完全统计,90%左右大连市中小企业处于服装、医药、旅游工艺品和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并且处于这些传统产业链的中低端,大多存在高耗低效、产能过剩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十分困难。同时,由于这类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面临着在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要素获取能力的严重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市场拓展以及国际竞争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二)信息严重不对称制约大连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信息获取能力差。一方面,国内有对外合作需求意向的中小企业,由于对国外市场环境不够了解以及对国外交易对手不够信任等原因,很难及时、全面地获得境外市场的合作信息;另一方面,国外对国内有合作需求意向的中小企业,由于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以及对国内政策不了解,也很难找到比较合适的合作对象。因此,国际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融资难题是制约大连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究其原因在于市场与技术的错配。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经验,但市场相对饱和;而国内市场虽然广阔,但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落后,有些中小企业还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问题。就大连中小企业而言,普遍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差。这使得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意愿比较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四)大连中小企业跨国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严重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虽然很多中小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并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都历经重重考验。中小企业国际化往往面临着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对汇率管理驾驭能力偏弱,导致跨国经营金融风险大增。同时,大连中小企业多为民营实体企业,受汇兑风险、劳动力成本、要素驱动等因素影响较大,遇到诸如跨国金融风险挑战时难以应对。
四、金普新区建设背景下大连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抓住金普新区建设发展契机,努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战略
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应当紧跟大连市企业转型及产业升级步伐,尤其是抓住金普新区建设的政策C遇,努力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应积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共同开发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工艺包装水平等。尤其是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制定与金普新区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战略,稳步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
(二)充分利用“政银企”对接平台,及时获取国际合作信息
国际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工信部搭建了“政银企”对接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提业信息、在线金融等服务,提高对接效率,方便有需求的中小企业在线提交跨境撮合意向和相关信息,参加跨境撮合活动。同时,工信部联合中国银行以及相关机构对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节能环保业、信息技术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重点行业的中小企业开展跨境专题撮合,积极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及优质资产。大连中小企业应密切关注“政银企”对接网络平台,积极参与跨境专题撮合,尤其是针对国家新区、自贸区等地区差别化的跨境专题撮合。有条件的大连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掌握跨境专题撮合的最新信息,为自身国际化战略推进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三)借力“互联网+”战略,推进企业跨境电商经营
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月,大连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标志着大连对外贸易步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道路。大连中小企业应抓住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和大连跨境电商大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推进企业跨境电商经营战略。中小企业除了参加展销会等方式之外,还应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来寻找国外资源和开发国际合作业务。尤其是在金普新区建立后,跨境电子商务必将成为推动大连外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实施“互联网+”转型和跨境电商经营必将成为推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助推器。
(四)政府加大对大连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支持
为了促进大连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大连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积极落实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相关要求,切实推进大连中小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中,不断创新及完善投资机制和融资机制,积极解决大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问题,大力支持大连中小企业合理利用全球要素,提升跨国经营风险防范能力,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二是借助金普新区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融资、并购合作等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三是在落实国家新兴产业政策中,对生物医药、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制造2025”、高端制造、“互联网+”行动计划、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中小企业予以适度倾斜,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品牌、营销、服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一是借助B2B平台开展业务。温州市目前有B2B交易网络平台十五六家,行业网站40多家,它们多是通过行业龙头通过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串联起来的产业链,为中下游企业提供咨询、沟通和交易。如:百方网,从事电气采购、物流、商务全方位信息服务;温州产业信息网是专业的网上贸易、推广、供求平台;温商平台既是一家B2B的交易平台,又服务于终端B2C的客户群,中间采用的又是020模式。中国开关网、中国泵阀网等知名网站,也先后入选中国行业网络经济网站百强。二是自建B2C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展业务。如绿森数码、奥康、红蜻蜓等企业建有自己的B2C电子商务网站;2013年三家企业的网络销售额均超4亿元;卓诗尼(浙江大自然鞋业有限公司)、浙江海派药业、浙江叶同仁药业等品牌的网络销售额也是大幅增长。三是在大型的B2C和C2C平台上开网店。实体企业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网、唯品会、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平台开设网店。截止2014年10月底,全市天猫店达3175家,占浙江省11.3%,位居全省第三。
二、温州电子商务企业优势分析
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最具活力城市之一,市场经济发达,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培育了鞋革服装、低压电器、汽摩配、泵阀、包装、风电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42个全国性生产基地,拥有58枚行政认定驰名商标,商标注册总量排全国同等城市首位。
1.民营企业内在电商模式创新愿望强烈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日渐繁荣,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入到电子商务的洪流中去。许多企业认识到电商发展的必然趋势,都把电商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根据我们调查的12个行业来看,在鞋革、服装、眼镜、电器、汽摩配、泵阀、印刷包装、箱包、制笔等行业,电商应用基本得到普及;从我们重点访谈的企业来看,少数民营企业电商经营卓有成效,像浙江绿森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绝大部分企业正在进行或者筹备开展电商业务。当前温州市约40%的工业、商贸企业参与电商应用,涉足电商主体建档45254户,同比增长53%,经营性网站网络建档70352个。电子商务提供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宽,交易额发展快速,企业不断优化提升,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2.民营企业具有电商经营源头优势温州电商企业起步阶段虽晚,但是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备的供应链渠道、高品质的制造工艺和品牌资源优势。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具有自身的规律,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适合这种商业模式,特别是B2C模式。温州作为轻工业之都,各类轻工产品种类丰富,适合长距离运输,符合电商发展特性;温州品牌的影响力较大,渗透力也可圈可点;温州零售业发展历史悠久,供应链渠道完善程度和反应能力较佳,特别是鞋革、服装、箱包、眼镜等轻工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具有显著的电子商务源头制造和价格优势,这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电商提供了良好基础。
3.民营企业拥有丰富温商网络资源温州有着遍布国内外的230多万温商,237家正式注册的地级以上温州商会,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营销网络。温州企业的专卖店、商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温州的独特优势。利用世界温商资源,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的信息优势与民间资本优势,把有形的网与无形的网相结合,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实现温州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
4.民营企业具备跨境电商良好环境目前,温州市的跨境电商日益增多,主要通过邮政速递完成货物的进出口物流业务,邮政速递现与500多家较大的跨境电商卖家合作,产品集中在汽配、饰品、电子产品配件、眼镜等。发往国家以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为主。同时,温州综合保税区刚刚获批,为温州跨境电商贸易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以鹿城区为例,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跨境网络经济交易额超过4亿美元。截至2014年5月,鹿城区开展外贸网络经济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数量同比增长约20%,交易额同比增长约15%。其中,通过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等知名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达600多家,约占跨境电商总数的60%以上。
5.政策对电商的导向作用凸显200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发,这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随后,全国有较多城市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加快电商发展的政策。2012年7月,温州制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同年11月,温州市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鹿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启动;但最近两年温州以电商为主的网络经济发展乘数速度增长。2013年,温州国际鞋服淘宝城开工,配合温商回归工程,依托O2O模式,以温州仓储物流基地为纽带,具有技术、品牌、投资、经营、人才、资源、品种、服务等天然优势。项目建成后将对温州商贸业及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搭建温州电商共享平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高新区电商集聚区、中国鞋都电商集聚区、瓯江口电商物流集聚区已成规模,金州电商产业园、温州国智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发区青年创业园等一批电商产业园区也渐成气候。进入2014年,温州市政府将网络经济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为民营电商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2014年3月,温州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4年4月,温州网络经济局成立,全力推进温州市实施“电商换市”战略,有效地扶持与监管电商产业,使温州市网络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温州民营电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营电商企业营业规模偏小根据市场调查,温州电子商务发展除绿森数码成立较早(2003年),大部分电商企业是在2007年后“触网”,以中小企业为主,人数多在30-50人,电商服务类营业额基本在300万元左右,渠道平台类企业多在2500万元左右。2013年度浙江省“电子商务百强”榜单出炉,温州排在杭州、宁波之后第三位,但累计营业收入只有68575.5万元,杭州是228026.8万元,宁波是82018.9万元。
2.缺乏综合性电商人才温州电商企业不缺优质的产品、技术和市场,但网络营销人才匮乏是软肋。调研发现,既懂网络技术又精通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和富有行业应用经验的综合性人才是目前企业的短板。被调查企业中,电商技术性人才和运营人才的需求最大,20.45%的企业急需技术性人才,18.18%的企业急需电商运营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各类人才都短缺的企业占到了43.18%。在问卷调研中,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多数企业认为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缺乏电商人才。同时,温州电商人才的层次较低,调查得知,从事电商的人员70%是专科及以上文化水平,如红蜻蜓鞋业从事电商的115人中,本科只有4人。一方面,因为该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较快,未集聚沉淀人才;另一方面,目前电商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电商还处于中小企业阶段,能够提供的薪酬水平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3.缺少标志性电商企业温州电子商务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在浙江省只能属于第二梯队。杭州拥有阿里巴巴和淘宝两个电子商务巨头,2013年网络零售额1524.12亿元,全省排名第一,全省占比39.89%,同比增长68.80%;其次是金华668.66亿元,全省占比17.50%,同比增长123.33%;嘉兴493.95亿元,全省占比12.93%,同比增长88.89%;温州390.79亿,全省占比10.23%,同比增长108.31%;全省排名第四。宁波市虽然网络零售额268.99亿元,全省占比7.04%,同比增长84.37%;仅排名全省第五位,但服装和家电龙头企业雅戈尔集团和奥克斯集团的电子商务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形成良好的行业示范效应。根据调查,除奥康、森马等以外,温州企业2013年网上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偏低。而温州电商标志性产业园区或者基地非常少,知名度也较低。
4.电商企业投资成本偏高电子商务普遍认为是一个“烧钱”的行业,网站建设运行、营销推广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随着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和消费者期望的提高,都需要扩大投资水平。根据对温州民营电商企业调查,效益较好的电商企业都有稳定的现金流,而倒闭的企业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温州民间资本丰富,但对高科技风险投资和见效慢的项目并不热衷。
5.电商模式创新不足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创新。企业仅是模仿与复制,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技术的进步,也会忽视新的市场机会,更可能被市场所淘汰。电商企业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如:采用新的软件、信息设备以及图像技术和云计算等;也需要市场细分创新、客户价值创新和人才创新等。温州电商企业创新明显不足,低水平的模仿与复制加剧了同质化竞争。
四、温州民营电商企业的发展建议
1.抓住做大做强电商企业机遇作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网络经济,温州民营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发挥温州商人敢闯敢干的精神,积极推进电商发展。一是电商企业应有战略意识,做好电商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发挥电商龙头企业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三是加快入驻电子商务总部楼宇或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集聚和品牌效应;四是大力发展移动电商、大数据应用、跨界经营业务。
2.拓展电商企业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深化,电商企业经营空间不断拓展。一是利用电商来促进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崛起于城市的电子商务已经不再局限于城市,广大的农村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下一个主战场。鼓励农村青年利用网络创业;电商企业为农民搭建电商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大力推进面向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为农民提供商品网购和农产品网络销售等服务,推动农民网络消费和上网销售区域特色土特产品;二是打造健康电商集群;利用温州自然景观、绿色的饮食文化、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生态文化,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产品,把旅游与现代健身、养生、休闲相结合,发展健康电商业务;三是大力发展时尚电商企业;在温州时尚之都的总体定位下,通过构建时尚企业集群,引领时尚文化和时尚潮流,不断强化时尚消费的核心理念,着力发展温州时尚产业新领域。
3.加快电商跨境企业发展电商企业应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温州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和保税中心,开展跨境在线零售进口业务,特别是要发展一批集报关、退税、国际物流、海外仓储、汇兑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服务性企业;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制订,推进区域电子商务及多双边交流与合作;温州大型外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探索在欧盟、俄罗斯、中东、拉丁美洲等外销热点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仓储基地,加强境外配送等支撑业务发展;也把红酒、珠宝、手表等国际高端时尚品牌通过网上平台进入温州市场。
4.建立温州电商企业用人机制从调研情况看,温州电子商务的人才非常紧缺,温州电商企业必须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到一个战略性位置。切实增强对电商人才的吸引力,加大电子商务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引进,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能力强、拥有丰富的电子商务大型团队运营经验职业经理人队伍,缓解温州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压力。要在大力引进的基础上,通过与淘宝大学和温州高校拥有电子商务的院系专业合作,着重培养面向面向前端操作应用型人才和后台软件技术型开发人才,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着重强调“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可以预见,“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2013年,浙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电子商务这种新型业态一跃成为变革传统物流格局、构筑新型商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杠杆。当前,浙江正处于电商井喷发展、密集创新时期,杭州、金华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城市”前十位,宁波列入“中国电子商务十大最具活力城市”,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电商大会等国际盛会。201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7611亿元,省内居民网络消费4012亿元,网络零售顺差达3599亿元,均列全国前茅,“双11”天猫交易额创912亿元历史记录。
1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特点
11园区平台高度集聚
浙江是全国电商园区密度最高、产业链最全的省份之一。现有各类电商产业园区200余个,其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7个,杭州等6个城市列入全国十大电子商务园区数量最多城市。拥有全球最大的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综合平台,以及中国化工网等2500多个专业化平台,全国规模最大的十大行业性B2B网站中占有8席。
12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浙江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省,拥有全球最大的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2014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321个,已登记网上交易市场167家、交易额达26万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以金华为例,现有网络经济市场主体约4万户,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近100家,网商20多万户,9158、5173上榜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正着力打造“义乌购”“尚五金”等平台。
13增量市场热度升温
浙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破200亿元,省内销售额过千万元的电商村近200个,农村电商服务点8000多个。跨境电商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满周年,交易规模从不足2000万美元猛增至35亿美元。金义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国际邮件交换局和交换站建设加快推进,金华“跨境通”平台高效运行,助推浙中地区跨境电商发展。
14配套体系广度覆盖
省内有600多家电商服务企业,45个市县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全省联动式公共服务体系。邮政等快递业务总量约25亿件,DHL等四大国际快递企业在全省多地落户,顺丰、圆通等快递站点密度加大。省政府设立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有效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打开电子商务与金融业流通管道。
2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态势
1宏观经济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2015年,浙江实现出口增长12%,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新型交易模式功不可没,网络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超35%。快递服务业收入增幅、信息服务业增幅等多个指标均有跃升。下阶段,带动作用不仅停留在投资、出口、消费上,更多从推动产业转型、增加社会就业等供给侧提供动力。这从杭州发展电子商务的历程中可以得到印证。金融危机以来,杭州率先抢滩电商领域,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等方面开辟出新渠道。从当前发展趋势看,电子商务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强,对中央宏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主基调的推动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2跨界融合的聚变效应进一步显现
电子商务正逐步渗透到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与各类产业关联度日益加深。如金华初步形成以5731为龙头的游戏服务业、以阿里巴巴“菜鸟”为代表的智能物流业等多种业态。而以工业产品、零售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也呈现出“二次腾飞”迹象,如银泰、苏宁等传统零售业通过实施“电商+店商”线上线下联动战略加速转型。传统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跨界融合趋势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推进,电子商务与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万亿产业的结合将更紧密,在能源、钢铁、化工、药品等领域的应用也更频繁。
3创新驱动的质变效应进一步显现
浙江是电商创新先行省份,阿里巴巴等一批企业以创新领跑全球电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以来,杭州在电商制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创新下足功夫,“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新模式效用日显。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移动电商、微商迅猛发展,无线终端市场份额逐步增大,已间接催生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层面,滴滴打车是极具代表性的案例,直接改造了传统出租车行业模式。归根结底,创新是为了让电子商务更便捷、高效和人性化。在政策环境优化、通信技术突破等有利条件下,创新步伐必将加快。
24需求差异的裂变效应进一步显现
电子商务普及程度逐步走高,消费需求也随之呈现出差异化。服装、美妆、电器等不少电商企业已采用“私人订制”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如以蘑菇街为代表的细分市场电商平台已成为风向标。进入细分和专业化时代后,电商产业链条更加明晰、分工更加明确等特点“拨云见日”。细分市场品牌战略将成为电商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必经之路。面对行业竞争压力,以品质追求倒逼电商行业转型升级、扩大细分市场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性将愈加突出。
3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思路
电子商务是内外贸易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是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破局棋眼”。发展电子商务正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但从现实情况看,电商综合溢出效益仍不显著,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还不强;各类人才缺口巨大,行业领军人才和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风险投资、互联网金融、软件开发等配套服务并不完善,高端电商产业链尚在孕育中,竞争合力有待提升;电商企业创新不足,经营模式、销售策略、产品内容往往雷同,没有深度挖掘服务价值。因此,“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电商应认清形势、因势利导。
1致力于抓好规划,推动规范有序发展
相较实体市场而言,电子商务涉及领域更广、人群更复杂。因此,强化规范、合理布局,纵深推进电商市场的整合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电商数据实时监测体系常态化运行,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提升。但总体看,电商规范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如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发展远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等关系,如何解决好行业标准、环境营造、园区布局等问题,如何推动电商地方立法、落实法规条例等工作,都是电商实现有序规范快速发展面临的实质性挑战。
2致力于政策扶持,推动瓶颈制约突破
电商人才缺口、融资渠道狭窄、土地仓储制约等是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离不开政策引导扶持。支持电商企业以多种形式引入风险投资,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上市等渠道,缓解融资难问题。发挥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创新优势,建立全方位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费转成本方式,加大对人才扶持力度。统筹安排电商产业园空间布局,优先安排国家和省重点电子商务项目用地指标,推介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改造旧厂房成功经验,灵活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闲置土地资源办好电商园区。
3致力于完善配套,推动支撑体系构建
健全物流体系,注重商务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仓配一体化”试点,加快公共仓储和公共海外仓建设,提高电商物流整体效率,全力打造“智慧物流”。加强安全认证,探索以组织机构为核心的电商认证机制,搭建“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产品监管平台。构建信用管理信息和个人征信系统,从源头上规范电商市场秩序。建立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机制,如争议调解、失信惩戒、法律援助等,营造投诉便捷、处理高效的服务环境。
4致力于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层次提升
牢牢把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云上浙江”等有利契机,支持引导传统优势企业进入电商市场,探索贸易方式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点。塑造专业市场电商品牌,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专业市场与电商平台“联姻”。推广“义乌购”模式,根据产业特点和市场基础打造本土电商平台品牌。深入推进实体市场体系、网上市场体系、结算支付体系共建共享,加快形成万亿级资本市场。拓展电商多元化发展模式,逐步向金融、旅游、教育等领域延伸。
35致力于拓宽领域,推动新兴市场抢占
《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对跨境电商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下阶段,应实现政策、大通关、生态供应链三个突破,健全投资贸易、监管服务、法制环境三项机制,加快信息化、保税、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五方面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简化境内电子商务企业海外上市审批流程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支持“电商进村”“电商扶贫”,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效促进农业与电商实现对接。
关键词:一带一路;自贸区;广东经贸;发展契机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11-03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加快步伐,已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达成了合作发展的共识,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中国的进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出境旅游使沿线国家从中分享到许多的利益。广东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形成了142项创新成果,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入选国家商务部8个最佳实践案例。在这些利好的环境下,广东经济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今后将如何发展,以提高广东的经济实力,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现主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广东自贸区建设概况
广东自贸试验区分为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个片区,占地面积116.2平方公里。南沙片区主要面向世界技术先进国家,建设以生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前海蛇口片区旨在推动粤港深度合作,建设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基地和枢纽港口。横琴片区在于推动粤澳深度合作,建设文化教育先导区,建设国际商务和旅游基地,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运作以来,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自贸区建设经验。
(一)高端产业逐步聚集
广东自贸区聚集了包括金融交易、国际航运、跨境电商、旅游文化等高端产业。以金融业为例,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不但聚集了一批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业态,还涌现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要素交易市场等金融新业态。开展了跨境金融业务创新,进行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受理香港电子支付业务等。其中,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华南总部“落户”南沙自贸区,专门服务商品金融的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和拥有船舶交易服务资质的广州航运交易所,以及珠江金融租赁公司、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也相继落户。初步形成了包括外汇、贵金属、期货等多种金融资本要素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建成了香港至南沙快船海运通道,引进全球排名前20的班轮公司,建立了22个“无水港”业务点,开通了85条国际班轮航线、55条“穿梭巴士”和3条国际邮轮航线。2016年10月,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联手打造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前海蛇口片区引进了中粮集团亚太总部、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汇丰银行南方总部、周大福中国区总部等。横琴自贸片区引进了海航基础总部、中信集团华南总部、固生堂中医集团总部等。2016年底,共有82家港澳资金融机构在横琴注册,2017年1月18日,作为澳门本土银行的大西洋银行也在横琴开立分行。
(二)完善了投资便利化体系
广东自贸区深化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大幅压缩审批事项,实现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及资本进入。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目前9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已实现备案管理。试行“一颗印章管审批”,将企业注册与公安、税务、发改、人社、食药监、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相关证照实行“一门式”审批,在全国率先实现1个工作日内“十三证三章”联办。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率先建成“一企一网”,企业办理商事登记时间从11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70%以上行政事项到现场跑动次数1次以下,60%以上行政事项网上办结。前海蛇口片区推出71项制度创新成果,珠海横琴片区实际落地200项创新措施,其中“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新模式”被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2016年1~11月,广东自贸区新设立企业7.06万家,同比增长42.9%。其中,内资企业6.65万家,同比增长41.1%,注册资本总额28 9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截至2016年11月,外商投资企业4 070家,同比增长77.3%。合同外资3 6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8%。港澳企业数量1105家,其中,澳Y企业669家,港资企业4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自贸区投资设立的企业近200家,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650个。
(三)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逐步构建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新体系。2013年南沙成立了全国首个口岸“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管区”,通过“货物检验检疫流程时长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区内港口出入境货物放行速度大大优化,平均通检时间在105秒以内。探索实施一揽子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建立了“互联网+”智能通关的贸易便利化模式,上线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实行“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启动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机制。构建了“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南沙片区实施海关登记备案“一照一码”改革,实现企业报关“零耗时”、“零跑动”、“零成本”,大幅压缩了通关时间。前海蛇口片区推进深港陆路跨境快速通关,采用先入区后报关模式以及叠加“安全智能锁”和“智能化卡口”措施,企业进境入区通关时间节省3~4个小时。横琴片区开展了口岸查验机制创新和口岸综合部门联合执法试点,在旅检现场进境渠道实施“一机一台、合作查验、分别处置”的作业模式,旅客通关环节由3个减少为2个,通关效率提升了30%。报关单、通关单基本全部实现无纸化。还实施了“互联网+加工贸易”、“一二三四”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体系等,创新的监管措施大大促进了广东对外贸易的自由化。
二、广东经贸面临的发展契机
(一)与港澳及海外有更多合作机会
广东毗邻香港、澳门,拥有众多的海外华侨,广东有着优越的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港澳元素丰富。广东自贸区更好地为粤港澳合作服务,近年,广州越秀集团成功收购了香港创兴银行75%股份,广东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已在香港设立了19家证券期货和基金公司,广东有港资背景的保险机构经营主体也有5家。CEPA及广东自贸区对粤港澳合作带来双重利好的环境,促进了广东与港澳的深度融合。广东对香港开放的服务业部门达到150多个,在会计、法律、交通、旅游等领域深化制度改革,将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公司设立变更的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按照国民待遇措施和非禁即入的原则,便利香港服务提供者前来投资创业,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广东与香港、澳门联手打造珠三角国际城市群,将大大提升大珠三角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2015年广东GDP达到1.17万亿美元,人均GDP1.08万美元,在中国处于较高水平。广东自贸区已与221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与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十分活跃,市场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广东可以通过粤港澳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的联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东盟、南亚、中东和欧洲等国家开展经济往来,依托港澳、服务内陆、走向世界。
(二)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一带一路”和广东自贸区建设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多的资源,开拓更多的渠道,落地更多的项目。广东自贸区成立以来,跨境电商和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9月,广州海关为以保税融资租赁方式进口飞机办理快速通关手续,货值1.67亿美元,标志着广州已具备飞机租赁业务的政策环境。2015年上半年广东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高达80.1%,处于“史无前例”的高增长水平。同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16%,广东企业逐步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主型转变,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业成为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均衡调整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带动辐射作用能够加快珠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创新与行业对接,以及“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模式,以及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竞争力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建设国际货物航运枢纽中心
广东省内港口密集,有着丰富的城市河港、海港和空港资源,具有完备的港口码头功能和基础条件,与周边陆路交通衔接。众多的珠三角港口形成了世界上港口最繁忙的区域,2015年,粤港澳地区集装箱输送量超过7 000万个标准箱,机场旅客运输量逾1.4亿人次,区域GDP达1.4万亿美元,贸易总量达1.8万亿美元。广州港成为华南沿海功能最全、规模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枢纽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2015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62.5万标准箱,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四位。
凭借广东自贸区便利的政策功能,快捷的通关制度,加上珠三角货物进出口通道,广东完全有能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货物航运枢纽中心。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延续到内陆,与香港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香港港主要作为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广州港和深圳港主要为广东省大宗国际货物进出口提供服务。大珠三角港口群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港口开展联盟,发展高端造船业、海洋工程、航运交易、航运金融等新业态,形成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聚集的国际航运基地。
三、建议和措施
良好的机遇不容错失,为了使广东经济更上一个台阶,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自贸区作为经贸发展新引擎的作用
广东自贸区应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构建开放型经济创新体制,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加强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与沿线港口城市互联互通,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全球的贸易网络,成为推动广东经贸更快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激发自贸区内企业活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土跨国公司,统筹推进大型龙头企业“走出去”,加速国际化进程。将自贸区建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和国际采购中心,为加工贸易以及市场开拓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国际合作平台,引进世界高水平科技项目和优秀的专业人才,建设联合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基地,提升区内创新能力和水平。探索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业务,推动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c业务,开放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试点业务等。通过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扩大进出口贸易,促进区域内经济快速增长。
(二)调整和优化广东产业结构
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生产模式创新,依托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将科技与产业结合起来,利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对接起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化融合。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平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广东制造业智能化,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广东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促进整体产业结构高端化。加大力度发展融资租赁、商务服务、科技信息、技术研发、批发零售等生产业,为广东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引进风险投资资本,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环保、材料和光电技术等高新产业,建设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突出高端产业片区合理分工,注重产业分工和优势互补,发展集群经济,塑造品牌。明确城乡功能,实施差异化协同发展,沿海城市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发展。还可以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为它们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它们的经济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
挖掘“一带一路”战略和CEPA合作框架下的潜在机遇,发挥粤港澳“两制”的互补性,将制度差异化变为制度优势加以利用。对接港澳的现代服务业和生产制造业,打造粤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东应携手港澳,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促进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加快香港科学园、香港应用科学院、香港各大高校的创新成果到广东转化。开展金融创新,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新平台,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广州、深圳金融中心的交流,与港澳有效对接现代金融服务区,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业。进一步提高港澳服务提供者在自贸区内参股合资证券公司,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募集境内资金进行境外证券投资等。
发挥自贸区的创新区位优势,促进粤港澳人才流动,支持港澳企业、专业人士、青年人到广东创新发展。加强粤港澳青少年的交流活动,支持三地青年创新创业,支持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专业人士到广东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构建粤港澳创新圈。
(四)打造国际货物航运枢纽中心
加强与国内外各航运中心的合作,开展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做大DIT国际延迟中转业务,探索集装箱国际、国内集拼业务监管办法,支持有条件的公司开展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业务。推进港口码头的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到软件对堆场和信息港加大综合配套建设,建成完善的集疏运体系。改革创新通关制度,推动以南沙保税港区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提高口岸服务效率,改善营商环境。做大做强整车进口业务,争取“进口汽车出自贸区”征税等政策落地。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密切联系,开辟更多往返于广东与外国的国际航线,建立沿线国家城市港口联盟,协商建立各国口岸查验结果互认机制。建设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网络,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争取开通广州到湖南、韶关、合肥海铁联运班列,做大“粤港跨境货栈”海空联运业务。充分发挥自贸区、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和交通枢纽的优势,设立航运产业基金及船舶产业基金,鼓励和扶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航运保险、商业保理、船舶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的开展。争取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散货运输公司总部落户广州,支持中交集团、中船集、中外运长航等企业在广东的发展,建设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修造、海上钻井平台和深水工程船等高附加值项目。发展邮轮旅游,与香港一些著名邮轮公司合作,开通国际邮轮航线、开展国际邮轮业务,投资建设邮轮码头现场和服务设施,增加通关自助查验通道等。
参考文献:
[1] 林 江,范 芹.广东自贸区:建设背景与运行基础[J].广东社会科学,2015(5):21-27.
打开“淘个团购宝”APP,9.9元的袜子、手套、零食、化妆品,19.9元的毛绒衫、大衣乃至床单比比皆是……
然而,在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全国四大淘宝村之一,村民们多年靠电商在全国卖炒货走上致富路,如今却日益发愁。
“低价竞争太激烈了,一些店主压价太厉害,过去卖炒山核桃还有利润,如今为了抢市场,大家把价格都压到成本价了!”村民、网店店主潘小忠向记者感慨,“这么做下去,是做死的节奏!”
“在电商行业中,至‘贱’者无敌,这和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不相符的。”《创业家》董事长牛文文认为,“价低者得”的竞价文化是走向温饱时期的消费者心态。而在电商领域,动不动就搞价格战,盛行打折文化,既不利于中国制造升级,也损害尊重创意的社会价值观。
更让业内人士忧虑的是,电商本来是高科技产业的代表,贯穿了供应链、零售链、仓储链等多个链条,本来可以对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更大的引擎动力,但“唯低价是举”将行业门槛降得很低,电商对相邻产业的正面带动效应“大打折扣”。
“创意产品不适合电商。”牛文文担忧,一旦在互联网上有了创意,就会迅速被拷贝、抄袭,低价产品横行,把创意的价值拉低,不利于全社会形成创新驱动的氛围。
痛点二:恶性竞争
传统商战中,不乏恶性竞争。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每个电商都拼命想抓住风口。记者调研发现,时不我待的紧迫性,充分竞争的网络阵地,某种程度上异化了公平竞争,加剧了恶性争斗。
广州沃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延告诉记者:“电商都很注重网上口碑,但针对网络特点,电商业竟然产生‘差评党’,专门负责给竞争对手差评,更恶劣的是,有竞争对手专门雇人买了产品就‘七天内无理由退货’,电商的出库成本和销售成本大大增加。”
一位电商透露,自己花钱在淘宝买了“直通车”的链接,原本希望消费者能快速浏览光顾货品,结果一些竞争对手专门找人点击,每点击一次就要付给淘宝2元,并没有形成购买量,这让他不堪重负。“现在我做了电商死,不做也死,我们在平台上就像骑在马身上不得不跑。”他无奈道。
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恶性不正当竞争是破坏互联网经济的恶性毒瘤,如果不能及时规整,就容易助长“劣币驱逐良币”,从而危害公平、诚信的竞争秩序,严重破坏整个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商业环境。
痛点三:假货帽子
假货,是线上线下都有的经济现象,然而,借由互联网平台传播后,网络假货备受质疑,有时网络甚至被有些人称为“假货集散地”。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其中,淘宝网样本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淘宝网曾多次声明,其不直接销售任何商品。然而,来自北京的消费者刘畅说:“如果我在商场买到假货,我可以找商场。在淘宝上买到假货,我不找淘宝找谁?”不少消费者有着同样的想法。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淘宝网假烟、假酒、高仿手机、假名牌包、假证等大量存在,对平台内商品信息的审查、日常监测、违规处置不到位,处理消费者维权诉求和监管部门的执法协查时门槛偏高、效率低下。
对于渴望正当经营的电商来说,互联网既是发家之地,有时也是伤心之地。不少电商深感名誉受损之痛,记者走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打假”作为重点。
“我们对造假者深恶痛绝。”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表示,每年都在严打造假,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消费投诉率逐年下降。但他同时表示,某种程度上,消费者是假货的“同谋”。只有全社会对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都达到一定阶段,才不会给造假提供社会氛围。
化妆品是电商平台的标配,也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消费者的疑虑也最多。聚美优品CEO陈欧这几年做了一件费时吃力的事:从一个小唇膏,到一套护肤用品,贴上聚美优品和品牌方联合推出的“防伪码”,消费者一旦怀疑真假,可在品牌方和购买方验货,追溯货品的来源。
“应该说,为了方便消费者辨别真假,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对每一批产品严格抽检,甚至为每件化妆品买保险。”陈欧说,假冒伪劣产品不解决的话,电商市场将难保健康。
痛点四:诚信危机
售卖假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出现信任滑坡,影响的不是一两家网店,而是整个电商行业。
2014年7月,聚美优品第三方商户“祥鹏恒业”被媒体披露涉嫌造假,事后查证假货风波只限于第三方手表业务。当时聚美优品“壮士断腕”,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业务线。
“诚信是个大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授权书就相信第三方。”陈欧说,砍掉第三方,丧失了很多用户流量,但是如果是非良性利润部门,就必须砍掉。
假货是诚信问题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很多消费者网购时遭遇的劣货退货、霸王条款、先涨后降等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尽管多次就不诚信问题约谈电商企业,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仍屡屡出现。“双十一”期间,淘宝网等平台出现多种违规促销,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还有一些电商平台虚构网络交易额现象严重,一些卖家还通过“空买空卖”刷高交易数量提高信用。
专家分析,网络的电子化和虚拟性使得电商市场的信用基础极为薄弱。尽管电商在经济贸易中比重逐渐增大,但至今没有统一的部际协调机构。记者走访中,行业内外对秩序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多个电商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并表示愿意共享多种数据。
痛点五:税收漏洞
电商的税收问题饱受社会质疑。购物数量小,卖方数量大而分散、非注册经营、交易主要靠电子支付等,电商商家有了“摆地摊”的机会,由于电商征税制度的缺失,“不开发票、不上税”现象随之衍生,不少人质疑这是对传统商贸的不公平,破坏了市场管理秩序。
记者走访后发现,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B2C电商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纳税;但是有些电商平台是C2C卖家,目前相当一部分不交税。
在浙江义乌,一位淘宝店主向记者坦言,淘宝上大量店主不交税。如果征税,那肯定就死了。
“我们合理纳税,一些电商不开发票却是常态,我们不怕市场竞争,就怕输在游戏规则上。”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说。
中国电商协会副理事长郑砚农指出,电商的市场环境对线下大量小卖家不公平,容易导致线下卖家倒闭、失业,最终导致整个消费市场发展的畸形。“随着电子商务逐步成为经济中的常态商业模式,线上、线下应该采用公平的纳税规则。”
痛点六:创新之困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商结合本土需求,形成了独特业务模式创新的电商企业,但技术创新仍然薄弱。
调研中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时代电商不仅要重塑且进一步优化商业产业链,做好品质和服务,还要有更大层面的回溯和再造,成为传统产业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和提高附加值的引擎,而这一切都要靠创新。
“过去,电商业门槛比较低,电商化主要在消费品领域,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现在向教育、医疗等垂直服务领域深度延伸,在这些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面临很大挑战,更长远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中国电子商务要注重方式和模式创新,通过优化供应链和管理模式,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注重技术创新,使整个流通包括物流、商品、资金流能有效衔接,从而推动模式、体制创新。
痛点七:物流短板
每年“双十一”是场消费盛宴,对中国支撑电商的社会物流系统和基础提出了严峻考验。国家邮政局提前部署十几家快递公司做好应对,大家都意识到,如果物流没有跟上,就是场灾难。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商的社会物流系统远不成熟,供应链、配送、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国内快递行业鱼龙混杂,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中国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在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去共同改进。”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亭亭说。
在外界看来,苏宁易购、京东等至今未实现盈利。记者调研中发现,恰恰是电商们意识到物流短板,构建强大、高效的物流体系,导致企业利润受到影响。
“苏宁这些年主要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商品门户平台,另一个是后台的物流平台。”孙为民表示,物流体系将是电商盈利的关键。目前,苏宁已经打造覆盖全国的自动化物流体系,提供“半日达”“急速达”“一日三送”等特色物流服务。今后,苏宁物流部门将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开放,由企业物流转变为物流企业,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痛点八:融资之难
2014年,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接连在美国上市,掀起中国电商在全球市场的上市潮……在国内很多电商发展初期受到国外资本的青睐。这些现象发人深思:为何中国分享不了本土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红利?
“国内资本市场尚不能支撑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达晨创投基金TMT行业投资部副总经理何士祥告诉记者,证监会要求上市企业必须达到盈利的一定标准,而电商初期都很难达到,另一方面证监会把关特别严,上市等待的时间太长了,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企业折腾不起。
郑砚农指出,在融资、股市等金融手段和机制方面,希望可以放得更开些,以利于在资金、上市选择等方面让创业者有更多机会。
痛点九:监管不力
这些年,从政府到民间,都高度重视且扶持互联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但面对快速发展的行业,不论从技术手段或是认识水平上,监管都远远滞后于发展速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涉及电子商务管理的有商务部、工信部、公安部、网信办、质检总局、工商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交通部、海关、农业部、国家邮政局等约20个部门。走访多个部门后发现,各部门关于全国电子商务的数据统计都很少,更不用说权威部门数据进行共享。
淘宝平台上究竟有多少电商商户?“双十一”期间571亿元销售额是真是假?退货率有多少?几乎没有一个部门说得清楚。
“政府部门还没有形成互联网经济的管理结构。”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网络市场的虚拟性、广域性、一体性与行政管理的现实性、地域性、分立性之间存在矛盾和不适应。
价格战硝烟四起、口水仗不断、虚假宣传泛滥……违背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必须进行监管。而目前规范电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和行政处罚方式不够明确,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违法行为,监管及立法的滞后影响了电子商务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电商革命绝非一片坦途。
痛定思痛,消除痛点,中国电子商务才能真正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为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相关链接
有关部门纷纷行动解决电商瓶颈
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瓶颈问题,有关部门纷纷行动:
电商立法呼之欲出。记者从多方获悉,电子商务法正在加紧起草中,将着力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跨境电商制度不断完善。商务部等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打造电子商务规范体系,财政部等明确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优惠政策等。
近年来,我区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利好,进一步提升了x的发展定位、战略地位,为x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力支持。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这张任务书、路线图,我认为我们x区优势明显。
一是发展势头足,战略地位不断提高。
x区作为x的经济强区,市委主要领导连续四年为x把脉络、指方向、教方法,从X年“突出理念引领,强化体系支撑,打造最创新发展之区”,X年“四个持续发力务求实效,推动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新成绩”,X年“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x浓墨重彩中作出更大贡献”,到X年“提升五个品质,打造高质量的首善之区”,经过X年多的淬炼提升,x已经成为x最为耀眼的高质量发展版块。
二是创新思维足,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x区除旧立新、改革破冰,党政机构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城管、环卫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基层减负成效明显,我区迎来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荣誉和试点,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三是担当意识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全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总体趋稳向好。x的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城市形象展现新面貌,生态环境取得新好转。x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规范;做了许多解难题、破瓶颈的工作,在化解政府债务、解决非法集资、处置问题楼盘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我有以下建议: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人工智能、XG网络、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单位、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优势,规划建设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科技小镇,集聚更多人才、技术优势、企业资源,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实现由“跟跑”向“领跑”,由“争先”到“领先”。
近年来,虽然大连市的国际发展力度有所减小,但仍然还是大连经济推进的主要力量。据大连市海关统计,得出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约为521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23.5%。其中出口273.9亿美元,增长23.6%;进口247.2亿美元,增长23.3%。同期,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增幅为28.2%、出口增幅为29%、进口增幅为27.2%。结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大连市的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收入已经起到主要作用。2014年大连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5774.26百万美元,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56034.16百万美元,较去年而言,货物进出口总额减少了9740.1百万美元。数据表明,大连市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有所下滑,但近两年来大连市凭借特有的外贸优势,使大连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逐步趋于平稳上升状态。
1.大连优越的地理条件
大连市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与黄海、渤海交接,是东三省通海的重要门户,正是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国际贸易发展优势。大连港三面环山,港口有小岛作为天然屏障,港阔水深,由于大连市是温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再加上暖流的影响,促成海水表面温度保持0°以上,使大连港成为了一个深水不冻港,这是东北乃至环渤海地区唯一的不冻港。大连的运输交通也非常的便利,不仅有周水子国际机场、高铁,也有海洋运输。此外,大连的自然资源丰富,海鲜产品种类多样,采集量大,不仅闻名全国,也能远销海外。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较大,价值较高,这为大连国际贸易发展增添了动力。
2.国际贸易交易网络化纵深发展情况
由于近几年跨境电商贸易的兴起,激发了全球众多外贸企业的信心。跨境电商是一种跨越国境与关境,在网络平台上达成交易的贸易方式。跨境电商降低了全球市场的消费门槛,境外消费者可直接购买国外商品,减少了企业间国际贸易运营成本,加速国际贸易发展。2016年,大连市作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国家级跨境电商试验区的城市正式成立,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市工商局、国税局、海关在内的政府部门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同时大连市政府制定了《大连市跨境电商扶持资金管理暂行规定》,从八个方面共计22项进行补贴,扶持力度高于全国其他城市,用资金支持来扶持大连市的跨境电商发展,吸引企业入驻大连市,已达到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约增加四倍。企业之?g相互竞争发展,不断创新升级来推动外贸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连模式”跨境电商模式,大连市国际贸易交易网络化的良好发展是各政府部门及企业之间共同努力下的成果,大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水平将会逐渐表现出它的相对优势。
3.“单一窗口”的正式上线
12月1日,辽宁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单一窗口”成功对接海关监管系统,其相当于电子化的审批大厅,它具有政策入合,综合服务双向功能,有效整合了贸易链上的信息资源,使口岸多部门申报模式升级为一次性申报,申报窗口由原来的八个窗口变成现在的一个窗口。下一步还将与检验局、海关总署联手,来加快“单一窗口”建设,提高与各部门之间的数据相接和互换效率,达成各部门之间可以做到监管互识、执法互助、信息共享。第二就要和各个电子商务园区,企业进行互换互通,为他们提供通关、商检、税务等一系列无纸化一站式服务。第三要加强功能的提升,使“单一窗口”能够全面的支撑跨境电商全模式的运营,国家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将很大程度上对大连国际贸易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二、大连国际贸易发展的短木板
近一两年来看大连市国际贸易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大连已经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大连外贸发展速度减慢,我们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
1.大连人口结构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虽然人口流失问题不是导致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怎样正确处理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让大连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已经是大连当前不能逃避的问题。人口红利消失将不利于大连经济的振兴,然而人口流失主要的有两大方面的概况,其一为青年劳动力流失,再则就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1)青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当前在大连乃至东北三省,许多高文凭、高学历的学子都选择在北上广大打拼,二本以上的大学也很难留住学生在大连就业工作。年富力强和事业有成者走出大连的同时,也造成了经济下滑现象。记者孙宪超曾做过此类调查,他采访一位海归生物学博士时,问及为何不考虑留在东北发展,毕竟父母都在东北。生物学家介绍说,他们回国发展肯定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薪酬待遇、未来事业提升的空间及孩子教育条件、经济和居住环境等。综合来看,上海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所以,不难看出人才走了,科研成果自然也会跟着离开。
(2)人口老龄化严重势态。目前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失已经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阻力,据了解,辽宁省人口老龄化排全国第六,并且据调查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城镇化水平中较为突出,造成了较高的养老水平,使得人口总体寿命提高,处于老年的人口数量接续增多,同时“孔雀东南飞”情况普遍,以上因素结合一起便加大了大连人口老龄化现象。大连市人口老龄化已经呈现出“三快一高”特点,这便说明主要的青年劳动力已经越来越少,老人们不仅没有劳动能力,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青年劳动力的发展阻力。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同时会造成当地居民的低生育率,东北地区由于严格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此类的连锁反应都对大连市经济起到了压迫作用。
2.大连市对外贸易结构过于粗放
目前,大连市的国际贸易仍然处于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贸易结构。虽然产品结构范畴大,且资源消耗较高,同时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多添加了改善环境的成本,所以收益并不多。大连市在产品出口上因为只能出口较为低端的产品而导致出口价值比较低,这样一来,大连市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加强,对此会给大连的经济利益带来威胁,使大连的经济运行不能处于主动地位。另外,据大连市海关总署部门数据显示,2010年大连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44.8亿美元,增长28%;出口159.6亿美元,增长29%。外商投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连市打造自主品牌的力量缺乏,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大连市单纯的扩大生产力度不能够带动经济力,以粗放型贸易结构来刺激贸易发展只会阻碍大连市的整体经济发展能力。
3.中日韩自贸区对大连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中国与日本经济合作关系上,中日始终存在着政治和军事上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性,中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领海安全意识上越来越强烈,政治军事上的冲突对峙导致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所以这会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出现较大的不利影响。现在,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以及日本相关组织和友人致力于修复中日关系,但日本政府始终不能正视历史,这也导致中日经济合作很难建立信任,中日贸易不能产生最大效益。日本与韩国也存在历史问题,只要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加强经济合作与信任,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就能突飞猛进。毕竟经济合作是两国政治经济之间揉合的一种工具,而中日韩自贸区在国家之间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首,产业贸易结构同相邻的韩国具有比较大的相似度,韩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保护能力较为明显。中国有低成本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这使得中国市场竞争力度加大,同时提高了韩国出口企业的紧迫感。
日韩两国都属于亚洲发达国家,在贸易结构上呈现极大的相似度,所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上肯定会产生阻碍。由于大连一直对韩国的贸易都呈现平稳增长状态,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是有逐年下滑趋向。韩国对中国在关税减免上相对日本而言有优势之分,因此大连对日本的贸易出现“挤出效应”。这一“挤出效应”必然引发日资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日资的撤离速度。同时发现大连对韩国贸易不断增长,出现催生套利活动。
三、促进大连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1.积极利用国家的改革政策
政府优惠政策的改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生产者,生产力就会失去内涵。人才的数量决定市场的规模,同时决定了GDP增长的快慢。“孔雀东南飞”这种人才向经济发展地区聚集的现象,在大连是长期存在的,政府想要留住人才还需在政策上做很大的改进。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良好人才的重视力度,并且要提高地区社会保障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从而控制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的状况,比如:对于大连市高校毕业生给予比较高的重视,重点大学建设上政府应该给予资金鼓励,对贫困大学生可选择性进行学费报销等;政府不仅可以在资金支出方面进行大学生创业补贴,也要加强创新创业精神宣传;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教师与知识分子的优惠待遇,努力提高文化教育水平,让社会看到大连政府为留住人才而做出的努力。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促使工作能够程序的、规则的联系和有效的运转,同时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效益,合理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引导其健康平稳发展,在人才的教培、管理、生活等方面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人才。再则,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待遇和保障水平、提高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大连政府应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来加大的就业容量、吸引人才,以此来完善大连市场经济体制。
2.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贸易结构
首先,依据大连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政府应加大科学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对外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大连市国际服务业的发展,简化出口流程,减少出口时间成本,优化国际贸易结构。其次,为加快建设大连国际贸易核心功能区,政府应在金融方面起引导带领作用,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各金融机构创新创造金融工具,推动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台阶,这些支持政策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大连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最后,在十三五政策推进下,政府力争把大连港打造成为“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强港”,努力使大连港不再是一个单纯依靠装卸经营,形式单一的口岸,而应该是加快建设国际化、功能化、产业化、幸福化、生态化港口,成为标志性的港口企业集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新大连港。
3.协调大连国际贸易关系,扩大国际贸易合作
世界各国在WTO体制下,国际贸易利益之间的冲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WTO体制下政策协调能够理顺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那么大连市在国际贸易发展也会遇到诸多此类问题。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会因技术世界和创新所导致的风险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此同时便会强化国际贸易竞争力,主要影响是会产生诸多不必要的外贸摩擦,所以大连市在顺应外贸融洽的合作发展情况下,还应该树立优良的贸易形象,企业应加强信誉力,要积极参加、配合国际贸易协调。由于大连港出口贸易主要是日韩两国,那么我们在出口贸易政策给予他国优惠政策,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国家之间贸易合作,还可以改善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当然,大连同时需要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下,大连市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在逐渐减少,双方经济贸易额下滑趋势明显,表明大连市应增加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量,来促进大连市外贸的全面性成熟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 跨境 第三方物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这种新兴贸易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而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方面的顺畅流动对于电子商务至关重要。物流作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完成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目标,一直被认为是电子商务的瓶颈。与普通电子商务活动相比,跨境电子商务的时间、空间距离跨度更大,范围更广,如何采用合理、高效的物流模式进行贸易,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经营的一大关键因素。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物流模式
所谓跨境电子商务(Cross 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是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一种较为高级的形式,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主要包括完全自营物流运营模式、海外仓储模式以及第三方物流模式等。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这里的“第三方”是一个外部服务提供者,可以为物流的交易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可以说,“第三方物流”在某种程度上是物流专业化的体现。第三方物流实现了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其重要性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二、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分析
依据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国内外诸多电子商务巨头的物流模式都是第三方物流。美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具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范围涵盖全球,下游客户位置分散,要求企业具备很强的货物集散能力,但作为一个新兴企业是很难做到的。第三方物流具有经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所不具备的规模经营优势和专业优势,使企业从物流业务获益的同时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服务,从而可以使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举例来说,敦煌网与DHL、联邦快递等国际物流巨头保持密切合作,其买家根据卖家提供的信息,可以批量购买或者选择先小量购买样品,快递公司一般在一定金额范围内会报关,如此一来,以网络庞大的业务量为基础,可使中小企业的同等物流成本至少下降50%。
2.保障企业致力于主营业务。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将物流业务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减少库存占用资金以及固定资金的投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通过专业化和高效的物流运作,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本企业的主营业务,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快地构建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体系,取得在全球同行业业务中的竞争优势。
3.节约社会资源。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运输距离远、货物运量大,各个电子商务企业自成一家的物流体系会形成重复建设的浪费,而将所有物流需求集中于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更加便捷地实现全球资源的跨国传递。与此同时,这种集中化的物流还能够减少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助于提高单次运输的边际效益和规模效益,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劣势分析
作为一种较新兴的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发展尚不成熟,在实际商务应用中也暴露出了自身的问题和劣势。
1.物流风险的可控性差。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在经营理念与方式上采取的是粗放型经营,对物流控制力较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过强,容易使企业丧失对物流业务控制的主动权,在覆盖领域和服务质量上会受制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物流服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在发生宏观经济风险时,第三方物流公司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面临倒闭或大额负债等问题,这些风险是电子商务企业所无法预料和控制的,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沟通成本和信用成本等。
2.缺乏顾客信息的直接反馈。粗放式经营下的第三方物流会导致电子商务企业缺乏对物流信息的反馈,失去了与顾客的直接接触。如在运送过程中产品的保管问题、产品包装的完整性、物流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信息,电子商务企业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获取。对于往来密切的老客户或有特定需求的客户,企业不能有效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状况不利于企业稳定自身的客户群体,进而对自身的销售额和利润率造成不良影响。
四、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挑战分析
因自营国际物流所需要的基础条件较高,我国的外贸公司一般采取第三方物流方式,而极少采用自营物流。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只有约39%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一揽子综合服务能力差,因而使得外贸行业缺乏应用电子商务的动力。因此,第三方物流无疑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优选。但在现阶段,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民营企业,受资金、人力等局限,其硬件设施离现代物流还有一段距离,面对更为复杂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能够覆盖全球、提供高质量物流配送服务的企业更是供不应求。物流配送体系有待完善,货物包装和搬运、仓储设施、现代交通运输设施等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一大难题。
2.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跨境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必须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而市场中的网络基础薄弱,存在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等问题。我国目前的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计算机网络水平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效率,给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缺乏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据美国的统计,其程序设计师、系统分析员和软件系统工程师的缺口高达数十万。同时,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国也需要相关领域的人才。这些国家都需要到中国招募技术人员。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尚未见到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的具体数字,但从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和发展速度看,必将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充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素质较低,已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另一瓶颈。
五、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机会分析
如今,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全球消费者和采购商都依赖于华东、华南地区的高效生产供应链,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前景广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改进物流环节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劣势和挑战提出的几点机会策略。
1.提高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高标准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技术体系的构建、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的建设、高效信息体系的培育、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注重其物流设施的配备和相关生产标准等,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早日实现标准化操作。
2.运费资金流与货物的其他费用相分离。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分离,让物流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出售自己的服务,直接接受顾客的付款,并且得到顾客的评价。此种做法可以使第三方物流公司即时收到货运款,减少应收应付帐款,省去资金流的中间环节,从而有效节约资金的机会成本。同时,物流过程中多可能发生的物流人员态度、物品损坏、运输延迟等问题均由物流公司直接承担,这样能够使电子商务企业将人力物力集中于自己的主营业务方面。第三方物流公司直接接受顾客的评价有利于顾客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质量的监督,实现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电子商务企业和顾客都将倾向于选择服务质量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就会促使第三方物流公司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在保管物品和运输货物的过程中,自觉增加责任心,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反过来也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
3.产业链的有效整合。以市场为主导、拥有客户资源的外贸电子商务网站只有努力向上游拓展,掌控更多的上游资源,获得产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有效增强竞争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同时注意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设立专门的反馈渠道,从而保证电子商务业务的服务质量。
4.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国际物流业涉及领域较广,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我国应采取多元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来缓解相关人才的紧缺局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在物流行业中推行物流师、采购师证书教育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5.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繁荣有利于国内外市场商品的交流互补,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政府应加强政策调控,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的建设。完善现有的物流体系,利用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加以整合,与现有的物流操作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出台物流管理法规及相关扶持政策,保证物流信息基础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规范、管理第三方物流市场,保障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蜀燕.外贸企业如何运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7(10)
[2]刘亚国.我国对外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影响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3]李志豹.中小外贸企业电商之路受阻[N],中国企业报,2012年9月11日,第006版
[4]王珊红.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李思丝.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年
[6]石玲.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研究,企业管理,2007(3)
[7]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关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J],北京观察,2012(11)
[8]常剑锋.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营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徐金丽.外贸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
[10]李冠艺.传统外贸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之路[J],进出口经理人,2011(11)
[11]陈晓健.关于我国外贸运输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2(3)
[12]秦浩然.我国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消费导刊,2008(7)
[13]张天阔.敦煌网:锁住买家的采购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1月12日,第023版
[14]王树彤.外贸电子商务可为出口型企业杀出一条血路[J],IT时代周刊,2011(7)
[15]焦春风.我国外贸电子商务SWOT分析[J],江苏商论,2006(12)
[16]周佩璐.电子商务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产业,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