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8 09:40: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呼吸疾病护理诊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们通过2005年l~12月对我科收治的卧床鼻饲病人40例,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通过护理干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2004年1~12月收治卧床鼻饲病人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发生率为10%。
吸入性肺炎:实验组40例,发生1例(25%),对照组发生59例,发生6例(10%)。
护 理
(1)评估:①采集资料对病人进行评估,详细询问病人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生命体征,神经科查体,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②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态度及期望值,以及经济状况,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
(2)提出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在护理职能分工范围内,由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进行评估而对其现有的或潜在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判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 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吸入性肺炎有关的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有关。③ 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有关。④营养低于机体代谢需要:与长期鼻饲有关。
(3)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前要吸尽气管内痰液及分泌物,防止吸痰呛咳,憋气可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在鼻饲中和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以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每日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及吸出。②加强口腔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3次。③卧位:患者的是预防误吸的关键,鼻饲时应采取半坐卧位,借重力可防止反流及误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60分钟。鼻饲后30分钟内不可翻身,严密观察,若患者出现突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如出现误吸应尽早处理,以防意外发生。④掌握鼻饲物的量、速度、温度:注入食物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以上,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鼻饲食物的量每餐不易过多,一般在350~400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在15~30分钟喂究为宜。鼻饲过快可引起大量胃残留和肠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导致发生误吸[2]。温度40℃左右较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而发生胃痉挛,造成呕吐。⑤主动、被动活动:长期卧床的老年鼻饲病人要鼓励和协助病人及家属做主动、被动活动,如上下肢活动,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⑥供给营养及液体:食物的调配应考虑到病人的现有疾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C的补充,增加液体的补充,每天摄入量应达到300~4000 m1,应采取少食多餐制,所选的食物应易于进食及容易消化。⑦鼻饲管的护理:每次更换鼻饲管时,应用止血钳夹住其尾端向外迅速拔出,以免管内残留液体流入气道内引起误吸。鼻饲管需固定好防止外脱,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是否正确。
讨 论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特点,特别是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降低了呼吸道自洁作用,使呼吸道对细菌等异物的抵抗力和清除能力降低,长期留置鼻饲管咽部受到鼻饲管的刺激,环状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可能[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机会:支气管敏感部位的神经支配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反应性及敏感性降低,咳嗽能力下降不能有效拔除过多的分泌物而流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平卧位床头角度低会增加反流物及分泌物流入呼吸道的机会。通过我们加强护理干预,针对各种易发因素进行具体指导,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处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参考文献
1 陶国枢,等.现代老年医学答疑.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50~51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内窥镜技术,是7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检查技术,是将一根装有纤维内镜的细长管,插入气管或支气管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病变情况。并可取出较小的阻塞性组织或小异物,从而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检查技术应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应用范围很广,虽然操作不大,却可使许多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内深部难以发现的疾病,在没有体表创伤的情况下得以诊断及治疗, 它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很多疾病明确了病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了治疗。可使许多病人免除开刀手术之苦。
1气管镜检查的目的
1.1协助留取标本,以明确病因及诊断。
1.2做选择性支气管碘油造影能有针对性地、很好地显示支气管畸形、扩张程度和范围。
1.3做引导性经鼻气管插管,其准确性强,成功率高。
1.4用于治疗,如痰多无力咳出者,可用于吸痰;还可用于取气管异物等。
纤支镜检查的适应症:
主要用于可疑支气管肿癌、不明原因的咯血及痰中带血、不典型肺结核及性质不明的胸部X线异常。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可视范围大。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和亚段支气管病变均可见到,并可在病变部位取活检、刷片及照相等,不但可诊断肺癌,对癌前病变也可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细支气管诊断检查是肺癌病人常见的诊断检查方法,尤其是中央型肺癌。肺癌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下能见肿瘤直接征象,如见新生物,管壁浸润者,约占50%-70%。仅见间接征象者,约为25%-35%。检查者在观察各个叶、段支气管后,要在病变或表现异常部位取活检和刷检。若见肿物伴浸润病变者,活检阳性率可达90%以上,刷检阳性率一般多为70%-80%。呈管壁浸润型者,刷检更重要,因刷检取样的面积大,易得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绞痛,严重高血压及心率紊乱者;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状态极度衰竭; 3.出凝血机制障碍者;4.近期有哮喘发作史,宜待哮喘完全缓解。
5.活动性大咯血者,应在咯血停止1周后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6.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7.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者。
8.近期有急性支气管肺部感染、高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使炎症扩散,宜在炎症控制后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安全,创伤小,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有时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如药物过敏、出血、气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做好纤支镜检查的相关护理尤为重要,故应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护理
(1)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有家属陪同。
(2)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备好毛巾,餐巾纸,排好大小便等候
(3) 带好病历卡,胸片或CT片,详细了解病史及过敏史。[1]
询问患者病史:不稳定的心绞痛、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不能矫正的严重低氧血症、肺功能严重损害、呼吸困难、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对象。此外,有明显出血倾向、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阻塞或尿毒症是活检的禁忌证。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者。
询问有无麻药过敏史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 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呼吸频率
用2%利多卡因局部烟雾喷喉做鼻咽部表面麻醉,第一次药物剂量宜小,观察5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继续用药。[2]
(4)有义齿者应在术前取下。
(5)术前半小时注射阿托品0.5mg。
(6)做好心理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侵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常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稳定其情绪。耐心细致地向其说明纤维支气管镜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必要时给予安定10mg肌注。
(7)准备好手术用物和抢救用物。
2术中护理
2.1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和住院号。
2.2协助患者摆好,一般取仰卧位,枕头垫在患者背部。
2.3予患者吸氧及心电监护,固定好并做好病情观察,嘱咐患者不要讲话,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在术中往往精神紧张,检查中护士应经常给予安慰,使患者全身放松,并随时提醒其注意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变化,及时消除患者口中的分泌物。操作应轻、快、稳,避免长时间持续负压吸引加重缺氧,对老年人及心肺疾病患者,术中必须吸氧3-5升每分钟,提高氧分压,减少心脏并发症,应准备好、止血剂、急救药品,以防万一,随时应急。
2.4遵医嘱予注入药物(如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稀释好的肾上腺素等药物)。
2.5配合医生留取标本并做好标记(如活检、灌洗液培养或涂片)
3术后护理
3.1标本及时送检。
3.2病情观察: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胸痛、咯血情况。术中活检者,应加强观察有无气胸及活动性出血迹象,并且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2小时后方可饮水,如无呛咳方可进食,应进食温凉的软食。术后少量咯血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分紧张让其咳出,静卧休息,如出现胸痛剧烈或咯血量较多,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给予止血药治疗。
检查结果分析: 1.粘膜表面充血、水肿、伴脓性分泌物,多为炎症。2.粘膜表面不光整,有新生物突入腔内且有坏死物附着,多见于肿瘤。 3.支气管管腔变小、狭窄或阻塞,应根据病史考虑异物、炎症、结核和肿瘤。4.某叶段支气管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涌出,考虑肺脓肿、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等。 5.某叶段支气管有血性分泌物或活动性出血,则考虑支气管或肺出血。
健康教育:交代患者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因在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时饮水或进食容易吸入气管,检查后嘱咐患者少说话多休息,使声带尽快恢复,术后观察30分钟,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短时间内鼻咽喉不适、疼痛、痰中带血等,应嘱患者将痰咯出。
体会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及其他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某些疾病的治疗及重危患者的抢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应用广泛,所以做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该检查技术应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它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很多疾病明确了病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了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患者的一个主动配合性的检查项目,患者配合的好坏是我们能否顺利插管并进行检查的关键。因此,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充分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耐心细致地作好患者的健康指导,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之积极地更好地配合检查。[3]
参考文献
[1]刘琼慧,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践[j]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9-240
关键词:知识管理;呼吸内科;团结性;工作效率
传统的呼吸内科管理是一种单纯以“管理”为核心的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对各种制度、规定的遵守。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对医护水平提高的作用有限,并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它将知识作为管理对象,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创造力。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应用于企业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也多有运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开始在呼吸内科推行知识管理,一切围绕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进行,建立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和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等。本文就知识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有医护人员45名,其中医生15名,护士30名。男6名,女39名。医生年龄25~59岁,平均38岁;护士年龄18~50岁,平均28岁。管理依然采取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强调对医院制度的遵守。
1.2方法
1.2.1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对疑难病证的诊断、治疗能力,呼吸内科实施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对治疗中遇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疑难、复杂案例,或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每类案例中的共同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明确了每一类案例典型特征,从而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根据每一类典型案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标准,制定详细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案,为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标准和应对方案。这样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遇到类似案例就可以快速做好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诊断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对应每一类典型病例,呼吸内科配备了专门的医生和护理团队,并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医生与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有效避免了工作失误。
1.2.2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
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较多,每个危重症患者对医疗工作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并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呼吸内科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的临床资料外,还进一步建立了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患者入院后,由呼吸科的专家小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作出评价,对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纳入资料库进行管理。资料库不仅包括临床资料,还包括医疗团队的讨论记录、其他抢救治疗方案、医护人员针对病例进行的学习与研究成果等。要求对危重症患者必须采用专家团队进行治疗,配备专门的危重症护理护士。专家团队的成员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成员有较大不同,有可能是本科室的医生,也可能是本科室与其他科室医生共同组成。专家组在每次病情讨论的发言都要详细记录,以便在下一次诊断当中能够准确找到依据。此外,资料库还有危重患者详细的护理过程记录,包括护理中的心得体会等。
1.2.3护士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是指将呼吸内科护士根据能力、责任意识、经验等分为不同层次,从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护士分为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和秘书护士。责任护士为呼吸内科护理岗位的佼佼者,工作能力强,年度考核优秀,工作细致耐心,护理经验丰富,均有3年以上护理经历,多为本科学历,主要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执行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护理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呼吸内科工作1年以上,为护理专业的优秀人才,主要负责一般患者的护理。辅助护士大多为大中专学历,入职不到3年,工作经验和能力均较缺乏,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秘书护士为刚走上工作岗位者,与辅助护士一样,一般不独立承担护理责任。在管理方式上,四类护士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和奖金系数上,对应的奖金系数分别为1.3、1.0、0.5和0.5,三个类型的护士以考核决定类型,考核的标准以三类护士的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患者评价、日常绩效等。秘书护士必须做满1年以后才能参加考核。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知识管理前后医护人员在团结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差异显著(P<0.05)。在解决患者问题的及时性和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3结论
呼吸内科是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病床使用率位居医院前列,危重症患者较多,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对医护质量、医护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医护水平,才能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的痛苦,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呼吸内科疾病大都比较复杂,治疗和护理中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典型病例,对该科室的医护工作提出挑战。知识管理适应了呼吸内科建设需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知识管理要求呼吸内科在管理中要围绕提高医护水平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还是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对呼吸内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熊雪芳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老年;院内内科呼吸感染;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院老年人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发病率最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针对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讨它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
1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位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在我工作过的医院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判断。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医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经过对在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病,许多患者还长时间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护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发病因索。
2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2.1源自肺部真菌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为15%左右①。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有多种疾病存在,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的减退,使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加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索,使敏感菌株被抗生索杀死、抑制并且有直接促进典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从而诱发全身性典菌感染。②同时当对患者实施了小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增加了典菌定植感染的机会。真菌感染的种类,结合临床,对疑有肺部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都进行了痰的培养,对疑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同时也进行了尿液、粪便、血液的培养,培养或分离出63株真菌株真菌,均为醉母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40株,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滑念珠菌。分离出细菌20株,G-菌占75%,G﹢菌占25%,多伴有耐药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2.2受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呼吸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常会伴随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症状,长期的这种状态常使老年人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热虑、情绪低落等。再加上长期反复的住院,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这样的低落情绪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使他们不会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据专家统计,老年住院病人得抑郁障碍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二,所以老年患抑郁症状给治疗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老年长期的抑郁病,加上老年人年纪大,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也因此会引起的各种疾病。这就更加增加老年抑郁病的发生,使老年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康复延迟。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消化系统、青少年、产后等引起的抑郁病研究较多,而对老年人的抑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要对老年人抑郁病更加重视。
3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3.1提高治疗水平:因为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与没有真菌感染的并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突然加重、口腔黏膜部位出现异常和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况,应及时涂片及送培养,确定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而作出早期诊断。
因此,我们应早期发现和诊断真菌感染,提高真菌测验水平,发现伴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应做药敏实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真菌侵入途径,增强免疫力。
3.2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老年人住院一般来说,陪护多,探视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室内飞沫间的传播难以控制而造成反复感染,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等工作。
3.3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过多使用抗菌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在感染疾病中,要严格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展开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的现象;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3.4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任何不适都应积极关心,要能做到及时处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细节操作,比如对反应迟钝者不能性急,对言语罗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而应该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这类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于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起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这样,对患者的治疗和感染的预防都有一定作用。
3.5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愈后如何,从而影响睡眠。护士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期间,对老年患者,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尽心,使患者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3.6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并提供具体指数。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应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3.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患者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兔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患者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4结语
如何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和护理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首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其次,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坚持消毒隔离制度,给于患者适当的心理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的效率,可减少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
[2]梁宗安.华酉医院呼吸内科[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2).
[3]蒋兀菊,张学伟,杨红芳.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体会[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1(2).
[4]李秀,白如瑾,温和.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1(3).
[5]张柏膺,许仁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酵菌群感染的临床及药敏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3).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3)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健康教育
(1)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2)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3)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4)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5)按医嘱用药,如2周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06-01
自从40年前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临床,到目前为止,纤维支气管然是诊断治疗肺部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1]。因其是一种较安全、方便、创伤性小的检查技术,现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做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6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364例,其中男186例,女17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6岁。
2 物品准备 日本产OLYMPUSP40型纤维支气管镜一台及配件,冷光源一台,2%利多卡因、无菌石蜡油、安定注射液、生理盐水、心电监护仪的抢救药品就物品。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心理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侵入性操作,大多数患者对其缺乏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目的、方法、对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操作过程、配合的注意事项、以及检查的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3.2 完善术前准备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完善心电图、血常规、胸部X线、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术前禁食4h以上,为减轻患者的不适,可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以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减少口腔及气管分泌物。
3.3 术中配合和护理
3.3.1 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最佳,患者取平卧位且头部向后仰,嘱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不要屏气或用力咳嗽,以免喉头痉挛。
3.3.2 检查术中配合 检查中护士良好的配合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要指导患者做好配合工作,告知患者当进镜至咽喉部时,由于上呼吸道变得相对狭窄,大部分患者会有一种窒息感,此时,应告诉患者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做吞咽、深呼吸动作,并放慢呼吸节律,使纤维支气管镜顺利通过,同时不断地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使患者能较好的配合检查。
3.3.3 术中护理 在检查中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四肢末梢、生命体征的变化,对老年人及心肺疾病患者尤应注意,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配合医生抢救。
3.4 术后护理 术后2小时内禁食,严密观察30min,嘱患者少讲话、多休息,避免用力咳嗽、咳痰,使声带能尽快恢复。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短时间内鼻、咽、喉可疼痛不适、痰中带血等,原因是检查中支气管粘膜擦伤、活检或组织刷检时粘膜损伤,告知其少量的出血可不必处理,咯血多者遵医嘱给予镇咳、止血药物治疗。
4 小结 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上虽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某些疾病的治疗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对人体来说一种侵入性、应激性地刺激,使患者咳嗽、疼痛,而且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引起死亡[2]。因此,我们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感,充分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中密切医护配合,精心的术后观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成功率,保证患者预后良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在这方面国际上已有很多先进经验,国内的一些先进医院在心里护理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就,因此,我于04年5~11月对4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的重症患儿,分别实施心理+生理护理与生理护理,取得显著效果。体会如下:
A组10例,执行旧式生理护理模式;无专人负责,护理人员施行24小时倒班制度;
B组30例,执行心理+生理护理模式;专人负责,进行有计划的生理、心理护理。
3~6岁患儿主要心理特征为:对周围环境的兴趣日益增长,已能熟练地应用语言和多种肢体语言表达心理,被称为“为什么”的年龄。
当因病入院时,患儿由原来熟悉的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医院,离开父母,同时又突然失去刚刚具有的运动和语言能力,并且在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情况下使用呼吸机,“人机偶合”、疾病的折磨,气管套管的异物刺激,使患儿情绪极度不安、波动剧烈。主要临床心理表现为:极度的焦虑、恐惧、孤独感、濒死感,对疾病不理解,充满了困惑和疑问。
7~15岁患儿主要心理特征为:情绪洋溢、易动感情,不善于控制感情和它的外部表情,各种情绪短暂而强烈,学校的经历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当因病入院后,他们比学龄前期患儿表现的较为镇静,但心理变化更为复杂。由于原来所承担的社会及家庭角色不同,对疾病的应变心理表现各异,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紧张抑郁、悲观,有有依赖心理,严重者有厌世、自杀倾向。对刺激淡漠或异常焦躁。此期患儿心理可塑性极强。不同的护理方式会是患儿渐成相反的双向发展,一方面有可能造成趋避型(随疾病好转,心理状态呈负相发展);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双趋型(随疾病好转,心理状态以自我平衡占主导地位)。
由于焦虑、紧张使患儿整日不睡、恐惧抑郁、悲观躁狂,使患儿见到医护人员来到床边,便如临大敌,但运动障碍,又无可奈何,渐渐的孤独感加深,造成患儿变得乖张、怪异,拒绝治疗等严重后果。
对于该病的常规治疗:拍背、吸痰、湿化、静脉注射、鼻饲等,每一次常规治疗都使患儿有强烈的濒临死亡的感觉,从而使操作进行困难,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停机拔管困难,并发症增多,愈后差,甚至由于幼年的这一痛苦经历,造成终生的心理病态,影响正常生活。
B组患儿针对以上临床心理表现,我们施行如下有计划的心理护理:
环境:将患儿送到宽敞、明亮的病房,尽量减少呼吸机等其他辅助仪器的不可避免的噪音,给患儿一个安静环境,利于睡眠、休息等。同时将同年龄组的患儿安排在一个房间,每日定时播放轻松的音乐,床头剪贴色彩明快的儿童图等。
1 急性期:疾病进展迅速,病情变化快,应对措施主要为适应疾病适应医院环境
(1)焦虑、紧张、疾病进展迅速
由于焦虑紧张患儿表现为哭泣、对医护人员的行动异常关心、眼睛整日盯着护士,由于气管插管语言功能暂时丧失,这时我们就给患儿多解释如:“你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妈妈不能在身边,什么时候病就会好的。”等患儿心中的疑问。同时语气和蔼并且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患儿,轻轻抚摸患儿脸部、头部,梳理患儿头发等,同患儿交流感情,使之产生信任感,逐步消除或减轻焦虑、紧张。有利于适应医院环境和疾病状态。
(2)对治疗操作的恐惧和濒死感
上述心态,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合作。对此我们在每次拍背、洗痰操作前,都要耐心解释这样做的重要性,并征得同意后再性操作。操作后,帮患儿整理好床铺,同时对患儿的痛苦表示同情和理解,并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表扬,使之渐渐接受治疗。从而消除恐惧、配合治疗。有利于每次操作的效果满意。
(3)孤独和没有安全感
由于孤独和没有安全感,患儿会失眠、大小便失禁等,比之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症状更为严重。对此,我们分别于上、下午治疗间隙讲一些有趣的、有积极意义的故事,并提一些关于儿童自身的问题,让孩子们用眼睛回答“是与否”,使他们忘记是在病房中,认为护士阿姨和妈妈一样重视和关心他们,消除孤独,晚上睡眠前,尽量陪伴左右,通过抚摸头部(肢体感觉障碍)运用肢体语言缩短心理距离,渐渐地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建立新的睡眠、排便规律,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逐渐让患儿适应病人角色,有利于疾病康复。
由于儿童天真烂漫,适应性强,思维简单,以上措施仅仅2~3天,患儿就会进入角色,为以后的心理护理、生理护理打下良好基础。因而,最初几天至关重要。
2 恢复期:由于疾病急性期已过,此期患儿进行功能复健为主题
我们设计简单的游戏不如:猜谜、传悄悄话等,丰富患儿的想象和思维,让患儿帮助照料自己的个人生活,如大小便,静脉通路,提示护士解决其他重症患儿的要求等,使之产生参与的责任感和参与之后受表扬的愉悦感。
(1)进食:随着疾病渐愈,吞咽功能逐步恢复,但是由于长期鼻饲以及气管插管影响吞咽,患儿产生害怕吞咽的心理,部分小患儿会产生忘记食物的感觉,不敢张口咀嚼。这时我们先给患儿进食气味美好,他们非常喜欢的食物,并在其非常饥饿的时候给予,反复多次以后,患儿渐渐发现进食没什么困难的,而且进食后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
(2)自主呼吸:由于长期使用呼吸机,自主呼吸虽然恢复了,但患儿依恋感极强,停机后便不会呼吸,并且有年龄越大停机越困难的趋势,这时要诱导并且说服患儿试停机,累了再带上呼吸机,患儿大多会很配合的。患儿停机时要有护士陪伴在旁边,给予鼓励,使患儿产生勇气,反复多次,停机时间逐步延长,直至全部停机。
(3)讲话:由于气管插管的长期压迫,声带最初讲话很困难,但由于有前期心理上的准备,此时患儿给予诱导便能主动练习讲话,并且会滔滔不绝告诉你许多“心里话”,视护士如妈妈,亲切依恋。恢复期缩短,住院日减少,疾病康复良好。
A组患儿作为对照,单纯进行传统生理护理模式,依据生理、疾病需求给予护理,忽略患儿心理反应。
单纯的生理护理模式,注重疾病变化及病理、生理反应,忽视患儿心理反应,以及心理因素对疾病和愈后的影响。加重患儿疾病意识,严重影响了患儿对疾病的态度。从而影响了病情绪和病感觉。使疾病的转归失控。
作为B组的对照组我们选择10例患儿。其中一例,女,3岁,张荣新,住院日102天,病愈后诊断为精神性失语。另一例,女,13岁,张冬梅,住院日7个月,由于心跳骤停复苏后诊断为脑死亡出院。例三,男,10岁,刘腾飞,病愈后诊断为精神性大小便失禁。其余7例病例,在追踪调查的时,患儿均回避家访,拒绝接触医务人员等。使得调查无法进行。
关键词:肺心病;分型;护理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2]。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近年来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COPD患者43例,本文就COPD的护理43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3例,女10例,年龄49-83(6.4 ± 4.3)岁,病程6-33年,吸烟者31例(72.1%)。COPD分级:轻度7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合并肺心病11例,呼吸衰竭7例。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止咳药物、氧疗等治疗及精心护理,转归:好转38例(88.4%),自动出院2例(4.7%),死亡3例(6.9%)。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COPD患者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肺功能受损,出现呼吸困难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生存质量下降,常因病情反复急性发作、多次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增加等原因,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患者入院时,护士就客观评估患者的生理病理问题,准确评价其不适症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程度,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加强排痰和湿化,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由于支气管粘膜炎性水肿加重,痰液堵塞支气管腔,潮气量减低,导致肺泡的通气不足[4]。有效地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泡的通气与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因此,吸痰是COPD常用而重要的护理操作。本组病人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的原则[5],即:①患者咳嗽或喘憋时:②发生频繁呛咳;③床旁听到气道有痰鸣音;④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降低时;⑤患者要求吸痰。先由下而上拍背,然后用14号一次性普通吸痰管由口腔、鼻腔将吸痰管插入气管直到遇阻力后上提0.5-1.0cm,待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时立即转动吸痰管进行吸引。吸痰后及时评估咯痰能力,检查呼吸音,痰的性质、量,并可采取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疗法使药物在雾化装置雾化后直接到达呼吸道患病部位,甚至可达下呼吸道深部,作用迅速、直接,配合全身治疗可收到更好的效果[6]。
本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机将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1000u、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注入该机雾化罐中,雾化吸入20min,2次/d,雾化同时给氧吸入,并提高给氧浓度,由原来的2-3L/min提高到4-6L/min。
2.3 氧疗: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由于支气管黏膜炎性水肿加重,痰液堵塞支气管腔,潮气量减低,导致肺泡通气不足[4],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尤其是夜间最明显。氧疗可防止动脉血氧的急剧变化,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本组根据患者动脉血氧分析结果,采取高浓度(2-3L/min)俯卧位鼻导管给氧。氧疗3-6次/d,每次30min,每日饭前30min进行,上、下午及睡前各增加1次。研究显示,俯卧位给氧使肺部的功能性容积增加,横膈肌的运动得到改善,肺部分泌物易于清除及血流灌注的重新分布,使通气得到改善,对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的氧合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7]。
2.4 呼吸功能训练:本组27例轻、中型COPD患者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我们采用:①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病人取舒适(坐、立、卧位均可),一手放于腹部,另一手放于胸部,然后闭嘴用鼻深吸气,吸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气2-3s,再将口唇缩起似吹口哨,由口缓缓呼气,同时放于腹部的手按压腹部,10-15min/次,3-4次/d。②人工阻力呼吸训练:选择合适的塑料瓶容量800-1000ml,先深吸气,然后含住瓶子进气口,尽力将肺内气体吹进瓶内,3-5min/次,3-4次/d。
2.5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之一[8]。现代医学证明COPD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可直接导致肺实质细胞的凋亡和坏死[9],同时能加重气流受限和不完全可逆的程度,促进COPD的形成与发展,较不吸烟的患者更早发生肺心病或呼吸衰竭,故COPD防治全球倡议(GOLD)将研究教育患者戒烟放在稳定期COPD药物治疗之前,如及时戒烟,可减轻呼吸道刺激、咳嗽、防止呼吸道阻塞的进一步加重。因此,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患者戒烟。本组31例吸烟患者通过健康教育,30例戒了烟。其次,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体育锻炼(步行、太极拳或其他运动)、呼吸功能训练。由于COPD患者营养不良常见,且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存,所以为这类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为治疗护理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10],因此,必须对COPD患者进行营养方法的教育,保证营养供给。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邹爱仙.呼吸训练技术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20
[3] 古彩英.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的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3):7-9
[4]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44-850
[5] 繆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37
[6] 张伟.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护理学杂志,2005,20(13):8-10
[7] 温贤秀,王红,孙晓燕,等.俯卧位吸氧对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氧合作用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5-6
[8] 林艳,郭雅娇,李碧华,等.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7,17(17):64-65